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房养老的看法

对以房养老的看法
对以房养老的看法

日前,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评估后获得一笔款项,由金融机构按月发放给抵押人用于养老直到其身故,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实行“以房养老”还是有相当多的困难的。

首先一个相对硬性的问题:房产权70年的限定。

现在是契约经济,银行是要以证抵押。房产证是由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颁发,《土地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房屋产权为70年。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大部分房屋已经使用了50年,房子剩下的20年价值怎么计算?假若银行把房屋反抵押给老人15年,剩下的5年,银行怎么把它卖出去?如果赎不回的话,银行怎么实现房屋的价值?金融机构是绝对没法接受产权只剩10年、20年的房子,如此“以房养老”启动就比较困难。可以想象如果不解决70年房屋产权的问题,这项政策于理、于法都无法操作。

另有一个比较同性的问题是中国城镇的居民住房,平均寿命据说只有30~40年。可见房屋本身质量就不具备很高的抵押价值,特别是农村房屋。

其次一个比较实时的问题:房地产市场的波动。

现在一线城市房价看涨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二线城市目前也是涨声一片,但是对下跌的担忧也同时并存;三线、四线城市就不好说了,很多“鬼城”的存在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样不确定的涨涨跌跌所造成的困扰,对老人抵押房子是个很大的阻扰,对保险精算也是个大麻烦。住房市场的走势不平稳,前景难预测,其实是无法做保险精算的,因而也就无法做出相应的保险方案。如果硬要以行政手段去“推动”、去干预,会不会出现“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这也就衍生出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愿意涉足该领域的金融机构有限。

“以房养老”是必须考虑接受质押的贷款方的利益,亦即金融机构是否肯接这个盘子。十年来,其实有很多地方一直都在做这方面的“试点”,但效果不佳。现在将这个“试点”称作“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那么,必须考虑的是,保险自有保险的规律。如果一个保险标的未来前景无法预测,其实是做不了保险的。而现在住房市场又有太多的不可预测的影响因素。

再则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房屋价值评估的不完善。

就目前的中国来说,房屋价值评估系统可以说是很不完善的,并且相关机构也不具备权威性。实践评估过程将会充满非议,就如媒体热议的“70年大限”,虽说《物权法》规定,可以“续期”,但怎样“续期”,续期时要不要交费,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再譬如说,住房已经住了10年,在抵押时是否要“折旧”?而另一方面,住房本身价格是在上涨,这又怎么估算?还有一个“利坏”消息,就是中国城镇的居民住房,平均寿命据说只有30~40年。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得住房这个抵押物品的估价成了难题。怎样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进而对住房进行估价,并最终作出决策,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个传统情感的问题:伦理观念的剧变。

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上来讲,资产有一个继承的文化观念。把房屋抵押给银行,养老完成后房子被拍卖,子女可能不同意,老人自己也感觉不合适,处理不当还可能产生家庭矛盾。所以说,短时间内“以房养老”在中国很难有大作为。就传统中国人对下一辈爱护到骨子里的感情而言,人哪能忙活一辈子却不给孩子留下点财产。这种自己宁可住茅屋,也要给孩子盖座金屋的思想几千年来早已混入血液中了。

当然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开征遗产税后,“以房养老”或许会成为子女欢迎的养老形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遗产税往往是高税率的,以至于房产对于子女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父母将住房反按揭给银行,将减少子女向父母支付的赡养费用,减轻子女的负担。从中国的发展趋势来看,遗产税开征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一个关键的断尾问题:养老资源的短缺。

目前,我国养老资源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这种局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缓解和改观。据来自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与中国近2亿老年人口相比,截至2012年底,中国4.4万个各类老年服务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仅为416.5万张,供需矛盾可见一斑。“以房养老”的实施需要一个强大有效的“善后”保障,而现今却是公立养老机构少、私立养老机构贵。

“以房养老”的顺利实施是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当然也可以完善“以房养老”政策制作一个顶层设计来切合实际情况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不管怎样,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会使“以房养老”身具一定的局限性。它的推出,只是让老年人多了一种养老方式选择,以便更加从容地安排晚年生活,基本上不会影响政府对老年人保障服务的大局。

现在一些人对“以房养老”存在误解,国家提倡“以房养老”是想更好地完善养老体系。从本质上讲,“以房养老”是一种金融服务工具,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一种自愿的、可选择的、补充的养老方式,并非是由政府主导的社保体系与养老服务的替代品。同时“以房养老”也只是一个小众产品,没有房子的人不涉及“以房养老”,有钱的人不需要“以房养老”,“以房养老”最适合部分中间夹心阶层的老人,他们有住房,但是手头缺乏现金。有的地方,这部分老人可能有两三套房,拿出一套来置换现金很合适;还有一部分失独老人,不涉及财产继承问题,他们可能更需要这种模式。

我们应该拥有的共识是养老应该是多层次的,“以房养老”只是众多养老模式的一种探索。它本身也不是一定要通过银行反抵押的形式,老人也可以通过出租房屋获得租金,就可以把自己位置较好的房子通过置换租给年轻人,自己拿着租金去郊外养老。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城市也会更加有效地运作。当然在郊外的养老设施一定要适合老人居住,环境、医疗、交通等条件要跟上。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编号:1728120129 本科毕业论文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姓名:刘尚昆 学号:1328120129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年级:2013级 指导教师:杨珂 职称:助教 完成日期:2017年 5 月

摘要 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使得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在我国呈现出的“四二一”家庭的背景下,传统的社会养老已然不能满足现在养老的需求,为了弥补传统养老带来的不足,寻找适合现在养老需求,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必然会出现,以房养老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以房养老对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及失能老人群体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补充。但是从目前看来,“以房养老”在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传统观念的束缚、房地产市场的不成熟、政府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金融机构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规范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以及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对策。 关键词:以房养老;问题困境;政策研究

Abstract The degree of aging in China has been further deepened, which makes the burden on the elderly heavier. In our country, showing the "421" family background, the traditional social endowment pension now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pension, pension demand for now, a new pension model will appear, house-for-pension scheme also came into being in this case.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empty nest elderly, loss of independence, elderly and disabled elderly group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o play, it is an important complement to th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But from the current view, "house-for-pension scheme"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also fac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deas,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s not mature,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nthusiasm is not high.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propaganda, guide, standardize the financial and real estate market, and improve relevant policies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Housing endowment; problem dilemma; Policy Research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导语:养老地产,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这类老年地产的建筑产品开发接近于高端养老地产产品开发的规律,创新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对于养老地产的前景,无疑是相当看好的。下面是收集的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欢迎阅读。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养老地产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养老地产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养老地产行业发展 (二)养老地产市场前景广阔 二、养老地产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推进我国养老地产行业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养老地产工业技术水平

“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

. . . 目录 摘要 (1) 一、问题的提出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5) (一)研究目的 (5) (二)研究意义 (5) 1.缓解有房老年人的经济困难 (5) 2.减轻子女养老的压力 (6) 3.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开展混业经营 (6) 四、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 (6) 五、“以房养老”政策执行的因素及问题分析 (7) (一)理想化的政策 (7) (二)政策执行机构 (8) (三)政策的目标群体 (9) (四)政策环境 (10) 六、“以房养老”政策试点的案例分析 (11) (一)国内首个案例:汤山留园养老公寓 (11) 1.案例详情 (11) 2.案例分析 (11) (1)缺少“理想化政策”的支撑 (11) (2)缺少政策执行机构的配合 (12) (3)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可度低 (12) (4)实施的环境对政策执行阻碍 (12) (二)国内“以房养老”第一人 (12) 1.案例详情 (13) 2.案例分析 (13) 七、结论及讨论 (14) 参考文献 (16)

“以房养老”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 摘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政策,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探究其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本文运用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人群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入手,结合中国国情及试点案例,对“以房养老”政策在中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与分析。本文所得结论认为,“以房养老”作为现有养老方式的补充而提出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目前相应条件不完善使该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以房养老可行性 Feasibility study Reverse Mortgage in China -- based on Smith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 Abstract: Reverse Mortgage as a new type of pension policy and people beginning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i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hina Implementation, this text used Smith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deal policy, the target population,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 based on the Chinese conditions and pilot , to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he feasibility of Reverse Mortgage policy in China.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 text, the Reverse Mortgage as a supplement to existing pension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but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 conditions m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have certain difficulties. Key words: Smith's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del Reverse Mortgage Feasibility

以房养老调查报告

以房养老调查报告 北京等四试点城市已有22户家庭签署协议 以房养老政策在经历了一年的酝酿后终于呱呱落地。记者昨日从推出这款产品的保险公司获悉,上月底,有两户广州籍老人签署了以房养老合约。至此,四大试点城市北京、武汉、上海和广州都找到了接受以房养老的客户,共有22户家庭获得承保。这些家庭包括孤寡、失独、无子女、空巢和有子女老人。 拿房子换“活”钱养老 以房养老,就是老人将拥有的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分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分权,处分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XX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上议程,并在XX年7月1日正式落地。不过,虽然这种产品是养老市场的一种有益补充,但却与中国养老传统和房地产市场消费习惯背道而驰,即使保险公司显示出极大兴趣,但从设计到最终销售成功,则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而且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家公司推出。 今年3月,保监会批复幸福人寿《幸福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A款)》保险条款及费率,这也是我

国国内首款保险版“以房养老”。首款保险版“以房养老”产品由幸福人寿正式推出,这也是目前仅有的一家保险公司推出的以房养老保险产品。根据合同,基本保险金额基于所抵押房屋的评估价值,在考虑抵押房屋的折扣、长期预期增值、预期的被保险人平均生存年限、利率、终身给付的成本等因素后确定。上月底第一个广州老人签署了合同后,这一产品在四个试点城市全面落地。 500万房产月入万 广州首批签署以房养老合约的潘女士、张先生去年看到相关新闻后,就主动联系了幸福人寿。在谈及为何选择这个产品时,张先生表示,女儿在国外,自己和太太的房子没有传承的需要,同时希望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按月领取一笔养老金,补贴每年不少的自费用药费用,改善老年生活品质,同时有充足的资金在身体条件还不错的情况下外出旅游散心。 幸福人寿方面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此款产品主要从老年消费者的立场和角度研发设计,力争满足孤寡、无子女、失独等特定群体老人的以房养老需求。截至目前,共约20户家庭承保或在投保进行中,家庭构成包括孤寡、失独、无子女、空巢和有子女老人。 “与这些老人的联系沟通、进行产品介绍,主要通过以下步骤:电话约访老人,面谈详解产品、确定老人投保意

养老产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大学论文

我们的观点 养老市场规模巨大。全国老龄办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达到1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3万亿元,2030年达到8.6万亿元,2040年达到17.5万亿元。而从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政策+老年人消费行为,三大动力促使养老产业的春天来临,行业空间巨大。 我国从2000年始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4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8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0.1%,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会达到12.8%。 政策支持加大,仅近两年国务院、各部委就制定发布了养老相关政策十余条,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标准化、养老机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并轨等多方面指导、支持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其中2015年2月25日,民政部、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预示我国养老产业迎来新的阶段。 同其他消费群体相比,老年群体由于在生理、心理、经验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老年市场的消费行为也具有了其自身的特征,包括自住消费性强、习惯稳定和行为理智、追求实用便利等。老年人的这些消费特征也决定了养老用品和服务与其他相比存在着不同之处,从而形成了特殊老年人消费市场。 结合国际经验,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将成为领先模式。 国际案例:从日本、美国的养老模式来看,居家养老也是海外国家最主要的养老方式。部分有社交需求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在养老社区享受晚年生活,与地产商合作进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日常的照护服务。只有很少部分不能自理或者子女没有照顾能力的老年人会入住养老院进行养老。综合观点:在中国最佳的养老解决方案,居家养老模式,其中首推natali和安康通,优点:易于复制,成熟的经验可以在中国复制。 1、日本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产业的启示。 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体系。日本在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体系上的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日本养老体系层次分明,政府、社会、个人角色清晰,相互配合。同时日本独具特色的介护保险制度对于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极好的案例。 可借鉴居家养老+养老服务的模式。日本和我国家庭观念相似,均以居家养老为主,同时日本强调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也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借鉴意义。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尤其是护工。日本的《介护保险法》规定,在养老机构里,每3位入住者必须配备1名有介护士资格的专业人员。介护士和护士是不同的专业,介护士都是来自大学社会福利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持有2级资格证。日本有着优质的介护士培养体系,为养老产业培养了专

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出资方基本情况 我司(珊珊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多年商业运作和企业管理的专业公司,主要从事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长期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组织了一批能力较强的管理班子,在日常运作中,公司始终本着“良好声誉是企业的生命,诚实服务是企业的根本”为宗旨,使我司各方面的业绩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壮大。先后开设了:xx商贸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xx管理有限公司,xx商场,xx市场,xx等集汽配汽修,五金机电、轻纺、农贸、百货多品种大中型商场和市场。 二、建立地址与定位 我司租赁位于xx路xx号房屋和场地,总面积(以下简称该物业),拟开设敬老院。 三、开设理由与可行性 众所周知,上海随着改革开放以来,gdp不断增加,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注重合理饮食,增强健身锻炼,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大都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增加,随着人口组成结构变化,老人无人照料,给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社会、晚辈带来许多问题和难题,党和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多年来加强对敬(养)

院开设、举办进行扶持和帮助,但由于目前建立、开设程度、规模、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老年人需要,特别是市区开设的敬老院由于土地费用昂贵,相应收费较高,不能适应广大低收入老年 人的需求,使大多数老年人望院兴叹,故所我司拟在市区边缘设立敬老院。由于各方面成本相对较低,加上该物业坐落在秀丽的xx脚下,紧邻美丽的淀山湖旁,依山傍水,交通方便,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居住宽敞,环境优美,我司还计划利用广阔的土地开辟鱼池、菜地,等有利于老年人爱好的项目,供老年人垂钓、种植,建造小森林、回廊供老年人养鸟、观鸟、散步交流等设施。景与物的完美结合,一定会成为广大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愉快生活、安度晚年的最佳乐园。 以上是我司开设敬老院的理由和可行性研究,我司相信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老年人着想,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行业准则进行管理运作,一定会使该院成为广大老年人居住、养老的理想场所。 xx有限公司 2014年x月x日 第二篇:养老院-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京华咨工程设计公司苏州分公司

浅析以房养老在我国的现状与前景

浅析以房养老在我国的现状与前景 浅析以房养老在我国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逐渐受到了各方人士的重视,关于以房养老的各种尝试也在各地相应开展,但是结果并不乐观。本文基于四川省成都市以房养老第一人近日后悔参与试点这一事件,分析目前以房养老在我国的现状与前景。 【关键词】以房养老;风险;发展瓶颈 一、引言 日前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逐步放宽限制,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金。可见,作为一种对目前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以房养老调动了社会资源,发挥了市场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对于目前国内尴尬的养老现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二、以房养老在我国目前的尝试与阻碍 以房养老目前在我国的主要尝试有:上海以房自助养老模式,北京养老房屋银行模式,幸福人寿倒按揭模式等,但无一例外的是,这几种模式最终都草草收场。结合这几种模式的具体情况,以房养老在我国举步维艰的原因主要有: 1.目前的政策没有给以房养老提供足够的保障 (1)产权政策:目前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最长只有70年。如果按照现行政策,等到保险公司拥有房屋的产权后,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已经所剩无几,没有政策规定70年有效期过后房屋产权是自动延期或是转移,加大了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风险。 (2)市政规划政策:由于我国很多地区都在进行老城区改造与城市扩张,这导致银行或金融机构手中的抵押住宅在今后可能因规划设计的要求拆迁。但拆迁的补偿政策,补偿房屋或补偿款是否能与之前的房屋价值相等,这中间的差异由谁来买单,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

富阳市养老地产调查研究报告

富阳市养老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 言 养老产业是指为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以及服务,满足有养生需求人群和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产业集合。它包含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和养老产业链。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中国是目前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估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加剧,使得“银发经济”拥有了庞大的市场。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规模可达1万亿元,而养老地产在其中占有着不小的比例,这给房地产等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关注的大事。养老型地产对于开发商来说,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余家中、大型房企高调宣布进军或涉足养老地产,如万科、保利、绿城、远洋、花样年等,有的还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事业部”或“养老产业专业管理公司”,中国平安等保险企业也纷纷涉足养老地产领域,以期延长保险产业链。如今,在常规房地产开发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银发经济”日益显示出光明前景的情况下,养老地产已成为市场上的新蓝海。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社会需求将迅速增长,在相关经营方式不断成熟和服务理念更新转变的带动下,中国养老型地产业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富阳市养老地产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通过对大量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为您剖析富阳市养老地产市场现状。报告运用专业的分析工具,并结合相关理论模型,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富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现状,富阳市养老地产市场投资机会,富阳市重点区域养老地产布局;富阳市养老地产投融资市场战略,最后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与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富阳市养老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做出客观分析与预测;是养老服务企业、房地产企业、保险金融相关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的依据。

数学建模论文 以房养老策略问题

数学建模论文以房养老策略问题,共42页,11787字 摘要 本文根据现有人口老龄化、死亡等数据,提出一种较为合理的“以房养老”解决方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参与多方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随后,通过模型求解,对未来10年后我国以房养老的前景和实施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政策性建议。 首先,根据通货膨胀、风险贴水等数据,运用数据拟合的方法,估算出固定利率、房屋增长率、实际利率以及根据计算出老人生存率。针对《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养老金业务表》没有给出T岁以后的平均余寿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平均余寿估算模型。鉴于附表7没有给出男性72岁以后的平均余寿,本文通过反比例曲线拟合出女性72-105岁的平均余寿曲线,再由已知的男女性0-72岁平均余寿,求出其差值,利用二次曲线拟合出修正函数,从而估算出男性72岁以后的平均余寿。 然后,本文给出一种“以房养老”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和保险机构利润模型,利用控制变量法定量分析趸领金额和年金支付的形式下,老人和保险机构各自的利益。编写MATLAB和C++程序,求出老人和保险机构在趸领金额和年金支付的形式下各方利益,用Excel绘制出各方利益随老人年龄、固定利率、房屋增长率、实际利率以及第1年抵押房屋的价值变化的走势图。 最后,通过各方利益走势图,得出我国“以房养老”前景乐观,可在国内进行逐步推广。并提出政府应控制固定利率,确保其略大于4%、中央银行在必要时给予保险机构资金援助以及政策支持。 关键字:以房养老反向抵押贷款利益分析建议 数学建模论文评阅试卷算法建模,共50页,15022字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论文评审中,由于聘请的评委用于评卷的时间有限,评审费用也是竞赛组委会必须考虑的问题。面对大量的参赛论文,竞赛组委会在既要保证论文评分的公平又要兼顾评委时间及费用的前提下,常采用尽量保证论文评分公平的折中方法来对论文评分。对怎样避免人员不同带来的差异以及怎样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来折合分数或校正分数,在对所给数据的进行分析后来建立数学模型,建立科学合理评阅试卷的方法。 我们给出三种计算总分的方法分别为:求平均值法,去掉阅卷人不同带来的差异法,加权系数法,然后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的优劣。根据所给数据利用查询法统计A、B卷每位老师各自的工作量,并且分别A、B评阅方法的误判的概率,通过比较误判的概率和工作量来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我们通过估计法来估计评阅方法在第一轮时有多少被去掉。最后,我们根据上述方法二,提出一个阅卷方案,在公平合理、保质保量的前提下,使20位阅卷人在3天时间内评阅630份答卷以及在此之上评阅2000份需要多少评卷人。 我们采用matlab和lingo软件编程得到A、B评阅方法的误判的概率分别为:A题误判的概率:Pa=4.917119604038%B题误判的概率:Pb= 1.938945837024%20位阅卷人在3天时间内评阅630份答卷需要随机抽取x1=30份试卷由所有的评阅人评阅,剩下的600份试卷由随机的x2=2位老师评阅,评阅2000份至少需要最少请45个评阅人才能保证保质保量在三天内完成评阅2000份试卷。

养老产业模式与利弊

养老模式研究和利弊分析 摘要: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老年抚养比为14.3%;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17.17 %,老年抚养比将上升至16.9%。而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这些老人中,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与此同时,中国虽然GDP总量居全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却在80名以外,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赤裸裸的数据直观地告诉我们: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却同时面临着未富先老,孤独空巢的窘境。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养老成为了当下关注度最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也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方向。 在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国内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养老模式: 一、居家养老 1、定义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选择与家人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或养老社区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2、服务内容 还处于最原始的“养儿防老”的状态,基本没有医疗养老服务,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协助护理和老人的自我护理,广泛存在于中国广大的农村、普通的家庭中,是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 3、优点 (1)以家庭亲缘为纽带,满足中国家庭三代同堂、承欢膝下的美好夙愿,保留了传统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加之,当前中国养老“未富先老”的现状决定绝大部分长者退休收入较低。因而,中国长者大多选择居家养老模式。 (2)养老支出少,对家庭的经济负担不是很大。 4、劣势 (1)老年人缺失专业的健康服务和护理服务

养老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一: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养老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1.中国已进人老龄化社会 根据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一个国家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60岁以上人口)或7%(65岁以上人口)时,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老龄社会,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已非常严峻, 8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2%。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老龄人口的比例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从 1年到2020年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将有596万人进入老龄,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到204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达到4亿,这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2.传统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困难: (1)生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的供养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1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 (2)死亡率的下降推动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现在中国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男74岁,女76岁,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75岁)。随着父母寿命的提高,赡养时间逐步延长;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开始增多。另一方面,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供养者的老龄化,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 面产生; (3)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1990年,中国老年人口中,有70%的人与子女同住。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有的甚至达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4)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忠孝两难全,由于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3.国内的养老设施满足不了需求 中国的养老设施传统上是民政机构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最初以为“三无”老人服务的社会救济为主,近年来逐步走向了社会化,但仍然是以非营利社会福利为主体。 目前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相当的重点放在原有社会福利机构走向自负盈亏方面。由于民政系统财力的限制,加之没有有力的投资发展环境,养老设施的发展在现阶段仍然是有限的和缓慢的,目前国内常见的养老设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养老院、敬老院、护理院、老年

养老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国际安养基地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一年六月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简介 1.1.1 项目名称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世界万国城安养基地 1.1.2 项目实施主体 唐山湾国际旅游岛投资有限公司 1.1.3项目地址 项目位于唐山湾国际旅游岛北侧陆域,紧邻祥云岛林场,区位优越,环境清幽。规划占地7685亩,预计费用为 213 亿元以传说中的“灵龟”为传奇文化演绎线,倡导“享受生命”的科学养生理念。 1.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人口规模:园区建成时可以为9万老人提供服务,考虑到来此工作、服务人员的因素,预计园区居住人口规模为10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园区建设用地5030亩,非建设用地2654亩,总计7685亩。 1.1.5 项目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8年。预计2011年10月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审批,2011年底前完成项目准备工作,2019年底完成项目。

1.1.6 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13亿元人民币。以多种方式募集项目建设资金: 1、公司投资50亿元; 2、与企业合作的各类养老机构投资10亿元; 3、其他资金来源共计153亿元。 1.2 编制依据 本项目编制过程中遵循三个方面的规定: 1、是老龄服务产业发展依据国家老龄事业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弘扬敬老风尚,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 (2)《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级老年基金会和其他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金投入老龄事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 2、是遵循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定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提出“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围绕城镇化和人

以房养老利弊分析

以房养老利弊分析 一、事例选择: 2006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就建议对此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选择大城市做试点,等到运作成熟后向全国推广。 2007年,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曾试推过一种叫做“住房自助养老”的创新型“以房养老”模式。与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不同的是,上海模式从一开始就变更了房屋的产权人。其基本模式为:老年人将自有产权房屋出售给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并选择在有生之年仍居住在原房屋内,出售房屋所得款项在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 2011年,在全国召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说,城乡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70%。民政部将试推“以房养老”。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指出,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发老年食品、老年住宅、“以房养老”等服务市场。这可以看成国家在以房养老政策方面最新的表态。 2013年9月13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近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是21世纪国务院领导人批示研究这项保险服务之后,第一次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要求,由此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赞成者和反对者,不一而足。

2014年3月20日根据《征求意见稿》,保监会有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这4个城市先行试点。在保险公司试点资格方面,保监会表示需满足7个条件,如已开业满5年,注册资本不少于2亿元,能对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进行合理定价等。 此外,《征求意见稿》对保险公司参与以房养老业务试点提出总量限制。试点期间,单个保险公司开展试点业务,接受抵押房屋的评估价值合计不得超过:4%×上一年末总资产不超过200亿的部分+%×上一年末总资产超过200亿的部分。单个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合同的初次抵押贷款金额不得超过500万元。以一家保险公司总资产为1000亿元为例,其试点以房养老接受抵押房屋的评估价值合计不得超过4%×200亿+%×800亿=亿元。 保监会还要求,保险公司在宣传该产品时候一定要如实介绍,明确提示消费者抵押房产的后续评估、管理和处置情况,不得夸大房产增值在提升养老金领取水平方面的作用;不得向不符合要求的客户推介业务。房产价值应当聘请具有一级资质房地产估价机构进行评估,费用由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共担。 此外,对于该产品的销售,保险营销员需要持证上岗,经考核通过后才可取得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销售资格。而为了充分保护客户的“反悔权”,征求意见特别提出该产品的“犹豫期不得短于15个自然日”,比一般保险产品10天的犹豫期有所增加。一险企人士告诉记者,该业务面临很多风险,如70年产权问题等,他分析参与的保险公司做法会比较保守。

以房养老模式

“以房养老”模式 1. 以房养老模式 以房养老( HECM) , 也可称为反按揭,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是指已经拥有住房的老年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相应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年龄、预计寿命、房屋的现值、未来的增值、折损情况及借款人去世时房产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后, 按其房屋的评估价值减去预期折损和预支利息, 并按人的平均寿命计算, 将其房屋的价值, 分摊到预期寿命年限中去, 按年或月支付现金给借款人,一直延续到借款人去世。它使得借款人终生可以提前支用该房屋的销售款。借款人在获得现金的同时, 继续获得房屋的居住权并负责维护。当借款人去世后,相应的金融机构获得房屋的产权, 进行销售、出租或者拍卖,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 相应的金融机构同时享有房产的升值部分。即“抵押房产、领取年( 月) 金”。因其操作过程像是把抵押贷款业务反过来做, 如同金融机构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借款人手中买房, 所以在美国最先被称为“反向抵押贷款”。 2. 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 2.1 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据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城市人口中有751224 户购买商品房,占城市家庭户的9.2%; 533396 户购买经济适用房, 占6.5%; 2401075 户购买原公有住房,占29.4%; 加上26.8%的家庭户自建住房,拥有住房的城市家庭户达到了587万户,占72%, 其中,相当比例的是拥有一生积蓄的老年人。2003年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完成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善一次性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家庭户均住房面积达70.3 平方米。而2003 年全国城镇老年家庭大约2000 多万户, 按房产均价2000 元计算, 老年家庭拥有住房价值约为3 万亿元。可见, 以房养老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如果能激活这部分市场,不仅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增加老年人收入, 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 而且还能拉动保险、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2.2 住房财产在家庭财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以房养老可以优化家庭的资源,提高其效用

以房养老辩论赛资料-反方-不应该推行

“以房养老”的辩论赛资料稿件(反方不应该)中国人的传统是“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许多老百姓辛苦一辈子也难以攒下一套房子,到老了又不得不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以贷款养老,这怎么都让人感觉银行似乎在“抢钱”。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按计划“以房养老”政策会于2014年上半年试行推广。 养老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子女赡养、退休金、社保金. 这种将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用于养老的方式,历经十余年讨论终于进入实践,但很难说在产权市场、法规上已经准备就绪,此时的政府更像是将养老责任推给市场的甩手掌柜而已。 以下为几点对其弊端及不利条件看法: 一、以房养老只让孤寡老人老无所依 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自主产权住房的城市老年人为79.2%.,“遗产”与“养老”问题让中国两代人之间存在着彼此心照不宣的特殊权利义务关系。“房产证上写的是老子的名,但房子肯定也是要留给儿子,不能丢掉。”“如果老了没钱花,起码也有儿子养着。”一旦老人加入“以房养老”后,子女或将一无所有,这将导致老人晚年难以获得子女们的情感关怀,多数老人认为这样的选择得不偿失。 二、银行对“以房养老”业务设置高门槛,有两套房的不需贷款,缺钱的没房抵押 中信银行于2011年10月在国内率先公布实施”以房养老”方案,考虑到风险的防控和按揭到期后的退出问题,该行的”养老按揭”要求老年人或法定赡养人有多套房屋,其中一套房屋用于抵押,便于房产处置,贷款期限也不得超过10年。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高门槛实际很难找到合适的服务对象。既然有两套住房为什么要抵押贷款呢,为什么不卖一套,拿现金养老呢?养老贷款只给十年,55岁开始办理住房抵押养老贷款,65岁就到期了,真的需要养老时,没有钱了,房子也归银行了。一方面,对于那些退休待遇十分优厚的城市人口(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来说,依靠不菲的退休金便足以养老,根本就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没有自有产权住房如租住在廉租房、公租房中的城市低收入人口来说,虽然他们确实有养老之忧,但是又根本没有条件和资格奢谈“以房养老”。也就是说,有房子的人大多不需要“以房养老”,没房子或者没产权房的人根本没办法“以房养老”,富家水浇不了穷家田,这是“以房养老”最大的局限性所在。 三、“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让即使孤寡老人也很少愿意将奋斗大半生的房子抵押给银行 但即使这类老人也担心,一旦签订协议,即失去了对房屋的所有权,落入“没房也没钱”境况。 住宅70年使用权限制下,老人出售的房产使用年限将近到期,很难卖出好价格。产权到期时老人将一无所 有。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大都已经不多,而当老人身故后,房子的使用年限更是所剩无几。将如此残缺的住房来出售很难卖出好价格,很可能会出现产权到期时,人还活着钱却花光了的尴尬情况。 四、房屋产权到期后自动续期是否无偿尚不明确,银监会此前调研认为“以房养老”难推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5月

目录 成熟国家典型养老金体系介绍与我国三支柱发展不充分的现状 (3) 强制储蓄、税免政策引导居民养老投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成国际主流 (3) 成熟制度代表:美国政府、企业、个人养老三支柱体系充分发展保障居民退休养 老收入 (4) 解决老龄化增速过快问题的成功代表:新加坡强制雇员养老储蓄,并投入国家发 展建设 (5) 解决老龄化程度严重问题的成功代表:瑞典融合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统筹管 理养老金 (6)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发展第三支柱缓解养老金压力迫在眉睫 (7) 中国老龄人口占比较高,老龄人口增速名列世界前茅,社会整体养老压力不断增 大 (8) 当前中国严重依赖养老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不充分,而第三支柱建设尚处于 起步阶段 (9) 养老第三支柱承载着破局使命,而养老目标基金是其重要组成 (11) 养老目标基金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初期皆小,规模增长依赖市场积累 (11) 养老目标基金1990 年代在美国诞生并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 成部分 (11)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规模276 亿元,诞生初期规模虽小但承载破局使命,对标国 际前程远大 (12) 中国各基金公司在养老产品上的布局:结合市场现状,同时考虑长远需要 (14) 目标风险基金以一年持有期稳健型和三年持有期平衡型产品为主 (14) 目标日期基金到期日覆盖未来30 年,易方达到期日设计丰富了产品序列满足差 异化需求 (15)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诞生一年多以来业绩良好,适合长期持有 (17) FOF 业绩优于同期普通公募及股指,而养老目标基金是我国FOF 的主体 (17) 目标风险基金通过权益上下限控制风险,半年、一年业绩统计皆获正收益 (18) 一年持有期稳健型权益上限不超30%,三年期平衡型权益上限不超60% (18) 目标风险基金受益于波动率控制策略在今年极端行情下表现出明显的抗跌特性 (19) 目标日期基金面对巨幅波动有效控制短期风险,长期持有价值经受住考验 (20) 持有期越长,到期年份越远,目标日期基金下滑曲线起点越高期初权益比重越大 (20) 极端市场行情目标日期基金通过调整权益比重控风险,近期市场回暖配置机会进 一步凸显 (22) 市场提示 (24)

以房养老模式在的可行性研究

以房养老模式在的可行 性研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 “以房养老”模式是建立在金融保险工具和手段的基础上一种新的养老基金来源模式,在国外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熟的融资途径和有效的养老方式。集中探讨了以房养老模式的特征、在我国推行的背景和适用性分析。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健康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更应当开拓养老金的来源渠道,放宽养老思路,使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以房养老”模式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的是美国,该模式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相继推出,已经成为全世界老年人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享受高质量生活和实现生活效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2以房养老模式的含义和特征 2.1以房养老模式的含义 以房养老模式,是指以产权独立的房产为标的,在不必出售房产所有权和继续保留住房使用权的前提下,以中低收入老年人为对象,将其手中持有的房产以反抵押的形式向保险公司办理住房养老保险,再由保险公司通过年金支付形式,每一期向投保人支付养老金,从而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养老模式。 2.2以房养老模式的特征

(1)投保人资格规定。目前不同国家对投保人的资格都有一定的限定:在美国,只有60岁以上且收入水平低于贫困标准的老年人才有资格申请这种模式;在日本,只有62岁以上,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的无子女的老年人才有资格申请;在新加坡、英国等也有不同的要求。 (2)完善的房地产市场。在美国由联邦全国抵押协会、政府全国抵押协会、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共同组成房地产二级市场,与联邦住房管理局 和联邦储蓄等政府机构提供的担保体系共同保证“以房养老”模式的低风险和高回报。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强是这种模式在美国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3)保险公司的配合。保险公司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兴的金融机构,作为“以房养老”模式中重要的经济主体,可以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深化 改革、创新经营,将保险资金用于配合住房养老保险,实现新的投资渠道,提 高经济效益。 (4)政策和法规环境的保障。“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涉及资产评估、保险公司、社会养老保障等诸多主体,运行机制和具体操作复杂繁琐,需要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来约束市场秩序。因此,一个国家法规环境的 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以房养老”模式的正常运行。 3.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3.1传统文化差异是巨大阻力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 提高,许多城镇也普遍采用社会统筹养老和单位养老,储蓄存款、商业保险和依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来养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四二 一”家庭结构在城镇已经成为主流,四位父母给成家的儿女留下两套住房,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