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流

合集下载

[评,魏晋风流多少事]浅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评,魏晋风流多少事]浅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浅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评《魏晋风流多少事》《世说新语》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又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更是我国古代文言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

该书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该书由南北朝刘宋宗室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共一千多则,包括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涵盖了人物的言行、性格、学识等多个方面,囊括了儒家、道家的思想和精神。

所记虽是片言只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称赞其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鉴于此,理洵先生精选了《世说新语》中的一些代表性篇目,运用现代白话文,直白浅近、幽默风趣地重新解读了这本古代笔记体小说,是为《魏晋风流多少事》。

《魏晋风流多少事》以《世说新语》为蓝本对魏晋风流人物进行解读,包括王羲之、王献之、谢安、阮籍、王戎、桓温、谢道韫等,用散文的笔法和美学的眼光再现了魏晋名士风流。

从中既可以品鉴魏晋时期的名士生活,也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并将魏晋风流与现实观照,以与魏晋名士之心有通达而增益于当下。

这本书精心挑选解读篇目,生动叙写故事七十篇,囊括了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寒门士子、才女隐士,诸如竹林七贤建安三曹旧时王谢等,可以说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无一不在其中。

作者从一个话题点切入,引出一段人物故事,将魏晋风流与当下现实观照、映衬,语言通俗浅近,结构灵活多变,幽默诙谐,趣味横生,极具故事性和可读性。

在本书的结构安排上,作者考虑到《世说新语》毕竟是古代人、古代事,且是古代文,所以不仅有鲜活有趣的解读文章,还在每篇文章后面附以原文进行对照,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形式,也增强了史实性。

同时,作者在故事书写上语言简洁,明白晓畅,观点鲜明,旁征博引,具有美学立体感和历史在场感。

《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

《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篇1:《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它主要记叙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谈”的风貌。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对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的、让我领悟最深的是“德行”类。

如“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这则小故事把管宁与华歆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也教导我们不要被权势所诱惑。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关于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为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仅用了十多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世说新语》故事短小,尽管每个故事都只有寥寥数语,但它总能述说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

它用风趣的语言述说着一个个简单却又不平凡的故事。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世说新语》总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魏晋风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魏晋风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魏晋风流: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

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来源:“魏晋风度”一词实出自鲁迅那场著名的演讲。

晋人在我们印象里轻裘缓带,不鞋而屐。

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

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世说新语》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

在这里,即刻的感受超乎一切,人们在这一分钟里颖悟,超脱,放纵,这一分钟里世界只剩下自己。

一切都直逼本心,超然物外。

令人叹服。

这个时候的追求感观,心灵享受绝非堕落淫靡,而是一种自觉高尚情趣的体现。

窃以为中国文化史上颇具一格的士大夫文化便发轫于此。

就像山水画一样,我们的士大夫空灵而隽逸。

生命在这里开的绚烂之极,光耀千古。

中国文化史上鲜有如此放旷自然的生命,错过魏晋,儒,释,道,各自成型,中国的文人们再不用效穷途之哭。

错过魏晋,经世匡政重走正道,中国诗篇里再也没有陶潜悠然菊花香。

错过魏晋,义理成风,规矩长存,中国名士们再也不敢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

这一切都如千余年前在洛阳东市刑场上,嵇康奏响的广陵散一样,都是千古绝响!那为一杯酒放弃身后名的率真,闻美人殁而往吊之的坦荡,裸形体而法自然的放浪,一任狂澜既倒宠辱不惊的淡定,是处不拘小节的自然,处世维艰幽默对之的旷达。

这一切的至情至性无不让我们深深震撼和景仰。

这就是魏晋风度。

美学命题:王弼:得意忘象“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想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鲁迅称魏晋时代是文学艺术的'自觉时代';冯友兰称魏晋为'风流自赏'的时代。

因为乱世,因而思想奔放,无拘无束,不管是'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生命智慧和生活美学。

值得我们在觉得人生无望时,去寻找一点明媚的光亮。

一、《世说新语》中的诗意美学1.'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对身体美的诗意追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胆追求,那就是:裸身。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阮籍则时常'露头散发,裸祖其踞。

'这是一种近乎奇特的审美意识。

人类从远古走来,好不容易告别了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时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让人类有权利有义务去追求后天创造的美丽,《世说新语》却将裸露的身体形象直白的跃然纸上,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最有诗意的韵律。

裸露的身体,拥有最真实最自然最美好的线条,拥有最让人动容的生命气息。

以地为鞋,以空气为衣,以天为帽,身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与天地交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才是真正的'以天为盖地为庐',是中国古人追寻的最自然最原始的生命状态。

正如刘伶所言:'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对生命的最初认识,起源于羊水中裸露的自己,所以有什么能比赤裸裸的身体更能体现出生命的诗意呢?这个意义上的美,就像尼采说的:'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

' 如果没有对于身体美的自觉认识,那么对世间万物的美学感悟,无论是草木芬芳还是鸟语花香,都略显缥缈空荡。

从魏晋风流内涵的角度看《世说新语》中的桓温

从魏晋风流内涵的角度看《世说新语》中的桓温


要 :魏晋风 流历 千年而令人 追慕 , 《 世说新语 》是 一部记载魏 晋风 流的 宝鉴 , 桓 温是 《 世 说新语 》中记 载
较 多的一个人 物。桓 温性情 豪爽 ,雄 才大略 ,在乱世 中,他 以一个政 治 家的 眼光 看事评人 ,又 以一个政治 家的 身份说 话做 事。以通行 的魏晋风 流的评价标 准 ,桓 温算不上 一个一 流的风流人 士 ,但他 以 自己的 个性 ,诠释 了
收稿 日期:2 0 1 5 - 0 2 . 0 4 作 者简介:赵苑均 ( 1 9 8 8 一) ,女 ,河南驻马店人 ,硕 士研 究生。
赵苑均 :从魏晋风流 内涵 的角度看 《 世说新语 》中的桓温
啻 天地之 别 。
评 价 。如果 说在 设 甲之前 ,桓 温 尚没有完 全认 识谢
谈 。通过 这 部书 ,我 们可 以看 到魏 晋 士人 的种 种言 对 日 :“ 运 自有废 兴 ,岂必诸 人之 过 ?”桓公 凛 然 作色, 顾谓四坐日: “ 诸 君 颇 闻刘景 升 不?有 大牛
谈行为 , 可 以领略到魏晋士人的品格风貌。 《 世说新 语》 共三卷 3 6门, 我们从方正、 雅量 、 捷悟 、 夙慧
有 很多 地方 记 载 了桓 温 的言 行 ,从 中可 以一 窥桓 温 论 ,不 能不 说是 具 有一 定 的超越 时人 的识 见 。

识 人论 事 的政 治 家眼光
尽管当时石勒就认为西晋的灭亡和王衍 ( 夷甫 ) 脱
按照冯友兰的看法 ,一个真正风流的人必须有 不 了干系而杀死了他 ,但是直至桓温北伐的时候仍 识 见 ,就是 说 ,名 士对 事 物 的理 解 和认识 必 须有 一 然 有相 当多 的人并 不认 为 西晋 的灭 亡和 王衍 有多 大 般人所达不到的高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雅量”的内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雅量”的内涵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雅量”的内涵写作提纲:一、总论点:“雅量”,是指宏阔的度量。

雅量是一种高雅的精神品质,一种良好的文化内涵。

在魏晋时期,士林中人特别推重雅量,由此而构成了当时人物品藻的一个重要尺度。

因此,许多名士都是以雅量之美而获得时人的好评的。

雅量是士人心灵世界的一种美。

雅量的美是一种开朗之美,一种高尚之美,也就是所谓“开美”。

在这里,我试图从《世说新语》中魏晋士人的言行出发开掘这种美的内涵,而具体概括为五个方面。

二、分论点:(一)能藏能敛,情感深蕴:中古时代的士林名流多为潇洒不羁的性情中人,其感情的丰富性不仅表现在言语应对和诗赋歌咏上,也表现在对于情绪的把握与控制上。

有情而不露情,这是雅量的一个突出内涵。

举例:1、“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三五)淝水之战,关系着东晋王朝的生死存亡,侄儿谢玄大败敌军,他岂能不万分欣喜?然而,他处重若轻,神色举止,与平日无异,足见其控制感情的能力是何等之强!2、藏“喜”固然不易,藏“哀”就更难。

《世说新语·雅量》一: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

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

宾客既散,方叹曰:“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于是豁情散哀,颜色自若。

顾雍深蕴的悲情比那种暴雨倾天、广漠长风式的流露更为深沉,更有魅力,他昭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深邃、幽邈的精神世界。

逆知儿子病逝的噩耗,而漠然终弈,这与谢安得到捷报而不动声色,可谓异曲同工。

(二)脱略荣辱,善于忍耐:富有雅量的士人都特别能忍,他们通常能够承受不公正的待遇甚至人格上的污辱。

举例:1、《世说新语·雅量》八: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

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近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狂狷-文档资料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狂狷-文档资料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文人的狂狷一、狂狷的表现“放诞”与“简傲”等作为魏晋时期流行在士人中间的一种社会风气,有很多表现形式,主要方式有嗜酒、裸体、不拘礼节、蔑视权威等等。

在《世说新语》中,我们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

1.嗜酒酒在魏晋文人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2](《世说?仁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世说?仁诞》),王佛大叹言:“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

”(《世说?仁诞》)可见饮酒对于魏晋文人来说已经是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也是因为酒,他们常常做出一些令我们现代人看来十分匪夷所思的事情。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

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世说?仁诞》)刘伶对酒的渴求已经超过了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对夫妻关系的影响,他甚至不惜为此说谎,如此嗜酒者,实属罕见;蔑视权威、视金钱权利如浮云的阮籍竟然为了酒而屈就自己,求做步兵校尉的官职,可见魏晋人对于酒的感情也超过了对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的追求。

2.裸体鲁迅先生曾指出,魏晋士人风行穿宽衣是因为服食“五石散”的缘故:“因为皮肉发烧之故,不能穿窄衣。

为预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

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

” [3] 或许魏晋文人中间有裸体的风潮也是因为他们服药的缘故,毕竟穿的衣服再宽松舒适也难免会磨破皮肤,倒不如干脆不穿更为自在。

不管原因为何,裸体都实在是魏晋文人放达狂狷的一种表现。

在这些用裸体表现狂放的士人中间,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刘伶了: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从《世说新语》栖逸篇看魏晋名士的归隐风流

从《世说新语》栖逸篇看魏晋名士的归隐风流

从《世说新语》栖逸篇看魏晋名士的归隐风流
邓志文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魏晋时期,由于时局动荡,战乱不断,再加上官场险恶和黑暗,士人动
辄有杀身之祸。

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全身远祸,在玄学兴起的背景下趋向隐居山林,回归自然。

于是隐逸之风大盛,成为魏晋风流的表现之一。

当然,当时的隐居目的就每个人而言并非一致的,有的是做真正的隐士高人,有的虽然隐居,却还享受着人间荣华富贵的士族生活,有的是借隐居来沽名钓誉,以求闻达,还有的即使为官,也心幕隐逸,崇尚无为,超然物外
【总页数】3页(P61-62,65)
【作者】邓志文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流的三个显著特征 [J], 李黎
2.名士风流名士妇亦风流——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妇 [J], 金建锋
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饮酒文化的内涵嬗变 [J], 宁稼雨
4.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之间的调侃与诘难 [J], 金洪源; 王利锁
5.月满衣袖风满城关——从昆曲《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的深情与哀伤 [J], 王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