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荒野中心灵的独唱——达利《记忆的永恒》创作解析

荒野中心灵的独唱——达利《记忆的永恒》创作解析
感 观 上 给 人 以 荒 谬 、 怪 诞 的 作 品 是 达 利 主 观 构 思 而 非 潜
意 识 的 产 物
恩 斯 特 及 一 些 诗 人 联 合 发 表 了 “ 一 号 超 现 实 主 义 宣 第
言 ” 为 超 现 实 主 义 下 了 定 义 : 超 现 实 主 义 , 粹 的 精 神 。 “ 纯 自动 主 义 。 ” 它 是 思 想 的 笔 录 , 受 理 性 的 任 何 控 制 , “ 不 不

灵 的 独 口 昌
2 10 ) 2 0 0一 种 新 兴 艺 术 思
潮 。它 与 象 征 主 义 一 样 , 由 诗 人 首 先 提 出 的 。它 原 来 是 是

识 的 动 作 进 行 无 控 制 的 形 象记 录 . 是 采 用 理 性 的 、 秩 而 有 序 的 方 法 寻 找 和 表 现 超 现 实 的 幻 觉 本 文 深 入 解 读 达 利 早期 超 现 实主 义的代 表 作 《 忆 的永 恒 》从 作 者 经历 、 记 , 时

在 奇 特 的 环 境 中 , 展 示 画 家 心 中 的 梦 幻 。 人 也 把 这 种 以 有
画 称 之 为 自然 主 义 的 超 现 实 主 义 。 3达 利 与 “ 神 分 析 学 说 ” . 精 除 了 “ 达 主义 ” 予 超 现 实 主义 艺 术 家 的影 响外 , 达 给 奥 地 利 学 者 西 格 蒙 德 ・ 洛 伊 德 ( imu dF e d 1 5 — 弗 Sg n ru ,8 6

荒 里 中 , 予
达利《 记忆的永恒》 创作解析
王春 子
( 州 幼 儿 师 范高 等专 科 学 校 美 术 系 , 苏 徐州 徐 江
摘 要 :西 班 牙 画 家 萨 尔 瓦 多 ・ 利 是 画 坛 超 现 实 达 主 义 运 动 最 引 人 注 目 的 代 表 人 物 ,他 的 作 品 没 有 用 无 意

达利的 记忆的持续性 赏析

达利的 记忆的持续性 赏析

达利的记忆的持续性赏析----14977a36-7165-11ec-92bc-7cb59b590d7d达利的记忆的持续性赏析达利[记忆持久性]欣赏《记忆的持续性》赏析0908180233达利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作于1931年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从表面看,本作品显示的是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湿面饼般软塌塌的钟表尤其令人过目难忘,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疲惫不堪,于是松垮下来。

我感觉这画里的东西都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海滩上不可能有枯树,更不会有时钟,更多的是像是一个梦境而已。

梦从来都是毫无理由的,但也在反映着人类的潜意识。

更像是人类灵魂的起源。

也许是因为以前看的关于时间和记忆、杀戮与平和、美好与丑恶方面的小说和动漫比较多,对本作品并没有太大的震感和不适应。

整幅画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奇怪而有趣的场景。

在现实生活中,时钟给人的印象总是准确而深刻的。

在这幅画中,它们像融化的巧克力一样柔软,这代表着人类的记忆总是随着时间而发展,但它与时间的准确流逝速度不同。

记忆总是有一定的延迟,有些会被记录很长时间,有些会很快忘记,但即使是被遗忘的内容也可能存在于潜意识中,就像梦到一个莫名其妙的梦。

记忆在现实中从来都不清晰。

它一直是模糊的,就像照片中的怪物看起来像马而不是马。

无论是画中的人头残部,还是似马非马的怪物,海滩上诡异的枯树,这都体现了人类记忆的偏差性。

很多时候,我们会这样,你越是看重的东西、越是重视的事情,在你的记忆里越容易出现偏差。

就像今天早晨,我一直在找一张卡,我清楚地记得是放在书里了,应该是一本厚一些大一些的书,但几乎把床头和电脑桌旁边的书都翻遍了也没找到。

然后又怀疑到客厅的小茶室,结果还是没有,之后又翻了一遍,依旧没找到。

唯美的重生-达利《纳西丝瑟斯的变形记》创作解析

唯美的重生-达利《纳西丝瑟斯的变形记》创作解析

唯美的重生-达利《纳西丝瑟斯的变形记》创作解析◎高岑摘要: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作为超现实主义画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其画作内容都是内心潜意识的创造和现实的结合,通过怪诞诡异的 形象营造超现实的虚拟世界。

本文通过他的创作背景和所信奉的精神分析学说来对其作品《纳西丝瑟斯的变形记》在画的表现内容、艺术手 法、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创作剖析,讨论达利对于人类的意识世界的思考及其表达。

达利通过将现实生活中所具有的物质形象通过变形放入 古典题材的创作中,利用夸张、抽象等手法记录内心的主观构思。

关键词:达利;《纳西丝瑟斯的变形记》;超现实主义;潜意识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达利,二十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代表作有《记忆的永恒》、《内战的预言》等。

达利的创作理念主要是从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的潜意识和偏执狂的批判方法发展而来,从他的画作中都可以看到达利对于自己梦幻意境的特殊造型体现及其天马行空的意识变形。

在深入了解达利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创作理念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解析达利的画作,他为人类营造的是一种怪诞的超现实的虚拟世界。

达利的《纳西丝瑟斯的变形记》源自于希腊神话。

故事讲述的是从小拥有俊美外貌的纳西丝瑟斯最后爱上水中倒影的自己不幸坠河溺亡。

因为在他曾经拒绝过许多倾慕其容颜的少女,因此众神为了惩罚他便对他施下:爱上别人,却不能以被爱作为回报的咒语。

纳西丝瑟斯死后被维纳斯变成了水仙花,开花在池塘边,每天看着水面,顾影自怜。

在这幅画中,达利将纳西丝瑟斯变成了石头和石柱堆砌似人的模样,下巴顶着膝盖,蹲在池塘边。

画中虽然将水仙花男孩画成了石柱,但是在他的笔下依然将石柱石块赋予了肌肉般的线条和明暗,这样我们便可确认主角的身份。

经过长时间后他分裂为两个人,他们分布在池塘旁,都在凝视着水中的倒影,而他脑袋上的头发像蛋一样地裂开开出了一朵水仙花。

本来在希腊神话以及我们的既定认知中这个故事应该是发生在森林里的池塘边,再加上一些明暗的变化赋予一种神秘悲情的色彩,但是达利将这幅画的背景放到了沙漠和峡谷里,天上风云变化,有种风雨欲来的架势,远处的是棋盘一般的地砖,上面还摆放着雕塑展品,俨然是暴露的美术馆内部空间。

现代主义绘画作品赏析

现代主义绘画作品赏析

《圣安东尼的诱惑》
是把传统的宗教题材作为诱 发幻觉的手段,以表达一个苦 行者如何抵制诱惑的意象。画 面充满荒诞离奇的魔幻意味。 宗教传说中的隐修士圣安东尼 从20岁起便隐居在尼罗河畔的 皮斯皮尔山中。他终于力胜魔 鬼,抵住了种种诱惑。达利以 奇特的想象力把圣安东尼画在 左下角处,裸着枯瘦的身体, 高举十字架,向那咄咄逼人的 奔马与大象伸出,而驮着象征 世间种种欲望的女裸体和宗教 桂冠的马和大象等,它们的腿 一下子升高了好几倍,象着了 魔似的在继续升高。四肢越升 越细,如抽丝一般,景象十分 可怖,也不可理喻。
我们一面被这个沉静的女人 所诱惑,一面又被拉远了距离; 宽松的条纹衣服和浓密卷曲的 秀发使我们产生一丝亲密感。 建筑令人困惑,空荡荡的房 子奇怪分隔的窗子,而且左右 两边的风景又没什么关系,但 女孩却给我们很真实的感觉。
《哥伦布之能》
取材于15世纪末哥伦布亲率三艘木帆船, 顶着惊涛骇浪,经过70天旅程,到达美 洲巴哈马群岛的一段史实。哥伦布为了 感谢上帝,将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 意即“救世主”。画上出现许多为古代 人的仪仗队伍所习用的旗幡,有十字架、 耶稣像和圣母画像等旗幡。表现他们登 岸时的情景。木帆船在画上显得过于小 了。旗幡和无尽无休的十字架则出现在 虚幻的一个环境中。茫茫大海,有如白 皑皑的冰雪之地。一些裸体与半裸体的 人浸泡在水中。远处的船也正在源源不 断地随来,由于风雪交加,一切似乎是模 糊的,处在雾蒙蒙的混沌之中。 这种超 乎现实的真实,令观者在欣赏中感到迷 惑难解。这里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制约。
毕加索是达利“精神上的父 亲”,弗洛伊德则是给达利影响最 深的人。
“我六岁想当厨娘,七岁想当拿破 仑。从此,我的野心与日俱增”。
想起达利让人产生联想的名词: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达利简介及《记忆的永恒》作品赏析-素材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达利简介及《记忆的永恒》作品赏析-素材

达利简介及《记忆的永恒》作品赏析一、个人简介萨尔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达利-多梅内克,普波尔侯爵(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简称萨尔瓦多·达利,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因为其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

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怪异梦境般的形象与卓越的绘图技术和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绘画技巧令人惊奇地混合在一起。

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二、个人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现代文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第二代超现实主义画家有彼埃·罗依、唐吉、马格里特、保罗·德尔沃以及萨尔瓦多·达利等。

这一批画家是专以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以认识的物体局部为准则,来表现一个完全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把幻想结合在奇特的环境中,以展示画家心中的梦幻。

有人也把这种画称之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

达利作为该运动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对象。

“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

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但更应归功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

他的奇思怪想源自于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变态、苍穹。

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

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

达利始终宣称自己是现代艺术文化的救世主,每天都在创造丰功伟绩,取得划时代的胜利:前往巴黎、遇见加拉、爱情田园诗、超现实主义革命……为了获得自相矛盾的视觉形象,他通常都十分细致,精确地用十分斜视的手法描绘这些创造的形象,也许正式这种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笔法,正式这些清晰存在却非真实的形象才是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西班牙] 达利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巨擘,出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从小热爱绘画,并对生活周围异常的、新奇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感。

1919年,年仅15岁的达利的作品在费格拉斯剧院展出,受到了评论家的重视。

17岁时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学习。

在接触了大量新潮绘画流派和其他各种艺术流派后,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追求,达利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即把具体的客观世界的描绘同任意的夸张、变形、荒诞、怪异、省略和象征等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介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

达利是一个自信而狂妄的天才,6岁时想当厨师,7岁时想当拿破仑。

达利说超现实主义就是他自己,他在超现实主义领域无人匹敌。

他喜欢最真实地表现最不真实的物体和情景,创作出一系列著名的意象:柔软的钟表、腐烂的驴子和聚集的蚂蚁……达利1931年创作的《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他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他的前部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挂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身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柔软的钟表是达利最广为人知的题材,《记忆的永恒》和雕塑《时间的贵族气息》、《时间马鞍》、《时间的侧影》等都出现了仿佛快被烈日晒化的钟表。

柔软的钟表表现了达利与时间之间的狂热关系,以及他对时间的制约性和时间对记忆固有的重要性的理解。

在他的世界里,时间第一次被质疑、被消解了。

他在《达利的秘密生活》一书中指出:机械从来就是我个人的仇敌;至于钟表,它们注定要消亡或根本不存在。

”达利承认,自己在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记忆的永恒赏析

记忆的永恒赏析

《记忆的永恒》赏析一、作品背景:《记忆的永恒》是20世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代表作品。

二、作品内容:主要描绘了在一片死寂的海滩上,远方的大海、山峰都沐浴在太阳的余晖中。

一个长着长长睫毛,紧闭眼睛,好像正在梦境中的像鱼又像马的“四不像”怪物躺在前面的海滩上。

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还有一个爬满了苍蝇的金属盘子。

画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只钟表,它们都变成了柔软的、可以随意弯曲的东西,显得软塌塌的,如同面饼一样,或挂在枯树枝上,或搭在平台的边缘,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钟表都不堪负荷,疲惫不堪地松垮了下来似的。

在这里时间被强烈扭曲了,停止了,仿佛一切都被融化成了无意识的东西。

三、艺术特色:1.《记忆的永恒》中的物体都是柔软得失去功能的生物的象征,其中表达了某种痛苦和无奈的生命现实。

这种对时间疯狂流逝的独特表现手法,暗示了个人情感在物质世界挤压之下进发出的无法回避的力量。

达利的表现手法是一种不完整的美,充分表现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魅力,令人神往。

2.达利在创作这幅画时受到了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的影响。

他说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自己梦中的每一个意念都是自己不能选择的,画家则负责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

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达利专门前去精神病院了解病人的意识。

在达利看来,精神病人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人的潜意识世界最真诚的反映。

1931年8月达利完成了《记忆的永恒》。

3.画面整体色彩丰富,明暗分明,棕黄色背景下,蓝色天空与橙色柜子色彩对比强烈。

四、整体评价:在《记忆的永恒》中,达利以一种超越正常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象加以并列、扭曲或者变形,同时又把它们描绘得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从而创造出一种能够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

《记忆的永恒》是超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超现实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浅析《记忆的永恒》

浅析《记忆的永恒》

时间的与人的永恒矛盾——浅析《记忆的永恒》《记忆的永恒》是萨尔瓦多·达利创作于1931年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的油画作品。

达利在画面中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湿面饼般软塌塌的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无限深远的背景,给人以虚幻冷寂,怅然若失之感。

画中充满了令人难以捉摸的激情,给人与时间飞速流逝的感觉,表达了画家对当代生活压迫下人们个人世界崩溃的绝望,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力量。

这幅画是20世纪具有典型意义的视觉形象之一。

如弗洛伊德所言,“梦是愿望的达成”。

梦是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的本能在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它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而不宣的本质,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改变现实,才能实才能找到通往彼岸路,达到神秘的超现实的境界。

艺术创作也是如梦幻一般的,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是人的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上的冲动。

这是精神分析学派关于艺术的解读。

达利称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达利的画作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些或残缺不全或形态扭曲的而又毫无渊源的事物的组合,这正是潜意识不受理性拘束的结果。

而作为受众的欣赏者,都会被画作描绘的荒诞世界带来的陌生感影响,造成一定的理解障碍,而事实上我们对其解读的努力,都是凭借对碎片化的意象的理性分析的,可是说是本我对自我乃至超我的认知的努力。

具体来看,画面右上角的礁石以写实的手法来表征,给整个画面所要呈现的世界以一种确定性或者真实性的附加,但画面中其他意象诸如扭曲而柔软的钟表、突兀而不合理的过于方正的概念化的平台、似马非马的怪物等置于这个世界中,反而是不真实的,它们的存在解构了礁石作为一种确定性的存在,而写实的礁石反倒成了荒谬的佐证,它看似存在,却是一种背衬性的东西,而无法到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安东尼的诱惑
• • •





《圣安东尼的诱惑》,达利作,1946年,90*120CM,布鲁塞尔 皇家美术馆藏 美国的电影制作人亚培尔· 雷文曾制作一部改编自法国文豪莫泊桑的小 说《贝拉米》的电影。为了塑造年轻主角豪放不羁、沉溺肉欲的形象,他特地 举办了一个绘画比赛,达利的这幅画就是为了这个比赛而制作的。 这场比赛共有是十一位画家参加,有艺术家马赛勒· 杜象(Marcel Duchamp) 和曾任纽约现代美术馆首任馆长的爱佛特· 巴恩等人公开审查。获得第一名的 H· 是超现实主义的一员马克斯· 恩斯特(Max Emst),当时他也为了逃避战火而 移居美国。 圣安东尼是公元4世纪时开始修道的圣人,据说在他禁欲生活的过程中,信仰 上曾受到许多望向的考验(“诱惑”这个词在圣经中也有“试炼”的意思)。 达利公然承认他的画是在努力表现一种潜意识,他把这种超乎理智之上的东西 看成是艺术所要捕捉的“更为重大的现实”。为从潜意识中产生意象,他运用 所谓“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已身上诱发出幻觉世界。这一幅《圣安 东尼的诱惑》,是把传统的宗教题材作为诱发幻觉的手段,以表达一个苦行者 如何抵制诱惑的意象。画面充满荒诞离奇的魔幻意味。 宗教传说中的隐修士圣安东尼,据传是集体隐修制度的创立者。他自己拟 订了一些隐修纪律,从20岁起便禁欲修行。从公元286年前后到公元305年,隐 居在尼罗河畔的皮斯皮尔(今戴尔梅蒙)山中。说他终于力胜魔鬼,抵住了种 种诱惑。这是一个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广为采用的壁画题材。达利以奇特的 想象力把圣安东尼画在左下角处,裸着枯瘦的身体,高举十字架,向那咄咄逼 人的奔马与大象伸出,而驮着象征世间种种欲望的女裸体和宗教桂冠的马和大 象等,它们的腿一下子升高了好几倍,象着了魔似的在继续升高。四肢越升越 细,如抽丝一般,景象十分可怖,也不可理喻。 达利在美国住了15年,1955年回到西班牙。在美国期间,他的大部分精力 用在自我宣传上。还于1965年出版了一本《一个天才的日记》。晚年的达利, 据西方报刊传闻,声誉欠佳,因为他允许别人冒他的真名制造伪作。达利活了 85岁,也是现代派画家中最长寿的画家之一。此幅《圣安东尼的诱惑》作于 1946年,有89.5 ×119.5厘米大,现藏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博物馆。
生《 的醒 梦前 》一 只 蜜 蜂 飞 自 石 榴 而 产
《醒前一只蜜蜂飞自石榴而产生的梦》
• 是达利在二战中创作了一幅著名的油画,这幅画 可称为达利表现潜意识最为典型的作品。从裂开 的石榴里跳出一条大鱼,鱼的大嘴中又吐出一只 猛虎;猛虎的血盆大口中又冲出另一只猛虎,吼 叫着张开利爪朝**的熟睡者加拉扑过来,一支步 枪的刺刀尖已扎到她裸露的手臂上。远处的天空 中,一只大象长着尖细而无限延长的腿,似乎要 升入无限的高空去。梦者在即将醒来的一瞬间, 一只蜜蜂从石榴周围飞过。酣睡者加拉似乎是在 痛苦中辗转,力图摆脱这可怕的梦境。
萨尔瓦多· 达利
——超现实主义大师
大 家 一 起 来 鉴 赏 吧 !
哥 伦 布 之 梦
• 达利的《哥伦布之梦》这一作品,取材于15世纪末哥伦布亲 率三艘木帆船,顶着惊涛骇浪,经过70天旅程,终于到达美 洲巴哈马群岛的一段史实。达利对于这段历史作了神奇的构 思,画面上出现许多古代人的仪仗队伍所常用的旗幡、十字 架、耶稣像和圣母画像等,可是人物却都是现代的。画面表 现了他们登岸时的情景,木帆船在画面上显得象一艘小驳船, 那旗幡和十字架则出现在虚幻的环境里。茫茫的大海,犹如 白皑皑的冰雪之地,一些裸体与半裸体的人浸泡在水中。远 处的船也正在源源不断地驶来,由于风雪交加,一切似乎都 是模糊的,处在雾蒙蒙的混沌之中。这不是一幅实景,而是 一种意象,是人在梦境中常常不够具体的意象,这种超乎现 实的真实,令人在欣赏画作时感到迷惑难解。这里完全没有 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主观上的虚拟性加强了情景的反理性因 素。
• • • • •
青铜 1977年至1984年 长100厘米 宽77厘米 高150厘米 141千克 这个雕塑是达利1931年绘画作品 “记忆的永恒” 的回应,达利著名的融化、变形表在这里第一次 出现。雕塑中钟表在枝头融化,变成一个人脸的 侧面,表明了人和时间的结合。超乎想象的软化 表也表明了时间的心理状态,同时自然流逝的时 间是可以被人类所领悟的。时间变慢和它的非理 性因素是达利想要告诉我们的。这只融化表的形 象后来多次出现在达利的作品中。
• 《战争的面貌》,画面的主体是一个人头,这个死灰色, 即邪恶,又惊恐,半死不活的人头。它的残缺的头发变成 毒蛇在空中舞动,它的残存的牙齿令人恶心,它的嘴形好 像在叫着----那一定是死亡的声音。它身处荒凉的平原,古 河道已经干枯。在人头的眼睛和嘴巴里是一些更小的人头, 里面还有…… 那些小人头也在叫喊着,邪恶和惊恐像细菌 一般不断繁殖着。它是否代表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一次 又一次的迫害,一次又一次的邪恶与恐惧呢?在画面近处 那残崖断壁下,船搁浅在湖底,几条船像人的手指握住的 样子。在这幅作品里,作者对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追问, 战争对生命的残害与蔑视,生命被毁灭而对人心灵造成的 心理的恐惧和阴影,跃然纸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