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生物化学大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生物化学大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生物化学大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综合大实验报告书

题目:生物化学大实验

系(院):海洋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生技101

姓名:陈帅

学号: 521002101

2011年12月

酶的特异性及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班级:生技101 姓名:陈帅学号:521002101

【摘要】

唾液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在人体内有着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研究在酶添加壳聚糖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代有创新性的产品—加酵素壳聚糖健康食品。本文通过比较在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情况,进而了解不同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酶的特异性。

【关键词】唾液淀粉酶,温度,pH,特异性

1前言

酶[1]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催化剂,人体内才能进行各项生化反应它们支配着生物的新陈代谢、营养和能量转换等许多催化过程,与生命过程关系密切。酶与一般催化剂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专一性。所谓特异性是指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起一定的催化作用。酶的特异性实验是生物化学实验之一,适用于临床、妇产、中医、康复、药学、检验等专业。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其活性受温度、pH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材料及方法

2.1材料

主要材料为人的唾液以及淀粉溶液

2.1.1试剂[2]

蒸馏水,

NaCl(分析纯,中国上海试剂一厂),

可溶性淀粉(化学纯,广州医药站化学试剂公司),

蔗糖(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CuSO

4

(分析纯,上海试一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柠檬酸钠(分析纯,中国上海试剂一厂),

无水Na

2CO

3

(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一厂),

KI(化学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Na

2HPO

4

·2H

2

O(分析纯,江苏省连云港市化学试剂厂),

浓HCl(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NaOH。

2.1.2配制试剂

①唾液淀粉酶的制备:

用烧杯取蒸馏水或自来水,含于口中,1—2分钟后,吐入50mL烧杯中,备用。

②Benedict试剂

A、取CuSO417.3g溶于100mL热蒸馏水中,冷后稀释至150mL;

B、取柠檬酸钠173g及无水Na2CO3100g,加水600mL加热使之溶解,冷

后稀释至850mL;

C、将A液缓慢注入B液中,混匀备用。(可长期保存)。

③pH1.5溶液:

取0.2M Na2HPO4·2H2O溶液41.2mL加入0.1M柠檬酸钠38.8mL,然后用浓HCl调至pH1.5左右;

④pH6.8溶液:

取0.2M Na2HPO4·2H2O溶液61.8mL加入0.1M柠檬酸钠18.2mL;

⑤pH9.8溶液:

取0.2M Na2HPO4·2H2O溶液77.8mL加入0.1M柠檬酸钠2.2mL,然后用

0.1MNaOH调至pH9.8左右;

⑥0.3%NaCl的0.5%的淀粉液:

称取可溶性淀粉1.25g、NaCl0.75g于烧杯中,加入200mL水,于电炉上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液体澄清。待冷却后转移至250mL容量瓶,定容。

⑦0.5%的蔗糖溶液:

称取蔗糖0.5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⑧KI-I溶液:

称取碘化钾3g溶于蒸馏水中,待全部溶解后再加I1g,振荡溶解,定容至100mL。

2.1.3仪器

试管(8支)移液管(7支)

胶头滴管,小烧杯(2个,100ml)大烧杯(1000ml)

BP221S型电子天平HW·YS型电子恒温水浴(37℃)A型50Hz 220V—800W双层铁皮电炉石棉网

pH试纸,洗耳球

容量瓶玻璃棒

2.2实验方法

2.2.1酶的特异性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1、2,1号加入0.5%的淀粉液2mL,2号加入0.5%的蔗糖

液2mL;

②与两支试管各加入制备好的唾液1mL;

③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④15分钟后,取出两试管,各加入Benedict试剂1mL;

⑤将两试管同时放入沸水中煮沸6分钟;

⑥取两支试管,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并注意是否有红棕色产生。

表1 酶的特异性验证

2.2.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取三支试管并编号3、4、5,同时加入5mL0.5%淀粉液及1mL唾液混匀;

②将管3、管4、管5同时分别放入冰浴、37℃水浴、沸水浴中;

③15分钟后,取出各管,分别加入碘液数滴,观察并记录各管颜色变化。

表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2.3pH对酶活性的影响[4]

①取试管3支编号6、7、8,按下表加入试剂;

②3支试管同时放入37℃恒温水浴锅内保温;

③15分钟后,取出3支试管,分别加入碘试剂数滴,每加一滴,注意摇匀,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表3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唾液(mL) 1 1 1

37℃恒温水浴保温15min

碘液数滴数滴数滴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

3.1.1酶的特异性

实验现象:1号试管经沸水浴后颜色逐渐变为黄色、棕褐色最终变成砖红色并产生砖红色沉淀;2号试管经沸水浴后颜色没有发生变化(仍为浅蓝色)。(如图1)。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图1 酶的特异性

实验现象表明:唾液淀粉酶能水解淀粉,而不能水解蔗糖。说明唾液淀粉酶具有特异性。

3.1.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3]

实验现象:3号试管加5滴碘液并混匀后变成深蓝紫色;4号试管加5滴碘液并混匀后变成酒红色;5号试管加5滴碘液并混匀后变成深蓝紫色。(如图2)。

3号试管 4号试管5号试管

图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现象表明:经过冰水浴和沸水浴后,唾液淀粉酶活性降低,不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在37℃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较高,将被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说明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有一定影响。温度为0℃(低温)条件下酶活性受抑制;温度为100℃(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而37℃(人体正常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3.1.3pH对酶活性的影响[4]

实验现象:6号试管逐滴加入3滴碘液并混匀后变成深蓝紫色;7号试管逐滴加入3滴碘液并混匀后变成酒红色;8号试管逐滴加入3滴碘液并混匀后变成深蓝紫色,但颜色浅于6号试管。(如图3)。

7号试管8号试管9号试管

图3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现象表明: pH为1.5(强酸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pH为6.8(接近中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较高,能水解淀粉;pH为9.8(碱性)条件下,唾液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说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最适pH为6.8左右,pH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使其变性失活。3.2结果分析

本实验研究酶的特异性及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比较1、2号试管可知,唾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而不能水解蔗糖,验证了酶的特异性,与理论相符。比较3、4、5号试管可知,酶的作用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特定温度下酶活性最强,低温或高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酶作活性最强时的温度为最适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比较6、7、8号试管可知,酶的作用活性受pH的影响,只有在特定pH下酶活性最强,过酸或过碱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酶作活性最强时的pH为最适pH,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8。

总体而言,本次实验是比较成功的,实验现象较明显;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

①实验过程中仪器使用正确,操作正确;

②实验加入试剂准确,按实验步骤进行;

③实验中反应颜色变化较大,实验现象明显。

不足之处:

①在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时,滴加碘液较多,导致颜色较深;

②配制pH9.8溶液时,加入NaOH过少,导致pH小于9.8,实验结果受

影响;

4讨论

通过实验发现唾液淀粉酶具有高度特异性,其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多种因素影响。人体唾液淀粉酶在37℃活性最强,但低温条件下酶活性并没有完全丧失,而是活性受到影响, 0℃时酶活性受影响比较大,其活性比较弱;而在高温条件下酶活性丧失。由此可知很多水果、蔬菜中的酶在低温时活性比较低,有利于保鲜。同时发现中性环境中淀粉酶活性最强,这也适应了人的口腔内pH值。

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没得广泛存在,酶的提取与研究成了重要科研课题。在生产上可以用固定化酶酿酒或制作其他食品。研究了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找出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使酶在最是条件下作用,提高生产效率。

5参考文献

[1]郭勇.2005.酶工程原理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电容.生物化学与生化药品[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进增,李为兰.一道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题.生物学通报.2011

[4]许冰,原媛,赵文献.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层析

班级:生技101 姓名:陈帅学号:521002101

【摘要】

本实验利用凝胶过滤的特点,先向层析柱中加入FeSO4 溶液,形成一个还原带,然后加入血红蛋白样品(血红蛋白与高铁氰化钾的混合液)。由于血红蛋白分子量大,在凝胶床中流速快,当其流经还原带时,褐色的高铁血红蛋白立即变为紫红色的亚铁血红蛋白。亚铁血红蛋白继续下移,与缓冲液溶解的O

2

结合,形成鲜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铁氰化钾是小分子量化合物,呈黄色带远远地落在后边。这样,就可以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凝胶过滤的分离效果。

【关键词】凝胶过滤,层析,血红蛋白

1前言

凝胶过滤层析又称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它是利用某些化学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的物质(凝胶) 为填料,通过洗脱液的连续洗脱,使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按其分子体积大小和形状的差异而得到分离,已广泛应用于大分子物质的去盐、溶液的浓缩、分离提纯及分子量测定等方面[1]。凝胶过滤层析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迅速和不影响样品生物活性等优点,但凝胶过滤层析对蛋白混合物的最佳分离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了解凝胶柱层析的原理及应用,掌握凝胶柱层析的基本操作技术,为进一步掌握离子交换柱层析、亲和层析及吸附层析等其它分离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实验材料

鸡血

2.1.2药品

Na

2HPO

4

·2H

2

O(分析纯,江苏省连云港市化学试剂厂);

NaH

2PO

4

·2H

2

O(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蒸馏水;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

2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硫酸亚铁(FeSO

4·7H

2

O)(分析纯,江苏徐州试剂二厂);

Sephadex G-25,或G-75[2];

固体铁氰化钾〔K

3Fe(CN)

6

〕;

柠檬酸钠(分析纯,中国上海试剂一厂)

2.1.3配置试剂

①磷酸缓冲液(pH7.0):

称取Na

2HPO

4

·2H

2

O2.172g,NaH

2

PO

4

·2H2O1.076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

至1000mL。

②Na

2HPO

4

—EDTA—Na

2

溶液:

称取2.69gEDTA—Na

2,3.56gNa

2

HPO

4

·2H

2

O,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③40m mol/L FeSO

4

溶液:

称取FeSO

4·7H

2

O1.11g溶于100mL水中(现配现用)。

④抗凝血:

哺乳动物血样,以1:6的比例加入2.5%柠檬酸钠,置于4℃冰箱中保存2.1.4仪器

BP221S型电子天平层析柱(Φ1cm×40cm)

玻璃棒烧杯(50ml,100ml,500ml)容量瓶(50ml,100ml,500ml,1000ml)胶头滴管

洗耳球移液管(1mL,5mL)

2.2方法

2.2.1凝胶溶胀[2]

取10g Sephadex G-25,加200mL蒸馏水充分溶胀(在室温下约需6小时或在沸水浴中溶胀5小时)。待凝胶溶胀平衡后,用倾泻法除去细小颗粒,再加入与凝胶等体积的pH 7.0磷酸缓冲液,在真空干燥器中减压除气,准备装柱。2.2.2装柱

将层析柱垂直固定,旋紧柱下端的螺旋夹,在柱内加入少量磷酸缓冲液或直接把处理好的凝胶连同适当体积的缓冲液用玻棒搅匀,然后边搅拌边倒入层析柱中,同时开启螺旋夹,控制一定流速。最好连续装完凝胶,若分次装入,需用玻棒轻轻搅动柱床上层凝胶,以免出现界面影响分离效果。装柱后形成的凝胶床至少长30cm,使胶床表面保持2-3cm液层。

注意:整个操作过程中凝胶必须处于溶液中,不得暴露于空气,否则将出现气泡和断层,应当重新装住。

2.2.3平衡

继续用磷酸缓冲液洗脱,调整缓冲液流速,平衡20-30分钟。

2.2.4样品制备

(1)取1mL鸡的抗凝血放入小烧杯中,加5mL pH7.0 的磷酸缓冲液,再加

入27.5mg K

3Fe(CN)

6

固体,用玻棒搅动使其溶解,即得褐色的高铁血红蛋白溶

液。

(2)吸取 lmL FeSO

4溶液和 lmL EDTA-Na

2

-NaHPO

4

溶液,于小烧杯中混匀。

(注意:还原剂混合液要新鲜配制,尽可能缩短其与空气接触的时间)。

2.2.5上样

旋开层析柱上端旋扭,待胶床上部的缓冲液几乎全部进入凝胶(即缓冲液液面与胶床平面相切)时,立即加入0.4mL 上述混合液,待其进入胶床表面仅留约lmm 液层时,加入0.5mL 缓冲液,再当胶床表面仅留约lmm 液层时,吸取0.5mL 血红蛋白样品溶液,小心地注入层析柱胶床面中央,注意切勿冲动胶床。慢慢打开螺旋夹,待大部分样品进入胶床、床面上仅有lmm 液层时,用乳头滴管加入少量缓冲液,使剩余样品进入胶床,然后用液管小心加入3—5cm 高的洗脱缓冲液。 2.2.6洗脱

继续用磷酸缓冲液洗脱,调整流速,使上下流速同步保持每分钟约6滴。等有红色液体滴出时开始收集液体,直至滴出液体颜色变浅。 2.2.7凝胶的回收。

实验完毕用洗脱液把柱内有色物质洗脱干净,保留凝胶柱重复使用或回收凝胶。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

凝胶经溶胀、装柱、沉降后形成胶床,用磷酸缓冲液平衡后,沿层析柱内壁加入FeSO 4、EDTA-Na 2-NaHPO 4 混合溶液,等其进入胶后往胶床面中央加入鸡血血红蛋白,等其进入胶床后加入磷酸缓冲液。血红蛋白在胶床中缓慢层析,分为三层:下层呈现黄色,是铁氰化钾;中层呈现红色,是血红蛋白;上层呈现墨绿色。收集层析柱中的红色的液体部分即为血红蛋白。本次实验收集的血红蛋白的量大约1.3mL 。 3.2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中,曾新的样品在胶床内分三层,这符合理论;在实验过程中,样品洗脱速度极为缓慢,流速小于每分钟6滴,仅为每分钟2—3滴。这可能是由

胶床

鸡血 磷酸缓冲液 混合溶液

于葡聚糖凝胶有污染,层析柱的高度、直径等一些因素的影响。由于鸡血的存放时间较长,对最终血红蛋白的产量以及层析的速度均可能有影响。

总体而言,本实验是比较成功的,但在一些方面仍需要改进:

成功之处:

①层析速度虽然缓慢,但是在层析过程中,样品的条带清晰,分层清楚;

②层析过程中操作规范,加样准确,层析结果较好,经SDS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检测后条带清晰。

不足之处:

①层析过程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层析速度极为缓慢;

②配制FeSO

4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及时,导致FeSO

4

被氧化,进而重新

配制;

③有血红蛋白层析出时未能及时收集,导致部分血红蛋白损失。

4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发现凝胶过滤层析的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可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下进行,葡聚糖凝胶的吸附力弱,不需要有机溶剂,并且对分离成分理化性质的保持有独到之处。对于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凝胶过滤层析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应用:凝胶过滤层析可以广泛用于酶、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激素、生物碱等物质的分离提纯[3]。也可用于去除高分子物质(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中的一些小分子杂质。测定已知分子量的物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洗脱体积,再测定未知分子量的大分子物质体积,从而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总而言之,凝胶过滤层析在分离纯化大分子物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5参考文献

[1] 安春菊,李德森,赵素然,杜荣骞.凝胶过滤层析参数对家蝇蛋白粗提液分离效果的影响.昆虫学报.2005

[2] 王璞,林红,朱滨.凝胶过滤层析实验中Sephadex的溶胀与回收保存.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6

[3] 时晓明,郭秀丽. 一种新型提取SOD的方法———串联凝胶过滤层析法. 药物分析杂志.2010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班级:生技101 姓名:陈帅学号:521002101

【摘要】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分析蛋白质和多肽、测定其分子量等常用的方法。本实验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未知蛋白质待测样进行测定,主要目的是测定来自凝胶层析过滤分离的鸡血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样品在经过浓缩胶和分离胶之后,其相对迁移率为0.53,分子量大小大约66KD 【关键词】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迁移率,蛋白质分子量

1前言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从而用于分开蛋白质的技术。在测定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时,由于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筛作用,小分子的蛋白质可以容易的通过凝胶孔径,阻力小,迁移速度快;大分子蛋白质则受到较大的阻力而被滞后,这样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就会根据其各自分子量的大小而被分离。因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只需知道蛋白质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就可以了。

SDS-PAGE在蛋白质研究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常用于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蛋白质纯度的分析,蛋白质浓度的检测,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第一步,蛋白质修饰及免疫沉淀蛋白的鉴定等[1] [2]。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牛血清蛋白,鸡血血红蛋白

2.1.1试剂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丙烯酰胺(Acr)(化学纯,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化学纯,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ris(化学纯,北京拜尔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甘氨酸(Gly)(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NaH

2PO

4

(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Na

2HPO

4

(分析纯,江苏省连云港市化学试剂厂)

考马斯亮蓝R—250(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50%甲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冰乙酸(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蒸馏水

过硫酸铵(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HCl(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巯基乙醇(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甘油(分析纯,宜兴市钮家化学试剂厂)

溴酚蓝(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总厂)

四甲基乙二胺(TEMED)(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2配置试剂

①10%过硫酸铵:

称取1.002g过硫酸铵固体粉用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②凝胶注液:

称取Acr 29g,Bis 1g于烧杯中,然后加蒸馏水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盖上瓶塞倒转摇匀。

③样品溶解液:

SDS 4.02g,巯基乙醇0.4mL,甘油4mL,溴酚兰0.01g,pH7.2磷酸缓冲液2mL。加蒸馏水溶解,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盖上瓶塞倒转摇匀。

④4X浓缩胶buffer:

称取Tris 6.0153g,用HCl调pH到6.8,然后加入SDS0.4070加水至100mL。

⑤4X分离胶buffer:

称取Tris 36.3598g,用80mL蒸馏水溶解,再用浓HCl调pH到8.8,然后加入SDS0.808g,60℃水浴溶解,加蒸馏水至200mL。

⑥电泳buffer:

称取Tris 12.1875g,Gly 57.748g和柠檬酸4.0149g,放入到500mL大烧杯中,加蒸馏水60℃水浴溶解,转移至2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盖上瓶塞倒。

⑦0.2mol/L,pH7.2磷酸盐缓冲溶液:

取280mol/L.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加入720mL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混匀后在pH计上调至pH7.2。

⑧染色液:

称取0.25g考马斯亮蓝R-250,454mL50%甲醇,46mL冰乙酸于烧杯中,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

⑨脱色液:

75mL冰乙酸,875mL蒸馏水与50mL甲醇混合。

2.1.3仪器

DYC2-24D型垂直板型电泳槽;DYY-2C型直流稳压电泳仪;

移液管(1mL、5mL、10mL);烧杯(25mL、50mL、100mL);

微量进样器(50μL);细长滴管;

培养皿(直径120mm);手术刀片;

电吹风;电炉。

2.2方法

2.2.1安装垂直板电泳槽、凝胶制备

先把垂直平板电泳槽和两块玻璃板洗净,晾干。这种电泳槽两侧为有机玻璃制成的电极槽,两个电极槽中间夹有一个凝胶模,该模由1个U形硅胶框、长与短的玻璃板及样品槽模板(梳子)所组成。先把垂直平板电泳槽和两块玻璃板洗净,晾干。通过U形胶带将两块玻璃板封好,由此便形成一个“夹心”凝胶腔,再将封好的玻璃板插入电泳槽。注意操作过程中勿用手接触灌胶的玻璃面。

为了检验装好的电泳槽是否漏胶,可以先加少量水检验封好的玻璃板是否会漏胶,确定不漏后将水倒出,并用吸水纸吸干凝胶腔中的水分。

按照表1所示制备凝胶

表1 凝胶制备方法

用吸管吸取分离胶,沿壁缓缓注入已准备好的胶室中,胶液加到离胶室顶部1.5厘米处。注胶后应立即覆盖3-5毫米的水层,垂直静止聚合30分钟左右。聚合后将覆盖的水层倒出,并吸干。

2.2.2 加样

一般每个凹形样品槽内,只加一个种样品或已知分子量的混合标准蛋白质,将样品与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加在同一块凝胶上,加样体积要根据凝胶厚及样品浓度灵活掌握,本实验加样体积为20μL。如样品槽中有所泡,可用注射器针头挑除。加样时,将微量注射器的针头通过电极缓冲液伸入加样槽内,尽量接近底部,轻轻推动微量注射器,注意针头勿碰破凹形槽胶面。由于样品溶解液中含有比重较大的蔗糖或甘油,因此样品溶液会自动沉降在凝胶表面形成样品层。2.2.3 电泳

加样后,将电极缓冲液分别倒入上下电泳槽,连接电泳仪与电泳槽,上槽接负极,下槽接正极。打开电源,先将电流调至25mA,10min候,将电流调至75mA,待染料前沿迁移至距硅橡胶框底边1-1.5cm处停止电泳,关闭电源,一般电泳过程需5-6h。

2.2.4 染色[3]与脱色

电泳结束后,取下凝胶模,卸下硅橡胶框,用解剖刀撬开短玻璃板,在凝胶板切下一角作为加样标志,将凝胶从玻璃板上取下,放入大的培养皿中染色30~60min ,用蒸馏水漂洗数次,然后放入脱色液中脱色。勤换脱色液,12小时后可清晰地辨认出蛋白质区带,48小时后可脱至背景无色。若蛋白质区带清晰,可将电泳图谱照相保存。 2.3Mr 的计算

通常以相对迁移率Mr 来表示迁移率,相对迁移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用直尺分别量出样品区带中心及铜丝与凝胶顶端的距离,按下式计算:

染料迁移距离()

样品迁移距离(=

相对迁移率cm cm Mr

以标准蛋白质Mr 的对数对相对迁移以标准蛋白质Mr 的对数对相对迁移率作图,得到标准曲线,根据待测样品的相对迁移率,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Mr 。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

点样时,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为:Marker ;1号、2号:牛血清蛋白;3号、4号:鸡血血红蛋白(样品由陈帅、马杰、陆晓霜层析得出);5—9号:鸡血血红蛋白(样品由邓文杰、崔佳慧、董歆层析得出);Marker 。

将电泳后的胶经染色、脱色后可见,1号、2号、3号、4号有条带出现,1号、2号条带较清楚,3号、4号条带较不明显。两个Marker 可能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均未跑出条带。通过分析测量胶图得出:样品迁移距离为1.86cm ,染料迁移距离(即电泳前沿)为3.53cm.

通过计算可得,相对迁移率53.0cm

53.3cm

86.1Mr ==

M 1 2 3 4 5 6 7 8 9 M

浓缩胶

分离胶

电泳前沿

鸡血血红蛋白

样品迁

移距离 染料迁

移距离

样品蛋白质的分子量为66KD

3.2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过程中,牛血清蛋白电泳效果较好,说明配置的浓缩胶和分离胶没有问题。而鸡血血红蛋白效果较不明显,这是由凝胶过滤层析中的一些因素引起的(比如:鸡血不新鲜、凝胶层析缓慢等)。在跑胶结果中,Marker未能跑出条带,这是由于Marker与胶的浓度不匹配所造成的。对于实验结果中,样品蛋白的相对迁移率约为0.53,说明样品的分子量较大,达到66KD,这跟实际情况相符合。

本次实验虽有成功的方面,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结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成功之处:

①牛血清蛋白,样品鸡血血红蛋白能够在凝胶中跑出条带,说明配

胶准确无误;

②在倒胶后,胶凝固的时间足够长,胶孔整齐;

③点样准确规范,均点进了胶孔里。

不足之处:

①在电泳过程中,由于溴酚蓝还没能到分离胶中就改电压为120V,

电泳结果中溴酚蓝出现两条可能与此有关;

②在剥胶时用力过大,导致胶的一个角落损坏;

③Marker未能跑出条带,可能与Marker跟胶的匹配程度有关;

④电泳时间不够长,样品蛋白分离不够彻底。

4讨论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简单,操作简便,是蛋白质研究中极为常用的研究方法。然而,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

首先,由亚级组成的蛋白质多聚体与SDS作用后,解离成亚级,结果测定的肽链分子量实际上是亚级的分子量。要得到完整的分子量,必须参照其他方法测定的结果,如聚丙烯酰胺浓度梯度凝胶电泳、葡聚糖凝胶过滤、氨基酸组成的分析、离子沉降平衡等。

第二,蛋白质与SDS作用后,空间结构破坏,失去活性,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失活过程是不可逆的。

第三,有少量的蛋白质,由于带电荷的性质和构型的特殊,或含有非蛋白质的成份,如糖蛋白和脂蛋白,使电泳迁移率偏高或偏低,使测定误差较大,这也需要与其他测定方法相配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尽管如此,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蛋白质仍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而这一方法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从而对其改良[4],以发挥其优越性,避免其不好方面。

5参考文献

[1]方丽莎,谢珍茗,余倩,余林.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拟糖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2009年10月

[2]石继红,赵永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小分子多肽.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3]胡晓倩,陈来同,赵健.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方法.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1年第32卷第2期

[4]胡承香,张玉纯,李磊,顾长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的改良及其应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6年2月第l8卷第1期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2011

孝感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实验一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还原糖和总糖测定的基本原理,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如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利用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对没有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有还原性的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还原糖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 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0.9。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小麦面粉(1000 g) 2.主要仪器 (1)具塞玻璃刻度试管:20 mL×11 (2)滤纸(3)烧杯:100 mL×2 (4)三角瓶:100 mL×1 (5)容量瓶:100 mL×3 (6)刻度吸管:1mL×1;2 mL×2; 10 mL×1 (7)恒温水浴锅(8)煤气炉(9)漏斗(10)天平(11)分光光度计 3.试剂 (1)1mg/mL葡萄糖标准液 准确称取80 ℃烘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100 mg,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混匀,4℃冰箱中保存备用。 (2)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 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称取6.5 g DNS溶于少量热蒸馏水中,溶解后移入1000 mL 容量瓶中,加入2 mol/L氢氧化钠溶液325 mL,再加入45 g丙三醇,摇匀,冷却后定容至1000 mL。 (3)碘-碘化钾溶液:称取5 g碘和10 g碘化钾,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4)酚酞指示剂:称取0.1 g酚酞,溶于250 mL 70%乙醇中。 (5)6 M HCl和6 M NaOH各100 mL。(分别取59.19 mL 37 %浓盐酸和24克NaOH定容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 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批阅教师:年月日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工作曲线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酶蛋白分离提纯的原理; 5、掌握酶的比活力测定及其计算方法; 6、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中用双倒数法测定Km的方法; 7、运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温度、pH值、离子浓度的最适条件。 称量技术: 1、了解电子天平的用途 2、了解电子天平的工作原理 3、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4、掌握电子天平使用前后的注意事项 离心技术: 1、了解离心机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2、了解离心机的类型和用途 3、了解离心机的型号和控制版面 4、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5、掌握离心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层析技术: 1、了解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2、了解层析技术的分类情况 3、了解各种层析技术的原理 4、掌握凝胶层析技术 光谱分析技术: 1、学习掌握紫外可见、荧光、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 2、了解仪器结构和分类 3、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电泳技术: 1、了解电泳的基本原理 2、了解电泳的类型

3、学习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4、掌握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技术 5、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技术 6、了解转移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7、了解双向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蔗糖酶的提取: ①酵母菌的基本特征: 单细胞,椭圆形、圆形或柱形。长5-30μm,宽1-5μm。 ②生物材料破碎方法: (1)机械(匀浆)法 ①研钵 ②玻璃或Teflon研棒匀浆器(50mL)Teflon:聚四氟乙烯 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高,适用于少量组织和脏器。 ③高速组织捣碎机(0.5-1L) 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 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④高压匀质机(XL) 高压下的细胞通过阀门流出时,细胞内外压力同时降低,但由于细胞膜的作用,胞外压力瞬间降至常压,而胞内压力相比之下降低较慢,从而在细胞内外形成压力差,使细胞膜破裂。 优点:快速,产热小,对蛋白损伤小,破碎效率高。一次破碎效率可达90%以上 (2)超声波处理法 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常在30 至60Hz 频率下处理10-15 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3)反复冻融法 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的水形成冰粒而剩余的细胞液中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设备简单、效率不高,时间长,注意蛋白酶! (4)化学处理法 有些动物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D测绘131 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 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 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 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 时间:2016.6.02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 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 (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 (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 (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 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 3. 一测回观测: (1) 盘左。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 (1)记录。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按照下式计算2C 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 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数值分析家乡温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数值分析》 题目:计算水塔水流量 数值拟合问题 班级:软件112 学号: 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1 计算水塔的水流量 一.题目描述 某居民区的民用自来水是由一个圆柱形的水塔提供,水塔高12.2米,直径17.4米,水塔是由水泵根据水塔内水位高低自动加水,一般每天水泵工作两次,现在需要了解该居民区用水规律也水泵的工作功率。按照设计,当水塔的水位降至最低水位,约为8.2米时,水泵自动启动加水;当水位升高到一个最高水位,约10.8米时,水泵停止工作。 可以考虑采用用水率(单位时间的用水量)来反映用水规律,并通过间隔一段时间测量水塔里的水位来估算用水率,原始数据表式某一天的测量记录数据,测量了28个时刻,但是由于其中有3个时刻遇到水泵正在向水塔供水,而无水位记录。 试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推算任意时刻的用水率、一天的总用水量。 进一步:可自己增加一些新的计算功能。 由问题的要求,关键在于确定用水函数,即单位时间内用水体积,记为f(t),又称水流速度。如果能够通过测量数据,产生若干个时刻的用水率,也就是f(t)在若干个点的函数值,则f(t)的计算问题就可以转化为插值或拟合问题。 本问题假设: 1)水塔中水流量是时间的连续光滑函数,与水泵工作与否无关,并忽略水位高度对水流的影响。 2)水泵工作与否完全取决于水塔内水位高度。 3)水塔为标准圆柱体。体积V=π/4*D^2*h,其中D为底面直径,h为水位高。 4)水泵第一次供水时间段为[8.967,10.954],第二次供水时间段为[20.839,22.958]。 二.在Excel中做表格 求出各时刻用水率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模板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李燚 学号: 3180100093 专业年级: 2018级护理学本科 组别:第五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操作考试 实验日期2019-12-24 实验地点第XX实验室 合作者张怡君指导老师李某某 评分XX 教师签名李某某批改日期2013-06-03 格式要求:正文请统一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数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需强调的地方请用蓝颜色标出。不得出现多行、多页空白现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织样品的制备方法,了解其注意事项; 2.熟练运用溶液混匀的各种方法; 3.正确操作使用刻度吸管和可调微量取液器; 4.了解肝糖原提取、糖原和葡萄糖鉴定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掌握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以流程图示意 (一)实验材料 1.样品:鸡肝 2.试剂: (1)95%乙醇; (2)0.31mol╱L(5%)三氯醋酸溶液:称取未潮解的三氯醋酸(CCl3COOH)5g,加蒸馏水溶解至100ml;

(4)12mol ╱L HCl :浓HCl 原液(36%-38%); (5)12.5mol ╱L (50%)NaOH :称取NaOH 50g ,用蒸馏水溶解至100ml ; (6)碘试剂:碘100mg 和KI 200mg 溶于50ml 蒸馏水中; (7)班氏试剂:称取柠檬酸钠(C5H5NaO7 ?5H2O )173g 和无水碳酸钠(Na2CO3)100g 溶于蒸馏水700ml 中,加热促溶。冷却,慢慢倾入17.3%硫酸铜(CuSO4?5H2O )100ml ,边加边摇。再加蒸馏水至1000ml ,混匀,如混浊可过滤取滤液。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3.仪器和器材: (1)普通离心机,室温至100℃恒温水浴箱(×2),723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精度为10mg 级电子天平(×1);(2)剪刀(×1),镊子(×1),研钵(×1);(3)试管架(×1),10ml 离心管(×2),(15㎜×100㎜)试管(×6);(4)刻度吸量管(2ml ×1,5ml ×2),1000μl 微量可调取液器(×1); (二)实验方法 1.肝糖原的提取与鉴定的实验的流程图: + 5%CCl3COOH 1 ml +5%CCl3COOH 3 ml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丙) 指导老师: 方祥年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蔗糖酶的提取 同组学生姓名: 金宇尊、鲍其琛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掌握蔗糖酶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巩固理论知识,学会学以致用并发现新问题。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 蔗糖酶的提取、分离纯化 2、实验原理: ①酵母细胞破碎 细胞破碎的常用方法 液体剪切法固体剪切法压力和研磨 物理法、化学渗透法、酶溶 本实验采用研磨的方法。通过固体剪切法(研磨)将酵母细胞破碎,把蔗糖酶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出来。 ②蔗糖酶的初步分离纯化 蛋白酶常用的初步分离纯化方法有:盐析、选择性变性、有机溶剂沉淀等。 本实验采用选择性变性(加热)、有机溶剂(乙醇)沉淀等方法对蔗糖酶进行初步的提纯以及收集样品。 由于一般酶蛋白在常温下分离纯化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为了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率和纯度,在提纯 操作中要始终保持酶的活性,如在低温下操作等,这样才能得到较好地分离提纯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 市售干酵母粉10g/组(3~4人) 2、实验试剂 石英砂,95%乙醇(-20℃),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 电子天平(称量干酵母粉);研砵(每组一套);50ml高速离心管(4支/组、4孔50ml离心管架一个/组);托盘天平(离心管平衡用);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箱(50℃);量筒(50ml)、微量移液枪(1000ul)及枪头或移液管(1ml)、玻棒、滴管等;1.5ml离心管(留样品Ⅰ、Ⅱ用)及离心管架;制冰机;-20℃冰箱。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酵母细胞破粹(干磨法) ①称量:称取市售干酵母粉10g+约3-5 g石英砂放入研钵 ②研磨(干磨):至尽可能成细粉末状(约15min) ③加液+研磨:量取总体积40 ml的20mmol/L Tris-HCl pH7.3 缓冲液,分2次加研磨10min, 使呈糊状液体; ④离心:将糊状液体转移到2支50ml离心管中,两支离心管平衡后(托盘天平上),离心10min (条件:4℃、12000r/min) ⑤收集+测量:收集上清液并量出体积V1(样品I),另留1ml上清液(样品I )放置-20℃冰箱保存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定、蔗糖酶活力测定和SDS-PAGE分析 2、热处理 ①水浴热处理:将上步抽提液(样品I),迅速放入50℃恒温水浴,保温30min, 并每隔5min用玻璃棒温和搅拌提取液。 ②冰浴冷却:保温后迅速用冰浴冷却5min ③离心:将热处理后的样品I转移至两支50ml离心管中,平衡后,离心10min。 (条件:4℃,12000r/min) ④收集+测量:收集上清液并量出体积V2(样品Ⅱ),另留1ml上清液(样品Ⅱ)放置-20℃冰箱保存(用于蔗糖酶蛋白含量测定、测定蔗糖酶活力和SDS-PAGE分析。 3、有机溶剂(乙醇)沉淀 ①冰浴:将热处理后的上清液加入相同体积的-20℃的95%乙醇,冰浴中温和搅动混匀,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 院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计算机网络 题目:实验1 网络认识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主要的网卡、网络连接头、网络传输介质、常见网络设备的特性; 2、初步掌握网卡的安装、各种参数、协议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1、参观网络管理实验室,了解和认识网卡、网络连接头、传输线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 2、按照学校校园网环境,基本学会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三.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介绍构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步骤; 2、观看各类网卡,介绍网卡的基本功能、分类方法(按总线标准、协议标准、传输速率等分类); 3、观看常见的网络连接头,重点介绍RJ-45连接头及其A标、B标的制作; 附 4 和光纤的特性; 5、观看常见的网络设备,主要介绍集线器Hub、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与特性; 6、动手安装网卡,并Windows 2000环境中安装网卡驱动程序,根据校园网和实验室的环境与管理规定,配置网卡参数(如静态IP地址,网关路由、DNS服务器等) 四.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 1、介绍构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步骤: 构建局域网的准备工作:①选择合适的组网方式—总线型网络,交叉双绞线,星型网络。 ②组网设备—集线器,网卡,网线,RJ-45水晶头③电脑选购④局域网络设置⑤局域网络的IP地址的设置。通信介质,网卡,modem,路由器等;根据相关配套接口连接计算机,实现网络通信。设置IP地址,设置在同一网段且不能重复,设置方法如下:打开控制面板——网络连接——右键“无线网络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回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的界面,点击“无线网络配置”——高级,选择“仅计算机到计算机”。以上2步在每台电脑上都要进行。选择一台机器作为服务器。在无线网络配置页面点击添加。为了局域网的安全,在弹出页面中将"自动为我提供此密钥"前的对勾去掉.然后设置SSID号以及网络密钥,点击确定之后服务器的设置就已完成。在另几台台机器上搜索无线信号,双击所搜索到的信号,在弹出页面内输入您所设置的密钥后即可完成连接。 2、网卡 通信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NIC,简称网卡,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网卡实现工作站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接收和执行工作站与服务器送来的各种控制命令,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数值分析》 题目: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 1、研究第一导丝盘速度y与电流周波x的关系。 2、数据拟合问题运用样条差值方法求出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 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编程加深对三次样条插值及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的理解; 2、学习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 课程设计环境 visual C++ 6.0 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1: 合成纤维抽丝工段中第一导丝盘的速度对丝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第一丝盘的速度和电流周波有重要关系。下面是一组实例数据: 其中x代表电流周波,y代表第一导丝盘的速度 课程设计题目3: 在天气预报网站上获得你家乡所在城市当天24小时温度变化的数据,认真观察分析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样条差值方法求出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然后将该函数曲线打印出来并与原来的温度变化数据形成的曲线进行比较,给出结论。写出你研究的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步骤 1、利用最小二乘法写出题1的公式和算法; 2、利用excel表格画出数据拟合后题1的图像; 3、在Visual C++ 6.0中编写出相应的代码; 4、搜索11月12日南通当地一天的温度变化数据; 5、在Visual C++ 6.0中编写出相应的代码; 6、利用excel表格画出数据拟合后题3的图像 课程设计结果 课程设计题目1 数值拟合

解:根据所给数据,在excel窗口运行: x=[49.2 50.0 49.3 49.0 49.0 49.5 49.8 49.9 50.2 50.2] y=[16.7 17.0 16.8 16.6 16.7 16.8 16.9 17.0 17.0 17.1] 课程设计题目3 数据为:X=[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Y=[12,12,11,12,12,12,12,12,13,15,16,17,17,18,17,17,17,16,15,15,15,15,14,14]; 源代码为: 第一题: #include #include"math.h" using namespace std; //double x[100],y[100]; int main(){ int i; double k,b; double sum1=0,sum2=0,sum3=0,sum4=0; double x[10]={49.2,50.0,49.3,49.0,49.0,49.5,49.8,49.9,50.2,50.2}; double y[10]={16.7,17.0,16.8,16.6,16.7,16.8,16.9,17.0,17.0,17.1}; for(i=0;i<10;i++){ sum1+=x[i]*y[i]; sum2+=x[i];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册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写出预实验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或早退。不得高声说话。严禁拿实验器具开玩笑。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用餐。 3.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或决定的问题,切勿盲目处理,应及时请教指导老师。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仪器不得随意动用,对贵重的精密仪器必须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开始使用;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并报告老师,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试剂时必须“随开随盖”,“盖随瓶走”,即用毕立即盖好放回原处,切忌“张冠李戴”,避免污染。 6.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试剂,遵守损坏仪器报告、登记、赔偿制度。 7.注意水、电、试剂的使用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用试管加热时,管口不准对人。严防强酸强碱及有毒物质吸入口内或溅到别人身上。任何时候不得将强酸、强碱、高温、有毒物质抛洒在实验台上。 8.废纸及其它固体废物严禁倒入水槽,应倒到垃圾桶内。废弃液体如为强酸强碱,必须事先用水稀释,方可倒入

水槽内,并放水冲走。 9.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仔细分析,做出客观结论。 实验失败,须认真查找原因,而不能任意涂改实验结果。实验完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上交。 10.实验完毕,个人应将试剂、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用过的玻璃器皿应刷洗干净归置好,方可离开实验室。值日生则要认真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清洁和整理,保持实验整洁卫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电源、水源和门窗的安全等,并严格执行值日生登记制度。 实验报告通过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 1.实验报告应该在专用的生化实验报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书写。 2.实验报告的前三部分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③实验步骤要求在实验课前预习后撰写,作为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预习时也要考虑并设计好相应实验记录的表格。 3.每项内容的基本要求 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写出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实验材料:应包括各种来源的生物样品及试剂和主要仪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凝胶层析法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凝胶层析法 实验一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凝胶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验技能。二、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法也称分子筛层析法,是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的多孔凝胶作固定相的层析技术。当混合物随流动相经过凝胶层析柱时,其中各组分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技术。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样品回收率高。凝胶是一种不带电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呈珠状颗粒的物质,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及筛孔的直径均匀一致,像筛子,小的分子可以进入凝胶网孔,而大的分子则排阻于颗粒之外。当含有分子大小不一的蛋白质混合物样品加到用此类凝胶颗粒装填而成的层析柱上时,这些物质即随洗脱液的流动而发生移动。大分子物质沿凝胶颗粒间隙随洗脱液移动,流程短,移动速率快,先被洗出层析柱;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凝胶网孔进入颗粒内部,然后再扩散出来,故流程长,移动速度慢,最后被洗出层析柱,从而使样品中不同大小的分子彼此获得分离。若分子大小介于上述完全排阻或完全渗

入凝胶的物质,则居二者之间从柱中流出。总之,各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分子,最终于它们被排阻和扩散的程度不同,在凝胶柱中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也不同,从而彼此可以分离开来。 将凝胶装在柱后,柱床体积称为“总体积”,以Vt表示。实质上Vt是Vo,Vi与Vg三部分组成,V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空隙之间的水相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法中柱内流动相的体积;Vi为内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洗脱体积与Vo与V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e=Vo+KdVi 式中Ve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K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Kd是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与外部的分配系数。它只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柱的长度粗细无关,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Kd可通过实验求得,上式可以改写为:Kd=(Ve-Vo)/Vi 上式中Ve为实际测得的洗脱体积;Vo可用不被凝胶滞留的大分子物质的溶液通过实际测量求得;Vi可g×Wr求得。因此,对一层析柱胶床来说,只要通过实际实验得知某一物质的洗脱体积就可算出它的Kd值。

生物化学实验六——酵母RNA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六——酵母RNA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13生物基地 201300140059 刘洋 2015-05-10 同组者:张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稀碱法提取酵母RNA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了解和掌握紫外吸收法测定RNA浓度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DNA则少于2%。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当碱被中和后,可加乙醇使其沉淀,由此即可得到RNA制品。但是用碱液提取的RNA有不同的降解。 核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核苷、嘌呤和嘧啶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260nm 左右,且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浓度为5μg/ml—45μg/ml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利用此性质,可用RNA标准液绘制RNA吸光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斜率为0.022-0.024左右),测定样品RNA浓度。由于蛋白质在280nm的光吸收,对核酸测定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最大吸收峰在280nm处,原因是蛋白质组成中常含有酪氨酸和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所以如果有蛋白质的干扰必须得先测260nm处的吸光度,再测280nm处的吸光度,通过计算消除其对核酸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干酵母粉 电子天平 量筒 容量瓶100ml 磁力搅拌器 试管 100℃水浴锅pH试纸(pH1-14)烧杯 离心机 722型分光光度计锥形瓶 离心管 四、实验试剂 0.2%氢氧化钠溶液95%乙醇 无水乙醚酸性乙醇(5ml浓Hcl加入到500ml95%乙醇中混匀)RNA标准蛋白溶液(200μg/ml)

1.RNA的提取 (1)称取4g干酵母粉,放入2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0.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在沸水浴中煮沸30min中并冷却; (2)冷却后,把液体倒入离心管中,在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5min; (3)离心后留上清液加入95%的酸性乙醇40ml,边加边搅拌,静置5min左右,再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 (4)离心后保留沉淀,用20ml 95%乙醇分两次洗涤沉淀,每次洗后在3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 (5)离心后的沉淀再用无水乙醇10ml洗涤两次,每次用3000r/min离心5min; (6)离心结束后,收集沉淀与滤纸上,称重备用。 2.RNA样液的配制 (1)取粗RNA0.2-0.25g与烧杯中,加入5mlNaOH溶液,搅拌,溶解,调成糊状。 (2)再加入蒸馏水40ml,搅拌混匀,调PH至7.0后,放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3)再分3-4次分别取2ml定容后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继续定容待测,并且把容量瓶依次编号为A、B、C。 3.RNA标准曲线的绘制 (1)取洁净的试管,依次标号为1-10、A、B、C后,按照下表分别往各试管中加所需液体,并用磁力搅拌器混匀。 (2)混匀后以0号试管为参比液,在260nm下测各试管的吸光度A,并根据0-9试管的吸光值绘制出RNA标准曲线,并最终得出样品的浓度。 六、注意事项 1.离心机的使用,使用前一定要将两离心液(包括外壳)在天平上调平,对称放置在离 心机上,防止力臂不对称而损坏离心机。 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要先预热10分钟,往比色皿中到液体只需到三分之二即可, 防止液体溢出腐蚀仪器,爱护仪器。

淮海工学院数值分析期末试卷12

1 淮 海 工 学 院 数值分析试卷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 假设)(2x P 是过点A(0,0),B(1,1),C (2,1)的Lagrange 插值多项式, )2,1,0()(=i x l i 是插值基函数,则)(2x l 等于 ( ) (A ) 2)2(-x x (B) 2)2)(1(--x x x (C) 2)2)(1(--x x (D) 2 ) 1(-x x 2.假设矩阵??? ? ? ??=003020100A ,则2)(A cond 等于 ( ) (A )332 (B )233 (C )1 (D )94 3.假设矩阵n n R y R x ∈∈,都是非零向量,并且22||||||||y x =,假设 2 2 ||||2uu I H ,u y x u T -=且矩阵+=,则 ( ) (A )y Hx = (B )y Hx -= (C )x Hy -= (D )以上都不对 4.假设矩阵??? ? ? ??--=601101115B ,则由Gerschgorin 圆盘定理可知,矩阵B 具有的实特 征值个数为 ( ) (A )1 (B )2 (C )0 (D )3 5. 5.假设求积公式 )1()0()(101 f A f A dx x f +≈? 的代数精度至少是1, 则求积系数0A 等于 ( ) (A)0.5 (B )1 (C) 0 (D )2 6. 已知方程0)(=x f 在区间[0,2]内有且只有一个实根,现给精6 2-=ε,则至少 需要二分 _____次,方可求得满足精度要求的根的近似值。 ( ) (A )8 (B )7 (C )6 (D )12 二 计算题(本大题含4小题,共34分) 1.(10分)假设T a )2,1,3,1(1--=,T a )2,2,2,2(2--=,T a )2,2,2,2(3-= T a )10,2,2,12(4--=给定),,,(4321a a a a A = (1)计算∞||||,||||,||||42211a a a (2)计算||A||1, ||A||∞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动物营养研究所 树润 2015.10.12 猪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一.实验目地 1.通过实验了解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 2.了解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本功能与应用。 二.实验原理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酸性蛋白,是唯一以自由基为底物 的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酶,在酶分子上共价连接金属辅 基,因此它对热、PH、以及某些理化性质表现出异常的稳定性。 该酶首次从牛红细胞中分离得到,是一种蓝色含铜蛋白,之后, 研究发现该蛋白酶具有催化氧发生歧化反应的能力,因此将其 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1-2。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种能专一地清 除超氧离子自由基(O2-)的金属酶,它具有抗衰老、抗辐射、 抗炎抗癌等作用,因而在医药(如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疾病的 治疗3)、化妆品(有防晒抗炎效果4)、食品工业(SOD灵芝菌5 等)等方面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一种金属酶, 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H+发生歧化反应, 生成H2O2和 O2。SOD催化下述反应:2H++2O2-→H2O2+O2。

超氧化物歧化酶按照它所含金属离子的不同,可分为 Cu-Zn-SOD、Mn-SOD、Fe-SOD等三种。Cu-Zn-SOD为二聚体,呈 蓝绿色;Mn-SOD呈紫红色;Fe-SOD呈黄褐色。 SOD提取、纯化制备方法各异, 常用方法有经典的溶剂沉淀法、盐析法、超滤法和层析法等6-7。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8以新鲜猪血为原料,从中提取SOD并进行纯化。酶活力测定可用以下方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9、黄嘌呤氧化酶法、NBT光还原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自氧化法、亚硝酸法等。 该实验SOD酶活性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酶活性单 位定义为:每毫升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 达50%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单位。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考马斯亮 蓝G-250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与蛋白质结合呈现蓝色。在一 定围,溶液在595nm波长下的光密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可 用比色法测定,测定围1-1000μg。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1.实验试剂 ACD抗凝剂、0.9%Nacl、丙酮、95%乙醇、氯仿、考马斯 亮蓝G-250、50mmol/L pH8.3磷酸缓冲液、10mmol/L EDTA钠盐 溶液、3mmol/L邻苯三酚溶液等 2.实验器材

大学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安排 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及主要联接方式 2、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 3、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 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可用来检测蛋白质水解程度。 2.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 蛋白质经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也可发生茚三酮反应。 3.苯环的黄色反应 Tyr + 浓硝酸黄色 Trp Phe+少量浓硫酸+浓硝酸黄色 4. 乙醛酸的反应: 检测Trp或含Trp蛋白质的反应。当Trp与乙醛酸和浓硫酸在试管中滴加时,产生分层现象,界面出现紫色环。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中的吲哚环作用。 5. 偶氮反应

偶氮化合物都含有-N=N-这样结构,通常作为染料。 6. 醋酸铅反应 ()↓ --→+--+Pb COO NH Pb COOH N H 2222Pr Pr 三、实验步骤 1. 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 取1支试管,加乳蛋白溶液(蛋清:水= 1:9)约1ml 和10%NaOH 约2ml ,摇匀,再加1%CuSO4溶液2滴,随加随摇。观察现象,记录。 2. 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 (1)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蛋清:水= 1:9)和甘氨酸溶液1ml ,再各加0.5ml0.1%茚三酮,混匀,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观察颜色是否由粉红色变紫红色再变蓝色。 (2)在一块小滤纸上滴1滴0.5%的甘氨酸溶液,风干后再在原处滴1滴0.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微火旁烘干显色,观察是否有紫红色斑点的出现。 3. 苯环的黄色反应 向6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鸡蛋清溶液(蛋清:水= 1:9) 4. 乙醛酸的反应: 向3个试管中按下表加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蛋白质溶液(蛋清:水= 1:20)

实验一 Matlab软件概述及基本运算

淮海工学院 测量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报告 姓名戴峻 学号2013132911 院(系)东港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实验一 Matlab软件概述及基本运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的方法; 2.熟悉matlab命令窗口的组成; 3.掌握建立矩阵的方法; 4.掌握matlab各种表达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常用函数的使用; 5.掌握生成特殊矩阵的方法; 6.掌握矩阵分析的方法; 7.用矩阵求逆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8. 请将本实验报告的内容逐一上机进行练习,可以自编一些题目进行练习。最终写出本次实验的总结或体会。 二、实验原理 1.Matlab的启动 matlab系统的启动有三种常见方法: 1)使用Windows“开始”菜单。 2)运行matlab系统启动程序matlab.exe。 3)利用快捷方式。 2.Matlab系统的退出 要退出matlab系统,也有三种常见方法: 1)在matlab主窗口File菜单中选择Exit matlab 命令。 2)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Exit或Quit命令。 3)单击matlab主窗口的“关闭”按钮。 3.Matlab帮助窗口 进入帮助窗口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 1)单击matlab主窗口工具栏中的help按钮。 2)在命令窗口中输入helpwin、helpdesk或doc。 3)选择help菜单中的“matlab help”选项。 4.Matlab帮助命令 1)help命令 在matlab命令窗口直接输入help命令将会显示当前帮助系统中所包含的所有项目,即搜索路径中所有的目录名称。同样,可以通过help加函数名来显示该函数的帮助说明。

淮海工学院数据结构第一次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数据结构》 题目: 线性数据结构试验 班级:软嵌151 学号:2015123352 姓名: 韩吉

线性表实验报告要求 1目得与要求: 1)掌握线性表数据结构得基本概念与抽象数据类型描述; 2)熟练掌握线性表数据结构得顺序与链式存储存表示; 3)熟练掌握线性表顺序存储结构得基本操作算法实现; 4)熟练掌握线性表得链式存储结构得基本操作算法实现; 5)掌握线性表在实际问题中得应用与基本编程技巧; 6)按照实验题目要求独立正确地完成实验内容(提交程序清单及相关实验数据与运行结 果); 7)按照报告格式与内容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于下周周二前统一提交实验报告电子版文档(每次实验全体同学必须提交实验报告电子版,实验报告文档文件命名方式:姓名+学号+数据结构第X次实验报告)提交给学委,而后由学委以班为单位统一打包(包文件名为:软件14X班-数据结构第X次实验报告)用邮件发给老师;提交纸质报告(每班每次收5份,学委安排,保证每学期每个同学至少提交一次)一起提交给老师。每次提交电子文档时,学委务必统计与上报未交报告人数与具体姓名;凡逾期不交报告者,不再推迟提交,一律按照旷交处理。 8)积极开展实验组组内交流与辅导,严禁直接复制与剽窃她人实验成果,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9)上实验课前,要求每个同学基本写好程序,并存储在自己得U盘上,用于实验课堂操作时调试与运行. 2实验内容或题目(在一个主程序中实现全部题目内容) 一、顺序表得基本操作实现实验 要求:数据元素类型ElemType取整型int.按照顺序存储结构实现如下算法: 1)创建任意整数线性表(即线性表得元素值随机在键盘上输入)得顺序存储结构(即顺序表),长度限定在25之内; 2)打印/显示(遍历)该线性表(依次打印/显示出表中元素值); 3)在顺序表中查找第i个元素,并返回其值; 4)在顺序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已知元素; 5)在顺序表中删除第i个元素; 6)求顺序表中所有元素值(整数)之与; 二、链表(带头结点)基本操作实验 要求:数据元素类型ElemType取字符型char。按照动态单链表结构实现如下算法: 1)按照头插法或尾插法创建一个带头结点得字符型单链表(链表得字符元素从键盘输入),长度限定 在10之内;

生化实验报告模版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郭玥 学号: 3120100021 专业年级: 2012级护理本科 组别:第8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XX】 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凝胶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3、掌握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4、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5、了解柱层析技术 实验原理: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是研究蛋白质化学及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手段。 2、不同蛋白质的分子量、溶解度及等电点等都有所不同。利用这些性质的差别, 可分离纯化各种蛋白质。 3、盐析法:盐析法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饱和状态,可 使蛋白质在水中溶解度降低,从而分离出来。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 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致使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减弱乃 至消失。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后由于离子强度发生改变,蛋白质表面的电荷 大量被中和,更加导致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蛋白质分子之间聚集而沉淀。

4、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指流动相中的离子和固定相上的离子进行可逆 的交换,利用化合物的电荷性质及电荷量不同进行分离。 5、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 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 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因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 泳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 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实验材料:人混合血清葡聚糖凝胶(G-25)层析柱 DEAE纤维离子交换层析柱饱和硫酸铵溶液 醋酸铵缓冲溶液 20%磺基水杨酸 1%BaCl 溶液氨基黑染色液 2 漂洗液 pH8.6巴比妥缓冲溶液 电泳仪、电泳槽 实验流程:盐析(粗分离)→葡聚糖凝胶层析(脱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纯度鉴定) 实验步骤: (一)盐析+凝胶柱层析除盐: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丙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丙) 指导老师: 方祥年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质粒DNA 的微量制备及电泳检测 同组学生姓名: 金宇尊、鲍其琛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 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 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掌握质粒DNA 的提取原理和方法; 2、了解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核酸的原理和操作; 3、学习并掌握对电泳检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实验内容 ①质粒DNA 的提取 ②DNA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2、实验原理 ①质粒: 质粒是一种染色体(核质体)外的寄生性的自主复制子,存在于细菌等细胞中,为双链闭环的DNA 分子,大小在1-200kb 之间,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功能, 能表达例如抗性、菌毒素等细胞非必需的遗传信息,但其复制和转录必须要利用依赖宿主细胞(细菌)基因组DNA 编码的一些酶和蛋白质。质粒能够自发的或人为的在细胞间转移,因此是基因工程技术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重要载体。 ②从细菌细胞中抽提质粒DNA 的步骤: a 细菌培养使质粒大量扩增; b 收集和裂解细胞,并去掉细菌碎片和核质体DNA ; c 进一步除去蛋白、脂类、RNA 等杂质,分离和纯化质粒DNA 。 ③碱裂解法来分离纯化质粒DNA : 在EDTA 存在下,经过SDS 处理使细胞膜裂解,从而使菌体充分裂解,利用在碱性条件下(NaOH ), 使核质体DNA 与质粒DNA 的变性;加入乙酸钾,在中性条件下,核质体DNA 与质粒DNA 又存在复性的差异,质粒DNA 很快得以复性,而细菌核质体DNA 分子难以复性,核质体DNA 会缠绕附着在细胞膜碎片上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姓名: 李佳怡 学号: 3130100246 日期: 2015.6.9 地点: 生物实验中心310 装 订 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