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药理药代及临床应用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H
CH3O
O CYP2D6 N-CH3 HO
O
CH3O
O CYP2D6
O
羟吗啡酮
去甲羟吗啡酮 CYP3A4 HO
N-H
HO
O
O
HO
O
O
Heiskanen T et al.Clin Pharmacol Ther. 1998;64:603-611.
羟考酮的代谢
在肝脏中,羟考酮主要的氧化途径为通过CYP3A4/5 的N-去甲 基作用成为去甲羟考酮
羟考酮独特药代动力学优势
蛋白结合率40%~45%,主要与白蛋白结合,脂溶性低。 静脉给药后迅速起效(2~3min),给药后1h脑脊液浓度可为血浆 浓度3倍,由于该药脂溶性低,提示进入脑脊液有主动运输机制。
羟考酮的代谢产物 主要是羟吗啡酮和去甲羟考酮
羟考酮 HO
N-CH3
去甲羟考酮 CYP3A4 HO
1. 2. 3. 4.
起效时间(分钟)
耿立成, 等.地佐辛药理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医学综述. 2012;18(23):4029-4031. Soroori ZZ, et al. JRMS. 2006;11(5):292-296. Tveita T, et al. Acta Anaesthesio Scand. 2008;52(7):920-925. Koch S, et al.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8;52(6):845-850.
5-6分钟*5 —— 15-30分钟9 5分钟1
7. 8. 9. 10. 11. 12.
消除半衰期
2-4小时4 2-4小时4
13.1小时7 2.4小时2 3.1小时10 3.5小时1
作用时间
4-5小时*5 0.5小时*5
0.5小时*5 2-4小时8 2-3小时10 4小时11
脂溶性
0.51 3991
研究目的 比较羟考酮不同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
研究人群
23名健康男性受试者 •4部分、单剂量、随机交叉研究
研究设计
•羟考酮注射液给药方式有静注、皮下和肌注,单次剂量为 10mg/ml •羟考酮口服液 ,单次剂量为5mg/5ml
研究终点
药代动力学血样
Data on file. Study code: OXI 1202.
舒芬太尼注射液中文说明书,2010. 地佐辛注射液中文说明书,2009. jones,et al.2013 Nurse's Drug Handbook.2013:553. Hill HF,et al.Anesth Analg.1991 Mar;72(3):330-336. 邓小明,等.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33. 崔琦芬,等.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3(05):446-448.
20
15
10
5
0
0
4
8
12 时间 (小时)
16
20
24
Data on file. Study code: OXI 1202.
羟考酮的镇痛作用不受代谢产物的影响, 用于肾功能受损者更安全
羟考酮主要代谢产物为羟吗啡酮和去甲羟考酮 1 :
– 羟吗啡酮有一定的镇痛活性,但其血浆浓度很低 (约2%),基本 上可以忽略 – 去甲羟考酮几乎无镇痛活性
• 在对皮肤和肌肉进行压力刺激及对皮肤进行热刺激时,当疼痛 强度变得无法忍受时(VAS=9,剧烈疼痛),对受试者进行询问
Staahl C et al. Pain. 2006;123(1-2):28-36.
皮肤刺激结果: 羟考酮与吗啡对皮肤的镇痛作用相当
安慰剂 吗啡 羟考酮
*与安慰剂比较,P<0.05
在内脏痛方面羟考酮较吗啡镇痛效果更显著
羟考酮与吗啡的疼痛模型比较研究
(μ、κ双受体激动剂 vs. μ受体激动剂)
Staahl C et al. Pain. 2006;123(1-2):28-36.
研究设计
• 24名阿片类药物初治的志愿者(男12名,女12名,平均年龄30岁,范围22-44岁)
筛选与入组
羟考酮静注时达峰时间为5分钟,半衰期为3.5小时
羟考酮不同给药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参数 AUCn (ng.h/ml) AUC (ng.h/ml) 静注 (n=22) 109.3 110.4 皮下 (n=23) 108.5 109.8 肌注 (n=23) 107.3 108.6 口服 (n=23) 49.9 51.0
评 估
•观察受试者接受吗啡、羟考酮或安慰剂后,在皮肤、肌肉、内脏不同疼痛模式下对压 力、电流强度和温度的痛阈改变
VAS评分标准 18
非痛觉强度评分:1 - 模糊感知到轻度感觉;2 - 明确感知到轻度感觉;3 - 模糊感知到中度感觉;4 - 明确感知到中度感觉
痛觉强度评分: 5 - 疼痛检测阈值;6 - 轻微疼痛;7 - 轻中度疼痛;8 - 中等疼痛强度;9 - 剧烈疼痛;10 - 难以忍受的疼痛 Staahl C et al. Pain. 2006;123(1-2):28-36.
羟考酮-唯一的μ 、κ 双受体激动剂
羟考酮与阿片μ 受体亲和力不高,为吗啡的1/5~1/10; 羟考酮作用于κ 2b受体; 其镇痛作用中μ 或κ 受体所占比例不确定 κ 受体激动剂对内脏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抑制作用,但对热、炎性 和压痛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合成的特异性κ 受体激动剂阿西马朵林与μ 激动剂不同,较少引起躁 动,无呼吸抑制、躯体依赖和胃肠道蠕动抑制作用
羟考酮是μ 、κ 受体激动剂,对内脏痛效果更好
羟考酮是μ 、κ 受体激动剂,其药理作用包括镇痛,以及其他
抗焦虑、止咳、平滑肌作用等,其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
由于其κ 受体激动作用,因而认为对内脏痛有较之单纯μ 受体
激动剂更好的镇痛效果
徐建国. 疼痛药物治疗学. 2007:119.
羟考酮其他作用特点
次要氧化途径为通过CYP2D6 的O-去甲基作用,成为羟吗啡酮
羟考酮
- 羟考酮15mg 单次口服
羟吗啡酮 2.9%
去甲羟考酮 74%
去甲羟吗啡酮 21%
Lemberg 2009
静脉给药后, 羟考酮代谢产物的血浆浓度较低
35 30
25
血浆浓度 (ng/mL)
Oxycodone Oxymorphone Noroxoycodone
羟考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总结
药代动力学特点
静脉推注给药2-3 分钟起效1 消除半衰期3.5小时2 代谢产物无镇痛活性 或血浆浓度很低3
疗效特点
快速缓解疼痛
降低给药频率 代谢产物的临床意 义可忽略
1. Koch S et al.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08;52(6):845-850. 2. Data on file. Study code: OXI1202. 3. Riley J,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8;24(1):175-192.
15
常用阿片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临床常用阿片类药物静脉给药后药代动力学特性(单次静脉给药)
阿片类药物
吗啡 芬太尼
舒芬太尼 地佐辛 氢吗啡酮 羟考酮
1. 2. 3. 4. 5. 6.
起效时间
5分钟3 2-3分钟6
1-3分钟*5 15-30分钟2 10-15分钟9 2-3分钟1
达峰时间
30分钟4 3-6分钟4
•这些受试者均身体健康,尤其是他们都没有任何长期疼痛。医学检查和血常规检测均
显示正常
• 随机、对照、双盲、三交叉研究,每位受试者分三次随机给予吗啡 30mg 、羟考酮
研究方法
15mg或安慰剂,在给药前、口服给药后30分钟、60分钟及90分钟进行疼痛实验 •实验性疼痛模型包含皮肤、肌肉、及内脏的多模式(机械、热及电刺激)疼痛实验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估疼痛和非疼痛感觉
徐建国. 疼痛药物治疗学, 2007:82.
常用阿片类药物类型及作用特点
常用阿片类药物
吗啡、芬太尼家族、氢吗啡酮
类型
μ 受体激动剂
作用特点
强效镇痛
羟考酮
μ 、κ 双受体激动剂
强效镇痛,独特减轻内脏痛; 更少的呼吸抑制作用 镇痛作用机制不明,主要用于术 后中度痛
地佐辛
混合激动-拮抗剂
1.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中文说明书,2013. 2. Savage SR, et al. Addict Sci Clin Pract. 2008;4(2):4-25. 3.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5):511-513. 4. 耿立成. 医学综述. 2012;18(23):4029-4031.
*
*
*
*
*
**
*
** * *
*
**
* *
*
* *
*
*
*
*
Staahl C et al. Pain. 2006;123(1-2):28-36.
肌肉刺激结果: 羟考酮与吗啡对肌肉的镇痛作用相当
研究方法
食道: 牵拉 热刺激 电刺激 肌肉: 压力 电刺激 第1周 随机分组应用羟考 酮、吗啡或安慰剂 皮肤: 夹痛 热刺激 电刺激 第2周 第3周
刺激方式:
基线
食道
肌肉
皮肤
30min
60min 90min
食道 食道
食道
肌肉 肌肉
肌肉
皮肤 皮肤
皮肤
给药方法*: 吗啡口服液:30mg(2mg/ml) 羟考酮口服液:15mg(1mg/ml) *为确保生物利用度差异并不利于羟考酮的疗效,研究选择的吗啡剂量是羟考酮的2倍
7981,12 —— —— 0.71
徐建国.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511-513. 耿立成.医学综述.2012;18(23):4029-4031. Tveita T,et c.Acta Anaesthesio Scand.2008;52(7):920-925. 徐建国.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82-122. 黄宇光,等.疼痛治疗学.2008:50. Koch S,et al.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8 Jul;52(6):845-50.
羟考酮与吗啡、芬太尼等强阿片药相比,免疫抑制作用弱 羟考酮不导致组胺释放,不抑制副交感神经,不导致心动过缓。
羟考酮药物滥用的风险远低于其他μ 阿片受体激动药。
-当下有认为κ受体兴奋可产生镇痛作用和减轻内脏痛作用,但不引起精神
欣快,胃肠道蠕动抑制和呼吸抑制作用,不导致成瘾性。
羟考酮注射液药代动力学研究
羟考酮镇痛作用主要来源于自身活性,代谢产物的镇痛作用基本 可忽略 1 由于代谢产物羟吗啡酮的活性较弱、临床作用甚微,所以羟考酮 用于肾功能受损者更安全 2
1. Riley J,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8;24(1):175-192. 2. NHS pain management guideline book 2012. Available at: /resources/4/pain%20guidelines%202012[1]%20(1).pdf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药理药代 及临床应用分享
阿片受体主要类型及效应
受体
μ κ δ σ
激动效应
μ1:脊髓上镇痛,镇静,催乳素分泌 μ2:呼吸抑制,欣快,瘙痒,缩瞳,抑制肠蠕动,恶心呕吐,依赖性 脊髓镇痛,呼吸抑制,镇静,致幻觉
脊髓镇痛,平滑肌效应,缩瞳,调控μ受体活性
呼吸加快,心血管激动,致幻觉,瞳孔散大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x (ng/ml)
tmax ( 小时) t1/2z (小时)
35.29
25.31
0.5 3.61
22.89
0.5 3.54
10.35
1 3.32
0.08
3.45
AUC:曲线下面积;AUCn:最后一次测定血药时曲线下面积; Cmax:峰浓度; tmax:达峰时间;t1/2z :终末期半衰期
合适的消除半衰期(3.5小时),降低给药频率,同时不增加药物蓄积风险
Data on file. Study code: OXI1202.
羟考酮起效迅速,与芬太尼相当
地佐辛 (i.v.)
1
15-30 10 5 2-3
哌替啶 (i.m.)
2 3
吗啡 (i.v.)
芬太尼 (i.v.)
4
羟考酮 (i.v.)
4
2-3
0 5 10 15 20 25
i.m.:肌注; i.v.:静注 q
Staahl C et al. Pain. 2006;123(1-2):28-36.
研究方法
食道刺激探头
气囊内含感温器和电极 液体注入后气囊膨胀
研究方法
• 在内脏机械和热刺激期间,受试者持续进行疼痛强度的评分。 使用这些数据来绘制刺激 - 反应曲线
• 在所有组织电刺激过程中,当VAS达到1、3、5、7时,对受试 者进行询问,并记录刺激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