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路市政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蝴蝶兰路市政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蝴蝶兰路市政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言

受文昌市XXX

12日至04月20

至04月24

月24

05月21

28

月20

日,室内资料整理工作从

30日,正式报告于2014年

㈠工程概况

设计道路总长为2250m

体呈东-西走向,

终点坐标为X=184817.81,Y=265642.01(见图1),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

⑸查明沿线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

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㈢勘察技术标准

1、

2、

3、

4、

5、

6、

7、

定》(2010年版);9、《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GB50585-2010);

(JTG/TB02-01-2008)。

右幅50m宽度范围,调查内容为

路基土质及不良地质现象。

85高程基准,使用RTK

钻孔地下水位测量:初见

24小时以后进工程钻探使用4台XY-1型钻机,采取泥浆护壁或跟管钻

进技术,钻孔直径Φ91mm,孔斜每十米不超过1度。上部1.50m 每回次钻探进尺0.50m,1.50m以下,每回次钻探进尺1.50~2.00m

4、标准贯入试验

700mm

18~20度,刃口单刃厚

5、重型动力触探(N

63.5

探头直径74mm,锥角60

3组,每组贯入10cm

击数标示在成果图上。

6、室内试验

(GB/T50123-1999)

7

场跟班编录,负责和监督钻机施工进程,把好技术关,工程总负责人对整个施工监督负责,把好编录的质量关,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规程及业主要求完成以下工

116个钻孔,均为控制性勘探点,

~20.20m。

1-1),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23.6°C,平均最低温

2.8°C,绝对最高温度38.8°

1710mm,5~10月份为

78.1%,其中9月份为降雨高峰

4月份为旱季。年平均蒸

级以上热带风暴及台风的袭击。

纵方向总体中间

高两边低,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段为

海成一级阶地,(详见平面图1-1~1-4)。微地貌分述如下(见表2):

㈢ 区域地质概况

(Q 4m ) 、第四9km 有东西向王16km 有铺前-清澜断裂带。勘 道路沿线20.2m (Q mL )、第四系全新(Q 3m )。共划2-1~)。道路沿线土层岩性特征分分布于道路沿线,灰色、松散,主要填料为中砂,2年以上。

m)

㈤岩土物理力学性质②层中砂(Q

4

本次勘察在机械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其实测击数均标绘在工程地质剖面图(图2)和钻孔柱状图(图3)上,数理

(2)K0+040~K0+060段南侧为矿坑,面积约200m2,水深约

0.3~0.8m。K0+395~K0+432段为矿坑,面积约370m2,水深约

性评价。

0.2~2.8m。K0+560~K0+585段为矿坑,面积约340m2,水深约

0.3~2.2m。K0+955~

水深约0.3-4.2m

2、地下水

道路沿线勘探深度

间实测地下水位埋深为

19.10~25.53m

㈡环境介质对建材腐蚀性

1

C20-2011)附录K

C20-2011)附录K 的规定,按Ⅱ类环境进行腐蚀性评价。土样测试报告见附表4-1~4-2,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见表9。

山大地震,震级为7级,以后没发生过大于7级的地震。㈡ 地震基本烈度

(GB50011-2010)附录A.0.19

GB18306-2001)的规定,拟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须按有关规定设防。 (JTGC20-2011)的规定,124~153m/s ,属软弱土; 150~193m/s ,属中软土; 281~340m/s ,属中软土; 场地等效剪15m

五、不良地质作用

㈠液化

本场地深度20.20m

土,

纪中更新统海相沉积土(Q

3

m

依据

K1+240段液化指数为37.3

K1+240~K2+250

中等液化;见表12。

㈡震陷

㈢采坑

⑴里程K0+040~K0+060段南侧为采矿坑,长约20m ,宽约10m,面积约为200m2,坡度约为40度,坡高1.2m,人工开采形成,坡面表层为素填土,水位高程约为24.5m,危害性小,自然条件下,坡面较为稳定。该坑已无人采矿,边坡对道路影响

2,坡度约为55度,坡高4.0m,

23.6m,规

25m,宽约

50度,坡高4.5m,人工开采形

建议场地整平时回填该

20m,宽约

60度,坡高9.8m,人工开采形

23.5m,规模小,危害性小,自然条件下,坡面较为稳定。该坑已无人采矿,边坡对道路影响较大,建议场地整平时回填该坑。

⑸里程K1+110~K1+150段北侧为采矿坑,长约40m ,宽约32m ,面积约为1300m 2,坡度约为75度,坡高10.5m ,人工开采

㈣其他不良地质作用

㈤抗震地段划分

里程K0+000~K1+250K2+250六、岩土工程评价 ㈠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本次勘察结果表明,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及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断裂等不良

地质作用,未发现其它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是稳定的,①层为人工填砂土,具严重液化潜势,采取防治措施后方可进①层素填土(Q ml )

分布于道路沿线,稍湿~湿,松散。层厚0.50~15.40m,尚未形成自重固结,工程性质差,不能直接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

②层中砂(Q

4m)

厚9.70~19.50m

数5~25

路路基下卧层。

③层细砂(Q

3

m)

10.90m,饱和,

石英质,粘粒含量占5~9%

基本容许值[f

a0

]=170kPa

㈢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根据钻探、土工试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路基各工程地质层容许承载力及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11。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J规定,道路沿线场区内的①~③层均为砂土,土、石等级为Ⅰ级,定为松土。

七、地基与基础方案

1、K0+000~K1+240段

该段地面标高为

28.05m,表层为2.8~

⑴换填

经过验算确定,

工期较长。

⑵强夯

采用强夯法对①层进行加固处理,处理深度必须经过验算确定,加固处理后应满足路基变形及抗液化要求。标贯试验、

以检验合格后的复合

对环境无

经检验合格,并取得准确施工

处理深度必须经过

动力触探等方法检验。

该方案优点处

该段地面标高为20.06~29.31m,设计标高为23.00~26.85m,表层为0.6~0.9m的素填土,建议清除①层,以②层

作为路基持力层,因②层表层松散为轻微~中等液化砂土,建议采用震碾法对表层进行处理。

3、管沟方案

检验合格后作为持力层。

于2m

钢板桩支护,

用明排降水或井点降水。

八、环境影响

1

2

应将场地封闭,九、结论与建议

岩溶、

-过湿类型(详见表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

段为抗震不利地段,里程

1#水塘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及干湿交替环境下,地表水及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拟建道路沿线

路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6、道路沿线K0+000~

平均为61.73为严重液化;

18.6,平均为7.7

㈡建议

1、建议K0+000~

以②层作为路基持力层,

2、管沟开挖小于2m

2m

3

环境。

4

需对边坡进行支护,可采用毛石挡土墙支护,临时可采用木桩、砂袋支护,参数见表11。5、路基施工时,应进行验槽工作。

工程名称:蝴蝶兰路

委托单位:文昌市XXX

工程编号:KC2014-149

勘察单位:XXX勘察院

编写时间:二○一四年十月联系地址:

电话:

传真:

目录

一、前言 (1)

㈠工程概况 (1)

㈡勘察目的与任务 (1)

㈢勘察技术标准 (2)

㈣勘察工作方法 (2)

㈤勘察工作说明 (3)

二、道路岩土工程条件.

㈠气象水文 (4)

㈡地形地貌 (4)

㈢区域地质概况 (5)

㈣地层 (5)

㈤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6)

三、水文地质条件 (8)

㈠水文地质特征 (8)

㈡环境介质对建材腐蚀性.............................................. 9四、地震效应 .. (11)

㈠地震 (11)

㈡地震基本烈度 (11)

11

12

12

12

12

13

13

13㈠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13)

㈡路基土干湿类型 (13)

㈡岩土工程性质评价 (13)

㈢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14)

㈣土石工程分级 (14)

七、地基与基础方案 (15)

八、环境影响 (16)

九、结论与建议 (16)

㈠结论 (16)

㈡建议 (17)

图、附表、附图、附件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图1-1~

2、工程地质剖面图 (图2-1~

3、钻孔柱状图 (图3-1~

4、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1

5、土工试验成果表 (附表2-1

6、水质检验报告 (附表3-1

7、土样检验报告 (附表4-1

8、标准贯入试验一览表 (附表5-1)

9、岩芯相片 (附件2)

桥梁勘察报告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随着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成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继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原工业发展中总量小、增长粗放、发展缓慢、污染严重、科技含量较低等问题,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六个高”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构筑产业集群,开创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位于东胜区罕台镇境内,场地内地势较为平缓,略呈缓坡状起伏。距康巴什新区9km,东距210国道0.7km,南距青春山50万伏变电站2.8km,西至补洞沟河沿,北至打坝渠,面积约为25km2。本次实施的基础设施包括产业区内道路、场平、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污及处理、排水(雨水)、通信、弱电、绿化等项目。拟建桥梁位于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内,为该工程的子项之一。四座桥梁横跨区内唯一季节性雨水冲沟——补洞沟,连接补洞沟两岸待建道路。 受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贸易局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机械装备业制造基地项目补洞沟桥梁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勘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初步勘察野外工作开

始于2007年11月14日,结束于2007年12月4日,历时21天,对拟建补洞沟1桥、2桥、3桥及4桥进行初步岩土工程勘察

;2008年3月6日,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对本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补洞沟4桥由于桥位更改,不在本次详细勘察任务之列,故我院对补洞沟1~3号桥进行了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为保证成果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满足设计部门的使用要求与方便,我院综合初步勘察与详细勘察成果,编制本报告书。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根据拟建工程方案设计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拟建场地为Ⅱ类,拟建桥梁为中桥;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主要构(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按详细勘察要求进行,其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依据相应规范要求,结合拟建场地地质条件及拟建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勘察工作的具体任务为:(1)调查了解拟建桥位场地的地形地貌与环境地质条件,详细查明拟建场地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以及对工程安全和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2) 1.1工程概况 (2)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2)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2)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3)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3) 1.5.3完成工作量 (3)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4)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2)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2)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3) 4.3.1场地环境类型 (13)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3)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3)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3)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4)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4)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17)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目录 1.概况 2.勘察工作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岩土工程评价 5.结论与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共1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14页 3、钻孔柱状图共58页 4、原位测试成果表共2页 5、岩样试压报告共2页 6、土工试验成果表共2页 7、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成果表共2页

鼎诚·和丰佳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142067-KY 二0一四年四月

委托单位: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程名称:鼎诚·和丰佳园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审核: 技术负责: 院长: 提交单位: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时间:

1.概况 1.1工程概况 受吉安市鼎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江西华昌地质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对其拟建的鼎诚·和丰佳园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野外施工日期为2014年4月01日至4月16日,随即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拟建工程场地位于吉安市城北,井冈山大道北面。建筑室内标高为63.00-64.30米,地下室底板标高为57.40米。共有建筑物6栋。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建筑物名称建筑 安全 等级 对差异 沉降敏 感程度 层数 深度 建筑 面积 (m2) 结构 类型 基础类型 上部活 荷载 (KN/m2) 6# 二较敏感11 5950 框架桩基础 3.0 1#2#3#5#7# 三一般 6 14500 框架 天然地基 桩基础 3.0 1.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一、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危害程度; 二、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三、查明地基土中有无液化土层,判定液化等级; 四、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土强度及变形参数,提出天然地基适宜的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 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六、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出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七、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八、提出对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意见。

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自评

轮台县城供水改扩建二期工程(1标段:阿克萨来至新城 和老城联网工程)竣工验收 自 评 报 告 项目经理:吴军杰 技术负责人:韩耀军 新疆中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2014年 6月5日

轮台县城供水改扩建二期工程(1标段:阿克萨来至新城 和老城联网工程)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自评报告 工程位于轮台县城区北面阿克萨来乡,该工程由轮台县政府建设投资兴建,由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新疆建科研究院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监管,由新疆中度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承建。该工程经过前期的顺利施工,现已竣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市政供水管网安装施工工程,管道设计采用有压玻璃钢夹砂管道, 安装采用承插安管法,设计管道全长20.1千米,其中DN800管道长1200米; DN600管道长18900米,包括69座检查井及100立方减压池的施工等。 二、工程进度情况 本工程于2014年3月15日正式开工,于2014年6月2日完成了K0+000——K15+893段和K0+000——K4+207的沟槽开挖验槽,基础垫层、管道安装、管座、检查井砌筑、管沟回填夯实、至2014年6月2日,完成了该段的沟槽开挖并通过验槽,相继进行如上工序,至2014年6月5日完成过路恢复,工程基本竣工。整个施工过程进展顺利,未发生任何质量、安全事故。

三、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变更设计图以及甲方签认的工程联系单; 2、工程合同;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四、项目班子组成情况与质量控制情况: ( 1)、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特点,我单位组建了项目班子,施工前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了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工序编制了《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机械快速到位,施工中严格按设计图、《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对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如标高控制、材料送检、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严格的程序控制,及时、如实填写施工记录,无条件地接受监理监督,对监理提出的质量整改要求能及时整改到位,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质量控制资料核查情况: ①质量控制资料完整、砂浆、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分部分项检验批划分正确,质量验收记录符合要求。 ②原材料均有合格证,并经复试合格,见证取样试验资料完整。 ③砼配合比,砂浆配合比均由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出具。试块留置组数及各种标号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减压池所用的砼均采用商品砼,商品砼所用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均由砼公司提供。经核查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有效、符合要求。 五、分部工程质量评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院长:翔 总工程师:康景文 审定:世清 经理:王强 审核:黄练红 编写:王君红 鹏利国际()置业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审定: 审核: 编写: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概述

1.1工程概况 致民路50号项目位于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面积51042.4m2,由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工程概况 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阶段的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支护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况 受*****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一)勘察目的和要求 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 《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5-31-2003) 《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 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示例

勘察报告示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我公司受**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筹建的“**中国研发中心”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中国研发中心”工程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开发区内东川路****号,文井路以西地块。 此次拟建项目为单幢2层实验室,拟采用桩基础。建筑面积8400.00m2。拟建建筑物均无地下室,基础埋深均按1.50m考虑。 本工程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承担设计。 勘察项目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的目的及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1)查明拟建场地地面以下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规律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地基 土工程地质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本场区浅层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渗透性及判定其对混凝土有无腐蚀性。 (3)判定浅层地基土的场地地震效应及判别本场地类别和场地土类型,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查明暗浜、暗塘和地下障碍

物(如人防)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埋深、走向、范围等), 并评价其对天然地基的影响,对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4)为拟建2层实验室建议合理经济的桩基类型、选择适宜的桩基持力层;提供不同桩型的设计参数,并估算桩基的单桩竖 向承载力设计值。 (5)提供桩基础沉降计算参数,并估算沉降量。 (三)执行的规范、规程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GJ08-40-94)(5)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外业操作规程》(DG/TJ08-1001-2004) (6)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2-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市政道路岩土勘察报告2015.10

xx市产业示范区 xx路(xxx~xxx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工程概述 本次勘察的xx市产业示范区xx路(xxx~xx路),道路总长约1953.984米,设计里程桩号K0+000- K19+53.984,呈南北向,设计道路宽24m,拟建道路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属支路,市政建设场地类别为II类,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等级为二级,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乙级。 我院受园区管委会委托,承接了该道路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1、勘察依据 (1)勘察合同及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2013);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 (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 (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年版)。 2、勘察的目的、要求

(1)查明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道路沿线的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 (3)提供道路沿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 (4)实测地下水位,并查明道路沿线各地段的地下水类型、来源、水位、排水条件及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5)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的分布; (6)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干湿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7)对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8)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性质及空间分布等; (9)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0)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 3、工程进程 (1)准备工作:2015年3月20日~2015年3月20日 (2)野外作业:2015年3月21日~2015年3月30日 (3)室内试验:2015年3月29日~2015年3月31日 (4)资料整编: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日 (5)提交报告:2015年4月1日 4、勘察工作 (1)勘察工作方法 本次勘察方法主要有: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各勘探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放,原位测试主要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采用厚壁敞口取土器,取样方法采用重锤少击法。室内试验主要对土样进行了常规试验、膨胀四项。 (2)勘探点布置及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勘探点布置根据设计院要求沿道路中心、边线交叉布置,中线间距50.0m。遇水塘、沟增加钻孔,共布置勘探孔48个,本次道路线路勘察实际完成勘探孔48个,其中取土孔17个,标贯孔8个,鉴别孔23个,外业采用XY-1型工程钻机、小螺纹钻施工。 道路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1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市政道路竣工验收报告

竣工验收报告 一、工程概述 国道207汝州养田至焦柳公铁立交桥段改建工程3B标段由州市鑫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平顶山市公路交通勘察设计院负责设计、河南豫路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现场监理、河南永吉路桥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平顶山市南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负责材料检测和现场测试。 本标段位于汝州市东南角,道路工程起点与3A标段相接,终点与第4标段相接。道路全长2.55km。道路标准路基断面70m,横断面组合为:5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4m绿化分隔带+16m主路面+10m中央绿化带+16m主路面+4m绿化分隔带+5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主车道为单向4车道16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时速为60,主要施工项目包括道路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及给水消防工程,其中:1、污水管道管材采用钢带波纹管(钢环度8KN/㎡),基础采用沙石基础。污水检查井井盖、井座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井盖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 2、雨水管道管材采用Ⅱ级平口钢筋混凝土管,雨水横向连管采用Ⅱ级管,基础采用120?混凝土带型基础,管段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雨水检查井井盖、井座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雨水口采用单、双篦偏沟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采用D300混凝土管。

采用滑入式柔性级给水用球墨铸铁管,K9、给水管道管材采用3.接口,消火栓管径为DN100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给水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150mm。检查井采用砖砌立式检查井。 4、主车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40m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60m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80mm厚4.5%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180mm厚4.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180mm厚4%水泥粉煤灰砂砾石底基层。 5、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30m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0m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80mm厚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0mm厚4%水泥粉煤灰砂砾石底基层。 6、人行道结构自上而下为:60mm厚C30砼环保渗水地砖,40mm厚M10水泥砂浆,150mm厚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基层。 工程施工依据二、1、本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及其他设计文件。 2、《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三、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根据市政工程和道路工程专业施工和竣工验收质量验收规范以及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工程质量自检,全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报告目录(文字)1 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勘察任务要求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勘察内业工作 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地下水 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 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力 5基坑岩土工程 周边环境 基坑开挖与降水 6地基及基础 天然地基 复合地基 桩基础 7结论与建议

1前言 拟建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 勘察任务要求 1.3.1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 1.3.2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1.3.3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土的变形参数,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 1.3.4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推荐最优方案。 1.3.5实测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1.3.6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概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7提供基坑稳定性验算及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基坑工程的支护和地下水的控制提出方案措施建议。 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92

岩土项目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第二部分图表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m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提出建议。主要任务有: ⑴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年代、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⑵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⑶查明不良地质的特征和分布。 ⑷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 ⑸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查明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补给、径流条件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调查场地周边地表水汇集、排泄及地下管网渗漏情况。 ⑹调查施工临时荷载(材料、设备等)的要求,调查邻近建(构)筑物、

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拟建的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全长约2500米,路基宽度为18米,道路等级Ⅲ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20km/h。工程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1.2.1 勘察目的 为星子西湖新区道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 为道路中的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桥型方案的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地基岩土的设计参数。 1.2.2 勘察任务 1 查明场地土层成层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地基土层岩土工程特性,为本工程设计、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地层分布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 查明有无影响本工程建设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场区历年最高、最低地下水位标高,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划分场地类别,查明有关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

应作出评价。 5 查明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6 对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作出评价,结合本工程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7 查明本区域场地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温度等情况。 1.2.3 勘察技术要求 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 1.勘察范围和钻孔布置 勘察范围为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及桥梁部分,道路部分,孔位一般布设在道路中线,遇特殊地段,如水塘、小河等路段适当加布孔位。 桥梁部分孔位布设在桥梁墩台的原位处,拟建桥梁为3×1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共设桥台两个,桥墩一个。 钻孔坐标见附表,另附勘探孔位平面图。 2. 钻孔深度 道路部分要求单孔总钻孔深度一般情况下不大于8米。 桥梁部分要求探明中风化或微风化层分布,钻孔进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层深度不小于8米,总钻孔深度一般不大于30米。当土层深度变化较大及不能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时,勘察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钻孔和适当延长钻孔深度(增加钻孔和延长钻孔深度前请通知设计方,经双方共同研究后决定)。 3.取土样 原则上各土层均需取土样,一般要求每1~2m取一组试样。 4.室内土工试验内容 天然含水量、比重、容重、孔隙比、液限、塑限、非粘性土颗分;压缩系数、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c、φ值、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土的击实试验、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等。 5.现场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根据本工程需要布置标准贯入试验孔,各土层均须进行标准贯入试验。竖向间距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 静力触探试验:确定各土层的强度及桩周摩阻力、桩端承载力标准值;若为岩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勘察工作概述 (3) 1.1工程概况 (3) 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3) 1.3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3) 1.4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4) 1.5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4) 1.5.1勘探点布置原则 (5) 1.5.2勘探点的数量与深度 (5) 1.5.3完成工作量 (5) 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 2.1地形、地貌及周围环境 (5) 2.2地层分布及岩土性质 (6) 3 地震效应 (11) 3.1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 (11) 3.2建筑场地类别 (11) 3.3地震液化判别 (11) 3.4场地、地基与基础应采取的抗震措施 (15) 4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15) 4.2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15) 4.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15) 4.3.1场地环境类型 (15) 4.3.2场地冰冻区和冰冻段分类 (16) 4.3.3地下水的腐蚀性 (16) 4.4各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基础设计计算参数 (16) 4.5持力层与地基强度验算 (17) 4.6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 (18) 4.7 复合地基 (19) 4.8基坑开挖与降水 (21) 5 结论 (21)

1 勘察工作概述 1.1 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某大队篮球馆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该工程位于某市某路以南,交通便利。拟建工程为1栋1层的篮球馆,荷载按每层15kPa计,基础埋深约1.5m。 1.2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及等级 本工程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阶段。 本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根据由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该工程为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工程; 2)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等级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3)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场地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之规定,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可靠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参数。依据委托书,结合现行规范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及要求如下: 1)查明场地范围内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及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2)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进行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根据岩土工程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点,对地基基础方案做出评价。 为完成上述勘察任务及要求,主要提供以下指标: 地基土的比重、含水量、重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及静力触探试验指标、承载力特征值、桩极限侧阻力和端阻力标准值等。 1.4 勘察执行的规范、标准 本次勘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之要求,主要执行下列规范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83447

一、前言 受江西世祥隆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核工业赣州工程勘察院承担其永丰县状元华府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永丰大桥旁,恩江大道西侧,交通工具可直达勘察现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各拟建建筑物基本特征见表1。 注:拟建建筑物具体分布范围及建筑规模和建筑层数等详见建筑设计规划总图。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划分标准,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依据: 根据本次勘察的委托要求,主要目的是详细查明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为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国家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本次勘察,勘探孔布置的数 量及深 度应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最终提供满足国家标准及符合设计要求的勘察成果; 2)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3)查明场地内各种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 危害程度;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并判定水和土对建 筑材料的腐蚀性; 5)提供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 建议值; 6)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7)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 出建议;

8)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方案,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三)勘察的依据及执行的技术标准 1)拟建场地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及红线图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1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1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 (四)勘察方法、工作量、质量评述 1.勘察方法 根据勘察任务书及相关规范,结合本次勘察的任务和要求及场地特点,本次采用的勘察方法有工程钻探、原位测试、岩土室内试验和工程测量等方法。在勘察过程中,我院对本次勘察施工采取了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 1)勘探孔布置原则:为掌握地基土在拟建建筑物范围内纵横方向上的分布情 况,满足 工程地质评价要求,本次勘察按拟建建筑物周边线及角点布置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102个(建设方认可),间距小于24.00m,其中控制性勘探点35个,占总数的1/3多,符合规范要求。 2)勘察孔数量及类型:本次勘察孔总数102个,取土样钻孔36个,标准贯入孔17个,重力触探孔17个,一般性钻孔49个。 3)钻探工艺:第四系松散层采用冲击跟管钻进、基岩采用回旋跟管钻进。土 层钻探回 次进尺控制在1.0米以内,基岩回次进尺控制在2.0米以内。为满足采集样品的需要,钻孔开孔直径为13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 4)采样及测试:原状土样采用厚壁取土器采集,软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采集, 岩样采 集后密封移交实验室进行测试。 5)工程测量: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建筑物总平面图,由专业测量人员采用精密 GPS测绘 仪进行实地测放,基准点分别CJ09,CJ06,具体位置详见“拟建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参照点坐标CJ09:X=3022608.046,Y=499743.104,H=72.940m;CJ06:X=3023542.530,Y=499455.789,H=67.228m,基准点均坐标采用GPS定钻孔位置。坐标系统为永丰县城建坐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由于控制点较远,在平面图不能显示)高程及孔位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2.勘察工作量 本院于2016年7月4日安排2台SH30-2A 和6台XY-150型工程钻机进场施工,至2016年7月11日野外施工完毕,此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工作,提交最终成果报告。本次勘察完成的实物主要工作量见表2。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