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月乐节育环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曼月乐节育环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曼月乐节育环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曼月乐节育环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09T10:12:26.3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谈娣

[导读] 曼月乐节育环是一种含有左炔诺孕酮的新型宫内节育系统,其使用时间长且方便,局部孕激素作用跟节育器联合。

湖南省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曼月乐节育环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需放置节育环女性75例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含铜节育环组采用传统含铜节育环;曼月乐节育环组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比较两组患者避孕效果;置环不良反应发生率、痛经评分。结果:曼月乐节育环组患者避孕效果97.37%显著比含铜节育环组81.08%高,P<0.05;曼月乐节育环组患者置环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显著比含铜节育环组18.92%低,P<0.05。曼月乐节育环组月经量过多者治疗效果显著比含铜节育环组高,P<0.05。曼月乐节育环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低于含铜节育环组,P<0.05。结论:曼月乐节育环的应用及可行性高,可有效提高避孕效果,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减少置环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曼月乐节育环;应用;可行性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an on the application and feasibility of coil.Methods:selected in April 2014 - June 2015 in our need to place the coil female grouping 75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Copper coi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copper coil;Mann in le le coil coil group placed man https://www.360docs.net/doc/ab2557561.html,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ntraceptive effect;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dysmenorrhea score.Results:man month effective contraceptive coil group patient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aining copper coil group 81.08%,97.37%,P < 0.05;Man month joy buy ring coil group patients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5.26% 18.92% lower than containing copper coil group,P < 0.05.Mann month menstrual quantity too much joy coil group therapy effect is remarkable higher than containing copper coil group,P < 0.05).Mann in le coi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dysmenorrhea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ontaining copper coil,P < 0.05.Conclusion:man month coil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high,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birth control,reduce menstrual quantity,relieve pain,reduce ring adverse reactions occur,high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le coil,month;Application;The feasibility of

曼月乐节育环是一种含有左炔诺孕酮的新型宫内节育系统,其使用时间长且方便,局部孕激素作用跟节育器联合,可获得良好的避孕效果。目前,曼月乐节育环在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发展中国家应用较少[1-2]。本研究就曼月乐节育环的应用及可行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需放置节育环女性75例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为自愿要求置入节育环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方案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除外流产术后怀疑残留者、有生殖道恶性肿瘤者、服用对凝血机制有影响的药物妇女,无法接受随访者。

其中含铜节育环组需放置节育环女性总数37例,年龄25-44岁,年龄平均值(34.73±5.18)岁。月经周期26-42天,平均为(34.13±5.72)天,孕次1-5次,平均为(3.13±0.24)次。月经过多有24例。

曼月乐节育环组需放置节育环女性总数38例,年龄25-43岁,年龄平均值(34.13±5.36)岁。月经周期26-41天,平均为

(34.92±5.34)天,孕次1-5次,平均为(3.25±0.45)次。月经过多有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含铜节育环组采用传统含铜节育环,在月经周期结束后3-5天放置含铜节育环,放置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动作轻柔缓慢,避免误伤组织。术后3天给予抗生素常规口服,预防感染的发生。

曼月乐节育环组放置曼月乐节育环。在月经来潮7天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所有患者接受妇科检查,除外禁忌症。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将曼月乐节育环置入前,先进行宫颈和外阴仔细消毒,铺无菌巾之后对患者宫颈深度进行测量,若宫颈口比较小,需先进行扩宫处理,在下拉曼月乐节育环后,将定位器下端移至宫颈内,停留30-45秒之后,将节育环两端拉直,并固定在子宫宫底,将推杆和套管抽出,并将节育器尾丝停留在宫颈管内口处,术后3天给予抗生素口服,预防感染的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年。

1.3观察指标

在放置节育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和1年分别随访,第一个与主要进行B超检查,对宫内节育器位置进行观察,并检查子宫情况,后面的三次随访均做妇科检查,观察有无尾丝,若没有尾丝,应进行X线或B超检查,明确宫内节育器位置。若放置后出血多且有发热等不适症状,需及时随诊。

比较两组患者避孕效果;置环不良反应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x±s表示)。P值低于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避孕效果比较

曼月乐使用说明

说明书如下:【曼月乐药品名称】商品名:曼月乐通用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成份】曼月乐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曼月乐药物分类】其它避孕药和用品【曼月乐性状】曼月乐为白色至类白色筒状物,架在T状体上,外罩不透明的套管。T状体的一端上有一小环,小环上系有取出尾丝,另一端为两臂。曼月乐应无异物。【曼月乐药理作用】左炔诺孕酮是一种孕激素,在妇科学上有多种用

途:如用作口服避孕药与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孕激素成分,或单独用于避孕的仅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及皮下埋植剂。左炔诺孕酮也可通过宫内释放系统在宫腔内给药。这样,由于激素直接释放进入靶器官,就可以使用很低的日剂量。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在宫腔内主要发挥局部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的高左炔诺孕酮浓度抑制了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的合成,使子宫内膜对血循环中的雌二醇失去敏感性,从而

发挥强力的内膜增生拮抗作用。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期间,可以观察到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和微弱的局部异物反应。宫颈粘液变为粘稠阻止了精子通过宫颈管。子宫和输卵管的局部内环境抑制了精子的活动与功能,防止了受精。在某些妇女中,排卵亦受到抑制。对其避孕效果的研究主要是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与各种含铜宫内节育器进行比较。迄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使用达13000妇女1

年,总的妊娠率为0.16/100妇女年。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不影响以后的生育力。约有80%希望妊娠的妇女在取出系统后12个月内受孕。月经类型是左炔诺孕酮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的结果,而并不反映卵巢的周期。出血类型不同的妇女在卵泡发育、排卵或雌二醇和孕酮产生方面并无明显的不同。在对抗子宫内膜增生的过程中,使用的最初几个月可能出现点滴出血的初始性增加。然后,在左炔诺孕酮

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 CYP2C9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霍梅1, 刘春1, 杨超2, 李体远3, 龚亮4 摘要: [ 目的] 研究深圳地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细胞色素P4502C9 ( CYP2C9) 基因CYP2C9*1、CYP2C9*2、CYP2C9*3 多态性的特点。[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 RFLP) 检测151 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CYP2C9 基因CYP2C9*1、CYP2C9*2、CYP2C9*3 的多态性。[ 结果] 151 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中未检测出CYP2C9*2 等位基因, CYP2C9*1、CYP2C9*3 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92.7%和7.3%,CYP2C9*1*1、CYP2C9*1*3、CYP2C9*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4% (129) 、14.6% (22) 、0 (0) 。[ 结论] 深圳地区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病人中存在CYP2C9*3 突变基因, 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时应检测患者CYP2C9 的基因型。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 基因; 多态性; 细胞色素P4502C9 STUDY ON THE GENETIC POL YMORPHISM OF CYTOCHROME P450 ( CYP2C9) IN PA- TIENTS WITH W 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HUO Mei, LIU Chun, YANG Chao,et al.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Ji’na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20,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feature of CYP2C9*1, CYP2C9*2, CYP2C9*3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cy-tochrome P450 ( CYP2C9) in patients with w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Shenzhen area. [ Methods] The CYP2C9*1,CYP2C9*2, CYP2C9*3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cytochrome P450 (CYP2C9) were analyzed in 151 patients with w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 RFLP). [Results] Therewere no CYP2C9*2 allele in 151 patients with w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The allele frequencies of CYP2C9*1, CYP2C9*3were 92.7% and 7.3% respectively. 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CYP2C9*1*1, CYP2C9*1*3, CYP2C9*3*3 were 85.4%(129) , 14.6% (22) , 0 (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YP2C9*3 mutant is present in patients with w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in Shenzhen area. CYP2C9 genotype should be analyzed when using w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Key words: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Gene; Polymorphism; Cytochrome P4502C9 华法林( warfarin) 是香豆素的衍生物, 它通过抑制维生 素K (Vit K) 环氧化还原酶活性, 阻止Vit K 循环利用, 并使 Vit 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无法激活, 从而发挥抗 凝作用 [1] , 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口服抗凝药, 存在S- 华法 林( 左旋华法林) 和R- 华法林( 右旋华法林) , S- 华法林是消 旋华法林片剂的主要成分, 人类对华法林的药物代谢也主要针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 【临床应用】 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防治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包括骨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维生素K拮抗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药(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等)。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药。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药动学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 00%。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日。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日,多次给药则为4-5日。蛋白结合率为99.4%,分布容积为0.11-0.2L/kg。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有醇类(活性最小)、羟基类(无活性)。S-华法林表现出的抗凝血活性约为R-对映异构体的2-5倍。母药消除半衰期为20-60小时,R-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20-89小时,S-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18-43小时。急性病毒性肝炎不会影响本药的半衰期。本药可以无活性的形式通过乳汁排泄,对所喂养婴

曼月乐与带铜节育环避孕效果对比观察

曼月乐与带铜节育环避孕效果对比观察 发表时间:2016-07-18T15:23:11.6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朱贵娟李相伟(通讯作者)王华 [导读] 曼月乐节育环是一种避孕效果好,安全性高,对子宫内膜抑制具有可逆性的新型避孕器具。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妇科 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曼月乐的避孕效果。方法将200 例放置节育环的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曼月乐组和含铜节育环组。曼月乐组妇女放置曼月乐避孕,含铜节育环组则放置普通含铜节育环避孕。10个月后对所有妇女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同时也比较两组中月经过多者采取不同避孕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妇女的避孕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妇女的环脱落发生率、腰部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曼月乐组月经量减少的妇女、闭经比含铜节育环组的多;曼月乐组发生下腹部疼痛和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妇女则明显少于含铜节育环组的;结论曼月乐节育环是一种避孕效果好,安全性高,对子宫内膜抑制具有可逆性的新型避孕器具,月经量较多者使用曼月乐节育环可减少不规则出血、腰部疼痛、下腹部疼痛的发生率,能更好保护妇女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曼月乐;含铜节育环;避孕 曼月乐是一种新型的宫内节育器,该装置是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内含52 mg 的左炔诺孕酮,一旦安装可在子宫腔内释放20 μg 的左炔诺孕酮,从而达到避孕作用[1]。该装置作用可维持5 年以上,兼顾了宫内节育器作用时间长和口服避孕药效果好的优点[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门诊选取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门诊放置节育环的妇女200 例,年龄25 ~ 38 岁,排除子宫畸形、生殖道肿瘤、宫颈口松弛及宫内残留等放置节育器及口服避孕药的禁忌症后,随机分成两组:曼月乐组和含铜节育环组,曼月乐即观察组97 例,对照组即含铜节育环组103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产次、平均孕周以及术中出血、术后宫腔深度等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禁忌证。 1.2 方法曼月乐组妇女月经来潮7日内由妇科医师放置曼月乐。含铜节育环组妇女则在月经干净后3—7日由妇科医师放置普通含铜节育环。放置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和避免损伤组织,术后3日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另外,所有妇女上节育环1个月后开始定期在门诊随访1年。发生异常情况随时来本单位检查。 1.3 观察指标两组妇女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经量减少、闭经、阴道不规律出血、下腹部疼痛、环脱落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妇女的避孕效果曼月乐组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意外妊娠,含铜节育环组随访期间1例患者意外妊娠。两组妇女的避孕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妇女的不良反应两组妇女的环脱落发生率、腰痛、绝经期综合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曼月乐组发生闭经的妇女则明显多于含铜节育环组的(P<0.05);曼月乐组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及下腹部疼痛比含铜节育环组的妇女少(P<0.05); 3 讨论 宫内节育器是常用的避孕工具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约有1.56 亿妇女使用该方法避孕,其中以亚洲地区(包括中国)使用最为广泛[3]节育器具有有效、安全、简便、可逆、经济等优点。但也有不同的缺点,如带环受孕、避孕环脱落、月经过多或不规则、腰痛等。 曼月乐避孕的作用机制为:①抑制每月子宫内膜的增殖,使受精卵无法着床;②使宫颈黏液变稠,精子难以穿过与卵子结合;③能抑制精子在输卵管内的运行。 含铜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含塑料和铜的小型节育器,在我国已生育女性中应用普遍,占所有避孕方法的40%,根据不同类型可放置5-10年以上,避孕有效率为94%-97%。含铜节育器避孕机理是铜通过干扰子宫内膜细胞代谢而干扰受精卵着床及囊胚发育。铜的避孕效果与它在宫内的暴露面有关,暴露面积越大,避孕作用越强。但通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现:带铜的宫内节育器组月经量较多,且容易合并腹痛。因为含铜IUD 除了其惰性支架对子宫内膜组织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外,加上铜离子引起的化学损伤,引起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比较严重,纤溶酶原活性也较惰性支架引起的强,因此造成较严重的出血和疼痛[4]。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曼月乐避孕的妇女效果与使用普通含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研究

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29T15:32:35.1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3期作者:全海燕 [导读]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采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的临床疗效。 (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新医院 421001)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采用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7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8例)与研究组(38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进行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痛经评分(0.23±0.03)分、月经量(19.81±1.43)ml、子宫内膜厚度(5.32±0.76)mm、子宫体积(124.32±3.78)cm3、血清CA125(28.86±2.18)U/L,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Vmin(9.07±0.82)cm/s、Vmax (20.57±1.94)cm/s、RI(0.80±0.1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应用于子宫腺肌症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子宫血流动力学情况。 关键词:子宫;曼月乐;节育环;子宫腺肌症;血流动力学 子宫腺肌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临床症状有痛经、子宫增大、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加上该病的特点为难根治、易复发,给患者的健康及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2]。本文旨在研究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8例,对照组中年龄24-50岁,平均(28.76±5.1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83±0.47)y,产次1-4次,平均(2.54±0.46)次;研究组中年龄25-48岁,平均(28.74±5.13)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84±0.48)y,产次1-5次,平均(2.56±0.45)次;两组基线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者治疗前均先进行相关妇科检查,以确认子宫的大小与位置,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8,规格:10mg*1片)治疗,口服用药,每日1次,每次25mg,持续用药3个月;研究组实施子宫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治疗,于月经周期开始7日内在子宫腔内放置曼月乐节育环,术前嘱咐患者需将膀胱排净,选择膀胱截石位,对宫颈、阴道及外阴部进行常规消毒,用探针对宫腔进行深度测量,暴露宫颈,将曼月乐环尾丝放开,明确横臂在水平位置上,将尾丝拉动,收拢双臂,然后固定尾丝,拉动滑块,再次确认水平位置,设置定位块位置时需参考宫腔的深度,将放置器缓慢推入,直到定位块距离宫颈1.5-2.0cm处,放置妥当后在宫颈处留1.5-2.0cm尾丝,以便后期取出。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情况,包括月经量、子宫体积、痛经评分、血清CA125及子宫内膜厚度5个指标;同时记录两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Vmin、RI及Vmax3项。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包处理,计量单位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例数(n)表示计数,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对比(x±s)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之后,研究组临床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该组各项子宫血流动力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华法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华法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华法林用药剂量的预测) 华法林是临床常用的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口服药物,但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中,VKORC1和CYP2C9基因多态性是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解释约37%和6%的剂量差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7年8月修改华法林用药标签,提示基因型检测有助于调整华法林给药剂量。2009年美国FDA再次修改华法林用药标签,并根据患者VKORC1和CYP2C9基因型确定华法林起始剂量。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联合会(IWPC)收集了5700例来自4大洲9个国家的21个研究机构使用华法林达到稳定临床疗效的患者信息,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对此数据库的筛选和验证,建立了IWPC模型,是目前涉及病例规模最大的模型,该模型可解释华法林个体剂量差异47%。实践证明,依据患者基因型并结合患者临床信息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给药,可明显提高华法林抗凝达标率,降低抗凝并发症,减少患者再住院率。因此,建议在使用华法林前进行CYP2C9*3和VKORC1基因检测,依据患者基因型指导华法林给药剂量。 该项目收费为800元,每个患者只需检测1次即可。临床医生可按照相应流程提出检测申请,并采用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紫色帽头)采集外周静脉血2ml(无需空腹,无论是否用药,随时抽取血标本),药师将在2个工作日内出具基因检测报告,并提供个体化给药建议供临床参考。 医院在用的华法林规格:

检测申请流程: 一、进入“检测申请单分类”项下“按检验科室分类”中“药剂科——化学药物用药指导基因检测” 二、单击“药剂科——化学药物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可显示华法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如患者需要进行华法林基因检测,单击华法林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提交即完成检测申请

最新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许俊堂胡大一 1.作用机制 华法林的化学结构为3-(a-苯基丙酮)-4-羟基香豆素。华法林(coumadin)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环氧化物型)维生素K (V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氢醌型)VK,阻止VK的循环应用,干扰V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X的羧化,使这些凝血因子无法活化,仅停留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抑制在血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血栓,抑制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有利于已经血栓的清除。 2.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起效和作用时间可以预测,在健康个体,口服90min后血浓度达到高峰。消旋体的华法林半衰期36~42h,在血浆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胎儿血药浓度接近母体值,但人乳汁中未发现有华法林存在。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楚,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华法林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华法林的剂量反应关系变异很大,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严密监测。 抗凝作用一般发生在给药后的24小时以内,但抗凝作用的峰值可能延长至72~96小时,因此华法令不宜单独用于急性抗栓的情况。 急性抗栓应首先使用肝素或者低分子肝素,两者交叉至少4日后才可停用肝素类(最好维持INR于治疗范围两日以上),以便停肝素后华法令能达到有效抗栓水平。 3.华法林的监测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III)与因子VII结合成复合物,然后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因子Xa)激活凝血酶原(因子II)变成凝血酶(因子IIa)。华法林影响外源性凝血因子VII的活性,口服华法林后通过监测其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凝血酶原时间,PT)来调整剂量。临床使用标准化化了的PT,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的用药剂量。INR=PTRISI,其中ISI为国际敏感指数,代表凝血活酶的促凝活性(敏感性);PTR为受试者PT与正常血浆PT的比值。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 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我院接治的7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双 盲的设计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曼月乐环治疗;对照组36例,应用 米非司酮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月经量、子宫体积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后的月经量为(28.41±9.63)ml,子宫体积为(110.13±2.25)cm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曼月乐环;子宫腺肌病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5-0051-01 子宫腺肌症(AM)是一种高发于30~50岁女性的妇科疑难病,主要临床表 现为性交痛、痛经、子宫体积增大等,严重时可致贫血、剧烈痛经,甚至癌变。 常用的根治方法为切除子宫,但多数女性患者处于育龄期,有生育需求,故需采 取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将36例AM患者应用曼月乐环治疗,现 作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我院接治的72例AM患者,按照随机、 平行、双盲的设计原则分为两组。 治疗组36例,年龄29~52岁,平均(39.87±5.06)岁。 对照组36例,年龄31~49岁,平均(40.13±4.52)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于月经干净1w后置放曼月乐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阴道、宫颈 等部位消毒,对宫颈深度进行测量,下拉曼月环尾丝,使套管中的双臂处于回收 状态,依据子宫深度和屈度经宫颈将曼月乐环送至宫腔中,停留30s,张开双臂,置于宫底,抽出推杆和套管,于子宫颈口处3cm处将尾丝剪断。术后应用抗生素,并保持阴部卫生。对组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6片/盒(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25mg/d,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月经量、子宫体积等观察指标的变化。 1.3 疗效评定 当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月经量恢复正常或明显减少, 病灶和子宫缩小幅度超过50%时为显效;当症状明显缓解,月经量下降但下降幅 度不足20ml,病灶和子宫缩小幅度不足50%时为有效;当症状无好转,经量增多,病灶和子宫无缩小时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方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75%,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χ2=5.2578,P<0.05)。见表1。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与元宫型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观察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与元宫型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与元宫型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方法:排除节育器放置禁忌证,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840例放环对象随机分为吉妮致美组409例和元宫型组431例,跟踪、随访及比较两组妇女置器后第3、6、12个月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置器后12个月吉妮致美组带器妊娠率小于元宫型组(P<0.05);吉妮致美组脱落率小于元宫型组(P<0.05);因症取出率吉妮致美组小于元宫型组(P<0.05);续用率吉妮致美组大于元宫型组(P<0.05)。结论: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小、避孕效果好,临床效果满意。 标签: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妊娠率;脱落率;续用率;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2-0117-0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一项基本国策。搞好计划生育,做好避孕工作对妇女的生殖健康有直接影响。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逆的节育方法,深受到广大育龄妇女欢迎[1]。目前约70%妇女选用IUD作为避孕方法[2]。目前宫内节育器型号众多,育龄妇女置器后因各种原因可能出现不同反应:出血、感染、腹痛、腰痛、白带增多、节育器脱落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笔者一直从事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的管理工作,为了给广大育龄妇女提供最佳的选择,减少置器后带来的不适,笔者针对2007年1月以来在笔者所在计生指导站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做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和随访,特别对本站使用频率较高的吉妮致美IUD和元宫型IUD的不良反应、避孕效果及续用率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分析。因IUD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受放置IUD对象个体因素、IUD种类和型号以及地区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故笔者对在该地区同等经济水平,身体状况无明显差异的840例对象(其中409例放置吉妮致美IUD和431例放置元宫型IUD)进行跟踪、随访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计生指导站门诊自愿放环身体健康已生育一胎或以上的妇女840例,年龄21~42岁。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非妊娠状态;(2)无生殖道急性炎症;(3)无生殖器官肿瘤;(4)无生殖器畸形,如子宫纵隔、双子宫等;(5)不存在宫颈内口过松、重度陈旧性宫颈裂伤或子宫脱垂;(6)无严重的全身性疾患;(7)宫腔5.5~9.0 cm; (8)近3个月内无月经失调、阴道不规则流血;(9)无铜过敏史。840例放环对象随机分为吉妮致美组409例和元宫型组431例。两组置器对象的年龄、孕产次和宫腔深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受术者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年龄(岁) 孕次(次) 产次(次) 宫腔深度(cm) 吉妮致美组(n=409) 32.5±4.32* 1.8±0.83* 1.4±0.47* 8.2±0.65* 元宫型组(n=431) 32.6±3.69 1.9±0.72 1.6±0.36 8.3±0.61 *与元宫型组比较,P>0.05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修订稿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华法林 【临床应用】 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防治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包括骨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维生素K拮抗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药(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等)。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药。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药动学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00%。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日。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日,多次给药则为4-5日。蛋白结合率为%,分布容积为。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有醇类(活性最小)、羟基类(无活性)。S-华法林表现出的抗凝血活性约为R-对映异构体的2-5倍。母药消除半衰期为20-60小时,R-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20-89小时,S-华法林对映异构体的半衰期为18-43小时。急性病毒性肝炎不会影响本药的半衰期。本药可以无活性的形式通过乳汁排泄,对所喂养婴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T)无影响;也可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排泄入胆汁,再被重吸收,随尿排出。 【注意事项】 1.特别警示本药可引起致死性的出血。出血多发生在用药的起始阶段和大剂量用药时[导致较高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度的抗凝作用(INR>,年龄大于等于65岁,高度变化的INR,有胃肠道出血、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心脏疾病、贫血、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药物联用、长期使用华法林治疗的历史。用药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INR。

曼月乐使用说明

说明书如下: 【曼月乐药品名称】 商品名:曼月乐 通用名: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曼月乐成份】 曼月乐主要成分为左炔诺孕酮。 【曼月乐药物分类】 其它避孕药和用品 【曼月乐性状】 曼月乐为白色至类白色筒状物,架在T状体上,外罩不透明的套管。T状体的一端上有一小环,小环上系有取出尾丝,另一端为两臂。曼月乐应无异物。 【曼月乐药理作用】 左炔诺孕酮是一种孕激素,在妇科学上有多种用途:如用作口服避孕药与激素替代治疗中的孕激素成分,或单独用于避孕的仅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及皮下埋植剂。左炔诺孕酮也可通过宫内释放系统在宫腔内给药。这样,由于激素直接释放进入靶器官,就可以使用很低的日剂量。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在宫腔内主要发挥局部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的高左炔诺孕酮浓度抑制了雌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的合成,使子宫内膜对血循环中的雌二醇失去敏感性,从而发挥强力的内膜增生拮抗作用。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期间,可以观察到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和微弱的局部异物反应。宫颈粘液变为粘稠阻止了精子通过宫颈管。子宫和输卵管的局部内环境抑制了精子的活动与功能,防止了受精。在某些妇女中,排卵亦受到抑制。 对其避孕效果的研究主要是将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与各种含铜宫内节育器进行比较。迄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使用达13000妇女1年,总的妊娠率为0.16/100妇女年。 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不影响以后的生育力。约有80%希望妊娠的妇女在取出系统后12个月内受孕。 月经类型是左炔诺孕酮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的结果,而并不反映卵巢的周期。出血类型不同的妇女在卵泡发育、排卵或雌二醇和孕酮产生方面并无明显的不同。在对抗子宫内膜增生的过程中,使用的最初几个月可能出现点滴出血的初始性增加。然后,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使用期间,由于对子宫内膜很强的抑制作用,使月经出血持续时间及出血量减少。月经血量减少常发展为月经过少或闭经。即使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的使用者出现闭经,卵巢功能仍是正常的,雌二醇水平也能维持原状。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以有效地用于特发性月经过多的治疗。月经过多的妇女在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后3个月内,月经失血量减少88%。对于因粘膜下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可能疗效欠佳。出血减少增加了血红蛋白的浓度。 【曼月乐药代动力学】 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后,左炔诺孕酮在宫腔内的初始释放量为20 ug/24hr。这使生育年龄妇女放置后最初几周的血浆左炔诺孕酮浓度稳定在0.4-0.6 nmol/L(150-200 pg/mL)水平。年轻妇女长期使用12,24和60个月后,左炔诺孕酮血浆浓度分别为180±66 pg/mL,192±140 pg/mL和159±60 pg/mL。因为药物的血浆浓度很低,所以孕激素的全身影响已降至最小。 对于左炔诺孕酮本身的药代动力学已有广泛的研究和文献报告。口服给予左炔诺孕酮吸收迅速完全,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0%。左炔诺孕酮与血清白蛋白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其相对分布(游离、与白蛋白结合、与SHBG 结合)取决于血清SHBG浓度。除了分别有47.5%及50%与SHBG及白蛋白结合外,仅约2.5%的总血清药物水平呈游离状态。据报告,左炔诺孕酮的平均分布容积约为137 L,血清的代谢清除率约为5.7 L/hr。单次给药后,左炔诺孕酮的终末半衰期约在14-20小时范围内。左炔诺孕酮以代谢物形式从尿与粪便中等量排泄。代谢物只有微弱的或没有药理活性。尿中的主要代谢物为四氢炔诺孕酮,其占给予放射标记的左炔诺孕酮后从尿中回收到的放射性物质的约25%。大约0.1%的母体左炔诺孕酮剂量可以经乳汁转移给哺乳婴儿。 【曼月乐毒理研究】 左炔诺孕酮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具有抗雌激素活性的孕激素。已有大量资料阐明了全身给药后的安全性。一项对猴子子宫腔内给予左炔诺孕酮12个月的研究肯定了它的局部药理作用和良好的局部耐受性,并且无全身毒性征象。兔子子宫

宫内节育器

第27 宫内节育器 提纲: 第一节宫内节育器的历史 第二节宫内节育器种类 一、惰性IUD 二、带铜IUD 三、药物缓释宫内节育器 第三节避孕原理 第四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第五节放置时间 第六节放置方法 第七节注意事项 第八节并发症 一、继发感染 二、节育器异位 三、节育器嵌顿 第九节副反应 一、出血 二、下腹疼痛 第十节宫内节育器的取出 一、取出指征 二、禁忌证 三、术前准备 四、取环手术步骤 第十一节取环注意事项 节育器一次放置于宫腔,可避孕5~7年,它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性节育方法。 第一节宫内节育器的历史 1909年研制了第一个节育器,它是由蚕肠绕成的一个环。1931年Graefenberg描述了以蚕肠为轴心外镀一种铜、镍、锌的合金,具有高效的节育器。1934年出现了OTA环,一种金

或镀金银环,环中心为一小园盘通过三根辐条与环相连。1960年Margulies盘秃环问世。全部由塑料制成。不含任何金属,加入了硫酸钡使其具有放射不透明性。1962年Jack Lippes 介绍了Lippes环,这种宫内节育器有一蛇形“双 S”构型,是第一个下端系有尼龙线的节育器。尾丝使节育器的取出更加容易,而且也可以通过阴道检查确定节育器是否存在。1969年Zipper等人首先研制了带铜的宫内节育器,1974年Zipper报告了智利的临床试验,表明不带铜的T形节育器妊娠率为18/100妇女年,环上加约200mm2表面积的铜丝后,妊娠率至1/100妇女年。现在,许多带铜节育器如铜-7,上海V形,不同形状的铜T如TCu200,TCu220C,TCu380A以及含有银线芯的TCu380Ag等。节育器上数字代表节育器上铜的表面积(mm2)。由Scommegna等首创的释放孕激素的节育器,这种T形释放孕激素的节育器大小与铜- T相似,由一种可透性聚合物膜构成,这种聚合物膜能控制每天释放一定的孕激素(20 g)达到避孕目的。 第二节宫内节育器种类 一、惰性IUD 用惰性材料制成的IUD,如不锈钢、金、银、塑料、尼龙、硅橡胶等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与人体组织相容性较好,不释放活性物质。以不锈钢金属环为主,另有麻花环、太田塑料环、节育花、全塑环与宫腔形IUD。由于惰性IUD妊娠率较高,均已淘汰。 二、带铜IUD 1.带铜T型器按宫腔形态设计制成,以塑料为支架,纵杆上绕以铜丝,或在纵杆或横臂套以铜管。铜丝易断裂,现多改用铜管,使放置时间延长至15年。根据铜圈暴露于宫腔的面积不同而分不同类型,如TCu-200,TCu-220,TCu380A。带铜T形器在子宫持续释放具有生物活性的铜离子,铜离子具有较强的抗生育作用,避孕效果随着铜的表面积增大而增强,但表面积过大,副作用也相应增多。 2.带铜V 型宫内节育器,其形状更接近宫腔形状,以不锈钢作支架,外套硅橡胶管,横臂及斜臂有铜丝或铜套,面积为200mm2。 三、药物缓释宫内节育器 1.含孕激素T形宫内节育器,采用T形支架,缓释储存在纵杆管中药物,管外它有聚甲基硅氧烷膜,控制药物释放。每天释放左炔诺孕铜(LNG)20ug,其优点为妊娠率与脱落率低,月经量少。主要副反应为点滴出血和闭经。 2.含其他活性物质的宫内节育器,有含锌、磁、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及抗纤溶药物等,尚在研究中。 第三节避孕原理 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惰性宫内节育器的抗生育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子宫内膜长期受异物刺激而引起一种无菌性炎性反应,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子宫液组成随之改变,

华法林药效的影响因素

华法林药效的影响因素 作者:韩凌荣来源:维普更新时间:2009年08月24日 华法林(warfarin)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Wisconsin大学合成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因其疗效确切已被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和接受,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抗凝治疗,如瓣膜置换、非瓣膜病性房颤、电复律、冠心病、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维生素K的还原形式KH: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X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1.羧化作用,使其具有生物活性,促进凝血因子结合于磷脂表面,加速凝血过程。而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阻止维生素K还原形式KH:的形成,从而抑制新的血栓形成,限制血栓的扩大和延展,预防血栓脱落和栓塞的发生,最终有利于血栓的清除。除此之外尚能抑制抗凝蛋白调制素C和S的羧化作用。它的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K。拮抗。维生素K,在肝脏中的蓄积使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通过旁路起作用。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K,治疗(通常>5mg),通过启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旁路,能在1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华法林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临床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作为其抗凝监测指标。患者使用华法林疗效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剂量可以相差20倍左右,又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血药浓度,治疗窗很窄,即使很小的剂量一反应变化也可能导致血栓或出血。因此如何正确使用华法林,合理监测调整剂量,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影璃药效的因素-遗传因素 华法林为消旋体化合物,S-华法林的活性是R-华法林的5~8倍,因此研究S.华法林的代谢更有临床意义。S-华法林主要由CYP2C9代谢。肝脏酶遗传多态性与低剂量使用华法林时高出血并发症有关。细胞色素P4502C(CYP2C)不但主导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生成,而且是香豆素类抗凝药物(华法林)的作用靶点。CYP2C9等位基因(CYP2C9幸1,CYP2C9辜2,CYP2C9木3和cYP2C9幸4)的多态性可以影响个体对华法林的敏感性,以及在抗凝治疗的过程中出血的危险性¨。31。此外,与华法林的用药剂量密切相关的两个等位基因分别为CYP2C9木2,CYP2C枣3。致使s-华法林代谢速度存在显著差异。给药量应因人而异。有研究发现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l)启动子区.1639G>A的多态性与华法林临床用药剂量有关。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维生素K是从小肠中吸收,然后通过ApoE转运至肝脏中清除,ApoE在吸收脂溶性维生素K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另一份研究也说明了ApoE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的疗效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poE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的剂量差异有关。大量的研究证实ApoE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但同时这些研究之间也存在相互矛盾的结论,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的大样本、多种族间的比较研究。此外还发现多药耐药基因(MDRI)、1一谷氨酰羧化酶(GGCX)、内质网伴侣蛋白(CALU)、蛋白C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的临床剂量有关。 华法林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涉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相关基因,如CYP2C9、CYP2A6、MDRl、VKORCl、血浆蛋白等。而此相关性在临床治疗及不同人种中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深入阐明。 因此华法林的剂量应因人而异,最低剂量和最佳剂量需要根据基因类型进行调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目前个体化用药基因芯片的研发,相信不久华法林可以实现治疗学上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用药的飞跃。 影响药效的因零——药物的相互影响

宫内节育器(IUD)的新进展

宫内节育器(IUD)的新进展 国内IUD的发展历史 1、上世纪50年代末---对日本的太田塑料环和不锈钢圆环进行比较研究后决定生产推广不锈钢金属单环 2、60年代---开发试用各种材料、不同形状的IUD 3、70年代---试用国外的含铜IUD,继之研制了带铜IUD 4、80年代---研制宫铜、金塑铜、硅铜及含止血药的IUD。引进了国外的Tcu生产线,开始批量生产。 5、90年代---研制含铜含药IUD、释放孕激素IUD、吉妮IUD、以及探索新材料、新工艺的功能性IUD 我国IUD的发展趋势IUD出血副反应机制的研究 1、防治IUD出血的新型IUD研究 2、IUD安全性及效果的系统评价 3、全面转换活性IUD---提高IUD技术等级 我国推荐使用的IUD 带铜宫型、IUDTCu220C、TCu380A、母体乐375、活性IUD的换代状况 提出换代的依据 惰性IUD较高的脱落率和妊娠率。使用第一年,金属单环的失败率为带铜IUD的6倍,占中国所有避孕方法失败中64.3%。因此导致的IUD终止率是世界上最高之一。目前换代的状况:活性含铜IUD正在逐渐取代惰

性IUD,但对换代或对新型含铜IUD认识不足可能使换代状况不平衡。什么样的IUD是一种好的IUD呢? 业内有一个对IUD的优选标准:①、安全可靠,对人体无毒害,对子宫壁无损伤、无刺激。②所用材料性能稳定、耐腐蚀、抗老化、放置有效期长。③与子宫腔形态相适应,不移位,不脱落。④避孕效果好,副反应小。⑤放取方便,操作简单,便于基层推广应用。 介绍几类新型宫内节育器 1、T型环 T型环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节育器,它是临床上应用较广、较多的一种避孕工具,也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T型环长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在咨询平台上经常会被人问答,其实它和字母T的形状是一样的。新型活性T型宫内节育器是由一不锈钢丝制成的“T”型骨架内含有铜圈和特制的消炎痛棒。其外型改变使之具有放取方便,不易脱落副反应小等优点,采用不锈钢支架耐用,铜可制止带器受孕、消炎痛缓释有止血作用,所选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易于推广。T型环是一种由金属骨架和铜圈组成的活性宫内节育器,其特征在于该节育器的金属骨架是由不锈钢丝制成“T”型不锈纲丝圈内含有铜圈和特制的消炎痛棒,避孕效果不错,而且应用的时间也长。但是需要注意,节育环的种类有很多,除了t型环之外,还有很多种在临床上应用的比较广,效果也比较好的节育器,因此在了解T型环长什么样子的同时,还应该对其它的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不要盲目的选择,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一款比较合适的节育环才是对自己最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