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黄褐斑有很多网友已经和我说过

艾灸治疗黄褐斑有很多网友已经和我说过
艾灸治疗黄褐斑有很多网友已经和我说过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康利莱专家指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排泄系统是人体的主要三大系统,维系着人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作,这三大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一旦失调,将会诛连整体,既然黄褐斑与人体内分泌系统有直接的关系,那么,防治黄褐斑,就应该去斑与调节内分泌两手一起抓!

我们艾灸取穴就要从这三个方面抓起。神经系统我们要从大椎穴开始,最好先用一次性点刺针,在大椎穴点刺3-5下,然后放血3-5毫升后,在此艾灸治疗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即可。还可以艾灸神门和涌泉穴,把睡眠调整好了,你就会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是人体内一些无输出导管的腺体。它的分泌物称激素。对整个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起着调节作用。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胰岛、胸腺和性腺等。

我们在调整内分泌系统的时候,应该主要以取关元穴为主,因为关元穴可以主治疾病为: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关元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艾灸,时间在30分钟左右。

辅助穴位可以取肾俞、命门、也是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时间在20-30分钟。消化排泄系统主宰人体的排毒通道,所以要保持大便通畅也是排毒好坏的一个指标。中医称本病为“面上杂病”、“黧黑斑”、“面尘”、“蝴蝶斑”等。其机制为邪犯肌肤,气血不和,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中医治疗通过内外结合方法进行,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艾灸取穴以中脘,神阙,天枢和足三里为主,这些穴位多以调整消化和吸收为主。用一个三眼艾灸盒和四眼艾灸盒即可涵盖这些穴位,可以艾灸30分钟。

剩下就是在局部施灸10分钟左右,我们也叫阿是穴施灸。

以上穴位是我根据临床经验提供的治疗黄褐斑的取穴,其实我们治疗很多疾病也多是这些穴位,在临床用的时候,穴位可以加减。时间可以自己灵活掌握。

我的一个病友常常和我沟通她自己治疗疾病的一些体会,她就说:“阿姨,我自从艾灸后变得年轻了,脸上的斑消失了很多,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她就是取这些穴位治疗她的鼻炎、胃炎、和妇科疾病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三大系统都做了一个整体的调整,所以她的黄褐斑就会奇迹般地消失了。她告诉我,现在她变得年轻、漂亮、很自信,我替她高兴,这也是她坚持治疗的结果。

艾灸加饮食白发变黑发标签:白发艾灸分类:肾、膀胱、肛门

艾灸1个半月,妇科常用穴,三阴交,足三里,百会,大椎,白发根变黑了,脚底板出汗,最近灸时犯困,加上涌泉后,汗不从脚上走,变带灸盒的地方出汗,此外饮食上吃黑豆、黑米、红豆、花生、木耳、大小米、红枣粥。

很多人为自己有白发而烦恼,我总是觉得人到老年有白发应该是自然规律,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有白发的也日益增多。我觉得与工作压力,生活规律,睡眠,和遗传、以及心态都有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发为血之余,又发表于肾,所以说肾其华在发,当心肾不交(失眠,神经衰弱)时,或先天禀赋不足,或思虑过度耗伤精血,或担惊受怕伤肾精时,头发都会变白。精不足,不能化生阴血,阴血亏虚,导致毛发失其濡养,故而花白。事实上,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白发,都是由“虚”造成的,即便是所谓血热引起的少白头,本质也是体内肝血肾精耗散引起的。

艾灸取穴:中脘、神阙、命门、肾俞、三阴交、涌泉穴

这些穴位主要是补气血,升肾阳,改善阴血亏虚。

艾灸分配:中脘、神阙,为一组,艾灸30-40分钟。

命门,肾俞,为一组,艾灸30-40分钟,这两组穴位都可以做移动艾灸,感觉到热了就移动。

三阴交、可以使用单罐艾灸罐艾灸,15-20分钟。

涌泉穴,可以在晚睡前,泡脚后,艾灸,可以边睡觉,边艾灸。涌泉穴用单罐艾灸罐,一个艾柱的时间,大约在50-60分钟之间。

饮食调理:多吃黑豆、黑米、黑芝麻、红豆、花生、木耳、大小米、红枣粥等,增加体内的黑色素,补充肾气。

同时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加上锻炼身体,和规律的生活。这些你都做到了,不愁白发变黑发。

我如果在治疗乳腺增生,我需要加上阿是穴(经期前会有明显的硬块,经期过了就没有了)、檀中穴、肩井、天突、肝俞、太冲吗?宫颈糜烂加上带脉可以吗?我可以两个方法一起来用吗?每天都可以做吗?

回:可以这样做,也可以用按摩的方法,使局部经络疏通,症状就会减轻。

2、还有就是阿姨给的时间像腹部30-40分钟是指每个穴位的时间吗?如果是移动着炙那这个移动有要求规律吗?就像阿姨的视频是从迎香穴一路上来到太阳穴!像这种腹部的穴位如果是移到有没有说要一定的规则?

回:移动艾灸应该也有规律就是,先左后右,先背后腹,在腹部艾灸的时候,总体时间是30-40分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你对艾灸的适应程度,还可以适当延长时间的,就是你自己已经感觉很热了,有点忍受不了了,你就可以移动了。

4、阿姨,我这有个叔叔他有腰腰椎间盘突出,(艾灸阿是穴和疾病的阳性反应点,那么就是在腰部取穴居多,主要是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和腰部的痛点治疗、环跳,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在腰部做移动艾灸,如果出现通窜的感觉,或通窜不到位,那么就在通窜不下去的位置接续艾灸,使通窜进行到底。)我想问阿姨的是这个要做多少分钟?只是你没有看到,可以用多眼艾灸盒在腰部的痛点治疗、环跳,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用三眼艾灸盒或四眼艾灸盒,在腰部做移动艾灸,如果出现通窜的感觉,或通窜不到位,那么就在通窜不下去的位置接续艾灸,使通窜进行到底,你已经找到了答案。开始也是做30-40

分钟,感觉适应和舒服,就多做一会。

艾灸可以减肥的穴位与中脘和关元很有关系。中脘和关元都在腹部,

中脘: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

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

物中毒。

常灸此穴可以帮助调整食欲,使食欲趋于平衡的关系。这可能算是艾灸减肥的一点。

还有关元穴: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

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

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

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

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

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

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这里提到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另外我设想,艾灸关元穴会很快

消失脂肪也是很有道理的。

很多人用艾灸的方法都可以使自己的子宫肌瘤消失,那么你的乳房纤维瘤也应该不在话下。你自己对号正好也有上述症状,你想用艾灸发的方法改善,那么最好的穴位当属于中脘、关元、三阴交了。我看到你在艾灸的时候也有灸关元穴,那么我感觉你进来的身体应该有很好的没有了了,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连带治疗了你的很多疾病。单独艾灸关元穴即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

艾灸的原理即使培补人身之阳气,阳气旺,犹若丽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凡

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固密,营卫调和,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肾阳充足,能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灸的主要作用,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为什么艾灸法,能壮阳气呢?艾炷之连续燃烧,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络属之关系,致使通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此灸法又多以气海、关元为灸之主穴。此二穴,又皆为任脉之俞穴,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元阳,为全身之真阳,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是周身阳气之源,源足乃支流长也。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汇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辅助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你试试上述穴位,期待你的佳音。

艾灸也可以治疗乳腺增生,艾灸局部阿是穴和三阴交,每天艾灸1-2次,每次双乳40分钟其实很奇怪的,我原来想治疗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从您的博客上看来的,灸

的穴位有八廖中腕子宫归来足三里和三阴交基本上都是每天灸没有什么特殊。结果

一个礼拜不到,我就发现出汗后的狐臭没有了,但是我也没太注意,继续灸,到现在已

经两个礼拜了,真的出去运动啊什么的腋下一点味道都没有

子宫穴,经外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说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据《针灸大成》定

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八廖穴---通治一切女子妇科病的神奇区域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子宫

【标准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取穴】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

【功用】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主治病症】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刺灸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灸。

子宫穴

有腹内、外斜肌,腹横肌;胸壁浅动、静脉,髂腹下调经及其伴行的动、静脉。主治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直刺1.5-2寸,孕妇禁针。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八髎穴的体表定位及男女科病治疗

1. 先确定次髎--即S2骶后孔:在髂后上棘内下方1.3--1.5CM,正中线旁开2CM。孔径0.8CM,刺入深度2cm。可用银质针导热。

2. 再定上髎-----即S1骶后孔:在次髎上2cm、正中线旁开2.5cm左右。孔径1cm,针刺深度2.5cm。

3. 依次定中髎---即s3骶后孔:在次髎下2cm,正中线旁开1.5cm左右。孔径0.6cm,针刺深度1.5cm。

4. 最后定下髎---即s4骶后孔:在中髎下1.5cm,正中线旁开1cm左右。孔径0.5cm,针刺深度1cm。

八髎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这个区域的皮肉,应该是很松软,能捏起来的,如果不松软,说明经络肌肤之间有粘连,这种粘连,正是体内尤其是胞宫有毛病的外在表现,而妇科的一切疾病,都与胞宫紧密相连。在八髎区域进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正是从外而内调理胞宫。冲脉、任脉和督脉也都起于胞宫。督脉主一身阳气,任脉主一身之血,冲脉则为经脉之海,五脏六腑都要靠他们支配,所以,八髎乃支配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人一身的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胞宫健康了,妇科问题没有了,困扰女性的很多杂病,比如失眠、便秘、爱生气、急

躁、慵懒等,都会自然消失。

〔取穴法〕俯卧,在脊椎正中线和膀胱俞之間,第二骶后孔凹陷处取穴;取穴時,以食指按在小腸俞与脊椎正中线之中間,小指按在骶角(尾骨上方黃豆大小的园骨突起)上方,中指和无名指相等的

距离分开按放,侧中指尖所按之处。

艾灸治疗糖尿病,可以艾灸中脘、神阙、命门、关元、足三里。这五个穴位可以扶植体内正气。

神阙,也是肚脐眼,是先天和母体息息相关的穴位;中脘在神阙的上缘四寸,关元是神阙穴下缘的三寸。在施灸的过程之中,总体时间不要低于40分钟。在足三里施灸的时间,不要低于15-20分钟。

神阙穴是先天和母体息息相关的穴位。艾灸神阙穴可以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提高免疫力,使糖尿病患者C肽、胰岛素增加,而胰高血糖素下降。

艾灸治疗乳腺增生,选取阿是穴(乳房肿块处)、肩井、天突、肝俞、三阴交。如果经前症状加重可以增太冲穴;经后症状加重可以增加太溪穴。

隔姜灸或用艾条灸每天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0-15分钟。10天为一个疗程。

隔姜灸:切1元钱硬币厚度的姜片,用牙签扎上眼,然后上置艾状(底座大约2厘米左右,每次用3-4状),艾条悬灸,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灸盒温和灸,使其有热感。软化结节,减轻症状。

黄褐斑的诊疗

写在课前的话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等暴露部位,常对称分布,无明显自觉症状的淡褐色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多认为可能与种族、遗传、内分泌、紫外线照射、情绪变化、微生态失衡、口服避孕药等多种因素相关。某些慢性病,如妇科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和内脏肿瘤等患者中也常发生本病。 一.黄褐斑的诊疗标准与分型 (一)黄褐斑临床诊断标准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 4.病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 5.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二)黄褐斑临床分型 1.按皮损发生部位分为4 型 (1)蝶形型:皮损主要分布面颊部,呈蝶形对称性分布; (2)面上部型:皮损主要分布在前额、颞部、鼻和颊部; (3)面下部型:皮损主要分布在颊下部、口周和唇部; (4)泛发型:皮损泛发在面部大部区域。 2.按病因分为2型 (1)特发型:无明显诱因可查者; (2)继发型:因妊娠、绝经、口服避孕药、日光照射等原因引起

者。 根据黄褐斑的疗效判定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大于60%是黄褐斑基本 治愈的标准之一 B.评分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表明黄褐 斑疗效好转 C.色斑面积消退大于30%,颜色变淡表明黄褐斑 疗效显效 D.色斑面积消退小于30%,颜色变化不明显,表 明黄褐斑疗效稍微有点好转 正确答案:B 解析:黄褐斑疗效判定标准中,基本治愈:(1)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大于90%,颜色基本消失;(2)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 ≥0.8;显效:(1)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大于60%,颜色明显变淡;(2)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好转:(1)色斑面积消退大于30%, 颜色变淡;(2)评分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无效:(1)色斑面积消退小于30 %,颜色变化不明显;(2)评分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故选择选项B。 (三)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1)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大于90%,颜色基本消失;(2)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 显效:(1)肉眼视色素斑面积消退大于60 %,颜色明显变淡;(2)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 好转:(1)色斑面积消退大于30 %, 颜色变淡;(2)评分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

黄褐斑的治疗现状(一)

黄褐斑的治疗现状(一)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慢性难治性色素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面部对称性色素过度沉着,为形状不规则,颜色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主要分布在前额、颞部、鼻部和颊部1]。黄褐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比例约为1∶92]。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黄褐斑发病机理复杂,真正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妊娠,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血清铜含量,口服避孕药,内分泌失调,子宫卵巢疾病,甲、乙型肝炎,胆囊炎,激素治疗,酪氨酸功能障碍,化妆品,光敏性药物,氧自由基,皮损区微生态改变,抗癫痫药及情绪波动等。在上述诸因素中内分泌失调、遗传和紫外线照射被认为是发病主要原因。黄褐斑几乎是所有种族共患疾病,但以居住在紫外线照射强烈地区的Ⅳ-Ⅵ型肤色的人,尤其以亚洲人和西班牙人为多2,3]。由于黄褐斑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面部美观,给患者身心带来一定影响,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化,现将目前的黄褐斑治疗方法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1、局部药物治疗 1.1遮光剂:患者外出可以使用遮光的工具(如伞、太阳冒)或在曝光部位外涂宽光谱的遮光剂(如5%氧化锌霜和5%对氨基苯甲酸霜),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在患处。遮光剂分为物理和化学遮光剂,它不但能遮挡阳光还能起到皮肤美容的功效。 1.2脱色剂的使用:黑素的多少决定皮肤色素的深浅。目前应用最广泛、研究最多的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的药物是酪氨酸酶抑制剂。这是因为酪氨酸酶作为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异常过量表达可导致人体的色素沉着性疾病。酪氨酸酶的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而达到抑制黑色素合成。它主要有含酚基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巯基化合物等4]。 1.2.1含酚基化合物:羟基苯甲酸和羟基苯甲醛对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5%的氢醌酸又名对苯二酚,与酪氨酸酶的底物酪氨酸结构类似,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酪氨酸转化为黑素,减少黑素的合成。它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黄褐斑药物之一。最佳浓度为3%,最合适的赋形剂是水醇基质(等量的丙二醇和无水乙醇)。常用方法是2次/d外用,8-10周5]。副反应有接触性皮炎、外源性褐黄斑等6]。目前常用的衍生物有:3%氢醌单戊酸酯霜,本品是氢醌与戊酰氯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制得,性质较氢酸稳定,脱色力更强;对二酚单丙酸酯(MPHQ)是氢酸的一种脂肪酸酯,由氢醌和丙酸反应制得。此外,MPHQ在含水基质内非常稳定,有明显的脱色作用和抑制黑素细胞产生黑素颗粒的能力。熊果甙也是一种含酚基的化合物,对酪氨酸酶也有抑制作用,虽然其抑制效应明显比羟基苯甲醛和羟基苯甲酸差,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小,已作为增白剂添加入美白化妆品中,与全反式维甲酸连用效果较好。 1.2.2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许多中药材中含量丰富。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茶多酚(儿茶素)、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与黄豆甙)和来自柑橘的橙皮甙与柚甙等。黄酮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包括:抗氧化作用、消炎作用、抗癌和抗基因诱变作用。近年来,许多富含黄酮类物质的植物天然提取物(如银杏、甘草提取物)应用于化妆品中4]。1.2.3巯基化合物:巯基化合物是酪氨酸酶独特的抑制剂,例如半胱氨酸、L-半胱氨酸二羧酸盐、半胱氨酰色氨酸等半胱氨酸衍生物等化合物都是酪氨酸酶的有效抑制剂N-乙酰-4-硫-半光胺基酚就是一种新型退色剂,治疗黄褐斑有极好的效果。4%水包油乳剂,每日2次,6个月后有满意的疗效,有效率达74%,且性质稳定,刺激性小,不引起永久性色素脱失。其机制可能是减少功能性黑素细胞的数量和减少黑素小体向角元细胞转运的量6]。 1.2.4壬二酸:是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二羟基酸。它既是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直接干扰黑素的生物合成,同时对过度活跃或异常的黑素细胞有选择性的细胞毒作用。通过破坏线粒体呼吸和细胞的DNA合成,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素的生成,达到脱色素作用。20%壬二酸霜结合广谱遮光剂治疗表皮型和混和型黄褐斑,60%以上的患者有效,但疗程需6个月以上。有人认为壬二酸的疗效至少与氢醌制剂相当,而理化性质稳定,无明显

中医治疗黄褐斑之一

中医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以面部对称性呈蝴蝶状,或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斑片为特点.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女性多见,尤其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男性也可发生。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面部,以颧部、颊部及鼻、前额、颏部为主,一般不累及眼睑和口腔粘膜。表现为淡褐到深褐色的色素斑,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鳞屑,也无自觉症状。其色素随内分泌变化、日晒等因素可稍有变化,部分患者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但大多数患者病程难于肯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型:①面部中央型:最常见,皮损分布于前额、颊、上唇、鼻和下颏部;②面颊型:皮损主要位于双侧颊部和鼻部;③下颌型:皮损主要位于下颌,偶累及颈部V形区. 治疗黄褐斑的误区 慢病快治违反科学规律,当今美容院为了满足某些顾客的要求总想寻找一种祛斑霜或祛斑水,涂上皮肤后"立竿见影"出现马上变白的效果。这些产品采用双氧水、肽白粉,有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与氢醌复配,可在短时间内把黄褐斑祛掉,往往停药后迅速发生反弹,再进行治疗更加困难。也有用果酸、维甲酸、水杨酸治疗黄褐斑的,但它们多属于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后者还有光敏毒性,因为治疗黄褐斑疗程较长,长时间用果酸、维甲酸以及水杨酸对皮肤是不利的,使皮肤脆弱、敏感,还会出现潮红等。因此,现普遍认为果酸、维甲酸类在治疗黄褐斑上以不用为宜。古代用汞剂治疗黄褐斑,确实也有些效果,但长期使用汞剂会经皮肤吸收,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而造成早年夭折。也有报道采用激光、化学剥皮术、皮肤磨削术对色斑会有效果,但黑素细胞对这些刺激性药物会有色素加重的反应,而且色素沉着很不规律,重一块,轻一块,形成关公脸。 黄褐斑的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中医对黄褐斑治疗的原则是:脾虚肝郁型治以健脾舒肝、理气活血为原则。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为主。冲任不调型治以调和冲任,理气活血为主。 a. 肝郁气滞型黄褐斑。这种性状的斑主要是由于肝脏失调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情绪失落、郁闷心烦、肝火旺盛、气滞不畅。斑是褐色或红褐色,常伴有胸胁间的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一般在行经前斑色加深,患者舌苔泛白,口内发苦。治疗当以顺气,活血化瘀为根本。 b. 脾虚性黄褐斑。主要是由于劳累过度,饮食失节导致脾阳不振,同时由于气血瘀滞等因素而促成生斑。一般来说斑呈灰褐色或淡黑色,多发于颧、额等部位。比较明显的症状为:厌食、周身乏力,月经后期经色浅淡,舌色变淡,舌苔变厚变白而腻,脉搏轻而弱。治疗时在使用一般祛斑类产品的同时,要从健脾顺气化瘀的角度考虑。 c. 肾阴虚型黄褐斑。形成原因主要是过度劳累劳损肾脏,或纵欲过度,精气耗损,致使肾阴亏损,虚火上升,损伤皮肤,形成褐斑。一般斑呈深褐色或黑褐色,形状很像蝴蝶,也叫蝴蝶斑,病发蝴蝶斑时,你经常会感觉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眼涩、心烦躁热。女性在月经先期,经色暗红,舌色变红同时,舌苔却变得极不明显,治疗应以辅助滋阴降火、

黄褐斑怎么治疗,你知道的祛斑方法可能都是错的

你可能做过激光、用过祛斑霜、喝过中药,但你依然没能祛掉黄褐斑。原因只有一个:你之前使用的所有祛斑方法都是错误的。 目前国内对于黄褐斑的研究和认识,大多停留在内分泌失调、日晒、妊娠、情绪因素等层面。但在黄褐斑临床诊治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诸多疑问与之不相符合,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皮肤受损在黄褐斑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疗黄褐斑首先要找到黄褐斑的本质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祛除黄褐斑。 日晒和黄褐斑 一些黄褐斑的患者会有这样的体会,每到夏天脸上的黄褐斑就会加重,特别是晒了太阳后会更加严重,到了冬天黄褐斑的颜色则会变浅。 但以此认定日晒是导致黄褐斑的病因并不严谨。 因为如果日晒是导致黄褐斑的病因,那应该是整个面部皮肤全部出现黄褐斑。但临床上却不是这样,色斑大部分位于脸双颊、颧骨处,其余皮肤正常,特别是鼻子极少见黄褐斑。 而且临床研究发现日晒偏多的人群的黄褐斑发生率较日晒偏少的人群没有明显差别,而在黄褐斑患者群体中,日晒与黄褐斑的严重程度呈正向相关性。这证明了日晒不会导致黄褐斑发生,但日晒可以加重黄褐斑的临床症状。 实际上,不仅是黄褐斑,日晒对所有的色斑都有加重的作用。对于人类的皮肤来说,紫外线无疑是最大的促老化因素,最好不要日晒是正确的,但是日晒和黄褐斑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内分泌和黄褐斑 黄褐斑多见于妊娠期、月经不调、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此国内研究普遍认为内分泌失调是导致黄褐斑的主要原因。 而且临床上也确实发现妇女妊娠期、月经不调、口服避孕药会造成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升高,研究也证实雌性激素可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颗粒。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内分泌失调是导致黄褐斑的本质病因,具体理由如下: 一是在妇科疾病中摘除了子宫和双侧卵巢而又没有补充雌性激素的女性中,

黄褐斑

黧黑斑病(黄褐斑) 一、诊断《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㈠中医诊断: 1、面部皮损物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黑或淡褐,无痛痒。 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后、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细胞也有较多 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㈡西医诊断:参照《临床医疗指南—皮肤病性病分册》和《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 1、面部淡黑色至深黑色,界限清楚地斑化,通常对称分布,无 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性可有季节性 5、去除其他病症(如颧部褐青色痣,Riehl呈病变及色素性光化 性扁平癣,雀斑,咖啡斑,Albrifhe综合征;炎症后色素沉着; 色痣;太田痣等)引起的色素沉着。 ㈢症候诊断: 1、肝郁血瘀证:面部请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 布两颧周围,胁胀胸痞,性情急躁,易怒,女子月经先后不定

期或经前斑色加浑。乳房作胀疼痛,舌象:舌质红或紫斑,脉 弦。 2、脾虚湿蕴证:面部黄褐色斑片如尘土或灰褐色,边界不清,分 布于鼻翼,前额及口周,神疲纳少,膀胱胀闷,或月经量少, 带下清稀,舌象:舌质淡微胖,苔薄微腻,脉滑细。 3、肾阴不足证:面部斑呈黑褐色,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 状如蝴蝶,腰膝酸软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月经不调, 舌色,舌红,苔干或少苔,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㈠辩证选择口服汤剂或中成药 1、肝郁血瘀证: 治法:疏肝活血 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赤芍、白术、茯苓、青皮、陈皮、丹参、红花、香附、牛地黄、栀子、甘草水煎服用。 胁胀胸痞加减,烦躁易怒加枳壳、郁金。 月经不调加减:益母草;乳房胀痛加郁金、元胡、川楝子。 中成药:逍遥丸 2、脾虚湿蕴证: 泻法:健脾化湿 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石药,一米,扁豆,砂 仁,生地,红花,甘草药等。 脘肤闷胀者加苍术,厚朴;月经不调加当归,益母草;斑色深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也称『肝斑』、『蝴蝶斑』,表现为颜脸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其病损为黄褐色或者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表面光滑无鳞屑,多发于颧、鼻、额和口周围,经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病人,可波及整个脸部,个别时候可相互融合,状如蝴蝶,日晒后可加重。 黄褐斑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直困扰着广大爱美的女士。本病多因身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加上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心情抑郁,精神紧张而造成,非常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继而引起皮肤干燥,脸部晦暗无光,色素沉着,又因阳光照射或者化妆品的不良刺激而加深加重。 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果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者阴血暗耗,或者生化之源不足,都可以造成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脸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黄褐斑症状的五个方面 1、病程:黄褐斑的病程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很难确定病程,有些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通常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2、形状:黄褐斑的大小不一,数目也不确定,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的皮损,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的分布,对称发生于面部。

3、表现:黄褐斑的症状,黄褐斑皮损通常局限于皮肤的暴露部位,分布于面部,主要分布在两颊及鼻、前额、颏部,偶尔也可伴有乳晕的色素沉着。 4、颜色:黄褐斑的症状体现中,其颜色是一部分。黄褐斑通常呈现的颜色为淡棕色、灰色、棕灰色,严重者的黄褐斑呈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 5、界限:黄褐斑的皮损多数境界清楚,当色素沉着较少时,其边缘不是很清楚,而是呈弥漫状分布。黄褐斑表面没有鳞屑,无浸润,一般不会伴有其他皮肤病,如红斑、丘疹等皮肤病。 黄褐斑有哪些危害? 1、黄褐斑是女性美的杀手 美丽从来与斑点势不两立,长了黄褐斑的脸,再怎样善于掩饰也挽不回素面朝天的美丽。 2、黄褐斑是体内疾病的“信号灯” 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代谢废物淤积体内的一种外在显性表现,黄褐斑发生的同时,身体内部也会发生问题。如很多黄褐斑患者伴有精神不振、烦躁易怒、食欲不振、乳房肿痛、月经不调等现象,有些还同时伴有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囊肿、肝脏病等。 3、黄褐斑是其他疾病的“朋友”

黄褐斑的分型

黄褐斑的分型 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型:面部中央型、在颊型及下颌型等。 临床表现女性多见,尤其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男性也可发生。皮损常对称分布于面部,以颧部、颊部及鼻、前额、颏部为主,一般不累及眼睑和口腔粘膜。表现为淡褐到深褐色的色素斑,边缘清楚或呈弥漫性,局部无炎症及鳞屑,也无自觉症状。其色素随内分泌变化、日晒等因素可稍有变化,部分患者分娩后或停服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但大多数患者病程难于肯定,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型: ①面部中央型:最常见,皮损分布于前额、颊、上唇、鼻和下颏部; ②面颊型:皮损主要位于双侧颊部和鼻部; ③下颌型:皮损主要位于下颌,偶累及颈部V形区。 什么是黄褐斑?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 黄褐斑病因学 病因不清,常认为与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见于妇女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者及其他因素。 病因不清,常认为与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见于妇女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者及其他因素。妇女妊娠期的黄褐斑(chloasma gravidarum,妊娠性黄褐斑),开始于妊娠3~5个月,分娩以后色素斑渐渐消失。面部色素沉着可能是由于雌激素与黄体酮联合作用,刺激黑色素细胞,而孕激素促使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增加了黑色素的生成促使色素沉着。 也见于慢性胃肠疾病、肝病、结核、癌瘤、恶性淋巴瘤和慢性酒精中毒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避孕药均可发生黄褐斑。此外,强烈的日晒、化妆品的应用也可诱发黄褐斑。黄褐斑也见于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黄褐斑有哪些临床表现?

辨证论治黄褐斑经验_周宝宽

辨证论治黄褐斑经验 周宝宽 (沈阳协和中医门诊部,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黄褐斑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 药。结果: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肝肾不足导致面失所养;脾失健运, 湿热内生,熏蒸于面;气滞血瘀导致面失所养。黄褐斑离不开肝郁,血瘀。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是治疗黄褐斑的基本原则。常用逍遥散合他方化裁。结论:辨证论治黄褐斑疗效显著。 关键词:周宝宽;辨证论治;黄褐斑;临床经验;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2)03-0412-02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hloasma ZHOU Bao-kuan (Shenyang Huanggu Xie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00036,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hloasma in clinic.Methods :Discuss etiopathogenisis ,pathogenesis ,pattern of syndrome ,method of treatment ,formulas and medicines based on medical records.Re-sults :Etiopathogenisis and pathogenesis of chloasma include stagnation of Qi due to depression of the liver result in facial surface Qi -blood disharmony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result in facial surface not be nourished ;dys -splenism ,humid heat fumigating to face ;qi -stagnancy and blood stasis result in facial surface be nourished.Main etiopathogenisis is stagnation of liver and blood stasis.Treatment principles of chloasma are to disperse the depressed liver -energy to clear gloomy ,invigorate the spleen and ton-ify kidney and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sipate blood stasis.Modified Xiaoyao Powder is commonly used.Conclus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how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for chloasma. Key words :ZHOU Bao -kua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chloasma ;clinical experience ;medical record 收稿日期:2011-09-28 作者简介:周宝宽(1955-),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 向:中医药防治皮肤病。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病,相当于中医的黧黑斑。其特点是:黄褐斑多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多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 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 涂擦不适当的化妆品及日光照晒可加重黄褐斑。西医学认为本病多数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体内增多,刺激黑素细 胞, 分泌黑素和促进黑色素的沉着堆积是主要原因。最常见的怀孕期间面部的“妊娠斑”,属于生理反应性 雌激素水平增高所致;其次见于月经不调和妇科疾病、慢性肝肾疾病、结核病、慢性酒精中毒或服用避孕药的 人,因雌激素相对增高,即症状性增高所致[1]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肝肾不足导致面失所养;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于面;气 滞血瘀导致面失所养。黄褐斑离不开肝郁, 血瘀。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是治疗黄褐斑的基本原则。常用逍遥散合他方化裁。治疗黄褐斑有诸多方法 与方药。笔者临床30年, 接诊黄褐斑患者近万例,本文就逍遥散加减治疗黄褐斑进行经验总结。1肝郁气滞颜面气血失和 七情内伤等导致肝郁气滞,日久化热,灼伤阴血导致面部失养而生黧黑斑。女性多见,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口干,舌 红,苔薄,脉弦细。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案1李某,女,29岁。2009年3月12日初诊。病史:面部生褐斑伴烦躁、胁胀1年。刻诊:面部深褐 色斑,颊部成片,其他散在,边界清楚,烦躁易怒,两胁胀满,经期腹痛,口苦;舌红,苔薄,脉弦细。西医诊断:黄褐斑。中医诊断:黧黑斑。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方药: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10g ,白芍10g ,茯苓10g ,白术10g ,当归10g ,益母草10g ,桃仁10g ,香附10g ,白僵蚕10g ,郁金10g ,丹参10g ,炙甘草5g ,薄荷5g 。上方口服及敷面。二诊:上方用14剂,色斑变淡,烦躁、胁胀消失,口苦减轻。上方减薄荷,继续口服及敷面。三诊:上方又用21剂,片状褐斑散开,点状褐斑部分消失,经期腹痛减轻。上方减桃仁,继续口服及敷面。四诊:上方又用14剂,面色有光泽,只有散在浅色斑点,其他诸症消失,上方继续口服14剂愈。 2肝肾不足虚火上炎面失所养 肝藏血,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其色主青;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为生殖发育之源,开窍于耳,其荣在发,其色黑。肝血虚,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肾虚本色上泛, 则生黧黑斑;肝肾不足,虚火上炎,面失所养。斑色褐黑,面色晦黯;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滋阴补肾,疏肝养血。 案2尚某,女, 37岁。2009年7月8日初诊。病

黄褐斑(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黄褐斑(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 二病因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也见于一些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结核、癌症、慢性乙醇中毒、肝病等患者。日光可促使发病。男性患者约占10%,有研究认为男性发病与遗传有关。 三临床表现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 四检查可以通过伍氏灯和组织学检查黄褐斑,判断属于何种类型。表皮型在伍氏灯下颜色反差较为强烈,基层和基层上方及角质层内的黑素增加,真皮乳头仅见少许散在噬黑素细胞。真皮型在伍氏灯下皮损和正常皮肤颜色反差不明显真皮噬黑素细胞数量增加。混合型在伍氏灯下同一患者的某些部位颜色反差明显而其他部位则不明显。未定型深色皮肤(深褐色或黑色)患者在伍氏灯下不能分类。 五诊断根据黄褐色皮疹,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及好发部位即可确诊,需与雀斑,瑞尔黑变病,太田痣,颧部褐青色痣鉴别。 六治疗尚无满意的疗法。如查出病因者尽量除去病因。由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应停止服用,但短期内不一定消退。 1.局部治疗 (1)外用药物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外用酪氨酸酶抑制剂软膏,如5%氢醌霜、2~4%曲酸霜及3%熊果苷等。涂搽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该类药物为抗氧化剂,易在空气和日光中氧化,应封闭、避光保存。近年有人报道使用0.1%维A酸软膏治疗黄褐斑,外用糖皮质激素等也有一定疗效。 (2)剥脱疗法三氯醋酸溶液局部涂搽可使表皮剥脱,而除去色素斑。液氮冷冻治疗可使表皮冷冻坏死后剥离,以除去色素,磨削手术是用磨头将表皮磨去一层,而达到除去色素的目的。术后待创面愈合后搽用防晒霜等,否则日晒后易于复发。

黄褐斑案例分析

黄褐斑案例分析 1.2 用药:桃花 木樨 茶内调,配合外敷祛斑膏。桃花 组成桃花、金银花、沙棘、2、结果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005年-2006年皮肤科确诊为180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1 患者:男24例,女156例;年龄22 ̄51岁,年领分布见表1。已婚149例,离异9 例,未婚22例。 柴胡、牡丹皮、丹参等。每天用药1次,早晚外涂祛斑膏。避免长时间日晒。用药后0天、15天、30天、45天、60天、90天时,记录结果。 1.3 结果标准:消除是指黄褐斑完全消失;明显改善是指黄褐斑面积、数量显著减少50%以上;改善是指黄褐斑面积、数量减少20%以上;没有变化是改变小于20%的。2.1临床特点 黄褐斑发生于颧部、颞部145(80.6%),两颊59例(32.6%),鼻部27(14.7%),额部17例(9.3%)。眶周17例(9.3%),口周10例(5.4%)。其中油性皮肤31例(17.4%),中性皮肤54例(29.5%),干性皮肤25例(13.2%),混合型皮肤70例(38.9%)。 2.2结果分析 用药15天后,明显改善7例(3.9%),改善29例(16.1%),没有变化144例(80%);用药30天后,明显改善31例(17.2%),改善133例(73.9%),没有变化16例(8.9%);用药45天后,消除13例(7.2%),明显改善72例(40%),改善89例(49.4%),没有变化6例(3.3%);用药60天后,消除34例(18.9%),明显改善91例(50.5%),改善51例(28.3%),没有变化4例(2.2%);用药90天后,消除76例(42.2%),明显改善83例(46.1%),改善17例(9.4%),没有变化4例(2.2%)。结论 中药组方 木樨茶对黄褐斑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木樨 桃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