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 文》日 :“外 治之 理 ,即 内治之 理 ,外 治 之药 ,亦 即内治之药 。所异 者 ,法耳 !”中药外 治法 将药 物通 过 局部孑L窍经穴渗透 、吸收 、扩 散以达病 所 ,起到清热解毒 、抗炎消 肿 、扶 正固本的功效 ,同时避 免了肠 胃、静脉 、肌 肉等途径而产生
针灸疗 法能够疏通经络气 血 ,使 营卫调 和而风 寒湿热 等邪 无所依 附 ,痹痛得 以缓解 。临床常在 痛风关 节周 围取 穴及 循经 取穴 。谢 氏等 在病灶局部采用 多针 围刺法 ,由病灶 外 围向病 灶 中心斜刺 ,同时酌配远端腧穴 4个 一5个 ;所 有患者均加 足三 里 、阴 陵 泉及 阳陵 泉 。西 药 组 口服 吲 哚 美 辛 肠 溶 片 、别 嘌 呤 醇 。 结果 :围刺组有效率为 93.33% ,优于 西药组 的 80.00% ,且 围 刺组对 急性 痛风性关 节炎高尿 酸血症 的纠正作 用优 于西药组 。 张 氏等 以针刺三 阴交 、阴陵 泉、三 焦俞 、太冲 、行 间结 合局 部 相应腧穴得气后接 电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0例 ,总有效率 达 80% 。 马 氏 取 曲池 、血 海 、三 阴 交 、太 溪 为 主 穴 ,随 症 加 减 治疗痛风性关节 ,与西药 口服 (急性期 口服吲 哚美辛 ,慢性期 给 予 口服别 嘌呤醇)作 比较 。结果 :针刺组 总有效率 为 95.80% , 明显优 于对照 组 86.7O% ;1个 月后血 清尿酸 下降程度 亦 明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2.2 针 刀疗 法
关 键 词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中 医药 疗 法 ;研 究进 展 中图 分 类 号 :R589.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6—978X(2013)06—0053—02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0·山 西 中 医 2020年11月第36卷第11期 SHANXI J OF TCM Nov.2020 Vol .36 No .11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宋佳俊 李可大摘要: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及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且副作用较小。

其中单味中药可通过抑制局部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内环境而起到治疗作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可改善患者阴阳平衡状态,达到整体治疗作用;中医外治法则以改善患者局部症状为主,以活血化瘀止痛、疏通经络等为主要治则,采用中药外敷或者针灸寻经选穴等治疗手段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红肿热痛症状。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为减少炎性因子水平、干预GA疾病进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抑制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增加抑炎因子水平等。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综述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11-0060-03作者简介:宋佳俊,男,在读硕士研究生,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032) ;李可大,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通讯作者:李可大,E-mail:****************·综 述· 痛风性关节炎 (gouty arthitis,GA) 是一种临床常见但不易根治的骨关节病。

西医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日渐成熟,但其不良反应也深刻困扰着患者。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及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且其副作用较小。

笔者通过搜集整理近3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的相关文献,归纳中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不同疗法,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综述。

1 概述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使血尿酸过剩并在体内蓄积,持续增高,从而导致尿酸盐结晶 (MSU) 析出,沉积在骨关节及骨关节周围而出现以疼痛并可伴有血尿酸升高为主的一种临床常见病[1]。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1-08-30T07:52:00.0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徐培奇[导读] 目的:此次主要探究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徐培奇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徐培奇中医诊所 016000【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内收治共9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观察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关节疼痛与关节肿胀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关节肿胀与疼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针灸;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关节炎症疾病,通常患者会表现出关节疼痛与关节肿胀等症状,会给日常生活行走造成影响,当前对于具体发病机制还没有彻底明确,所以临床大多以药物方式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与改善症状。

随着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下发现,从中医学方面开展研究,应用中医针灸治疗能够发挥出独特优势。

基于此,此次就中医针灸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研究对象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月,病例数90例,纳入标准:①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认符合痛风性关节炎标准;②患者资料齐全;③患者与家属知情下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身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药物过敏与过敏体质者;③严重精神疾病与不配合治疗者。

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男女比重30:15,年龄界限30-64岁,年龄均值(45.13±2.55)岁;研究组男女比重31:14,年龄界限31-63岁,年龄均值(45.22±2.37)岁;应用统计学软件计算统计两组痛风性关节炎资料后发现无显著差异(P>0.05)。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猪 苓 、 泻 等 ) “ 元 四大 家 ” 一 的著 名 医 家 张元 素 所 创 的经 泽 系 金 之 典方 剂 , 善 分 消湿 热 、 通 气 血 、 畅经 脉 , 称 为治 “ 热 疼 功 宣 和 被 湿 痛 之 圣 方 ”沈 维 增 等 认 为 其 切 中 急 性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的病 机 。 . 以7 d为 1疗 程 用 于 治 疗 急 性 痛 风 3 6例 , 床 治 愈 1 临 9例 , 效 显
片 为对 照 , 2周 为 1 疗 程 , 个 总有 效 率 达 9 %, 5 明显 高于 对 照 组 。 23 利 湿 泻 浊 法 蔚 金 建 等 立 清 热 化 湿 , 风 泄 浊 之 法 , . 祛 自拟 泄浊除痹汤随症加减 ( 薜 、 已 、 前子 、 梗 、 柏 、 芍 、 萆 防 车 苏 黄 赤 知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1 0 1年 1 月 第 2 1 O卷 第 1 1期 J T M. o . 0 1 V 12 N .1 E C N v 2 1 . o.0. o1

1 09 ・ 8
急性 痛风性关 节炎 的中医药 治疗研究进展术
汪 洋 温 成 平 △ 谢 志 军
浙 江 中 医 药大 学 ( 江 杭 州 3 0 5 ) 浙 10 3
( 术、 苍 黄柏 、 膝 、 艽 、 芍 、 苡仁 、 牛 秦 赤 薏 忍冬 藤 、 土茯 苓 、 公 英 。 蒲 热 盛 者 加 生 石 膏 、 丹 皮 ; 盛 者 加 泽 泻 、 薜 、 苓 : 瘀 血 者 牡 湿 革 茯 兼 加 川 芎 、 血藤 、 参 ) 疗 4 鸡 丹 治 0例 急 性 痛 风 患 者 , 用 尼 美 舒 利 采
母 、 薏 苡 仁 、 花 藤 、 梧 桐 、 通 )兼 外 用 消定 膏 , 疗 本 病 生 银 臭 木 , 治

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研究

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995、糖皮质激素以及抑制 尿酸生成剂等,虽疗效直接,但不良反应较大,不宜长 期服用,停药后病情易反复[3-4]。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 学被归于“痹证”范畴,湿热蕴结证痛风最为常见,主要 病机表现为湿热阻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湿”“热” “毒”流注关节、筋骨、脉络[5]。除湿解毒汤、羌活胜湿 汤分别出自《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脾胃论》,前者功效 为除湿利水、清热解毒,后者可祛风、胜湿、止痛。本研
- 1054 -
中国中医急症 2021 年 6 月第 30 卷第 6 期 JETCM. Jun. 2021,Vol. 30,No.6
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 湿汤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收效明显。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参 见《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6]拟定;湿热蕴结证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拟定。纳入标准:符合以 上诊断标准;年龄 18~65 岁;未出现心、肝、肾等脏器 严重功能障碍;首次发病;对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 加减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 娠或者哺乳期妇女;继发性痛风者;对所用药物过敏 者;已伴有重度关节畸形、僵硬者;存在全身炎症感染 性疾病者;伴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 2017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 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7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9 例。对照组男性 36 例,女性 3 例;年龄 31~62 岁,平均(49.43±6.83)岁;病程 2~5 d, 平均(3.95±0.56)d;血尿酸水平(617.43±63.81)μmol/L。 观 察 组 男 性 38 例 ,女 性 1 例 ;年 龄 33~64 岁 ,平 均 (50.11±7.39)岁;病程 1.5~6 d,平均(3.71±0.59)d;血 尿酸水平(619.01±64.51)μmol/L。两组临床资料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 批准。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参见指南[4]予常规治疗。 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减少发作关节活动,避免受冷、受 湿等;低嘌呤饮食,禁烟酒;每日饮水量超过 2 000 mL, 口服碳酸氢钠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12020220)。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分散片(江苏亚 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10108),每次 7.5 mg,每日 1 次,于餐后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 基础上予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薏苡仁 30 g, 土茯苓 30 g,山栀子 12 g,金银花 25 g,连翘 15 g,川牛 膝 20 g,木通 6 g,羌活 20 g,独活 20 g,防风 12 g,川芎 12 g。每日 1 剂,均在本院煎药室统一代煎,常规水煎 2 次,取药汁约 350 mL,早晚温服。两组连续治疗 2 周。 1.4 观察指标 1)证候评分。参见《22 个专业 95 个 病种中医诊疗方案》[9]评定症状体征,包括关节肿胀、 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发热。关节肿胀按肿胀消 失、关节肿胀和皮色红、关节肿胀明显和皮色发红、关 节高度肿胀和皮色暗红对应计分为 0、1、2、3 分;关节 疼痛按无、轻度疼痛但可正常活动、中度疼痛且影响工 作但生活自理、较严重疼痛且生活不能自理、剧烈疼痛 且无法忍受对应计分为 0、1~3、4~6、7~9、10 分;活 动受限按正常、活动受限、活动明显受限、活动严重受 限对应计分为 0、1、2、3 分;发热按正常、体温 37.5~

抗痛风中药药效的研究进展

抗痛风中药药效的研究进展

45.[20]王琛,江萍.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8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4):252‐262.[21]马红蕊.曲安奈德治疗58例瘢痕组织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77‐4381.[22]赵欣欣,罗锦辉,徐士亮,等.耳部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1):12.[23]卢昊,雷泽源,刘婷,等.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耳部瘢痕疙瘩[J].局部手术学杂志,2014,23(2):123‐124.[24]褚云锋,胡亚娟.耳垂瘢痕疙瘩术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1(10):8.[25]王芳子,王晓玲.瘢痕疙瘩局部封闭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2):37.[26]刘慧锋.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465.[27]潘艺.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联合康瑞保乳膏外用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9):576.[28]孙雪峰,武润桃,王佳旭,等.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预防及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观察与评价[J].河北医药,2014,36(5):721‐723.[29]梁洁萍,冯祥生.手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治疗与护理[J].北方药学,2015,12(12):176.[30]叶丽萍,李培英.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加冷冻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观察[J].岭南皮肤病科杂志,2005,12(2):128‐129.[31]王兰.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瘢痕内注射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261‐262.抗痛风中药药效的研究进展袁小玲,谢丽莎,张小军,龚志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22)[关键词]痛风;中药;药效[中图分类号]R28;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39(2016)01-0077-04doi:10.3969/j.issn.1001-5639.2016.01.040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上限,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血结晶过多沉淀而引起[1]。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诊断与治疗一、中医典籍对痛风的论述《内经》“膏粱厚味,足生大疔”对痛风的病因,诱发因素作了初步探讨,为后世医学研究本病奠定了基础。

《金匮要略》一是将痛风定名为历节,对痛风者的脏器致病的归属、脉症进行了描述,二是强调饮食不节与痛风的关系。

三是对尿酸性肾病作了详细的观察,将其命名为黄汗,并且认为历节、黄汗为“同源异流”之病。

《丹溪心法》第一次提出痛风之称,并且提出痛风的病机为痰、风热、风湿、血虚。

同时给出了治疗方剂。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所称的“痛风”仅仅是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及至明清又将痛风称“箭风”,如风毒肿溃称之为“箭袋”。

二、病因病机1、湿热——久居湿地,淋雨涉水,感受外湿,积渐日久,郁而发热,或睥失健运,水湿内聚,酿生湿热。

2、痰浊——饮食不节,膏粱厚味,积热既久,薰灼津液为痰,痰浊阻滞经络,3、瘀血——湿热、痰浊久滞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而至气滞血瘀。

4、正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综上所述,痛风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正虚邪实。

三、辩证施治(一)痛风性关节炎1、湿热壅盛证——四妙丸加味2、风寒湿盛型——薏苡仁汤加味3、瘀血阻络证——活血汤加味:当归、赤芍、红花、丹皮、川芎、泽泻、郁金、木通、秦艽、威灵仙、防己、木瓜、路路通、臭梧桐4、痰瘀互结证——消痰汤加味:昆布、海藻、白芥子、贝母、山慈菇、玄参、天南星、茯苓、半夏、党参、穿山甲5、膀胱湿热型——石韦汤加味:石韦、瞿麦、滑石、车前子、萹蓄、黄柏、冬葵子、海金沙、乌药。

6、脾肾阳虚证——附子汤加味:党参、白术、茯苓、黄芪、附片、肉桂、菟丝子、泽泻、车前子、巴戟天。

7、气血两虚证——圣愈汤加味:黄芪、党参、熟地、当归、山药、白术、川芎、白芍(二)尿酸性肾病1、无症状型:除高尿酸血症和蛋白尿外,无症状——调理五脏升清降浊——思仙续断丸:杜仲、续断、熟地、牛膝、羌活、防风、五加皮、木瓜、萆薢、薏苡仁2、脾肾阳虚——右归丸、独活寄生汤加减3、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四物汤加减4、寒湿痹痛——鸡鸣散加减:生姜、吴茱萸、槟榔、陈皮、苏叶、木瓜、橘梗四、其他疗法(一)饮食疗法1、节制饮食,防止肥胖2、避免进高嘌呤饮食3、严格戒酒4、宜多摄食牛奶、蛋类、羊奶等5、增加碱性食物摄入量6、多饮水7、其他8、中医辨证食疗(二)单方、验方1、山慈菇30g水煎服2、土茯苓30g水煎服3、萆薢30g水煎服4、金钱草30g水煎服5、威灵仙30g水煎服6、趁痛散:乳香6g桃仁10g当归10g地龙12g五灵脂10g牛膝10g羌活10g香附10g甘草6g痰热加黄芩、黄柏7、控涎丹:甘遂、大戟、白芥子水泛为丸。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标签:痛风;中医药疗法;综述痛风是由嘌岭代谢紊乱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发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且常累及肾脏。

现就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分型治疗对于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分型。

方氏对湿热蕴结型治以活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四妙散加减;瘀热阻滞型治以清热散瘀、通络止痛,方用枝藤汤加减(桑枝、忍冬藤、牛膝、生地、丹皮、白芍、乳香、没药等);痰湿阻滞型治以涤痰化浊、散瘀泄热,方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共治疗112例。

显效78例,有效28例。

郭氏方氏均将本病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4型论治。

郭氏以化痰消肿通络止痛汤(金银花藤、黄柏、苡仁、苍术、泽泻、蔻仁、防己、白芷、牛膝等)为基础方,湿热蕴结型加蒲公英、连翘、石膏、知母,瘀热阻滞型加赤芍、丹参、当归、茜草、丹皮,痰浊阻滞型加威灵仙、附片、白术、茯苓、猪苓;肝肾阴虚型加制首乌、北沙参、桑椹、木瓜,共治疗60例,冶愈45例,好转15例。

颜氏将本病辨为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肝肾亏虚3型:湿热蕴结型(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三妙丸加味;瘀血阻滞型(慢性期)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亏虚型治以祛风湿、补肝肾、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34例,总有效率为91.8%。

李氏根据疼痛特点,结合舌症脉,将本病辨为血热湿盛及湿热血瘀2型:血热湿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

方用白虎石膏汤加味;湿热血瘀型治以清热利湿通络、祛风化瘀散结。

治以四妙散加味。

张氏亦将本病分为2型:湿热型用加味二妙散,热盛加龙胆草、栀子、忍冬藤或合白虎桂枝汤;湿盛加薏苡仁、蚕砂、茵陈;肿痛甚者加毛冬青、八地金牛、水牛角;湿热伤阴加生地、玄参。

寒湿型用乌头煎合薏苡仁汤或蠲痹汤;气血虚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脾肾虚弱水肿者合真武汤,关节痛甚、肿胀,舌暗,痛风结节溃破甚或僵硬畸形者,加三七、乳香、没药、白芥子、僵蚕、乌梢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 治 裁 》: “ 痛风 , 痛痹 之一 症也 ……初 因风 寒湿郁 痹 阴分 ,
久则化热致痛 , 至夜 更 剧 。 ” 《 素问 ・ 痹论》 认为: “ 风 寒 湿 邪
留连 于筋 骨 , 则 疼痛 难 已病 深 日久 , 营卫之行 涩 , 皮 肤不 营 ,
关键词 :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中 医 药疗 法 ; 中医病 机 ; 综 述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8 4 . 3 文 献标 志码 : B
本 研究 结果 为益 肾更 宁合剂 治疗 围绝经期 综合 征 提供 了实 验依 据 ,即益 肾更 宁合 剂 能够 改善 围绝 经 大 鼠体液 内分 泌 功 能 , 这 可能 是 其 治疗 围绝 经期 综 合 征作用 机制 之一 。
参考文献 :
[ 5 ] 吕 肖锋 , 叶雪 清. 绝 经 后 妇 女 血 B一内啡 肽 及 其 抗 体 改 变[ J ] . 中 国实 验 临 床免 疫 学 杂 志 , 1 9 9 3 , 5 ( 4 ) : 3 7— 3 8 . [ 6 ] H a n k e r J P , S c h n c i d e r H P . P a t h 0 g e n e s i s a n d d i o g n o s i s o f d i s — o r d e r s i n t h e c l i ma c t e r i c [ J ] . G y n a k o i o g e , 1 9 8 6 , 1 9( 4 ) :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6 9 1 0 . 2 0 1 3 . 0 4. 3 9
则麻 木 不 仁 ; 病 邪深 入 , 内传 于 五 脏六 腑 , 则 导 致 脏 腑之 痹 。 ”
痛 风性 关 节 炎是 由于 长 期 嘌呤 代 谢 紊 乱 , 体 内尿 酸 产 生

7 4・
中 医研 究
2 0 1 3年 4月 第2 6卷 第 4期
T C M R e s . A p r i l 2 0 1 3 V o 1 . 2 6 N o . 4
组 可使 下丘 脑 的 B - E P水平 回升 。提示 益 肾更 宁合 剂 是 治疗 1 3 . E P水平 降低 致 围绝经 期 情绪 和 行 为异
文章编号 : 1 0 0 1— 6 9 1 0 ( 2 0 1 3 ) 0 4— 0 0 7 4— 0 4

综 述

中 医药 治 疗 痛 风 性 关 节 炎研 究 进 展
刘 颖
( 天津 市第二 医院, 天津 3 0 0 1 4 1 )
摘 要 本 文 综述 了痛 风 性 关 节 炎 的 中 医 病 因病 机 和 治则 治 法, 并从分型论治 、 分 期论 治、 专方论 治及 外用等 方面 , 介绍 了近几 年 中医 药 治疗 本病 的研 究近 况 , 认 为 中医 药 治 疗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有 较好 疗效 , 并 提 出 了 目前 存 在 的 问题 及研 究 的 方
过 多或 排 泄 减 少 。 导 致 尿 酸 盐 在关 节及 其周 围组 织 沉 积 引 起
《 金 匮 要 略 ・中 风 历 节 病 脉 证 并 治 》 记载: “ 盛人 脉涩小 , 短 气, 自汗 出 , 历 节痛 , 不 可屈 伸 , 此 皆饮 酒 汗 出 当风 所致 。 ” 《 外台秘要》 谓其 : “ 热 毒气 从 脏 腑 中 出 , 攻 于手足 , 则 赤 热 肿
向Hale Waihona Puke 夜则痛甚 , 行 于 阴也 。 ” 认 为 痛 风 产 生 的 病 因 有痰 、 风热 、 风 湿
和血 虚 。汉 代 张 仲 景 《 金匮要 略》 中记 载 “ 病 历 节 不 可 屈 伸
疼痛 ” 皆由“ 风湿” “ 风血相搏” 所 致 。唐 代 孙 思 邈认 为 “ 历 节 风著 人 , 风毒为害” , 强 调 风 邪 的致 病 作 用 。清 代 林 佩 琴 《 类
痛也 , 人 五 脏 六 腑井 荥 输 , 皆 出 于手 足 指 , 故此毒从 内而生 , 攻于手足也。 ” 病机多为湿热痰浊痹阻经络, 不 通 则 痛 。现 代
的 炎症 性 疾 病 , 起病急剧 , 反复发作 , 主要 表 现 为 关 节 红 、 肿、
热、 痛及活动受限等 , 病程迁延 难愈 , 甚至导 致关节 致残 、 。 肾 功能不全 , 严 重 危 害 患 者 的 健 康 。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痛 风 发 病 率 逐 年 增 加 。 目前 , 对 本 病 尚不 能 根 治 , 西 医 治 疗 本 病 主 要 以 秋 水仙 碱 及 非 甾 体 类 抗 炎 药 物 或 适 当使 用 糖
( 编 辑 陶 珠)
[ 2 ] 黄继汗 , 黄 晓晖 , 陈志 扬 , 等. 药 理 实 验 动 物 间 和 动 物 与 人体 间 的 等 效 剂 量 换 算 [ J ] . 中国I 临床 药 理 学 与 治 疗 ,
2 0 0 4. 9 ( 9): 1 0 6 9 —1 0 7 1 .
21 0.
[ 1 ] 程化奇, 熊舜华, 殷新尤, 等. 大 鼠 更 年 期 实 验 模 型 研 究[ J ] . 实 验 动 物 与 比较 医 学 , 1 9 9 3 , 1 3 ( 4 ) : 1 9 2 1 .
基金项 目: 甘肃省教育厅立项资助( 编号 0 2 4— 0 3 )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1 9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0 2— 0 4
常等症 的有 效药 物
[ 3 ] 夏桂 成 . 中医 妇 科 理 论 与 实 践 [ M] . 北京 :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2 0 0 3: 1 6 6 .
[ 4 ] 高学 敏. 中药学 [ M] . 北京 : 中 国中 医药 出 版社 , 2 0 0 2 :
51 6— 51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