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蛇》赏析

合集下载

《蛇》优质课件(29张)(共29张PPT)

《蛇》优质课件(29张)(共29张PPT)

自主学习
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 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 中国,除了白娘子,它不给人以任何美感。可 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 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 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 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 为《蛇》的短诗。”
第二节写“蛇”的“相思” (乡思为相思谐音)
间接表现法:
“我”的寂寞──蛇;蛇栖息于草丛,它的乡思── 草原;草丛与姑娘的发丝近似──姑娘的乌丝。取“蛇” 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 的浓郁的乌丝。经过三个转折才将“我”对姑娘的相思 暗示出来。
谐音双关手法
古典诗词中制造“双关”的手法很多,谐 音双关是比较常见的。
自主学习 三、审美视窗
冯至,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中,我们虽为朋友,我心中始终 把他当老师来看待。借用先师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诗,就是“风 义平生师友间”。经过这样长时间的亲身感受,我发现冯先生 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可亲近的人。他淳朴,诚恳,不会说谎, 不会虚伪,不会吹牛,不会拍马,待人以诚,同他相处,使人 如坐春风中。我从来没有见他发过脾气。前几天,我到医院去 看他的时候,他女儿姚平告诉我说,有时候她爸爸在胸中郁积 了一腔悲愤,一腔不悦。女儿说:“你发一发脾气嘛!一发不 就舒服了吗?”他苦笑着说:“你叫我怎样学会发脾气呢?”
自主学习
预习作业 一、字音识记 悚 惧( .
答案
)
绯 红( .
)
毒蛇 . 虚与委蛇 .

sǒnɡ fēi
shé yí
自主学习
二、辨形组词
衔 街

悚 竦

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欣赏《蛇》

人教版高中选修现代诗歌欣赏《蛇》

2020/2/14
5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冯至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2020/2/14
1926年
6
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 首借画抒情的诗。当时他看到19 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 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 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 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 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 个少女的梦境”。
• 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 激昂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巧,结构完美而意 象新颖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2020/2/14
8
蛇的意象的探讨
诗中的“蛇”实际上就 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 “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 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 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 的单恋单相思。
12
2020/2/14
1

冯至
2020/2/14
冯至(1905—1993.),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 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直隶涿州人。1921年考入 北京大学德文系,1923年 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 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 之歌》,1929年8月出版 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 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 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
3
2020/2/14
1930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 驼草》周刊。同年赴德国留学 专攻德国文学,兼修美术史和 哲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 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海德堡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 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 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 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 的诗作,影响甚大。曾被鲁迅 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 人”。

蛇-冯至

蛇-冯至

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 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而 冯至自己对早期诗作的评价是:“形式比较多样,语调 比较自然,写的还是真情实感”。总体看来,冯至的诗 歌感情含蓄深沉,于平淡中见奇巧,这些特点在这首诗 中也得到了完整的表现。另外,他的诗歌虽为自由体, 但结构整齐,格律韵式井然有序。本诗的用韵就很严谨, 诗节内部ABAB押韵,每节换韵。从而使诗歌获得强烈 而又富有变化的整体感。 有诗歌《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诗集》 《西郊集》 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 中篇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论文集《诗与 遗产》等。
二、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点?
“蛇蝎之心” 反映了人们对蛇痛恨、鄙夷的态度。诗人 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条 通灵的寂寞之蛇。它带给读者的是柔情、爱、美。 《蛇》在艺术上的特点,既有中国古典诗歌那种优美的 意境,又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象征派的一些东西,使这首爱 情诗包含着象征性。在格律形式方面,这首诗注重语言的整 饬和内在的音节美,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而又舒卷自如,流 动着一种柔缓的旋律。每节四行,二、四行押脚韵,各行字 数大体相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方面是暗示姑娘羞涩含蓄。 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对姑娘爱慕的意愿与 企盼。 把姑娘的梦境比喻成“绯红的花朵”,则意味着姑 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 喜。
整体感知

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 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 相思谐音)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 动抒写了“我”的意愿


静静地没有言语 既是蛇的特点(沉寂无言,忠诚缠绕),又是寂寞 的特征(寂静)。 用“梦” 而不用“见”字,也显露了诗人的匠 心: “梦”是姑娘在想念, “见”则似乎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 “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 联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三单元 1 蛇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第三单元 1 蛇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精品教学案
第三单元 1 蛇
本单元的四首诗歌都以爱情为主题,分别选取“蛇”“神”“窗”“神女峰”等意象,将诗人特定的心境弥散到事物上,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抒发了诗人对爱情浪漫而深沉、缠绵而珍爱的独特感受,体现了高贵而典雅、神圣而优美的情怀。

本单元赏析重点是新诗的意象和意象组合。

学习本单
元要善于透过意象(意象组合)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体味诗歌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理解诗歌的抒情方法和风格特点,进而了解新诗对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借鉴和创新,以及中西诗艺融合的特点,培养借助意象解读诗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诗海拾贝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

崔护考进士未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令人惆怅。

冯至《蛇》教案

冯至《蛇》教案

导入新课
一、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二、学生朗读
三、蛇的意象的探讨
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四、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

四、分析结构
全诗分为三节,
诗的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

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

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

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蛇
将“寂寞”比喻为“蛇”,
就是“爱”的同义语。

语文课件《蛇》

语文课件《蛇》
• 分析
诗的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一个人一旦陷入痛苦寂寞的境地,常表现为无 言的沉默。第一句很突兀,以一个奇特隐喻开始,将“寂寞”比喻为“蛇”,一是抽象的情感 ,一是具体的动物,两种事物的性质有很大的距离,然而,作为诗歌语言,这个隐喻将 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提示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体验。写“蛇”的游 走,取“蛇”的修长和无言的自然特征,“静静地没有言语”,既是蛇的特点(形体修长而冰 凉无言),也是当心爱的姑娘不在身时“我”而感到寂寞的写照。表现抒情主人公深沉的相 思,并祈求“姑娘”:千万不要因此而害怕。因为蛇会咬人、缠人,所以“我”紧接着告诉心 爱的姑娘,万一梦到它时,不要悚惧。这里用“梦”字而不用“见”字,也显露了诗人的匠心 :“梦”是姑娘在想念,而“见”则似乎只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这个“梦” 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联的作用。
前两句写出了兰溪山 水清秀明澈的特点。 水清秀明澈的特点。全诗 未出现一个“人”字,但 未出现一个“ 我们处处感受到“ 我们处处感受到“人”的 存在,标题“棹歌” 存在,标题“棹歌”即船 首句中的“ 歌;首句中的“凉”字则是写出人对景物的感 次句中的一个“ 受;次句中的一个“看”,分明道出景中之 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 人;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都透 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 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 水充满蓬勃生机。 水充满蓬勃生机。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 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写蛇像月 光般轻轻走过,同时为“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般的梦 境,姑娘的梦境,可以作多种理解,如她的心境,她的爱 意,她的希望,她的理想,甚至她对“我”的感情等等。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一方面是暗示姑娘心境、感情, 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的意愿,“我”的企盼。这 时,抒情主人公也就非常心满意足。这种写法,有诗情诗 趣。把“我”的爱意,她不在身边时的寂寞的心,化成了 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给人难忘的印象。

寂寞:生命体验与哲理沉思的凝聚——冯至《蛇》赏析

寂寞:生命体验与哲理沉思的凝聚——冯至《蛇》赏析

寂寞:生命体验与哲理沉思的凝聚——冯至《蛇》赏析
蒋霞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8(0)5Z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的《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分册选入了冯至
的《蛇》一诗,作为“爱的心语”一章的精读篇目,并与其他四篇略读诗歌[1]一起,探究“诗的意象”这一诗歌知识点。

这一编排是颇为成功的:它暗示了冯至《蛇》的
主旨意向——爱的表达,又指出了该诗的主要艺术技法——意象营造,并凸现了《蛇》在同类诗歌中的价值和地位。

【总页数】4页(P32-35)
【关键词】《蛇》;冯至;生命体验;中国现代诗歌;凝聚;沉思;哲理;寂寞
【作者】蒋霞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5
【相关文献】
1.浪漫抒情和哲理沉思背后的执著追求——从《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看冯至的心路历程 [J], 马晓培
2.生命的对话与哲学的追寻--论冯至诗歌的沉思品质 [J], 李鹏飞
3.别致的意象浪漫的情怀--冯至爱情诗《蛇》赏析 [J], 陈书斌
4.寂寞如“蛇”般美丽——冯至《蛇》的一种解读 [J], 李强平
5.守护疼痛守护“蛇”——冯至《蛇》赏析 [J], 高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冯至的蛇阅读笔记500字

冯至的蛇阅读笔记500字

冯至的蛇阅读笔记500字
冯至的《蛇》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现代诗歌。

诗歌中的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爬行动物,而是作为了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象征。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阅读笔记。

首先,我被冯至在诗中展现出的细腻情感所吸引。

他以蛇为对象,描绘了它的孤独、骄傲、聪明和神秘。

蛇的这些特点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诗人自身的情感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蛇有着深厚的情感,甚至将蛇视为自己的化身。

其次,我感到震撼的是冯至在诗中展现出的思想深度。

他通过蛇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死亡、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考并非直接陈述,而是通过蛇的形象和诗人的想象展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诗中,蛇成为了诗人思考生与死的象征,它代表了生命的奥秘和死亡的恐惧。

此外,我特别欣赏冯至在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他通过蛇的形象,表达了生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蛇的柔软和坚韧,它的孤独和骄傲,都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

这些象征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

最后,我认为冯至的《蛇》是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普遍思考。

这种普遍性使这首诗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总的来说,冯至的《蛇》是一首充满情感、思想和智慧的现代诗歌。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蛇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考和表达方式使这首诗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至《蛇》赏析 此诗在海峡两岸都拥有极多的注目和掌声,但在大陆的诗集中,第一段的第二句多為「冰冷地没有言语」,而臺湾的诗集所选,多為「静静地没有言语」。但无论何者,都是述说「蛇」的特性,今择以「冰冷地」似比静静地更能表现「蛇」的特性。

二、意象经营法 此诗最為人称道的是作者的构思新奇,创新之处是作者将「寂寞」与「蛇」联想在一起,而以「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的譬喻法,发展整首诗的主要架构。将「譬喻」法加以扩张铺写的其中一种修辞法即是「详喻」法,也就是将喻依加以详细说明与解释,让文气延长而加强譬喻的效果。例如先提出「A像B」的譬喻,然后接著铺陈B的性质、特色等等,让文句拉长,藉由对喻依阐述说明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喻体的解说,此即為「详喻」。例如:

十年间,我宛如一头牛,驮负著理想的犁,在广阔的阡陌中埋首耕耘,所冀望的是一季理想的收成。(黄武忠〈岁月的河床〉)

此例的A(喻体)是「我」,B(喻依)是「一头牛」,C(喻解)则是「驮负著理想的犁,在广阔的阡陌中埋首耕耘,所冀望的是一季理想的收成」。而当对B进行铺陈的时候,也就是在C中进行叙述的时候,是不直接对A予以述说,而以经营意象的方式对B进行意象的构筑或塑造,比较简单的是静态的描述(静态式意象),比较复杂的是动态(动态式意象),甚至,在串连诸多动态后形成情节(情节式意象),此即為「意象经营法」(详见王昌焕《语文表达能力祕笈》首次定义及解说)。由於「意象经营法」是经营画面的艺术手法,在性质上偏於新诗的创作手法,技巧上较為繁复,因此,在散文创作中较為少见,但在新诗的创作中,却是大可加以发挥的创作方式。冯至此诗实即「意象经营法」极佳的典范。

诗作的题目是「蛇」,一开始便说「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可见「我的寂寞」是喻体,「蛇」是喻依,换言之,「寂寞」才是作者真正要述说的主题,但这一个主题只出现在第一段第一句,当作者开宗明义地破题之后,「寂寞」一词便不再是叙述的焦点,也不再被提及,而以喻依—「蛇」作為叙述的对象。因此,第一段述说「蛇」的「冰冷地没有言语」,是说明蛇的特质以及蛇进入姑娘梦境时所可能发生的情景。第二段则是说「蛇」的思想与感情,将「蛇」拟人化,以「蛇」的「心裡害著热烈的乡思」,并且渴望姑娘头上乌黑的秀髮,「蛇」的形象是热切而渴望,而蛇的热切与渴望其实就是作者的热切与渴望。第三段是写蛇的身躯细长,当蛇行走时,就是轻轻地、潜伏式地走过,就如同作者内心小心翼翼,想引起姑娘注意的心情,最后,作者的渴望也是透过「蛇」把梦境衔来。

由此见出,作者的「寂寞」是因為害著相思,而作者的寂寞如「蛇」,是藉由「蛇」作為寂寞的喻依,接下来整首诗的写法完全是以「蛇」為叙述对象,让「蛇」的一切动作、行為、心境、渴望等,做為贯穿整首诗的主要意象,并且同时完成作者所要表达的所有情思。

此种写法表面上虽然是「譬喻」法中的「详喻」,但因藉由「喻依」而发展全部的情思,也就是在「喻解」部分全是对喻依的叙述,而且,内容也比一般的详喻复杂,故称為「意象经营法」;以本诗来说,当喻解展现「蛇」的一切种种时,在诗中展现的就是「寂寞」的种种,只是藉由「蛇」的意象来处理,凡是讲蛇的任何一句话都必须能回应到寂寞的任何一点,换句话说,必须句句都可以同时比喻到寂寞本身,因為,喻体终究是寂寞啊!

三、写作技巧 此诗总共有三段,每一段有四行,而作者以标点符号的运用,更加强情绪的表达,同时,「蛇」的意象一方面以「蛇」的属性发展情节,另一方面即是用「蛇」代表作者自己的情意。

第一段第一句作者使用「譬喻」以引起全文。由「寂寞」联想到「蛇」的确不易,也就是说将「寂寞」比喻成「蛇」是极為新鲜而奇妙的比喻,冯至这首诗成功的地方首先就是在这两者关系建构的奇特。「蛇」属物,「寂寞」属人,且属於人的抽象情思,两者所建构的关系其性质差距较大,且从未听闻,所以造成的张力和新奇感也就较强,所以会造成读者极為强烈的新鲜感和感染力。

除第一句之外,便是写蛇的特性,「冰冷」是以温度的凛冽阐明寂寞的心境,「无语」是以拟人化的手法阐明寂寞时的沉闷之感。同时,也引出作者思念的对象—「你」,当蛇在梦中出现时,表示作者想要在姑娘心中占有地位,也就是作者想要向姑娘有所表白;进一步说,万一姑娘发现作者的情意后,千万不要因為这番情意而害怕。「千万啊!」与其下的「不要悚惧」分开,在同一行中的这种处理方法是為了强烈表达「千万」这个程度副词,加上「啊」字则是强化口语化的亲切和自然,这和的「姑娘,你……时」这种口语化的呼告语气是相同的基调。

第二段再进一步述说「蛇」的特质:「它是我忠诚的伴侣,/心裡害著热烈的乡思:」第一行可代换成「寂寞是我忠诚的伴侣」,意思是说思念姑娘的情思常常与我相依相伴;而此寂寞之心伴随的是「热烈的乡思」,「乡思」与「相思」谐音,这种和南北朝乐府民歌有相同调性的谐音双关,在诗作中可以表现出比较柔美而含蓄的情感。「害著」两字是纯為口语化的词语,书面语是「患了」,此与前述的口语基调相同;而「乡思」用「热烈」二字去形容,不以一般常见的「浓郁」,是诗作中常见的脱俗去陈的技巧。

下两句则以上一句的「乡思」来布线,作诗意的进一步开展,以表达深切的渴望:「它在想著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茂密的草原」是蛇可以隐藏身躯的所在,好像是「家乡」一样;而「茂密的草原」与「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又恰巧有形态与性质上的雷同,因此,在具有解释作用的破折号之后,将形容的「物」与被形容的「人」自然地联结起来,而形成由物到人的转折。物所思者即為人所念者,其意即為蛇所想念的草原,也就是我想的姑娘的髮丝。於此,也可以看出「乌丝」这一古典词语即「姑娘」的「借代」。诗中「乌丝」透露出几点意义:一,他所想的姑娘拥有一头浓郁的秀髮、年轻而有活力的少女。二,作者的情感是含蓄的,而不敢有进一步要求。三,头髮的意象给人的感受是浪漫的、清纯的,而不从正面描写姑娘的长相,却强调姑娘的美在於一头乌黑的髮,此意象的选择使内容具有朦朧的美感。侧面述说比直接叙述留给读者更大的想像空间。另外,有趣的是,上一段的「悚惧」是古典的语词,这裡的「乌丝」也是古典的语词,与上述的口语在性质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不过,由於所用的词语都是易懂常用的,所以还不至於造成阅读时扞格或怪异的感觉。

第三段必须转写,才不至於单调或冗赘,也就是说,同样是写蛇,但必须写蛇的其他动作或状态,於此,第三段的确也做到这点:「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这两句述说蛇的行动方式。「一般」二字已透露出比喻修辞,在此已运用了比喻中又有比喻的高度技巧;而一面要注意的是「蛇的行走」像「月光」,这是极為新鲜的联想和比喻;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轻轻」、「潜潜」两个语词,都是迭字,迭字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也都是平声中的阳声,即二声,其轻巧之状可藉由声音的感觉触及。所以,由这两句可知作者很想唤起姑娘的注意,却又不敢太过放肆,而蛇的行走方式正说明作者那种想要逗引姑娘却又只能悄悄地行动的心境。此与上述作者情感含蓄内敛而有些却步,不敢直接表白的情绪是一样的。

然而,作者最终还是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渴望:「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緋红的花朵!」「蛇」悄悄接近姑娘的用意,就是希望把姑娘的梦境衔来;换言之,「蛇」变成了我爱情的使者,為我把姑娘的梦连繫,蛇进入姑娘的梦,就是作者自己在姑娘心中有一席之地,也就是作者期望与姑娘有相知相惜的情思。此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写蛇进入姑娘的梦境中,第三段是希望蛇将梦境衔来,可见作者最终还是希望自己能打动姑娘的芳心。「像一只緋红的花朵!」作者再次运用一个比喻中的比喻法,避免直接述说的缺憾;「緋红的花朵」正可说明姑娘含羞带怯的神情,也是代表作者的期望与憧景。在此,也可注意到本诗的三次比喻,其写法都不相同,第一次是「A是B」,第二次是「B一般」,第三次是「A像B」,可见诗人在创作时已经注意到「变化」在新诗创作中的重要。

四、梦境塑造 「梦」是作者的遐想,第一段:「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作者的寂寞如同蛇一般,「可能」会钻进姑娘的梦裡,引起一阵悚惧。而在第三段:「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緋红的花朵!」此时,蛇的作用反而是把姑娘的「梦境衔来」,而姑娘的「梦」像「一只緋红的花朵!」此一喻依是如红色般热烈的情感,是代表娇羞却具热情的回应,可见作者希望蛇所带来的是一个美丽的梦。第一段与第三段的梦境相呼应,实為作者运用梦境表达情感的手段,所以对於梦境的对待方式因情节发展而有不同层次的进展。第一段:「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是指蛇进入梦境的动作,梦境会使人由实境进入虚境。作者利用「蛇」侵入姑娘的梦,开始对姑娘作一连串内心情意的表达。而第三段:「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蛇所衔的不是实物,却是虚无的「梦境」,梦境似為实物,又化虚為实。在这虚实交替运用时,便让意象形象鲜明而有趣。

梦境的情节设计,表达出作者不以实境实物去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而以一个虚构的梦境做為作者进入姑娘内心与之產生交会,并在梦境中才能尽情表现自己情感。梦境的设计比现实场景的表达更令作者放心,因為,梦总会醒来,若是姑娘在梦中拒绝了作者的情爱,则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尷尬,因此,「梦」是一个比现实直接表达更转环更委婉的表现方式。同时,也是较具美感、想像力的意象。

五、色彩运用 作者既以「蛇」為主要意象,其使用的色调与蛇的主观印象也应有所相关,因此,「月光」、「冰冷」、「轻轻」、「潜潜」等轻冷的色调是配合意象系统而出现的形容词。但在冰冷的背后充满作者强烈的渴望,故此诗的最后一句却是「緋红的花朵」,刚好与前述的蛇的冰冷意象呈现截然不同的立场与对比。可见作者始於冰冷的寂寞,而终於热烈的期待,两者的对比更显出作者对於未来怀抱极大的希望。而色彩正是作者心境的转折与变化。

六、结论 综而论之,首先,此诗的情感是含蓄的,带著热烈的渴望,却用一个冰冷的意象—「蛇」来呈现,当其因矛盾而產生张力时,便突显了作者运用「蛇」作為寂寞的喻依的特殊性。其次,此种因比喻而发展整首诗的写作方式—「意象经营法」,对於许多诗人而言,是其创作时所採用的主要写作策略,但究其结构的主要方式,即為由譬喻发展而来的「意象经营法」。再次,梦境的运用使得诗境在虚与实之间穿梭,也使得诗境具有朦朧的美感与言而不尽的意外之想。 冰冷地——以温度的凛冽阐明寂寞的心境。 没有言语——以拟人化的手法阐明寂寞时的沉闷之感。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 ——当姑娘你了解我的情意时,你不要感到害怕。 心裡害著热烈的乡思——热切与渴望地思念姑娘 它在想著那茂密的草原——情意想要让姑娘知道,作者想要进入姑娘的心中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希望姑娘心中有作者。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作者那种想要逗引姑娘却又只能悄悄行动的心境。 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蛇进入姑娘的梦,就是作者自己在姑娘心中有一席之地,也就是期望与姑娘有相知相惜的情思。 像一只緋红的花朵!——作者的期望与憧景,也代表姑娘娇羞却具热情的回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