东莞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东莞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出货量仅仅为3.6MW.201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出货量突破10MW。截止至2017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出货量增长至16MW左右,同比2016年的13.5MW增长了18.5%。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规模很小,并未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国氢气年产量已逾千万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大产氢国,2011年我国氢气产量已达1407万吨,2012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1600万吨,截止至2017年我国氢气产量增长至1915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66%。从制氢的方式来看,目前,制氢技术主要有传统能源和生物质的热化学重整、水的电解和光解。全球96%的氢气来源于传统能源的热化学重整,还有4%来自于电解水,其中,天然气制氢是现今最主流的形式。

该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总投资12774.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61.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76%;流动资金2713.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24%。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2004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5414.11

万元,税金及附加231.42万元,利润总额4625.89万元,利税总额5495.36万元,税后净利润3469.4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25.9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6.21%,投资利税率43.02%,投资回报率27.16%,全部投资回收期5.18年,提供就业职位296个。

2019年8月28日,浙江省发布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通过技术突破、产业培育和推广应用,力争走在全国氢能产业发展前列。紧跟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前沿,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线,按照试点示范促设施建设、设施建设促推广应用、推广应用促产业发展的路径,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及整车产业,拓展延伸氢能产业链,着力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高地。

2019年8月28日,浙江省发布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通过技术突破、产业培育和推广应用,力争走在全国氢能产业发展前列。紧跟全球氢能产业发展前沿,以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为主线,按照试点示范促设施建设、设施建设促推广应用、推广应用促产业发展的路径,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壮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及整车产业,拓展延伸氢能产业链,着力打造创新研发、装备制造、示范应用、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高地。

东莞新能源汽车项目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项目调研分析

第四章产品规划分析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五章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九、选址综合评价

第六章项目工程设计研究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三、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七、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第七章工艺技术

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二、技术管理特点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四、设备选型方案

第八章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五、废弃物处理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七、清洁生产

八、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九、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九章项目职业安全

一、消防安全

二、防火防爆总图布置措施

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四、安全色及安全标志使用要求

五、电气安全保障措施

六、防尘防毒措施

七、防静电、触电防护及防雷措施

八、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九、劳动安全保障措施

十、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教育制度

十一、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第十章风险应对评估

一、政策风险分析

二、社会风险分析

三、市场风险分析

四、资金风险分析

五、技术风险分析

六、财务风险分析

七、管理风险分析

八、其它风险分析

九、社会影响评估

第十一章节能分析

一、节能概述

二、节能法规及标准

三、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能源供应条件

四、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二、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三、项目节能设计

四、节能措施

第十二章实施计划

一、建设周期

二、建设进度

三、进度安排注意事项

四、人力资源配置

五、员工培训

六、项目实施保障

第十三章投资方案分析

一、项目估算说明

二、项目总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一、经济评价综述

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一、招标依据和范围

二、招标组织方式

三、招标委员会的组织设立

四、项目招投标要求

五、项目招标方式和招标程序

六、招标费用及信息发布

第十六章总结评价

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东莞新能源汽车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xx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

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综

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20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投资公司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日前,《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正式发布。据《白皮书》指出,氢能定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的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达10%左右,其中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未来,氢能将在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实

现普及应用。氢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氢通常的

单质形态是氢气。它是无色无味无臭,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在目前已知的所有能源中,最为清洁的是氢能,

氢气使用过程产物是水,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无污染,被看做是最具应

用前景的能源之一,或成为能源使用的终极形式。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

发展氢能产业,利好政策相继推出,氢能产业得到政策的支撑前景广阔。

氢能源是目前已知的所有能源中最为清洁的一种,被称为最理想的新能源。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应用等方面。其中,制氢是基础,储运和加氢是氢能应用的核心保障。

《浙江省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氢燃料电

池及整车产业环节取得突破,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超百亿元;氢能供给基

础设施网络加快布局,建成加氢站(含加氢功能的综合供能站)30座以上;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等领域形成示

范推广,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辆。到2030年,氢能产业链条基

本完备,基本形成氢能装备和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氢燃料电池电堆、关

键材料、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部分技术达到国

际领先;制氢、储(输)氢、加氢及配套设施网络较为完善,氢能在乘用车、船舶、分布式能源、社会消费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成为具有影响力

的氢能产业高地和应用示范先行区。在开展产业化和应用示范试点方面,《征求意见稿》透露将依托嘉兴氢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示范试点、宁波氢

燃料电池汽车物流运输应用示范试点湖州氢能产业链一体化示范试点、杭

州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公交应用示范试点和由省能源集团牵头的加氢站建设示范试点等。

中国高度关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2011年以来,政府相继发布《“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顶层规划,鼓励并引导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此外,全国各地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氢能目前最广泛应用与交通领域,储能、军事等领域具备多种应用场景。作为清洁能源,氢能被列为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终极解决方案,其产业化应用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为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丰田、本田、现代等著名车企都推出了各自的燃料电池汽车。随各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氢能利用由最初的燃料电池汽车逐渐向其他交通领域扩展,燃料电池船舶、燃料电池无人机也成为发展重点,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均较为重视氢能在交通领域的产业化进程。此外,氢能也可用于家用电站、军事领域、便携电器等领域,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xx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东莞,别称莞城,是广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珠江三角

洲东岸中心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4个街道、28个镇,总面积

246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58.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9.22万人,城

镇人口763.86万人,城镇化率91.02%。

东莞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西北接广州市,南接深圳市,东北接惠州市,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之一,为“广东四小虎”之首,号称“世界工厂”,是广东重要的交通枢

纽和外贸口岸,也是全国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新一线城市之一。

东莞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

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被

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有港

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粤剧之乡,

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称号。

东莞市地质构造上,位于罗浮山断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

莞断凹盆地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

丘陵台地占44.5%,冲积平原占43.3%,山地占6.2%。东南部多山,尤以东部为最,山体庞大,分割强烈,集中成片,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

米,坡度30度左右,银瓶嘴山主峰高898.2米,是东莞市最高山峰;中南

部低山丘陵成片,为丘陵台地区;东北部接近东江河滨,陆地和河谷平原

分布其中,海拔30—80米之间,坡度小,地势起伏和缓,为易于积水的埔

田区;西北部是东江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地势低平、水网纵横的围

田区;西南部是滨临珠江口的江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而低陷,是受潮汐

影响较大的沙咸田地区。东莞控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有海岸线115.94千米(含内航道),海域面积15000公顷,浅海滩涂面积4500公顷,主航道岸线53千米,虎门港湾是建设深水港的良好地址。

东莞常住少数民族总数约为4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000多人,占

少数民族总人口比例约2.3%,55个少数民族齐全。常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

的是壮族,数量将近18万人;其次是苗族,人数6万多人;再次是土家族,人数约4万人;瑶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数均约2万人。东莞市回族、维

吾尔族等10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数将近9000人。其余少数民族

的具体人数情况如下:彝族1万多人;白族、黎族、仡佬族、朝鲜族均为3000多人;仫佬族、满族均为2000多人;傣族、哈尼族、佤族、水族、蒙古族、土族、毛南族、畲族均1000多人;藏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羌族、景颇族、布朗族均在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纳西族、赫哲族、京族、普米族、怒族、高山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独龙族、

锡伯族、德昂族均在100人以下;门巴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基诺族、

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人数最少,均在10人以下。

东莞市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塘厦、长安、凤岗、虎门、寮步、大岭山等镇。其中塘厦镇少数民族人数最多,有4万多人;其次是长安,有3万多人;而凤岗、虎门、寮步等镇人数均超2万人。其余镇(街)少数民族人数平均在1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东莞市少数民族人口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人口流动性大,分布广泛。东莞市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占比45.3%;其次是贵州省,占比18.7%;再次是湖南省和云南省,占比分别为14%和8%;其余省市共占比约14%。

2019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50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361.50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4092.52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比例为0.3:56.5:4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1%,金融业增长12.7%,房地产业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507元,增长6.6%,按平均汇率(6.8985)折算为16309美元。

2018年,全年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9.91亿元,增长9.8%。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5.41亿元,增长14.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3.63亿元,公共安全支出97.11亿元,教育支出155.4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21亿元。全年全市税收总额2263.69亿元,增长14.1%。

依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

东莞市统计局对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主要结果为:2018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为8818.1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539.51亿元,增幅为6.5%。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83亿元,比重为0.3%;第二

产业增加值为4960.40亿元,比重为5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31.87亿元,比重为43.5%。

2019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

增长7.4%,增速高于同期全国(6.1%)、全省(6.2%)平均水平。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28.4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5361.50亿元,

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4092.52亿元,增长7.2%。

东莞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

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

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诺基亚、雀巢美极、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其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家,500强企业有

4家,境外上市公司有8家。其中包括美国的杜邦、瑞士的雀巢、荷兰的飞利浦、德国的赫司特、法国的汤姆逊、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日立、新日铁、索尼、住友金属、京瓷、柯尼卡美能达、电产三协、英国的太古集团、芬

兰的诺基亚以及中国香港的伟易达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入驻并定为总部。

2018年,东莞规模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4.57亿元,比上年增

长6.4%。其中,重工业增加值2489.47亿元,增长8.6%,占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的63.8%;轻工业增加值1415.10亿元,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的36.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2706.7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工业四个特色产业增加值340.43亿元,下降1.0%。全

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8.6%。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2.7%,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 6.7%,石油化工产业下降3.6%,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1.0%,新材料制造业增长

3.3%,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6.6%。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

年增长3.5%。其中,纺织服装业下降0.4%,食品饮料业增长13.7%,家具

制造业下降8.0%,建筑材料业增长16.2%,金属制品业下降1.5%,家用电

力器具制造业增长43.9%。

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总承包

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35.97亿元,增长46.6%;施工面积1255.12万平方米,增长32.5%;竣工面积486.85万平方米,增长19.6%。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11万

元/人,增长7.5%。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8712.68平方米(折合约58.04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新能源汽车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38712.6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4776.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37.3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2991.5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363.38平方米。

七、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23台(套),主要包括:xxx生产线、xx 设备、xx机、xx机、xxx仪等,设备购置费3464.49万元。

八、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新能源汽车xxx 单位/年。综合考xxx投资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及相应配套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投资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目按照

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原则提

出产能发展目标。

九、原材料供应

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有:xxx、xxx、xx、xxx、xx等,xxx投资公司所选择的供货单位完全能够稳定供应上述所需原料,供货商可以完全保障项目正常经营所需要的原辅材料供应,同时能够满足xxx投资公司今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预期要求。

十、项目能耗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370122.07千瓦时,折合168.39吨标准煤,满

足东莞新能源汽车项目项目生产、办公和公用设施等用电需要

2、项目年总用水量15831.56立方米,折合1.35吨标准煤,主要

是生产补给水和办公及生活用水。项目用水由xx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市

政管网供给。

3、东莞新能源汽车项目项目年用电量1370122.07千瓦时,年总

用水量15831.56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69.74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5.12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3.64%,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十一、环境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