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方法

肌力评定方法肌力评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运动教练和康复师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功能,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和训练方案。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
1. 手持动力学测力仪。
手持动力学测力仪是一种常用的肌力评定工具,它可以测量一个人在特定动作中的最大肌力。
使用时,被测试者需要按照指定的动作进行抵抗,测力仪会记录下相应的力量数据。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评估一个人在特定动作中的肌肉力量水平,比如握力、屈膝力等。
2. 肌肉力量测试仪。
肌肉力量测试仪是一种专门用于肌力评定的设备,它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感器和测量系统来准确测量一个人的肌肉力量。
这种测试仪通常可以用于评定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比如上肢、下肢、躯干等。
使用肌肉力量测试仪进行评定,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肌肉力量数据,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训练和康复方案。
3. 手动肌力评定。
手动肌力评定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肌力评定方法,它通常由医生、康复师或运动教练通过手动施加阻力来评定一个人的肌肉力量。
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评定。
在进行手动肌力评定时,评定者需要熟练掌握施加阻力的技巧,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电子肌力评定。
电子肌力评定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来测量肌肉力量的方法,它可以通过肌电图、肌肉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来准确评定一个人的肌肉力量。
这种方法通常由专业的医疗机构或运动科学实验室进行,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肌肉力量数据,对于一些需要高精度肌力评定的研究和治疗项目非常有用。
在进行肌力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和工具,根据评定的具体目的和对象来确定使用哪种方法进行评定。
其次,评定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熟练掌握评定技术和操作方法,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评定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评定标准和流程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或环境因素对评定结果产生影响。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评定肌力的主要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与力学、生物力学、人体解剖与生理相结合,使肌力的计算机化评定得以实现并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但徒手肌力检查法仍以其操作简单、科学、实用而成为临床工作中最广泛应用的评定方法,也是老年康复机构最适宜的肌力评定方法。
(一)肌力的定义肌力是指骨骼肌的最大随意收缩力,因此肌力评定的前提条件是:评估随意收缩力,而不是肌肉痉挛所产生的力;评估最大收缩力,而不是任意收缩力,因此受试者必须尽全力测定。
(二)影响肌力评定的生理因素1.肌肉初长度一般来说,每块肌肉都有其特定的最佳长度以产生最大的肌力。
单关节肌缩短或双关节肌两端因向心收缩而靠近时,肌肉收缩力会有所下降,尤其在多关节肌表现明显。
双关节肌和多关节肌相对于单关节肌收缩效率更高,因为其在一个关节处缩短的同时在另一个还可以被拉长,而且多关节肌在做向心收缩时还可以维持一稳定的张力,因为其在一个关节处缩短的同时可以在其他关节维持最佳肌肉长度,这提示我们在检查抗阻肌力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肌肉初长度。
2.肌肉收缩方式从生理学角度看,肌肉离心收缩时可产生最强的收缩力,而等长和向心收缩时肌力较小。
在每一个特定关节角度上,最大的等长收缩力量比相同角度上向心收缩力量强,但是,此角度上最大离心收缩(肌肉抵抗过重的负荷被拉长)所产生的力量还是要大于等长和向心收缩所产生的肌力。
临床上一般不使用离心收缩检查肌力,多用向心和等长收缩。
因为离心收缩速度越快,产生的肌力也越大,很难标准控制,而向心收缩却相反,收缩速度越快产生的肌力越小。
向心收缩时必须控制速度一致,一般选用中度的收缩速度。
而等长收缩时必须在终末角度时用力停住,此时肌力可能比向心收缩高出一个等级。
3.肌肉类型Ⅰ型肌纤维收缩速度慢,但耐疲劳;Ⅱ型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但容易疲劳。
不同肌肉根据作用不同所含肌纤维的比例不同,临床上必须考虑肌肉收缩速率和所施加的阻力大小。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注意事项
1.评估肌力时,应充分考虑受试者是否存在疼痛、关节水肿,是否服用特殊药物,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环境等 因素; 2.注意禁忌症情况,关节不稳、骨折愈合不良、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 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情况,不宜进行肌力检查; 3.阻力情况:施加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阻力大小根据个体与检查部位而定,避免手法粗暴 造成损伤: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监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4.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用力憋气; 5.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代偿动作出现;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受试者体位 的变化。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屈曲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 股骨大转子、臀肌粗隆和近端,股骨粗线外
侧唇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解剖: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上2/3 止点: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髋关节外旋
主动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状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解剖: 起点:骶骨前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上缘
功能: 外展髋关节; 外旋髋关节;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适应证: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般性指标禁忌证: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性扭伤局部剧烈疼痛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常用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握力计、捏力计MMT一般原则: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检查方法: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或采用去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位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肌力评级依据: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位、大小、时机)重力作用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检查步骤: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步骤确定与被检查肌肉相关的AROM和PROM确定被检查者的体位,固定被检查肢体近端讲解动作,检查前让患者实际操练体会一次肌力检查与评级(从主动完成动作开始)记录检查结果MMT的注意事项: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对3级以下不能抗重力者,测试时应将被测肢体置于去除重力体位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先做健侧)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 或CC。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康复评定ROM和肌力

康复评定ROM和肌力
康复评定ROM和肌力是康复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评定指标。
这两个指标可以提供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所需的信息和反馈,以便他们能够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ROM
ROM即关节活动度。
ROM评定指标是衡量患者关节活动范围的重要参数,一般分为主动ROM和被动ROM两类。
主动ROM是指患者自己能够完成的关节活动,而被动ROM则是护理者或治疗师协助下完成的活动。
主动和被动ROM的参考数据应该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指标进行调整。
主动ROM和被动ROM测试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需要告诉患者将进行何种测试,并正确执行测试方法;
2.应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避开对疼痛部位的测试;
3.测试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果患者出现疼痛或不适,应
该停止测试。
肌力
肌力是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
肌力评定是为了在康复过程中了解患者肌肉功能的恢复情况。
一般来说,肌力评定通过手动测量即可完成。
肌力评定需要记住以下几点:
1.肌力测试可以根据不同的肌肉群进行测试,应该遵循始于抗阻和加速
复位的准则;
2.获得足够的身体支持、肌肉放松和稳定的位置非常重要;
3.避免在范围限制或疼痛区域周围进行肌肉测试,应选择明显的肌肉群
进行测试;
4.评定肌力时需要胆识和准确性。
在进行康复评定时,ROM和肌力成为研究和治疗方案制定的主要参数。
根据ROM和肌力测试的结果,医生或治疗师可以具体地判断患者的康复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较快的康复。
中医康复学康复评定之肌力评定

3.等速肌力测试
● 等速肌力测试需要借助特定的等速测试仪,对肌肉运动功能进行动态评定, 并记录分析其各项数据。等速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速度(角速度) 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方式,可预先在等速测定系统上设置使运动的角 速度保持恒定。被测者的用力程度只可改变阻力和力矩的输出,并不能改 变角速度。但由于该方法需要特殊的测试仪器,并且仪器价格昂贵,在我 国目前尚无广泛应用。
1.分级标准
● Lovett的6级分级法将肌力分为0、1、2、3、4、5级(表2-6),其中3 级为手法检查的中心,以各级是否可以抵抗所在肢体的重力而达到正常关 节全范围活动,来作为是否达到3级肌力的标准点。目前,国际上普遍应 用的肌力分级方法是手法肌力检查的补充6级分级法(表2-7)。
表2-6 Lovett肌力分级标准
● (2)嘱被检查者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和肌肉替代动作的发生。 ● (4)对于4级以上肌力测试时,抗阻力须连续施加且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
以上,应施加在被测关节远端,并与患者主动运动的方向相反。
● (5)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所导致的痉挛性瘫痪患者不适宜做徒手肌力检查。 ● (6)测试时须左右两侧对比。若为单侧肢体病变,则先检查健侧对应肌
肌力评定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讲授老师:
联系方式:
壹
概述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 肉收缩的力量。肌力测定是康复评 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测定受试者 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力 量,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肌力 检查在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 特别是周围神经系统的病变评价中 十分重要。
应的力量,比使用测力计等方法测得的肌力绝对值更具有实用价值。 ● ③只要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就可以获得准确、可靠、有效的结果。
老年康复评定 肌力评定

二、器械肌力检查
1 握力
通过握力计测试,测试三次取最大值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握力大于50%为正常
二、器械肌力检查
2 捏力
用捏力计测试拇指与其他 手指间的捏力大小,包括指尖 捏力、指侧捏力、三指捏力正 常值约为握力的30%。
二、器械肌力检查
3 背肌力 用拉力计测试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 (Kg)×100% 正常值男性为150-200%,女性为100-150%
肌力评定
目 录
一 概述 二 器械肌力检查 三 徒手肌力检查
一、概述
肌力:
肌肉主动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就是测试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 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来判断肌力是否正 常及其等级的一种检查方法,是肢体运动功能 检查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一、概述
1
一定要是患者做主动运动,而不是被动运 动时测试
原发性疾病
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等。
骨关节疾病
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等。
一、概述
禁忌证: 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 稳、急性扭伤等。
一、概述
肌力评定的方法
1 器械肌力检查
2 徒手肌力检查
目 录
一 概述 二 器械肌力检查 三 徒手肌力检查
二、器械肌力检查
定义 利用各种各样的器械辅助我们进行肌力评定。
二、器械肌力检查
4 四肢肌力
用手提测力计测试,通过 与肌力相反的重量来评定肌力。
二、器械肌力检查
5 等速肌力测试 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仪进行测定。
用特 征性研究的最佳方法。
原则
2 判断他的肌力是否正常
3 如果不正常,那么他的肌力等级是多少
《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1.正常张力 2.肌张力增高 3.肌张力降低 4.张力障碍
肌张力临床分级
等级 肌张力 标准 0级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1级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2级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3级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4级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是用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来进行肌力测试的。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方式。
二、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紧张度。
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0°肢位 轴心 固定轴 移动轴
人体常见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略)
关节
运动
测
移动臂
肩
屈、伸
解剖位站立
肩峰
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行
屈180 o,伸50 o
外展
同上
同上
与身体中线平行
同上
180 o
内、外旋
基底节共济失调
症状 肌张力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 (1)震颤:身体部位以各种振幅和周期进行振动 (2)舞蹈症: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末端缓慢的、不规则的、弯曲的、扭转似的运动 (4)抽搐:四肢肌肉急剧的大幅度运动,可见到激烈振臂的运动 (5)肌张力障碍症:痉挛
(二)步行平衡协调的检查 1、沿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足趾之前 3、向侧方走和倒退走 4、正步走 5、变换速度走 6、突然停止后再走 7、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8、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目的
确定肌力减弱部位与程度 软组织损伤的鉴别诊断 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 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 评价肌力训练的效果
肌 活动范围:0~60°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俯卧位(1-
0级),上肢内收内旋完成肩关节后伸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外展肌
臂丛上干
主动肌: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支配神经:同前
肩胛上N
副动肌:前锯肌
活动范围:0~170°
检查体位:坐位(5-3级),仰卧位(20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
局部剧烈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不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
肌力评估常用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 MMT)
器械测试:等速运动测试仪、背力计、 握力计、捏力计
握力
握力指数=健手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应大于50,利手握力比非利手大
由Robert Lovett1916年创立
MMT一般原则
检查的是动作的主动肌和协同肌 熟练的解剖学、运动学基础知识 检查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的随意收缩,
不适用于CNS损伤的患者
检查方法
被检查的体位:原则为肢体运动方向 与给与阻力方向或重力方向相反,或 除重力的体位,舒适、稳定、运动无 障碍;被检查肌肉应处于关节全伸展 位
固定:固定被检查肌肉的起点(被检 查者自身体重、检查者、器械等)
肌力评级依据
外加阻力大小(阻力的方向、部 位、大小、时机)
重力作用 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
Robert Lovett
分级 名称 评级标准 0 零 未触及肌肉收缩 1 微弱 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 差 解除重力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 可 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
置于床面,前臂自然下垂于床沿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握其腕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肘关节屈肌
主动肌:肱二头肌 支配神经:肌皮N C5-6 辅助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圆肌 活动范围:0~150° 检查体位:坐位(5-3级),仰卧位(2-
0级),双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上臂,另
检查方法:俯卧位,头向对侧旋转,被检上肢内 收、内旋至于背后,肩放松。令被检者上肢伸展 (肩胛骨内收),检查者手至于肩胛骨内缘处, 稍向上、向外施以阻力。
触诊:颈7-胸5肩胛骨椎体侧缘的斜线。大菱形肌 于肩胛骨椎体侧缘到斜方肌下束触及,接近于肩 胛骨下角。
给予阻力 去重力1
去重力2
肩胛上提肌
身体主要肌群 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来自肢肌肉徒手法测试盂肱关节
肩胸关节
肩胛骨在胸壁上运动: 上升、下降、内旋、 外旋、外展、内收
肩胛内收肌 第十一对 脑神经
脊神经臂丛肩 胛背神经丛
主动肌:斜方肌中部、大菱形肌
支配神经:副、C3-4 肩胛背N和 C5
副动肌:小菱形肌、背阔肌
活动范围:15cm
肌力评估适应证
骨科伤病患者: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 烧伤等
原发性肌病:肌源性功能损害和关节源性肌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确定神经损害范围及程度
(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握力、腹背肌肌力测试等作为评价体质强弱的一
般性指标
肌力评估禁忌证
局部炎症、关节腔积液、关节不稳、急 性扭伤
年龄与性别
The decline in maximal muscle strength from age 60 was 34 to 45% in men and 11 to 32% in women in the arms and 40 to 47% in men and 37 to 45% in women in the legs.
节伸直 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前伸肩胛,检查
者一手置于肘关节向相反方向施加阻力
去重力1
给予阻力
去重力2
临床测试: 手至于墙上与肩等高,肩关 节轻微水平外展,肘关节伸 直,胸部想墙方向下沉,完 成肩胛骨内收。 患者推墙,是胸部远离墙, 完成肩胛骨外展
肩关节屈肌
脊神经臂丛
主动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
一手于腕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肘关节伸肌
主动肌:肱三头肌 支配神经:桡神经 副动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圆肌 活动范围:0~150° 检查体位:俯卧位(5-3级),坐位(2-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切断所有肌纤维的 横断面,比肌力3.6kg/cm2,肌肉绝对 肌力=肌肉生理横断面×比肌力
肌肉的初长度(最适初长度,静息长度 的1.2倍,投掷铅球必须充分屈曲肘关节, 以尽可能牵张肱三头肌,利用肱三头肌 收缩力量抛铅球)
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纤维的类型 肌肉的募集和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 肌肉的收缩类型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于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水平内收肌
主动肌:胸大肌 支配神经:胸内侧N C5-7 副动肌:三角肌 活动范围:90~130° 检查体位:仰卧位(5-3级),坐位(2-
0级),肩外展,肘屈曲90°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躯干,另
中
25~31 25~31 24~30 24~30
中下
20~24 20~24 19~23 19~23
差 20以下 20以下 19以下 19以下
等速肌力测定
慢速测试 快速测试 等速向心测试 等速离心测试 多角度等长测试
手法肌力检查法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 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 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 广泛的应用。
检查体位:俯卧位,坐位
检查方法:俯卧,上肢外展90°并外旋, 肘屈曲90°,检查者固定其胸廓并令其 完成肩胛骨内收,同时对肩胛内侧施加 阻力
肩胛内收下压
第十一对
主动肌:斜方肌下部
脑神经
支配神经:副、C2-4
副动肌:斜方肌中束、背阔肌
活动范围:15cm
检查体位:俯卧位
检查方法:俯卧,头向对侧旋转,肩关节外展 130°,通过去重力作用的俯卧位姿势完成肩胛骨
下沉运动,斜方肌下束通过上肢的姿势完成抗自
重运动。患者太高上肢完成肩胛骨下沉及内收运 动。
触诊:肩胛下角内侧缘,肩胛骨下角水平脊柱棘 突至T12棘突连线。
肩胛内收下方旋转
主动肌:大小菱形肌
支配神经: 肩胛背神经C4-6 副动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胸大肌、胸小肌
活动范围:0°-60° 检查体位:俯卧位
肌力评定
相关概念
肌力是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情况下,肌 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 一定张力的能力
肌力评估是在肌力明显减弱或功能活动 受到影响时检查相关肌肉或肌群的最大 收缩力量
肌无力指一块肌肉或一组肌群产生张力 的能力下降或丧失
肌力减弱常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原 发性肌病、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肌肉废 用或长期制动的情况也会引起肌力下降 (烧伤、关节炎、截肢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 宜做MMT检查,否则结果不准确。
阻力因人、因部位而异
重复检查同一块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 时前后间隔2分钟为宜
肌力检查时应注意患者的禁忌证,如 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升高,持续 的憋气使劲可使心脏的活动负担加重, 故对患有明显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 应忌用该检查。
主动肌: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 支配神经:同前 肩胛背神经 C3-5 副动肌:大小菱形肌 活动范围:10~20cm 检查体位:坐位(5-3级);俯卧位(2-
0级) 检查方法:令被检查者尽力上提肩胛骨
并保持,检查者双手置于肩上向下施加 阻力
肩胛前伸肌(外展外旋)
主动肌:前锯肌 支配神经:脊神经臂丛的胸长神经 副动肌:胸大肌 活动范围:0~38° 检查体位:仰卧位,肩前屈90°,肘关
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 施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 向要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
在关节活动范围中部1/3施加阻力为宜。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 体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 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 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 或CC。
一手在肘关节内侧施加阻力
肩关节内旋肌
主动肌:肩胛下肌、背阔肌
大圆肌、胸大肌
副动肌:三角肌前部
活动范围:0~70°
检查体位:俯卧位,上臂90°外展置于 床面,前臂自然下垂于床沿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握其腕关节近端并施加阻力
肩关节外旋肌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支配神经:肩胛上N 腋N 副动肌:三角肌后部 活动范围:0~90° 检查体位:俯卧位,肩外展90°,上臂
抗重力位开始-运动质量和运动范围 AROW√-3级以上肌力 AROW×-去重力收缩 记录检查结果
MMT的注意事项
选定合适的测试时机,在运动后、疲劳时或饱 餐后不宜做MMT评估。
测试前向患者做好说明,使患者充分理解并积 极配合,并做简单的预试活动。
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 力难以鉴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先做 健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