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移民法的演变

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移民法的演变
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移民法的演变

苏联解体后,移民人口成了影响俄罗斯乃至整个独联体国家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

移民问题的产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经济、心理道德等问题,迫使政府将这一问题放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俄罗斯移民法的演变

(一)俄罗斯移民法的形成起始于九十年代初,当时前苏联国家的移民潮涌向俄罗斯,俄联邦不得不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并通过了移民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移民问题进行调控。

1992年11月13日俄罗斯联邦通过法律,加入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联合国公约》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这期间俄罗斯还加入了许多加强人权和自由的国际条约,如《人权共同宣言》、《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各种形式种族歧视的国际条约》、《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欧洲条约》等。1993年2月19日俄联邦通过了《难民法》和《被迫移民法》,这两项法律于1993年3月20日生效。

在起草这些移民法的过程中俄罗斯接收和安置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和被迫移民,而且当时也缺少这方面的专家,这些因素都不能不影响法律的质量。此外,这些法律与俄罗斯接收和安置难民的经济实力也不相符,因此在很大程度只是有名无实的法律。后来俄罗斯对这两部在民主浪潮高涨时通过的移民法进行了修改,更严格地限制向其移民,以及给予难民和被迫移民地位。

1993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宣布了国家法律发展的主要原则,即:民主联邦法制国家,人权和自由为最高价值,承认、遵守和保护公民的人权和人的自由是国家的责任。但是在俄联邦宪法中并没有涉及到关于移民程序和保护移民权利的问题。随着宪法的通过,国家开始筹备联邦基本法律。

在俄联邦协调移民和保护移民权利问题是在以下级别进行的:

联邦级――(俄联邦宪法,联邦法律和法令――俄联邦总统令;俄联邦政府指令;联邦各部、机关的规范法令);

俄联邦主体级(俄联邦主体的法律;俄联邦主体权力执行机关颁布的法令);地方自治级(地方自治机关和负责人颁布的规范法令);

跨国级(在移民方面与其他国家签定多方和双方协议),以公认的国际法和欧洲法律原则和标准为基础。

(二)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各地区的国家权力机关在行使自己所谓的超立法权力(俄联邦主体通过的法令来协调联邦范围内的关系)时,就不断遇到变化的移民形势,并逐渐形成自己移民政策的立场,开始独立地依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那些人口自然减少超过增长的地区和社会经济发展与移民紧密相关的地区,移民政策也变得相当自由。

一些移民数量过多的地区,如南部联邦管区,实行了限制移民政策。这些俄联邦主体都颁布了一些与人员逗留和居住地登记有关的法规。比如罗斯托夫州立法会通过了“有关加强对罗斯托夫州境内移民程序监控的措施”;斯塔夫罗波尔自1996年12月31日开始实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移民法“;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自1995年6月23日实行“有关在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逗留和居住登记程序”的法律,该法律也成为俄联邦其他主体之后制定同类法令的典范。这样以来,南部联邦管区不仅在境内被迫移民数量上突出,另一个特点就是该区的联邦主体都具备发达的主要是限制倾向的移民程序调控体系。

其他地区也“不甘落后”:阿穆尔州通过了“关于外国公民在本州境内居住登记”的法律。

1994年11月9日莫斯科市颁布了“关于完善难民和被迫移民工作”的莫斯科市政府命令,根据该命令只有取得了永久性注册的难民和被迫移民才可以在莫斯科注册。(后来这个命令被撤销。)因此,取得难民和被迫移民的资格取决于是否注册过,而不是取决于该人被迫离开前居住国的情况。

尽管俄联邦宪法法院已作出决定,联邦各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行政法规限制移民俄罗斯境内属于非法行为。但在俄联邦一些主体类似的反宪法规定仍然在实行中。为防止接收移民,地方当局采取了一些诸如禁止注册、购买住房和获得土地等措施。此外,在联邦一级也有类似的限制。例如,1994年9月

8日俄联邦政府通过了一项关于国家管制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移民进程的补充措施的决议,就包含有这样的禁止和限制(后来也取消了)。

迄今为止,俄罗斯在移民领域(主要是被迫移民)已有十多个联邦法规、一百多个现行的俄罗斯联邦总统令、俄罗斯联邦政府指令和命令、各部和各部门条例、几十个国家间和政府间协议。该领域联邦法律的多样性,以及俄联邦主体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及其它规范性法令,使移民领域规范性文件系统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俄罗斯联邦在移民领域的主要法规是联邦“难民法”(1993年2月19日生效,1997年6月28日修订)和俄罗斯联邦“被迫移民法”(1993年2月19日生效,1995年12月20修订)。

近年来,对这些法律的修订工作持续了好几年。

2002年和2003年通过了“关于俄罗斯联邦公民资格(国籍)”、“关于对‘有关出入俄罗斯联邦程序’的联邦法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及“关于外国公民在俄罗斯联邦法律地位”的联邦法律。这些法律的生效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关于外国公民在俄罗斯联邦法律地位”的联邦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非法移民工的流入,使国内市场注册外籍工人的数量增加,加强了对外国公民入境和居留的控制。新的俄罗斯联邦国籍法已经考虑到了执法工作的一系列需要,它还为前苏联公民取得俄公民身份提供了简化的程序。

移民法的发展还包括近年来通过的一些法令,其中包括1993年12月16日颁布的“关于吸收和使用在俄罗斯联邦的外国劳工”的第2146号俄罗斯联邦总统令、1994年补发的“关于整顿吸收和使用在俄罗斯联邦的外国劳工的补充措施”的第2146号俄罗斯联邦总统令(三)不足:然而,目前的俄罗斯移民法还远远没有充分反映目前国家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法律问题。现在仍有许多法律空白没有消除,也没有完全消除区域法与俄罗斯联邦宪法以及该领域联邦法律的不符。在最近几年的法令中严格的程序性和限制性手段(许可证、配额、登记、驱逐等)明显占主导地位,而且这段时期在俄罗斯已经出现了劳动力资源的缺乏。

二、独联体框架内的移民法发展

(一)独联体国家在移民法领域所作出的努力

为了在独联体成员国的框架中形成一个条约法律基础(在多边和双边基础上),俄罗斯联邦作出了许多努力。俄罗斯联邦已和大多数独联体国家签订了《有关在相关国家永久居住的俄罗斯公民法律地位的条约》,包括与亚美尼亚(1997年)、与哈萨克斯坦(1995年)的双边条约,与白俄罗斯签订的《关于公民的平等权利的双边条约》(1998),以及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多边条约(1998)等。

俄罗斯在2000年12月5日退出“关于独联体国家公民在其成员国境内免签进出的协议”(比什凯克,1992年)之前,已同所有独联体国家签订了关于公民相互免签过境的多边和双边协议。过境限制只针对格鲁吉亚和土库曼斯坦。

独联体内部在双边基础上共签订了100多个协议,分别协调其成员国在社会劳动关系、文化、科技、教育、移民等领域的合作。但是,遗憾的是,独联体内部建立起来的内容广泛的法律监管框架只是一个纯粹的形式而已。

几乎所有新独立的国家都加入了《人权公约》《关于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的国际公约》、

以及其它赋予其重要法律义务的国际协议。多数这些国家承认欧洲人权法院的决定具有约束力。然而,大多数独联体成员国没有批准独联体内部通过的协议,(例如,1995年通过的《关于人权和基本自由的独联体公约》,以及1994年通过的《关于保障少数民族成员权利的独联体公约》)。迄今为止1993年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决议批准的独联体人权委员会尚未开始工作。

为了促进解决被迫移民问题以及在独联体国家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律平台,独联体国家元首于1993年签署了《关于援助难民和被迫移民的协议》。该协议成为统一独联体国家境内难民和被迫移民地位的基础。然而,由于一系列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该协议没有得到全面执行。

(二)独联体国家在移民法领域需要改进和加强合作的方向

1.今天的独联体国家迫切需要改进和协调其关于移民领域的立法。重点放在两个领域的合作:联合打击非法移民和为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独联体国家一个重要的合作方向是合作打击非法移民。为了打击非法移民,独联体的所有国家都通过了一些规范性法律和一系列协调合作打击非法移民方面问题的双边和多边条约。

这方面的困难在于独联体各国有关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士出、入境以及在这些国家逗留法律的不一致性。

1998年3月6日签订的《关于独联体成员国在打击非法移民方面合作的协议》是在联合打击非法移民方面的最早的基础法令之一。协议规定进行出入境管制;清查非法进入有关缔约方领土的外国公民;建立驱逐出境机制;交流有关非法移民渠道的信息。然而,像独联体国家的许多其它文件一样,该法令也缺乏执行机制。本协议的效力因格鲁吉亚、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缺席而大大减小。

通过对移民法的分析,可以把所有国家分为这样两类:一类国家,其移民法中“移民”的概念是主要的;而另一类国家,其移民法中“外国公民”的概念占主导地位。第一类国家往往把重点放在积极吸引移民潮上(美国,加拿大),而第二类国家――则是临时迁移人口(瑞典,德国)。

2.在国际法中“移民”是基本概念。独联体经济法院也为“移民”下了定义,按照它的说法,移民是祖遗的,包括进行空间迁移的所有类别的人,无论其迁移原因、时间和空间界限。

独联体“关于在劳工移民和社会保护移民工人领域开展合作的协议”中也包含了移民的概念,但仅限于其中一类,即:为安置工作而暂时离开其永久居留国的移民工人。

独联体国家非常重视为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的问题。其中,《独联体至2005年发展行动纲领》中就规定了这样的措施(2000年6月20日在莫斯科通过,2001年3月16日修正),包括制定《关于工人移民法律地位的独联体成员国公约》、《示范劳动法》、《关于逐步建立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监管劳工迁移的方案》等。

当前,由于所有进程(包括移民进程)的全球化、免签证区的建立、非法移民数量的增加以及国际劳动交流的增长,移民政策应成为国家政策的一个主要方向。同样,对移民领域法律关系的调整,也应足以应对现代的挑战。

大国军事战略复习资料2013-11 2

《大国军事战略透析》复习2013-11 一、军事战略绪论 1、军事战略下的定义是什么? 1997年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军事战略下的定义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 2、军事战略的构成要素是什么?通常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军事战略目标、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实力。 3、国家战略对军事战略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哪里? 一是军事战略的性质必须符合国家战略和总政策的性质;二是军事战略目标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一致,切实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适应国家的战略需要;三是军事战略与国力相适应;四是军事战略的重点、战略步骤也要与国家战略相协调。 4、军事战略的制约因素?包括战略环境、国家战略、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水平、民族文化传统、军事力量、精神因素、地理因素等。 二、美国军事战略 1、美国的战略层次包括: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军事战略-战区战略等组成。 2、军事战略的制定依据:依据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依据对安全环境的分析;依据国家的物质基础。 3、冷战时代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演变 大致分为五个时期:(1)“遏制战略”时期;(2)“大规模报复战略”时期;(3)“灵活反应战略”时期;(4)“现实威慑战略”时期;(5)“新的灵活反应战略”时期。 4、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有: 布什“地区防务战略”、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战略”、小布什“先发制人”战略。 5、克林顿“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提出的“防务三原则”是什么?预防、威慑和击败。 6、克林顿“营造—反应—准备战略”针对的主要威胁是: 地区性危险、非对称性挑战、跨国危险和“意外情况” 7、小布什“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战略指导是:保护、预防、战胜 8、“先发制人”国防战略的特点是什么? “先发制人”国防战略,主要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在觉察到对手对美国有威胁时,先于其行动之前将其击败。即过去美国主要是通过威慑敌人来达到自身的安全,现在企图通过先发制人战略,迅速击败敌人,从战略上保卫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 9、2006年2月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美国国防战略的重点是: 摧毁恐怖组织;保卫美国本土;影响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的选择;防止敌对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获得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0、什么是“混合威胁”? 2010年2月美国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报告认为,未来的敌人可能是国家,采取的是持久战,可能利用代理人进行胁迫和恫吓;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采用的是传统上只有国家才能采用的作战理论和高端能力。因此,未来战争的复杂性将进一步增强,参战的行为体多种多样,传统的冲突分类日趋模糊。 11、奥巴马政府对美国军事战略作了哪些调整? 一是巩固成果采取“收缩战略”;二是从“先发制人”到“柔性战争”;三是重点发展信息作战武器;四是“拨乱反正”重整军事力量;五是实施海外力量调整,重心向亚太转移。 12、评奥巴马政府的“柔性战争”论 “先发制人”战略本质上是共和党新保守派单边主义思想的产物。然而伊战后,美国防务实践很快暴露出“先发制人”的自裂阵营、伤筋动骨、劳民伤财三大败笔。奥巴马政府的军事纲领转向“软实力”论,把战争思想转移到打“柔性战争”上来。“柔性战争”的基本精神是,要想维护美国在伊拉克的既得利益,需要改变传统战争进攻、占领、镇压的刚性逻辑,避免最后不体面撤出的历史悲剧。提出美军要把高技术作战和经济发达的硬实力与美国的外交、文化软实力结合起来,加强对亲美势力的军事训练和武器援助,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俄罗斯新世纪初的军事战略 杨运忠 2012-8-14 16:14:47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京)2001年03期第64~68页 【专题名称】国际政治 【作者简介】杨运忠,1959年生,济南陆军学校教授。(济南250029) 【内容提要】本文从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战略出发,对新世纪俄罗斯的 军事战略做了较系统分析研究。本文认为,普京执政后,对俄军事战略做了较 大调整,新世纪初俄军事战略已基本确立。如何处理与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关系,维护“军事大国”地位,为重振大国地位提供坚强有力的实力后盾和军力支持,是俄新世纪军事战略的核心问题。重振大国地位的军力需要与各种严峻挑战所 形成的军力差距,将是制约俄今后军力发展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将决定俄军事实力在新世纪的发展。 【关键词】俄罗斯/军事战略/安全战略 冷战结束后,与其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相适应,俄罗斯的军事战略 经历了一个摸索和调整的时期。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有幻想全部破灭”、北约对俄攻势日趋严厉、俄罗斯国力趋于衰落、政治地缘环境趋于恶化 的背景下,普京政府开始大幅度地调整俄罗斯的军事战略,俄罗斯面向新世纪 的基本军事战略已经明晰。

普京自2000年1月1日执掌俄罗斯政权以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调整俄罗斯的军事战略。1月10日和4月22日,普京签署了关于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和《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的命令。7月8日,普京首次发表国情咨文,提出了新政府的施政方针。7月11日,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发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全面阐述了俄罗斯涵盖军事战略的外交政策。9月9日,普京总统批准了《俄罗斯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以上述重要文件为基础,俄罗斯面向新世纪的军事战略已经确立。俄罗斯面向新世纪军事战略的基本点是:以加强军事实力为先导,确立军事力量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以美国和北约为主要防御对象,立足于准备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以美国为军事较量的重点对象,推行既谋求发展合作关系又加以严密防范、既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又善于同美周旋的双重政策;以加强战略核力量为支撑,维护和巩固“军事大国”的地位;以推进独联体的军事一体化进程为途径,构筑有利的军事地缘环境;以面向亚太,发展同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军事关系为手段,全面缓和东线军事关系,改善军事环境,集主要力量于西部同北约抗衡,为重振大国地位提供坚强的实力后盾和军力支持。 (一)重新审视俄罗斯面临的国际环境和自身的综合实力确立强大军事实力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抱着一系列对西方国家“美好的幻想”,自以为只要实现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西方就会在经济上慷慨解囊,政治上平等相待。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弱化和控制俄罗斯的严酷现实,使俄罗斯的幻想全部破灭。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俄罗斯虽然开始调整亲西方的外交战略,叶利钦有时也表现出了某种强硬的外交姿态,但由于讨好西方、寻求西方的政治支持,是叶利钦稳定政权、巩固政局的重要政治资本,这就决定了叶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

苏联-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历史变迁 摘要:前苏联曾经一度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庞大军事力量,并与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面对抗。二战后,在“冷战”的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与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的变动,苏军的军事战略也数度变迁。苏联解体后,俄军已无力与美军继续全球争锋。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俄军正在积极进行军事战略转型。 一、原苏军的军事战略与苏联解体后俄军的衰落 苏联军事战略是苏联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为苏联的全球利益服务,其实质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军事战略的制约。二战结束后,苏联根据实战经验和世界军事政治斗争的新格局制订其军事战略。其核心一是以美国为主要敌人,二是结盟搞对抗;三是着眼于核战争的特点。俄罗斯军事战略则针对新的世界政治环境和俄国家经济基础,军事战略内容上强调战略防御性,同时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企图利用核武器震慑妄想以俄为敌的国家和组织。显然,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战略都把核武器作为国家重要军事手段。 (一)1945年至1953年,苏联奉行“积极防御战略”。 战后,美国对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奉行“遏制战略”。对此,斯大林则以“积极防御战略”作为回应:筹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从政治上、军事上拉拢控制东欧,以巩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的成果,增加防御力量,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向东欧及东北亚派驻大量军队,作为前沿防御力量,组建独立的国土防空军,加强军事训练;

强调以陆战为主的诸军种协同作战原则,和按比例协调发展诸军事的原则;加紧研制核武器,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二)1954年至1964年,苏联的“火箭核战略”。 此时,苏联的国内外形势可谓“春风得意”——1954年起苏军开始装备核武器,1955年5月14日成立华约组织,1960年建立战略火箭军。这期间,洲际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对苏联军事战略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赫鲁晓夫觉得自己的战略核武器已具有很大优势,“积极防御”的战略显然过时了。他提出“火箭核战略”,把发展洲际弹道导弹置于最优先的地位。赫鲁晓夫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如果爆发战争,苏联可以让一个或几个西方国家“从地球上消灭”。苏联的“火箭核战略”强调未来战争必然是火箭核大战,否定局部战争和常规战争;强调战略进攻,否定战略防御,主张先发制人,速战速决;强调火箭核突击的作用,否定以陆军为主、诸军种协同作战的原则,意图争夺火箭核优势。 (三)1965年至1979年,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暴露了苏联的色厉内茬,其战略导弹优势也只保持了几年。之后,苏联在武器研制上缺乏科学论证的态度、易受个人影响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武器发展严重失衡、顾此失彼。火箭核战略作为一种有效的威慑力量是苏联必不可少的政治手段,但在以第三世界代理人方式出现的常规战争中,其现实作用却远远比上不常规武器,尤其是苏联的海军力量过于薄弱。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认真总结了“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失败的原因,认为核力

俄罗斯军事问题论文

俄罗斯与日本北方四岛问题及对于中国的启示 摘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国际关系遭遇“海洋世纪”的冲击。各国海洋权利冲突加剧,任何岛屿的获得不仅意味陆疆的扩大,而且意味着海疆的拓展。作为海洋大国,我国可管辖海域近300万平方公里,研究海洋权利的争夺对我国“蓝色领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北方四岛”作为我国周边的海岛纷争地带,从岛屿与海洋权利争夺、岛屿与海洋权利谈判、岛屿和我国海洋权益争夺前景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无疑在理论和现实上对我国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北方四岛”、海权、争端、中国、启示 正文: 一、北方四岛问题与海洋权利争夺 从太空俯视北方四岛,它南接日本北海道,北临千岛群岛,西隔鄂霍次克海。从传统的海洋权利来看,它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日本北部海上利益的要害。从目前的海洋权利来看,谁控制了它,谁就把周边海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在此背景下,我们不难看出北方四岛与俄日海洋权利的密切联系。 首先,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战略交通权。海洋是世界交往的重要桥梁,也是强国的必争之地,自古海上的主要航道、狭窄

海域和海上咽喉要道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方四岛是俄罗斯在西太平洋的咽喉,一旦丧失就等于封死了鄂霍次克海通向太平洋的大门,割断了太平洋舰队的交通航线,让出了择捉和色丹的优良不冻港,甚至危及到堪察加半岛海军基地战略核潜艇的安全。俄军总参谋部曾在《总参谋部关于划定领土问题的决定》报告中称:北方四岛“不仅能扩大俄的防御范围和确保堪察加军事基地的运输通道,而且在发展太平洋舰队方面起主要作用,四岛对俄在远东地区的防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旦日本占有四岛,将对俄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目前,俄罗斯在国后、择捉已经建有5个空军基地,驻有米格-23和图-22“逆火”轰炸机。日本对北方四岛的海洋战略交通也有清醒认识。日本是个地形狭长的小小岛国,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海洋交通防御系统决定其在战争中的胜负。如果日本能够收回北方四岛,就可以减少俄罗斯海上进攻的概率,同时将自身防御范围向北扩大200公里以上。 其次,争夺北方四岛就是争夺海疆拓展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划定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样世界上约1.3亿平方公里的近海将成为各国拓展海疆的“舞台”。但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却没有规定重复海域的具体划分原则,再加上各国海岸线大都曲折,地质情况和国家利益也千差万别,矛盾冲突也就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全世界海岸相向和相邻国家之间共有420余条潜在边界,至1989

试析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走向

试析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走向 自1991年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俄罗斯军事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经过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以及现在梅普组合执政三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根据俄罗斯2009年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不久俄罗斯将出台新的军事战略,回顾以往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历程,可以预见新军事战略的基本走向。 标签:21世纪;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 进入21世纪俄罗斯在继承前苏联军事战略遗产过程中,根据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对军事战略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凸现灵活性与务实性。2009年5月12日梅德韦杰夫颁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为军事战略新一轮调整指明了方向。 一、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演进轨迹 2000年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安全威胁。普京针对俄罗斯军事战略的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有效的保护了国家利益,确保了国家安全。普京时期(2000—2008年)俄罗斯军事战略做出了两次调整。 (一)普京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第一次调整 该阶段俄罗斯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普京签发总统令先后颁布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指导俄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从宏观上确立了新世纪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框架,并对于叶利钦后期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做出了修正,反映了普京对于俄罗斯军事战略新的思考。 (二)普京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第二次调整 该阶段俄罗斯奉行“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2003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公布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的构想文件,标志着俄军军事战略的新调整拉开序幕。该文件颁布后,俄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指出,该构想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威胁判断、军事力量的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补充。①2004年2月俄军举行了“安全—2004”战略核演习,巴卢耶夫斯基宣称,“我们现在这样表述武装保卫俄罗斯的主要组织原则: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这标志着俄罗斯军事战略已实现从“积极的现实遏制”战略向“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的转变。 二、21世纪初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动因 (一)因应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遏制

(战略管理)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摘要】: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 入分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 发展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战略调整亚太地区中国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公布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宣布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调整,是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实质性展开后,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具体举措。美国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想,美国要重返亚太,做到在打赢一场战争的同时,遏制另外一场战争。在美军新战略报告中,中国一词三次被提及,遏制中国的思路非常明确。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必然要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改变的各个方面。 一、美军军事战略改变的原因 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这是美国多年以来,军事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军事战略要满足经济政策。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美国一直是在全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而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

我们看到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在伊拉克,另外是在阿富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维,使得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反恐战争里,产生了高额的财政赤字。两场战争确实是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无论是在人力、财力上,这两场战争都为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负面的影响,甚至它成为美国到目前为止经济衰退,持续不能够复苏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加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经济危机,更加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为此,美国不得不考虑削减财政赤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国防费用开支。所以,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五角大楼必须在今后10年实现大约4870亿美元的指出削减。如果国会无法就其他减赤计划达成共识,五角大楼还可能被迫再削减5000亿美元的支出。与此同时,新战略呼吁在2015、2016年裁剪2.7万名步兵和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以此来减少国防费用的开支,满足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形势。 2、军事战略要符合外交战略。 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外交策略有比较大的调整,在过去美国认为自己是老大,独自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他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美国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而解决国际问题也离不开美国。美国更多的是希望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新兴的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论也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外交政策上的变化当然也需要军事上、军事政策的一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1140240230 冯志军 冷战时期,为了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人基本上将国家的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军事发展,尤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一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但苏联的经济实力却是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除哈萨克斯坦外,都没有达到苏联时期的经济水平,也包括俄罗斯,俄罗斯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继承了苏联军事的主体部分。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个加盟共和国的军事设施都不齐全,导致它们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军事设备技术不齐全,产品更新速度赶不上军事需求。美国为了打垮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进行不间断的压缩,时不时的进行经济制裁,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凭借盘大的能源产出可以维持国内各行业的运行,但无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搞军事研究产品更新能力差,近年来美国虽然调整军事分布来实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对俄罗斯的军事包围仍旧没有放松,西边北约扩张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东边有日本这一强敌,南边中东和中亚不断进行着战争,美国的军事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的门口,北边美国在北冰洋上不断扩张,也触碰到了俄罗斯的利益。一旦发生战争,俄罗斯就面临着和北约的直接军事接触。 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就必须实行新的军事战略。与以前的军事战略相比,当前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变化是很大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军事战略更加积极并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性色彩,俄罗斯军事战略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2003年) 2000 年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颁布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框架,使得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极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

浅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特点

浅析俄罗斯军事战略的特点 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产生、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纵观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与演变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俄罗斯军事战略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内外环境明显不同,但其中反映出的某些特点却惊人地相似,即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一、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基本特征 (一)倚仗军事实力谋求发展是俄国军事战略一脉相承的最基本特征 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俄罗斯一样,几百年来一贯高度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倾其国力保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不惜代价地扩军备战,并主要倚仗军事力量来谋求发展。不论是把"俄国变成一个大兵营"的沙皇俄国,还是历来坚持"国防建设处于一切工作首位"的苏联,抑或是希冀以军事力量来"恢复大国地位和传统势力范围"的俄联邦,都始终把军事的发展视为基本国策。当然这其中也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二)强调战略进攻及军事行动的进攻性和突然性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 一部俄罗斯战争史表明,俄国军事战略是在血与火的对外战争中产生和发展的,俄罗斯军事战略是世界上最具有进攻性的战略。从彼得一世"到敌人土地上去作战"的军事思想和苏沃洛夫"快速和猛攻是战争的真正灵魂"的作战原则,到格列奇科"苏联军

事战略将是坚决的、积极的、进攻的"的论述,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积极进攻"始终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而突然袭击、先发制人、速战速决等信条则是俄罗斯军事战略始终推崇并遵循的作战原则。即使在当前俄罗斯"积极防御战略"的指导下,积极的攻势思想在俄军中仍占重要地位。 (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是俄罗斯军事战略显著的特征 从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在400多年的历史中,俄罗斯高度重视争夺海域和出海口,着力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当前,为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俄国逐逝对海域和海军的重要性予以新的认识。普京就多次提出,重建俄联邦军队首先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俄军认为,俄罗斯濒临3大洋、13个海,海岸线长3.8万公里,拥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和大陆架,需要一支强大的和有战斗力的海军来保卫其利益。俄罗斯军事战略指出,海军是武装力量在和平时期唯一能离开本土去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即使和平时期,海军也是国家国防和外交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其使命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捍卫海上的利益。 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俄罗斯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这点也要与国力相匹敌,俄罗斯从越南撤出军事基地,并不是其战略的改变,而只是军力无法承担,也就是经济上无法支持。 二、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地缘考量 (一)在把战略重点指向欧洲的同时,始终重视东部和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