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疼痛的临床护理分析

合集下载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

pa i nt i h pa nf e lng a t r o r t on i he d pa t e t o t e s w t i ulf e i f e pe a i n t e r m n f
or hopedi s t c
L/ Yah
De a t n f t o e i s t eAf l td Ho p t l f n a gVo ai n l n e h i a l g , n a g 4 4 0 , h n p rme t h p d c , h f i e s i y n c t a d T c n c l o Or ia a o Xi o a Col e Xi y n 6 0 0 C i a e
有关节僵 硬的危 险 , 局部创 伤 , 肉软组织 的粘 连有关 。( ) 肌 5 有
肌 肉萎缩 的危 险 , 与功能锻 炼不 足有关 。( 有 骨折愈 合 障碍 6)
f e i g a t r o e a i n i h e a t e to rh p d c .M e hod 0 p te t fe p r to n t e d p rm e t o e l n fe p r to n t e d p rm n fo t o e i s t s 3 a in s atro e ai n i h e at n f o t o e i s we e r v e d T e a p i a i n o r d c i e a d c mf r a l u s n d lo h s a i n s wa n l z d rh p d c r e i we . h p l to fp e i t n o o t b e n r i g mo e n t e e p te t s a a y e . c v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经常性检查患者姿势和体位,对于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

疼痛常导致患者不愿意下床活动,而使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等组织发生萎缩、僵硬、失去弹性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甚至造成身体残障。

因此,必须加强康复护理,其中功能锻炼是关键。

1、去除疼痛的刺激因素1.1抬高肿胀部位,以助消除肿胀,减少疼痛。

1.2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患者诉疼痛,首先应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引发的疼痛,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使用镇痛药物;查看石膏、牵引等有无对皮肤造成摩擦伤害,引发疼痛。

1.3经常性检查患者姿势和体位,对于体位不当引起的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

1.4保持床单位平整,避免压疮形成。

1.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缓解咳嗽震动带来的伤口疼痛;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防止牵拉、扭曲伤口带来的疼痛。

1.6指导患者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催眠、暗示、想象等。

1.7主动、耐心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反应以减轻痛苦。

1.8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

观察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患者自己对疼痛的态度。

1.9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时要动作轻柔,解释耐心,态度和蔼。

2 协助执行物理治疗,以减轻疼痛2.1热疗对于痉挛肌肉能放松肌肉、消炎、止痛,炎症急性期过后有促进化脓的效果。

2.2冷疗对于急性疼痛有减轻炎症和镇痛效果,尤其是急性关节扭伤、肌肉拉伤。

2.3按摩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减痛效果。

2.4深呼吸训练可达到放松效果,有助减轻疼痛。

2.5经皮电刺激,通过刺激粗纤维神经,抑制疼痛的传导;通过刺激传入纤维,改变疼痛的感受。

3 正确而适当地使用镇静剂3.1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2尝试以其他方法减少止痛剂使用的次数和剂量。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以提高疼痛护理的质量。

方法:对280例骨科患者疼痛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对患者加强疼痛教育,提高对疼痛的认识,正确评估疼痛,及时采取止痛措施,评估疼痛治疗效果,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予相应处理。

结果:280例患者疼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对骨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止痛和护理,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

减轻了对患者的有害影响,对疾病的恢复和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

即疼痛也可以说是从刺激中逃避的一种反射,尽可能保持身体安静,企图从身体内部恢复的防御机构之一。

然而,如果疼痛非常剧烈,持续时间很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及机体恢复[1]。

临床资料本组280例,其中男182例,女98例;年龄7~71岁,平均43岁。

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股骨干骨折52例,手外伤34例,胫腓骨骨折61例,锁骨骨折6例,慢性骨髓炎22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6例,骨肿瘤32例,瘢痕挛缩29例。

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表情痛苦、神情紧张、烦躁、焦虑,不积极配合医生检查及护理治疗。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记录,根据疼痛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疼痛产生的原因:各种骨折创伤引起的疼痛、腰肌劳损而形成的腰肌无菌性炎症导致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恶性肿瘤、骨肉瘤患者早期一般无疼痛,中晚期出现疼痛。

疼痛从无到有,从轻到重。

疼痛的护理:①及时解除疼痛:护理人员要改变“术后疼痛是正常的,患者应忍耐疼痛”的旧观念,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疼痛发生时间及程度,及时准确对疼痛进行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解除患者疼痛。

②对症护理:技术性镇痛法,神经外科手术止痛。

神经刺激术,神经切除术,植入给药泵。

理疗包括红外线、温泉浴、微波、冷疗热疗冰敷等。

针刺疗法如中医针灸。

药物镇痛。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肉注射等。

骨科常见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骨科常见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骨科常见疼痛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困扰。

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满意度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骨科常见疼痛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帮助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疼痛治疗。

骨科常见的疼痛包括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是由于骨折、手术或软组织损伤引起,而慢性疼痛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疼痛管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是疼痛管理的第一步。

医生应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的症状,以便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医生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中重度疼痛,建议采取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药物治疗是疼痛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镇痛药物使用指南:遵循按需镇痛的原则,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给予适当的药物。

对于轻度疼痛,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局部止痛药。

对于中度疼痛,可给予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或曲马多。

对于重度疼痛,可给予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鼓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停药。

非药物治疗是疼痛管理的另一重要手段,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推拿:通过手法治疗缓解疼痛部位的肌肉紧张和痉挛。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反射,减轻疼痛。

拔罐: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冷敷或热敷:对于急性疼痛,可采用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炎症反应;对于慢性疼痛,可采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紧张。

运动疗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缓解疼痛。

根据实际临床工作经验,以下是一些骨科常见疼痛管理的实践指南:医生应积极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时进行评估和治疗。

对于急性疼痛,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

对于慢性疼痛,医生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摘要】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

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骨科术后疼痛的患者非常重要。

本文笔者主要探讨引起骨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提出相应对策,期能缓解患者痛苦。

【关键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对策疼痛被称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

疼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其他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各种伤害刺激作用于机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受损部位的组织释放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产生痛觉冲动,并迅速传人神经传导至脊髓,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一定部位而引起疼痛。

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反应。

[1]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

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骨科术后疼痛的患者非常重要。

1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1.1 病理生理因素:由于手术、创伤、炎症、急性缺血、恶性肿瘤、截肢等引起的疼痛。

1.2 心理因素: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均能减低对疼痛的耐受力,如有的患者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机体的功能是否能够完金恢复,担心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等。

此外,患者对患处的注意程度增加也会加重对疼痛的感觉。

1.3 环境因素:病房环境,如噪音、患者之间的相互干扰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导致患者睡眠不足、疲倦而降低痛阈;社会环境,如亲朋好友关心的程度,对患者伤情的评价等直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觉。

1.4 自身素质: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耐受疼痛,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反映更强烈,主诉更多。

1.5 体位因素:骨科患者的体位要求非常严格,多采取被动体位,使活动量减少,不能有效的对抗疼痛。

[2]2疼痛程度的判断准确评判患者的疼痛程度,是进行有效护理的基础。

科研课题论文: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科研课题论文: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65869 临床医学论文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影响骨科病患手术后疼痛的因素,以及探讨对其护理的对策。

方法:随机选取20xx 年3月~20xx年3月的320例骨科病患,并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平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病患,对试验组的病患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诊断,针对病患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同时对平行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的护理措施,然后观测并对比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病患在整个试验结束后其疼痛的缓解情况。

结果:对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病患在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对两组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试验组的缓解率达到了70.5%,平行对照组病患疼痛的缓解率则仅为52.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骨科疼痛严重影响病患的身心健康,其原因有很多种,为病患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痛苦。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病人的处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会导致病患出现本不该出现的疼痛,给病患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1]。

本研究随机选取20xx年3月~20xx年3月的320例骨科病患,分析研究其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结果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现将具体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随机选取20xx年3月~20xx年3月的320例骨科病患,其中男病患180例,女病患140例,年纪均在21.5~62.5岁之间,平均年纪为(38.5±10.5)岁。

320例骨科疼痛的病患中,有210例是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剩余110例是由较低暴力的损伤导致的。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平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两组病患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存在(P>0.05),可以将其进行对比分析。

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平行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一般资料对比1.2 方法本研究中,对所有的病患最先都给予外部不定或者牵引术,经过手术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对其进行开放式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或者采取人工关节的成形手术,手术以后,均采取康复训练。

疼痛护理


数字评分法: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痛
极度 疼痛
文字描述评分法:
无痛
轻微痛 中度痛 重度痛 极重 无法忍 疼痛 受的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不痛
巨痛
疼痛行为量表
行为表现 1、语言性的 无 偶尔 经常 无 偶尔 经常 无 偶尔 经常 评分 0 1 /2 1 0 1 /2 1 0 1 /2 1
2、非语言性的 (呻吟、喘气) 3、因为疼痛每天 躺着的时间
4、脸部表情
无 轻微和/或偶尔 严重和/或经常
0 1 /2 1
5、运动
观察不出影响 轻度影响行走 吃力行走
无 偶尔 经常
0 1 /2 1
0 1 /2 1
6、身体语言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二)舒适护理
(三)药物护理
(四)心理护理

止痛方法 药物止痛 物理止痛 针灸止痛
个体因素[2] 创伤性因素 与护理人员有关的因素[3]
[2,3]蒙小燕.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影响因素评估及个体化 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19-20
疼痛病人的护理
评估 护理措施 评价

评估内容(Pain Assessment content)
1、起源和发病史 2、部位 3、持续时间和规律 4、性质
能使人在心理、 生理、 社交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 它是让患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6],如: (1)分散注意力法,包括视觉分散法(看电视、 读小 说、 读报纸);听力分散法(听音乐、 听故事)和触 觉分散法(按摩皮肤)。 (2)幽默法,给患者讲笑话或讲幽默电视剧、 小品等。 (3)放松法,在音乐辅助下进行各种训练,包括深呼 吸、 慢节律呼吸。 (4)皮肤刺激法 ,冷敷、热敷、 按摩、 皮肤擦剂(如活络油)、 微波红外线等。

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及干预

的护 理 … 。 1 骨 科 患 者 的疼 痛 特 点
3 3 非药物干预 .
激疗法。
() 1 物理治 疗 , 按摩可使 肌 肉放松 , 如 促进 血
液循环 , 消除疲劳 , 以减轻疼痛 ;2 针灸 止痛 ; 3 经皮神经 电刺 () () 34 镇痛剂 的正确使用 .
痛药 。 4 骨 科 疼 痛 患 者 的 护 理
有疼痛但并不严重 , 可忍受 , 睡眠不受影 响 ; : 2级 中度疼 痛 , 痛 疼 不能忍受 , 睡眠受干扰 , 要求用镇痛药 ; : 度疼痛 , 3级 重 疼痛剧 烈 不能忍受 , 睡眠严重 受干扰 , 需用镇痛药。
3 骨 科 患 者 的 疼痛 干预
4 2 促进疼痛治疗 的方法 ( ) 行全 民宣传 教 育 , 倡无 痛 . 1进 提
观 念 , 高 患 者 对麻 醉药 的认 识 ;2 护 理 人 员 应 提 高 认 识 , 痛 提 () 疼
是患者 主观感受 , 护理人 员应该 帮助 患者减 轻疼 痛 ; 3 疼痛 宣 ()
教是宋金 兰 , 高小 雁 .0 8骨 科 患者 的 疼 痛 及 护 理 . 用 骨 科 护 理 20 实

10 一 3
中外 医 学 研 究
21 0 0年 1 0月 第 8卷
第2 2期
C I E EA D F R I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护 理 园 勉 一曩 t 曩 |- | ||: ≯ 誊 : || 曩膏≯一 | 曩 . 曩 曩 曩 t | 嚣 ≯|| 。 - | 叠 譬 | 蠢
于一侧 。术前耐心细致的解 释及术后 经常性探 望患者 给予心理
安慰 , 助 性 给 予安 定 镇 痛 治 疗 , 痛症 状 可 逐 渐 缓 解 。 辅 头 手术体位多采取平卧位 , 部后 仰颈后 伸 , 头 使得 颈 部 肌 肉处 于 紧张 痉 挛 状 态 , 之 手 术 时 间过 长 , 后 常 出现 头 痛 症 状 , 伴 加 术 常 有 颈 肩 及 背 部 疼 痛 , 上 所 述 , 用 可 调 式 手 术 体 位 , 以 避 免 和 综 采 可 护 士进 修 杂 志 ,0 3 1 ( ) 22 20 ,8 3 ;8 .

《骨科护理中的疼痛管理课件》

将疼痛管理理论转化为实际护理操作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临床实践技巧。
1
充分沟通
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疼痛感受,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2
患者教育
向患者提供有关疼痛管理的信息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疼痛。
3
团队合作
与其他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综合性的疼痛管理计划。
《骨科护理中的疼痛管理
课件》
疼痛管理是骨科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课件将介绍疼痛管理的定义、
重要生理和心理特征
了解疼痛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助于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疼痛感受。
1
生理特征 ️
疼痛的生理机制、急性和慢性疼痛的区别,以及影响疼痛感受的生理
因素。
2
心理特征
指标,评估疼痛的强度。
骨科护理中的非药物疼痛管理技术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多种非药物疼痛管理技术可供骨科护士采用。
按摩疗法
热敷和冷敷
针灸疗法
通过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
应用热敷或冷敷物品,以减轻炎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
肉紧张,从而减轻疼痛。
症、肿胀和疼痛。
减轻骨科疼痛。
骨科护理中的药物疼痛管理策略
疼痛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如焦虑、抑郁和失眠。
骨科护理中的疼痛评估工具
了解和有效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护士准确评估骨科患者的疼痛水平。
可视模拟评分法
疼痛问卷调查
疼痛观察量表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
通过让患者回答一系列问题,
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和生理
在图形上标记出疼痛的程度。
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和影响。
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骨科患者的疼痛,但使用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镇痛药物

骨科疼痛的护理进展

初期,剧烈运动或者活动都会使疼痛感加剧,因此合理的制
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其次,在护理期间,辅助患
者移动时,要注意对于患者的患肢要动作和缓、温柔,护理人
员需要用双手托举患肢,缓解活动时带来的牵引痛。 同时,
需要将患肢抬高于心脏 20 ~ 30cm,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
患肢疼痛。
( 二) 舒适护理
目前,临床上对于轻度疼痛通常会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
法缓解患者疼痛。 根据入院时对于患者的兴趣爱好的了解,
投其所好进行注意力的分散,如听广播、看电视剧、听音乐等
等,都可以使患者的注意力适当分散,缓解患者疼痛。 肖百
香通过实验发现,实施舒适度护理的患者其疼痛感明显低于
普通护理的患者,同时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

骨科疼痛的护理进展
纪建翠 刘瑶 路艳 王梅
摘 要:文章综述了骨科目前针对疼痛护理的现状,包括了疼痛的影响因素、疼痛的评估方法以及临床上常用的疼痛护理
措施。 特别强调,对于骨科发生疼痛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疼痛评估以及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
适,并根据患者的表述进行总结和反问,确认患者目前病情。
从而更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及时给予对应护理措施缓解
患者的疼痛。
五、 总结
疼痛是人体无法控制的一种复杂的反应,其不仅属于生
理反应,同时与人的心理变化、社会支持、文化背景等因素均
息息相关。 因此对于骨科疼痛的护理不应仅停留在生理方
面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及时开展健康教育都应
会影响患者的疼痛敏感度,沈曲针对北京多家医院骨科不同
年龄段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
岁以上的老人的满意度明显低于青年组,由此可见,老年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疼痛的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领域中,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疼痛进行护理时的护理特点。

方法:对骨科患者第一时间内采取对症护理,最大程度的缓解疼痛,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结果:患者的疼痛缓解减轻了,身体状态明显得到改善,身体的功能恢复也比较好。

结论:及时有效地对骨科患者进行止痛护理能起到很好的成效,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对患者身体的康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骨科疼痛;临床护理;人性化;心理疏导
在皮肤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存在着疼痛感受器,当机体受到各种伤害刺激时,并且这种伤害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受损部位的组织发生反应,释放出某些至疼痛物质,进而产生疼痛冲动,当这种冲动传入神经传导到达脊髓,上行传至丘脑,投射到大脑皮质,引起疼痛感[1-3]。

这种疼痛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也造成不良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6年~2011年骨科患者中131例患者,其中男85例,女46例,年龄12~75岁。

外伤疼痛29例,炎性反应性疼痛42例,手术后伤口疼痛56例,因异物刺入皮肤疼痛13例,记性缺血性疼痛例9例。

2 一般护理
2.1 询问病史、加强沟通:及时和患者沟通,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下,讨论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特点、规律等。

了解以往情况,有没有疼痛的经历,提供患者应对疼痛的措施。

患者可以在医生体贴的关怀中感觉到温暖和尊重,同时也会树起信心与病魔抗争。

2.2 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医护工作者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病室要整洁,光线要柔暗,空气要清新,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电台节目、轻音乐等,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2.3 加强人性化护理和心理护理:疼痛是当患者有宣泄疼痛时间的时候一种主观的感受,在对术后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是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尊重患者,主动询问,理解患者的痛楚,是患者有依赖和安全感,消除对疼痛的焦虑及恐惧。

3 专科护理
3.1 早期复位以及定位:如骨折初期局部疼痛感往往非常明显,且患者活动时疼痛感加重,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的制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的减轻疼痛感,也可以为避免或减少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作出贡献。

因此,对骨折的患者必须进行早期的复位和定位,在对其护理时也要对骨折部位格外照顾,妥善保护,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患者的骨折部位。

3.2 及时解除炎性反应性疼痛:采用抗生素对患部的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患者的患部有脓肿出现,那么需要第一时间将脓肿切开排脓,并将其清洗干净。

3.3 合理采用冰或热敷等:对骨折早期的患者进行冰袋冷敷很有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患者的毛细血管收缩,对患者局部充血水肿以及出血的状况进行改善和减轻,冷敷还可以抑制细胞的活动,从而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进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急性期过后,要对患者采取热敷、辐射灯照射,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患者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并对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性水肿,消除神经末梢的压力,进而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缓解。

3.4 其他:对于床上打的截肢,术后疼痛比较剧烈的患者,一般给予止痛药物。

由于截肢患者比较特殊,通常都具有幻肢痛,所以需要向患者耐心的解释,并坚定的告诉患者这种疼
痛可以逐渐消失,传统的株式肢体残段,强化肢体已不存在这个事实,通过这样的方式消除患者的疼痛;对与用绷带、石膏固定的骨折患者,当他们疼痛时,并不能急于盲目地给予止痛药缓解,而是要对患者进行观察,观察其幻肢肿胀程度、向患者咨询肢体的感觉以及血运情况。

4 人性化服务的满意效果
4.1 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都提高:患者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服务和态度,也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所以就会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高,人性化服务遵循“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坚持从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等方面进行重视和规范[4]。

4.2 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感:对于手术的患者来说,他们的心理都是非常紧张和恐惧的,而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感便可以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这种心理,护士对患者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安慰,可以使患者不踏实的心沉下来,患者对护士的信赖度增强,从而使患者坚定手术的信念,重树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手术并积极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5]。

5 小结
护理人员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相应的采取一般护理、专科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等措施,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在以上基础上积极配合药物镇痛,可以对患者减轻疼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患者创伤的恢复,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很大程度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护理人员也应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完善自己,掌握疼痛护理技能,争取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6 参考文献
[1] 赵雪桃,李秀梅.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
[2] 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J].人民军医,2006,1(2):127.
[3] 王萍,杨庆玲.现代化医院护理文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8,3(3):2.
[4] 戴佩荣.疼痛护理的研究现状及护理[J].天津护理杂志,1999,4(9):177.
[5] 班宝兰,金雅菲.骨科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当代医学,2007,76(14):52.
上一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中的作用下一篇:中药安络化纤丸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