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式管理”内涵

浅析“中国式管理”内涵
浅析“中国式管理”内涵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详解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学生张瑞华 指导教师高级讲师 专业经济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02 学号 W11040210214 学习中心北京农林科学院 工作单位北京顺义 2010年 8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前言 (3) 1. 1 本文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2.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5) 2.1“家”的观念 (5) 2.2“面子”问题 (5) 3.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 (6) 3.1尊重员工的“家” (6) 3.2引导“小家”成“大家” (6) 3.3既要“明”,更要“暗” (6) 3.4努力“安人” (6) 3.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 (7) 4.结论与建议 (7) 4.1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7) 4.2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8) 4.3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9) 后记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提要: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经营管理精神力量企业发展 1.前言 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刘叔铭教授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理念和行为方式。 知名企业贵州开磷集团的《企业文化手册》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磷矿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无声的、无形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这种氛围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说明企业文化在当今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已经改变了无数企业的命运,像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都是靠企业文化发展壮大。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管理等“看得见”的硬实力,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 1.1 本文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的产生既是对旧的管理”理性模式”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旧的管理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迷信组织、制度和机器,忽视了非理性、非组织的东西,特别是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在重视制度、组织等硬件的同时,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人的感情因素、文化因素。目前,中国企业在确

茅忠群 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茅忠群我的使命是证明中国式管理 2002年,一位深谙西方管理之道,所领导企业正蒸蒸日上的浙江青年企业家,突然陷入深刻的思考。 下载论文网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国家,将来二三十年是否会像日本一样,既吸收了西方的现代管理,又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形成最有效的中西合璧管理模式?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这位企业家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试图从历史长河中寻求现代中国式管理的终极答案。很快,他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 2008年,在距离孔子故里曲阜800公里的浙江慈溪,一所“孔子堂”赫然出现在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里。与此同时,一场前所未有的中西合璧管理模式的探索,也正式拉开序幕。 这个企业就是方太。这位企业家就是方太掌门人茅忠群。从2008年到2017年,方太的企业管理导入儒家文化正进入有纪念意义的第10个年头,那么,茅忠群的中西合璧管理模式探索到底进行得如何?2017年7月,《中外管理》走进方太,独家专访茅忠群,探寻这个答案。 西式管理的中国困境 1996年,方太在宁波成立。早期,凭借过硬的产品研发

能力,方太很快在行业建立了影响力。 在方太成立的第二个五年,茅忠群开始把目光转向内部管理。在攻读EMBA的同时,他开始引入世界500强管理人才,导入以卓越绩效模式为代表的西式管理。此外,通过出国考察、找咨询公司等多种途径,方太在短时间内从一个具有传统家族基因的小企业脱胎出来,成长为一个大型现代化企业,不仅产品走上了高端路线,建立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成功实现了“去家族化”,一时间成为众多民营企业和商学院眼中的管理标杆型企业。 但茅忠群反而不踏实了。 事实是,西式管理确实在加强公司过程管理、提升公司利润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制度越来越“健全”,但违规违纪现象仍旧频繁发生,可见人们对刚性制度的接受度和持续执行的情况,并不像管理者订立制度时想的那样乐观。 “制度背后的信仰支撑是关键,缺少信仰支撑的制度不是好制度。”茅忠群在观察与思考后顿悟,“人没有信念,制度也管不住。而人一旦有了信念,就会自己管自己。” 尽管方太一直进行着扎实的文化建设,但茅忠群隐隐意识到,方太缺少的不是一种简单的可以称之为“企业文化”的要素,而是企业文化所依托的更深层次的精神信仰。 反观日本管理,它既充分吸收了西方的现代管理,同时

管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管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管理学是哲学的近亲 中国式管理就是中国哲学的衍生物 有关中国式管理的问题,一个全新的命题是“管理学是哲学的衍生物”,管理学是哲学的“近亲”。人们应该承认,一个民族的管理思想形成、推衍的背后,其实是其哲学思想发展过程的表象化。中国式管理的魂魄,就是就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精髓所在。因哲学是各学科之首,对各学科的发展引领和导向作用十分明显,并且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式管理就是中国哲学的衍生物。 管理与哲学的渊源深厚,因此研究管理问题就绕不过哲学思维和理念。有关中国哲学问题诸多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应该从哲学大家那里寻求答案。管理学也是一种学术,应该现有学之说,后有术之理。一如西学,西方的哲学始于古希腊,也是西方主流文化包括管理学的滥觞。而中国的哲学应该是始于先秦。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述》一书中提出:“历代学术纯为我国所创者,实止先秦学而。”由此看来,先秦诸子百家学之说算是中国最早哲学的“丛林理论”,也是中国管理学思想的滥觞。由此,我们可以对“中魂”给予概念方面内涵的界定,核心理念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表现,中国现实的管理哲学则是中国本土哲学思想的时代化。 中国式管理更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讲哲学是管理学的衍生物,那么很难回避一个哲学命题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上个世纪30年代西方实用主义学者杜威到中国讲学时就是推行他的唯心主义哲学理念。他的核心思想胡适后来做了形象的解释,“大胆的假设,小心求证”,这就带有唯心的色彩。我们在管理之初制定计划往往是根据现实的观测,收集整理现存的材料,再经过反复的斟酌分析才做出来的。而西方人可能更多的是先假设一个管理目标,经过一段管理过程之后再考察实际结果与假设目标的预测值差异,为下一次制定管理目标提供参考——中魂其实就是在管理活动开始之前的唯物主义情结,而西魂可能就是唯心主义情结问题。这是魂的核心,也是管理哲学的分水岭,或许其下才是中西方方法论方面的区别。 由此可以总结出中魂,就是“格物至致”的唯物主义哲学思维权重大一些,同时在方法论层面更多的是对当下存在的事物严格考证。以此得出结论。或许不及西方唯心主义假设来的超前,预见性、前瞻性的权重要小一些。或许这就是中国在金融领域难有巴菲特、索罗斯的主要原因,在管理学理论方面也难有西方超前的创新思想提出。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如果把管理作为哲学的衍生物,当然也包括管理世界观和管理的方法论。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哲学方法论的主要体现。管理这个词就已经把管理活动的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企业管理的基本含义 一直以来,很多外国专家持这样的观点: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管理,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也是管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其答案却是众说纷纭。但肯定包含这样的原因,就是不懂管理,或者说不懂得管理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就企业发展而言,懂管理未必就会成功,但不懂管理一定不会成功。据说,“企业管理”一词在一百多年前才出现。今天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是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庞大概念,它的基本含义是如何实现企业组织持续性和健康性的发展。一锤子买卖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两回事,要实现后者,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世界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今天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企业管理,实际上囊括了西方三百年的工业化管理历程,但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管理解决之道,企业都会习惯性地使用效益和效率去衡量,如果一项看起来很“伟大的理论”,既不谈效益,也不谈效率,都会质疑它对于企业管理的价值。 对企业管理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说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化,看起来与企业定义有一致性,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效益的化;另一种观点说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观点。利润来自哪里?效率来自哪里?这两个问题,今天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或者说是西方企业管理的共识,即:利润来自满足顾客、效率来自分工流程。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观点,第二种观点是现代的观点。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管理的渊源,更要了解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使一个好的管理理论在继承中发扬光大。目前国内外众多企业普遍采用了“现代管理学”的理念,“现代管理学”是从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写于1946年的《公司的概念》开始算起的,为什么没有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算起?因为在德鲁克之前,所有的企业管理几乎都是在谈论“企业和利润”,从德鲁克开始,才谈论“组织和绩效”,才讨论“产品与顾客的关系、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目前流行的“目标管理”的概念也是德鲁克XXXX 年最先提出来的。因此说,现代企业管理不仅关注企业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效率和企业的效益,更关注顾客的反映、顾客的需求,也关注企业职工的思想和实际的情况。 在这里还要提到国企的中国特色管理,或者叫“中国式管理”,都强调了稳定比竞争更重要、和谐比效率更重要、价值观统一比个性的解放更重要,这与西方国家的管理理念有差异,国内的专家正在积极探索,力求缩小这种差异,使国际先进管理理论不仅仅在中国特定环境下发挥出有效管理的作用,同时也能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

浅谈中国管理哲学

浅谈中国管理哲学 前言:中国管理哲学是目前中国管理学界中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立足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葛荣晋对中国管理哲学的看法,利用文献综述的形式写出对中国管理哲学理论部分的思考,又利用“球迷”对足球的深刻认识,添加了足球中反应管理哲学的例子,从而对中国管理哲学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字:中国管理哲学,中庸,足球 所谓中国管理哲学,是以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科学精神的融会贯通为目的,以“中国管理科学化,管理科学中国化”为宗旨,以集科学、文化、艺术三位一体为特征,用中国传统管理范式“文化管理”来统帅西方管理制度和工具,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生生不息的管理哲学。伴随着中国式管理的提出和应用,中国管理哲学也被中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热烈探讨起来。 首先是管理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即对管理本质的理解,管理学源自西方,西方人比较崇尚科学管理,认为“管理是通过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而快速地达到组织目标过程”。西方管理强调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偏重于从管理程序和职能来界定管理的本质,侧重于如何管别人。而中国管理强调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诸子百家也对管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管理是一门“以人为本”的“正己正人”的科学。这一点上是中国管理与西方管理的本质不同,也是中西方管理哲学对象的本质不同所在,中国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式的以人为本的以修身为起点的管理学。 人是感性与理性的复合物,人的心理和情感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影响,针对人的管理一定要注意“安人”,否则,管理的结果将是无效和失败。对于这一点,我们从两次足球队“将帅失和”的实例中可见一斑。在针对人的管理中,管理者“安人”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修身”,就如朱镕基总理所说:“为人要正,正人先正己”。在上述两个例子中,迟尚斌带着自己的弟弟去深圳队,多梅内克把戈武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这样带上“有色眼镜”看球员,必然只会看到各种颜色的抗议的拳头。 其次是中国管理哲学研究范围的问题。西方崇尚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刚性管理,日本喜欢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中国人自古喜欢中庸之道,不爱走极端,因此中国的管理哲学也一样,除了法家的“法、术、势”三结合的刚性管理之外,也包涵了很多柔性管理的因素在里面。正如中国管理哲学在强调“修身”的自我管理的同时,也不忽视对“治人”的管理模式和手段的探讨。中国管理哲学有两种基本模式和多种管理手段:一是“有为而治”的模式,二是“无为而治”的模式。在“有为而治”模式中,由于对“有为”内涵的不同解读,又可分为三种主要管理手段:一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的柔性管理;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法而治”的刚性管理;以孙武为代表的兵家学派,主张“以智治军”的智慧性管理。在“无为而治”模式中,由于对“无为”的不同诠释,又可分为四种不同管理手段:一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式的“道法自然”的无为而治;二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式的“尚贤推德”的无为而治;三是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式的“君人南面之术”的无为而治;四是以《淮南子》作者为代表的黄老式的“因循为用”的无为而治。如此看来中国的管理包涵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特点,并将其揉碎提炼,结合中国长久的传统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这种管理哲学相对西方与日本来讲相对中庸一些,也正是因为中庸导致其研究范围比较广泛。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用心,又不能太出格。实际管理中,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凡事既不能不用力又不能用力过猛。例如:英格兰足球队球星众多,实力不可谓不强,可是近年来每次征战世界杯都铩羽而归,杰拉德、鲁尼们一到国家队就发挥不出在俱乐部的水平,对此很多球迷认为“他们在俱乐部踢不好球会没饭吃,在国家队踢不好球又有什么

PK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十大糟粕》 由于中国式管理对中国现代化的本质缺乏深刻的洞悉,因而错误地判断了中国当前的历史形势。中国当前现代化的本质是“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而中国式管理却以“第一次现代化”的眼光来看问题。 尽管中国式管理也谈全球化,但由于缺少正确的视角,因此,它对全球化的理解是片面和不深入的。这决定了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都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指点中国的未来。 从全球化和后现代管理的角度,我们认为,目前出现的中国式管理理论,至少存在以下十大糟粕: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一:“中国中心论” 不论何种形式的中国式管理理论,都是“中国中心论”的体现。所谓“以我为主、博采众长……”,不过是“洋为中用”思想的翻版。这些都是近代中国,在面临“第一次现代化”时不成熟的思想。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摆脱不了这种误区,实在是一个大国的悲哀。 “第二次现代化”或“后现代化”的本质,将是以“大我”观念代替“小我”观念,以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也就是,首先要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而且中国与世界已不可区分。因此,刻意强调“中国式”是一种新形式的“闭关锁国”。它的危险是,将再一次把中国隔离于世界之外。 尽管一些相对理性的中国式管理言论认为,中国式管理需要具备与国际管理学对话的能力,但全球化背景下,实际上已经无法区分国内与国际。所谓国际或跨国,已经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跨国文化交流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也就是说,跨国管理学也是不需要走出国门的。任何一门学术,特别是管理学,不出国门就已经是国际的了。在此种状况之下,所谓“以我为主,自成一家”,已经是落伍的思想。因为,所谓的“我”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我”了。强调“自成一家”的结果,是自决于“大我”的非理性行为。 可以说,隐藏在“地方特色”背后的“中国中心论”,是中国式管理最能蛊惑人心的思想。它甚至会以理性的名义,将民族主义包装起来,从而使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走入歧途。 中国式管理糟粕之二:包装的权谋 中国式管理声称,凡谈权谋乃是没有领会中国式管理的真谛。然而,中国式管理反对的只是赤裸裸的争权夺利,却推崇真正的权谋。因为真正的权谋,正是马基雅弗利所说的“伟大的假好人”式的狡黠。请看中国式管理的“经典”言论: “表面上看来,中国人喜欢争权夺利,实际上我们真正开心的,是塑造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形势。大势所趋,权和利都成为囊中物,高明的中国人,口口声声不为权不谋利,却善于‘造势’,因为形势比人强,可以决定一切”。(曾仕强《中国式管理》197页。)

第一讲 中西方人际关系

第一讲中西方人际关系 中国的人际关系与建立在西方观念基础上的西式人际关系是有较大差异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植根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基础上的民族,有必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积淀出发,来对中国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 中国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 正因为古人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才形成了其独有的特殊性,要把握在中国处理人际关系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一)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进一步地溯本求源可以发现,以下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 1.伏羲氏与八卦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根据传说和史籍记载,作为人类文明的始祖,伏羲氏的许多创造发明都是意义重大的,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创立了“八卦”。 《周易?系辞下传》中曾提到:“昔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该记载的意思是说伏羲氏观察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总结其规律,创画了八卦。“八卦”是指“坤”、“艮”、“坎”、“震”、“巽”、“离”、“兑”以及“乾”等八种悬卦的符号,代表天地间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种种事物。时光荏苒,数千年来人们交口传颂着伏羲氏画八卦的故事,而八卦台(伏羲画八卦的地方)作为历史的见证,也依然屹立在黄河岸边。八卦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中国现代各行各业的人民工作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八卦潜移默化的影响。 2.易经 伏羲氏在依据法河图和洛书画成八卦的基础上,随后又按“每卦有三支,因而重之,为卦六十有四”的原理进行了扩展,这就是《周易》一书的基本内容。《周易》与对其进行哲学体系性提升的《易传十翼》一起共同构成了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易经》。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它被列为群经之首。在民国初时期,它被纳入黄埔军校的必修课,在现代西方它则被视为破译东方文明的钥匙。由此可见,《易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智慧遗产,也是我们所努力倡导的“中国式管理”的理论基础之所在。 基本内容 《易经》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记录。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来说明各种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周易?系辞上传》中提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太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由太极生出天地;而有天地就有四时,四时运行,就变出雷风水火山泽来。而雷风水火山泽则演化出万事万物。《易经》就是这样以八卦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原理,说明世界生成的整个程序。 核心思想 从《易经》的内容进行推演,可以发现它主要是阐明宇宙之间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即“易简”),但一切的事物却又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即“变易”);而同时又有一些固定不变的东西存在(即“不易”)。具体而言,就是认为宇宙的千变万化受一个简单的法则支配,有一定规律可寻(易简),而社会上的一切制度、礼仪、文物、器具,都会因时而变(变易);但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尊卑之序、长幼之伦,却永远不变(不易)。 (二)中西方人际关系的比较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作者:曾仕强 出版社:京大学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开本:16开精装 册数:12册 光盘数:0 定价:980元 优惠价:490元 详细介绍: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 大陆讲学二十年首度推出珍藏版精装礼盒 全球限量发行赠送精彩光盘 作者介绍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主要内容 壹:《中道管理》 贰:《中国式团队》 叁:《圆通的人际关系》

肆:《管理思维》 伍:《情绪管理》 陆:《在中国如何当领导》 柒:《从管人到安人》 捌:《易经管理的奥秘》 玖:《现代化中国式管理》 拾:《中国式管理使用手册》 拾壹:《领导的方与圆》 拾贰:《从三国看管理的奥秘》 媒体评价 曾先生的很多观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管理方面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这也许正是我们组织这次对话的价值所在。在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的今天,曾先生的思考至少给了我们一些特别的启示。—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在曾教授的中国式管理思维中,有一个基础条件:那就是以人为本。之所以有中国式管理,就是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日本人是不一样的。—《中华工商时报》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经典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 大陆讲学二十年首度推出珍藏版精装礼盒 全球限量发行赠送精彩光盘 作者介绍 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主要内容 壹:《中道管理》 贰:《中国式团队》 叁:《圆通的人际关系》 肆:《管理思维》 伍:《情绪管理》 陆:《在中国如何当领导》 柒:《从管人到安人》 捌:《易经管理的奥秘》 玖:《现代化中国式管理》 拾:《中国式管理使用手册》 拾壹:《领导的方与圆》 拾贰:《从三国看管理的奥秘》 媒体评价 曾先生的很多观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管理方面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这也许正是我们组织这次对话的价值所在。在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的今天,曾先生的思考至少给了我们一些特别的启示。—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新晋管理人员领导力提升

二、正确认知领导与领导力 1.正确认知领导 作为新晋管理人员,想要正确认知领导,一定要做追随者和了解自己的工作范畴。 成为追随者 新晋管理者与领导的实质就是追随关系,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追随能力。一方面,人通常具有追随他人并使之成为领导者的愿意;另一方面,追随的对象往往是认为可以实现愿望、要求和需要的人。 了解工作范畴 新晋升管理者的工作范畴,一般包括做事和管人两个重要方面。其中,在管人方面又需具备两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即沟通力和领导力。 2.正确认知领导力 领导力就是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在实质上讲,领导力是管理人的能力。要想具有管理人的能力,首先要知人、知心,能够从员工的外部表象分析其内心需求。 3.提升领导力的方法与技巧 提升领导力的方法 提升领导力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通过进行执行力的修炼,努力提升执行能力; 第二,通过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修炼,增长自己的才干; 第三,通过进行沟通能力的修炼,让企业上下融合; 第四,通过进行激励用人能力的修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要点提示 提升领导力的四种方法: ①执行力的修炼; ②解决问题能力的修炼; ③沟通能力的修炼; ④激励用人能力的修炼。 提升领导力的技巧 最为新晋管理者,想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管理人心、员工激励。 管理人心。真正的管理是人本管理,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实质是管理人心。要想管理好人心,不是无限度地满足员工的欲望,而是要将人心引向正确、科学、理性的世界观。例如,可以利用人的心理特征,通过对少数违规行为的奖励,来敦促员工自觉改正错误。 【案例】 对吸烟者的奖励

刘老师到某无线电研究所负责推进企业文化,领导拜托他帮助戒烟。于是,他制定了一个方案:吸烟者不罚钱,不吸烟者罚钱。 刚开始,大家都不理解这个方案。研究室里有7个人,每人的月工资是3000元。如果只有某位员工吸烟,那么也只有他自己月底拿3000元工资,而其他六位 不吸烟者却要因此而罚钱。假如他每月吸烟25次,其他人就要被罚25次;每次 罚一百元,月底便只剩下500元。如此下去,那位吸烟者就会满怀愧疚,怎么可 能还不戒烟呢? 从案例可见,如果某人的处事方法和原则,与组织中的多数人存在差异,其一贯行为将难以继续下去。管理者应利用好人的心理特征,从人性的角度思考,知人善任,管好人心。 员工激励。要想管理好人心,还要了解员工的想法和要求,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管理行为就叫“激励”。 激励是管理者把拥有的激励资源,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作用于被管理者,从而激发工作动机,使其产生积极行为,达成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采取激励方式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个人需要,一方面满足了员工的追求。 第一,个人需要。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个人需要作为支撑。正因为个人需要的存在,才有可能使人产生动机和积极性。一般而言,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两类。其中,物质的需要,维系着人们的生存;精神上的需要,维系发展。 第二,员工追求。员工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加入到组织中来,通过完成自身使命,进而达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著名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把员工的追求称为“第三思潮”或“人本主义思潮”。同时,他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管理者可根据不同员工的类型特征,来完成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1.调动新员工积极性的九大规范 通过认识新员工,并了解其最大需求,可以按照九大方法来调动其积极性。 第一,进行公司介绍或入职培训使其融入团队。新员工经常会表现拘谨、缺乏归属感。管理者应主动为其介绍企业或部门的相关情况,必要时可以通过培训使其尽快融入团队。 第二,为新员工讲解职责要求。 第三,为新员工讲解职务应承担的工作任务。 第四,为新员工讲解工作流程。 第五,为新员工讲述工作标准。 第六,通过培训教会新员工如何工作。 第七,如果新员工在培训后仍难以胜任工作,管理者应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时代光华讲义:中国式管理团队(曾仕强)

第一讲日本人的团队管理(上)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而到了日本,它又势必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民族,古人留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财富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团队管理”。 对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解 “团队”的要义 要理解“中国式团队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团队”的内在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

把握: ?“团”,就是指团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即按照一定的配合关系所组成的集体或者系统。 不论是团体还是组织,所强调的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因此,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可以称之为团队或组织。 ?“队”则更突出组织内部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协同一致的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力。 现在很多组织之所以视团队管理为重点和难点,就是因为大多数组织只有形式,而没有巨大有效的统和力量,如同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步调不一,内乱频繁。 对“团队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 基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特殊性,要把握“中国式团队管理”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1.要传承民族文明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进一步地溯本追源可以发现,“伏羲氏与八卦”以及《易经》这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因此,对于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只要从易经的道理来看待和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破解其中的奥妙。换言

之,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指导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2.对西学要用“拿来主义” 然而近几百年来,中国人开始盲目地用西方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和分析自身的一切,并且将自身的缺点与西方的优点进行对比,其结果是很糟糕的;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已经开始逐渐地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对如何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学,因为这个领域是不存在国界的,而在吸收与文化有关的思想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则必须谨慎小心,一定要避免机械和盲从,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否则,将对国人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在阐述中国式团队管理时,首要的一环就是对东西方团队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深入的比较,以此加深对自身特点的把握。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日本人。因为在日本的团队中,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服从的意识非常强烈。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精诚团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太多个人意见。 然而,尽管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强烈的,但随着全世界所有民族的长期互动,其价值观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管理的三次革命

管理的三次革命 亲爱的客户邱见旭: 您好 若依据吴甘霖提出的“中国式管理”即《心本管理—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的观点,那么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三个发展阶段,总的趋势是管理的柔性化。那么心本管理的概念、特点、实质是什么?了解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和心本管理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掌握三种管理的运用技巧,对于提高管理现代化程度和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至关重要。 物本管理即制度化管理或叫硬管理。它把管理工作中的员工当成机器人,通过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与约束来达成管理目标。它只关注工作效率而不关心人,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强调管理者要制定严厉的管理制度、规章和严格的工作规范,来加强对员工的法规管理,用权力和控制手段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引导员工为其工作,用金钱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物本管理的积极方面就在于它将以往那种分散的劳动力,通过组织化、程序化的管理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其消极方面就是在一定的角度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人本管理即人性化管理或叫柔性管理,就是指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去发挥其他资源的作用从而达成管理目标。它认为人除经济利益以外,还有许多社会性需要,管理者不仅要关心工作更要关心人,多倾听员工的意见、要求,了解他们的情感与需要,创造机会或平台让他们获得各种需要满足,让他们参与管理,提倡以集体奖励制度为主,不主张个人奖励。人本管理的特点是:①组织即人,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②组织为人,“造物之前先造人”;③组织靠人,组织要靠人去决策、靠人去经营才能达成管理目标。人本管理的积极方面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抓住了管理的根本,通达组织与协调、教育与激励调动了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它消极方面是,人是被动而非自动接受管理,仍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人的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特别是当管理者用人不当时易导致人力资源的破坏性。 心本管理,就是指管理的关键是抓住人的心,让员工自觉自发地参与管理,并积极主动工作,以达成管理目标。心本管理的特点是攻心为上,假如你要用一个人的“手”,必须要用他整个的“人”;假如你要用他整个的“人”,你必须影响他整个的“心”:“治人者必先治己,治己必先治心;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人者必先争心。”心本管理的积极方面是通过沟通、教育与激励触及人的思想与心灵,让人产生心灵的自觉自发自动,建立起相同的价值观、社

管理思维 满分答卷 时代光华

单选题 正确 1.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方人的主流哲学观念 1. A 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 2. B 分大于合 3. C 一在二先 4. D 推崇个人秀 正确 2.下列哪项不属于一内涵二的特性 1. A 彼此互补互助,能者应该多劳 2. B 注重团体权益和荣誉,集体主义 3. C 不需明显制衡,不知不觉互动 4. D 注重个人义务,力求共尽职责 正确 3.中国人的基本精神是“不一定”。下面哪项对“不一定”的理解有误 1. A 一切都是不一定 2. B 不一定是一定 3. C 不一定和一定不能严格分开,不一定中有一定,一定中有不一定 4. D 不一定是绝对的,一定是相对的

正确 4.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官员的常规说话方式 1. A 我代表政府向你们表示慰问 2. B 我们中国人应该首先靠自己,自力更生 3. C 我为这次行动的失误向大家道歉 4. D 这个建议很好,不过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再认真考虑一下 正确 5.中国人的基本精神是 1. A “不一定” 2. B 以不变应万变 3. C 时刻保持中立态度 4. D 努力做到深藏不露 正确 6. 中国人认为下棋的最高境界是 1. A 总是赢 2. B 输赢参半 3. C 以和为贵 4. D 总是让别人赢 正确

7.最典型体现二分法思维的人是 1. A 中国人 2. B 日本人 3. C 美国人 4. D 德国人 正确 8. 下面哪项不属于中国人“一切以人为本”的具体内容 1. A 人能心想事成 2. B 人是万物的主宰 3. C 人是自己的主宰 4. D 人是万物之灵 正确 9.下列有关管理的说法,哪项是最高层次的理解 1. A 管理是一种技术 2. B 管理是一种方法 3. C 管理是一种工具 4. D 管理是一种思维 正确 10.下列中哪项不是三种主要管理思维之一:

中国管理思想

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优秀的管理思想,而把握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脉搏则是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有益尝试。 一、中国古代百家思想中的管理精华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浩如烟海的文史资料中蕴含着及其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 (一)顺道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自然界来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理·形势》),其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他看来,“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管理·形势》),只能“因之”而不能抗拒。因此,管理者必须能辨道(辨识客观规律)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二)重人 重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前出师表》)(三)求和 “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孔子也提倡“礼之用,和为贯”。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是谓“无私者容众”,切不可“以爵禄私所爱”以至“党而成群者”,而是要“循公而灭私”(《管子》)。 (四)法治 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源于先秦,其后不断发展、完善,包含了一下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明法。是法的公开性原则,“法必明,令必行”,“上有明法,下有常事也”;第二,一法。是法的统一性和平等性原则,“权度不一,则循义者惑”(《管子·君臣上》)、“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第三,常法。是法的稳定性原则,“执者固,固者信”,“法判有常,则民不散而上合”(《韩非子·五蠹》)。 (五)守信 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言而不可复乾,君不言也;行而不可无再者,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复,行而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管子·形势》)。 (六)预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过在于度数,无困在于预备”(《中庸》),“以虞待不虞者胜”(《孙子·谋政》)“惟有道者能备患于形也”(《管子·形势》)。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朴素的“预谋”思想也有相当精彩的论述,如:“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等。 二、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鸦片战争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既便如此,它们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不但为自身创造了财富,还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近代民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宝贵的经验和隐藏在其背后的企业管理理论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洋务派的努力和清政府的破产 洋务派企业管理理念是在当时那个特定的背景下,在中外文化的相互碰撞、融汇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超越与变异。洋务派企业主要代表人物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冯桂芬、王韬、薛福成等,其指导思想是主张“经世致用”、“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其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有:封建性、腐朽性、对西方的依赖性等。 (二)维新派的救亡图存 维新派管理思想的理论本源主要是西学,其中作为灵魂和核心的则是西方资产阶级进化

浅谈电力企业用工制度的规范化

浅谈电力企业用工制度的规范化 发表时间:2009-12-11T15:33:07.50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8期供稿作者:陈雪李金梅 [导读]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着以法为准 陈雪李金梅(哈尔滨市呼兰电业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着以法为准,以人为本,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目标,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真正实现企业用工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化 1 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目标 1.1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是企业战略、资源、业务和行为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将企业发展需要与劳动定员标准相结合,通过用工规模控制、组织机构优化、岗位动态管理等手段,达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以人为本: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人是企业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用工管理规范化的实质就是使企业员工在最适合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即所谓“人尽其才”,通过完备的培训机制及合理的激励机制关注并辅助员工的个人成长,不仅是整个管理体系的基础,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 核心管理:与绩效管理评价结果紧密结合,加强和完善岗位动态管理是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将员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员工岗位聘任、职务升降、工作调动及辞退的依据,将使企业用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2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范围及目标: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与绩效管理评价结果紧密结合,实现岗位动态管理。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员工与岗位完美结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 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1以身份管理为主各单位虽然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但实际用工中,仍然以身份管理为主,岗位管理为辅。劳动关系管理相对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2.2用工方式多元化。历史形成的人员身份,有干部和工人,有全民和集体之分;用工形式上,除原有的正式编制职工外,有外聘、人事代理、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关系上,有劳动合同关系和劳务合同关系,也存在未及时签订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期限上,有长期职工和短期职工之分。 2.3劳动用工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部分单位劳动用工基础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不高,人员统计不规范,信息更新不及时,造成用工家底不清,政策制定缺乏依据,给劳动用工和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被动。 3 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过程 3.1关于农村电工管理的规范化实践。(1)完善农电用工管理制度。依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电用工管理制度。(2)合理选择农电用工方式。依据<劳动合同法》,加强农村电工的劳动合同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利管理”的原则,合理选择农村电工用工方式。(3)加强农村电工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电工培训管理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农村电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村电工队伍素质,确保农村电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适应电网发展和优质服务的需要。(4)完善农电用工的社会保险。我们通过认真研究社保政策,充分与当地劳动部门协商,为全部农村电工建立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医疗保险,切实解决了农村电工的社会保险问题。(5)加强农村电工入口管理,建立农村电工规范的退出机制。我们通过完善农村电工招聘、录用机制,严格按照劳动定员控制农村电工总量,严把人员入口关。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和竞争上岗机制,每年通过绩效考核和竞争上岗置换部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农村电工。 3.2关于多经用工管理的规范化实践。(1)主业缺员需要补充部分多经全民职工。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根据工作需要将部分在多经岗位的全民职工补充到主业的合适岗位,缓解生产一线缺员状况,同时,也为下一步主多分开工作减轻了压力。(2)规范全民职工在多经企业的用工管理。与主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全民职工到多经企业工作时签订借用协议,协议中对借用人员的相关事项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予以明确。 4 思考与体会 4.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强劲驱动力,所谓小企业看老板、中型企业看制度、大型企业看文化。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很难做出品味和长远发展的。雇员是好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者,从海尔出去的人,总有意无意的宣传海尔的文化,万科出去的人也总拿万科的价值观去衡量一家公司。 从近几年的中国式管理热不难看出,中国的企业家正在寻求一种公司持久发展的文化驱动力。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邀请当前“中国式管理”的当红人物曾仕强去做培训的大多数是日本在中国的企业,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也有其他一些亚洲企业开始对自己的企业群体进行反思,在他们眼里,法国人很有地位,因为他们为全世界贡献了三个词,“自由、平等、博爱”,为全人类所共有。这正是亚洲企业在全球崛起所需要的。 现在正处于发展的所谓“中国式管理”,目前流行的国学热代表着中国企业家重建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决心,但并未找到路径。很多人对于国学的讲解,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现代化诠释,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式管理。 4.2改变理念:人力不等于资源,人才才是资源。公司应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致力于达成以下目标: 4.2.1构筑先进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使用中培养和开发员工,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4.2.2保持公司内部各部门人事制度和程序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保持人力资源系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