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表现为非经期的子宫出血或月经周期的紊乱。
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出血的严重程度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饮食调整与健康生活饮食调整:建议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特别是铁、叶酸和维生素C,有助于补血和增强免疫力。
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出血症状。
健康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出血症状。
二、荷尔蒙治疗与药物调理荷尔蒙治疗:对于青春期和育龄期的女性,荷尔蒙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补充或调整荷尔蒙水平,可以有效控制出血症状。
药物调理:采用止血药、抗炎药等,可减轻子宫出血并缓解相关不适。
同时,对于贫血的患者,需使用补血药物进行治疗。
三、放置曼月乐环曼月乐环是一种局部释放荷尔蒙的宫内节育器,可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通过释放适量荷尔蒙,可以有效控制出血症状,改善月经周期。
四、物理治疗与热敷物理治疗:如电疗、磁疗等,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轻出血症状。
热敷:适用于轻度的子宫出血,通过热敷下腹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
五、手术治疗选项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血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如子宫切除术或子宫内膜切除术等,但手术治疗应慎重选择,并充分了解手术风险。
六、补血与输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需要进行补血或输血治疗。
补血治疗可通过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铁剂等方式进行;输血治疗则适用于血红蛋白过低、危及生命的情况。
七、定期监测与复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八、休息与避免过度劳累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加重出血症状,影响治疗效果。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况判断是否异常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检查是一种 微创手术,用于检 查子宫内部情况。
宫腔镜检查可以清 楚地看到子宫内膜、 子宫肌层和子宫颈 的情况。
宫腔镜检查可以诊 断功能性子宫出血 的原因,如子宫内 膜疗操作 ,如切除子宫内膜 息肉、子宫肌瘤等 。
发现复发迹象
随访时间:治疗 后3-6个月
随访内容:询问 症状、检查身体、
心理状况等
随访目的:了解 患者恢复情况, 提供心理支持,
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的重要性
监测病情变化:了解患者 病情的发展和变化,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治疗效果:评估治疗 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
据
发现并发症:及时发现并 发症,及时处理,减少并
内分泌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可能与内分泌疾病有关,但全身性疾病如甲 状腺疾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需要鉴别。
免疫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可能与免疫系统疾病有关,但全身性疾病 如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需要鉴别。
与妊娠相关疾病的鉴别
妊娠期出血:与功能 性子宫出血相似,但 通常发生在妊娠早期
经期长度、经量等 他疾病史,如高血 物过敏史,如对某
月经史
压、糖尿病等
些药物过敏
身体检查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 的月经周期、经期长
度、经量等
妇科检查:检查患者 的子宫、卵巢、阴道
等生殖器官
血液检查:检查患者 的血常规、凝血功能
等
尿液检查:检查患者 的尿常规、尿糖等
影像学检查:如B超、 CT等,了解患者的子 宫、卵巢等生殖器官
子宫内膜活检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确定病因 方法:通过宫腔镜或刮宫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 结果分析:观察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血管分布 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指导治疗方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PPT课件

排卵型功血
(2)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在月经周期中,有排卵,黄体发育良
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 则脱落。
三·临床表现
1.无排卵型功血:
• 子宫不规则出血最多见,如月经周期紊乱、 经期不一、出血量不等;可伴贫血。 2.排卵型功血:
• 黄体功能不足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 常有不孕或早期流产史: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 血
一·概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 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无器质性病 变存在,分为无排卵型和排卵型。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无排卵型功血。多见,约占85%。多见于 青青春期春期和围绝经期。
2.排卵型功血。
(1)青春期:
下丘脑-垂体-卵 巢轴间的调节功能尚未 发育成熟,与卵巢间未 建立稳定的协调关系。
•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 常伴贫血,月经周期一般不受影响。
四·辅助检查
1.无排卵型功血
• 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的任何 时候都呈增生期变化;
• 宫颈黏液检查:在经前呈典型的羊齿状结 晶;
• 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无周期性变化。
2.排卵型功血
• 黄体功能不足者:基础体温呈双向型,但 体温上升缓慢、持续时间短:阴道脱落细 胞有周期性变化;宫颈黏液结晶有周期性 变化,子宫内膜分泌不良。
• 应用大剂量雌激素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昏、乏力等 不良反应,故宜在睡前服用。必要时同时加服镇吐剂。 长期服药需检测肝功能。
• 应用促卵药物时,应坚持测量基础体温,以检测排卵情 况。
• 应用雄激素时,应注意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引 起男性化,对青春期病人避免使用。
医院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常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存在。
常表现为月经周期或经期长短不一、流向.量异常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功血可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两类,约85%的患者属于无排卵型功血。
功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多见于绝经前期(50%),其次是育龄期(30%)和青春期(20%)o一、病因病机1.无排卵型功血机体内外诸多因素均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营养不良、贫血等也可影响激素合成、转运等过程而致月经失调。
无排卵型功血多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
青春期少女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而出现;围绝经期妇女则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不能诱发排卵而致。
育龄期妇女可因劳累、应激、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等发生无排卵型功血。
2,有排卵型功血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常由黄体功能异常引起,分为黄体功能不足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两种类型。
前者的原因是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卵泡期促卵泡刺激素(FSH)缺乏,黄体生成素(1H)峰值不高,使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
后者的原因是,在月经周期中黄体发育良好,但因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不能如期完整脱落,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二、临床表现1无排卵型功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子宫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多为停经数周或数月后大量出血,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不易自止。
也有的表现为长时间少量出血,淋沥不断。
少数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但量较多。
出血期不定,伴有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可伴贫血。
2.有排卵型功血黄体功能不足者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因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故不孕或早孕期流产发生率高。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者表现为月经间隔时间正常,但经期延长,多达9〜10日,出血量多少不一,也有表现为阴道流血淋沥不断者。
功能性子宫出血危害有哪些以及目前治疗进展如何

经验交流226 功能性子宫出血危害有哪些以及目前治疗进展如何张洪英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618100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下丘脑、垂体以及卵巢轴等发生异常而致,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疾病,可造成病患神经内分泌紊乱。
在妇科疾病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患病率较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生活习惯也有着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分为排卵和无排卵两种类型,而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女性,前者多由神经内分泌中枢发育不完善而致,后者多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卵巢功能退化而致。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危害和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学者们高度重视的课题。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危害功能性子宫出血危害较多,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经期忽长忽短、经量时多时少以及淋漓不尽等。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病患程度不同的贫血,同时还会给病毒和细菌创造侵袭的条件,进而导致腹痛、盆腔感染、分泌物异常等。
此外功能性子宫出血还会因黄体功能欠佳或不排卵而致不孕;长时间的无规则出血可造成宫颈肥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器宫发生质变甚至癌变等,等病情发展到不可控制时只能通过摘除子宫来控制病情。
因此,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进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功能性子宫出血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激素类药物和辅助止血药物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常用药,其目的是改善月经周期和帮助排卵,但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时还需结合病患具体情况,常用方法为孕激素内膜脱法、雌激素内膜生长法和子宫内膜萎缩法等。
①孕激素内膜脱法: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通常因内膜孕激素不足而致,故需以补充病患孕激素来帮助增生内膜身分泌期内膜转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黄体酮肌注,每日一次,每次20mg,连续5日;服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每日10mg,连续10日;服用炔诺酮片,每日5mg,连续10日。
功能性子宫出血如何护理

功能性子宫出血如何护理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非器质性病变,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异常引起神经内分泌异常而引发子宫不正常出血的病变,简称功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在妇科门诊患者中约占10%,是妇科中的常见疾病。
做好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护理,可使患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减少并发症。
一、什么是功能性子宫出血?在临床诊断中,将功能性子宫出血分为两种,包括:(1)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2)排卵性功能性出血,前一种在青春期少女以及绝经过渡期中的妇女中常见,青春期少女的功血多是因为神经内分泌中枢系统发育还不完全或是成熟延迟导致;绝经过渡期中的妇女出现的功血症状多是由于调节系统功能减退导致的。
正常月经出血以外的不规则阴道出血都叫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也包括不正常的月经周期在内,也就是正常的1-7天内的月经周期之外,其他时期出现的子宫出血都可以归为功能性出血,范围非常广。
如果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一定要及时地去医院进行常规检查并接受相关治疗。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因包括:(1)多数患者的功血是由子宫疾病引起,其中子宫内膜病变是引起功血的最常见原因;(2)有些女性本身患有血液病、糖尿病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疾病,也会引起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出现;(3)女性如果出现情绪失常或是日常起居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也会引起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出现;(4)如果女性滥用精神类疾病和避孕的药物,或是使用宫内节育环,都会对女性子宫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引起功能性子宫出血。
(5)在激素调节下,子宫内膜的微环境受到改变,导致了子宫内膜修复能力失控,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会引起无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6)腺体分泌化和孕酮对抗缺乏导致的PC升高,凝血因子等等的缺乏以及溶酶体和螺旋小动脉等作用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的功能及溶酶体结构异常,从而影响血管上皮修复和内膜脱落。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症状包括:阴道异常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等,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大出血的症状,造成失血性休克,月经量较大、以往月经周期规律情况可能导致失血性贫血,在女性身体抵抗力较差的时候容易造成感染;在女性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时候,两次月经周期中会出现点滴出血或是阴道大量出血的情况,月经量异常增多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和乏力现象,这种现象发生时需要及时治疗,避免持续性失血导致的休克。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二、方案制定
1.病情评估
-综合病史:详细记录患者年龄、月经史、生育史、药物使用史及以往治疗方案等。
-手术治疗
-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
-保守性手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肌瘤剔除术、子宫内膜剥除术等。
3.治疗监测
-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了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康复期管理
(2)高频电切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导致的子宫出血。
4.手术治疗
(1)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2)保守性手术:如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内膜剥除术等,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三、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和疗程。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防止感染。
3.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5.避孕:在治疗期间及病情稳定后,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避免因怀孕导致的子宫出血。
四、康复期管理
1.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适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病情。
4.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中度出血:合成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或炔诺酮。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功能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简称DUB)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
为了有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以下是一个全面的最佳治疗方案,包括多个方面的干预措施。
纠正贫血对于因功能性子宫出血导致的贫血,需要及时纠正。
可以通过口服铁剂、输血等方式提高血红蛋白水平,以改善患者全身症状。
止血治疗在出血期间,可采用止血药物如子宫收缩剂、止血敏等来控制出血,减轻患者症状。
同时,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确保安全使用。
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是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可以纠正月经周期,减少出血量。
常用的激素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避孕药、孕激素、雌激素等。
在激素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内膜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内膜消融术。
该手术通过破坏子宫内膜,使其失去生长能力,从而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
内膜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部分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
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栓塞子宫动脉,减少子宫血液供应,从而降低月经量。
该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或反复发作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方法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需充分评估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以制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调整月经周期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月经周期。
通过调整月经周期,可以减少出血次数和出血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常用的月经周期调整方法包括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
心理支持功能性子宫出血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通过与患者沟通、解释病情、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最佳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纠正贫血、止血治疗、激素治疗、内膜消融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治疗、调整月经周期和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即功血)又称“崩漏”,是青春期女性和更年期女性常见的疾病。
其特点是妇女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与月经周期无关,量多少不定,其病因主要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阴道出血不在行经期内,或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血色深红或淡红,或夹有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或喜按等症。
部分患者可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甚至昏厥的发生。
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秘方清热止血汤【来源】王云铭,《名医秘方汇萃》【组成】生地30克,黄芩、丹皮各9克,地骨皮15克,地榆、棕榈炭各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入),甘草9克。
【用法】①先将药物用冷水适量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
首煎武火(温度较高),煮沸后文火(温度较低),煎20~25分钟,二煎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煎好后两煎药液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日1剂,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1小时温服各1次。
②1日1剂,连服5~10剂为1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时,原方如法再服1疗程。
【功用】清热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养阴、使热去而不伤津;黄芩、地榆、丹皮清热凉血;阿胶补血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血热型)。
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加减】如症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证,则为肝经火炽。
治宜平肝清热,佐以止血,宜用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益母草、炒蒲黄、血余炭,以止血、活血调经。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显著,一般服5~10剂可愈。
祛瘀止崩汤【来源】周鸣岐,《名医秘方汇萃》【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红花、桔梗各10克,牛膝、香附各12克,阿胶10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黄芩15克,甘草8克,鲜藕节3块为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各温服1次。
其中阿胶烊化兑入。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方解】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
崩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肾虚亏损,冲任失调等。
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此病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
一是血热:热入冲任,迫血妄行。
《付青主女科》说:“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
”《女科证论》引王海藏云:“妇人血崩,来如潮涌,明是热势妄行。
”指出了血热导致崩漏机理。
血热亦有虚热实热之分,治当有别;一是血瘀:经期、产后,余血未尽,不慎房事或兼外感,内伤,瘀阻冲任,瘀血不行,新血不得归经,此即《血证论》中所云:“凡系离经之血……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
”此皆为实证。
又脾虚不统,肾虚失固等,此系虚证。
本症多因血瘀、气滞、血热所致之崩漏,治宜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故方中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畅顺气血,并升达清阳,以利降浊;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相得益彰;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牛膝善降,黄芩清热,一清一降通利血脉,引血引热下行,以利祛血府瘀热;当归、生地、阿胶养血滋阴,以防理气药泄散,活血药破损而耗伤阴血;丹皮、栀子清热泻火除烦,凉血活血止血;藕节涩平,功专收涩止血,凉血化瘀。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气血兼顾,疏肝行气以利祛瘀;升降同用,升清以利降浊,使瘀浊得逐,不再为患;又攻中有补,祛瘀而不伤正;可使气机升降有常,出入有序,气血流畅,瘀去血止。
崩漏治法: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使气血平和,冲任得固,其病自愈。
古有“漏轻崩重,漏缓崩急”之说,治疗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主治】适用于血瘀、气滞、血热型之崩漏,月经失调导致的崩漏等证也可应用此方。
【加减】本方系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
临床使用,应随证加减。
若出血量多,加地榆炭、棕榈炭或焦山栀、香附炭;出血日久、量多者,加黄芪、阿胶加量;出血量多,热象明显者,加重生地、黄芩用量;出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痛者,加蒲黄炭、五灵脂、泽兰。
随证加减,灵活化裁,应用此方,自当显效。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7~15剂即效或痊愈。
【附记】切忌在经期行房事。
益气固冲汤【来源】贾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30克,白术、醋柴胡、陈艾炭、仙鹤草、甘草各10克,党参、芥穗炭、当归、炒川断各15克,升麻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益气升提,固摄冲任。
【方解】本方以扶正固本为原则,将塞流与澄源并用。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提摄血;佐以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党参、阿胶益气养血;仙鹤草、芥穗炭止血。
全方益气固本,摄血止崩,疗效甚佳,竟达99%。
但血止以后,应更方调理善后。
本方对气虚不摄的功血效果甚好,但对阴虚内热或肝经郁热型的功血,治疗效果尚待观察。
【主治】更年期功血及青春期功血。
【加减】出血量多,加血余炭,陈棕炭各10克,乌梅炭5克;气虚甚则党参易红参;血虚,加生地炭20克,阿胶10克;血热,加丹皮,炒黄芩,焦山栀各10克;血瘀,加蒲黄炭、茜草各10克;气郁,加香附、藕节、莲房炭各10克;日久不愈,加三七末5克(冲服),海螵蛸、白芨各10克,鹿角霜20克。
【疗效】治疗青春期及更年期功血290例,结果痊愈286例,服药2剂即愈者25例,服药3~6剂痊愈者170例,服药11~16剂痊愈者91例。
治愈率达99%。
健脾固冲汤【来源】刘云鹏,《中国中医药报》【组成】黄芩、白芍、白术各9克,甘草3克,生地、地黄炭各9克,阿胶12克,姜炭6克,赤石脂30~60克。
【用法】上药用清水浸没煎沸后,再以文火煎20分钟左右,每日1剂,分2次煎服。
赤石脂布包煎,阿胶烊化兑服。
【功用】健脾坚阴,固涩冲任。
【方解】脾为统血之脏,脾虚不能摄血,故血外溢,日久肝肾阴伤,冲任不固,则为崩漏下血。
方中黄芩苦寒坚阴,白芍柔肝敛阴,阿胶、生地、地黄炭养血滋阴、止血;姜炭、赤石脂涩血固冲任,且姜炭守中有通,更能起到引血归经,祛恶生新的作用;合之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而摄血。
全方养血敛阴、健脾摄血,固涩冲任,妙在健脾而不温燥,养阴而不碍脾,适用于中老年血崩而无瘀滞者。
【主治】崩漏下血,量多色红,口干,纳差,四肢乏力,舌质红而干或淡红,苔黄,脉虚数或沉软。
【加减】舌苔黄腻,热甚者,加川黄柏9克;下血量多或心悸者,加棕榈炭9克,龙骨、牡蛎各18克;舌质红,脉细数或手足心热,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腰痛者,加杜仲、续断各9克;气虚者,加党参15克。
【疗效】临床验证30例,均以本方加减,服药5~10剂均获痊愈。
效果信然!滋阴固气汤【来源】罗元恺,《名医特色经验精华》【组成】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9克,阿胶6克(烊化)、续断9克,菟丝子15克,首乌12克,山萸肉、鹿角霜各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补气,摄血。
【方解】方中以党参、黄芪峻补气血;白术健脾益气;鹿角霜补虚助阳;首乌、菟丝子、山萸肉补益肝肾;阿胶养血止血;白芍敛阴和营;续断通调血脉;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以补气为主,气足可以摄血;以滋阴养血为辅,血充则肝能藏血,血归正经,何崩之有!【主治】崩漏。
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加减】出血多者,加棕炭、赤石脂、益母草;并重用参、芪,并艾灸隐白、大敦、三阴交,共收止血之效;血止后,加入枸杞、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杜仲等品,以增强补肾之功。
【疗效】临床验证多例,疗效甚佳。
育阴止崩汤【来源】韩百灵,《百灵妇科》【组成】熟地、山萸肉、杜仲各20克,海螵蛸、白芍、牡蛎各25克,川断、桑寄生各20克,阿胶15克,蒲黄炭20克,炒地榆50克,生山药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育阴潜阳、固冲止血。
【方解】方中熟地、山萸肉、桑寄生、杜仲、川断滋补肝肾;白芍敛阴和营;山药健脾补肾;阿胶养阴止血;海螵蛸、牡蛎固涩止崩;蒲黄炭、炒地榆祛瘀止血。
诸药配伍为用,标本兼顾,共奏育阴潜阳、固冲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青春期功血)、证属肝肾阴虚者。
【加减】流血过多者,加棕炭、侧柏叶各20克;气虚下陷者,加升麻15克,黄芪25克;烦热者,加麦冬、地骨皮各15克;烦热较甚者,加盐黄柏、知母各15克;不出血时,减原方中蒲黄炭、炒地榆,加何首乌20克,龟板25克,久服为宜。
【疗效】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冯忠医师验证治疗100例,用本方随证加减(如血热加丹皮、地骨皮、知母;气滞加栀子、香附、枳壳;血瘀加桃仁、红花、赤芍,去白芍、地榆炭;血量过多,加茅根等),结果痊愈8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附记】笔者临床观察:本方不仅用治青春期功血(肝肾阴虚)疗效好,而且对肾阴虚之更年期功血,效果亦佳。
崩漏停【来源】高玉明,《新中医》(5)1990年【组成】柴胡6克,煅龙骨、煅牡蛎、生地炭各30克,女贞子、焦白术、木贼草、墨旱莲各10克,乌贼骨、熟大黄炭各9克,贯众炭、仙鹤草各15克,田三七粉5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理肝脾、益肾固冲。
【方解】本方是从吾师韩鸣谦老中医的“崩漏黑散”化裁而来。
功血一证,大抵青春期多由肾气未充、肾精未实、封藏失固所致;生育期多由肝脾失调,房室孕育又直接与肾有关。
故在调理肝脾之中、兼以治肾;更年期多由肾气衰退、精血日亏,故治则本乎“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故方中用柴胡疏肝调气,配煅龙骨、牡蛎安神宁志、又能敛血;熟大黄炭一味而兼止血、消瘀、凝血三功、与生地炭一处,又取其质凉血宁血之效,使血静而不妄;女贞子、墨旱莲滋肝肾之阴;焦白术、乌贼骨统摄而补脾。
血既离经必致留瘀,以参三七配仙鹤草祛瘀止血;贯众炭缩宫而止血;木贼草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本方标本兼治、攻补同施,共奏调理肝脾、益肾固冲之效。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加减】若热在下焦,逼血妄行,经事每致超前、色鲜而紫、不予清理,沸热难息,故重加土茯苓30克以上,丹皮10克。
熟大黄、生地,其效更速;经净后,加麦冬、枸杞子各10克;气虚者,加党参30克,黄芪15克;肝肾阴虚,加阿胶珠、山萸肉各10克;脾肾阳虚者,加鹿角胶6克,仙茅、仙灵脾各10克。
若或阳虚、血来色淡、肤色?白、唇口不荣、爪甲无华、肢冷软弱,或腰冷如冰、缓者加芡实、仙茅、补骨脂之属,重者立加参附、倍用龙牡,以回欲脱之阳。
【疗效】治疗43例(其中实热型14例、气虚型7例、肝肾阴虚型17例,脾肾阳虚型5例),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痊愈(各期出血持续7天以内,月经量正常,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周期,青春期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更年期月经稀发至经闭)24例;显效(各期出血持续10天以内、月经量减少一半,青春期周期变化有1~2个正常周期,生育期周期22天以上,症状基本消失)14例;无效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