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
理中丸加减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医案、配方

理中丸加减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医案、配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
这与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
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
大多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都累及直肠,但如病变局限在直肠则可称为溃疡性直肠炎。
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病例的病变仅局限在直肠,而另一些则整个结肠受累。
多数炎症向近端扩展,侵犯左侧结肠,约有1/3患者整个结肠受累,称为全结肠炎。
在10%的全结肠炎患者中末端数厘米回肠也有溃疡,称为反液压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时病变区域都是相邻的,罕有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决定疾病严重性和病期的因素还不清楚,可能这些因素与免疫紊乱的范围有关。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痢”、“肠癖”、“滞下”、“血痢”等范畴。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发作频繁,缠绵难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因外感湿热毒邪,或因脾胃素虚,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劳倦太过,或忧思郁怒,情志不遂,气血逆乱等脾失健运,湿热内蕴,下注于肠腑而为病。
临床观察证实,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迁延已久,“壮泻之余,定无完气”,久泻久痢导致脾虚,或因虚致泻,或因泻致虚,二者互相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虚(脾虚、肾虚、脾肾虚),湿热,气(气郁),瘀。
主要致病因素为湿热。
病理基础以脾虚为本,湿热、肝郁、瘀血为标。
临床上治疗以“清利湿热,温肾健脾”为主,兼以“疏肝、化瘀”。
中医辨证论治疗效好。
【临床应用】张子尧于2005年4月~2007年3月期间,运用经方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寒热夹杂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证见腹痛绵绵不已,长期大便溏薄,脓血杂下,甚或滑脱不禁,里急后重较轻;常伴有畏寒怕冷,神疲短气,脘腹胀满,面色黄白,舌淡苔润或兼腻苔,脉沉细或濡滑。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恢复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恢复快
导语:溃疡性结肠炎给患者带来的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脓血便等,在经过检查后可以发现黏膜发生充血,且伴有水肿,而且往往还会存在一些小的溃疡
溃疡性结肠炎给患者带来的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脓血便等,在经过检查后可以发现黏膜发生充血,且伴有水肿,而且往往还会存在一些小的溃疡或者是糜烂,可在中医指导下进行治疗。
1、大肠湿热型症状: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泻而不爽。
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20克、黄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大黄5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5克。
2、寒湿凝滞型症状: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里急后重。
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或濡。
治法:温化寒湿。
方药: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
3、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兼有粘液,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
肢倦乏力。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10克、炮姜10克。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58例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58例临床中不少慢性胃炎患者并发溃疡性结肠炎,其病情变化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迁延难愈。
近年来,笔者通过58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观察,对其证治规律作初步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均以腹部胀痛不适,大便稀烂或粘液血便为主证。
全部经过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粪便检查而确诊,并排除胃肠道癌变及胰腺、肝脏等其他脏器疾病引起的胃肠道病变。
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4岁,平均366岁;病程最长26年,最短半年,平均48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26例;糜烂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21例,萎缩性胃炎并溃疡性结肠炎11例。
12 治疗方法根据症状特点,分4型辩证证治121 肝郁气滞型(15例) 症见脘腹痞闷,窜痛无定处。
食后饱胀,嗳气反酸,肠鸣矢气,大便时泻时溏,或粘液,精神紧张时腹痛便急,便后稍安。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宜疏肝理气健脾,调和肠胃,方用六君子汤合痛泻药方加减:柴胡12 g,白芍20 g,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陈皮12 g,半夏10 g,防风12 g,佛手10 g,元胡12 g,甘草6 g。
122 胃肠湿热型(18例) 症见胃脘灼痛,痞闷,牵及脐腹,口苦口臭,恶心,不思饮食,大便黄烂而带粘液,或纯为粘液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宜清热化湿,调和肠胃。
方用香连丸加味:白芍15 g,吴茱萸13 g,川黄连6 g,木香10 g(后下),蒲公英15 g,白花蛇舌草15 g,元胡12 g,竹茹10 g,薏苡仁15 g,藿香10 g,白头翁10 g,黄芩10 g,甘草6 g。
123 脾胃虚寒型(16例)证见胃脘及脐腹隐痛,喜温喜按,饮食减少,食入则胀,神疲乏力,大便溏烂或清稀,稍进油腻或生冷则便次增多。
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宜健脾益气,温化寒湿,调和肠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5 g,半夏10 g,陈皮12 g,砂仁10 g,木香6 g(后下),五味子15 g,肉豆蔻15 g,吴茱萸3 g,鸡内金10 g,炒扁豆15 g,甘草6 g。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三大锦囊可解决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三大锦囊可解决*导读:溃疡性结肠炎会引起粘性脓血便、腹痛的典型症状,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重大疑难问题疾病,让患者受近了折磨。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长期的保养和治疗,反复性的发作为主要特征。
使用中医上的保养治疗,可以对疾病有促进缓解的积极作用。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缓解取来药材主配方:白头翁20g、黄柏10g、黄连10g、黄芩10g、大黄5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10g、炙甘草15g。
对于病发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泻而不爽。
苔黄腻,脉滑数,是大肠湿热型症状治疗。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粒细胞吸附治疗粒细胞吸附治疗主要是在溃疡性结肠炎时,在激活的粒细胞特异性浸润大肠黏膜,逐步经蛋白分解酶和活性酶疗效,使大肠黏膜呈弥漫性溃疡。
病情呈现持续慢性型或反复迁延型使溃疡逐渐加深,并有穿孔的危险。
重症病例伴剧烈腹痛、发热、需禁食和静脉输液。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感染药: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对治疗各部结肠炎,防止并发症有较好疗效。
有新霉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另外一种是激素治疗,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可的松和强的松可改进全身状况,使病程缓解,排粪次数减少,复发症状减轻和食欲增加。
静脉滴注,症状改进后改用肌肉注射。
皮质激素对缓解症状比可的松效用较好,但维持缓解的效用不如可的松。
这种治疗如症状无改进,不应继续超过2周。
其中一种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每天1次,可改变病的进程,6硫基嘌呤(6-MP)与激素合用可减轻症状。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和止泻药常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炎,可减轻症状,促使溃疡愈合。
止泻药能够减少排粪次数,减轻腹痛,经常使用的复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复方樟脑酊。
对于急性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结肠,应警惕的慎重使用。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配伍规律与特点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原则
标本兼治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中医治疗注重标本兼治,既要消除炎症、缓解 症状,又要调整脏腑功能、改善体质,从根本上 治愈疾病。
整体调理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 关联、相互影响。因此,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 ,要注重整体调理,平衡阴阳气血,调和脏腑功 能,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比西药治疗,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副作用较小,患者
耐受性较好。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收集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 文献,对药物配伍、用药规律、疗效 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数据挖掘、统计分析 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 分析,总结归纳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 结肠炎的配伍规律与特点。
0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认识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抑郁或急躁易怒,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 运,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而发病。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或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职, 水湿内停,日久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肠络受损而发病。
感受外邪
白头翁汤
以白头翁为君药,配伍黄 柏、黄连等,具有清热解 毒、凉血止痢之效。
葛根芩连汤
以葛根为君药,配伍黄芩、 黄连等,可解表清里,用 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有 表证者。
现代中药配伍研究进展
抗炎药物配伍
如与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配伍使用,可 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免疫调节剂配伍
如与雷公藤多苷、硫唑嘌呤等免疫调节剂配伍使用,可调 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配伍规 律与特点分析
韩捷教授分期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韩捷教授分期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韩婷芬;韩捷【摘要】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下利”的范畴,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韩捷教授专攻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十余年,曾先后至德国吕讷堡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韩捷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根据病程可以分为三型,即初发型、慢性间歇性发作型和慢性持续型,分属中医的湿热蕴结大肠期、脾虚湿热期、脾肾亏虚期.治疗时分期辨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中药栓剂及俞募配穴法等治疗,抓准病机,确定治则,选择方药,随症加减,疗效甚佳,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06【总页数】3页(P93-95)【关键词】韩捷;溃疡性结肠炎;腹泻;下利【作者】韩婷芬;韩捷【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河南郑州45005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一区,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腹泻、腹痛、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为典型临床表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捷教授专攻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十余年,曾先后至德国吕讷堡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导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根据病程可以分为三型,即初发型、慢性间歇性发作型和慢性持续型,分属中医的湿蕴大肠期、脾虚湿热期、脾肾亏虚期。
治疗时分期辨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中药口服、中药灌肠、中药栓剂及俞募配穴法等治疗,效如桴鼓。
导师临证时,笔者每每侍诊于侧,深有体会。
现将导师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清热凉血兼以利湿此法适合于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大肠者。
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等,导致湿热蕴结大肠,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损,化腐成脓,并走大肠而便下脓血。
此时处于急性活动期,正盛邪实,交争剧烈,赤多白少,症状严重。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
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
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
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
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
舌苔白滑或白腻。
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
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
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外邪内侵、饮食所伤、内伤七情、脾胃虚弱所致。
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针对湿热壅盛患者,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多被选用以清热燥湿。
而胃苓汤、当归四逆汤、香砂六君子、不换金正气散多在临床用以温散寒湿。
连理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半夏泻心汤多用以温中清肠。
芍药汤药方∶【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用法】水煎服。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治疗

1 Sly GM ,Dragcr GA.A neurological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or thos—
tatic hypotension.[J].Arch Neurol,1960,2(5):511 2 王新 德 .神 经 病 学 [M].北 京 :人 民军 医 出版 社 ,2001:57—58 3 陈辉 .扶 正 升压 汤 治 疗 原 发 性 直 立 性 低 血 压 2l例 [J] .四川 中
维普资讯
· 综 述 与进 展 ·
J Med Res,Oct 2007,Vo1.36 No.10
西 组 32例 中显 效 11例 (34.38% ),好 转 19例 (59.38% ),无 效 2例 (6.25% ),总有 效 率 达 93.75% ;西 药 组 18例 中 显 效 4 例 (22.22% ),好 转 9例 (50.00% ),无 效 5例 (27.78% ),总有 效 率 为 72.22% 。 中西 组 总有 效 率 高 于 西 药 组 ( =4.4343,P <0.05)。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既 能 减 少 西 药 的 用 量 及 不 良反 应 ,又 有 利 于 改 善 症 状 ,进 一 步 提 高 患 者 的生 存 质 量 。
2006,25(4):23—24 (收 稿 :2007—05—13)
溃疡性结肠 炎诊断与治疗
吴德银 吴再伟 刘 伟
一 、 溃疡 性 结 肠 炎 (UC)诊 断 UC的诊 断 应 包 括 其 临 床 类 型 、严 重 程 度 、病 变 范 围 及 病 态 分 期 。 类 型 包 括 慢 性 复 发 型 、急 性 暴 发 型 、初 发 型 。严 重 程 度 指 每 日大 便 次 数 ,有 无 便 血 、便 血 量 的多 少 ,有 无 发 热 ,贫 血 程 度 等 。 1.症 状 :UC有 4个 常 见 症 状 ,即腹 泻 、便 血 、腹 痛 与发 热 。 腹 泻 是 主 要症 状 ,每 日 可 数 次 至 数 十 次 不 等 ,为 水 样 便 或 稀 便 。病 情 缓 解 或病 情 轻 微 的 患 者 可 无 腹 泻 。 病 情 较 重 的患 者 呈 黏 液 及 脓 血 便 而 无 粪 便 。重 症 患 者 则 大 量 便 鲜 血 。所 以 , 便 血 是 重 症 UC患 者 的 常 见 症 状 。 可 因 大 量 便 血 而 致 休 克 , 腹痛 多 局 限 于 下 腹 部 或 左 下 腹 。 全 腹 痛 者 少 见 ,腹 痛 常 为 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属于中医的"湿毒留恋、气伤血败"之症。
与脏腑功能障碍,阴阳平衡失调,气血瘀滞,湿热内蕴,病久损及脾肾阴阳,寒热错杂有关。
"免疫清肠细胞学疗法"据此全部采用纯中药,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而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辨证施治,个性化治疗打破了一药治多病和患者千篇一律的用药模式。
完全弥补了西药和激素治标不治本,疗程长,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大,依赖性强等缺点。
中国结肠炎网专家张璐教授提示您“免疫清肠细胞学疗法”不仅充分发挥中药个体化治疗进行免疫功能修复的优势,而且注重患者情态调理,将身心情态调理贯穿于治病养病、康复的全过程。
将清除血清中异常抗体,恢复正常免疫机制,阻止异常抗体对肠粘膜造成损伤,消除免疫性炎症从根本上治好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