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银河新城概念规划

廊坊银河新城概念规划(政府汇报版)

2010-12-20

廊坊中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

廊坊中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基地简介

●基地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中心城区南部,

总体用地面积约2.9平方公里;

●基地现状由史家务、祖各庄、前进村等

城中村组成,土地平坦开阔。南北方向

的银河南路、永兴路、西环路与东西方

向的南环路、永华路等道路为基地提供

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项目基地西南边

界,为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

资源。

廊坊中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项目定位与命名

项目定位

体现后工业化生活方式的,融休闲、商业、商务、居住一体的

廊坊生态休闲商务区

(Eco-RBD,Ecological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项目命名银河新城

廊坊中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

银河新城

龙河生态绿化带星世纪创意商务中心区星天地科教文化中心区行政办公楼

五星商务酒店创意商住办公

豪华公寓

极限体育中心生态科技中心健康养生中心综合商业中心滨河休闲公园带

滨河创意街区项目功能构成

生态居住社区先锋艺术中心文化商业街区

全程教育校区

社区级公建配套

星河湾生态居住组团

由一个创意商务中心区、一个科教文化中心区、一个生态绿化带和多个生态居住组团构成的“两心一带多组团”的休闲商务区(RBD)功能格局

整体鸟瞰

龙河公园

城市公园局部

银河路商务区

银河路商务区夜景

科教文化中心

商业中心人视

住宅内向外视角

廊坊中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关键问题:

1、城市层面———项目的总体定位是什么?它在廊坊城市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2、功能层面———项目的具体功能有哪些?不同功能之间如何有机互动?

3、产品层面———产品的形态是怎样的?如何塑造特色鲜明、亲切宜人的空间?

廊坊中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

汇报框架

上篇:定位与策划解读廊坊基地分析项目定位功能策划

下篇:规划与设计

规划理念城市设计功能结构规划系统技术指标

廊坊中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

上篇:定位与策划

上篇:定位与策划

解读廊坊基地分析项目定位功能策划

项目定位:

——区域角色定位——总体定位与命名——策划理念

功能策划:

——商务类——商业娱乐类——公共配套类——居住类

解读廊坊:

——城市空间发展——城市产业发展——城市总体规划

基地分析:

——区位与交通——现状资源——上位规划

解读廊坊

解读廊坊——城市的空间演变历程

18世纪末廊坊规模示意图49年廊坊解放初期规模示意图69年初始城市化时期的规模示意75年第一版城市规划

85年第二版城市规划89年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94年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

03年第五次城市总体规划

廊坊市是伴随近代工业化进程由交通影响发展起来的城市,受铁道以及水系的影响,形成了“北重南轻”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解读廊坊——城市空间发展现状

?廊坊开发区入驻企业已达1800多家,初步形成电

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华为北方产业基地始建于2005年,总规划面积约

3-4平方公里,一期1000亩土地开发已经进入尾声。

?中科廊坊科技谷于2007年启动,总占地4平方公里。

已有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入驻。

?东方大学城现有40多所大学,占地2万多亩,现有

学生总数15万人,教职员工5万人。

?万庄生态城于2008年启动,占地80平方公里,规

划以信息产业、总部与研发、可持续技术应用、后现代农业示范为核心,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成为区域性休闲消费中心。

?中心城区是廊坊市市级领导机关所在地,为全市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内生动力为主,主城区、万庄、开发区三大核心发展区初见规模

解读廊坊——区位优势与产业布局

京津产业带重要组成部分

?廊坊市依托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环渤海经济圈,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是京津产业体系中

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加快参与世界产业分工。

两带一轴一中心产业布局

?廊坊市将城市产业空间规划为“两带一轴一中心”。

重点发展环北京产业带、环天津产业带,突出中部

特色产业轴,强化城区的功能中心作用。形成多园

支撑、集群发展的空间格局。

廊坊中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解读廊坊——产业发展现状

?廊坊市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辐射中心,服务于市域范围内多个产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发展。特别是为电子加工、

汽车、太阳能、金融、食品等行业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支持。近年来富士康、华为、中兴等知名大型企业的

进入更为廊坊市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长江新城建设思考

长江新城建设的理性思考 在谈论武汉为什么要建长江新城时,我认为有三个问题要讨论。武汉为什么要建设长江新城?武汉要建怎样的长江新城?武汉怎样建长江新城。 第一个问题:武汉为什么要建长江新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21世纪影响世界经济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镇化。而英国学者范登和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根据对各国城市发展变化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城市发展具有阶段性规律,整体趋势呈现为倒“S”平滑曲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当城市人口超过10%时,城市化水平逐步加快;超过30%时,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到70%以后才逐步减缓,城乡间人口实现动态均衡。此外,城市化发展规律表现为城市从“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升级。在城市化的早期和快速发展阶段,呈现明显的“聚集效应”。当城市化步入相对稳定的成熟阶段后,城市更多是向周边地区释放其能量,以点带面,拉动整个区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全面提升,即由聚集走向扩散。当前,武汉市中心城区处于城市人口超过70%的阶段,加速阶段已经结束,必须通过长江新城建设的举措推进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据2016年《第一财经周刊》按综合商业指数对405个城市进行排名:一线城市19个,包括武汉。也有学者对中国城市进行五线分类:一线城市5个(北上广深津);二线城市30个,其中二线

发达城市8个,武汉不在其中,只在二线中等城市15个城市之中。按国际化城市的指标体系(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看武汉,除人均GDP达标(国际化城市人均1万美元,武汉是1.7万美元)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标(国际化城市指标是毛入学率达50%,武汉是52%)外,其他13个二级指标均未达标。比如:外贸依存度国际化标准是30%,我们现在还是21.6%;三产占比要80%,我们在50%左右徘徊;R&D标准是5%,我们还是3%;全球500强要占50%,我们现在84家,而广州是217家,成都是200家,重庆是150家;国际会议80次,我们现在只20次;外国重要金融机构,北京是82家,上海是47家,重庆是39家,武汉只有5家。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建设的东湖高新之城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制造之城,快速推进了武汉的跨越式发展。建设长江新城必然进一步加快武汉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在国家战略的重大期待下,武汉建设长江新城必然会成为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的主要支点,成为推动武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更会成为落实武汉“一号工程”的落脚地。 长江新城应该是深圳新城的升级版。37年前,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只是一个有3万人口的边陲渔村,在地图上难觅其踪;现在的深圳,GDP已经突破1.9万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突破2万件,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长江新城更应是浦东新城2.0版。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正是以浦东开发为契机,通过浦东新城的“金融、贸易、高新技术先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升级换代,并为整个上海产业结构

七年级语文楚才杯获奖作文家在长江新城3

家在“长江新城” 我的家,就在“长江新城”——武汉市正在规划建设的城市新区。武汉,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全国省会城市中最多的大专院校,有国内最多的市内湖泊,有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地位,也有丰富的各类美食。 武汉,正在飞速发展。生活在这里,小小的我不仅感到十分幸福,同时也对武汉的城市规划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走在马路上,街头越来越多的各种共享单车吸引着人们,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如今的大街小巷,金黄的ofo、充满活力的橙色mobike、洁白亮丽的hellobike,只要手机轻轻一扫,便可以骑上自行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我想,这大概是武汉向着智慧城市迈进的第一步吧!有了这些自行车,城市的公共交通也随之变得更优化,武汉建设绿色文明城市的步伐也会迈得更坚实。 其次,我认为武汉应该努力打造地铁文化。或许,城市的地铁站内可以多设计一些历史故事、经典文章、诗赋、科普宣传等文化知识招贴在人们来往穿梭的走廊里,让匆忙的人们放慢自己的脚步,通过不经意的阅读提升自己。 每天早晨,坐地铁的我发现,乘地铁的每个人,几乎都拿着“宝贝”手机。倘若把地铁上的电视内容改成“中国诗词大会”或“朗读者”等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我相信很多人会放下手机,与电视里的人们一起品味古代文人的那份豪放,体会他们千百年来不变的情怀…… 上一次考试,我做了一道综合实践题,题目给了一个表格,从表格的内容来看,法国大学生学习中文的逐渐增多。这说明外国学生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吸引,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兴趣。连外国人也迷上了中文,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爱上中国文化呢! 还有,武汉如果要创建新的食品产业,一定得注意食品安全问题。既然要求将武汉翻新,变为“新城”,就要解决旧问题,再开始创建新产业。武汉的食品,不应该加入有害添加剂,也不应该“挂羊头卖狗肉”。我认为,如果食品是货真价实的,哪怕贵一点也会吸引很多顾客。 我认为,武汉若将以高端、大气、现代为特色,就必须改造城市形象。让市民吃的都是安全有保障的蔬菜,喝的是货真价实的饮料,让武汉街边的无照营业变少点,有卫生许可证的商铺更多一点。这样的武汉才能令外地游客向往,才能变得更加现代化。 当然,光靠硬件和环境改造是不够的,我们市民也得进行改变。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出口成“脏”,也有许多市民宁愿把时间花在手机游戏上,也不愿用来阅读学习,用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我们需要改变自己,改变武汉人的整体素质。 随着武汉的改变,市民们也会改变,而市民的改变又能让城市进步的步伐更加稳健。武汉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循循善诱地引导她的“孩子们”走向一条又一条成功的道路。 我们要让现代科技与古代文化相结合,政府与市民同努力,创造不一样的火花。相信未来的“长江新城”不仅是一座科技之城,更是一座文化之城,一定会让“武汉每天不一样”!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一定会因为家在“长江新城”而更加自豪! 点评:好文章需要讲究气势和背景。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段落层次都应该恰如其分,错落有致。 “一方水土一方人”,武汉的崛起指日可待。作品处处展现了一位热血少年的情怀。提现了“文以载道”的楚才主旨。若能在各处细节上更加修饰,加以一两件事情为说明会更使行文更胜一筹。 1

挺起武汉的脊梁——长江主轴远景概念规划

挺起武汉的脊梁——长江主轴远景概念规 划 全解读 每一个伟大的城市,都应有它独一无二的中轴线,长江就是这样一条轴线,是武汉的脊梁。 11月22日,长江主轴左、右岸大道远期方案审议通过(点击回顾),长江主轴开工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接下来的一个月,众规武汉将陆续推出“长江主轴”系列内容。在此期间,工作组还将组织开展市民之家线下沙龙活动,集中展示规划方案,欢迎广大市民网友提出宝贵意见。 2017年1月,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未来的长江主轴会是什么模样?家住长江边,每个人心中也

许都有一份不同的梦想。现在,我们将长江主轴远景概念规划予以公布,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敬请大家荐言献策,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一个伟大的城市,应该有它独一无二的中轴线。 万里长江,唯有武汉三镇,将长江作为自古以来的灵魂和轴线。武汉大开大合的城市地理人文格局世界少有,江汉朝宗、龟蛇对望,是武汉乃至整个长江最为形胜之处。因此,以长江为城市主轴,托起伟大城市梦想,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长江主轴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市民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建设的重点是主城段:顺长江而下,左岸滨江大道—晴川桥—沿江大道,右岸临江大道,上游达白沙洲大桥、下游至天兴洲大桥,江段全长25.3公里。

长江主轴总体布局,串联起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历史之城”以长江、汉江交汇的南岸嘴为原点,以长江武汉段为蓝轴、龟蛇绵延山系为绿轴,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 区。

“当代之城” 推进长江两岸分层建设,按“长江水体—桥梁、码头与滩涂—江滩公园—堤防及道路—沿岸建筑”五个层次,建设功能丰富、复合立体的城市滨水空间。 根据规划,长江主轴将按照“五轴一体”的内涵,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的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五轴包括 交通轴——融合长江绿道、沿江观光轨道、预留未来快速交通通道,联系一至五环,打造复合交通畅达之轴。 经济轴——串联两岸腹地的四新、汉正街、武昌滨江、二

长江新城资料

长江新城规划 规划背景: 2017年7月17日,武汉长江新城选址最终确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江新城选址在武汉中北部,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具体方位是: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新城将分三期建设,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远程控制区50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2017年~2025年,远期规划:2025年~2035年。 根据机构编制及领导班子组成文件要求,设立武汉长江新城工作委员会,为市委派出机关,武汉市委常委胡亚波任长江新城党工委书记;设立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张文彤任管委会主任(张文彤原来是东湖高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沈涛任长江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同时,党工委与管委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18年12月18号,长江新城举办了全球招商招才大会。16个签约项目涉及总部经济、绿色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军民融合等多个领域。其中中信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世界500强央企区域性总部及研发基地扎堆入驻长江新城;万达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国际医院、慧途教育国际学校等国际顶级医疗教育资源将在长江新城落地;鑫苑集团国际创新示范园,中运漕河泾科技产业园,上海三盛宏业数创智慧谷,迪马睿升、百分点、北理工新源智能科技产业园区等智能产业项目云集;中青金控集团等将在长江新城投资建设军民融合尖端科技产业园;新供销投资基金中医药产业园、供销云商供销e家华中区域总部、中电产融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将以高科技手段助推传统产业绿色经济起飞。此外,史迪威国际战略咨询集团将积极引进国际级文化IP入驻长江新城,与北京天鸿集团、中科雁栖湖长江科学艺术中心,山水文园长江总部等项目共同打造长江新城文旅高地。 武汉长江新城管委会、德铁工程与咨询有限公司、大连广盛元公司三方将设立轨道交通产业基金,启动总投资10亿元的中德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项目,为中国及亚太地区培养轨道交通工匠,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这也是德国联邦铁路集团公司首次在境外办学。 大连广盛元公司董事长董黎光透露,中德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亚太总部也将落户长江新城,并吸引轨道交通行业全球知名企业入驻,打造亚太轨道交通产业服务制高点,远期还将培育轨道交通国际合作创新基地,以中德轨道交通国际合作为龙头,打造产业发展高质量新亮点。 万达集团武汉公司总经理王战峰介绍,武汉万达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国际医院选址长江新城,将依托长江新城区位和政策优势,打造集门诊临床、康复疗养、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医疗功能复合体,总投资约100亿元,预计2021年建成。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为全美最知名的学术研究医学中心之一,在器官移植、癌症、神经外科、心血管疾病、骨科等领域国际领先。 上海三盛宏业副董事长蔡金根表示,此次签约的数创智慧谷项目,占地500亩,5年内计划投资100亿元,将引入超过60家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社区等科技企业,同时对本地中小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

南通港闸区高铁新城陈桥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要求

南通市港闸区高铁新城陈桥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要求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 南通市港闸区位于南通市城区北翼,是南通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和外资集聚高地,也是南通中心城沿江北拓的重要功能板块,随着宁启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在建的沪通铁路,未来的港闸区依托南通站、南通西站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显著提高。同时,港闸区在经历了前期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后,也面临着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的发展诉求,北翼新城、五水商圈的崛起为地区的转型已经升级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基于此,陈桥地区作为港闸区对接南通西站的桥头堡,成为承接西站辐射的核心功能地区,特开展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以期对该地区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研判,打造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功能节点,明确后续发展功能及导向。 二、项目范围 本次概念规划设计范围 为东至城北大道,南至 通扬运河-城北大道,西 至九圩港,北至沪陕高 速,面积约14.6平方公 里。 三、项目内容 1、背景认知 对区位、交通、产业的 上位规划、相关规划等背景情况进行梳理总结。 2、资源禀赋分析 从现状用地、开发动态、产业用地绩效、公共设施服务、综合交通支撑、滨水生态环境、市政廊道等多维视角分析基地近年来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本项目发展的潜力和限制条件,从区域层面和经济发展导向分析确定项目的核心资

源和关键发展要素,作为支撑后续发展策略的依据。此外,包括资料收集和整理、现场踏勘等。 资料收集和整理:上位规划、既有规划、各专项规划、“十三五”规划梳理以及相关政策研读等。 现状踏勘:用地现状、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生态绿化、公共服务、道路交通、重大市政设施的调研。 3、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 基于南通市经济、社会演进特征和发展策略,结合案例,综合分析本规划区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地区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提出地区发展总体定位。 4、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 落实目标理念,明确基地内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控详层面),基于用地布局方案,合理确定基地内用地规模结构。 5、开发容量 协调规划区域与其它城市组团间的空间关系,建立区域协同、弹性高效的空间结构,明确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6、生态环境 梳理基地内水系和绿地网络,以有利于环境塑造、有利于土地升值、有利于管理操作为目的,明确合理的生态空间结构。 7、综合交通 结合沿江、沿海发展战略和沿海大通道建设,重点研究地铁站点、静态交通等,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综合交通体系;关注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 8、公共空间与整体空间意向 构建合理的公共空间网络体系,明确公园绿道格局。对景观性道路、城市重要干道的道路空间、道路两侧景观、道路对景等提出设计控制要求。确定空间景观结构,提出景观风貌分区及特色,对区内主要轴线、节点、高度分区、特色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地区天际线,统一地区建设风貌。 9、规划实施保障与分期开发建议 梳理已建、已批和未利用地,充分考虑项目的近、远期发展需求,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某市港闸区高铁新城陈桥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要求

市港闸区高铁新城桥片区概念性规划设计项目编制要求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 市港闸区位于市城区北翼,是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和外资集聚高地,也是中心城沿江北拓的重要功能板块,随着宁启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在建的沪通铁路,未来的港闸区依托站、西站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显著提高。同时,港闸区在经历了前期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后,也面临着城市综合功能提升的发展诉求,北翼新城、五水商圈的崛起为地区的转型已经升级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基于此,桥地区作为港闸区对接西站的桥头堡,成为承接西站辐射的核心功能地区,特开展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研究工作,以期对该地区的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研判,打造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功能节点,明确后续发展功能及导向。 二、项目围 本次概念规划设计围为 东至城北大道,南至通 扬运河-城北大道,西至 九圩港,北至沪陕高速, 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三、项目容 1、背景认知 对区位、交通、产业的 上位规划、相关规划等背景 情况进行梳理总结。 2、资源禀赋分析 从现状用地、开发动态、产业用地绩效、公共设施服务、综合交通支撑、滨水生态环境、市政廊道等多维视角分析基地近年来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本项目发展的潜力和限制条件,从区域层面和经济发展导向分析确定项目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发展要素,作为支撑后续发展策略的依据。此外,包括资料收集和整理、现场踏勘等。

资料收集和整理:上位规划、既有规划、各专项规划、“十三五”规划梳理以及相关政策研读等。 现状踏勘:用地现状、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生态绿化、公共服务、道路交通、重大市政设施的调研。 3、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 基于市经济、社会演进特征和发展策略,结合案例,综合分析本规划区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确定地区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提出地区发展总体定位。 4、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 落实目标理念,明确基地空间结构及用地布局(控详层面),基于用地布局方案,合理确定基地用地规模结构。 5、开发容量 协调规划区域与其它城市组团间的空间关系,建立区域协同、弹性高效的空间结构,明确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6、生态环境 梳理基地水系和绿地网络,以有利于环境塑造、有利于土地升值、有利于管理操作为目的,明确合理的生态空间结构。 7、综合交通 结合沿江、沿海发展战略和沿海大通道建设,重点研究地铁站点、静态交通等,建立符合区域特征的综合交通体系;关注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 8、公共空间与整体空间意向 构建合理的公共空间网络体系,明确公园绿道格局。对景观性道路、城市重要干道的道路空间、道路两侧景观、道路对景等提出设计控制要求。确定空间景观结构,提出景观风貌分区及特色,对区主要轴线、节点、高度分区、特色区域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地区天际线,统一地区建设风貌。 9、规划实施保障与分期开发建议 梳理已建、已批和未利用地,充分考虑项目的近、远期发展需求,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四、项目工期: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并向采购单位提供规划编制成果。 五、项目成果: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贺州市高铁生态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新城站前片区城市设计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案例分析.doc

文献综述 1前言 高铁新区的研究是城市对外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论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对外交通又往往与城市公共交通结合 ,这种引导城市发展的结合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等交通方式中 ,铁路客运方式以其运最大、速度快、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等特点成为城市对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 ,其通达性虽高于航空客运方式 ,但仍旧较低 ,宾客流多需要其他

通达性高的客运方式进行集散 ,所以铁路客运方式在实际生活中亦多为主导交通方式。而近年来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时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国家城市发展政策方面的“自利性” ,地方政府的调控的偏差 ,产生了对城市空间结构、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轻视性和盲目性并存的思想。此外 ,我国还未有建成的高铁新城案例 ,有关高铁新城基本处子规划和理论研究阶段。 2相关理论 2.1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国正在快速推进的高铁建设将在2010—2014年进入全面收获时期 ,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 ,旨在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 ,进一步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为高铁通道上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 ,高铁将对城市发展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放大效应 ,加速放大城市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 高铁的建设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十分明显 ,它将城市自身竞争力优劣势放大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集聚作用稳固城市现在的等级地位 ,另一方面又能通过时间距离的缩短促进新的城市网络形成。这两方面的影响直接作用于区域内的各个城市 ,带来城市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 ,同时区域内各城市的关联地区将显得更加交迭。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 ,成为沿线城市在自身竞争力优劣势均被放大的前景下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点。 (2)扩张效应 ,延伸城市功能的辐射范围 高铁建设的一个明显的功能就是提供更高的可达性和连接程度 ,形成地理学理论中所谓“时空转换”。一方面同样距离用更少的时间;另一方面 ,相同的时间到达更大的范围或者更远的点。由此一来 ,高铁的建设 ,将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 力 ,带动其一小时经济圈之内新城节点的发展 ,总体上提高沿线城镇群的经济规模和竞争力。 (3)第三产业效应 ,促进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 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 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 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重磅! 武汉长江新区(长江新城)选址公布

重磅! 武汉长江新区(长江新城)选址公布 据长江日报消息,长江新区(长江新城)选址已于今日9:00公布,起步区:谌家矶(江岸区)---武湖(黄陂区), 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长江新城建设打算分三期推进:近期起步区30平方公里左右,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左右,远期控制区500平方公里左右,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总的目标 定位和要求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打造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大江大湖魅力凸显的生态绿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先应用的现代智城、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一流的国际友城、百姓富裕安居乐业的创富之城,真正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典范新城。谌家矶: 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东北部,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武汉市政府为了加快武汉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 而开发建设谌家矶现代制造产业园,并且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条件灵活,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集聚,有一个有一定影响的都市型消费品现代工业园,吸引了国内的很多企业来投资兴业。在教育方面有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等高等院校谌家矶街道办事处驻谌家矶大道73号,辖3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谌家矶、平安铺、朱家河、新建、先锋、

长江明珠、新建。人口15000人,面积8.33平方千米。武湖街道:位于黄陂区南部,武湖街道办事处驻五通口,辖1个居委会、20个村委会。武湖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百强乡镇第7名,全市“三农”综合考评排名第1位;先后荣膺“全国文明街”、“2011幸福武汉叫响江城十大名街”等美誉。在全街74.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2万武湖儿女正浓墨重彩地建设着“滨江生态城,建荆楚第一街”。武湖街道。面积81.12k㎡。人口39032人(2011年末),辖6个社区。辖2个社区、22个行政村。办事处驻五通口。

吉林珲春新城发展规划说明书

新城发展规划说明书 一、概况: 新城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用地范围:西起东关路,东接中兴路:南临珲春河,北靠灵北街。 合作区用地面积4.6平方公里。用地范围:西起东关路,东接迎宾路,南临胜利大街,北靠珲春河。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6、《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8、城市回话相关规范及市人民政府下达的规划任务 书。 三、城市规模 1.用地规模 新城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 合作区用地规模4.6平方公里。 2.人口规模 新城人口13.9万人:合作区部分可安置人口:3.5

万人 四.建设用地规划 (一)、居住用地规划 新城区居住用地面积3.48平方公里,均布置二类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内设置以下项目: 1、住宅建筑用地 2、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服务设施用地。如小学、中学等用地。 3、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及停车场用地。 4、居住小区及以下的小游等用地。 2011-2012年建设项目: 廉租、公租房用地布置在灵北街南,向阳路以东,用地面积8.27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二)、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城市公共设施分为五级:分别是市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 1、行政办公用地布置在车大人沟河以东,向阳西路以西,林北街以南,珲春大街以北地块。 1)规划新建市行政中心(市委、市政府、政协、人大办公楼)布置在车大人沟河以东、站前街以南。用地面积33.96公顷。

民韵楚风,装备马厂沭阳县马厂新城总体规划(2013-2030)说明书

第四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一节给水工程 一、现状概况 1、现状概况 马厂镇现有14座深井水厂,其中联村、乡镇水厂8座,村级水厂6座,总供水量约2900立方米/日,服务人口约7.1万人。城区有三座水厂,分别为厂北水厂、厂南水厂、中心水厂,主要为城区及周边村庄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城区给水干管沿主要道路敷设,管径为DN100~DN125毫米,其余道路敷设给水支管,管径为DN50~DN70毫米。 沂涛镇现有15座深井水厂,其中联村、乡镇水厂5座,村级水厂10座,总供水量约2990立方米/日,服务人口约7.5万人。城区有一座太平水厂,主要为城区及周边村庄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城区给水干管沿主要道路敷设,管径为DN100毫米,其余道路敷设给水支管,管径为DN50~DN70毫米。 周集乡现有10座深井水厂,均为村级水厂,总供水量约2350立方米/日,服务人口约3.0万人。集城区现有一座周集水厂,为集城区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2、存在问题 (1)部分乡镇水厂的建设源于卫生改水,没有全面规范的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偏低。 (2)2008年以前农村供水工程所用管材基本是PVC管,经长期运行,管材破损严重,平均管道漏损率都在30%以上;2008年以后管材均选用PE管,降低了管道漏损率。 (3)部分深井水厂存在浊度、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含氟量等超标现象,水质安全难以保证。 (4)部分深井水厂供水量、供水压力不足,孤网运行,供水安全不能保证。 二、规划依据 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一、项目概述 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 (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 1、交通总体目标 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

“楚才杯”获奖作文《家在“长江新城”》七年级

个人档案: 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年级:初一(七)班 姓名:徐睿琪 指导老师:童婷 爱好:画画、读书、写作、小提琴、爵士舞 座右铭:Life is a great big canvas, and you should throw all the paint on it you can. 作文: 家在“长江新城” 十年之后的武汉可不像现在这样,我们都会为有一个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家。那时候,发达的科技让我们大吃一惊。 我,作为未来城市的主人,准备来规划“长江新城”。当你进入“长江新城”时,你将发现她与其他城区截然不同。一进入大门,来来往往的人们都站在“自行车”上,在街道上来回穿梭。一说起这种“自行车”,可不一般呀!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两旁有供人站立的踏板。如果是平衡度不够好的人,可以选择在球体前半部分加一个扶手,以免从机器上跌倒。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打开方式,你只要命令

一个新型的“自行车”,告诉它你要去“长江新城”的任何一个店铺,它都自动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并且它还有自动一键返回停放区域自行充电的功能。 哈!你走到这里应该发现了吧!每座房屋的门口都有一扇圆形的铁门,只要接上电源,你就能进入另一个“世界”。在穿越旅程中,你能看到一个白色的平台——休息区,休息区内银光闪闪的机器人服务员,可提供你想要的服务。你可以坐在椅子上喝一杯咖啡,或享受一份悠闲的下午茶。但是,这可不是它最为重要的用处。比如,你上班要迟到了,现在的人们都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在未来,你可别恼,在“长江新城”可以直接享受优等待遇,直达传送门,将你送到公司门口。给一点小提示,你可以在家睡懒觉了噢!还可以免除被上司尴尬地骂迟到的风险呢! 在每一栋单元的门口,都会有一个较小型的便捷图书馆。只要你进入网站,扫描小型图书馆的二维码,你要的尽收眼底就会从下方的口袋里出来,就和现在的自动酸奶机差不多。你可以选择借阅回家看,也可以坐在旁边的自动伸缩椅上看书,只需要刷一下居民卡就行了。有一个座位安心地看书,这可是我们小孩子一直都有的一点点小心愿呢! 在《超能陆战队》的电影里,大白很是吸引人注意,现在VR系统也很火。不过,我要告诉你噢,在未来,VR系统会更火。相当于把大白和VR系统相合并,一个是实体,一个是虚构,如果你戴上VR系统,大白会出现在你的情境之中,给你做心理咨询。这一种系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 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成为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 第四阶段后续规划与建设阶段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非最终规划文件,在该规划基础上还将进行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数字新城规划等内容,核心区部分地区的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将进一步深化,区域外围的交通分析研究、轨道交通线路研究、市政工程设施研究等大量的规划工作还有待进行。 二、规划解读 1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详

株洲清水塘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工作计划书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 2012年12月

1项目名称及规划范围 1.1项目名称 《株洲清水湖生态新城概念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规划范围 本项目包含三个层次的规划范围。 概念规划层次:东至白石港,南至湘江,西至法华山,北至京广线。面积约45平方公里。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清水湖新城核心区(北至建设北路-清水路,东至石峰公园,南至湘江,西至高铁路),面积约16平方公里。 2项目背景与总体认识 2.1株洲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升级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株洲的工业不仅起步早、规模大,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曾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平。清水塘工业区曾是株洲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集聚了包括株冶、株化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但由于该地区产业更新步伐的缓慢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的逐年加大。 尤其进入“十二五”后,该地区面临新一轮产业发展局面,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因此,如何能够突出转型,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产业升级,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老工业基地现状落后的产业发展局面和不适宜生活居住的问题,将是本轮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发展的重点。 2.2两型社会示范区的样板要求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背景下,株洲市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包括云龙生态新城、清水湖生态新城(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河东旧城区。本次规划的清水

湖生态新城是传统工业区和重污染地区,株洲市政府将其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对于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3项目内容 本次规划围绕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采用了外延式与内涵式并用的方法,即通过扩大控详编制区研究范围和细化控详编制区内部重点地区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与其对应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容:“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同时,建议项目后续还应增加竖向、道路、排水等专项规划作为本规划实施操作的支撑系统。 3.1概念规划 对清水湖生态新城整体范围(约45平方公里)进行概念规划,包括明确地区未来的产业升级转型方向与定位,空间布局,梳理交通系统、绿地系统、水工水利系统,并理清重要基础设施,最后提出开发策略。主要内容如下: ?系统分析 对核心区规划进行外延式研究,将研究范围扩大为整个清水湖生态新城范围。通过对核心区外围生态格局(如核心区西侧法华山的关系、湘江风光带西延伸等问题)、产业格局、交通骨干网络等的分析与理顺,明确核心区在各系统中的定位和所承担的职能,指导核心区功能板块的划定和控详的编制。 通过对外围交通、生态、景观等大系统的分析,做好核心区与外围系统的衔接。 ?产业研究 在已有规划基础上,根据株洲建设两型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明确清水湖生态新城未来的空间产业布局。确立该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根据功能定位,结合发展条件,借鉴相关地区的发展经验,对产业发展进行总体定位,确定重点发展的细分产业门类和和发展规模。 ?空间布局 研究清水湖生态新城的空间布局,提出合理的发展模式、空间结构、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