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动脉瘤与缺血性卒中(1)

合集下载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临床评估及治疗要点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临床评估及治疗要点
• 箭头所指为 5mm厚主动 脉弓处动脉粥 样硬化斑块, 伴有钙化以及 低密度成分
CE-CTA
2020/3/11
MRI
2020/3/11
TEE与多层螺旋CT(MSCT)
• 从急性缺血性卒中前瞻性研究的150例患者中选择30例病因不明的患 者
• TEE共检测出8位患者 (29.6%) 存在主动脉弓斑块,而多层螺旋CT共 检测出12位患者 (40%)存在主动脉弓斑块
MES
---管壁:易损斑块
hsCRP>3g/L
心脏/主动脉弓检查
EKG HOLTER TTE TEE TCD发泡试验 CTA/HR-MRI
卵圆孔未闭
左心房附壁血栓
多血管床评估
颈动脉超声检查 IMT和斑块
MRI检查主动脉 和颈动脉斑块
CT进行冠脉 钙化评分 踝臂指数
超声检测肱动 脉血管反应性
人群归因风险比(%)
• 每一种分型都分成5级,所以可能有625种组合
各分型分成五级,检查的证据等级分成三级
• Grade 1:此次卒中的确定病因 • Grade 2:因果关系不确定 • Grade 3:与此次卒中无关的病因,但疾病存在 • Grade 0:无此病因存在 • Grade 9:未做此病因的检查
• 根据检查工具不同,证据等级分成三级
卒中常见危险因素筛查
INTERSTROKE
危险因素
• 2010年《柳叶刀》发表的INTERSTROKE研究显示:10个高危因素可解释90%的卒中风险 • 高血压“人群归因风险比”高达34.6%,为卒中首要危险因素
O'Donnell MJ,et al. Lancet. 2010;376(9735):112-23.
弓病因若是用于复发性卒中的病因, 将升为高危险性证据(排除其他病 因)

缺血性卒中诊治三重奏简版

缺血性卒中诊治三重奏简版
缺血性卒中三重奏
病因和发病机制、危险因素
指导老师:刘建仁 汇报人:易铭佳 2017年7月3日
1
缺血性脑卒中过程
动脉狭窄——血流减慢——血栓形成——血管 堵塞(侧支状况)——神经组织梗死——脑水 肿颅高压——系统合并症——疾病结局(复、 残、亡)
2010年3月2高龄、代谢综合症
10
穿支动脉疾病
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
穿支动脉区梗死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动脉玻璃变 (腔梗) 穿支动脉疾病
1.与临床相符的穿支动脉去急性孤立灶(<1.5cm) 2.有常见小血管影像学改变 3.供血动脉无AT改变 4.无系统性AT证据
11
CISS
穿支动脉区梗死的穿支动脉病理
大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粥样硬化
卒中危险因素定义:
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 正在吸烟或戒烟未满5年者。
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包括:
(1) 与本次责任病灶不相关的其他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 动脉造影(CTA或DSA)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病变; (3) 动脉造影或血管超声证实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或闭塞性疾病。
7
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身表现
脑卒中 心肌梗死 肾动脉狭窄 TIA(短暂性脑缺血 ) 心绞痛
外周动脉疾病:
• • • •
Adapted from: Drouet L. Cerebrovasc Dis 2002; 13(suppl 1): 1–6.
8
间歇跛行 疼痛 坏疽 坏死
CISS
心源性卒中
机制
心脏附壁栓塞脱落——心脏瓣膜病和心内膜 病变并发脑栓塞(心源性栓塞) 心输出量减少——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时 心输出量减少或静脉压增高,使脑动脉血流减 少,容易诱发血栓形成;(低灌注)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思路罗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思路罗强

梅毒-RPR联合TPHA/TPPA;HIV:真菌(毛线菌放线菌)结核(PPD、结核DNA、全 身多部位)寄生虫;细菌、病毒(水痘带状疱疹、 乙肝、丙肝);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凝溶试验)、弓形虫 HB低、WBC、N、PLT、ESR、丙球高、抗核抗体、补体正常
2原发性Βιβλιοθήκη 大:发热、跛行、无脉、血压不对称、杂音、主扩、Allen(Takayasa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 中:结节、溃疡、网状青斑、坏疽、血管瘤、多发单神经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PACNS:慢性头痛串珠样梗死活检余正常 小:关节、紫癜、荨麻疹、肉芽肿、眼肺肾病变(肉芽肿性:wegener肉芽肿、churg-strauss综合征;非肉芽肿性:过敏性紫癜)
脑 卒 中 诊 断 思 路
病因:动脉夹层、外伤性脑血管病、静脉血栓形成、烟雾病、放射性动脉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头颈血管鞘肿瘤、头颈 血管发育不良(卷曲扭曲环行)、麦角中毒、 动脉开窗术、偏头痛性脑梗死、其他遗传如遗传性高脂血症、高血压、 高HCY。 FMD :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粥样硬化性、非炎性、特发性全身血管病,其主要累及多部位中型动脉远端,如肾动脉、脑 血管等,病理多发性狭窄和交替性血管壁扩张(串珠样表现)是最常见的类型 ,DSA多种血管病变。 动脉夹层:头颈动脉夹层是儿童及青年人卒中的主要病因。大多数夹层累及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基底动脉和颈动脉颅 内段很少发生。头颈动脉夹层发生于钝性或贯通性外伤,它们也于肌纤维发育异常,马凡综合症,囊性中层坏死,咽部 感染,梅毒性动脉炎,色斑病等有关,通常自然起病。 放射性动脉病:是放射性治疗后脑供血动脉的迟发性损伤。微血管损伤表现为纤维素样坏死、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外膜 纤维化、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大动脉损伤亦出现类似改变,受累区域动脉呈节段样狭窄和闭塞,颅底损害酷似 moyamoya 血管表现。从放疗到出现症状时间:脑部 < 5 年;颈部平均为 20 年。

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ESC2014 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欧洲⼼脏病学会(ESC)于2014 年更新了主动脉疾病指南,并在2014ESC 会议期间再次推荐了这⼀指南。

现概述该指南要点。

⼀、前⾔本指南专家组全⾯回顾了已往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对旧指南进⾏了修正、升级。

ESC 委员会⼒求在新指南中提供全⾯、详细、具体的主动脉疾病内容,同时切实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中涉及到的证据效⼒及指南推荐内容等级,具体内容请见ACC/AHA 成⼈稳定型缺⾎⼼脏病指南更新。

⼆、主动脉解剖学结构⾸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主动脉的解剖学结构。

详见下图。

以横膈膜为界,主动脉被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

主动脉壁组织可分为3 层,分别是由内⽪细胞覆盖的⾎管内膜组织,富含⾎管平滑肌、层状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的⾎管中膜以及由胶原、⾎管滋养⾎管、淋巴管组成的⾎管外膜。

作为⾎管,主动脉具有循环通路的作⽤。

另⼀⽅⾯,通过位于主动脉⼸与升主动脉处的压⼒感受器,主动脉可以起到调节体循环⾎管阻⼒与⼼率的作⽤。

主动脉压⼒升⾼引起体循环⾎管阻⼒与⼼率的降低,⽽降低会升⾼体循环⾎管阻⼒与⼼率。

主动脉在⼼脏舒张期扮演着「⼆级⾎泵」的功能,即Windkessel 效应。

这项功能对于诸如冠脉灌注等在内的多项⼼⾎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的主动脉直径不超过40 mm,且随着下⾏逐渐变⼩。

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及⾎压在内的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主动脉直径。

⼀般来说,男性每10 年主动脉直径扩张mm,⼥性为mm。

这种⽣理性扩张造成脉压升⾼,机制或与胶原/ 弹性纤维⽐例有关。

最新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于主动脉根部重构的影响⼗分有限,其影响上限为男性40 mm,⼥性34 mm。

三、评估主动脉病变1. 临床体检虽然临床上,主动脉病变多数情况下⽆显着症状,但是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临床医⽣应考虑主动脉疾病的可能性。

(1)胸部或腹部深部急性疼痛或悸动,伴背部、臀部、腹股沟或腿部放射痛,患者或有「破裂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的禁忌证
9. 主动脉弓夹层 10. 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11. 血压升高:收缩压彡180 mm Hg,或舒张压彡100 mm Hg 12.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 x 109
/L或其他情况 13. 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14. 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 >15 s 15. 48 h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实验室检
FAST 检查
是否是 卒中
FAST检查
Facial Weakness (面部无力) 能笑吗? 嘴歪吗?
Arm Weakness (上肢无力) 双上肢可以上举吗?
Speech problems (语言问题) 能清楚说话和理解语言吗?
Tell 120or999(呼叫救护车)
中国也有早期识别方法
中风120
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扩张血管
推荐意见: 对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 扩血管治疗。
特异性治疗--改善脑血循环
其他改善脑血循环药物
推荐意见: 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 代表药物: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国产)。尤瑞克林(进口)。
特异性治疗--他汀药物
推荐意见: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服用 他 汀 类 药 物 的 患 者 , 可 继 续使用他汀治疗。 (2)在急性期根据患者年龄、性别、 卒中亚型、伴随疾病及耐受 性等临床特征,确定他汀治疗的种类及强度
溶栓治疗时间窗:
1、发病时间应假定为患者知道无症状的最后 时刻;
2、睡醒后发现卒中症状的患者,发病时间应 假定为患者就寝前知道的无症状的最后时刻;
3、有轻微症状,但在随后数小时加重,发病 时间应假定在出现症状的时间;

主动脉夹层 ppt课件

主动脉夹层  ppt课件

ppt课件
19
治疗
常用药物:
普萘洛尔:静脉输入0.5mg/5-10分钟,根据情况调整,总量不超过5mg。
拉贝洛尔:2分钟静脉注射10mg,然后每10-20分钟追加20-80mg(或总剂量达 300mg),后静脉滴注维持量2mg/kg起到5-20mg/kg。
艾司洛尔(超短效):静脉注射30mg后,以3mg-12mg/min持续静脉滴注。
2.主动脉中层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高,从而降解主 动脉壁的结构蛋白。
ppt课件
5
主动脉夹层分型
1.最常用De Bakey分型,根据夹层起源及受累的部位分三型:
Ⅰ型: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过主动脉弓到降主动脉,甚 至腹主动脉,该型最多见。
Ⅱ型:夹层起源并局限于神主动脉;
Ⅲ型:夹层起源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可致腹主动脉。
层范围不大无特殊血管并发症时,可试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若一
周不缓解或发生特殊并发症,如血压控制不佳、疼痛顽固、夹层扩
展或破裂、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或证明有膈下大动脉分支受累等,应
立即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ppt课件
18
治疗
(二)、内科治疗:
1.一般处理: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压、心率、 心律及出入量平衡;凡有心衰或低血压还应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契压 和心排血量。
2.临床上虽有休克表现,但血压并不平行下降,早期甚至可有 高血压。
3.在主动脉病变部位及其向大分之扩展的部位有血管性杂音及 震颤,患侧动脉搏动消失或两侧强弱不等,两臂血压有明显差 别。
4.突然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体征、急腹症或神经系统障碍 同时伴有血管阻塞表现。
5.辅助检查有支持证据。

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治疗预防

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治疗预防
DWI上无梗死灶(头颅CT 、MRI-T2或Flair相显示无 梗死灶都不能算做是真 正没有梗死病灶
混合型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的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闭塞
动脉到动脉栓 塞
低灌注
皮层分水岭和/或内分水岭区梗 死灶
一般在相应大动脉发现明显狭窄
TCD脑血流微栓子监测到微栓子 信号。
动脉粥样硬化 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闭塞
动脉到动脉栓 塞
低灌注
同时符合以下两条
急性梗死灶仅限于某穿 支动脉供血区
该穿支动脉发出部位父 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栓子清除障碍
混合型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的 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闭塞
动脉到动脉栓 塞
低灌注
栓子清除障碍
混合型
多发皮层或流域性梗死灶
血免疫学指标、凝血系统检查、TCD发泡试验、经食道超声、 高分辨斑块磁共振等
缺血性卒中的硬化性
心源性
缺血性卒中
(Ischemic Stroke)
小/微血管病
其他原因
原因不明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缺血性卒中 (Ischemic Stroke)
动脉粥样硬化性
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
心脏病变
缺血性卒中 (Ischemic Stroke)
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
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源性
小/微血管病
其他原因
原因不明
或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

心源性栓塞危险因素的定义
高危:左心房/左心耳附壁血 栓、心房颤动、陈发性房颤、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扑、近 期心肌梗死(一个月内)、风 湿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 心脏机械瓣和生物瓣膜置换、 射血分数<28%的慢性心肌 梗塞、射血分数<30%的症状 性充血性心衰、扩张型心肌 病、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 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左房粘 液瘤、心脏瓣膜赘生物、升主 动脉或主动脉弓近心端复杂 斑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新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新
对有卒中既往史及糖尿病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发病3h内接受治疗同样有 效;
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如果INR≤1.7,PT<15s,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相对是安全 有效的。 目前AHA/ASA不推荐使用影像评估方法(多模CT,包括灌注在内的MRI)在醒后卒 中、发病时间不明患者中筛选接受静脉溶栓候选者,但最近公布的wake-up卒中研 究结果有可能改变这一观点,研究结果显示利用DWI/FLAIR失匹配原则来指导选择 发病时间不明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获益。
推荐强 度
II
治疗措施 新增/修改/ 的证据等 未变 级
B
新增
2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4----静脉溶栓
一、静脉溶栓 (五)替奈普酶静脉溶栓
推荐强 度
静脉团注替奈普酶(0.3mg/kg)治疗轻型卒中的安全性及
有效性与阿替普酶相似,但不优于阿替普酶。对于轻度 神经功能缺损且不伴有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考
治疗措施 新增/修改/ 的证据等 未变 级
B
修改
2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4----静脉溶栓
一、静脉溶栓
(三)rt-PA静脉溶栓
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0.6mg/kg)出血风险低于标 准剂量,可以减少死亡率,但并不降低残疾率,可结 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风险等因素个体化确定(II 级推荐,A级证据)
血糖(修
订)
呼吸与吸 氧
(基本相同)
一般处理
心脏监测 与心脏病 变处理
(基本相同)
血压控制
(新增)
体温控制
(基本相同)
13
血压、血糖
新增推荐意见: 准备溶栓及桥接血管内取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 mmHg、 舒张压<100 mmHg。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 者血压管理可参照该标准,根据血管开通情况控制术后血压水平, 避免过度灌注或低灌注,具体目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