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微课讲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微课讲稿

课文一开始我就初始爬山虎图片,板书课题,让同学们齐读课题。接着问一问大家,我们以前有一篇课文学习过爬山虎,这篇课文是——学生会回答《爬山虎的脚》。我继续问大家,在我们没有读课文之前,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很容易以为这是写什么的文章呢?学生会回答认为是写爬山虎的,或者说写植物的文章。于是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学生回答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进一步提出,那文章中都写了谁?这时有一部分学生说写的是作者肖复兴。我马上进行反问,那作者写这篇文章难道是为了赞美自己吗?在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赞美叶圣陶老先生后,我进一步提出,那课文围绕叶圣陶先生分别写了几件事情呢?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叶老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这时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分小组合作学习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会在再次阅读中得出问题的答案,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叶圣陶先生给我改作文,第二件事是叶圣陶先生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在学生学习第一部分时,我让学生看看课文后面叶老先生修改的原文,让学生在体会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文品的同时也掌握一些修改文章的符号和方法,以及作文用词用句的准确严谨。在学生学习第二部分时请同学们划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自己细细读一读,品味品味。学生找出这两件事情之后,我再次提出问题,从这两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叶老先生的什么品质呢?学生第三次品读课文,回答问题。从叶老先生改作文的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做事认真、仔细、负责、对小事都很上心等等,我们归纳为他一丝不苟的文品;从叶老先生邀请我做客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尊重他人、不摆架子、谦逊有礼的人,我们归纳为他平易近人的人品。最后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作者的感受,体会“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其实是暗喻叶圣陶老先生渊博的知识和海纳百川的气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背诵闯关表及必背内容

1.背诵闯关表

2.必背课文内容 1. 第一单元 1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3.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4. 第四单元 13 精卫填海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微课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陈奋学科语文教龄12 微课名称把细节融入童 话 视频长度5分 05 秒录制时间 2014年12 月 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各种教学版本均可知识点描述通过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感受童话带给我们的神奇与快乐。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讲授型对话型引导归纳 适用对象三、四、五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童话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基本能自己编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他们故事中的内容缺乏比较系统的描写,鉴于细节描写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首先感悟童话的魅力引起思考为什么童话有如此魅力,然后让学生通过问老师,明白在童话中使用细节描写可以是童话变的更生动形象。最后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了初步理解,也明白了童话故事为什么这么吸引人的原因。当老师教授指导学生把故事写生动具体时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一、片头(30秒以内)由两个学生的对话引起疑问:为什么童话有如此魅力? 30秒以 内 二、正文讲解(4分钟左右)学生带着“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看童话书呢?”这个问题问老 师。 30秒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1.引导学生说自己喜欢童话里面的什么? (动作、语言、神态--) 2.老师小结这就叫细节描写。正是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仿佛置 1.5 分

身故事之中。 老师举例说明。 1.列举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丑小鸭》的片断。(课件出示片 断) ①请生读一读这段话,提醒注意红色字的地方。 ②你们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生说体会。 2.把红色字部分去掉,请生再读一读。(课件出示) ①提问感觉有什么不同? ②师小结:是呀,加上红字这段话不仅抓住了丑小鸭的动作、 语言、神态,心里进行描写,而且用词十分丰富,让我们感受 到了丑小鸭的可怜、孤独,无助和凄惨。 ③请生说两者的对比点,明白细节描写的作用。 3.从两者对比,迁移到写作中。 2.5分 三、结尾(30秒以内)谢谢大家聆听,再见! 30秒以 内 自我教学反思 兴趣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自主地投入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入手,由两个学生的对话展示学生么普遍想知道的问题:为什么童话会这么生动有趣呢?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方法,理解细节描写的在故事中发挥的重大,最后结合学生熟知的故事举例对比说明,没有细节描写的故事与融入细节描写的故事一对比,学生一目了然。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除了明白童话故事为什么这么吸引人的原因,也学会了把故事写生动具体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评课稿

《飞向蓝天的恐龙》评课稿 郑皎月《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体裁是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中生代时期的恐龙演变成鸟的过程。 今天有幸听了郑老师执教的《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课堂中许多亮点都值得我借鉴。 首先,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这种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十分准确。像这样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会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游离于语文教育目标之外,上成科学课或者其他课。难能可贵的是郑老师以她多年的经验,轻松自如地完成这堂课。现在,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一、流畅的教学思路。首先,郑老师引导同学们观看恐龙与小鸟的图片作为导入,让学生用词语形容二者的特点,接着,毛老师提出了“这种看似外观差别极大的两者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问题进入正文。 二、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郑老师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教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观察比较:

1、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比较句子,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生1:我发现第一句话比第二句具体,多了一个“一支”,说明了是一部分。 生2:用了“漫长”这样的词,说明了恐龙演变成鸟的时间久。…… 可见,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感悟“一支”、“漫长”等词时做得很到位,运用了删减比较、对比朗读这一形式让学生感悟语言的表达特点,在语言实践中说明文中用词的正准确,学习锤炼语言。 3.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如文中写恐龙演变时有一个排比句:有些恐龙……有些恐龙……有些恐龙……,郑老师巧妙地运用仿写形式,让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学生用排比形式表达:春天来了,盛开在校园里的花最多呀:有些,有些,有些 4.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老师读,分角色读等。 这些都是郑老师优秀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效果,但本人有几点建议:我觉得这节课学生合作探究机会较少,如果激励学生多交流,对演变过程会更感兴趣些。这节课读中感悟落实不是很到位,老师只着重将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说课稿

《麻雀》说课稿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麻雀》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学习《麻雀》一课,是让学生在熟练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及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育方面: 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热爱幼小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发展方面: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

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母爱的力量) 教学手段: 1、多媒体电脑,课文录音带,收音机,电视机 2、引疑、导析,读、思、画、议结合法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出示有关简介作者的资料,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图片、动画和课文片段,结合教学的需要,投影出示思考题、练习题及课文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画边思,并通过让学生自问自答,互问互答,小组、集体议论,引疑、导析,读、思、画、议结合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 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在简介作者后,放手让学生按“预习”的提示和课后思考题2的要求,读课文,想画面,并通过议论,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的角色及每个角色的特点,了解课文的段落及事情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然后以课后练习题3的填空题为重点,让学生读、思、画、议,体会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的弱小写具体的,进而引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和突破教学的难点。 第二教时,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怎样把老麻雀与猎狗搏斗的经过写具体,真实地表达“亲子”“母爱”是无与伦比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先小结第一段并过度: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风吹到地上,一只猎狗慢慢地走近,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样出现的,怎样跟庞大的猎狗搏斗的呢?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让学生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按习题2(投影出示:找出课文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要求和例子,边读,边画,边思,并反复读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32课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32课ppt 小学语文的课文学习非常重要,小朋友们一定要科学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 17、触摸春天: 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18、永生的眼睛:_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32课ppt。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19、生命生命: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0、花的勇气: 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微课教案微课

1.观潮 ——“奇招”写奇景 【微课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微课内容】 导入:本文展现了钱塘江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观钱塘江大潮之“奇”。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奇特雄伟的钱塘江大潮的现场。作者用了怎样的“奇招”写出了这“奇景”呢? 【点击呈现Ppt1】观潮 ——“奇招”写奇景 【点击呈现Ppt2】巧用比喻、夸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连着运用了两个比喻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大潮到来时的形态、颜色和声音,使人深受震撼。 除了比喻,还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这句话中的“山崩地裂”“颤动”并不是真的山崩地裂了,前面还有两个很关键的词“如同”“好像”。也就是说,钱塘江大潮涨潮的时候,“山崩地裂”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叙述,而是进行了适当的夸大。 【点击呈现Ppt3】夸张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点击呈现Ppt4】巧用对比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宽阔”“横卧”“平静”等词写出了钱塘江潮来前风平浪静的景象。正是这静景的描写,才反衬出下文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点击呈现Ppt5】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侧面描写: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潮来之时,“只见白浪翻滚……,”“犹如……”。这是正面写,接着又加入了侧面描写:“顿时人声鼎沸”,“过了一会儿……人群又沸腾起来”。通过描写观潮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 作者恰当运用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写出了潮声、潮色、潮形、潮势,真是让人如临其境啊!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 稿

《长城》评课稿 武瑞杰: 李老师这课堂注重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课堂伊始,毛老师从热点话题导入: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杨利伟,他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就是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从长城的英文单词抛出了问题:为什么外国人要把长城叫做“伟大的墙”“了不起的墙”呢?伟大在哪?从而自然的转入学问。 从远看长城、近观城墙,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为之佩服呢?就连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无不称奇呢!出示了三个国家领导人的话,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读中,民族自豪感再次得以升华。 到后来的“为什么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解读,学生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 最后,“长城四季”让学生从感官上领略到了万里长城四季如画,毛泽东诗句的朗诵,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山如画,特别是课件演示“抗日烽火映长城”部分,学生的爱国热情沸腾,所以,用一句话来赞美长城时,学生的语言中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杰: 李文文: 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毛老师抓住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独特构造来学习。出示长城的远、近两张情境图,学生很快的找

到了作者的观察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段落。课件演示(长城示意图)并讲解:从东头的山海关开始,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直到西头的嘉峪关,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10来个地方,全长一万三千里。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长城的长。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体会长城的独特构造时,也很好的利用了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学生通过指指认认很快就搞清楚了,也明白了这些设施的作用。 宋其珠: 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体现了语文味。第1自然段,抓住比喻句和列数字“一万三千里”的品读,体会到了长城长的特点。 第3自然段,教师关注文本,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比如:“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体会到工程浩大;“没有……没有……”体会到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体会到条件的艰苦。多种形式反复地读,引导学生体会到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再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教学中,教师的描述,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造长城的壮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在朗读中表现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赵玉玲: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这篇课文与抒写乡情和友情的两首古诗,表达师生关爱之情的《难忘的八个字》,童话《泥姑娘》,表达大作家高尔基与小男孩平等之情的《小摄影师》一起,组成了本单元“感悟真情”的学习内容。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走进一个“人间处处真情在”的生活磁场,要让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浸泡在浓郁的真情中,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受到精神的熏染,从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腔真挚的情。 真情,是一种自然生命的洋溢,真情从不解释,从不喧哗,爱的精灵只在心里歌唱。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计划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 文美是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因此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通过重点词语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①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向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 ②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词语的理解仍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评课稿

《长城》评课稿 武瑞杰: 李老师这课堂注重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课堂伊始,毛老师从热点话题导入:,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杨利伟,他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就是万里长城,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从长城的英文单词抛出了问题:为什么外国人要把长城叫做“伟大的墙”“了不起的墙”呢?伟大在哪?从而自然的转入学问。 从远看长城、近观城墙,面对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我们怎能不为之赞叹,为之佩服呢?就连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游览了我国的万里长城,都无不称奇呢!出示了三个国家领导人的话,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读中,民族自豪感再次得以升华。 到后来的“为什么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解读,学生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 最后,“长城四季”让学生从感官上领略到了万里长城四季如画,毛泽东诗句的朗诵,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江山如画,特别是课件演示“抗日烽火映长城”部分,学生的爱国热情沸腾,所以,用一句话来赞美长城时,学生的语言中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思想杰: 李文文: 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毛老师抓住了长城的长和长城的独特构造来学习。出示长城的远、近两张情境图,学生很快的找到了作者的观察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段落。课件演示(长城示意图)并讲

解:从东头的山海关开始,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直到西头的嘉峪关,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10来个地方,全长一万三千里。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长城的长。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体会长城的独特构造时,也很好的利用了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学生通过指指认认很快就搞清楚了,也明白了这些设施的作用。 宋其珠: 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体现了语文味。第1自然段,抓住比喻句和列数字“一万三千里”的品读,体会到了长城长的特点。 第3自然段,教师关注文本,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比如:“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抓住“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体会到工程浩大;“没有……没有……”体会到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体会到条件的艰苦。多种形式反复地读,引导学生体会到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再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教学中,教师的描述,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造长城的壮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也在朗读中表现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赵玉玲: 教师的语言非常煽情。她自己饱满的情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2课教案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 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在太空中旅行过的植物种子的神奇及其原因,激发学生的 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 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 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 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 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 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 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 味道:更鲜美 C. 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 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说课稿大全(四年级上册) 目录 1.《观潮》2 2.《雅鲁藏布大峡谷》(无) 6 3.《鸟的天堂》 6 4.《火烧云》11 5.古诗两首(无)16 6.爬山虎的脚16 7.蟋蟀的住宅19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24 9.巨人的花园24 10.幸福是什么 28 11.《去年的树》31 13《白鹅》 35 14.《白公鹅》(缺)38 15.《猫》38 16《母鸡》(缺)45 17.《长城》45 18.颐和园48 19《秦兵马俑》55 20《古诗二首》60 21.搭石67

22.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71 23. 《卡罗纳》75 24.《给予是快乐的》77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81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85 27. 《乌塔》91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95 30.《电脑住宅》99 1.《观潮》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微课教案微课背诵指导

《观潮》三、四段背诵指导 ——理解内容突破难点浮现景象 一、微课目标:理解课文,掌握背诵技巧,快速背诵课文。 二、微课过程 【点击呈现Ppt1】 《观潮》第三、四段背诵指导 ——理解内容突破难点浮现景象本文的三、四段讲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突出了潮水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特点,是课文内容的重点。怎样积累这优美的语言,省时省力地把这段课文背诵下来呢? 【点击呈现Ppt2】弄清叙述顺序。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景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穿插描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感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知道它主要讲了什么,才能比较顺利地背诵,而且记忆牢固。 【点击呈现Ppt3】抓住难点,逐句突破。 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出自己背诵的难点,进行重点背诵。 如:点击课件: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先写声音,然后写了浪的样子像“一条白线”,最后写人们的表现。

点击课件: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通过对浪潮样子和声音的描写,用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浪潮汹涌澎湃的景象。 【点击呈现Ppt4】配合图片,整段背诵。 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要边背诵边浮现文中描述的景象。这样更有助于记忆。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聪明的你,用老师这种方法,背诵这段较长的课文,不会超过十分钟哦。

四年级语文上册评课稿《麻雀》教学点评

四年级语文上册评课稿《麻雀》教学 点评 今天蒙老师上的《麻雀》一课,是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散文,文中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蒙老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将三维目标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堪称一次精彩的课堂演绎,一次生动的爱的教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蒙老师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我学习。 一、整体感受课文,认识到位。 《麻雀》这篇课文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

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力量。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堂课,蒙老师通过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猎狗是那么得可怕和凶恶,麻雀是那么得弱小,可是老麻雀却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地飞了下去。在这样的对比下,学生更能体会到这种爱的伟大。 二、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蒙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材料,品味语言文字。例如在研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

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时,通过对重点词句“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感受麻雀的坚定、勇敢以及那份伟大的母爱。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蒙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例如:在品读“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学生有的回答“无可奈何的小麻雀”“无助的小麻雀”“可怜的小麻雀”学生回答出什么感受,就让他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 课稿全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组 1观潮 2*雅鲁藏布大峡谷 3鸟的天堂 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6爬山虎的脚 7蟋蟀的住宅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 9巨人的花园 10*幸福是什么 11去年的树 12*小木偶的故事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白鹅 14*白公鹅 15猫 16*母鸡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长城 18颐和园 19*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1搭石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3*卡罗纳 24*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语文园地八 1、《观潮》说课稿 一、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课文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像画面,联系上下文词语表达上的含义。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4通过本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文中一些语句,想像课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四年级上册语文32篇课文告诉我们32个道理

四学有所悟/ 32篇课文告诉我们32个道理 1、《观潮》;赵宗成、朱明元;写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浙江海宁盐官镇)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江潮由风平浪静到万马奔腾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雅鲁藏布大峡谷》;杨逸畴;讲了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8844米),有一个世界最深(6009米)最长(504米)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那里的水“千姿百态”,自然景色奇异,被誉为“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告诉我们要有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鸟的天堂》;巴金;讲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广东新会)的所见所闻所感,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告诉我们要热爱和赞美大自然和谐美好的生命力。 4、《火烧云》;萧红;讲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火烧云和遐想它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观。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讲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陆游(号放翁),南宋诗人;讲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乡间的风光习俗、农民淳朴和好客的品性;告诉我们不管陷入什么困境都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 6、《爬山虎的脚》;叶圣陶;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告诉我们要有探究的愿望,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7、《蟋蟀的住宅》;(法)法布尔;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告诉我们要学习认真观察事物,并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讲了1910年,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事实,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告诉我们要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9、《巨人的花园》;(英)王尔德;讲了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起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孩子们再次被赶出花园,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团,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告诉我们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10、《幸福是什么》;(保加利亚)埃林·彼林;讲了三个孩子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去寻找和认识幸福;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11、《去年的树》;(日)新美南吉;讲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给树唱歌,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告诉我们做人要珍惜友情信守承诺和保护大自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评课稿文档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评课稿文档 PEP grade fou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volume 1 cat rev iew draft document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猫评课稿文 档 小泰温馨提示: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本文档根据新闻报道的特点真实、新鲜、及时、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第一,朱老师在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 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从这一点来看,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让学生 说说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脏脚印”与“小梅花”的比较,接

着,从猫的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第三,朗读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后可以进行拓展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我体会到朱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揣摩,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篇《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 第一课。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全文共5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 刻画了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 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可以说这是一篇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写作训练的典范。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逐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 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 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潮汐的形成原因,和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采用“创设情境法, 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想象成观潮人群中的一个,身临其境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同时我还采用了“朗读法”,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实现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的目的。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 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 乐,为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弄清钱塘江的地形特点,感受 钱塘江大潮的神奇雄伟。并引导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语句,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钱塘江地形图。 教师进行介绍: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条有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同步练习A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32课《飞船上 的特殊乘客》同步练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3分) 1. (8分)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用________之地美味________肴 欣喜________ ________ 毋庸________ ________ 2. (10分)看拼音写词语。 xìng géguīlǜpí qi qìp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分)填空题。(填上完整的歇后语) ________——有苦说不出。 芝麻开花——________ ________——白费蜡 千里送鹅毛——________ ________——没安好心 老虎挂念珠——________ ________——为时不晚 狗拿耗子——________

4. (9分)按要求从诗中找字。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在不少古诗中,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或抒发某种感情,或生动描绘形象,创造出美的意境。请你找出下面诗句中能传神的字,写在横线上。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____ (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________、________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____、________ (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____ 5. (2分)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①知识改变了命运。 ②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2分) 6. (1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启示 这是一件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我的爸爸也许已经把它忘记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起了些影响。 那年,我9岁。 一日,我坐在靠近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两入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lín lí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立刻地,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就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tuí rán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觉到一阵掌风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