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台湾是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
五大特别行政区文化

五大特别行政区文化香港文化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拥有独特而多元的文化。
香港的文化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元素。
香港的语言以中文和英文为主要使用语言,同时也使用广东话作为通俗语言。
香港的美食文化非常著名,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各种美食。
此外,香港还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艺术和娱乐活动,如电影、音乐和舞蹈等。
澳门文化澳门是中国的另一个特别行政区,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澳门的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葡萄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东西方文化交融。
澳门以其著名的赌场和度假村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澳门的美食也非常有特色,澳门葡餐以其独特风味而闻名。
台湾文化台湾是中国的另一个特别行政区,也有着独特的文化。
台湾的文化既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又受到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影响。
台湾的美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台湾小吃和台菜。
此外,台湾也以其热爱艺术、电影、音乐和文学而闻名,拥有许多重要的文化活动和节日。
陕西文化陕西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陕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兵马俑和华清池等。
陕西的美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有着许多传统的陕菜和小吃。
此外,陕西还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而闻名。
新疆文化新疆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也有着独特的文化。
新疆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新疆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元的文化风情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
新疆的美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烤全羊和拉面等。
在新疆,还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以上是五大特别行政区的文化概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这些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探索和体验。
台湾之“慢”

台湾之“慢”作者:朱静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2年第05期对比大陆的快节奏,台湾的步伐就要缓慢得多。
这里并不是指经济发展的快慢,而是指人们的心态平和,经济基础的平稳扎实。
这种平和与扎实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60多年来,台湾与大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
国民党退到台湾后,蒋介石在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并亲自担任总会长,全力推动文化复兴。
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脉的使命,致力于全面恢复中国传统文化。
1949年以来。
台湾学校一直延续“国文”的称谓。
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
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前两种是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经史子集的基本介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则完全是“四书”内容。
并且台湾人一直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大陆称之为繁体字,但是台湾人并不这么称呼,他们管繁体字叫“正体字”。
他们表示繁体字不繁,而且很美。
认为繁体字是象形,具有历史传承的特点,并且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艺术节。
笔者曾与一位台湾人共过事,性情柔和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也有朋友从台湾旅游回来,告诉笔者,只有到了台湾,大陆游客才能体会到什么是中华民族提倡的“温良恭俭让”。
在商店里买东西,服务人员为你提供了服务,不待你说声感谢,人家会主动说声谢谢。
在公交站台排队等车,车上到站的人没有下完之前,绝不会有人上车。
上了车,车上有深蓝色的“博爱座”,那是给老弱病残孕准备的,年轻人总是宁愿站着也不占用。
在餐厅用餐,人们总是非常自觉地保持餐桌和周围的清洁,桌上和地面几乎看不到用餐后的残留物和纸屑。
曾有大陆人这样回忆自己在台湾购物的经历:台北尚未如香港那样通用人民币,营业员稍有迟疑,进去问过,欢天喜地回说可以,倒好像是她的麻烦,解决了,比我还要宽慰⋯⋯接着朋友又比较了大陆和台湾工作状态。
朋友认为,我们大陆目前的社会生存竞争激烈,各个行业与各个公司文化气氛不相同,因此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侵华论功客观上来说,帝国主义侵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灭亡的步伐;不能否认,帝国主义的入侵确实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地一面,但是却不能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有功。
首先,从侵华战争的性质来看。
帝国主义的入侵首先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这一战争性质决定了帝国主义的入侵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
因而无论它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无法说他的侵略有功。
它都会成为一场罪恶之战。
帝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它对中国积极方面的影响远远不足以补给消极的影响。
其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来看。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以方便它们的资本输出。
帝国主义的的侵略在不自觉中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它们的主观目的仍是追求在华的最大的利益。
它们为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对中国军事上进行打击,政治上进行控制,经济上进行掠夺,文化上进行压迫。
正如马克思所说,帝国主义侵华即使有一定积极作用,那也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再次,从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来看。
1向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
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侵略和压迫,把中国逐渐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用战争打败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还抢去或“租借”了中国的部分领土。
2.迫使中国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并且取得了在华驻扎陆军和海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且把中国划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圈。
3.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这样更能方便它们倾销自己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和农业的原材料基地。
4.在中国经营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并对中国资本主义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首先提倡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用官话说就是因为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积极促进“和平统一。
第一,增进共识,确认只有一个中国。
海峡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随着岁月流逝和社会的前进,面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两岸都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统一、民族昌盛和人民幸福为己任,以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求同存异,化干戈为玉帛,结束两岸之间的分隔与对峙。
香港回归之前,中英谈判也很艰难,邓小平先生却说:“有什么难谈?除了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以外,其他的都好商量。
”当人们问及回归之后香港是什么样子时,他风趣地说:“舞照样跳,马(赛马)照样跑,市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更好,更加繁荣和稳定。
”事实证明,这一构想获得了成功,并取得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认同与支持,也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即便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下,香港仍然保持了繁荣与稳定,这是个十分鲜活的客观的例证。
澳门回归、发展,也有力地说明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海峡两岸还有什么见解不能取得一致,不能达到统一呢?只要台湾当局摒弃前嫌,放弃“台独”,两岸必能达成利国利民的统一共识。
第二,增进互信,加深理解。
传统文化尤其是长期占居中国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是联系两岸人民的纽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渗透入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维持了两岸同一民族的心理稳定性。
大力进行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可以唤醒台湾人民的“大中华意识”。
如果未来两岸能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基础上的统一,更是全球华人所乐见的。
海峡两岸同是中国人,中国有古老的文化,更有许多优良传统,比如诚实、信任、和睦、友善等,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造福子孙后代,搭好对话桥梁,沟通谈判渠道。
台湾方面不必过多仰仗美国人的鼻息,期望美国的支援,不必用大量纳税人的金钱去购买昂贵的与民生无关的军事装备或新式武器。
港澳台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到1 9 9 7年 回归 前 的二 十年 间 ,政 府 对 文 化越 来 越
关 注 ,官方 的引 导 和服 务 性 逐 渐 加 强 ,官 民互 动
也E l 渐增 加 。 ① 在这 样 的背景 下 ,中国传 统 节 E l文
化 处于一 个 自然 传 承发 展 的 状 态 。虽 然 在 当时 的
值 得 一提 的 是 ,近年 香 港 孔 教 学 院 和 香 港 圣 公 会 等机构 开 始 推 动 将 孔 诞 日列 为 公 众 假 期 的议 案 ,
会 ,华 人一 直 是 香 港人 口的 绝 对 主 体 。 因此 中 国
传统节 日文化 在香港有着悠久 的历史 ,其节 日文 化基本与广东 等地相同,有着鲜 明的岭南特色 和
海 洋特 色 。但 是 随 着 1 8 9 7年 归 于 英 国 殖 民 统 治
后 ,西方 的政 治 体 系 和文 化 开 始进 人 到香 港 。英
幅多 彩 的 文 化 景 观 ,呈 现 出各 自的 特 点 。考 察 中
体系 中,中华 传统 文化一 直 占有着 重要 的地位 。
因为接 受 的 是 特 殊 的政 治 治 理 方 式 ,没有 经历 文 化 大革 命 的摧 残 ,处 于 经 济 发 达 、公 民社 会 发 育 成 熟 的社会 中, 中华 传 统 文 化 在 香 港 的传 承发 展
果之一 。
行 政范 围 外 的文 化 事 业 ,尽 量 保 持 克 制权 力 ,如
非 影响 公 共 安 全 和 社 会 秩 序 ,则 不 予 干 预 。英 治 时期 的 后 期 ,则 逐 渐 推 行 “ 积极不 干预” 政策。
l” 中 , 涉 及 到 的 中 国 传 统 节 E E l 主 要 有 :春 节 ( 正月 初一 至初 三 ,放 假 三 天 ) ,清 明节 ( 清 明节
国统纲领内容

国统纲领内容国统纲领是指国家统一的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
其内容围绕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实现国家统一的途径和方法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和措施等方面展开。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以自然流畅的语言描述国统纲领的内容。
第一章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石。
国家统一保障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民族的团结,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只有国家统一,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维护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
第二章实现国家统一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国家统一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手段。
政治上,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通过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推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
经济上,要坚持开放合作,加强经济交流合作,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
文化上,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第三章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和措施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和措施包括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和谐相处,尊重各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为各民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第四章国家统一的前景和挑战国家统一的前景是光明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关切,增强各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化解各种矛盾和分歧,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向前发展。
结语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只有坚定信心,积极行动,才能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辉煌的风采。
让我们团结一心,为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海峡两岸的交往 ppt课件

09年海协会、海基会
南京举办台商座谈会
31
日益密海切峡的两两岸岸交的往交—往文化交流
两岸合拍的电视剧
32
海峡两岸的交往
5˙12地震后
救 台湾红十字救援队进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展开搜
33
海峡两岸的交往
2009年8月台湾台风莫拉克袭击 深圳海关验放首批援台物资
四川各界
捐助台湾灾区
34
动脑筋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 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他们说的 对吗?什么是最重要的?
1993年,那时离春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从香港海关到大陆的人特别多,因此,工作人 员也格外忙碌。
一位老人吸引了他们的眼光,他衣着朴素, 随身仅带了一个简易的旅行包,然而,令人不 解的是他的左手提着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半瓶 黄澄澄的液体。一位工作人员按捺不住好奇心, 问道:“这位先生,您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5
海峡两岸的交往
1.1987年,台湾当局开 始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 赴大陆探亲。海峡两 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 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 性的变化。
26
海峡两岸的交往
2.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 峡交流基金会。
3.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 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的交往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 国民党败退台湾。一个中午,一位年轻的 母亲正在家里做饭。饭马上就要做好了, 却发现家中没有了香油,她拿出一些零钱 来,让年幼的儿子到不远处的一家卖油铺 去打半斤香油,临走时,她还说:“孩子, 你跑快点,娘马上就把饭做好了,别耽误 吃饭。”
孩子很听话,一溜烟儿地跑了出去。1
香港回归对文化节庆的影响

香港回归对文化节庆的影响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是政治上的重大事件,也在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其中对文化节庆的影响尤为显著。
香港回归之前,由于历史原因,其文化节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保留了自身独特的地域特色。
但回归之后,随着与内地的交流日益密切,香港的文化节庆在内涵、形式和意义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内涵方面,香港的文化节庆更加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香港的庆祝氛围愈发浓厚。
以春节为例,以前可能更多地是一些商业化的庆祝活动,而如今,舞龙舞狮、写春联、挂灯笼等传统习俗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人们更加重视家庭团聚,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端午节时,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本地居民的参与,也让更多的游客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节时,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传统活动成为了家庭和社区共同的欢乐时光。
形式上,香港的文化节庆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回归后,内地的文化元素不断融入香港的节庆活动中。
比如,在一些庆祝活动中,会引入内地的民间艺术表演,如杂技、木偶戏等。
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灯光秀、多媒体展示等,为传统的文化节庆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吸引力。
此外,香港与内地共同举办的文化节庆活动也越来越多。
例如,“欢乐春节”活动,不仅在香港本地举办,还与内地的相关活动形成互动,共同打造了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在意义层面,香港回归后的文化节庆成为了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共同庆祝传统节日,香港居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文化节庆让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这种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体现在节日期间,更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香港回归也促进了文化节庆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学校更加重视将文化节庆纳入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香港文化可以大致分为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这是香港与大陆的同根所在;而近代代文化,香港文化是在殖民主义压迫和克制下的文化,而对于传统文化,香港的某些地方甚至保留的比大陆还完好,因为香港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某些在大陆已经绝迹的风俗文化都能在香港找到。
由于香港历史、地理、人文诸多因素的影响,使香港文化有其独特的特性,这就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共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多元混合型的文化特性。
第二:香港回归祖国后,实行“一国两制”必然会加强香港文化人的国家意识。
在新形势下,在他们所从事的文化事业工作中,不能不考虑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因素,在原有的市民文化基础上注入国家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香港文化的思想内涵。
第三:香港文化明显特征是商业性强。
这是因为香港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商品生产和交换决定一切,利润主宰一切,市场涵盖一切,所有文化活动无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第四:香港回归以后,国家意识的逐步确立,香港与大陆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更加频繁,其前景无限光明,同时亦必将向更高层次深入发展。
第五:香港注重将文化充分结合到下一代教育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上面,充分体现文化的作用,设立教育委员会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让跟多的人不要忘记文化习俗和传统。
台湾之所以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存下来有一下几个原因:
第一:60多年来,台湾与大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不同。
1949年,两岸分治。
国学在大陆成了“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变成需要破除的对象,继承了孔孟之道的人,也都变成应该被扫荡的“牛鬼蛇神”。
台湾则刚好相反。
致力于全面恢复中国传统文化。
当大陆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蒋介石却在台湾发起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全力推动文化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这才得以保存。
第二:台湾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经典,至今依然在使用、学习各种传统文化。
自1949年以来,台湾学校一直延续“国文”的称谓,使用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
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
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前两种是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经史子集的基本介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则完全是“四书”内容。
2010年9月7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又通过了新的“国文科新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文化经典内容所占的比重:高中三年文言文所占比重由原来的40%、45%、50%提升至45%-65%,篇数酌定30篇,文章皆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老子》、《诗经》、《春秋左氏传》、《礼记》等经典,另外增补“国学常识”为选修课。
当中国大陆的初中生在欣赏韩寒、郭敬明的小说,而对枯涩难懂的国学望洋兴叹时,台湾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却早已能够将《老子》、《论语》读的朗朗上口甚至背诵了。
在中国曾经被唾弃、被视为“牛鬼蛇神之物”的“国学”
在台湾受到了这样的尊重,可见台湾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程度。
第三:除了国学文化,客家语、闽南语也在台湾受到了极好的保护。
台湾原住民在台湾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作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们在台湾社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家人、闽南人的人口在台湾社会人口不算少,所以客家语、闽南语也是台湾通行的语言一种,像今年的台湾大选,马英九与谢长廷在辩论时和竞选集会时,在说普通话和闽南话的同时都会用原住民语(例如阿美族语和客家话)来发言或问候。
客家语、闽南语和原住民语虽然不算是社会通用语言,但是为了照顾和维护社会的这类人群,台湾社会每年的各大颁奖典礼都会设立一些原住民语、客家人、闽南人有关的奖项,这在我看来就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弘扬,这样能够使更多人靠拢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语言,最终起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第四:台湾社会设立的有关保护传统文化的措施,并不是一种“台独”行动,只是一种单纯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保护行动,体现着台湾作为一个民主社会所应有的包容特质,我们的官员总是将保护传统文化当作一项极其严重的政治任务,导致了很多过于“教条的政策”如京剧走进课堂,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去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而不是去传授这种文化,弘扬文化是让更多的人去欣赏重视这种文化,而不是让人掌握这种文化。
台湾社会这种保护文化的措施这的很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