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物小结

抗癫痫药物小结

综合二临床药师

刘林夕

抗癫痫药的治疗监护

(一)用药原则

癫痫病是一种反复性突然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的疾病。癫痫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控制发作而没有不良反应,达到最理想的生活质量。但是,必须在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经典的抗癫痫药完全控制发作不足50%。

治疗原则:

1.单药治疗与多药治疗相比,首选单药治疗,逐渐增加剂量直到控制发作或药物的副作用无法耐受。(▲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癫痫药一般首选单药治疗)

2.如第一种药治疗失败,倾向于选择第二种一线抗癫痫药作为替代,而不是加用新的药物。换药要谨慎,增量和减量都需缓慢,当新药增加到一定剂量后才可将原药停掉。(▲一种药物失败,选择第二种替代,不是合用;增量和减量均需缓慢进行)

3.遇到难治性癫痫需要多药联合治疗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镇静药,如巴比妥类和地西泮。

4.联合治疗应选择作用机制和模式不同的药物,以降低副作用叠加的风险。

5.许多抗癫痫药通过复杂的机制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联合用药时要调整剂量使各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多药联合治疗需要做血药浓度监测。

6.如联合用药仍不能产生满意疗效,则应权衡控制发作和药物副作用,选择是二者达到最佳平衡的治疗方案继续用药。

7.抗癫痫药物治疗要针对不同的癫痫类型确定首选药物,同时要在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具体情况(如儿童、妊娠期妇女或老年人)之间权衡利弊。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是这些因素互相作用的最终结果。

不同类型癫痫的药物选择

癫痫类型一线药物替代药物

部分发作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苯妥英钠耗吡酯

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唑尼沙胺

奥卡西平噻加宾

扑米酮、苯巴比妥

全身发作

失神丙戊酸钠、乙琥胺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

肌阵挛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拉莫三嗪、托吡酯、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

强直阵挛苯妥英纳、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苯巴比妥、扑米酮、奥卡西

平、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

部分发作——仅限于一侧大脑;全身发作——两侧大脑同时受累

▲总结不同类型癫痫的药物选择

①失神性小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也可能伴肌肉张力改变)——首选丙戊酸钠、乙琥胺

②强直阵挛性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③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意识障碍,对别人言语无反应,无意识动作)——首选卡马西平

(二)治疗监护点

1.抗癫痫药的选择和转换

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治疗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发作,对失神发作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癫痫发作。失神发作最好的治疗药物有乙琥胺、丙戊酸或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和唑尼沙胺可能也有效,而加巴喷丁和噻加宾则无效。丙戊酸一般认为是治疗失张力发作和青少年肌阵挛发作的首选用药,拉莫三嗪、托吡酯或唑尼沙胺则可作为替代者。

传统的治疗强直阵挛发作的药物是苯妥英或苯巴比妥,而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由于和前两者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而使用得越来越多。

▲总结:

①失神性小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也可能伴肌肉张力改变)——首选丙戊酸钠、乙琥胺

②强直阵挛性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③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意识障碍,对别人言语无反应,无意识动作)——首选卡马西平

2.监测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反应可能与剂量或血药浓度相关,也

可能为特异质反应。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镇静、头晕、视物模糊或复视、注意力集中困难以及共济失调等,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缓解。潜在的长期的不良反应是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所以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至少应补充维生素D 和钙。(▲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神经系统反应,与药物剂量浓度有关;长期不良反应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需补充维生素D 和钙)

3.妊娠期妇女服药问题(归纳法记忆)

癫痫妇女的妊娠问题是被关注的问题,绝大多数服用抗癫痫药的孕妇能生育正常的后代,但孕期服药妇女后代的致畸率为未服药者的2~3 倍。临床应充分认识抗癫痫药的致畸性,最好在妊娠初始 6 个月停用,若不能停用,则应尽量单药治疗;坚持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在妊娠及妊娠初始3 个月应加用叶酸(5mg/d);服用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可导致维生素K 的缺乏,妊娠期妇女在妊期最后1 个月应口服维生素K,以免引起新生儿出血。(①怀孕妇女能不用就不用,必须用,则尽量单一用药,最小有效剂量,监测血药浓度,前3个月加用叶酸;②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可致维生素K 缺乏,妊娠最后1 个月药口服维生素K,防止出血)

4.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归纳法记忆)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有以下几种:

(1)肝酶诱导作用——有肝酶诱导作用的抗癫痫药包括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等,联合用药时会使血药浓度降低,疗效下降,也可诱导口服避孕药、抗凝血药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而影响疗效。

(2)肝酶抑制作用——丙戊酸钠具有肝酶抑制作用,尤其抑制拉莫三嗪和苯巴比妥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浆浓度升高,导致潜在毒性增加。

(3)蛋白结合置换作用——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能够竞争低蛋白结合率药物的结合位点,使后者从蛋白结合状态成为游离状态,血浆浓度升高。最常见的是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联合应用,前者蛋白结合能力强,苯妥英钠可被置换为游离形式,在较低剂量时也会出现疗效和毒性反应。(4)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作用是双向的,如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作用于电压依赖性钠通道,联合应用时可导致神经毒性增加,如头晕、复视、共济失调等。(药酶诱导——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药酶抑制——丙戊酸钠;丙戊酸钠蛋白结合能力强,与苯妥英钠合用,应减少苯妥英钠的剂量。)

5.血药浓度监测

通过血药浓度的测定,医师可以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利用药动学原理和方法,调整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这不仅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也可避免或减少可能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知道抗癫痫药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即可)

6.对患者依从性及宣教评估

依从性不好是抗癫痫药治疗失败最常见的原因,规范化治疗很有必要。故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多次交流,嘱其坚持长期、规律用药,严密检查ADR,掌握停药时机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宣教很有必要。

抗癫痫药中毒浓度

药品名称中毒血浓度致死血浓度

苯妥英纳 >20μg/ml 100μg/ml

卡马西平 >12μg/ml -

扑米酮 50~80μg/ml 100μg/ml

丙戊酸钠 >200μg/ml -

乙胱胺 >150μg/ml -

中毒浓度:

①苯妥英钠——20ug/mL(20~40——急性中毒,眼球震颤、复视、共济失调等;大于40——神经紊乱;大于50——严重昏迷)

②卡马西平——12ug/ml

③丙戊酸钠——200ug/ml

一、苯妥英钠

1.中毒症状

苯妥英钠轻度中毒表现为眩晕、头痛、全身乏力、失眠、手颤。当血药浓度达20~40ug/ml 时,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眼球震颤、复视、共济失调等;当血药浓度高于40ug/ml时可致神经紊乱;超过50ug/ml则可发生严重的昏睡以至昏迷状态。慢性中毒可致小脑萎缩(表现为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震颤、言语障碍、晕眩、复视、肌张力低等),神经障碍(性欲减退、嗜睡、失眠、幻觉、反应迟钝等)。

2.中毒解救(遵循一般解毒原则)

(1)对清醒患者,可刺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然后选用氯化钠或1%~4%鞣酸溶液洗胃。用硫酸镁导泻。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

(2)严重中毒者,应用▲烯丙吗啡减轻呼吸抑制,先静脉注射5-10mg,10~15min 后可重复注射,总量不应超过40mg。

(3)如有▲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治疗,血压下降应用升压药。

(4)如有▲造血系统障碍现象,可选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5)其他对症疗法。

二、卡马西平

1.中毒症状

(1)最初出现中毒症状是在服药后1~3h,神经肌肉失调最为突出。意识障碍可以由严重至昏迷、狂躁,尤其是幼儿,表现有动作不安、肌肉痉挛、震颤、窒息、眩晕、角弓反张、共济失调、瞳孔放大、眼球震颤,先是反射亢进,后反射迟钝。(与苯妥英钠基本相同)(2)恶心、呕吐、呼吸不规则、呼吸抑制、无尿或少尿、尿潴留。

(3)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休克或房室传导紊乱。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糖尿和豆状核变性病,20-25mg 酸性尿、心电图显示出心律失常等。

(5)合并中毒与乙醇、巴比妥类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阿米替林合用时,会加重中毒症状。

2.中毒解救(遵循一般解毒原则)

(1)催吐、洗胃(只适用清醒患者),使用药用炭吸附以减少药物的吸收。

(2)本品无特殊的解救药,应用利尿剂促进排泄。透析治疗只适用于那些肾衰的严重中毒患者。

(3)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和输氧,防止呼吸抑制。▲如表现为躁狂,可使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但是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能加重呼吸抑制(尤其对儿童)、低血压和昏迷。

(4)应进行呼吸、心脏、肾脏、膀胱等功能以及血压、体温、瞳孔反射等监护。

三、丙戊酸钠(遵循一般解毒原则)

1.中毒症状

中毒可致恶心、呕吐、厌食、流涎多、嗜睡、眩晕、头痛、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复视、抑郁、心肌梗死和深度昏迷,严重时可发生死亡。

2.中毒解救

因为丙戊酸钠吸收快,因而洗胃的作用随摄入本品的时间长短而变化。应立即采用一般支持性治疗,并应特别注意维持足够的尿量排出。

常见癫痫药物介绍

常见癫痫药物介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的适应证、常用剂量、主要不良反应和主要优点及缺点。患者和家庭成员通过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对所服用的药物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能有效地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及完善服药的自我管理非常有益。 常用药物包括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得理多)、丙戊酸钠(德巴金)、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氯硝安定)、西地泮(安定);新型抗癫痫药有氨已烯酸、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非氨酯、奥卡西平、噻加宾、唑尼沙胺。 现将常用抗癫痫药物的适应症、常用剂量、不良反应等做一简单介绍。 一、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 卡马西平国内商品名有痛痉宁、痛可宁等,国外商品名为Tegretol(得理多)。70年代临床用于抗癫痫治疗。 1.适应证: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亦可用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2.剂量: (1) 每日维持剂量:成年人为300-1200mg;儿童为10-20mg/kg。 (2) 初始治疗每日剂量:成人100mg-200mg。 3.主要不良反应 (1) 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在开始服药时会出现复视、头痛、眩晕、共济失调、胃肠道不适、震颤、疲劳、困倦等。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些副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 (2) 加重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 (3) 特异性反应:5%-15%的患者会出现皮疹,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狼疮、肝损害及骨髓抑制罕见。 (4) 慢性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及运动障碍。 (5) 致畸性

卡马西平本身致畸性很小,但其代谢产物环氧化物有致畸性,特别在联合治疗中环氧化物积蓄,使胎儿有较高的先天异常率。从轻度的异常到严重的畸形都能见到,其中脊柱裂的发生率为0.5%。 4.优点 选择性疗效好;有效范围相对无镇静作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小;致畸性小;相对花费少。 5. 缺点 适应症谱较小;应用之初可能有胃肠反应;有自身酶诱导作用;少数有肝脏及骨髓抑制作用;皮疹等特异性反应比较常见;有毒性代谢产物环氧化物。 二、丙戊酸(Vaiproic acid,VPA) 有丙戊酸钠及丙戊酸镁。国外商品名德巴金(Deoakine)。 1.适应证:为广谱抗癫痫药物。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的首选药物,对部分性发作也有效。 2.剂量 (1) 每日维持剂量:成年人为600-1800 mg;儿童为20-30 mg/kg。 (2) 初始治疗每日剂量:成人为400 mg;儿童为10-15mg/ kg。 3.主要不良反应 (1)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好、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乏力、脱发、震颤、行为异常、高血氨症、脑病。 (2)特异性反应:血小板减少和肝酶升高。骨髓抑制、胰腺炎少见。,年龄小于2岁的患者应用多药联合治疗时,致命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性为1/500,其危险性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3)慢性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多囊卵巢、月经不规律、脑病和脑萎缩罕见。 (4)致畸性:在妊娠前三个月孕妇服用丙戊酸,胎儿脊柱裂的发生率为1-2%。也可见到其他畸形。 4.优点

药理抗癫痫药

第十四章抗癫痫药与抗惊厥药 一、癫痫发作的表现、分型及其机制是什么 癫痫(epilepsy) 癫痫属神经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多种原因所致大脑某些神经细胞群异常放电,向周围扩散,引起临床症状发作。 1、表现:突发、短暂、反复发作(运动、感觉、意识、精神等脑功能紊乱) 2、原发性:(病因未明) 3、继发性:脑瘤、脑寄生虫、脑血管畸形、脑外伤等所致。一日内癫痫大发作连续发生,患者持续昏迷称癫痫持续状态,为危重急症。 抗癫痫药发展简史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 drugs)发展较慢,自1912年发现苯巴比妥后,直到1938年才发现苯妥英。两种传统药物一直应用至今。1964年发现了丙戊酸钠。近20余年,又合成了很多新的药物,仍停留在对症治疗水 平。二、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病灶细胞群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细胞扩散,引起临床症状发作。 三、苯妥英钠的作用机制、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什么?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又名大仑丁(dilantin) 作用机制1.膜稳定作用阻滞Na+通道,减少Na+内流。 2.不能抑制癫痫病灶的异常放电,但可阻止其向病灶周围正常脑细胞的扩散。 3.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性。抑制细胞膜对Na+、Ca2+的内流。 作用特点 1、起效慢,一次给药后约12小时血浆达峰浓度,连续服用的治疗量6~10天达稳态血浓度。 2、个体差异大,吸收慢且不规则,制剂生物利用度显著不同。有条件最好在临床药物监控下给药,剂量个体化。 3、在治疗量下,不产生中枢抑制(与巴比妥类不同),过量可致兴奋,治疗期间不影响病人学习工作。 4、不影响智力发育。 临床应用1、抗癫痫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效好(首选),小发作无效(由于兴奋小脑,可诱发) 2、治疗外周神经痛、三叉神经、坐骨神经、舌咽神经痛(机理、膜稳定作用) 3、抗心律失常。室性,特别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首选)。 体内过程的特点1、口服吸收慢而不规则,明显的个体差异,用药需个体化。2、肝药酶诱导剂。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局部刺激胃肠道反应,静注可致静脉炎(少用)。 2、齿龈增生久用常见胶原代谢障碍,引起结缔组织增生所致。 3、神经系统反应主要小脑前庭功能障碍(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等)停药3~6个月可消退。 4、过敏反应粒细胞↓,血小板↓,再障,肝功能损害。 5、妊娠禁用(致畸) 四、什么是卡马西平的作用特点?

专业知识二汤以恒口诀(完整版)

汤以恒专业知识二口诀整理 镇静与催眠药 地西泮口诀—TANG 镇静焦虑助睡眠,癫痫持续是首选;对抗惊厥效果好,中枢肌松解痉挛。 安眠药首选TANG 紧张——氯美扎酮; 入睡困难——艾司唑仑,扎来普隆; 焦虑型、夜间醒来次数较多或早醒者——氟西泮或三唑仑; 原发性失眠——唑吡坦、艾司佐匹克隆;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平衡障碍及精神神经失调所致的失眠——谷维素。 安眠药口诀TANG 入睡困难爱扎隆,早醒迷魂氟西泮。原发失眠唑吡坦,佐匹克隆也能管。 特别紧张怎么办?氯美扎酮不再烦。 抗癫痫用药的选择 【补充TANG —曾经的经典结论】 抑钠内流稳定膜,大发首选莫惊慌。 不良反应牙龈增,头晕贫血和过敏。—TANG(原创) 二苯并氮?类(卡马西平)——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头痛——马瞎了! 脂肪酸类(丙戊酸钠)——肝脏中毒(球结膜和皮肤黄染)、过敏性皮疹、异常出血或瘀斑、胰腺炎、月经不规律。——丙肝——饼干。 精神发作选西平,还能治疗叉神经。 躁狂抑郁和尿崩,可惜伤害了眼睛。—TANG(原创)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阿司匹林5大不良反应——为您扬名易!TANG 1.胃肠道反应 2.凝血障碍 3.水杨酸反应 4.过敏 5.瑞夷综合征 6.肾功能受损——由于肾脏同时具有两种COX,因此某些NSAID类药导致下肢浮肿、血压升高、电解质紊乱,甚至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7.塞来昔布——类磺胺过敏反应——易致药热、药疹、瘀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猩红热样疹、荨麻疹或巨疱型皮炎或产生剥脱性皮炎而致死。 8.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避免胃肠道损害,但促进血栓形成——心血管不良反应。 9.尼美舒利——肝损伤:肝酶升高、黄疸。 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小口诀TANG】尼美舒利伤肝脏,塞来昔布有点黄。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口诀TANG】 诱发感染和三高,神经兴奋癫痫到。 骨松眼青胃溃疡,伤口不长麻烦了。

癫痫的常用药物治疗

癫痫的常用药物治疗 1丙戊酸 丙戊酸是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广谱抗癫痫药物。其治疗机制不能用单一的药理学机制来 解释,主要是通过调节钠和钙通道,抑制γ-氨基丁酸在GABA传递中发挥作用。丙戊酸对多种癫痫发作有效,包括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或混合发作。 它是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首选药物。丙戊酸易穿透血脑屏障,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起效快,复发率低,耐受性好,无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然而,丙戊酸钠 也有其缺点:① 易受患者基因多态性、药物剂型、肝肾功能、伴发疾病、药物相互作用 和高蛋白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剂量和血药浓度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② 抗 癫痫作用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具有很强的浓度依赖性。药物治疗窗口狭窄,血液药物浓度 位于治疗窗口内。有效率最高。超过治疗窗口会增加患者毒性反应的发生。因此,有必要 从小剂量开始,在血液药物浓度监测下逐渐增加剂量,以达到治疗窗口。③ 可增加体重 指数,增加患者血糖和血脂,抑制胰岛素分泌。体重指数的增加与用药时间成正比。④ 轻度至中度肝损伤,很少有严重肝损伤,因此有必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⑤ 对认知功能有不良影响,如智力低下、学习障碍、记忆丧失、注意力和运动水平下降等。因此,儿童患者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⑥ 对胎儿有明显的致畸作用。一些研究认 为[1],小剂量丙戊酸钠250mg/D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因此不适合在怀孕期间服用。 2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是治疗简单和复杂部分性癫痫的首选药物。其治疗窗口为血药浓度4~ 12μG/ml,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剂量的选择很容易被临床掌握,因此很容易制定 合理的治疗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卡马西平是一种肝脏药物酶诱导剂,可以加速其 他药物的代谢。同时,它还具有自身的诱导作用,可导致药物疗效下降。自诱导效应在处 理后达到最大值3~4W,其半衰期可缩短2~3倍[2]。因此,长期服用卡马西平的患者需要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临床疗效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随时调整用药方案。相关副作用主要 包括:① 当药物浓度过高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嗜睡、疲劳、眼震、复视、意识 障碍、谵妄等中毒症状;② 对血液系统的损害,如粒细胞减少、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甚 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在治疗开始时,尤其是在第一个月,应定期检查血象;③ 过敏 反应。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表皮坏死性药疹。立即停药,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④ 肝肾功能损害;⑤ 对胎儿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3奥卡西平 Oxcarbazepine,OXC,作为新的临床抗癫痫药之一,于2022年初进入中国治疗部分 性发作和全身强直阵挛发作。2022,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确定OXC是2~16岁儿童部 分癫痫发作的首选药物[3 ]。OXC是卡马西平的10-酮衍生物,没有药物活性。通过芳香 酮降解酶在体内的作用,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成具有药理活性的10,11-二氢-10-羟基-5h-重氮苯-5-羧酰胺,可通过血脑屏障发挥抗癫痫作用[4]。OXC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

常用抗癫痫药物

常用抗癫痫药物 1. 苯妥英钠大仑丁Dilantin,Phenytoin Sodium: 特点:作用较强;疗效高;为大发作首选,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局限性发作也有 较好疗效,但对小发作无效甚至恶化;无嗜睡作用;安全范围大;作用缓慢,口服一般需3~ 4天才显效,用于预防发作及维持治疗;而控制症状则以苯巴比妥为主。苯妥英钠抑制了 Na+内流,从而使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加大与阈电位的距离,提高了脑细胞的兴奋阈,稳定膜电位,从而阻止病灶放电的扩散。还能使脑中抑制性递质g-氨基丁酸的含量升高,这也与其抗癫痫作用有一定关系。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有止 痛作用,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有关。对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佳。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齿龈增生: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发生率约20%。因其抑制垂 体-肾上腺系统,抑制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使胶原组织增生。维生素C或保持口腔卫 生可减轻此增生,停药3~ 6个月可消失。2长期服用可致佝偻病和骨质软化:药酶诱导剂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致缺钙。用D3和钙剂可预防和提高疗效。3久服骤停可引起发作,甚至诱发持续状态。 2.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Luminal: 特点: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提高惊厥阈,直接抑制病灶放电,又能限制放电扩散, 使大发作脑电恢复正常。作用快,维时长6hr,毒性低,安全性较大,可作控制大发作首选;对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疗效差。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不可突然停药,长期应用可致成瘾。有些发达国家,由于苯巴 比妥、苯妥英钠的一些副作用,已将其列入二线抗癫痫药。仅将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列为 一线抗癫痫药。 3. 扑米酮去氧苯巴比妥,扑痫酮Primidone,Mysoline: 特点:在体内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PEMA,对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都有较好疗效,但不如苯妥英钠。儿童对其有耐受性,故用量较大。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体内消除较慢,长期应用有蓄积性;不可突然停药。 4. 丙戊酸钠抗癫灵,二丙基乙酸钠Sodium 2-Propylvalerate,Sodium Valproate,DPA:

抗癫痫药物小结

抗癫痫药物小结 综合二临床药师 刘林夕 抗癫痫药的治疗监护 (一)用药原则 癫痫病是一种反复性突然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的疾病。癫痫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完全控制发作而没有不良反应,达到最理想的生活质量。但是,必须在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经典的抗癫痫药完全控制发作不足50%。 治疗原则: 1.单药治疗与多药治疗相比,首选单药治疗,逐渐增加剂量直到控制发作或药物的副作用无法耐受。(▲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和抗癫痫药一般首选单药治疗) 2.如第一种药治疗失败,倾向于选择第二种一线抗癫痫药作为替代,而不是加用新的药物。换药要谨慎,增量和减量都需缓慢,当新药增加到一定剂量后才可将原药停掉。(▲一种药物失败,选择第二种替代,不是合用;增量和减量均需缓慢进行) 3.遇到难治性癫痫需要多药联合治疗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镇静药,如巴比妥类和地西泮。 4.联合治疗应选择作用机制和模式不同的药物,以降低副作用叠加的风险。 5.许多抗癫痫药通过复杂的机制产生相互作用,因此在联合用药时要调整剂量使各药物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多药联合治疗需要做血药浓度监测。 6.如联合用药仍不能产生满意疗效,则应权衡控制发作和药物副作用,选择是二者达到最佳平衡的治疗方案继续用药。 7.抗癫痫药物治疗要针对不同的癫痫类型确定首选药物,同时要在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患者具体情况(如儿童、妊娠期妇女或老年人)之间权衡利弊。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效果是这些因素互相作用的最终结果。 不同类型癫痫的药物选择 癫痫类型一线药物替代药物 部分发作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苯妥英钠耗吡酯 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

丙戊酸钠唑尼沙胺 奥卡西平噻加宾 扑米酮、苯巴比妥 全身发作 失神丙戊酸钠、乙琥胺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 肌阵挛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拉莫三嗪、托吡酯、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 强直阵挛苯妥英纳、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苯巴比妥、扑米酮、奥卡西 平、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 部分发作——仅限于一侧大脑;全身发作——两侧大脑同时受累 ▲总结不同类型癫痫的药物选择 ①失神性小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也可能伴肌肉张力改变)——首选丙戊酸钠、乙琥胺 ②强直阵挛性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③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意识障碍,对别人言语无反应,无意识动作)——首选卡马西平 (二)治疗监护点 1.抗癫痫药的选择和转换 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治疗强直阵挛发作和部分发作,对失神发作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癫痫发作。失神发作最好的治疗药物有乙琥胺、丙戊酸或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和唑尼沙胺可能也有效,而加巴喷丁和噻加宾则无效。丙戊酸一般认为是治疗失张力发作和青少年肌阵挛发作的首选用药,拉莫三嗪、托吡酯或唑尼沙胺则可作为替代者。 传统的治疗强直阵挛发作的药物是苯妥英或苯巴比妥,而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由于和前两者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更少而使用得越来越多。 ▲总结: ①失神性小发作(以意识障碍为主,也可能伴肌肉张力改变)——首选丙戊酸钠、乙琥胺 ②强直阵挛性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钠 ③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意识障碍,对别人言语无反应,无意识动作)——首选卡马西平 2.监测常见的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的不良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反应可能与剂量或血药浓度相关,也

神经内科实习医生对癫痫病治疗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神经内科实习医生对癫痫病治疗的总结与心 得体会 癫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和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作为神经内科实习医生,我有幸参与了多个癫痫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能对相关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一、综合评估的重要性 在癫痫病治疗的初期,综合评估对于确定病情类型、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至关重要。综合评估应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等方面。此外,还应评估患者的心理和认知功能状况,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态。通过全面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和康复规划提供指导。 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癫痫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制定,包括病因、发作类型、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等。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抗癫痫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和不同的副作用,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很重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调整药物剂量,可以更好地控制癫痫的发作。 三、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癫痫治疗方法。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首先,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副作用、患者的个体化情况以及经济因素等。其次,应遵循逐渐增加 和维持稳定剂量的原则,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药物耐受性。最后,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癫痫病发作频率和药物血药浓度,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四、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风险 对于一些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手术 治疗的适应症包括癫痫病发作起源于单侧大脑、药物治疗无效、合并 有脑结构异常等。然而,手术治疗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术前术后 并发症和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在决定手术治疗之前, 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和解释。 五、非药物治疗的辅助作用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手段。如生物反馈疗法、神经调控疗法和脑电图生物标记物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非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和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六、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癫痫病患者因病情和治疗的特殊性常常会带来明显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医生可以通过与

31抗癫痫药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本品为抗癫癎药、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剂量不引起镇静催眠作用,1抗癫癎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一般认为,增加细胞钠离子外流,减少钠离子内流,而使神经细胞膜稳定,提高兴奋阈,减少病灶高频放电的扩散。2.另外本品缩短动作电位间期及有效不应期,还可抑制钙离子内流,降低心肌自律性,抑制交感中枢,对心房、心室的异位节律点有抑制作用,提高房颤与室颤阈值。3.其稳定细胞膜作用及降低突触传递作用,而具抗神经痛及骨骼肌松弛作用。4.本品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或)分泌胶原酶。还可加速维生素D代谢,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抗叶酸作用,对造血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过敏反应,有酶诱导作用,静脉用药可扩张周围血管。 【临床应用】苯妥英钠适用于治疗全身强直-阵孪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癎)、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癫癎持续状态。也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发作性控制障碍(包括发怒、焦虑和失眠的兴奋过度等的行为障碍疾患),肌强直症及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心脏传导障碍、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对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疗效较差。苯妥英钠片:抗癫癎成人常用量:每日250~300mg,开始时100mg,一日二次,1~3周内增加至250~300mg,分三次口服,极量一次300mg,一日500mg。由于个体差异及饱合药动学特点,用药需个体化。应用达到控制发作和血药浓度达稳态后,可改用长效(控释)制剂,一次顿服。如发作频繁,可按体重12~15mg/kg,分2~3次服用,每6小时1次,第二天开始给予100mg(或按体重1.5~2mg/kg),每日3次直到调整至恰当剂量为止。小儿常用量:开始每日5mg/kg,分2~3次服用,按需调整,以每日不超过250mg为度。维持量为4~8mg/kg或按体表面积250mg/m2,分2~3次服用,如有条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抗心律失常:成人常用:100~300mg,一次服或分2~3次服用,或第一日10~15mg/kg,第2~4日7.5~10mg/kg,维持量2~6mg/kg。小儿常用量:开始按体重5mg/kg,分2~3次口服,根据病情调整每日量不超过300mg,维持量4~8mg/kg,或按体表面积250mg/m2,分2~3次口服。胶原酶合成抑制剂成人常用量开始每日2~3mg/kg分2次服用,在2~3周内,增加到患者能够耐受的用量,血药浓度至少达8μg/ml。一般每日100~300mg。 【注意事项】1禁用于对乙内酰脲类药有过敏史或阿斯综合征、Ⅱ~Ⅲ度房室阻滞,窦房结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功能损害者。2下列情况应慎用:嗜酒,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贫血,增加严重感染的危险性;心血管病(尤其老人);糖尿病,可能升高血糖;肝肾功能损害,改变本药的代谢和排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3本品可能致畸,故妊娠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哺乳期妇女禁用。小儿分布容积与消除半衰期随年龄而变化,需多次监测血药浓度以决定用药次数和用量。老年人慢性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合并用药多,药物相互作用复杂,应用本品时须慎重,用量应偏低,并经常监测血药浓度。4对乙内酰脲类中一种药过敏者,对本品也过敏。5有酶诱导作用,可对某些诊断产生干扰,如地塞米松试验,甲状腺功能试验,使血清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血糖浓度升高;6用药期间需检查血象,肝功能、血钙、口腔、脑电图、甲状腺功能并经常随访血药浓度,防止毒性反应;其妊娠期每月测定一次、产后每周测定一次血药浓度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剂型规格】片剂100mg/片 【费别】医保 丙戊酸纳Sodium Valproate 本品系广谱抗癫痫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可能通过增强r-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或其代谢来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丙戊酸纳适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全身性癫

治疗癫痫药物——丙戊酸镁缓释片简介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镁缓释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丙戊酸镁缓释片 【商标名称】神泰 【英文名称】 Magnesium Valproat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汉语拼音】 Bing Wu Suan Mei Huan Shi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丙戊酸镁,其化学名为2-丙基戊酸镁。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16H30MgO4 分子量:310.72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 1.抗癫痫:用于治疗全身性或部分性癫痫,尤其是以下类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以及部分性癫痫:简单性或复杂性发作;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特殊类型的综合征(West, Lennox-Gastaut)。 2.抗躁狂:主要用于急性躁狂、双相情感躁狂相与分裂情感躁狂相疾病的治疗。 规格: 0.25g 用法用量: 适用于每天需要500mg丙戊酸镁控制病情的患者:本品口服每次250mg,每天2次,并遵医嘱,根据病情、血药浓度逐渐加量,最高剂量不应高于普通片的每日最高剂量。 不良反应: (1)常见消化道紊乱(恶心、胃痛),多出现在治疗开始时,但是不需停止治疗,症状通常可在数天内消失。

(2)肝功能异常 发生时情况:极个别有报导严重肝损害甚至死亡,最高危的病人(特别是接受多种抗癫痫药治疗)是有严重癫痫发作的婴儿和3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那些伴有脑损害,精神发育迟缓和/或遗传代谢或退化性疾病,3岁以后,危险性明显下降、并随年龄增长而进一步下降,在大多数病例,肝损害在治疗头六个月里出现。 可疑症状:临床症状是早期诊断的依据,特别是黄疸出现之前,出现下列症状应考虑到肝损害的可能,特别是那些高危病人。 a.非特异性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如乏力、厌食、嗜睡、思睡,有时伴有反复呕吐和腹痛。 b.癫痫复发:应告诫病人(或患儿家属),当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进行临床检查及肝功能检查。观察:在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在治疗头6个月内也应定期作肝功能检查,特别是高危病人,在一般检查中,反映蛋白合成的试验,特别是凝血酶原率最为相关。当确定在异常的低凝血酶原率,特别是伴有其它生化异常(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明显减低,胆红素增加和转氨酶升高)需要停止治疗,作为预防措施,如病人同时应用水杨酸盐也应信用,因为这些药物的代谢途径是相同的。 (3)神经功能紊乱,在丙戊酸类药物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嗜睡或木僵,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当治疗时,可单独出现或与癫痫发作同时出现,当剂量减少或停用时,这些症状会减少,这些病例常发现在联合治疗特别是用苯巴比妥或突然增加丙戊酸剂量之后。 (4)短暂的和/或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已有报导:脱发、轻度姿势性震颤和嗜睡。 (5)已有报导单纯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出血时间延长,通常不伴有临床体征,此多发生于大剂量时(丙戊酸对血小板聚集第二期有抑制作用) (6)血液系统:多为血小板减少,罕有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7)偶有报导胰腺炎,有时导致死亡。 (8)有报告血管炎 (9)无肝功能异常的单纯和轻度高氨血症时有出现,但不需要停止治疗。 (10)也报告体重增加,闭经及月经紊乱。 (11)偶有报导可逆或不可逆的听力丧失,但某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12)丙戊酸可引起皮肤反应,如皮疹。在某些病例有毒性上皮坏死溶解,Stevens-Johnson 综合症,多形性红斑也有报导。

观察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

观察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 果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癫痫的药物组合方案。它的有效性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癫痫患者的治疗中。本文将从药物特性、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等方面来探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这两种药物的特性。奥卡西平是一种苯二氮平类抗癫痫药物,通过增加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来抑制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左乙拉西坦则是一种新一代的抗癫痫药物,它通过调节突触前氨基酸的释放来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这两种药物的不同机制为合理组合提供了基础。 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经过了多项临床研究的验证。一项非盲法、开放、多中心的研究表明,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的有效率可达到63.2%。另外,一项对91例不同类型癫痫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为81.3%。这些结果表明,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对于减少癫痫发作次数和控制癫痫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项对60名年龄小于18岁的癫痫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患者在发作频率、认知功能和情

绪状态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这说明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不仅仅 只是抑制癫痫发作,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在治疗癫痫过程中,安全性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幸运 的是,大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在癫痫患者中的 耐受性良好,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一项对176例癫痫患者的研 究结果显示,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 为13.1%,且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了奥卡 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综上所述,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癫痫 的药物组合方案。它通过抑制神经兴奋性和调节突触前氨基酸的释放 来达到抗癫痫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因此,在临 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疗法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当然,每个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医生的具体建 议进行调整和确定。 总结一下,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治疗癫痫 的药物组合方案。它的治疗效果已经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并 且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随着对这两种药物特性的进一步了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进一步证实和完善奥卡西平联合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

常见药物治疗癫痫病

常见药物治疗癫痫病 苯妥英钠对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复杂部分性和简单部分性发作有效,常被首先选用,特别 是对成人。因为苯妥英钠有潜在的不良反应(毛发增多、齿龈增生、面部皮肤增粗),对婴儿 和幼儿不作为首选。考虑对面容方面的不良影响时,卡马西平是苯妥英钠的主要替代药物。 当单用无效时,常将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扑痫酮、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其中之一合用。它 对失神、肌阵挛性和失张力性发作无效,也不主张用它来治疗伴有失神发作或肌阵挛的婴儿 痉挛症、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大龄儿童及青少年的癫痫综合征。苯妥英钠静脉给药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有效,如果原发性癫痫发作间隔期较长,可首先选用此药来治疗。因为给全负 荷剂量所需时间较长,需要用安定或氯羟去甲安定控制发作。此药也可预防正在进行酒精戒 断综合症治疗的高危病人和某些颅脑创伤病人的发作。苯妥英钠为零级药代学,有效浓度范 围为10~20μg/ml,常见中毒症状有眩晕、共济失调、语言不清、眼球震颤、复视、昏迷, 不良反应有齿龈增生,多毛症虽不很常见,但确有发生。很少发生很严重的特异质反应包括 肝炎、骨髓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类似于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病。可能发生叶酸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对维生素D代谢的干扰可引起骨软化。剂量 必须个体化,开始时分几次给药,成人一旦达稳态,每日给药一次足以维持血药浓度。开始 每日300mg分两次服用,常用维持量为300~400mg或3~5mg/kg,最大剂量通常为600mg。 2 氯硝安定(clonazepam氯硝西泮) 氯硝安定单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有助于控制肌阵挛或失张力性发作和光敏性癫痫。在少年期 肌阵挛癫痫病人中,肌阵挛性冲动可被控制,但不能控制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虽然此药 对失神发作也有效,但可产生耐药性,而且用药1或2个月后常发生失神发作的突然发作。 因为这个原因,用乙琥胺或丙戊酸更为可取。长期用氯硝安定时,倦睡和共济失调的发生率 高于乙琥胺。同其他苯二氮革类一样,镇静和耐药性限制了它的应用。如果长期用药后产生 耐药性,常常因为戒断症状和癫痫发作而难以停药。氯硝安定对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或部 分性发作很少有效,但有助于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 3 安定 静脉内应用安定是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极有效急救药,是发作初期的首选药物,因 为它在给药后2~6min内达到治疗血浆浓度,几乎是立即奏效。由于迅速由脑转移分布于其 他组织,起作用持续时间短,为了维持其抗癫痫活性,应该同时或在发作控制后立刻静脉内 给与负荷量的苯妥英钠。安定及其代谢产物去甲羟安定均有药理活性,因其半衰期长,可每 日1次服用,但由于一次大剂量使用可使血药浓度突然升高,易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仍以多 次服用为佳。通过胃肠外应用安定,尤其在与其他抗癫痫药物合用时,可以引起呼吸和中枢 神经系统的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年轻病人和老年病人更易发生此类问题。静脉应用安定, 成人常用剂量为5~10mg,常用药速度为2mg/min,最大剂量20mg;儿童常用剂量为 0.15~0.3mg/kg,时间大于2min,最大剂量为5~10mg,如果发作持续,可在10~15min内 重复给于开始所用剂量。 4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PB) 苯巴比妥是一种长效巴比土酸盐,对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和简单部分性发作有效。而控 制后者可能需要较高的血药浓度,对复杂部分性发作不完全有效,失神发作不能被减轻,反 而有可能被加重的危险。它常用于新生儿及幼儿发作的治疗。但由于对镇静催眠性抗癫痫药 神经心理方面不良反应的担忧,许多神经科医生喜欢镇静作用比较弱的抗癫痫药。并且其对 患有热性癫痫发作的患儿的预防作用已受到质疑。苯巴比妥除了有轻微的认知障碍外,在所 有抗癫痫药中,其全身毒副反应最少。 5 醋氮酰胺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比较

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比较 概述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其中,丙戊酸钠 和苯妥英钠作为治疗癫痫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本文将对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医学工作者提供更多治疗癫痫的参考依据。 丙戊酸钠 丙戊酸钠属于抗癫痫药物,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提 高过度兴奋神经元的兴奋阈值。该药物具有快速作用、疗效稳定、不良反应比较少的特点。在治疗癫痫的过程中,丙戊酸钠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其常用剂量是每日15-45mg/kg,分次口服。 临床疗效 丙戊酸钠在治疗癫痫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 试验研究表明,使用丙戊酸钠(每日15mg/kg)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有效率高 达72.2%,远高于安慰剂组的37.3%。此外,丙戊酸钠还可以用于急性癫痫发作 的紧急救治,在注射剂的情况下快速起效。 常见不良反应 在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 呕吐等。其中,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等情况较为罕见,但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苯妥英钠 苯妥英钠属于传统抗癫痫药物,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加神经元膜的离子通 透性,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发作。该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全面性癫痫等多种癫痫型。 临床疗效 苯妥英钠在治疗癫痫方面具备较好的疗效,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多、药物代谢 和排泄较慢,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慎重。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苯妥英钠在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的有效率为55.5%,而地西泮的有效率为50.4%,该结果表 明苯妥英钠在治疗复杂部分性癫痫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拉莫三嗪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

拉莫三嗪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 1. 拉莫三嗪的简介 拉莫三嗪,又称为拉塞替丁,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常用于治疗癫痫发作和部分 性癫痫。它属于钠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异常电活动来减少癫痫发作的频率和强度。拉莫三嗪是一种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拉莫三嗪的功能主治 拉莫三嗪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 •癫痫发作:拉莫三嗪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抑制异常电活动来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和强度。 •部分性癫痫:拉莫三嗪对于部分性癫痫的治疗效果较好。部分性癫痫是一种局限于大脑的电活动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而拉莫三嗪可以帮助减少这些症状的发生。 3. 拉莫三嗪的副作用 拉莫三嗪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不同患者的表现可能不同。常见的 副作用包括: •头晕:拉莫三嗪可能导致头晕的感觉,特别是在起床或坐起来时。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注意力和平衡能力,因此在使用拉莫三嗪期间需要注意安全。 •疲劳:有些人在使用拉莫三嗪时会感到疲倦和乏力。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因此在使用拉莫三嗪期间需要注意休息和调整作息时间。 •体重增加:拉莫三嗪的使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药物的影响导致新陈代谢变慢或食欲增加。患者在使用拉莫三嗪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以控制体重。 •消化不良:一些患者在使用拉莫三嗪时可能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使用拉莫三嗪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健康和适量进食。 •注意力问题:部分患者在使用拉莫三嗪期间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因此需要避免从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任务。

6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药理教案

教师授课方案

一、癫痫综述

1.定义:癫痫是一类慢性.反复性.突然发作性大脑功能失调,其特征为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高频率放电并向周围扩散。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所在部位(病灶)和扩散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2.分类 (1)全身性发作主要包括小发作(失神发作,以短暂意识丧失为特点).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以全身骨骼肌强直—阵挛性抽搐为特点),还有肌阵挛性发作等。 (2)部分性发作主要包括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 (3)癫痫发作无间歇期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二、抗癫痫药的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 作用方式:1.直接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 2.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组织,以遏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作用机制:1.加强脑内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 2.干扰Na+.Ca2+.K+等阳离子通道。 三、常用抗癫痫药 (一)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 [作用机制] 1.膜稳定作用:治疗浓度抑制Na+.Ca2+内流;较大浓度抑制K+外流。 使用依赖性:对高频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Na+.Ca2+通道阻滞作用明显,而对正常的低频放电并无明显影响。 2.高浓度间接增强脑内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 [作用与用途] 1.癫痫大发作:疗效最好,可作为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 部分性发作:次之,可作为首选药; 小发作:禁用。 2.治疗中枢疼痛综合征:使疼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甚至消失。 3.抗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反应胃肠道反应.局部给药时反应 2.神经系统反应血药浓度≥20µg/ml时可引起毒性反应,包括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复视等。50µg/ml以上出现严重昏睡甚至昏迷。 3.过敏反应如皮疹,还可见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偶见肝损害。 4.慢性毒性反应(1)齿龈增生;(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低血钙症5.其他 (二)巴比妥类 1.苯巴比妥 [作用机理] 1.增强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或拟GABA作用 2.膜稳定作用 [临床应用] 1.可用于除失神发作以外的各型癫痫 2.iv可控制癫痫持续状态。 2.扑米酮(primidone) 体内代谢生成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原型及代谢物三者都有抗癫痫作用。 对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优于苯巴比妥,对小发作无效。 (三)乙琥胺(ethosuximide) 治疗小发作的首选药,对其他癫痫无效。副作用较少。 地西泮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 氟硝西泮各型癫痫均有效,尤以对小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和不典型小发作为佳 硝西泮主要用于肌阵挛性发作.不典型小发作和婴儿癫痫 (五)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广谱抗癫痫药(对小发作疗效优于氟硝西泮.乙琥胺,但有肝毒性,不作

癫痫药卫克泰的功能主治

癫痫药——卫克泰的功能主治 1. 癫痫病概述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又称为羊角风。癫痫病发作时,脑部神经细胞 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症状,如抽搐、意识丧失等。为了治疗癫痫,医学界研制出了多种抗癫痫药物,其中卫克泰就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2. 卫克泰的成分和作用机制 卫克泰是一种抗癫痫药物,其主要成分为巴马替尼。巴马替尼属于一种钠离子 通道阻滞剂,通过调节脑细胞内钠离子通道的活动,以减少异常放电并降低癫痫病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3. 卫克泰的主要功能和主治疗效果 卫克泰作为一种抗癫痫药物,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疗效果: •控制癫痫发作:卫克泰可以有效地降低癫痫病发作的频率和强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危险性。 •改善癫痫相关的症状:卫克泰不仅可以减少癫痫发作,还可以改善癫痫病患者的相关症状,如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 •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卫克泰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提高,减少了癫痫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困扰。 •预防癫痫病复发:卫克泰长期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癫痫病的复发,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 •减少癫痫药物副作用:相对于其他抗癫痫药物,卫克泰的副作用较小,能够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卫克泰治疗癫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用药剂量和频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重、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卫克泰的用药剂量和频次。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卫克泰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在使用卫克泰之前,应告知医生目前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神经内科临床常用药物小结

神经内科临床常用药物小结 第一篇:神经内科临床常用药物小结 神经内科临床常用药物小结 一、降颅压及脱水、利尿药 1.甘露醇(Mannitol) 药理作用: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O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 用途: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用法: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病人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 注意事项:1).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2).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慎用。 2.甘油果糖(Glycerol and Fructose) 药理作用:高渗制剂,通过高渗透性脱水,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本品降低颅内压作用起效较缓,持续时间较长。 用途:脱水降颅压 用法:静脉滴注,成人一般一次250~500ml,一日1~2次,每次500ml需滴注2~3小时,250ml需滴注1~1.5小时。根据年龄、症状可适当增减。注意事项:静滴过快可发生溶血及血红蛋白尿。本品含氯化钠0.9%,用药时须注意患者食盐摄入量。 二、血浆容量扩充药物 1.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 药理作用:羟乙基淀粉溶液的容量扩充效应和血液稀释效果取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