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产生背景
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的法律问题

岸的浅海海底到水深 2 0 0 米 的海底之间, 呈缓缓倾
斜 如 棚 状 的 区 域 。全 球 海 洋 约 7 . 6 % 属 于 大 陆
、
中 日东 海 大 陆架 划界 争议 产 生
的昔 导
架。 L 2 3 1 9 4 5年 9月 , 美 国总统杜鲁 门率先 主张美 国 对邻接海岸公海 的大陆架地底和海床拥有控制权。 1 9 8 2 年的《 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 第7 6 条第 1 款对大 陆架的定义是 : “ 沿海 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 以外 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 自然延伸 , 扩展到大陆边缘 的 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 的基 线量起到大陆边 的外缘的距离不到 2 0 0海里 , 则扩
然 分开 的天然分 界线 。 L 4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7 6条第 5款规定 : 不应 超 过从测算领海宽度 的基线量起 3 5 0海里 , 或不应超
过 连接 2 5 0 0米 深度 各 点 的 2 5 0 0米 等 深 线 1 0 0海
2 .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的由来与演变 目前 , 中 日东海划界争端从性质上可 以分 为 3
梳理 , 以期 有助 于 国 内 民众 对 该 问题 增 进 了解并 澄 清 过往 常见 的认 识 误 区 , 从 而 为 我 国家 利 益 的 维 护
西界 中国大陆海岸线及其沿岸 岛屿 , 东侧经九州岛 西南缘与琉球群岛西南面的八重 山列岛之间的连线 与太平洋相接 , 东北 以济州岛经五 岛列岛直至长崎 半 岛南端的连线与 日本海相对 , 北面以长江人海 口 北岸到济州岛之间的连线与黄海毗邻 , 南 部以台湾
1 . 东海及其大陆架的自然地理条件 东海是一个位于中 日 韩三国陆地之间的半封闭 型边缘海 , 东中国海( E a s t C h i n a S e a ) 是其在国际上 的正式称谓 , 表明东海位于 中国国土以东。国际水
中国东海之争

从国际法角度论中日东海争端近年来,中日东海问题作为中日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争端,时时泛起波澜,威胁着两国间的关系。
中日两国世代为邻,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国的双边关系一直阴晴不定,而现今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又为中日关系增添了新的变数。
2004年起日本对中国开发"春晓气田"突然发难,指责中国在主权范围内正常的海洋资源勘探,侵犯了日本的海洋权益。
尽管中国方面一贯认为中日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应该在冲绳海槽,但考虑到存在争议,为维护两国关系,中国方面一直没有在争议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
鉴于东海划界问题的争议不仅涉及两国各自的国家主权,而且牵涉到重大的经济利益,因而我国对于这一问题,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正确选择。
截至目前,中日之间已举行了七轮东海问题磋商,双方确认了把东海作为"合作之海"的方针,明确了维护东海局势稳定的重要性,也就各自共同开发的方案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尽管两国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双方仍表示今后将继续保持磋商的进程。
一、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及双方立场(一)东海的地理情况东海是我国东部的一个边缘海,北起中国长江口北岸到韩国济州岛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同南海为界,东至日本琉球群岛,海域东西宽约300至500公里,南北长约1300公里,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
东海的海底地形比较复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西部为宽阔的大陆架,成为东海大陆架,占东海总面积的66.7%;东部为大陆坡。
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北宽南窄,平均水深72米,但是大部分海域的水深为60到140米,陆架外缘在水深120到200米处。
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大陆在海水下的自然延伸,直至冲绳海槽。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源于日本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开发"春晓气田"的反应逐步升级后导致的结果。
中日东海争端的发展与反思——侧重于法学的视角

就中 日东海之争 的军事 因素而言 , 其核心 争端 就是钓鱼岛
主权及其周遭海峡与水道之争。军事及战略专 家们早 已指 出岛屿不仅控制着交通线及其附近海域 , 而且 还可 以屯驻 大量兵力 , 成为不沉 的航空母舰 , 荒岛荒礁 可 以用 于武器
1 . 原则主张的不 同。中 日在东海大陆架划分 的最根本 的理论分歧就是原则 主张的不同。中国主张以“ 公平原则+ 自然延伸原则” 对中 1 , 3间东海大陆架进行划分。而 1本主 3 张“ 等距离/ 中间线原则 ”对 中日间东海专属经济 区进行划 , 分 。值 得注意的是 , 如果要使有 利于中国的 自然延伸原则
Heh o r a ieJ u n l
Oc . 01 t2 0 S ra . 5 . 0 e i lNo 1 8 No 1
中 日东海争端的发展与反思
— —
侧重于法学的视 角
⑧ 万
震
( 上海政法学院 , 上海 2 10 ) 0 7 1
【 摘
要 】中 日东海问题 涉及地理 、 历史、 治、 政 经济及军事等 因素 , 解决 东海争端绝非一 日之功 。东海争端
中 日东海争端涉及地理 、 历史 、 政治 、 经济及军事等因 素, 东海争端的解决绝非一 日之功 。 1 理因素。 地 东海有其 自身的地理特色 , 中国东部沿 从 海起大 陆架平缓 向外延伸 ,直至 到达大陆架 的外缘 钓鱼 岛, 濒临两千多米深 的冲绳海槽 , 至此将 中 日间在 东海的 大陆架一分为二 。据地质学家对东海勘测后估计 , 东海的
中国领海岛屿争端

中国领海岛屿争端中国领海岛屿争端:1.与日本的领海岛屿争端。
钓鱼岛列岛,琉球群岛,冲之鸟礁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个是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问题,另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诏将钓鱼岛赏给当时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地。
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
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
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
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湾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是中国领土。
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加速钓鱼岛等岛屿的日本国土化。
东京都内的一个政治团体在钓鱼岛上设置了灯塔。
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
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获得15万吨以上的渔业资源,攫取中国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一半多。
妄图在军事上实现"千海里防卫"的设想。
据此,将其防卫范围由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舰、机抵近侦察和监视。
而且还可以削弱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大大不利于我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我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公元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统一琉球,定都首里城,是为“琉球王国“的开始。
历代琉球国王都向中国朝贡,尤其新王即位,必定要求中国派遣使臣到来为新王举行“册封“仪式。
1875年,日本大军开入琉球,禁止琉球进贡中国和受大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明治年号。
虽然大清软弱无能至此,但在琉球主权问题上始终坚持为中国所有,没有让步。
中日的东海冲突

中日的东海冲突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也是与中国关系较为紧密,交往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无疑,中国与日本的交往时间最长,产生的矛盾,争斗,甚至战争的历史也最为久远,问题也是最多的。
目前为止,与我们接壤的国家中,日本,无疑是最为强大,最有实力,也是最具备侵略思想的国家,它对我们造成的威胁也是最大的。
我认为,当前中国与世界的矛盾,或者说与西方世界的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在中日矛盾;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长远安全局势影响最大,或者说威胁最大的,也是中日矛盾。
对于日本而言,侵略中国的确是它的客观需求。
日本现在已经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过小的领土面积和匮乏的自然资源显然是它发展的巨大瓶颈。
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水道的安全对它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最理想的水道——岛链与大陆之间的海域,却牢牢地被中国所控制。
中国有着丰富而巨大的资源储备,对周边的国家又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无疑,日本要像发展,并最终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首先它要迈过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就是中国。
对于中日而言,最大的矛盾就是东海矛盾。
东海矛盾,其实可以划分为5个方面,即东海油气田问题,渔业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
首先是油气田问题。
自从在东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之后,日本则中国便在油气田资源的分配上争论不休。
在这一点上,中国已改往日在国际争端中的温和立场,对日本采取了强硬且针锋相对的措施。
目前,春晓油气田已经开始正常作业,中国海军也长期派遣大型驱逐舰在春晓油气田附近海域巡逻,显示存在。
可以说,在东海油气问题上,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东海油气田二期工程已经启动,中国已经明确的划出了“禁航区”,这也就意味着由日本但方面提出的“分界线”完全失效。
目前在这一问题上,日本似乎还没有拿出什么较好的解决方案。
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虽然多次到东海油气田附近海域游弋,飞机也有掠过我石油平台上空的纪录,不过每一次,中国军方的水面舰,飞机和潜艇均会严密监视日方单位的动向。
中日东海争端详解

领土主权与中日领海争端大家好:(15:00)下面,我将利用15分钟的时间,从这样三个方面讲述一下领土主权与中日的领海争端。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中国领土主权与领海危机大家知道,领土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领土的管辖权、所有权和不可侵犯权,是具有排他性的最高权力。
国际关系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一旦遭到破坏,其他主权也就难免遭受威胁,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最终灭亡。
1.那么我国的领土主权状况如何呢?请看,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是以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作为中国的领土主权空间来定义的。
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整版图,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标记着红色区域的争议地区,我们与周边邻国在这些地区还存在着重大的领土主权纠纷,甚至还有大面积的中国领土长期以来被他们所占有。
近些年来,日本强化在我钓鱼岛的军事存在,菲律宾国会通过专项法案将我黄岩岛等划为已有,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更是提出了对南沙群岛的全部主权要求,还有美韩、美日不断在我黄海、东海海域实施军事演习等等。
可以说,中国的周边海域风不平、浪不静,甚至常常是风起云涌、波谲云诡。
环顾整个世界的领海主权纷争,从这张地图上相互交错的各国海洋要求控制线,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所处的东亚地区是世界上领海、经济专属区及大陆架争议最为激烈的地区。
2. 《海洋法》关于沿海国海洋权益的有关界定为清晰明了地搞清中日的领海争端问题,先让我们通过这张图示来认识一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海洋法》中涉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几个概念。
这条线是海水退潮后的陆地边线,称做领海基线。
这以内的水域称为内水。
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以内的这些海域,就是我们所说的领海。
距领海基线12海里至24海里以内这12海里宽的水域,被称做毗连区。
毗连区向外到距领海基线200海里以内的海域,是专属经济区。
而大陆架,则是指沿海国领土自然延伸到海底的海床和底土,在其200海里内的范围可以说与专属经济区是一致的,向外最多可延伸到350海里。
从琉球群岛归属浅析中日东海大陆架争议

浅析琉球群岛主权归属及对中日东海划界的影响摘要:琉球群岛的主权归属多有争论,而这一问题也与中日东海划界争议息息相关。
本文旨在从分析琉球群岛的历史归属和有关签订条约的效力出发,尝试分析琉球群岛主权的实际归属,并以此为基础对分析其对中日东海划界争议的影响。
关键词:琉球群岛主权国际法东海划界一、琉球群岛历史及目前现状1、琉球群岛地理位置琉球群岛,日语作Ryukyu-Shoto,亦称南西诸岛(Nansei-Shoto, 日语作Nansei-Shoto)。
也叫琉球冲绳(Ryukyuan Okinawa),自日本南部的九州岛往西南延伸约1,100公里(700哩)到台湾东北,是东海(西)与菲律宾海(东)的分界线。
陆地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1,193平方哩),包括大小岛屿55个,分为3个较大岛群:北部为奄美岛链,中部为冲绳诸岛,南部为先岛诸岛。
目前日本视琉球群岛为日本的一部分,奄美诸岛是九州鹿儿岛县的南部加长部分,而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则组成冲绳县。
2、琉球群岛历史上与中日的关系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南山、中山、北山三国,分别在琉球群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
从此琉球成为我国的藩属。
1875年,日军武力占领琉球群岛,禁止琉球进贡中国和受大清册封,废除中国年号,改为日本明治年号。
1879年中日就琉球问题开始谈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岛分成三部分:挨近日本方向的庵美大岛作为日本领土;而琉球本岛及其附近岛屿作为一个独立的琉球王国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
日本方面建议把琉球划分成 2 部分:琉球本岛及其北方岛屿作为是日本的领土,而南部的先岛群岛则作为中国的领土。
(在谈判中没有包括钓鱼岛,可见钓鱼岛在琉球群岛以外)。
1880 年9月中方最后妥协,达成条约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琉球划分成 2 部分。
然而, 清朝皇帝拒绝同意这一条约,并且指示了中方代表与日本继续协商。
5中日东海之争

日本在东海进行海底资源调查
6
中日双方磋商东海问题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 天凯在磋商中
崔天凯团长和日本外 务省亚太局局长薮中 三十二
7
“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七十六条对“大陆架”的定义做 了明确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 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 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 的距离不到二百海里,则扩展到二百海里。”按照这一定 义确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包含钓鱼岛所处海床 在内的东海大陆架是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延伸至 冲绳海槽,这个大陆架原本就是中国大陆的水下自然延伸 部分,天然地属于中国。此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还 规定,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而冲绳海槽的 深度已达2940米,由此可断定该海槽理所当然是中国大 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的岛架之间的分界线。
由此可见,日本据以划分中间线的基准本身 都充满疑点
16
日方单方面绘制的东海油田图
图片来源:日本海上保安厅海洋情报部网站(国际在线转载)
17
中国近海油气田分布图
图片来源 (国际在线)
18
“春晓”东海能源之争的导火索
“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南188 海里处,西离中国有关领海基点约150海 里,东离中国要求的大陆架抵及冲绳海槽 中心线约175海里,显然处于中国大陆架 范围内。它离日本单方面提出的“中间 线”,也还有5公里距离.
15
琉球的地位
开罗会议时,当罗斯福与蒋介石讨论琉球群岛时,蒋介石 曾明确表示,“中国不拥有琉球主权”,以表明中国没有 扩张野心,但并不表示琉球主权就属于日本。1972年5 月,美国向日本移交的是琉球群岛的施政权,其实回避了 主权问题。且不说美国单方面的移交行为不符合《波茨坦 公告》的规定———移交应由中美英苏四国共同决定。事 实上,曾为宗主国的中国也从未在国际法上承认日本19 世纪末窃取琉球主权的合法性,当时不认为对琉球拥有主 权的清朝政府从未签署日本强占琉球的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产生背景
(2)国际海洋法的确立为中日东海划界主张提供了法律 依据 中日关于东海划界的争端主要是东海大陆架和专属经 济区的界线之争, 而这些都与战后国际海洋法制度的确立 有密切联系。 1958 年 4 月,第一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并通过了《大陆架公约》,首次在国际法上确立了有关大 陆架的法律制度。《大陆架公约》规定:“海岸相邻或相 向国家大陆架的疆界应由两国之间协定予以决定,在无协 定的情形下,除根据特殊情况另定界限外, 疆界应适用 等距离予以确定。” 1960 年 3 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二届海洋法会议, 由 于各国在海洋权利方面的主张分歧太大,会议无果而终。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产生背景
一时间,国际石油资本纷纷聚焦东海海域,而石油资 源极其短缺的日本、韩国等东海周边国家和台湾地区更是 捷足先登,迫不及待地在东海大陆架上划定了石油采矿区。 1974年,日本和韩国不顾中国的反对,在中日韩三国 主张严重重叠的区域开发石油,并签订了《日本和大韩民 国关于确定邻接两国的大陆架北部边界的协定》。但到目 前为止,日韩在共同开发区域进行的钻探尚未发现石油。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产生背景
近年来,中国在东海海域相继发现了多个 油气田,并在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所谓“中间线” 中方一侧进行了开发,引起日本异乎寻常的关 注。 2004年春晓油气田事件: 5月28日:日媒体批中国建造“春晓”油气田 6月10日:日本单方划定东海“中间线” 6月22日:中国建议两国共同开发 6月29日:日本拒与中国联合开发东海油气 6月29日:日本决定7月“调查”我东海资源, 中国提出严正交涉 7月7日:日本开始在东海海域进行海底资源调 查 2005年7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正式授予 “帝国石油”公司在争议海域油气田的试开采 权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产生背景
1973年12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 长达 9 年、 11 期共 15 次会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2年 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76 条规定了大陆架定义, “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 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 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 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 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 到 200 海里,则扩展到 200 海里的距离。”
中日东海大陆架面积约为 75 万 平方公里。东海 把中国与日本隔 开, 它成了连接 两国的纽带,同 时也成了双方冲 突的一个焦点所 在。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产生背景
(1)东海海域发现石油资源诱发中日东海海洋权益之争
1961 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院的地质学教授埃默 里和日本东海大学教授新野弘发表研究报告《东海和南 海浅水区的沉积物》,暗示钓鱼岛附近可能存在石油资 源。 1967年,两人在《朝鲜海峡及中国东海的地层与石油 远景》一文中,确认在黄海、东海及南海大陆架上有可 能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1968年,两人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勘测,随后发表技术 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台湾与日本之间的大陆架很可能是 世界上最富饶的石油储藏地之一” 。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的产生背景
由于各国对海洋划界原则分歧较大,并出现了意见完 全相左的“公平原则”集团和“中间线”集团,在此情况 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采取了折中办法, 对相邻或 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界限的划定,只笼统地规定为,“应在 国际法院规定第38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协议划定,以 便得到公平解决。” 在东海海域,中日两国均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的有关规定提出了有利于己方的东海划界原则立场,造成 了双方在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的矛盾 与分歧日渐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