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46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唐 皓□经验交流□【摘 要】作文教学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进行系统的指导,指导高中阶段一直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作文教学作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语文课程检测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
作文是学生提高语言文字鉴赏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途径。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下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提高 语文作文 教学有效性 措施一、初中阶段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1.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假”意味着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大多是作文书上素材的翻版;“大”则是很多学生的写作切入口很大,写作内容缺乏具体生动,真实可感性;“空”则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人的情感色彩和生活体验,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2.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差,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厚实的内容作为支撑,还需要生动的语言,部分学生不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整篇文章读起来苍白无感,明明很好的渲染场面写的比大白菜还要朴素,使得整篇文章几乎无亮点可寻。
缺乏浑厚的文字积累,即使有再好的写作素材,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3.教师指导作文思维定式,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传统束缚,很多教师往往都是以好作文的模式去要求和指导学生。
使得学生的写作观念产生严重的偏差,甚至在写作指导中教师植入过多的自我情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体验,使得学生的写作素材往往如出一辙,缺乏创新,写作教学由此走向程式化和模式化。
二、着力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措施1.将写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有效的开展写作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利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通畅的表达出来,因此只有将写作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拓展写作范围。
怎样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怎 样提 高 习作教 学 的有 效 性
朱丹梅
揣摩文章的意思 , 熟记文章的词 如 何 提 高 作 文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 学 生 爱 中与文本对话 , 让 写 、 写 ? 近 年 来 我 做 了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丁 作 , 句 , 了长久 的文字积淀 , 乐 有 才能厚积 而薄 发 , 在 写作时信手拈来 。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 日 收 到 了较 为 满 意 的 效 果 。 常教 学活 动 中 , 求学 生随堂 积 累优 美词 句 。 要 弓领 学 生 观 察 生 活 l
短 , 常 灵 活 。养 成 写 日记 的 习 惯 不 仪 能 大 大 非 增 加 练 笔 的 机 会 , 且 能 使 学 生 留 心 观 察 周 同 而 的事物 , 更加关 注生活 , 热爱生活 , 做生活 的有
让学 生在阅 读中享受 “ 美文 ” 陶 , 熏 探寻谋篇 布 心人 。 当然 , 引导学 生写 日记 , 键是激 发兴 关 启发 自觉 , 般不 宜把 日记作 为必 须完成 一 局 的技 巧 , 到 借鉴 运用 的 目的。语 文教学 , 趣 , 达
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提高作文课堂的有效性?其关键在构建有效素材积累体系,优化多样性作文练习以及评改习作多元化。
只有不断创造新的更加适用的理论和实用技能,才能在作文教学的天空中一翅冲天。
[关键词] 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占有40%的大比例分数,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深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
近几年,作文改革已是星之火可以燎原,新课程的理念漫漫被广大语文老师所接受,然而传统作文训练模式“指导—作文—批改—评讲”四部曲在作文教学中“涛声依旧”。
学生作文水平未见其进,多数学生“谈文色变”。
有些老师“苦心经营”,却收效甚微。
确实,要真正提高学生作文的层次,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
课改作文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构建有效素材积累体系,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架起写作与感受生活的桥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它包括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和写作习惯。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
由于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会学生会“找米下锅”确是当务之急。
其实,只要勤动手,“材”源到处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并教给他们搜集和整理素材的方法。
(一)多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处处留心皆学问”,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一、情境式启发教学孩子的写作能力需要大量的实践,此外启发也是成长不可少的一环。
情境式启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养成广泛学习、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严密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积累故事材料、体验情感,形成自己的叙事思路和风格。
例如,在授课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然后从中引导学生发现细节、感悟主题,以此鼓励学生自己写作。
二、师生互动讲评学生的作文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标准,而教师终归是有限的。
因此,师生互动、互相学习的教学模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师生互动讲评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表达中自我检视、提升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听写作时要仔细倾听学生表达,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状态;在具体评价时,要注重语气、表情和措辞的语言态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心和关心。
三、培养广泛的意识阅读习惯小学生写作时,常常缺乏想象力和野心,因此需要一个优秀作品的启发,向作品中学习和借鉴。
为此,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意识阅读习惯。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有趣的、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小说故事;并在阅读后,让学生进行一个讨论或分享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语言技巧和写作方式,并从中吸取有用的经验和灵感。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针对小学生的中药特征,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以抽象思想和表达形式变得更形象。
例如,在教授方位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拼音写方向名称、师生身体对调活动方式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方位,进而提高理解能力和创作基础。
结语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思考、探索有效性策略,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兴趣,加强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
只有“情境式启发教学”、“师生互动讲评”、“培养广泛的意识阅读习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等有效性策略的运用,才能把小学作文教学工作开展得各具特色、成效显著。
小学作文教学的三种有效性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的三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需要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三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分别是情境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和批评式教学策略。
首先是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视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或虚拟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灵感。
在学习叙事作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思考和描写,从而帮助他们丰富作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情境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其次是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和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潜能。
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或现实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导他们自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并进行论证和表达。
启发式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独创性。
最后是批评式教学策略。
批评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定期对学生作文进行评阅和批评,指导他们改进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及时的评阅和批评,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好的作文进行点评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优秀作文的特点和要点,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批评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作文质量的要求和追求,激发写作的动力和热情。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积累生活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教师平时指导学生写作文,大多把精力集中在写作方法上,而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开头结尾等反复详细讲解,学生则认真反复练习,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这样的做法并未及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找米”、”积米”上。
要学生学会积累生活体验,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
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写作是一种情感、体验的付出,”情动于衷而发于言”。
教育家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
”因此,教写作就应从教感情入手,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
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对身边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导致作文内容苍白空洞。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丰富多彩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朵红花,一片绿叶,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可以成为他们观察的对象。
学会了观察,懂得了思考,就有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就成了”有米之炊”。
为防止这种要求流于形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采取一些措施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
比如在训练写人记事的文题时,我先在两周前提前布置学生去用心观察身边的人物,洞察周围的事物,并以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者制作成资料卡片,建立起写作素材”小仓库”,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共同交流赏析,之后完成习作。
这样,既有效地督促了学生感悟生活的过程,又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素材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接受熏陶、磨炼和教育,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写出优秀的富有灵性、个性的作品。
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当做自己教学的唯一任务,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即语文教师也要开展一些丰富学生情感的活动,并及时进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修改学生习作时 , 要从多方面进行 , 不仅
要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 还要注意书写、 行 款、 标点 , 这也是写作 的一项基本功。 总之 , 生活是写作 的源泉, 只要在生活 中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 实现作 文教学的有
心 中情” ,因此 ,在作 文实践中 ,要达到
“ 真、 新、 顺” 这几个 要求。
本功。
从 训练学 生的观察 能力开始 。 良好的 秀习作 园地 即是一种有效途径。
观察习惯 与观 察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 、 开 展思维、 认识世界 的钥匙。只有敏锐的观 察 力, 才能 发现生 活中的 闪光点 , 抓住 美 好 的瞬 间 , 也只有 经常性地 、 有 目的地观 察, 才 能积累材料 , 在作文 时不至 于无话
I Ao Y u
匝圈
3 7
如 何 提 高 作 文 教 学 的 有 效 性
一内蒙古兴和县东梁小学 赵秀兰
摘要: 在作文教 学 中 , 学生有 了丰 富
的生活体验 , 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 写作 中 生 的写作水平 。
积 累写作素 材。 写作 文首 先要解 决
“ 写什 么” 的问题 , 即写作材 料。所谓 “ 材
节。如何 更有效地 进行作文教学 , 以提 高 写的前提 , 是 写的 口头形 式 , 说 的范围不
间顺从 畅达 , 文气贯通 , 能 很好地把 作者 三、 作文批改修正环节
学 生的写作能 力呢? 我从下面几个环节谈 限制 , 可以围绕 家、 学校 、 社会 中一切人和 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 。
运 用祖 国的语言文字 , 简言之 , 就 是培养
主题要有 时代 精神 。启发学 生动脑想 问 “ 顺” 是指文从字顺 , 它反映着作 者驾 驭书面语言的能力。 “ 顺” 其意思包含两方 面: 一是用词恰当、 妥帖 , 作 者所用的词语
小学作文教学的三种有效性教学策略

小学作文教学的三种有效性教学策略1. 引言1.1 概述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作文教学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作文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作文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小学作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水平。
1.2 介绍三种有效性教学策略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下面将介绍三种有效性教学策略:第一种策略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写作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他们享受写作的乐趣。
第二种策略是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的培养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同时针对学生的写作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各种写作技巧。
第三种策略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写作比赛、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提升的动力。
通过以上三种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引导,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2. 正文2.1 策略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有趣的写作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可以组织写作比赛、写作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以为作文是权衡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记,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我们还知道:尽管各种辅助材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烦引导,但是学生还是感到“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惧怕写作文”。
如何扭转这种局势呢?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与大家学习交流中,我体会到: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件事,有了兴趣,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
因而,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给学生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所以,我每每布置作文时,总是有更加具体的要求,如:这次是首尾点题,下次是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再下次是……。
批改作文时,我也依此为一项评价标准,这对于那些作文水平偏低的学生无疑是降低了门槛,他们每次作文也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生养成乐于积累、善于观察的习惯。
学生们害怕写作文常常是因为觉得无事可写或有话不知怎么说,究其根源则在于缺乏对生活观察,缺少对素材的积累。
因此,我要求
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
学生的摘录分为主动摘录和被动摘录。
主动摘录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和感人的事例就摘录下来。
被动摘录是教师指定的摘录。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写作的源泉一定长流不息。
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学生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熟能生巧”,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
但学生本已害怕写作文,如果教师还动不动就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写,那只会“雪上加霜”,欲速则不达。
所以,我采取了扩写、仿写、续写等形式多样的片段练习来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
四、走进课本
现在所使用的苏教版小语教材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
文中优美的词句,深刻的道理不仅要让学生感悟,还要让学生吸收,化为自己的营养。
教学时可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理解常用词语上下功夫;在背诵优美语句、诗文上下功夫。
在语文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课本中的背诵量。
遇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断让学生在课中及时内化,采取自愿原则,记多少就多少,并不增加学生负担。
还尝试着在课文讲解时,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好词。
五、走向课外阅读
知识是无穷尽的,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要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首先是培养阅读兴趣,其次是指导阅读。
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
所以,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要求他们把体会最深的语句划出来,并写好读书笔记。
另外我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
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
六、走近生活
人是社会的人,任何知识经验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无时不在接触社会。
让学生的笔回到生活,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感体验,学生就不会无话可写,他们纯真的眼睛必定会发现一个个多彩感人的世界。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
就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不只是知识的不足,更多的是学生生活的贫乏和学生对生活的漠然。
这就要求我们把生活引进课堂,或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给学生以一定的时间和活动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学会反思生活,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写作题材,这样学生表现的是自己
的独特个性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也就有内容了,不再是“难为无米之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