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轮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开槽作业指导书

开槽作业指导书

开槽作业指导书一、任务描述开槽作业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开槽机对材料进行切割或者开槽的工艺。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开槽作业指导,包括作业准备、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作业准备1. 确定开槽机型号和规格,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刀具。

2. 检查开槽机的电源和电气路线是否正常,确保开槽机处于安全状态。

3.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待开槽的工件、刀具、测量工具等。

三、操作步骤1. 将待开槽的工件放置在开槽机工作台上,并固定好。

2. 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开槽机的刀具位置和切割深度。

3. 打开开槽机的电源,启动开槽机。

4. 按照预定的切割路径,将刀具缓慢地挪移到工件上,并逐渐加大切割深度。

5. 在切割过程中,保持工件和刀具的相对稳定,避免产生振动或者松动。

6. 根据需要,可使用测量工具对切割深度进行检测和调整。

7. 完成开槽后,关闭开槽机的电源,住手开槽机的运行。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开槽作业前,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眼镜、手套等。

2. 在操作开槽机时,应保持专注,避免分散注意力。

3. 切勿将手指或者其他物体挨近刀具,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4. 在调整刀具位置和切割深度时,应先住手开槽机的运行,并确保刀具彻底住手转动后再进行操作。

5. 在切割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施力,以免损坏刀具或者工件。

6. 操作结束后,应将开槽机彻底关闭,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

五、常见问题解答1. 为什么开槽机的切割深度不均匀?可能是刀具磨损不均匀或者刀具位置调整不许确,可以更换刀具或者重新调整刀具位置。

2. 开槽机如何进行切割路径的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刀具的位置或者调整工件的位置,以达到预期的切割路径。

3. 开槽机的切割速度如何控制?切割速度可以通过调整开槽机的进给速度来控制,普通情况下,较慢的切割速度能够获得更好的切割效果。

六、总结本指导书详细介绍了开槽作业的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在进行开槽作业时,需要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个人安全防护。

槽轮工艺课程设计

槽轮工艺课程设计

槽轮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槽轮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槽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2. 掌握槽轮工艺的关键参数计算方法,包括槽轮的直径、槽距、槽深等;3. 了解槽轮材料的选择原则,掌握常见槽轮材料的性能及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槽轮工艺的参数设计和计算;2. 能够分析槽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3. 能够运用槽轮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槽轮工艺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机械传动领域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团队中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槽轮工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槽轮工艺概述- 槽轮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槽轮工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2. 槽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槽轮的组成、结构特点- 槽轮工作原理及传动特点3. 槽轮工艺参数设计- 槽轮直径、槽距、槽深等参数的计算方法- 槽轮材料选择原则及常用材料性能- 槽轮强度、刚度及耐磨性设计要点4. 槽轮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槽轮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槽轮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 案例分析与讨论5. 槽轮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槽轮工艺的改进措施及新技术应用- 国内外槽轮工艺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操作技能提升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槽轮工艺的基本概念、结构原理、参数设计、案例分析及创新发展等方面,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构运动⽅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构运动⽅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的1.培养学⽣机构型综合的设计能⼒、创新能⼒和实践动⼿能⼒;2.培养学⽣综合应⽤所学知识对机构的结构和运动性能加以评价的分析能⼒。

⼆、实验原理任何机构都是将基本组依次连接到机架和原动件上⽽构成的。

三、实验内容1.多功能移动式残病⼈浴缸翻转机构(见动画)⑴上⾝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上⾝部缸体从⽔平位置向上翻转⾄70度,即翻转⾓为0-70度.可采⽤的机构:①摆动导杆机构,导杆与上⾝部缸体固装在-起,带动缸体翻转。

由直线电机带动主动杆摆动。

②双摇杆机构,上⾝部缸体作为从动摇杆,在主动摇杆驱动下作0-70度摆动. 主动杆由直线电机带动摆动。

③其它机构⑵腿部缸体翻转机构要求腿部缸体从垂直位置向上翻转⾄⽔平位置,利⽤死点保持腿部缸体在⽔平位置, 借助凸轮机构破坏死点,使腿部缸体在重⼒作⽤下复位。

可采⽤机构:①双摇杆机构,腿部缸体作为主动摇杆;②其它机构2. ⽜头创床机构(见动画)要求刨⼑(安装在滑枕上)作直线往复运动。

可采⽤的机构:①转动导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②摆动导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组合,由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

③其它机构3.翻转机(见动画)要求翻转模板装在连杆上,模板翻转180度。

①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4.飞机起落架要求起落架上轮⼦从⽔平位置向下翻转⾄垂直位置,利⽤死点使起落架轮⼦保持在垂直位置。

可采⽤的机构:①四杆机构,电机驱动。

②其它机构5.插床机构要求插⼑作垂直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向下时(⼯作⾏程)较慢,向上运动(空程)时速度较快。

可采⽤的机构:①双曲柄机构与曲构滑块机构组合,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6.冲压成型机压头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以较⼩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巨⼤的冲压⼒。

可采⽤的机构:①六杆增⼒机构,电机驱动.②其它机构7.拉延压⼒机压边机构压边滑块作垂直上下直线运动,在下极限位置时,有瞬时停歇现象;同时以较⼩功率带动主动件运动时,滑块能产⽣巨⼤的冲压⼒。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实验一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一、实验目的1.“机械设计基础”是高校工科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实验把“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绪论部分和课程具体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

2.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及通过零部件结构特点、组成、运动和传动特点。

使学生对于学习本科程的具体内容及学习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步骤1.实验室有两种模型陈列柜:一组为机械原理部分,另一组为机械设计部分。

首先让同学观看机械原理部分(平面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特点),然后观看机械传动部分。

实验时让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动起来,老师对每一部分进行介绍。

2.观看通用零部件。

因每种零部件上都有说明。

所以这一部分可以采取教师介绍的方法和同学自己观看的办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通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用处。

第一柜 ,机器的组成及特征单缸内燃机、颚式破碎机、缝纫机、运动副(转动副、移动副、平面高副)第二柜 ,平面连杆机构五杆铰链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大筛机构、铰链机构、铰链四杆机构、搅拌机、惯性筛机构、机车车辆机构、鹤式起重机、转动导杆机构(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小型刨床)曲柄摇块机构、曲柄移动导杆机构、双转块机构、双滑块机构、曲柄摇杆机构的极位夹角、有急回特性的机构、夹紧机构第三柜 ,凸轮机构内燃机配气机构、靠模车削机构、自动送料机构、分度转位机构、力锁合凸轮(靠重力、弹簧力)、形锁合凸轮(沟槽凸轮、等宽凸轮、兴轭凸轮)第四柜 ,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双动式棘轮机构(钩头双动式棘爪、直头双动式棘爪)双向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内啮合槽轮机构、空间槽轮机械、六角车床上的槽轮机构、外啮合不完全齿圈机构、内啮合不完全齿圈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第五柜 ,带传动平带传动(张紧轮装置)、V带传动、(带定期张紧紧装置、滑道式)、V带传动(带定期张紧装置,摆架式)、V带传动(带的自动张紧装置)、园型带传动(张紧轮装置)、同步带传动、V带轮的结构4种第六柜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螺纹的牙型(三角形、矩形、梯形、锯齿形)、螺纹的旋向(右旋、左旋)、螺纹的线数,螺距和导程、螺栓联接、双头螺栓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常用标准螺纹联接件(六角头螺栓、螺柱、螺钉、紧定螺钉、六角螺母、垫圈)、常用的防松方法(弹簧垫圈、对顶螺母、尼龙圈锁紧螺母、槽形螺母和开口销、圆螺母用带翅垫片、止动垫片、冲点法防松、粘合防松、永久防松、串联钢丝)承受横向载荷的减载装置(用减载销、用减载套筒、用减载键)、螺栓承受偏心载荷、凸台与沉头座的应用、斜面垫圈的应用、受横向载荷的螺栓组联接、改善螺纹牙间载荷分布、柔性螺栓、螺母下装弹性元件、金属垫片和密封环密封、螺旋千斤顶、机床刀架进给机构、插管式外循环滚动螺旋第七柜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链传动、齿形链、滚子链、双排滚子链、滚子链接头型式(A、B、C)、链轮结构(A、B、C)、链传动的张紧(A、B)第八柜 ,齿圈传动外啮合直齿圆柱齿圈传动、内啮合直齿圆柱齿圈传动、齿圈齿条传动、外啮合斜齿圆柱齿圈传动、人字齿圈传动、传递相交轴运动(直齿锥齿圈传动、斜齿锥齿圈传动、曲线齿齿圈传动)、传递交错轴运动(蜗杆蜗轮)第九柜 ,齿圈的基本性质齿圈各部分的名称和符号、渐开线的形式、正确啮合条件、仿开法切制齿圈、展成法切制齿圈、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胶合、渐开线曲面形成、斜齿条的压力角、斜齿圆柱齿圈的受力分析、圆锥齿圈的受力分析、齿圈轴、实体式齿圈、腹板式圆柱圆锥齿圈、铸造轮辐式圆柱齿圈第十柜 ,轮系定轴齿圈系(A、B)、平面行星齿圈第(A、B)、空间行星齿圈系、行星减速器中的齿圈系、可变向的齿圈系、汽车后桥差速器、摆线针轮传动机构、谐波齿圈传动、减速器第十一柜 ,轴和轴毂联接传动轴、直轴(光轴、阶梯轴、空心轴)、曲轴、挠性钢丝轴、圆螺母定位、弹性档圈固定、紧定螺钉固定、压板轴端固定装置、平键联接、导向平键联接、楔键联接、半圆键联接、花键联接 第十二柜 ,轴承滚动体的种类、调心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轴承的直径系列、内圈轴向固定的常用方法、外圈轴向锁紧方法、全固式支承、固游式支承、整体式径向滑支轴承、部分式径向滑动轴承、油孔、油沟第十三柜 ,其它常用零部件套筒联轴器、凸缘联轴器、万向联轴器、齿圈联轴器、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牙嵌式离合器、磨擦离合器、牙嵌式安全离合器、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圆截面压缩弹簧、圆截面拉伸、盘簧、板弹簧、圆截面扭转弹簧实验二 渐开线齿圈范成原理一、实验目的1、 掌握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圈的原理。

纸箱车间轮转开槽压痕机作业指导书及质量标准

纸箱车间轮转开槽压痕机作业指导书及质量标准

纸箱车间轮转开槽压痕机作业指导书及质量标

1操作流程图:
2 操作流程说明:
2.1 主机手接单、审单,并安排副机手准备待生产的纸板。

2.2 调整设备生产规格:送纸轮/开槽轮/压线轮厚度规根据纸板层别厚度进
行调整(三层纸板约2.5㎜、五层纸板约3.5㎜、七层纸板约4.5㎜),
压痕深浅要适中,不能压破原纸;送纸轮/开槽轮/压线轮长度规根据订单
要求对开槽长、宽、高以及修边刀进行调节;送纸轮靠规调整根据纸板
长度规格进行调整。

2.3 试生产及首件产品质量检验与确认:检查开槽切口时,要注意检查切刀
的锋利性,特别是刀刃不得有缺口和裂缝, 如造成纸板破裂≥8mm~
12mm的必须及时更换刀片。

将纸箱盖拢后,进一步确认纸箱成型是否
方正,箱盖是否能够盖拢无缝隙,纸板压痕是否破裂等现象。

2.4 将计数器归零,按定量投入生产。

2.5 接纸人员检查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负责堆叠转序,将开槽好的纸板整
齐放在堆栈板上并做好标识(堆栈板上一定要先放垫纸板),送至下道工
序。

2.6 每一订单加工完成的数量必须和生产通知单的要求一致。

原则上每张订
单100个纸箱以上,允许多出1~2个纸箱 ,在本工序不得有废损和操
作失误,特别是已经印刷足数的商检订单,欠数要及时补足。

3 注意事项:
3.1 本工序不准戴手套操作。

3.2 每单生产完成后,必须在堆积顶片简略标识,及在生产通知单上填写生产记录。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正稿)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正稿)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黄志诚编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机设教研室2008年9月目录实验一、低碳钢拉伸时力学性能的测定 (2)实验二、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6)实验三、减速器的拆装 (10)实验四、轴系结构组合设计 (14)实验一、低碳钢拉伸时力学性能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观察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理现象。

2、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屈服点)σs ,强度极限(抗拉强度)σb ,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二、 实验设备及工具a) WE 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 b) SH-350试样分划器; c) 游标卡尺;d)低碳钢长试样(l =100mm ,d=10mm )。

拉伸试件按国标GB/T 6397—1986制作。

如图2-1所示,拉伸试件采用哑铃状,由工作部分、圆弧过渡部分和夹持部分组成。

若以L 表示试件工作部分标距,d 表示试件直径,则拉伸试件有短试件(L =5d )和长试件(L =10d )两种。

本试验采用长试件。

图2-1 圆形拉伸试件 图2-2 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将试件安装于试验机的夹头内,之后匀速缓慢加载(加载速度对力学性能是有影响的,速度越快,所测的强度值就越高),直至将试件拉断。

低碳钢试件在静拉伸试验中,通常可直接得到拉伸曲线,即F -△L 曲线,如实2-2图所示。

用准确的拉伸曲线可直接换算出应力应变σε-曲线。

观察拉伸曲线可见试件依次经过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缩颈阶段等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均匀变形的。

①弹性阶段 是指拉伸图上的OA ′段。

在弹性阶段,存在一比例极限点A ,对应的应力为比例极限p σ,此部分载荷与变形是成比例的,材料的弹性模量E应在此范围内测定。

②屈服阶段 对应拉伸图上的BC 段。

在低碳钢的拉伸曲线上,当载荷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出现的锯齿现象。

屈服阶段中一个重要的力学性能就是屈服点。

低碳钢材料存在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不加说明,一般都是指下屈服点。

华东交通大学《车辆工程》实验指导书

华东交通大学《车辆工程》实验指导书

《车辆工程》实验指导书实验1 轮对检查测量一、目的要求:通过实地检查、测量轮对的练习,能发现轮对外观故障,识别轮对标记,使用各种轮对检查器测量轮对各部分尺寸,掌握轮对各部分限度。

二、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材料:1、车轮直径尺;2、轮对內距尺;3、第四种检查器;4、钢尺;5、外卡钳;6、检点锤;7、手电筒;8、轮对;三、实验项目、步骤、方法:1、准备各种轮对检查器。

仔细检查测具,各部测尺滑动无阻,销定螺钉完好,刻线清晰。

2、检查轮对外观狀况及标记。

外观检查:三面检查法,沿车轴纵向分三部分,视线与轴成450夹角。

①.易发生裂纹或松驰部位,敲打听音,看是否有透油、透锈、油层鼓泡、內距改变等现象。

②.查轮踏面——剥离、擦伤、裂纹、辗宽。

③.查车轴---弯曲、磨伤、弹伤、电焊打伤。

3、测量轮对各部尺寸。

具体操作方法见轮对检查器使用说明。

(1)轮径尺的使用:定尺,定位,测量读数,相距90度,即垂直方向测两处,取最小值。

直径差〈0、5mm。

(2)内距尺的使用:左端固定,尺身与轴中心线平行,间隔120度,测三处。

段修:1353±3,三处差最大≤3。

(3)第四种检查器的使用:测8个项目,注意定基准,测量、读数,报段修限度,进行限度判断。

①测轮缘厚度。

段修≥26②测踏面圆周磨耗。

段修≤4③测轮辋厚度。

段修≥30④测剥面擦伤凹下深度。

不允许。

⑤测踏面剥离长度。

运用一处≤30。

二处(每处≤20)⑥测轮辋宽度。

段修≤135±50⑦测踏面辗宽。

段修〈5⑧测轮缘垂直磨耗。

段修≤154、填表,仪器收拾,擦净,复位。

四、注意事项:1、认真、细心、严守规程。

2、注意人身安全。

3、爱护测量仪器及量具,保持清洁。

五、轮对检查测量结果:附:轮对检查器使用说明一、车轮直径检查尺图1 车轮直径检查尺车轮直径检查尺的构造如图1所示。

使用时,根椐轮径大小,先固定检查尺一端,再将检查尺从轮背內侧放到车轮上,与车轮內侧面靠紧,刻码尺就处于踏面基线位置,移动刻码尺测量直径。

《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

《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

农业机械学实验指导书农机教研室主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2005.4前言本实验指导书是依据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编写的。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基本原理,熟悉仪器和掌握实验方法,养成独立操作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和指标测定,进一步了解所测定指标的实际使用意义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农机事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安全,以保证顺利完成每个实验。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操作的使用,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操作和测定性实验。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操作完成情况打分,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作为本课程的一部分。

实验一 排种器性能试验及播量调整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48行谷物条播机的播量调整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排种器排种能力,均匀度、均齐度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与方法1. 播量调整原理是通过改变槽轮在排种杯内有效工作长度和槽轮转速来调整播量的。

槽轮在排种盒内的伸出长度,称为槽轮的有效工作长度。

对于播种机总播量的调整,工作中可轴向移动排种轴,改变槽轮的工作长度,以调节整台播种机的播量,一般要求总播量误差在±4%,最大不超过10%;对于排种器单体的播量调节是通过调整单个外槽轮在排种杯内的长度而改变播量的,一般要求单个排种器排种误差在±1%,最大不超过4%。

2. 排种器性能实验是播种作业前检查排种器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排种器性能实验可以检查总播量稳定性,排种一致性,条播均匀性等性能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
04
间歇机构实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实验四 间歇机构实验
在各类机械中, 常需要使某些构件实现周期性的运动和停歇。

能将主动件的连续运动转换成从动件有规律的运动和停歇的机构, 称为间歇运动机构。

其中,槽轮机构是各类机械中常用的实现间歇运动的典型机构。

本实验主要针对外槽轮机构分析其运动特性。

【实验目的】
1. 了解槽轮机构的运动过程。

2. 学会槽轮机构间歇运动的分析。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
CL-I 槽轮机构实验台,其机构主要有四槽轮机构、五槽轮机构和六槽轮机构组成,主要用于检测几种平面槽轮机构的运动规律。

有关击鼓尺寸参数如下:
槽轮槽数:Z1=4,Z2=5,Z3=6
拨盘圆销数:n1=1,n2=1,n3=1
拔销滚子直径:d1=35mm ,d2=32mm ,d3=26mm
槽轮中心距:L1=L2=L3=160mm
槽轮外径:D1=278.96mm ,D2=260.86mm ,D3=278.34mm
2.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槽轮机构是由主动拨销轮、从动槽轮及机架组成,从动槽轮是由多个径向导槽所构成,各个导槽依次间歇地工作。

当主动拨销轮轴匀速转过h θ角时, 拨销拨动槽轮转过一个分度角h τ, 拨销退出导槽;然后拨杆又转过( 2π-h θ) 角, 此时槽轮静止不动, 直到拨销进入下一个导槽内时, 再重复上述过程,槽轮的定位通常是利用拨销轮上外凸的锁止弧锁住, 从而实现槽轮的单向间歇运动。

图1 槽轮机构
如图2 所示, O1、O2 分别为从动槽轮和主动拨销轮的中心, A 、B 分别为拨销进入和退出导槽时的状态。

由于拨销在进入和退出导槽时, 其速度方向与导槽的中心线方向保持一致, 因此在这2 个位置上, 拨销轮的半径与槽的中心线相互垂直。

所以,h τ+h θ=π 。

图2 拨销进入和退出导槽轮的位置
槽轮机构相关参数:槽轮运动角: β2=z
π2 拨盘运动角: α2=βπ2-
拨盘上圆销数目:()
22-<Z Z m
圆销中心轨迹半径:βsin 1⨯=L R
槽轮外径:()⎥⎥⎦
⎤⎢⎢⎣⎡⎪⎭⎫ ⎝⎛+⨯=21222sin d L R β 槽轮深度:δ++-+=2
21d L R R h 拨盘回转轴直径:()212R L d -< 拨盘上锁止弧所对中心角:⎪⎭
⎫ ⎝⎛-=απm v 2 槽轮每循环运动时间:n z z t r ⎥⎦⎤⎢⎣⎡-=230
槽轮每循环停歇时间:()()n mz z m z t d ⎥⎦⎤⎢⎣⎡--=2230
槽轮机构的动停比:()()()()222---=z m z z m k
当槽轮槽数较大时,一般δ的取值范围为3-6mm
TL-I 凸轮机构试验台采用单片机与A/D 转换集成相结合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实现与PC 机的通信,达到适时显示运动曲线的目的。

该测试系统先进、测试稳定、抗干扰性强。

同时该系统采用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手段,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数据通过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分析箱将机构的运动数据通过计算机串口送到PC 机内进行处理,形成运动构件运动参数变化的实测曲线,为机构运动分析提供手段和检测方法。

本实验台电机转速控制系统有两种方式:手动控制:通过调节控制面板上的液晶调速菜单调节电机转速。

软件控制:在实验软件中根据实验需要来调节。

其原理框图如下:
【实验方法与步骤】
1.任选一槽轮,然后将其安装于槽轮轴上,并紧固。

2.机构运动正常后,用手拨动机构,检查机构运动是否正常。

3.机构运动正常后,可将传感器安装在被测构件上,并连接在数据采集箱接线端口上。

4.打开采集箱电源,启动电机,逐步增加电机转速,观察槽轮运动。

5.打开计算机,并进入【数据采集】界面,观察槽轮构件的运动情况,采集相应数据。

6.采集数据完毕后,点击界面上方【文件】按钮,选择其中【生成全部曲线Excel文件】,
保存生成的文件,并打印。

7.点击界面上方【打印当前曲线】按钮,打印出数据曲线。

8.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从动槽轮的角位移线图、角速度线图和角加速度线图,并计算槽
轮有关参数。

9.点击【运动仿真】进入机构设计仿真窗体,确认好槽轮机构的几何参数,点击“仿真”
按钮,便可以把仿真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在窗体下方的黑色坐标框中绘制出来。

10.更换另一槽轮,重新进行上述各步。

11.实验完毕后,关闭电源,拆下构件。

12.分析比较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并编写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1.机构不可高速运动。

2.机构启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联接部分。

3.机构启动前手动转动机构,检查曲柄是否可整转。

4.运行时间不宜太长,隔一段时间应停下来检查机构联接是否松动。

5.绘制曲线时注意选择合适的采集点。

【思考回答题】
1.槽轮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主要参数?
2.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运动特点?
【相关问题】
1.生成数据表格时,从动件槽轮的数据不能生成,而仿真出来的却是从动件的图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