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病理学进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分析PPT文档共44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分析PPT文档共44页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分析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诊断PPT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诊断PPT
稀疏及质子运动较少,等高或略高信号反映富细
胞区所致,高信号区反映肿瘤黏液变性或坏死囊
变,由于肿瘤以细胞密集区为主,大部分肿瘤 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同一种肿瘤存在两种以上 信号形式,部分学者认为T2WI 在稍高信号区内 出现低信号区域为SFT 较具特征的MRI 表现。
WHO 新分类将孤立性纤维瘤归入中间型肿瘤之列,多数 病例临床上呈良性,恶变较少见,。恶性孤立性纤维瘤或
普通病理学大体形态学主要表现为卵圆形或类圆 形肿块,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大多数有包膜, 切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褐色,质韧而富有弹性,可 伴有黏液样变性、囊性变,有散在坏死灶、偶见 钙化及出血。
免疫组化免疫组化研究表明多数肿瘤显示CD34 和Vimentin 阳性,大部分病例表达 BCL-2,其他 相关SMA、CD31、细胞角蛋白、肌间线蛋白、 S-100P、平滑肌蛋白多为阴性。由于腹膜后孤立 性纤维瘤的行为不可预知性和从形态学上鉴别良
孤立性纤维瘤好发于全身各个部位, 最常见于脏 层胸膜,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发生少见,但几乎 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发生于腹膜后间隙者少见。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好发年龄为40~70 岁,男女 发病率相似。其直径为1~20 cm,平均直径11 cm,临床多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数
病人为偶然体检发现。只有当腹膜后孤立性纤维 瘤体积较大引起周围结构受累时,才会出现继发 的非特异性症状。
(2%+),BcL-2(++),CD99(-),CD68
(个别细胞阳性),ALKp80(-),CgA(-),
NSE(-),SY(-),Vimentin(+++),CK7
(-),CK18(-)。
女 57 岁 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外院CT扫描发现胰 尾 部占位。余无特殊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诊断医学课件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CT及MRI诊断医学课件

CT动态增强扫描大致可分为两种强化方式 (1)大多数肿瘤动脉期呈不均匀的中度或明显 的强化,静脉
期肿瘤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加,强化 范围进一步扩大,延迟期 肿瘤强化程度减低。有 明显粘液样变性病变可见片状或圆形 无强化区, 呈不均匀“地图样强化”或“分层状强化”。
(2)少部分肿瘤的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 延迟期呈渐 进性进一步强化。
细胞具有纤维母或肌成纤维性细胞分化,并不具 备间皮性特 征。2002 年WHO将其归类于纤维母
或肌成纤维性细胞来源的软组织肿瘤,属于部分 可转移的中 间型。
孤立性纤维瘤好发于全身各个部位, 最常见于脏 层胸膜,胸 膜外孤立性纤维瘤发生少见,但几乎 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发 生于腹膜后间隙者少见。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好发年龄为 40~70 岁,男女 发病率相似。其直径为1~20 cm,平均直径11 cm,临床多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数 病人为偶然体检发现。只有当腹膜后孤立性纤维 瘤体积较大 引起周围结构受累时,才会出现继发 的非特异性症状。
女,39岁。8个月前因“头晕、恶心、呕吐”于外 院诊断“ 后循环缺血”,住院期间B超发现左侧肾 上腺区实质性团块 ,行肾上腺平扫+增强:左侧肾
上腺腺瘤可能性大。患者无明显肥胖痤疮、情绪异 常、多饮多 尿多食,无四肢无力、肢端麻木、心悸、 血压升高、头痛、出 汗发作、恶心、呕吐、视物模 糊等不适。未予诊疗。2个月前复 查B超肿块大小基 本同前。
性纤维瘤的行为不可预知性和从形态学上鉴别良 恶性很困难 ,Ki67和bFGF 染色可以帮助预测该 肿瘤的恶性潜能,Ki67 被 认为是肿瘤增殖扩散标 志。
CT 平扫肿瘤呈为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可呈椭圆 形、梭形或不 规则形,边缘光滑,有时见分叶, 多见完整包膜、界限清楚 ;部分肿瘤呈侵袭性生 长突破包膜累及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 肿块的密 度常与肿瘤成分的组成比例和分布有关。肿瘤较 小时,密度多较均匀,相似或略高于肌肉密度。 当肿瘤较大时,因黏液样变性、出血、坏死或囊 变致使密度 多不均匀,以等密度为主,其内夹杂 有不规则或小片状的低 密度液化坏死区。钙化少 见。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讨论(ppt)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例讨论(ppt)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2011-10-23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 属医院行腹膜手术手术切除术诊断意见
结合病史,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行纤维 性肿瘤术后复查: 1.双侧肾盂左侧输尿管轻度扩张积水。 2.左腰部密度不均匀肿块影,请对比旧片。 请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
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该肿瘤居良、恶性之间,临床表现以肿块 压迫所致的症状多见,镜下典型改变为梭形 肿瘤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漩涡状排列,其 间夹杂以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细胞丰富 者易被误诊为纤维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 CT表现: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可有 分叶,相邻肋骨可受侵,其内可见斑点状坏 死和钙化,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并 可见明显强化的曲线状血管影,CT值升高。
手术经过:麻醉后,取仰卧位,左下腹 部经腹直肌切口,长约25CM,打开腹 膜所见,左腰大肌前12cmx10cmx6cm 椭圆形实性肿块,与L3/4椎间孔内神经 粘连,由内侧向外侧用超声刀游离肿块, 因与神经粘连,故残留少许肿瘤,止血、 清点器械后关腹。手术过程顺利,术中
输血400ML,术后择期放疗。
腹膜后非典型性孤 立性纤维性肿瘤病
例讨论(ppt)
(优选)腹膜后非典型性孤立性 纤维性肿瘤病例讨论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CT图像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病理学进展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诊断病理学进展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病例四
左心房SFT
53
54
病例五
腹膜后恶性SFT
55
56
57
58
பைடு நூலகம்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3
临床特点
年龄 9-85岁,以中老年为多;平均年龄 47.5岁(35例)、49.6岁(63例)、52.2岁(37 例)、58.4岁(30例)。 性别 无差异,或女性稍多。 症状 多数病例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 部分病例偶然发现; 特殊部位者可有相应症状,如头痛、 眼球突出、肢体麻木、尿潴留。
4
发生部位 非常广泛,无处不有。
头颈部 中枢神经系(脑膜、幕上、幕下、鞍区、侧脑室、 小脑、脊髓)、眼眶、上呼吸道(鼻腔、鼻咽、副鼻窦)、口 腔(口底、喉、舌下腺、舌、唇)、腮腺、甲状腺;
胸壁及胸腔 乳腺、胸膜、肺、前后纵隔、胸腺、心脏(心 外膜、右心房、左心室流出道);
腹腔 腹膜、腹膜后、胃肠道、肝、胰、肾、肾上腺; 盆腔 膀胱、前列腺、阴囊、精索、宫颈、卵巢、阴道; 躯干、四肢(大腿、手指、足趾)、皮肤、软组织、骨、骨 外膜。
脂肪瘤型SFT
2
组织起源
目前认为,SFP起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 树突状间质细胞(Dendrocytes)。 此种细胞弥漫性分布于人体的结缔组织 中。 文献中,已有用此细胞命名SFP的报道, 称为树突状间质细胞瘤 (Dendrocytoma)(Am J Dermatopathol 2002;24:50-53)。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所以一般建议手术切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概述
Ø 病理上,它是由含胶原纤维的梭形细胞及血管分支组 成的间叶组织细胞肿瘤
Ø 这种梭形细胞CD34分子表达阳性,广泛分布于全身各 处的结缔组织中,因此SFTs可以发生于全身各部位
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概述
Ø 在胸膜肿瘤中,SFTs占比不及5% Ø 80%来自脏层胸膜,20%来自壁层胸膜 Ø 10%-15%为恶性,恶性的特点为:
l 肿块较大,不均质 l 形态学无蒂 l 伴胸壁及膈肌受侵 l 病变多发
影像学表现-X线
Ø 肺表面或肺裂间见分叶状、边界清晰的肿块影,较常 发生于下胸部,表现出“不完整边缘征”
Ø 可能会掩盖邻近的半侧膈肌影,酷似横隔膨升 Ø 25%患者伴有同侧胸腔积液。
影像学表现-CT和MRI
Ø 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晰,与邻近胸膜呈钝角 Ø 病变可带蒂,可随着体位和/或呼吸改变位置 Ø 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常提示恶性 Ø 增强动脉期可见粗大强化的血管影(血管成分) Ø 富含胶原纤维时,T2WI信号较低,呈渐进性强化 Ø 较小病变强化均匀,较大病变通常不均匀强化 Ø 恶性特点包括:肿块大且不均匀,伴胸壁及膈肌受侵,
伴胸腔积液 Ø MRI对胸壁、膈肌、椎体或椎间孔侵犯的显示更好
LOGO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概述
Ø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s)由Klemperer与Rabin在 1931年首次描述
Ø 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70岁,发病上无性 别差异
Ø 病因未知,通常无症状,部分患者有压迫症状 Ø 好发于胸膜,尤其是脏层胸膜,但全身都可以发生 Ø 多为良性,恶性占15-20%,由于良性者也有可能恶变,
Ø 处理方式取决于: l 病理:良性或恶性 l 与胸膜的关系:有蒂或无蒂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培训课件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培训课件
肿瘤内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少见,肿瘤周围水肿少见 。
3/11/202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6
本例
3/11/202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7
3/11/202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8
(左枕天幕)梭形细胞肿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ICH:Vim,CD34,CD99,bcl-2(+); EMA(-/+),PR小灶(+),ki-67:LI3-5%.
(右小脑幕下)血管周 细胞瘤。
IHC:Vim、CD99、 Bcl-2、SMA:(+); CD34:部分(+); EMA、S-100:(-); Ki-67LI约3%(+)。
3/11/202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16
男,44岁。(左侧天幕)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细胞 生长活跃,核分裂像7个/50HPF(WHOⅡ级)。
Neuropa3t/h11o/2lo02g1y 2011; 31, 177–182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12
鉴别诊断
血管周细胞瘤 脑膜瘤 神经鞘瘤
3/11/202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13
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
同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 瘤细胞核异型大, 核分裂明显。更具侵袭性, 易发生复发与转移。 有丰富的网状纤维, 但没有MR呈低信号的致密胶原纤维。 血管更为丰富, 具有特征性的不规则鹿角状血管。 免疫表型: CD34弱阳性、局灶阳性; Vimentin +; EMA多阳性。
3/11/202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
(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