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发展缘由

略谈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发展缘由
略谈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发展缘由

略谈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发展缘由

摘要:对于中国的近代史,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于各种考虑,大部分历史教材都是一笔

带过,只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印象。但事实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却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尽管随着日本的侵华战争,它所带来的繁荣犹如昙花一现一般消失在历史的潮流中,但却无法否认这段时期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本文从农业、工矿业、运输业、金融业等角度来揭示军阀时期经济的巨大发展,并浅谈其原因。

关键词:北洋军阀经济政府行为

经济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因为现代经济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为人们所自觉探求、执导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1912-1928年间,中国常规的发展秩序被颠倒了:它要求新政府自上而下地摧毁新秩序,并保证这种摧毁不至于干扰和破坏新秩序的建立。充当这一角色的政府,一方面要运用各种力量来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要约束自己的权利以在新秩序中确立自身的地位。但是,中国近代社会一直没有出现符合这一要求的政府,在北洋军阀时期也不例外。

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反而使各种社会因素更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尽管如此,由于农业机械化和大规模开荒,在这一时期,全国水稻年产量估计在3亿万石以上。1914年,全国小麦产量26585万石,至1919年增加为58336万石,足足增长了一倍多。到30年代初,红薯产量也增加了一倍多。另外,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也有所增加。从1909到1929年,棉花·油菜籽和玉米的种植面积分别增加了7、12、5个百分点。其中,为了适应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地质外国纺织业的入侵。中国棉花种植得到了倡导和鼓励发展,从1919到1929年间,鲁、豫、皖三个省烟叶产量由1300万磅增加到7000万磅。近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长江下游沿海地区盐垦业和全国许多地区的农垦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从1921年间,东北地区连续不断来自各省并在满洲定居下来的移民,已经开垦了从前人迹未到过的地方,在江苏南自扬子江之路四场,北至海州之陈家港,期间200英里沿岸之地相继开垦,农村中分化出富农,产生了富农经济。这种经济刚开始出现,虽不稳定,但却代表了农村经济新的发展趋向。另外,随着农村旧的秩序被打破,新观念渗透到农村中,商品经济得以继续发展。其表现为:农产品商品化扩大;国内市场由于交通发展而扩大,产品可以运到沿河沿海商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便利的交通使农产品出口量增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根据历年海关对农业机械进口额的报告,1912年为6万海关两,1916年为20万海关两,1922年为70万海关两,从1912到1927年,总共输入农业机械价值710万海关两。

2.工矿业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洲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前,中国民族企业(包括官办的)记有698家,资本3.3亿元;到1920年,增至1759家,资本五亿余元。六年间的增长数分别为157.7%和54.5%。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尤为迅速。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8%;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了188.9%。1913年至1920年,新设面粉厂47个。从1915年起,面粉从历年入超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出超量由5.79万余担增至344.97万余担,增加了58倍以上。其他轻工业如缫丝、火柴、造纸、卷烟、制革等也得到了较大发展。这一时期,重工业的有些部门如采矿、运输业等也有相当的发展。民族资本新式煤矿的产量,1916年至1920年,由44.95万吨增至488.97万吨,增长了10倍多。中国的轮船吨数,1913年至1919年,由13.32万余吨增至28.75万余吨,增长了116%。

在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有作为的民族资本家。江苏无锡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早年经营钱庄,1901年投资面粉业,先后在无锡、上海创办了茂新面粉厂和福新面粉一、二、三厂。1905年又投资棉纺织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进一步扩充营业,在上海建立了茂新二厂和福新四、六厂,在汉口建立了福新五厂。1916年在上海创办申新纱厂,1917年又建立了申新二厂。

3.运输业

孙中山曾提出在维护主权的前提下,利用外资兴建自己的铁路。袁世凯及继任者都延习了这一政策,举外债以修铁路。16年里,中国铁路里程又增加35.5%。火车机车车辆1912年仅600台,1925年达1131台,在此期间,政府推行铁路国有化政策,统一管理,联路运输。因此铁路运输能力得到极大增强。

同吋,中国公跻交通运输业也有了长足发展。1913年中国几乎无公路可言,而在整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全国共修建公路29625公里。随着近代公路的修筑,一些官营汽车运输公司相继成立,比如1918年北洋政府设立的西北汽车行使宜事处等。

在航运业中,中国的轮船公司和轮船货运量虽然不占优势,但在规模和数量上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华商轮船公司1911年拥有船只1092只,147087吨,而到了1921年增至2332只,489100吨。仅1924年一年新登记注册远洋航行的公司就有14家,24348吨。

交通的便利对经济的发展的益处不用多说,只有便捷的交通网才可能催生出市场经济。

4.金融业

北洋军阀时期,除了政府新建的官办银行,地方银行和私营银行也都发展了起来。各省市和军阀统治区内,各式银行纷纷建立。1915—1921年,全国新设银行计达124家之多。

由于军阀割据,战争连年不断,军阀们为了扩大战争经费,大量发行各种债券,银行趁机经营各种债券,进行投机活动,这也是促使这一时期银行的发展原因之一。

此外,一些主要城市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交易所,从事国债券,股票公司债券票及各种物品的交易活动。据估算,1913年中国的全部资本价值为29.9万元,到1920年既迅速增长为48.1万元。

从以上可以看出,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无法否定的。正是在这段时间,中国真正打下了近代化的基础。

二、促进北洋军阀时期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每谈及北洋军阀时期的经济发展,人们都会笼统的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各国无暇东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这个观点有点片面,这只不过是外因作用下的,此时,内因应该大于外因。话说回来1912—1928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纯某种因素所造成的,它是在北洋军阀政府的不完全作为下,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只是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外因,仅仅考虑这一点是不全面的。辛亥革命的成功为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并掀起了实业发展浪潮,抵制外货,扩大了国货的销路。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就颁布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方针,鼓励发展近代实业,其中《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人民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实业部通告批文也一再提到“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这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热潮,为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袁世凯统治时期,孙中山的一些不能亲自实现的关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构想仍然为北京政府的经济政策实施指明了基本方向。进入北京政府统治时期,统治阶层内部一些进步的实业家,如周学熙、张謇,借助于辛亥革命打破了传统的经济环境,解除了许多封建束缚的有利条件,大兴资本主义工商业。他们的经济活动基本上也沿袭了孙中山的构想。他们知道中国工商业落后,而且兴办困难,所以向外国借款发展实业。在此过程中,他们与外国资本家联系日益密切,积极谋求对外开放,走出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

2.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国对华经济掠夺加剧的同吋,中国经济发展对外在因素的反应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1912—1928年这段时间里,西方列强由于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可它们并不是完全停止了在华的经济活动。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此期间,日本由于几乎不受战争影响,对华侵略逐渐加剧,并有独霸中国之势。它大兴铁路建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内陆。可是中国并不是完全被动地任人宰割。日本在内陆地区修建铁路,加强了这些地区同沿海地区的联系,也拓展开发了中国内陆市场,可以说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机会。日本对原料的需求使它加强了对农村的掠夺。就这样,传统的自然经济秩序被打破,新的经济观念在农村逐渐产生了。

3.北洋军阀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周学熙曾经两度出任财政总长。他凭借着袁世凯、徐世昌、熊希领、颜惠庆等政府要员的支持,以政府为后盾,开始逐步有计划的实施他的实业政策。他二次上台就积极贯彻他的财政方针“整理田赋、调整盐产、清理官产、施行烟酒专卖”,“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①1915年9月,周学熙会同李士伟等北洋官僚提出创办“华新纺织公司”。袁世凯在审议他们的计划时,对低息贷款、免征原材料杂税和专利权等要求,除作部分保留外,其他全部批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周学熙十分重视“棉花的改良、增产”和“纺织业的保护、奖励”。这些措施积极促进了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抵制了列强卷土重来,使棉纺织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生产的重要部门。

此外,周学熙还提出由政府兴办民间无力兴办的大规模近代企业,或由政府参加管理,同时给予经济援助或特殊政策照顾。像启新洋灰公司,开滦矿务总局和耀华玻璃公司都是其实践的典型例子。以启新公司为例,在扩大生产上,它就获得了在“直隶、东北以及长江流域优先设立分厂之权”。在税捐上,启新公司的产品“无论运销何处,只

令完税一道,值百抽五,沿途概免重征”。在运输方面,启新与各铁路局和招商局均订有减收运费合同,“一般按七八折收费”。②其次在原料价格和产品销售方面,政府也为启新公司提供特权和优惠条件。这些特权及优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产品成本,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北京政府时期尽管军阀割据,互争地盘,但政府高层人士如周学熙,张骞,陈其美等人,运用政府赋予的部分权利,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洋军阀政府为争取中国关税自主权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1912年、1913年、1914年,民国北京政府三次向驻京各国公使提出修订税则的要求;1917年,民国北京政府以提高关税税率为条件参加协约国,宣布对德奥作战。1919年,民国北京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关税自主要求。1921年民国北京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再次提出“关税归中国”议案。1925年,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国关税特别会议上,英美日等12国讨论中国关税问题,口头上对中国关税自主权表上承诺,也允许中国于1929年实行“固定税率”。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彻底解决关税问题,但是在关税主权等问题方面还是比华盛顿会议有所进展。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议为1927年国民南京政府实行“固定税率”准备了条件。北洋军阀政府建立以来,为收回关税主权做出的努力,虽然成效不大,却为后来中国关税自主奠定了基础。

具体实例如下:

①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业企业的限制

北洋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任内阁代理工商总长王正廷在参议院宣布政见时表示, 要驱除工商之障碍, 凡商人呈请开办厂矿, 只要符合注册条例规定,即予照准, 不得拖延不办。1913 年5 月31 日, 工商部给各省都督、民政长的启文中, 对于沿用清注册章律, 深觉该章未尽妥协, 对于制定公司注册费等差, 也认为“殊欠公允”,收取费用“殊嫌过重”。因此, 工商部1913 年8 月在给直隶实业司的指令中明确规定: 呈请办矿或奉令行查事件如需实调查, 予限二十日, 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 予限十日, 即须核夺、呈报, 不得有意稽延, 俾商民无坐耗时日之艰。并重新颁布《公司注册暂行章程》18 条, 放宽了公司注册条件, 降低征注册费用。1913 年10 月, 张謇任农商总长后所颁布的经济政策中, 更为商人办企业开了方便之门。《公司注册规则》及其施行细则规定, 民有工商企业不经过该管官厅注册, 不准开业。公司一经注册, 就是法人受到法律保护。注册费又分别按资本额减少百分之五十至八十。1915 年2 月27 日, 农商部又咨行各省区行政长官: 公司禀请注册, 应依公司种类并资本或股本之总额, 照所定数日, 缴纳注册费; 县知事在受理企业注册时, 限于五日内必须详转上司核办; 如有地方不肖官吏故意耽延或另加勒索, 一经查实, 尽法惩办。[ 1]因此, 从1914 年9 月至1915 年12 月止, 16 个月批准注册的公司计有121 家, [ 2] 平均每月7. 56 家。一年以来, 就公司之遵章组织, 旧公司之依照改组, 来部禀请者不下数百起。[ 3]在矿业方面, 《矿业条例》规定, 凡民国人民或依中华民国法律成立之法人, 得依本条例取得矿业权,允许人民开采的矿产共有3 类62 种, 金、银、铜、铁、煤等一类矿石绵、云母、大理石等二类矿质, 地面业主有优先取得权, 如地面业主弃权或不能按时开工, 另质, 不论申请者是否拥有地面所有权,应以呈请矿业权在先者有优先取得矿业权之权;水晶、准他人得其矿业权。这些规定, 放宽了对民族资本开矿的限制。《矿业条例》还扩大了开矿区域, 规定煤矿区最大可达10 方里, 其他矿产区为5 方里。如果有特殊需要, 可以增减。这样, 采矿者能够扩大经营规模, 有利于矿业的发展。此外,《公司条例》允许企业家在任何地区开办企业或设立分支企业。《权度条例》规定以国际权度标准与清未所定5营造尺库平制6并行使用, 并逐渐取代旧制; 要求“公私交易、售卖、购买、契约、字据及一切文稿所列之权度, 不得用以外之名称”。同时,制造了不少新的权度器具, 分发各

地仿制通行。

②.对民族工业产品及所用原料实行减免捐税政策

由于厘金与苛捐杂税长期以来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北洋政府农商部

对于厘金和捐税进行调整和减免: “凡属有望之品, 予以特种便利, 务期制造者之负担可以稍轻。”[ 8]在机器仿制洋货物品方面, 规定: 机械制品西式货物输出外国者, 免除一切税厘; 机械制品西式货物运销国内者, 于经过第一税局( 海关、常关或厘金局)纳一次正税后, 除京师崇文门落地税外, 免除一切税厘; 机械制品或货物之正税, 或依现行输入税率缴纳, 或纳从价5 分, 由纳税者自由选择, 但棉制品照清咸丰八年之输入税率及光绪二十八年输

入税率差征收。[ 9]这一规定实施后, 有许多企业得受其益。据不完全统计, 1915- 1916 年间, 以机器仿制西货而享受减免税厘的有:“各华商机器面粉厂和棉纺织厂、广东德利锑矿公司、广东江门制纸公司、上海宝源造纸厂、上海华利时钟厂、上海泰丰罐头公司、官办汉口造纸厂、官办贻来牟面粉厂、哈尔滨双盒盛面粉厂等。1916- 1921 年间, 仍有北京老天利珐琅厂、北京贻来牟面粉厂、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长沙升茂化学工场、中华民国制糖公司, 江苏全省凡省县市乡公款开办之各工场厂所出各色仿造洋华布匹, 享受了减免厘税的优惠”。[ 10]对于土布、蚕丝等机制西式货物以外的产品, 规定: 手织棉布, 减轻其出口, 并且免除内地税厘、50里内常关税及沿岸贸易税; 由芝罘输出之野蚕丝制品, 免除出口税; 草帽辫及地席, 减轻出口税; 纽带、发网及罐头, 免除出口税及沿岸贸易税。此外, 政府

在此基础上又多次修改和减免, 如对茶叶出口税,1915 年2 月规定, 在1914 年10 月15 日由袁世凯批准实施“从前每担付一两二钱五分者, 尔后减至一两”的基础上, “又减轻其种制品之税”。1915 年对其他五种出口品再次明确规定均免税。1918 年10 月, 对减免税厘土布的种类又作了进一步规定,等等。对于工业原料的征税, 规定: 上海制粉工业所用之小麦, 至1922 年4 月止, 一律豁免通商各港间之关税; 中华民国制糖公司所用之原料粗糖, 免除落地税; 中国产棉花, 一律豁免沿岸贸易税; 溥益制糖公司所用原料甜菜任何税厘一

律豁免; 龙烟铁矿公司所用之煤炭, 任何税厘一律豁免。

③劝导创办实业, 鼓励利用外资

农商部鉴于吾国之工业制造, 多未明物料之功用及其成分。故不能尽物质之用。而工商企业又以动落人后, [ 13] 特成立了劝业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工业试验所、工商访问所、商品陈列所, 作为负责广工商技术的机关。

务, 同时还可应工商企业的请求, 派员进行技术指导。工商访问所负责向工商业者提供各项实业情形的报告, 包括调查国内工商状况及海外贸易情形, 答复企业家的访问, 予以事务

或技术上的指导, 向企家介绍各种商事消息, 使其商品销路得以扩充, 研究经商策略, 供

其选择。为了统一度量衡, 成立了权度检定所和权度制造所。[ 14] 这些机关的设立, 对于交流商情, 推广技术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利用外资方面, 《矿业条例》规定: “凡与中华

民国有约之外国人民得与中华民国人民合股取得矿业权, 但必须遵守本条例及其他有关诸

法律; 外国人民所占股份不得逾全股十分之五”。这一规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国际融资渠道, 同时也对外资控制企业作了限制, 使大部分股权仍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在鼓励华侨回国投资方面, 1913 年11 月, 袁世凯签发《了保护华侨投资实业通令》, 声称: “嗣后各处侨民投资回国兴办实业者, 应由各省行政长官通饬所属从优待遇, 协力维持”。1915 年, 张謇在提出的整饬国货办法中规定:“其在外侨商, 有热心倡办工厂者, 由领事查明, 汇核奖, 俾资鼓励”。[ 15] 福建、广东是著名的侨乡, 因此也制订了有关具体方法。这些规定, 激励了华侨回第4 期苏全有,张建海:政府行为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工业发展。1912-1919 年间新设侨资企业达1042 家, 接近于此前50 年间开办总数351 家的三倍。[ 16]北

洋政府上述工业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民族资产阶级从事工业的障碍, 改善了民族资

产阶级的投资环境, 成为北洋政府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北洋政府发展工业政策双重影响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黄金时代”。工业发展最快速的时代, 正是一战期间和北洋政府工业政策形和完善阶段。因此, 我们不应只将形成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原因归结为有利的国际形势, 而忽略了北洋政府采取的工业政策的作用。

当然, 北洋政府发展工业的政策还很不完善。它的欠缺之处, 一是种类构成上的不全, 如劳动法、工会法、工时法、破产法、保险法、工业法等都没有制订; 二是已制订的法令、条规并不完备, 存在严重的缺陷; 三是对法规法令执行上的低效。由于这些局限性,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洋政府工业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④对工矿业者采取保护和奖励政策

所谓保护措施, 就是确定企业和企业家的法律地位, 包括规定他们的存在资格, 确认

他们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 赋予他们特定的经济权利和义务。《公司条例》规定: “以商( 指农、工、商各业) 行为业而设立之团体”称为公司, “凡公司均认为法人”, 有照章招集和运用资本之权, 其财产受政府保护, 非因依法解散、退股, 任何人不得随便侵占、处置; 股东有依法投入、撤退、出售、转让、清偿自己股份的权利。在经营上, 各公司均有按照其注册之营业范围自主经营的权利。《公司条例》还规定, “执行业务者为股东之全体或其中数人”, “代表公司之股东, 凡关于公司营业事务,均有办理之权限。《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 只有确属发明创造者才能享受3-5 年的专利权, 废除清末实行的那种几十年不许别家同类企业在同一地区乃至全国境内开办的垄断性专利权。因此, 在1915 年周学熙、李士伟等人办华新纺织公司, 向北洋政府农商部提出在直隶、山东、河南三省赋予专利权三十年的要求时, 农商部认为“直鲁豫三省旧设此项工厂尚属无多, 不应限制经营, 致阻进步, 所请碍难照准”。[ 5]《矿业条例》也规定: 地下矿产皆为国有, 除地面盖屋用地应偿地价外, 地主不得任意需索, 地价也须照时价出售, 不得随意抬价等一战爆发后,农商部还制订了整顿糖业办法4条, 规定凡设立制糖厂, 由农商部指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制糖原料采收区域; 在同一制糖原料采取区域内不得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器制糖厂。以上这措施, 消除了企业公司的后顾之忧, 从法律上为工矿业的设立和正常经营提供了保障。

所谓奖励政策, 一是实行专利制度, 二是给予荣誉奖励。《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把专利权明确限于工艺品的首先发明和创造者, 取消了建厂专办之权。《章程》规定: 发明或改良之制造品称为工艺品, 该工艺品经农商部考验合格者分别等差给予奖励。确属发明创造者, 享受3~ 5 年的专利权, 发给执照, 许其制造品在年限以内专卖, 并给予名誉奖励。自5暂行工艺品励章程6颁布后, 许多企业被授予合理的专利权。据统计, 从1913 年5 月至1916 年3 月, 农商部办理的专利达34 件, 1919 年9 -12 月办理了5件。[ 6]1920 年北京开源织呢工厂所制造的油垫, 也由农商部“准予专利五年”。1915 年7 月, 农商部又颁布了《农商部奖章规则》, 规定凡创办各种企业, 或其必需之补助事业, 卓有成效者, 按情况, 给予奖章。在奖励范围中, 有关工业方面的有: 建设工厂制造重要商品者, 其资本金在5 万元以上,营业连续满3 年以上; 发明或改良各种便利实用之工艺品者, 视其种类有一二特色以上。其目的是以此弥补“实际上之补助”的不足, 鼓励资本家从事经营。在1915- 1916 年内, 18 家企业、10 名企业家和20 名华侨企业家获得了各种荣誉奖。

⑤对新办企业实行保息和补助政策

为了鼓励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北洋政府不仅用荣誉奖励方法, 而且也采取了保息和补

助政策。农商部鉴于“公司组织往往以资本薄弱, 开办为难, 由公家酌提基金, 作为保息, 所以保持民立公司之信用, 俾易观成, 又以殖产兴业, 棉铁最为重要, 此项工厂资本较巨,

非民办所能开办”这一情况。[ 7]因此,于1914 年1 月特制订颁布了《公司保息条例》。条例规定: 政府为发达实业起见, 拨出公债票2000 万元作为基金, 每年以其利息, 对于新设之六种公司股本保息。此六种公司分为甲、乙两类, 甲种为棉业、毛织业、制铁业、乙种为制丝业、制茶业、制糖业。“甲种公司得按实收资本金额之6 厘, 乙种公司得按实收资本金额之5 厘, 呈请保息”。“呈请保息者以本国人民依本国法律新成立之公司为限。”“凡新立之公司, 自开机制造之日起, 继续三年为保息期间”。这些规定, 旨在保证新成立的企业在开办期间有利可图, 鼓励各方积极投资创办新企业。这一条例, 在当时使人“耳目一新, 颇有朝气”。《公司保息条例》颁布后, 有4 家企业获得保息权。它们是: 1915 年由北洋系商人王郅隆发起的天津裕元纺织公司; 由退职北洋官僚潘复发起的济南鲁丰纱厂; 由财政总长周学熙授意其亲信和家人发起的天津华新纺织公司; 由商人夏偕复等创设的中国昌恒制革公司。但4 家公司开机生产均在1916年之后, 而1916 年袁世凯死后, 对企业的保息权并没有按照条例执行, 4 家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取得保息金, 其后也没有符合条件的新设企业再获得保息权。所以实际上保息条例并没有真正实行。

4 .地方自治与中国经济发展

自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国就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一时期里,中央政权控制不了地方政权,反映到经济上,就出现了中央财政不能控制地方财政,相当一部分军阀划地而治。军阀为巩固和扩充地盘,实施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例如,阎锡山在山西境内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山西近代工矿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阎锡山因地制宜,于1915年开办了普晋银矿公司和裕晋煤矿公司。1919年他又创办了同宝煤矿公司,山西平民工厂。

从1920-1927年间,他陆续开办了山西军人煤矿,山西火药厂,炼油厂和机械厂。为保证工矿业的交通需要,他还修了泉峰铁路等交通运输线。另外,阎锡山看到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相接处的黄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又成立富山水利公司和广裕水利公司等水利企业,带动了山西水利事业的发展。阎锡山在元钱庄基础上改组建立近代新式银行,并新开了一些银行,极大地推动了山西地方银行和私营银行业的发展。

与阎锡山不同,1925年三月,冯玉祥受任西北边防督办,8月又兼任甘肃督办,管理着中国西北地区一块广阔的土地。面对着这片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土地,冯玉祥制定并实施了庞大的开发和移民计划。除此以外,他还实施了铁路修建计划,并打算利用交通便利联系外资公司合作开发西北丰富的矿产资源。

5.民众的爱国运动对民族经济的推动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混乱,政治黑暗。军阀出卖中国主权的行为引起国人的愤慨,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爱国运动。1915年,日本逼迫北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广大民众就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运动。运动在经济上则表现为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运动的效果一方面抵制了日货倾销,另一方面扩大了对国货的需求,带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壮大。

这种效应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表现更为突出。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遭到拒绝。消息传回国内,引起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在运动中,中国人民排斥外货,对用国货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与1915年的运动相比,这一次打击面更大,排斥所有外货,这对中国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6.人口迁徙与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状况是一个国家人口变动的基础,而人口变动又直接影响到生产、消费与积累.人口迁徙是人口变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与社会经济变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最为直接.20世纪初,中国农村人多地少,副业衰落,水旱灾、匪灾频繁,租税繁重,造成大量农村人口流动.这一时期,华北各省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使外国在东北地区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缓解了该地区劳动力相对短缺的现状,对东北地区近代工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新兴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许多过去的手工业者,小商贩,船夫,挑夫没了生计,成为流动人口又一大来源.这些流动人口为了维持生活,纷纷涌入城市,人口城市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从1912-1928年,中国城镇人口递增率为16.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由1893年的6.0﹪增至10.6﹪.大量无业人口涌进城市,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因此,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祸连年,大批人口流向海外,形成了大规模移民潮.大批的海外侨民对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首先侨汇成为弥补我国巨额外贸逆差的重要因素.1912-1927年,我国侨汇累计达16.1亿两,相当于同期外贸入超额银两的65%。③其次,华侨还投资国内企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1912年到1927年华侨投资于国内工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6946家,投资金额9746万元.

④再次,华人劳工输出也为政府带来收入.最后,海外华侨爱用国货,对于中国产品拓展国外市场有积极意义.

矿公司、广东江门制纸公司、上海宝源造纸厂、上海华利时钟厂、上海泰丰罐头公司、官办汉口造纸厂、官办贻来牟面粉厂、哈尔滨双盒盛面粉厂等。1916- 1921 年间, 仍有北京老天利珐琅厂、北京贻来牟面粉厂、哈尔滨双合盛面粉厂、长沙升茂化学工场、中华民国制糖公司, 江苏全省凡省县市乡公款开办之各工场厂所出各色仿造洋华布匹, 享受了减免厘税的优惠”。[ 10]对于土布、蚕丝等机制西式货物以外的产品, 规定: 手织棉布, 减轻其

出口, 并且免除内地税厘、50里内常关税及沿岸贸易税; 由芝罘输出之野蚕丝制品, 免除出口税; 草帽辫及地席, 减轻出口税; 纽带、发网及罐头, 免除出口税及沿岸贸易税。此外, 政府

在此基础上又多次修改和减免, 如对茶叶出口税,1915 年2 月规定, 在1914 年10 月15 日由袁世凯批准实施“从前每担付一两二钱五分者, 尔后减至一两”的基础上, “又减轻其种制品之税”。1915 年对其他五种出口品再次明确规定均免税。1918 年10 月, 对减免税厘土布的种类又作了进一步规定,等等。对于工业原料的征税, 规定: 上海制粉工业所用之小麦, 至1922 年4 月止, 一律豁免通商各港间之关税; 中华民国制糖公司所用之原料粗糖, 免除落地税; 中国产棉花, 一律豁免沿岸贸易税; 溥益制糖公司所用原料甜菜任何税厘一

律豁免; 龙烟铁矿公司所用之煤炭, 任何税厘一律豁免。

近代中国历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反动,社会混乱,对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来说不是一个有力的环境。北洋军阀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失控,使之不能任意操控经济,也就不能任意破坏经济的发展。致使中国在如此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仍有所发展。北洋军阀政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没有作为,而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环境的改变,政府的这种不完全作为,反而使辛亥革命的影响、国际市场的新变化、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地方自治、民众的爱国运动和人口迁徙等各种社会因素充分的调动起来,形成一种综合的社会力量,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政府的作为对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能起到完全的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①②徐涤新:《中国企业家列传》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③:1912-1913年侨汇额见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4年版

④: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徐占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缘由初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第16卷第一期

[ 1] 沈家五. 张謇农商总长任期经济资料

选编[ Z]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73.

172- 174. 274.

[ 2] 北洋政府农商部档案与农商公报、政府公报统

计[ Z] .

[ 3] 农商公报[ N] . 1916 年第18 期, 政事, 第7 页.

[ 6] 农商部布告第一号[ N] . 农商公报, 第67 期.

[ 7] 呈大总统遵拟参议院整饬国货建议案办法文

[ N] . 农商公报, 第6 期.

[ 8] 农商部呈大总统尊遵拟参议院整饬国货建议

案办法文[ N] . 农商公报, 第6 期.

[ 9] [ 14] 张静如, 刘志强.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

社会之变迁[ 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21- 23.

[ 10][16] 章开沅, 罗福惠. 比较中的审视: 中国早

期现代化研究[ M] . 杭洲: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3] 劝业委员会[ J] . 东方杂志, 第12 卷, 第9 号

苏全有, 张建海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府行为与工业发展》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二卷第四期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出版社,第三版

10

北洋军阀时期历史汇总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 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 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 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下面担任协统、标统的中上层军官也都是袁世凯的人,比如雷震春、陈光远、李纯、王占元、卢永祥、鲍贵卿、王怀庆、田中玉等。 看到日益成长的新军和权势日渐加重的袁世凯,那些满族亲贵不免有些养虎为患的不寒而栗了。的确,袁世凯是很能干,但他又太能干了,而且是个汉人哪。袁世凯那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已经渐渐如脱缰之马,清廷的缰绳似乎有点套不住他了。特别是军队方面,清廷虽然计划编练三十六镇,但除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练成外,其它各省大都没有练成;即使练成的,战斗力也远不如北洋陆军六镇。 袁世凯毕竟不是曾国藩那样忠君爱国、科举出身的读书人,这万一他……哼哼,后果不

2019-2020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随堂练习卷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内阁制,排除B项。此时皇帝已经退位,排除C项。袁世凯此时尚未称帝,排除D项。故选A项。 答案 A 2.20世纪初期体现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解析由题目中的“20世纪初”可排除A项和B项,A项是1842年签订的,B项是1895年签订的。C项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是日本在1915年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条约。 答案 D 3.“国体初建,民权未张,是以野心家竟欲覆民政而复帝制……所幸革命之元气未消,新旧两派皆争相反对帝制自为者,而民国乃得中兴。”这段文字写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解析材料“覆民政而复帝制”反映的是民国初年的复辟帝制。20世纪初期出现袁世凯复辟帝制,但最终失败,“民国乃得中兴”,故C项正确。 答案 C 4.因反对“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率召外侮,警告迭来,干涉之形既成,保护之局将定”而采取的行动是(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复辟帝制 解析结合材料“元首谋逆,蔑弃《约法》”可知此行动指的是袁世凯称帝后,革命党人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的护国运动,故选C项。 答案 C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解析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皖系军阀。 答案 D 6.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其统治特点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北洋军阀,这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次伟大胜利。但是军阀却并没有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1927年背叛了大革命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组成了国民党的新军阀。 (一) “军阀”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由此可见“军阀”大体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拥有武装,自成派系,割据一方(或控制中央政权)。 在《新华词典》中有关“中国近代军阀”的解释是“拥有军队,霸占一方,为害人民,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 这表示中国近代军阀,除了具备了过去的军阀的性质之外,还兼有“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这“近代”的特色。 对于“国民党新军阀”,张同新提出,这是“对1927年叛变大革命后,霸据一方,实行反动统治,互相争权夺利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的总称。”①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并由此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开展,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武装力量和旧军阀系统中的军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他们都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发展自己势力的要求,但又感到缺乏力量,于是纷纷带着自己的私家军队投靠国民党,并改编军队,于是这些武装力量成了国民党新军阀的主要来源。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是从旧军阀系统中分化出来,整建制地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如南方的原国民革命第二、六、八军(即谭延派,程潜派,唐生智派等湘军),第三军(即朱培德的赣军),第七军(即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的桂军),第九、十军(即彭汉章,王天培的黔军),北方冯玉祥统属的国民联军,阎锡山统属的晋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而改变为国民党旗号的原北洋系统的地方小军阀则更多,如夏斗寅,周凤岐,陈调元等。?来自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组建的所谓“党军”,我党虽曾在这些军队中作过大量工作,但由于这些军队的首领不允许对其军队进行改造,同时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军队的领导权,因此这些军队仍是旧式雇佣军队的性质。② 这些武装力量参加北伐大革命,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这些武装力量受到大军阀的压迫,希望借革命力量的庇护来保住自己的势力;

第5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练习)

高考短板突破 短板1借助时代特征解读历史概念的意识不足 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针对练1] (2016·郑州期中调研)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短板2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 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文综)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练2]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短板3调动迁移所学知识解读史料的意识不足 例3(2014·课标全国卷Ⅰ)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略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经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但1912-1928年中国社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农业方面 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共为8条,规定了凡扩充或改良农产畜牧,可依本条例获得奖励;同年11月3日,北洋政府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更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具体规定了给奖办法,对造林在200亩至3000亩以上者,分五级给予荣誉奖励,对"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不仅旨在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旨在为轻工业开发原料,为农业改造生态环境。以上这些奖励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点从当时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在出口货物中所占比重的消长情况可以看出。在经济作物中,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作物为棉花、蚕桑、烟草、大豆、花生等。由于经济作物的发展与粮食作物的商品化,在中国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带,逐步形成了若干农业专门化区域。如棉花多产于江苏、湖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蚕桑多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农业专门化的发展,表现了中国农业经济商品化发展的程度。 二、工矿业方面 1911年以前的中国工业,除少数兵工厂外,大约有75个制造业和33个煤矿、金属矿,而且这些厂矿均建于1872年至1894年期间。从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一定增加,但从绝对数量上看与1918-1922年时期开始生产的新企业相对地大量涌现的情况相比也不算多。 从1913-1928年中国公司在全国公司企业中的比例由7%上升到22%,到192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12年增长了近6倍。1912-1920年工矿业为稳步发展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其资本都有大幅度稳步增长。据统计在1913年前,全国登记的工矿企业有698家,资本为33082元,工人有20万多。到1920年,全国工矿企业增加到1759家,资本额50062万元,分别增长了152%和51%,工人增加到56万多,增长了167%。这一时期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21-1928年企业数仍然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不多,中国工矿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 三、金融业方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对金融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业在往来流通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就把原大清银行和成立于1908年的交通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和新的交通银行。 中国银行创建伊始实际资本不过300万元。后来通过招商股扩充资本,到1920年已有资本1229万元,此后,总行又在地方省市陆续设立分行。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6)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初二期末)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对中国外交部次长曹汝霖表示:“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蔽国必赞成。”日本的这一表态主要目的是 A.帮助宣统复辟清朝 B.反对中国的革命 C.希望中国动乱 D.便利日本扩大在华的侵略势力 2.(2018·鹤山碧桂园学校初二期末)下面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表中信息可知 A.军阀的靠山都是日本B.列强采取“以华制华”策略C.军阀力量超过革命的力量D.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互补3.(2018·泉州市北峰中学初二期中)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

原因是 A.北洋军力量分裂 B.护国军力量强大 C.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 D.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2019·江苏汇文实验初中初二月考)为实现皇帝梦,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是 A.袁世凯 B.宣统帝 C.光绪帝 D.段祺瑞 5.(2019·福建中考模拟)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为建立独裁统治,他复辟帝制,不过迅速败亡,其复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违背社会进步潮流,不得人心 B.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C.失去帝国主义支持 D.缺乏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 6.(2018·陈仓区教育局初二期末)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封建帝制正式结束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7.(2019·山东初二期末)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②“宋案”发生 ③护国战争 ④二次革命 ⑤军阀割据 A.②④①③⑤B.④②③①⑤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⑤③8.(2017·江苏初二期末)1913年“宋案”发生以后,孙中山和黄兴等人为了反对袁世凯,发动了 A.广西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9.(2019·玉山县樟村中学初二期中)谁在辛亥革命后窃取了胜利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A.张作霖 B.冯国璋 C.段祺瑞 D.袁世凯 10.(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初二期末)袁世凯制造“宋案”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A.宋教仁要取代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位置B.宋教仁支持孙中山C.宋教仁力图重新组阁,限制袁世凯D.宋教仁反对复辟11.(2019·云南初三期中)昆明护国桥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中段,属于与护国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历史纪念性建筑;护

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

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 来新夏 本文认为北洋军阀集团具有如下六个特点:一、它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的社会基础,但某些部分在一定时期带有不同程度的资产阶级性质。二、它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为指导。三、割据称雄,拥兵争霸。四、各树派系,荣损与俱。五、纵横捭阖,制造政潮。 六、卖国媚外,残民以逞。文章在深入分析这些特点的同时,对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 中图分类号:K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59 (2000)02—0055—08 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近代军阀是以一定军事力量为支柱,以一定地域为依托,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以封建关系为纽带,以帝国主义为奥援,参与各项政治、军事及社会活动,罔顾公义,而以只图私利为行使权力之目的的个人和集团。从上述的军阀共性出发,本文对北洋军阀集团的特点作出如下分析: 第一,它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的社会基础,但某些部分在一定时期带有不同程度的资产阶级性质。 过去有一种意见认为北洋军阀的阶级基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注:荣孟源:《要重视西南军阀史的研究》,见《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第二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关于大地主阶级方面有具体史料可证,但所谓“买办”似指北洋军阀集团代表了帝国主义的权益,我认为这是强调了它的政治内涵,而作为社会的阶级基础应该根据经济地位来判断。因此,可以认为北洋军阀集团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是政治买办;而买办阶级似乎不能作为北洋军阀集团的社会基础。 另一种意见是以地主资产阶级为基础。北洋军阀含有资产阶级性质这一点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却应注意时期与阶段问题。它之带有资产阶级性质大体说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所以不能把二者并列。北洋军阀集团的专制统治和连年混战,对于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有所伤害和触动的。商人在混战中由于运输物资被扣,厘捐关卡勒索,市面不稳,币制混乱等等而感到不便,甚至蒙受损失。即使如既是实业资本家,又是政府官员和资产阶级政治代表的张謇也都怨叹其处境是“若乘漏舟在大风浪中,心胆悸栗。”(注:1914年12月家书,见《张季子九录·专录》卷9。)所以北洋军阀集团代表资产阶级的比重是值得研究的。 还有一种意见是通过对45个军阀官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考察,认为“军阀官僚中的一部分人基本上已与封建生产关系相脱离或转化,这是与他以前的统治阶级很大的不同点。”而且这些军阀官僚私人资本的性质,亦应“属于民族资本”(注:魏明:《论北洋军阀官僚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见《近代史研究》,1985年2月。)。这一意见似乎过于强调了资产阶级性质方面而忽略了北洋军阀集团的封建性,对于“军阀官僚私人资本”的来源也没给予应有的注意。 近年来,更有人认为清朝被推翻后,旧地主已不是军阀割据的拥护者和支持者,真正的社会基础乃是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因为“这是旧中国社会病态的反映”(注:唐学锋:《试论军阀割据的社会基础》,见《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这是比较新颖的见解;但是,一则辛亥革命以后农村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旧地主在易朝换代之际究竟受到多少冲击值得考虑;二则有不少遗老遗少,沐猴而冠,与袁世凯积极合作;三则即使旧地主被新兴军阀官僚所取代,那对地主阶级是一种强化,而不是削弱;四则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只是军阀利用和驱使作为炮灰的无辜牺牲者,难以成为社会基础。 我们认为:北洋军阀集团是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要的社会基础。它的某些部分在一定时期带有资产阶级性质,这种变化发生的时间大致在1914年以后。 北洋军阀的大小军阀普遍地霸占土地、广置田产房舍,进行封建性的榨取和剥削。它的总首脑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汲县、辉县等地占有土地400顷左右,其家族占有彰德全县田产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北洋政府的建立,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复辟帝制与卖国行径,通过活动了解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的史实,感受民国初年中国时局的动荡状况。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历史发展是充满曲折的,革命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知道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深刻理解孙中山“革命还没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学习孙中山等为了中国的统一牺牲个人、高风亮节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与卖国行径,北洋军阀混战。 2.难点:理解民国初年共和专制的斗争。 三、教学策略 1.采用自主学习─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本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了开放式的探究活动,并进行了认真的汇报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阅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图片、P18三则资料,以及教材内容。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开展探究活动。并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探讨时间,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围绕教学重点提问,理顺教材思路,与学生一道解决难点问题,把握主干知识。这样

既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又有合作探究的机会,既让学生个别发言,又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很有实效。 本课时的第二个特点是教学语言诙谐幽默,课堂生动成趣。本课在分析袁世凯建立北洋政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袁世凯的做法进行评价,教师在总结过程中采用了“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地盘我的人,我的权力我独有”的表述,诙谐幽默,活跃了课堂气氛。 2.不足之处 导入环节采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虽然好处多多,但对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不是很好。PPT设计不是很美观。3.改进思考 是否更好地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导入,比如用《护国战争》的视频。

中国近代军阀产生的原因

1.背景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由于同盟会的内部分化,于是袁世凯便趁机拉拢部分革命党人与之“合作”,实现了中国短暂的“稳定”与统一。1913年的“宋案”和“善后大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被北洋军打败。 袁世凯取得“二次革命”胜利后,便开始了发展实业的计划,同时也加紧复辟帝制的步伐。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兴师讨袁,发动护国战争。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相继宣布独立。为了避免国家分裂,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2.形成原因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从国内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交迫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 从形势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 3.中国近代军阀的特点 以上是我们简单介绍了近代军阀产生的原因,那么,中国近代军阀有些什么特点呢?因为学界的认识不一,我们择其比较传统的一种重点介绍,再把其它观点简略介绍。 他们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的军队 中国近代政治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毛泽东所说的:有枪则有权,枪多即权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特点在北洋军阀身上反映的淋漓尽致。袁世凯能一箭双雕,使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把政权交给他,就是因为他有一支北洋军。 但是,由于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起的共和制,使军阀的统治也披上了民主、共和的外衣,他们极力利用一些民主手段,使自己的统

中国阶段特征

中国阶段特征 古代中国各阶段特征 ——高考历史 ? 古代中国各阶段特征总汇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 阶段特征: 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阶段特征 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

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武夫横行,兵连祸结,社会秩序极其混乱。造成这种局面,北洋军阀各派系的头子自然难辞其咎。因此,他们虽然手握大权,显赫一时,也难免被时代潮流所抛弃,遭到可悲下场。不过,作为那个时代中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佼佼者,他们也多少做过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由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些人有的保持了晚节,有的虽然晚节不保,老来也多少有所悔悟,给人们留下反思的好材料。 袁世凯:帝制自为,臭名远扬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创始人,他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逐渐建立起一支拥有数十万近代化装备的军队,因其担任过清政府北洋大臣,故称北洋军。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藉自己的实力和手段,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当政的四五年里,中国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建设有一定进展。但袁世凯不是民主政治家,而是封建专制独裁者。在他当政时期,国人要求民主共和的呼声居高不下,袁世凯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做了独裁总统还嫌不足,竟然要恢复帝制,一心想过皇帝瘾。为了掩盖野心,袁世凯指使党徒亲信,煞有介事地搞了一系列“民主”把戏,请愿啊,选举啊,推戴呀,劝进呀,不一而足,而他则假意推却再三,装出一幅不得不顺从民意的样子,似乎是为了救国救民才不得已当皇帝。但这骗局很快被揭穿,袁世凯的伎俩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弄得众叛亲离,国人唾骂。1915年12月25日,也就是袁世凯宣布接受推戴书的第十三天,蔡锷在昆明发起护国战争,矛头直指独夫民贼。袁世凯派往镇压的军队,不愿为帝制卖命,士气不振,败绩连连。有一个亲信大将陈宧,奉命前往四川指挥作战,临行前曾特地向袁世凯先行三拜九叩头大礼,说是怕袁世凯登基时他来不及,要先朝敬一下,其虔诚之心可见一斑。可是眼见全国反复辟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陈宧也变卦了,竟在前线发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 模块一、中国古代文明: 政治、经济、文化尽显文明古国风采; 专制、抑商、海禁导致近代迟滞 单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汉代时得到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承秦制”,察举制成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丝绸开始远销欧洲。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4)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弘的特点。 (5)对外关系上:随着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外交的范围得以扩展,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单元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元时期:

2、经济上: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全面兴盛的局面;重要工商业城市遍布南北,长安和洛阳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市坊制度盛行;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对外贸易海陆并举,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民族关系上:中央王朝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以及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边疆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4、对外关系上: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对外政策开明,中外人员外来、经贸交往和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的形成。 5、文化上:全面繁荣,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成果),世界领先,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C、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1、政治上:由分裂割据到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对峙再到全国统一;北宋时的“强干弱枝”、元朝时的行省制等措施促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大大发展,并最终统一全国。 2、经济上: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进一步扩展;商业突破“市”“坊”界限,北宋时开始使用纸币,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3、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依然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元朝时又一次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4、对外关系上:北方地区对外陆路贸易受阻,到元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得到恢复;南方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外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5、文化上:四大发明进入定型时期;理学兴起,并对文艺产生影响;宋词的繁荣,元曲兴盛;风俗画盛行。 单元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1368——1840): 阶段特征:明朝以及清朝前期(1368~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1、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并且日益僵化、腐朽、反动,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反映出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2、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达到顶峰,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主流货币,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得以产生并有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民族关系上:明清政府注意发展民族之间的往来,平定了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幅员辽阔的版图最终确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清朝基本定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对外关系上:由活跃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转向闭关锁国;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尖锐,出现了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5、文化上:承古萌新是明清文化的总体特点,表现在: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官方编纂大型图书);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清朝时京剧形成;“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学生版】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民国初期,(政府)参考西方有关法规,并吸纳工商界代表的建议,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这反映了( )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律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2.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3.1913~1915年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这反映出( ) A.中国社会普遍对辛亥革命很失望 B.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是错误的 C.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的野心 D.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文化彻底否定是错误的 4.“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5.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7.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 A.军阀拥有武装 B.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C.各帝国主义国家扶植军阀混战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下表是1913~1920年间中国部分轻工业工厂数量的变化表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快速发展 B.各帝国主义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的发展 D.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9.1916年1月出版的第一卷第五号《青年杂志》在“英汉对译”一栏中刊登的是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节选。杜尔格对他的评价是:“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青年杂志》刊登这篇文章,说明其倡导的思想是( ) A.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D.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 10.1919年胡适在发表的《谈新诗》中指出: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先要语言文体的解放,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据此,胡适认为( ) A.文学革命也是思想革命 B.思想变革应从文学开始 C.新文化运动迎合了时势 D.文学革命需要变革儒学 11.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相同点有( ) ①孙中山号召或领导②都是武装斗争③矛头指向北洋军阀④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2.民族工业1912年至1921年净产值的年增长率为11.7%,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平均发展速度为13.8%。 (1915) 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华民国展品获得各类奖章1218枚,是各国获奖之冠。结合所学你认为原因是( ) A.经济工业化得益于政治的变革 B.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工业化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课标导航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识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复 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3.搜集民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4.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独裁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①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2)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虚伪的袁世凯。 2.护国战争 维护国家的共和体制

(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袁世凯称帝,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3)结果???? ?①不少省份相继宣告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②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已成为时代潮流。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的形成 (1)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 (2)表现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3)影响: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2.“府院之争” (1)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 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3)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重新建立共和的民主法统。 (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 逆时代潮流,失败是必然的。 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浅谈对北洋军阀集团的认识

浅谈对北洋军阀集团的认识 摘要:北洋军阀之始——新建陆军的建立是中国新式军队的开端,由此至新军阀出现前,这支军队在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当给予怎样的估计,是需要进一步了解。以及政治军事集团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通过本文浅要的概括了对北洋军阀发展阶段的认识。 关键词:北洋军阀军事史政治派系民国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它的发展阶段分为: 第一阶段:从1895年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起到1916年袁世凯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洋军阀的兴起和扩大。 在这一阶段中,袁世凯通过一系列攫取权力的活动,不仅使自己成为北洋军阀集团的首脑,而且还“培植”了一大批军阀、豢养了一大批政客,成为日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袁世凯正因为手中有了这样一个军事集团才轻易地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成果。 第二阶段:从1916年袁世凯死起到1926年北伐前夕。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北洋军阀派系斗争与混战的剧烈化。 从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起,至1916年洪宪帝制失败、袁世凯自毙止。这是袁世凯从获取中华民国政权到帝制自为、终而自毙的历史。它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利用手中掌握的武装作为支柱,获取更大私利,摧残民主,复辟封建专制制度的阶段。这一阶段,袁世凯一直领导和维系着北洋军阀集团而居于总首脑地位。他掌握着一个比较松散的全国性统一政权。 第三阶段:从1926年7月北伐出师起到1928年张作霖退往关外。这是北洋军阀的衰亡阶段。 从1916年袁世凯自毙后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这一阶段的北洋军阀集团由于总首脑袁世凯的死而在内部明显地分立为直、皖、奉三个主要派系。它们之间既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相互纷争混战,又为共同反对革命、镇压人民而彼此“联合”勾结。它们翻云覆雨,把中国拖入到一个极为黑暗困苦的境地;而北洋军阀集团也自食恶果———因同室操戈而自我削弱。这是北洋军阀集团走向衰落的阶段。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并未能阻止新事物的破土萌芽,滋长繁衍。以“五四”运动为转折而兴起的人民革命潮流滚滚而来。它有力地冲击着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给中国带来新的曙光。这一阶段先后由皖、直、奉三个派系更迭和联合执掌着形式上的全国政权。从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起到1928年6月奉系军阀首脑张作霖被迫放弃对北洋政府的控制权退往东北,并在皇姑屯被日本炸死止。这是北洋军阀集团的覆灭阶段。由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集团的各种势力在各地相继溃败,国民党政权代替了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北洋军阀集团至此覆灭。 从各级北洋军阀史的研究资料中了解到:1.北洋军阀集团在清末是维系晚清十余年统治的一个支柱。2.北洋军阀集团是辛亥革命时期转移政权的主要力量。主要表现为:如果不是这支军队在搞纵横捭阖,清朝政府是

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案)

北洋军阀的统治 知识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知识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历程: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3,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封建的买办的武装政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袁世凯时期(1912年——1916年):卖国、独裁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上:破坏约法,控制内阁 思考: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有那些?目的何在? 2,军事上: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 思考:面对北洋政府的裁军命令,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怎样的态度?说明什么? 二,袁世凯称帝 1,过程: 思考:袁世凯是如何一步一步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的? 宣统退位 A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山辞职 破坏责任内阁制 B就任正式大总统 镇压二次革命 解散国民党、国会 C担任终身大总统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任期无限制 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复辟帝制出卖国权接受二十一条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北洋军阀发展简史

北洋军阀发展简史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对内主要代表国内封建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起军事化的统治。 ·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其中最终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1898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慈禧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

外反动派的赏识。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后,担任举足轻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利用职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05年,北洋六镇全部练成,兵力六、七万人。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依靠北洋军的实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方面迫使清政府交出实权,另一方面又迫使革命党人妥协。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1912年,袁世凯用武力统一全国,北洋集团由此独占了全国政权。接着,袁通过威胁手段,于10月当选正式大总统。随即解散国会及省议会,用一批官僚政客组织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等御用机构,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并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从此开始建立起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7年的反动统治。1913年,用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建立并巩固了专制独裁统治,北洋军阀的势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自1915年春开始,他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改行帝制。同年12月12日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首义,护国战争爆发,在全国反袁的浪潮下,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这场战争反对帝制,维护共和,具有革命性,势不可挡。袁世凯虽然还想挣扎,但已力不从心,于1916年6月6日病死。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北洋军阀分为直、皖、奉三系,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