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谷丙转氨酶(ALT) IFCC速率法

目录1. 检测原理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的准备2.2 静脉采血2.3 抗凝剂2.4 标本处理3. 试剂3.1 试剂3.2 校准血清3.3 试剂、校准血清的稳定性4. 仪器5. 操作6. 计算7. 操作性能7.1 精密度7.2 准确度7.3 灵敏度7.4 可报告范围7.5 特异性7.6 干扰8. 参考值9. 临床意义附录A: 参数1. 检测原理谷丙转氨酶催化L-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与NADH在LDH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乳酸和NAD+。
NADH在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其被氧化的速率与血清中ALT的活性成正比,在340nm处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测出ALT活性。
ALTL-丙氨酸+ a-酮戊二酸---------- 丙酮酸+ L-谷氨酸LDHNADH + 丙酮酸+ H+---------- L-乳酸+ NAD+2.标本采集与处理2.1 受检者的准备: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采集血样。
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的正常状况记录。
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
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
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2 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
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2.3 抗凝剂:血浆使用肝素或EDTANa2(1mg/mL)作为抗凝剂。
2.4 标本处理:血标本室温放置30min~45min后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在两小时内检测完毕;如两小时内不能检测完毕,将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置洁净试管加盖2-8℃保存。
3.试剂3.1 试剂:本科使用湖南永和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ALT试剂盒,为液体双试剂,各组分如下:3.2:校准血清使用湖南永和阳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40项校准血清。
血清谷丙转氨酶标准曲线

血清谷丙转氨酶标准曲线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质中的酶,主要存在于肝脏、肾脏和心肌等组织中。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功能是否正常,对于诊断肝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标准曲线则是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一、实验原理。
血清谷丙转氨酶标准曲线实验是通过将不同浓度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标准品加入到反应系统中,测定其对应的吸光值,然后根据吸光值与血清谷丙转氨酶浓度的关系绘制出标准曲线。
通过标准曲线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待测样本中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从而判断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二、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准备齐全,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预处理。
2. 标准曲线制备,依次取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标准品,加入到反应系统中,然后测定其吸光值。
3. 数据处理,将实验得到的吸光值与标准品的浓度进行对应,然后绘制标准曲线。
4. 标准曲线验证,使用已知浓度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标准品进行实验,验证标准曲线的准确性。
5. 待测样本测定,将待测样本加入到反应系统中,测定其吸光值,并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样本中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 实验室操作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有害化学品。
3.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要保持干净整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仪器,做好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血清谷丙转氨酶标准曲线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待测样本中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浓度,进而判断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标准曲线的制备和验证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实验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血清谷丙转氨酶标准曲线实验对于肝脏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准确的数据处理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金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

实验
金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金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的原理 2.掌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3.熟悉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进一步掌握标准曲线
的绘制以及酶活性单位的计算
二. 相关理论知识
酶(enzyme)?
由活细胞合成的能够催化特定化学反 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绝大 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0.4 mol/L NaOH溶液
5.0
5.0
混匀,于10 min后30 min内在520nm处比色,以对照管调零,读取测定管吸光度值。
注意事项
1 、加样的时候平行加样,减少操作误差,使得结果更加精 确。 2 、标准丙酮酸溶液的加样一定要准确,减小实验结果误差。 3 、 酶的活力测定与温度、时间影响很大,因此反应要严格 控制温度和掌握时间。 4 、试剂盘中试剂与移液管要专管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5、 标准曲线制备及酶活性测定需要在同一台仪器上测定吸 光度。
★6、 样品为小牛血清,参考值:0~1个活性单位
五.实验结果
1.原始数据
金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
试管编号 A
23456
测定管
测定人:
波长:
时间:
五.实验结果
2.计算 1)标准曲线绘制
用坐标纸绘制标准曲线; 标明名称、操作人、时间、仪器型号。
操作人: 仪器型号: 波长: 时间:
金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
共同点: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和作用温度相同。 不同点:在于活性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绘制方法不 同,因此测定结果的单位数值不同。
三.实验原理 金氏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原理
血清谷丙转氨酶.ppt

由于NADH在波长340nm处有特异的吸收峰,因此ALT的活性可
通过NADH的消失量,即根据340nm处光密度值的减少量间接作出定
量测定。ALT活性的K洲an氏单位的定义是:在分光光度法规定的
条件(karman分光光度计,25℃,340nm,光径1km)下,1毫升血清
电化学法 同位素法
二、酶活力单位及比活
酶的活力单位
U:特定条件下1min内将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
所需要的酶量。(国际单位)
临床可以用约定成熟的惯用单位表示。
比活
每毫克蛋白含有的E的活力单位数 U/mg蛋白
转换数
每秒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μmol/s
ALT活性测定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两类:一是卡门氏(Karman) 分光光度法,二是比色测定法。
实验讨论
1. 为什么设定标准空白和测定空白?
2. E活性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3. E活性测定的原理是什么?
在终止酶反应后,呈色反应中不仅产物丙酮酸能与2,4-二硝基苯肼 形成苯腙而呈色,而且底物α-酮戊二酸也能反应而呈色,尽管二者在 500-520nm处光吸收有较大差异,但这种非特异性的呈色反应对测定结 果影响较大,所以比色法使用的底物浓度很低,与最适底物浓度相差甚 远。在两种底物浓度中尤显偏低的是α-酮戊二酸(2mmol/L),在此浓度 下酶促反应只能达到最大反应速度65%左右,由于底物浓度的明显不足使 的酶促反应产生丙酮酸的量与酶活性间不能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2,4二硝基苯肼本身在碱性溶液中也能显色,为了降低空白读数,反应时不 得不使用较低的2,4-二硝基苯肼(1mmol/L),相当于反应液中酮酸的浓 度(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总浓度为2mmol/L)的1/2。按反应方程式,一 分子酮酸与一分子2,4-二硝基苯肼生成相应的苯腙,但至少有半量的酮 酸没有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在酶反应后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与2, 4-二硝基苯肼形成苯腙呈色存在着一个人们无法控制的机率问题,据信 这是赖氏法重复性差的主要原因。另外,2,4-二硝基苯肼浓度低也是使 显色反应的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之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重要的肝脏酶,也是一种常见的生化指标。
检测方法通常用于判断肝脏功能的健康程度和疾病的演变趋势。
下面,我们将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常规检测方法常规检测方法是指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LT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空腹4~8小时。
2.采集3~5ml静脉血标本,禁止吸烟和饮酒。
3.将血样放于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处理,得到血清样本。
4.通过检测仪器检测血清ALT酶的含量。
二、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可以检测非常低的ALT水平,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测试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含有具有高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的电极。
2.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标本。
3.将血样与生物传感器电极接触并依据特定的工艺条件进行分析。
4.通过仪器获得ALT的浓度明确的结果。
三、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采用免疫学技术分析ALT特定抗体的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特定的抗ALT抗体试剂。
2.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标本。
3.加入抗ALT抗体图谱,进行特异性反应,每个抗原对应一个抗体。
4.使用适当的试剂盒,对空白对照样品和样品进行ELISA测定。
5.通过光学振荡仪读取ALT特定抗体的含量并获得浓度明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列出的三种方法都是常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检测需求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总之,如果您的ALT测试结果不正常,医生会建议您进一步进行了解。
您可以向医生咨询,了解其他可能涉及的测试方法和预防方法。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改良赖氏法)

实验操作
取干净试管12支,按下表所示标号,要求各S 管和U管进行双管平行操作。先做对照管和测 定管,在30min保温期间再做空白管和标准管
1.标准曲线绘制:取试管5支,按下表操作
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后,以蒸馏水调零,用 520nm波长比色,读取各管光密度。各管光密 度减去0管光密度,然后以光密度的差值为纵 坐标,各管相应的转氨酶活性单位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为了方便,可将光密度相当于 转氨酶的卡门氏单位列于其后
2.酶活性的测定:取试管2支,注明测定管及对照管,
在测定前将底物液在37摄氏度水浴中预温5分钟,再按下表操作
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后,以蒸馏水调零,用 520nm波长比色,读取光密度,用测定管的光 密度减去对照管的光密度查标准曲线,即得到 待测血清中所含ALT的酶的活性。 参考值:5~25卡门氏单位
临床意义
ALT(GPT)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组织中,但 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当肝脏有病变,特别是 急性肝炎及肝细胞坏死是,血清中ALT活性显 著升高。在肝癌、肝硬变以及胆道疾病时,此 酶活性也可或轻度增高。另外,其他脏器或组 织的疾病,该酶活性也升高。
注意事项
1.不同血清对照管光密度基本相同,因此,同一批标本制作2~3个血清 对照管求其平均值即可,亦可用空白管代替对照管。对超过正常的标本 进行复查时,每份标本均应作对照管。 2.严重脂血症、黄疸或溶血的血清都能引起测定管OD值增加,因此,检 查此类标本时,应做血清对照管。 3.赖氏法标准曲线只到97卡门氏单位,其线性关系良好。超过此活力的 标本,应将血清稀释后再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4.ALT底物液与2,4-二硝基苯肼液配置要准确,每次测定时空白管的 OD值上下波动不应超过0.015.如超出此范围应检查试剂及仪器等方面的 问题。 5.除了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再碱性溶液中能成腙外,α -酮戊酸亦 能与2,4-二硝基苯肼产生苯腙,两种苯腙的吸光度在520nm处有较大 差异,因此超过一定范围时,该方法所绘制的标准曲线呈抛物线。
r-谷胺酰转肽酶(GGT)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

r-谷胺酰转肽酶(GGT)测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应用范围】体外检测血清、血浆GGT浓度测定。
【适用仪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程序改变】严格遵循仪器、试剂说明书及校准品使用说明。
【方法学原理】GGT催化谷氨酰基转移给受体的反应。
本法以L-γ-谷氨酰-3-羧基-4-苯基重氮酸为底物,将底物上的谷氨酰基转移至受体双甘肽,生成5-氨基-2-硝基苯甲酸盐。
在405 nm进行吸光度检测,吸光度升高的速率与标本中GGT活力成正比。
GGTL-γ-谷氨酰-3-羧基-4-苯基重氮酸 + 双甘肽5-氨基-2-硝基苯甲酸盐 + L-γ-谷氨酰双甘肽【试剂】1.在测定时各组分和浓度试剂1(R1)双甘氨肽试剂2(R2)L-γ-谷氨酰-3-羧基-4-苯基重氮酸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
试剂不可冰冻。
2.校准品:DiaSys TruCal U。
3. 质控品:Randox Assayed Multiseral Level 1 and Level 2。
【标本收集与准备】1.血清或血浆标本根据实验室标准采集程序采集标本,适用标本为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肝素钠抗凝结果高0.5mmol/l),不可从正在静脉滴注手臂上采血,上机标本不能有凝块,样品采集后2天内离心标本,分离血清,血清或血浆标本室温保存4天,冷藏7天,冷冻保存6个月。
血清或血浆钠结果高于线性不建议稀释。
【操作步骤】1.仪器测定参数设置Test Name:Sample: Volume L LL LLSec. ODMethod: First LLast LReaction Slope:Measuring Last LMeasuring LastLinearity ANo-Lag-Time:Period2.试剂准备:将准备好的试剂置仪器试剂盘中(8℃)。
3.校准校准物的准备:将校准物从冰箱取出,冻干校准物按说明书加入蒸馏水复溶,轻轻颠倒混匀3次,不可用力震摇,室温放置30分钟至完全溶解;液体校准物从冰箱取出,室温放置15分钟以平衡至室温。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朗伯-比尔定律: A=KLC 即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 溶液的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关 系 。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的 浓度越大或是厚度越大,则溶 液对光的吸收越强(光密度越 大),而透光度则越小。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同一有色溶液的两种不 同浓度的溶液时,可得出下列两式: 标准管:A标=KC标L 测定管:A测=KC测L 则
C测=A测/A标 ×C标
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 ALT
α- 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干扰)
实验操作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入试剂:
静置10分钟,在520nm 下读取各管吸光度。
计算
活力单位:1ml 血清于37℃ 条件下与底物作 用30min产生2.5μg丙酮酸为一个1ALT单位。
C测(ug/ml )=
A测- A测空 A标- A标空
×
C标(100ug/ml)
ALT活力单位/ml=
1ml血清产生的丙酮酸ug数(C测)
2.5ug
生理意义
ALT广泛存在于一般组织细胞中,肝细胞中此 酶含量最多。肝炎、中毒性肝细胞坏死等肝病时, 血清中此酶活性增加,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心 肌炎等亦有增高。故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得测定 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 (ALT)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ALT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掌握比色法的原理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方法; 了解ALT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比色分析法是通过比较溶液
颜色深浅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 由于溶液吸收了一部分光线, 透过光的强度就减弱。 透光率:T= I/ Io 吸光度(A) : A=-lgT=-lg (I/ Io) 溶液的透光率越大,说明对光 的吸收越少;反之,透光率越 小,说明对光的吸收越多;T值 越小,A值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
6.1质控品采用由Beckman-Coulter公司提供的两个不同水平未定值质控血清。
6.2质控液重建方法:液态质控血清,即开即用,无需特殊准备。
6.3质控品测定:在每一批标本中测定两个水平质控血清各一次。
2.1.3急诊标本应记录采集时间、送检时间、接收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申请
单独验项目申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缩写ALT);组合项目申请:血生化中肝功能测定。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2.1标本采集
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18.2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16 威胁生命的“紧急值”及报告规定:暂无规定。
17 有关引用程序与文件
17.1Abbott自动生化分析仪仪器标准操作规程。
17.2生化检验室内质控标准操作程序。
17.3检验结果审核程序。
17.4标本送检和接收程序。
18 参考文献
18.1陆永绥,张伟民主编. 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4.3试剂盒准备:液态双试剂型,即开即用,无特殊准备。
4.4试剂盒主要成分:
组 成
R1:R2=5:1
混合后溶液的浓度
R1: Tris缓冲液:
80mmol/L PH=7.8
L-丙氨酸
450mmol/L
LDH
>1200U/L
R2:起动液
NADH
0.18mmol/L
a-酮戊二酸
18mmol/L
5 校准品与校准模式
11检验结果的报告及范围
11.1结果的报告
11.1.1结果经审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后发出报告。
11.1.2报告单上标明结果的计量单位、参考区间、报告日期、时间、操作者和审核者签名,并有与申请单相同的医学信息。
11.1.3如收到标本的质量可能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也在报告单上指出。
11.2报告范围: 5-2600 U/L,超过此范围的结果报告时必须附有证明该结果准确可靠的文字说明,例如:系根据标本稀释后重复测定的结果。
15 结果审核以及分析与相关项目的联系
15.1由资深专业人员负责检验结果的审核。
15.2认真审核每一个测定结果,审核者对发出报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并在报告单的审核者处签名。
15.3相关项目:审核与肝功能组合中其他项目、胆汁酸的关系,ALT/AST比值是否与疾病一致。如出现与临床不符甚至相悖的情况,应分析与查找原因。
6.4质控规则:采用Westgard多规则质控规则,由计算机程序进行检索与判断。
7 适用仪器
适用AEROSET和C16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
8 标本检测步骤
装载试剂 → 进行校准 → 进行质控 → 输入标本检测项目 → 加载标本 → 标本测定 → 结果复核 → 报告。
9主要分析参数
参见说明书。
USER ID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天。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和12h以上禁食空腹状态。
2.3.2一般采用血清,可以使用EDTA、枸橼酸盐、草酸盐抗凝的血液标本,但肝素抗凝剂可引起反应液混浊。
3 方法原理
测定反应以如下的原理进行:
13 参考范围及医学决定水平
参考范围:男9-50U/L;女7-40U/L。
14 临床意义
14.1ALT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正常时血清中ALT活性很低。
14.2肝细胞因感染病毒而受损伤,尤其是处于急性期时,ALT从细胞内逸出至血液中,血清中ALT活性可明显升高,因此是各种肝炎患者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
10 结果计算
计算公式:ALT (U/L) =
公式中ΔA/min即单位时间中吸光度降低的值,VT为总反应体积ml(试剂总量+标本量),Vs为标本体积ml,l为比色皿光径cm,ε为NADH的340/380nm测定的毫摩尔消光系数。K值即因子,本法中K值为3817。
仪器根据此公式自动给出每个标本测定结果。
14.3某些药物对肝细胞有毒性副作用,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至肝脏受损,亦可以ALT活性升高反映。
14.4实质性脏器有非感染性炎症或损伤时,如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瘀滞、胆管炎、胆囊炎、肝癌、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等,均可成为血清ALT升高的原因。
14.5ALT与AST联合测定并计算其比值有助于对某些疾病的鉴别,正常情况下ALT/AST比值小于1,但在传染性肝炎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时,ALT/AST比值升高;肝硬化、肝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时,AST升高的幅度高于ALT。
12 操作性能
12.1精密度:批内CV<3.5%;总CV<5.3%。
12.2线性范围:5-400 U/L。
12.3方法的有限性及干扰因素:EDTA(200mg/dl),柠檬酸钠(116mmol/L)对本试验有干扰。
胆红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26μmol/L、甘油三酯11.4mmol/L无明显干扰。
磷酸吡哆醛能使血清中ALT显示最大活性,使用不含有磷酸吡哆醛试剂测定ALT活性,某些疾病患者如肾脏病患者,可因血清中磷酸吡哆醛含量不足而致ALT活性低估。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
2.2.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48h,普通冰箱中(2~8℃)稳定7天。-20℃保存稳定30天。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天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ALT催化L-丙氨酸的氨基转移至α-酮戊二酸,生成丙氨酸和L-谷氨酸,LDH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同时将NADH氧化成NAD+。NADH吸光度的下降速率和ALT的活力成正比。
4 试剂及其他用品
4.1试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出品。
4.2试剂盒保存:未启封试剂盒在2~8℃保存,可储存至失效期。启封使用的试剂置仪器试剂仓冰箱内稳定28天。开盖后避免污染。当试剂变混浊,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