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选修5 烃类

CH3 [ CH—CH2 ]n (聚丙烯)
(4).共轭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①二烯烃的种类: 两个双键在碳链中的不同位置: C—C=C=C—C a.累积二烯烃(不稳定)
C=C—C=C—C b.共轭二烯烃
C=C—C—C=C c.孤立二烯烃
②二烯烃的加成反应:
+ Cl2
1,2—加成
Cl Cl Cl
+ Cl2
CH4
Cl 2
CH3 Cl
Cl 2
CH2 Cl2
Cl 2
CCl4
Cl 2
CHCl3
光照
CH3CH3+Cl2
CH3CH2Cl+HCl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 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燃烧(彻底氧化)
燃烧: CH4 +
燃烧 2O2
CO2 + 2H2O
淡蓝色火焰
注意: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但可以萃取。 ③氧化反应
(产生明亮火焰,浓黑烟)
不能使MnO4-(H+ aq)褪色
2. 苯的同系物:
(1).定义: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
通式: CnH2n-6(n≥6)
(2).物理性质: 与苯相似,都是较好的有机溶剂,有毒。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a.可燃性
①与酸性KMnO4的作用:使KMnO4溶液褪色 5CH2=CH2 + 12KMnO4 +18H2SO4 10CO2 ↑+ 12MnSO4+ 6K2SO4+ 28H2O ②燃烧:
火焰明亮,冒黑烟,因其含碳量较高。
(3).加聚反应
炔烃的知识点汇总

炔烃的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CCHH HCCC F 3120o180O第四节 乙炔 炔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乙炔的重要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2、 使学生了解乙炔的结构特征、通式和主要的性质。
3、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方法:探索推理法●教学重点:乙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炔的结构以及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提问]对比乙烷、乙烯的结构,乙烯有一个双键,则氢原子数比乙烷少2个H 。
假设比C 2H 4再少2个H ,结构会怎样?应有一根三键。
(H —C ≡C —H )[结论]和烷烃相比,每有一个双键,氢原子就减少2个,每有一个三键,氢原子就减少4。
[提问] 设C n H m 分子中只有单双键,则该有多少个双键? 不饱和度: 222mn -+ == C 数+1—H 数/2, 如C 12H 12中最多有多少个双键?(7)一、乙炔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 2H 2 电子式:结构式:H —C ≡C —H 结构简式:CH ≡CH [展示]乙炔的球棍模型:直线型,键角180°[例题] CH 3—CH==CH —C ≡C —CF 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C ) A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C 、6个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D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该物质空间结构可表示为:注:该物质并不是所有原子均共面,如—CH 3中的3个氢原子,—CF 3中的3个氟原子均类CH 4中氢原子,是空间的。
甲烷、乙烯、乙炔结构的比较 结构简式 CH 3—CH 3CH 2==CH 2 HC ≡CH 键角 109°28′(约) 120° 180° 碳碳键长(m ) 1.54×10--10 1.33×10--10 1.20×10--10碳碳键能(KJ/mol )384615812乙炔的键能812<3×384,也比C —C 单键和C==C 双键键能之和小,所以说明乙炔的C ≡C 中有两个键易断裂。
乙炔实验

乙炔实验的改进
1、用球行干燥管代替烧瓶, 发生装置容积减小;当把干燥管 往上提起,让电石与水相离,反 应即会停;乙炔的发生容易控制。 2、把几个分散的性质实验 改成连续实验;将15%的NaOH 溶液代替饱和食盐水,减少了因 电石中杂质产生的H2S、PH3等 有毒恶臭气体对师生健康的危害。
实验操作
点燃
2HCl
催化剂 催化剂 加温、加压
CHCH + HCl
CH2=CHCl
nCH2=CH
Cl
CH2CH Cl
n
聚氯乙烯在使用的过程中,易发生老化,会变硬、发 脆、开裂等,并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氯化氢,故不宜 使用聚氯乙烯制品直接盛装食物。
阅读:
制少量乙炔时,可用实验室制取乙炔的装 置,但工业上大量制取乙炔,除了采用从石油 化工产品中制得以外,还是利用电石生产,目 前世界先进的电石生产,已经向节能和无污染 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我国虽从旧中国的没有乙 炔化工发展到现在年产电石228万吨以上,但我 们国家的电石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小型开放 炉居多,能耗高,污染比较严重。要利用国外 先进技术改造我国的电石生产,希望同学们现 在努力学习, 为我们国家的化工事业做贡献。
CH2=CH2 CH3CH3
制聚乙烯塑料
CH2=CH2+ H2 CHCH + HCl
催化剂 催化剂
乙烯乙炔

(2)乙炔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KMnO4+ 3H2SO4+ C2H2→2MnSO4+ K2SO4+2CO2↑+ 4H2O
褪色 b 、催化加氢 c 、与HX等的反应
CH≡CH+HCl催化剂 △
CH2=CHCl(制氯乙烯)
3、炔烃的通性: (1)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 沸点逐渐升高,液态时的密度逐渐增加。
C小于等于4时为气态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氧化燃烧 试剂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加成反应:与H2、HX、H2O、X2等的加成,注意量。 3)加聚反应:
三、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脂肪烃的来源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等。
石油通过常压分馏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 煤油、柴油等;而减压分馏可以得到润滑油、 石蜡等分子量较大的烷烃;通过石油和气态烯 烃,气态烯烃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而催化重 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
天然气是高效清洁燃料,主要是烃类气体, 以甲烷为主。
煤也是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源泉。通过煤焦 油的分馏可以获得各种芳香烃;通过煤矿直接 或间接液化,可以获得燃料油及多种化工原料。
(2)烯烃的熔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多,分子量 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
(3)烯烃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增多,逐渐增 大。
4、烯烃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 火焰明亮,冒黑烟。
②催化氧化:
催化剂
2CH2==CH2 +O2加热加压2CH3CHO
③与酸性KMnO4的作用:使KMnO4溶液褪色
5CH2=CH2 + 12KMnO4 +18H2SO4
10CO2 ↑ + 12MnSO4 + 6K2SO4 + 28H2O
乙炔的性质及实验室制备教案

结构
性质
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
实验室制备
通性
反应原理
装置 各部分作用 不饱和烃类
通性
炔烃 通性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与乙烷乙烯的比较,了解乙炔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2.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乙炔的物理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3.通过对乙炔的学习和了解,理解炔烃的概念、通式和化学通性。
课 型 √新授课 □练习课 □实验(实践)课 □复习课 □讲评课
学习内容呈现方
式
√基于主题的 □基于案例的 □基于问题的 □基于项目的
学习(教学)模式 □传递接受模式 √探究发现模式 √问题解决模式 □自主体验模 式
学习活动方式 □集体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 √合作式学习 □协作式学习
教学环境
□普通教室 √多媒体教室 □网络教室 □移动网络教室 □自 定义
结合已有知识,
5
电子式
结构
建构新知识
(二) 发现不同,
提出问题 1.展示分子模型, 让学生思考乙炔结
结合模型,了解乙炔分 子结构特点
球棍模 观的展 构特点
型形 现微
象直 观结
促进学生对乙烷 微观结构的理解
构特点
2.通过完成学案中 乙烷、乙烯、乙炔 的相互对比分析乙 炔的结构特点和性 质
思考回答结构的不同点 和相同点,推测可能的 性质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产生认知矛盾,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学生提供良好 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不断深化和理解炔烃的有关知识。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和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启发引导,发现、解决问题等组织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和 理解本节知识的同时,并学会应用,学会推断归纳,解决实验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炔烃

应
五、炔烃
1.定义: 链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烃叫做炔烃
2.炔烃的通式: CnH2n-2
(n≥2)
3. 炔烃的通性: (1)物理性质: C小于等于4时为气态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液态时的 密度逐渐增加。 (2)化学性质: 与乙炔相似,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乙炔的结构、重要性质 和主要用途。
名称 结构简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乙炔 CH≡CH
能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 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推测一: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 推测二:能使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褪色
化学 性质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乙炔可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因此俗称电石气。
1、原料—— 电石( CaC2 )、水
2、实验原理
为避免反应速率 CaC2+2H2O → CH≡CH↑ +Ca(OH)2 过快,用饱和食 盐水代替水!! 反应特点:
2C2H2+5O2 点燃 4CO2+2H2O
小 知 识
氧炔焰:乙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在O2中
燃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 可用于切割、焊接金属。
点燃前需验纯:乙炔与空气(或O2 )的混合物遇
火可能发生爆炸。
甲烷、乙烯、乙炔完全燃烧的对比 甲烷
分子中 含碳量 火焰明亮 程 度
75% 不明亮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纯乙炔有难闻的臭味 B 、乙炔分子里所有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C 、电石必须防潮,密封干燥保存 D 、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以减缓电石与水 反应速率
3
下列有关乙炔性质的叙述中,既不同于乙 烯,又不同于乙烷的是( )
炔烃的知识点总结

C C H HH CC C F 3120o 180O 第四节 乙炔 炔烃●教学目得:1、 使学生了解乙炔得重要化学性质与主要用途。
2、 使学生了解乙炔得结构特征、通式与主要得性质。
3、培养学生得辨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方法:探索推理法●教学重点:乙炔得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炔得结构以及与化学性质得关系。
教学过程:[提问]对比乙烷、乙烯得结构,乙烯有一个双键,则氢原子数比乙烷少2个H 。
假设比C 2H 4再少2个H ,结构会怎样?应有一根三键。
(H —C ≡C —H )[结论]与烷烃相比,每有一个双键,氢原子就减少2个,每有一个三键,氢原子就减少4。
[提问] 设C n H m 分子中只有单双键,则该有多少个双键?不饱与度:222m n -+ == C 数+1—H 数/2, 如C 12H 12中最多有多少个双键?(7) 一、乙炔得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C 2H 2 电子式:结构式:H —C ≡C —H 结构简式:CH ≡CH[展示]乙炔得球棍模型:直线型,键角180° [例题] CH 3—CH==CH —C ≡C —CF 3分子结构得下列叙述中,正确得就是( B C )A 、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C 、6个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D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解析:该物质空间结构可表示为: 注:该物质并不就是所有原子均共面,如—CH 3中得3个氢原子,—CF 3中得3个氟原子均类CH 4中氢原子,就是空间得。
嗆赌駭強导養侶。
结构简式CH 3—CH 3 CH 2==CH 2 HC ≡CH 键角109°28′(约) 120° 180° 碳碳键长(m )1、54×10--10 1、33×10--10 1、20×10--10 碳碳键能(KJ/mol ) 384 615 812 乙炔得键能812<3×384,也比C —C 单键与C==C 双键键能之与小,所以说明乙炔得C ≡C 中有两个键易断裂。
乙炔

(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O2 + H2O
褪色的速度:乙烯>乙炔, 因为乙烯比乙炔活泼
KMnO4 + H2SO4+ C2H2→ MnSO4+ K2SO4+ CO2↑+ H2O
2.加成反应(X2、H2、HX)
①与溴水加成:使溴水褪色
1, 2—二溴乙烯
1, 1, 2, 2—四溴乙烷
C C
HOH Ca + HOH
C H + Ca(OH)2 C H
练习: CaC2和ZnC2、Al4C3、Mg2C3、 Li2C2等都同属离子型碳化物,请通 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 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写出下列反 应的产物: A.ZnC2水解生成 ( C2H2) CH 4) B.Al4C3水解生成 ( C H C.Mg2C3水解生成 ( 3 4) D.Li2C2水解生成 ( C2H2)
结构式
键的类别 键角 键长(10-10米) 键能(KJ/mol) 空间各原子的 位子
C—C 109º 28ˊ 1.54 348
C==C 120º 1.33 615
1800 1.20 812
2C和2H在同 一直线上
2C和6H不在 2C和4H在 同一平面上 同一平面上
一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碳化钙(CaC2、俗名:电石) 2、反应原理: CaC2+2H—OH C2H2↑+Ca(OH)2 水
氧炔焰:乙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在O2中燃
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高达3000℃以上,可 用于切割、焊接金属。
发生爆炸的乙炔气罐 2005年10月7日,广州某地一乙炔气厂发生爆炸。事 故原因是乙炔装运补给点出现意外,引发了乙炔仓库爆 炸,厂房严重受损,多人伤亡,爆炸产生的火苗还导致 周边山林起火,所幸抢险得力,山火被及时扑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原理】 无水醋酸钠与氢氧 化钠在加热的条件
下可发生脱羧反应, 生成甲烷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Na+NaOH
△
CaO
Na2CO3+CH4↑
乙烯的制备装置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 温度计、带导管的橡胶塞、集气瓶、 (碎瓷片)、水槽
排水集气法
(注酸入醇)
1.试剂:浓硫酸与无水乙醇(体积比3:1)
三、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固液不加热型
1、原料:CaC2与H2O 2、反应原理: CaC2+2H2O C2H2↑+Ca(OH)2 3、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的装置
4、净化:用硫酸铜溶液除去H2S等气体 5、收集方法:排水法 6、尾气处理: 点燃(燃烧法)
2.原理: H H
HH
浓H2SO4
H—C—C—H
H—C=C—H + H2O
H OH
CH3-CH2-OH
170˚C
浓H2SO4 1700C
CH2=CH2↑+H2O
副反应: CH3-CH2OH + CH3-CH2OH
浓H2SO4 140℃
CH3-CH2-O-CH2-CH3 + H2O 乙醚
注意事项: 反 酸应没中有有脱为生水成 性什水 会么, 导浓会 致硫使 实酸浓 验用硫 失量酸 败要稀。释多,?而稀硫
1.反应中浓硫酸和酒精的体积比是3 :1,顺序是 先加酒精再加浓硫酸,浓硫酸作催化剂和脱水剂。 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少量的碎瓷片,以免混合液 在受热时暴沸 3.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液面下,并不接触瓶底。 4.加热升温要迅速,并达到170℃左右。 5.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
6.特别注意温度计的量程应在2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