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和缺钙的危害

钙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和缺钙的危害
钙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和缺钙的危害

钙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和缺钙的危害

(一)钙的生理作用

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源,是人体含量最丰富的无机元素,总量超过1千克,有人体“生命元素”的美誉。

钙和磷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无机元素。在正常成人,钙约占体重1.5-2.2%,总量约为700-1400g。磷占体重0.8-1.2%,总量约400-800g。其中99%的钙和86%的磷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于骨和牙齿当中。其余分布于体液和软组织中,以溶解状态存在。

人体中的钙99%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形态与硬度;l%存在于血液和软组织细胞中,发挥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钙在机体各种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钙具有如下重要生理作用:

一.形成和维持骨骼、牙齿的结构及组成混溶钙池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占总量的99%,主要以羟磷灰石存在。其余的1%中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与骨骼钙间呈现动态平衡,即骨骼中的钙不断地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释放出来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骨中,从而使骨骼中的钙不断得以补充更新,即为骨更新。

这种钙的更新速率成年人每日约700毫克。钙的更新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速慢,幼儿的骨骼每一、二年更新一次,而成年人更新一次则需要十到二十年。男性在18岁以后,女性则更早些,骨的长度开始稳定,但骨的密度仍继续增加若干年,40岁以后骨中的无机物质逐渐减少,其减少速度因人而异但女性一般大于男性,体力活动可以延缓这种过程。

二.钙可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细胞内的钙离子是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媒介。钙和受体钙等共同调节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缩,平滑肌及非肌肉细胞活动及神经兴奋的维持。

钙离子对神经、肌肉的兴奋和神经冲动的传导有重要作用。缺钙时人体会出现神经传导阻滞和肌张力异常等症状。

钙离子对细胞的粘着、细胞膜功能的维持有重要作用。细胞膜既是细胞内容物的屏障,更是各种必需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细胞的载体。正常含量的钙离子能保证细胞膜顺利地把营养物质“泵”到细胞内。

三.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目前已知至少有4种依赖维生素K的钙结合蛋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即在钙离子存在下才可能完成级联反应,最后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钙离子对血液凝固有重要作用。缺钙时,血凝发生障碍,人体会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点、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尿血、呕血等症状。

四.钙离子对人体内的酶反应有激活作用。大家都知道,酶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过程的催化剂,是人体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钙缺乏即会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

五.钙离子对人体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有决定性作用,对维持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等系统器官的功能至关重要。

总之,钙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大量元素,它既是身体的构造者,又是身体的调节者,是我们人体的生命之源。

(二)缺钙的危害

缺钙的不良影响,不仅仅针对的是牙齿与骨骼。人体缺钙会有哪些表现呢?

1、婴幼儿:婴幼儿手足搐搦症、喉痉挛;失眠、疲倦、食欲不振、儿童夜惊、夜啼、烦躁、多汗;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百病丛生如感冒、发烧、咳嗽等。婴幼儿的缺钙还会造成出牙晚、牙齿牙釉质发育异常。

2、儿童、青少年:儿童轻度缺钙会出夜间盗汗、手足抽搐、夜啼易惊、厌食、便秘、烦躁不安等。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方颅、枕秃、肋骨外翻、鸡胸及骨骼形态的改变(如“O”形腿或“X”形腿)等症状。

婴幼儿和儿童牙齿长得慢或者晚上哭闹,有缺钙的因素,但这是有多种因素的,并不是单纯的缺钙。是不是缺钙,要看钙摄入量。

3、孕妇、哺乳期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缺钙会引起自身引起骨质疏松、软化、血凝不正常、肌肉痉挛,腰腿痛、小腿抽筋、下肢浮肿、关节痛、腰背酸痛、倦怠乏力,严重时可引发高血压、难产、骨质疏松、骨软化症、骨盆畸形、牙齿松动等疾病。同时还会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导致胎儿和婴儿牙齿、骨骼的发育不良。严重者还可以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危及胎儿生命。

4、中老年人:长期缺乏钙营养会不知不觉地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疾病,首先是骨骼缺钙,引起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以及各类骨折;另一方面是血液及细胞内的钙含量增高,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结石、老年痴呆、出现腰背及全身骨骼疼痛、抽搐、驼背、身高变矮,加速发生骨质疏松、骨折、骨质增生,引起颈椎病和腰腿痛等。现代医学还认为缺钙还与颈椎病、甲亢病、哮喘、糖尿病、肝炎、水肿乳腺癌及老年人神精衰弱有关。

钙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

1.构成骨骼

人体内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骨骼和牙齿是人体改的“大仓库”。当血液中的浓度不足时,身体会自动从“大仓库”中提“货”,以保持血液的钙浓度正常。所以缺钙时,骨骼和牙齿中钙的含量将下降,出现骨质疏松、佝偻病、牙齿松动等。出现骨质疏松后补钙,只能保证疏松情况不再发展、恶化,并不能治愈骨质疏松。所以补充钙质,必须从年轻时开始关注。

2.肌肉收缩

肌肉的收缩(包括心脏的收缩)离不开血液中的钙,因此,缺钙时容易出现抽筋的现象。

3.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需要多种酶,钙离子担任着激活酶的重要角色。因此,缺钙者会发生伤口流血不止的现象。

4.信息传递

1970年,拉斯莫森等科学家发现“钙是细胞内的化学信使”,这一说法已被大量证据所证实。

人体钙的知识

钙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如下:

(1)成骨:人体内的钙主要储存于骨内,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元素,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同时作为钙库,可以调节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的恒定,以保证组织的正常兴奋性,并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

(2)调节细胞功能的"信使":细胞内外钙浓度相差较大。这个浓度差使钙具有很强的电化学力。当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发生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使胞浆钙产生明显的波动,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在人体所有细胞的运动、分泌、代谢和分化等过程中,钙离子都起着信使或协同信使的作用。人体肌肉组织的收缩、激素的分泌、体温中枢的调控,以及细胞有丝分裂的启动、细胞的粘附等,都需要钙离子传递信息。

(3)参与凝血过程:钙在机体凝血和抗凝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血液凝固过程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协同作用而快速进行的。凝血因子受到某些凝血因素刺激后,可以产生具有活性的凝血酶,在一系列凝血因子中,Ⅳ因子就含钙离子,而其它凝血因子大多数以钙离子为激活剂,通过凝血因子的一系列反应,凝血酶逐级活化,使纤维蛋白原降解成纤维蛋白,聚合成凝固细丝,再经凝血因子作用,最后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胶,完成凝血作用。钙离子在多个凝血环节上都具有促凝血作用。钙离子有助于某些凝血因子结合到磷脂膜表面,起桥梁作用,可以加速凝血酶原的活化,大大增强酶促反应的活化过程。枸

橼酸盐、草酸盐等的抗凝作用在于它们能与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易解离的枸橼酸钙、草酸钙,而使钙离子缺乏,以致血液不能凝固。为了防止血液无限制地凝固,纤维蛋白凝块一旦生成,则完成整个凝血过程。此时,各种活性凝血因子的蛋白酶活性受到抑制,而抗凝血酶活性增高。钙离子及磷脂可加强其对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在终止血液凝固的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无论在凝血和中止凝血的抗凝过程中,钙都起到重要作用。机体缺钙时,凝血过程受阻,可出现出血不止或者凝血过度、血液粘滞度增高等情况,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4)调节酶的活性:许多参与细胞代谢的酶活性都受钙离子的调节或需钙离子激活,钙离子在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体内的三磷酸腺苷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均受钙离子调节。人体细胞内的钙调节蛋白与钙离子结合能形成一种复合物,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因此钙离子也被称为人体?quot;第二信使"和"第三信使"。

体内钙缺乏时可以影响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导致人体营养不良、厌食、便秘、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等。

(5)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在细胞水平上,钙离子作为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之间的耦联介质,始终控制着肌肉收缩的起动和舒张的终止过程。

肌肉的收缩首先需要将神经兴奋的信息传导至肌肉,钙离子通过改变胞浆内浓度而直接参与神经末梢的传导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介质的释放、内外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心跳节律的维持,以及正常肌力的保持,都需要钙离子的参与。肌肉的收缩强度与钙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是密切相关的,体内严重缺钙时,如血钙低于每100毫升3.5毫克,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就会升高,随后出现部分肌细胞收缩。由于失去钙离子的调节,所以肌肉只有收缩而无舒张,出现手足搐搦,俗称抽筋。

(6)维持血液的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当血液酸度过高时,血中离子钙水平就升高,以中和多余的酸性成分,使血液pH值维持在7.4左右;反之,如血液中碱度过高时,血液中离子钙水平就会降低,以减少碱性成分。因此,临床医生常给一些酸中毒的患者应用钙剂,其道理:一是碱性的钙可以和酸性的氢离子竞争性地去与蛋白质结合;二是可以直接中和酸性成分。

(7)其它:钙离子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是必需的,它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渗出,控制炎症与水肿。当体内钙缺乏时,会加重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婴儿湿疹、水肿等)的症状。

人体内的钙,大约99%是以钙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之中,其余则以结合或游离的离子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统称其混溶钙池。骨骼中的钙不断地释出进入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中的钙也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中,混溶钙池不断地从消化道中获得钙,也不断地从体液中排出钙,从而保持了人体钙的平衡。为了维持这个平衡,人体每天都需从食物中获得一定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钙代谢和骨骼的生长发育。人体对钙的吸收主要受消化道可溶性钙浓度、降血钙素、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等因素的影响。

钙的生理功能复习过程

钙的生理功能

一、钙的生理功能 钙离子是维持机体细胞正常功能的非常重要的离子,它对于维持细胞膜两侧的生物电位,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维持正常的肌肉伸缩与舒张功能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机制均通过钙离子表现出来。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均是基于以上的基本细胞功能,相关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一下几点: 1、维持正常的肌细胞功能,保证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功能正常。 2、对于心血管系统,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进入胞内,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主要是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加快传导的作用。因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高则会升高血压,使心收缩力加强,每博输出量增大,因而血压也会相应增高。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有一种便是钙离子拮抗剂,它使得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的数量减少,使得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降低,血压下降。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还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病因均与钙离子关系密切。 3、是形成和维持骨骼、牙齿的结构及组成混溶钙池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占总量的99%,主要以羟磷灰石存在。其余的1%中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与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以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与骨骼钙间呈现动态平衡,即骨骼中的钙不断地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释放出来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骨中,从而使骨骼中的钙不断得以补充更新,即为骨更新。 4、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目前已知至少有4种依赖维生素K的钙结合蛋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即在钙离子存在下才可能完成级联反应,最后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 二、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的原理 骨质疏松症起因与体内新形成的骨量低于被吸收的骨量。骨总量在刚进入成年时达到顶峰,其后是个稳定期。但从40岁前后开始又出现一个缓慢的减少过程。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吸收膳食中的钙质的效率在降

血液的生理功能

1 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①运输物质,营养物质、氧、代谢产物、激素等都要通过血液运送;②缓冲作用,血液中有5对缓冲系统,可对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行缓冲,使血液pH 值不发生较大波动;③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各种免疫物质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④生理止血功能,血液中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当毛细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白行凝固而起止血作用;⑤体液调节功能,通过运输激素,实现体液性调节;⑥血浆构成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借此进行物质交换。 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为:①心前区绞痛;②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③胃肠道症状失常,如恶心、呕吐、腹涨④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心动过速⑤低血压或休克;⑥心力衰竭 3全身麻醉时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有反流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及肺部并发症。 4预防早产的要点有:①孕期增加营养,禁止性交,防止感染;②注意身心健康,避免精神创伤;③高危孕妇应多卧床休息,特别是多向左侧卧;④子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妊娠14 一16周做子宫颈内口环扎术⑤积极治疗合并症。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状和体征如下: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 ℃,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哆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6 .确诊艾滋病的方法如下:凡属高危人群、伴严重机会感染或机会性肿瘤以及CD4/CD8比例倒置等,应考虑本病可能,并进一步做HIV 抗体检查。主要检查P24 抗体和P120 抗体。一般ELIsA连续2 次阳性,再做蛋白质印迹法(WB )和固相放射免疫深沉试验(SRIP 7 .诊断疾病的步骤如下: (l )搜集资料:包括详尽、完整、真实可靠的病史,全面系统而又重点深人的体格检查,以及含三大常规在内的各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2 )分析综合资料,形成印象: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总结患者的主要问题,将可能性较大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假设、印象,也就是初步诊断。( 3 )验证或修正诊断:初步诊断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病情,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或修正,以明确诊断。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进行实验性治疗也是一项公认可行的准则,但需十分慎重。 8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如下: (l )病历书写必须具备三性:①真实性,如实反映病情。询问病史时,不能有暗示性及想当然的看法;②系统性,主要症状必须按正规要求收集并注意描述有意义的阴性病史及体征;③完整性,各项资料均需按序收集。( 2 )必须按时按质完成各项病历书写:住院病历和完全病历应在人院后24 小时内完成:危重及抢救患者应及时记录首次病志,并随时记录抢救治疗情况。( 3 )符合统一规格。(4 )文笔精练,术语准确,字迹整洁;简化字及外文缩写字母一律按国家规定或国际惯例格式书写,不得自行滥造。( 5 )病历需经上级医师用红笔审阅修改并签名,以明确责任。修改过多,应重新沙写,切忌剪贴或涂擦。 9 .阴虚证与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如下: (l )阴虚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2)阳虚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 10.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常比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重,前者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完全丧失(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部皱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口角偏向健侧,

中国人钙营养状况与缺钙原因及其改善措施

中国人钙营养状况与缺钙原因及其改善措施 周树南 一、中国人的钙营养状况 根据四次(1959年、1982年、1992年、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的钙营养状况是一直处于不良状况的。以近三次调查为例:1982年居民平均钙摄入量为694.5mg/d,1992年为405.4mg/d,2002年为388.8mg/d,是推荐指标的86.8%、50.7%和48.6%。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钙的摄入量都不断减少,农村居民下降的幅度更大,1982年我国农村居民钙的平均摄入量达到750mg/d,到了2002年只有371.8mg/d。(见图1、2) 图1 我国城乡居民钙摄入量情况 图2 摄入量在DRIS的比例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在北京召开的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上的报告认为,目前中国人的钙摄入量仍存在不足的问题,钙营养状况并不理想。会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卫所报告,对中国四大菜系(川、鲁、粤、淮扬)地区538人的调查结果,平均每人每日钙的摄入量为男性318.9 mg,占DRI S的43.9%,女性238.1 mg,占DRI S的33.9%;上海新华医院报告,对全日制幼儿园418名2~5岁儿童的调查结果,每人每日钙平均摄入量为297.9 mg,仅占DRI S的37.2%;福建协和医院对155名孕妇的调查结果,每人每日平均钙摄入量占DRI S 的50.4%。 但以上结果是各人群从日常膳食中钙的平均摄入量,不包括有些人服用钙营养剂补充的钙,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大家营养知识的提高,较普遍重视在日常膳食中増加含钙高的食物,并较多人群在食用钙营养补充剂,因此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钙营养状况将有良好改善,但由于负值很大不会很理想,有待调查评估。 二、中国人钙缺乏的原因 1、膳食结构: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一种低钙性膳食结构,钙的摄入量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同时,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牛奶、豆制品等摄入量也不足,这是导致人群钙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据全国营养调查每人每日平均摄入深浅色蔬菜为1982是316.1g,1992年是310.3g,而2002年下降至279.7g,要求摄入量300~500g。据调查由奶与奶制品食物提供的钙仅占总钙摄入量的10%(而欧美一些国家超过50%)。豆类制品是富钙食物,据2002年调查结果每人每日平均摄入量为16g,要求摄入量30-50g。 2、饮食习惯:吃得越来越细,偏食、挑食、厌食和吃零食的现象增多。粮食吃得过细要减少钙的摄入,因为钙在粮食的表皮层含量较高。瓜子是含磷量高的食物,消费量增加,使钙磷比例更趋失调。烹调类的菜肴越吃越多,而主食越吃越少,使食盐的摄入量增加,大量钠离子在肾脏竞争了钙的吸收,并可降低钙在骨骼中的存留,从而降低骨密度。过量饮酒可引起骨骼脱矿物质增加,即使年轻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也可使骨密度显著降低。因此磷和钠离子的大量摄入和过量饮酒者均可影响人体钙的营养水平。

5种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铅污染 是可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积蓄的有毒金属。主要来源于各种油漆、涂料、蓄电池、冶炼、五金、机械、电镀、化妆品、染发剂、釉彩碗碟、餐具、燃煤、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它是通过南丹矿区污染严重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与多种器官亲和,主要毒性效应是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易受害的人群有儿童、老人、免疫低下人群。铅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L,用含铅0.1~4.4mg/L的水灌溉水稻和小麦时,作物中铅含量明显增加。 镉污染 是可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积蓄的有毒金属。主要来源于各种油漆、涂料、蓄电池、冶炼、五金、机械、电镀、化妆品、染发剂、釉彩碗碟、餐具、燃煤、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它是通过南丹矿区污染严重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与多种器官亲和,主要毒性效应是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易受害的人群有儿童、老人、免疫低下人群。铅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L,用含铅0.1~4.4mg/L的水灌溉水稻和小麦时,作物中铅含量明显增加。 汞污染 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人体内蓄积。主要来源于仪表厂、食盐电解、贵金属冶炼、化妆品、照明用灯、齿科材料、燃煤、水生生物等。血液中的金属汞进入脑组织后,逐渐在脑组织中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另外一部分汞离子转移到肾脏。进入水体的无机汞离子可转变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全身中毒作用;易受害的人群有女性,尤其是准妈妈、嗜好海鲜人士;天然水中含汞极少,一般不超过0.1μg/L。 砷污染

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元素砷的毒性极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其它砷化合物毒性更强。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如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在人体的肝、肾、肺、子宫、胎盘、骨骼、肌肉等部位蓄积,与细胞中的酶系统结合,使酶的生物作用受到抑制失去活性,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可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慢性中毒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病变等。砷还有致癌作用,能引起皮肤癌,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水、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的砷,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化化学制药、玻璃工业中的脱色剂、各种杀虫剂、杀鼠剂、砷酸盐药物、化肥、硬质合金、皮革、农药等;危害的人群有农民、家庭主妇、特殊职业工人群体。地面水中含砷量因水源和地理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淡水为0.2~230μm/L,平均为0.5μm/L,海水为3.7μm/L。 铬污染 主要来源于劣质化妆品原料、皮革制剂、金属部件镀铬部分,工业颜料以及鞣革、橡胶和陶瓷原料等;如误食饮用,可致腹部不适及腹泻等中毒症状,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呼吸进入,对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咽炎、支气管炎等。水污染严重地区居民,经常接触或过量摄入者,易得鼻炎、结核病、腹泻、支气管炎、皮炎等。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在人和动物、植物中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工业污染的治理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方法、管理措施来降低它的污染,最终达到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交通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例如:使用乙醇汽油、安装汽车尾气净化器等;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废旧电池、破碎的照明灯、没有用完的化妆品、上彩釉的碗碟等,对于重金属的污染只要我们从其来源加以控制,就多多少少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

Ca2+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

Ca2+在细胞内的生理作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Ca2+的一些作用,钙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参与 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维系着细胞的生理功能。钙主要是以离子形式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类似于激素的第二信使,因此有人称之为“生物学信使”。血浆中的钙离子浓度虽比细胞内高千倍以上,但比起骨骼和其他组织来说,还是很少的。但它存在于身体各部分,是调节体内钙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这些钙离子,通过平衡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在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维持了神经、肌肉、凝血机制,并在神经介质和激素的释放等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的受精等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 一Ca2+与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后整合作用 当神经冲动抵达神经末稍时,末梢产生动作电位和离子转移,钙离子由细胞膜外进入膜内,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突触前膜贴紧、融合起来,然后小泡与突触前膜粘合处出现破裂口,小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就释放到突触间隙内。在这一过程中钙离子的转移很重要。如果减少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即细胞膜内外的钙离子浓度差下降,则神经递质释放就要受到抑制,而增加细胞外钙离子的浓度差,则递质释放就增加。所以,钙离子由膜外进入膜内数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递质释放量的。钙离子是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贴紧融合的必要因素。钙离子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小泡移动;另一方面是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便于小泡和突触前膜接触而发生融合。 神经递质释放后,穿过突触间隙,激活突触后受体,这是突触后整合作用的第一步。整合作用的一部分经由亲离子受体的开放产生电位变化直接总合而发生在质膜水平;而另一部分额外的、重要的突触后整合作用通过信号级联发生在细胞内,这些信号级联控制着多种代谢过程和生物合成过程,进而调节长时程神经元反应,如调节突触强度、神经元兴奋性和调控蛋白质合成,Ca+在所有这些过程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控制膜通道的许多依赖Ca2+的信号、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及基因表达都被详细描述过。ER在信息的突触后处理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因为ER是个通用的、发信号的细胞器,能够把新产生的信号和正在进行的细胞进程进行整合,如将蛋白质合成及翻译后修饰和多种分子的细胞内转运进行整合。依赖于内膜Ca2+的兴奋性,ER密切参与在高度极化的神经细胞的末梢远端突触后部位产生的信号传递。这个ER参与的信号传播对突触活性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偶联尤为重要。 二Ca2+与血液凝固 凝血开始到形成凝血酶之前为止,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系统组成。内源性(血液的内在性)凝血机制,为血液的单独过程。血液与异物表面(血管壁的胶原纤维等)接触时,所谓接触因子的第XII因子和第XI因子就被激活,当第VI因子被激活后,它再使无活性的第IX因子活化。另一方面,血小板也在异物表面上粘着、凝集,并引起血小板变性(viscous me-tamorphosis)释放血小板第III因子。紧接着血浆中第VIII因子和钙离子与这些有活性的第XI因子和血小板第III因子发生反应,把无活性的第X因子激活。第V因子再和血小板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尿钙的多少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尿钙测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反映体内钙代谢的变化,而且能了解骨代谢的变化。尿钙是钙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使肠道钙吸收、骨吸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最后结果。因此,尿钙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些过程的变化。如在婴幼儿,虽然从母乳中或牛乳中获得大量的钙,但尿钙很少,吸收的钙多用于骨骼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钙也逐渐增加。到成人,骨骼生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尿钙也比较稳定。此外,尿钙也可反映饮食钙量的变化,饮食钙量增加,尿钙显著增加,饮食钙量减少,尿钙也随之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而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尿钙,根据24h尿钙的多少,可将高尿钙分为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绝对性高尿钙是指在低钙饮食时24h尿钙超过200mg。相对性高尿钙是指24h尿钙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但因与摄入钙和血浆钙相比较显著高于正常,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的尿钙排量为相对性尿钙。尿钙测定结合饮食摄入量测定及血清钙测定,不仅能区别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而且能初步鉴别饮食性高尿钙、肠吸收性高尿钙和骨吸收性高尿钙。饮食摄入大量的钙,虽然血钙无明显增加,但尿钙可显著增加;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尿钙可减至正常。正常人每日饮食钙超过1z,就可能使尿钙显著高于正常。肠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饮食钙虽无明显增加,而肠钙吸收率显著增加,致使滤过钙负荷增加和尿钙增加,肠钙吸收率高是特发性高尿钙常见的原因。骨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骨吸收增加,使大 量骨钙溶解入血,引起血钙增高,钙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尿钙增加。这种情况下,即使 饮食中无钙摄入,尿钙也不会明显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对上述疾病有鉴别价值,而且对肾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很早人们就知道高尿钙病人肾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钙者。泌尿系结石中较常见的是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这两种钙盐在尿中都是较难溶解的。这些盐类的结晶生长和成核过程参与了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其结晶产物的形成与尿酸碱度及其他因素有关,即与此盐在这种环境下的饱和状态有关,高尿钙病人未必都有肾结石,肾结石病人也有尿钙正常者,因此高尿钙只是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并不是肾结石形成的原因。 24h尿钙虽有重要临床意义,但易受饮食的影响,临床上常用空腹尿钙及空腹24h尿钙的测定方。空腹尿钙能避免饮食钙的影响,同时测清晨尿中钙和肌酐值,以相当每毫克肌酐的钙排出量代表尿钙。空腹2h尿钙测定方法综合了空腹尿钙和24h尿钙的优点,正常情况下,空腹2h 尿钙是呈正相关,即24h尿钙高于正常时,空腹2h尿钙也高于正常。空腹2h 尿钙留尿方便,更适用于门诊病人。但这种方法是在肾小球肌酐滤过率正常的条件下应用的,任何影响肌酐排出的因素都会增大钙测定的误差。 2、母乳/尿钙检测(EDTA滴定法) 2.1原理: 母乳中钙离子在碱性溶液中钙指示剂结合成为可溶性的结合物,使溶液变成粉红色,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 NA2)对钙离子的亲合力很大,能与该结合物的钙离子结合,使指示剂重新游离,溶液呈纯兰色,故以EDTA NA2滴定乳钙时,溶液由粉红色转变到纯兰色时即为滴定重点,由此可以计算出母乳中钙含量。2.2方法: 2.2.1试剂:A液 B液(粉) C液

各种营养素的作用(生理功能)

各种营养素的作用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组织、器官由细胞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机体的生长、组织的修复、各种酶和激素对体内生化反应的调节、抵御疾病的抗体的组成、维持渗透压、传递遗传信息,无一不是蛋白质在起作用。婴幼儿(幼儿食品)生长迅速,蛋白质需要量高于成人,平均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2克以上。肉、蛋、奶、豆类含丰富优质蛋白质,是每日必须提供的。同时应注意①搭配的原则如动、植物食品的搭配;多品种食物的搭配。②不过量提供的原则。婴幼儿(婴幼儿食品)期蛋白质热量占总热量12%~14%为宜,过多会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的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氮平衡。 ③不过少提供的原则。蛋白质提供过少明显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生化反应下降,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营养不良。结果不仅仅造成生长落后,还会因影响脑细胞发育,造成智力落后。 脂肪是储存和供给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每克脂肪所提供的热能为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倍。机体细胞膜、神经组织、激素的构成均离不开它。脂肪还起保暖隔热;支持保护内脏、关节、各种组织;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作用。婴儿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4克脂肪,动物和植物来源的脂肪均为人体之必需,应搭配提供。每日脂肪供热应占总热卡的20%~25%. 碳水化合物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的主要营养素,它广泛存在于米、面、薯类、豆类、各种杂粮中,是人类最重要、最经济的食物。这类食物每日提供的热卡应占总热卡的60%~65%.任何碳水化合物到体内经生化反应最终均分解为糖,因此亦称之为糖类。除供能外,它还促进其他营养素的代谢,与蛋白质、脂肪结合成糖蛋白、糖脂,组成抗体、酶、激素、细胞膜、神经组织、核糖核酸等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质。这类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需提醒家长不要过早过多的加米粉;过多给孩子食物中加糖,这会导致肥胖,给孩子日后的健康埋下祸根。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可促进酶的活力或为辅酶之一。维生素可分两类,一类为脂溶类维生素包括Vit.A、D、E、K,它们可在体内储存,不需每日提供,但过量会引起中毒;另一类为水溶性维生素包括Vit.B、C等,这一类占大多数,它们不在体内储存,需每日从食物提供,由于代谢快不易中毒。维生素A、D、B、C、E、K、叶酸(叶酸食品)……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因此给孩子提供新鲜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肝、蛋黄,适当吃点粗粮(粗粮食品),多晒晒太阳,就显得格外必要了。 矿物质是人体主要组成物质,碳、氢、氧、氮约占人体重总量的96%,钙(钙食品)、磷、钾、钠、氯、镁、硫占3.95%,其他则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食品)共41种,常为人们提到的有铁、锌、铜、硒、碘等。每种元素均有其重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元素间又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在儿童(儿童食品)营养学研究中这部分占很大比例。矿物质虽不供能,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①构成骨骼的主要成份; 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生理功能;③组成酶的成分;④维持渗透压,保持酸碱平衡。矿物质缺乏与疾病相关,比如说缺钙与佝偻病;缺铁(铁食品)与贫血;缺锌与生长发育落后;缺碘与生长迟缓、智力落后等等,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水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机体的物质代谢,生理活动均离不开水的参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婴儿体重的70%~75%是水,每天每公斤体重需水约150毫升,母乳中绝大部分是水,因此前4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小儿不必单喂水,但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小儿一定要注意喂水。可以用150毫升乘上体重的公斤数得出需水量,再减去食入的奶量,就可得出应喂水的量。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它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人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下表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辐射的生物效应。从中可以看到:人体能够耐受一次25雷姆的集中照射而不致遭受损伤。当然各个人的抵抗能力和体质是有所不同的。 全身受照射剂量可能发生的效应 0-0.25希伏没有显著的伤害 0.25-0.50希伏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 0.50-1.0希伏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1.0- 2.0希伏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2.0-4.0希伏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 4.0希伏50%的致命伤 6.0希伏以上可能因此而死亡 我们身边的辐射 说起辐射,人们就会有些害怕,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会给人体造成伤

害。其实辐射并不是一种稀罕物,我们的周围到处存在着辐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光片等,都会受到一定的辐照。只是生活中的辐照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来防止和减少辐射对我们人体的伤害。 天然本底辐照 自然界中放射性是到处存在的,我们一直在接受天然本底的辐照。天然辐射的“本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高能粒子形式的辐射,它来自外层空间,统称宇宙射线;另一个来源是天然放射性,即天然存在于普通物质(如空气、水、泥土和岩石,甚至食物)中的放射性辐射。另外现代社会中人们还会接触到各种人为的辐射,如X光检查,看电视,使用微波炉等。下表按辐射的大小列出了各种本底辐射。从中可以看到人类的吃、用、住、行都会接受微量的放射性辐照。 来源所受 住在核电厂周围每年约0.0002毫希伏 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伏 每天看1小时电视每年约0.001毫希伏 吃食物每年约0.02毫希伏 宇宙射线每年约0.03毫希伏 大地和住房每年约0.05毫希伏

脏腑的生理功能

脏腑的生理功能 脏腑是生化气血,通条经络,润养皮肉筋骨,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与气血,经络,皮肉,筋骨,精和津液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人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纽带,构成并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脏腑按其生理特点,分为脏、腑与奇恒之腑。脏,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腑,为六腑,即胆、胃、大小肠、三焦和膀胱;奇恒之腑则为脑、髓、骨、脉、胆以及女子胞(子宫)。于此我们暂不提及奇恒之腑。 脏腑大况 心与小肠,心司神智、血脉,为生命活动的主宰。肝居于肋下,起藏血,疏通调气作用。脾与胃同于中焦,脾为阴,主运动及统血;胃为阳,主受纳,共同完成消化,吸收与供给其他器官能量。肺朝百脉,与心类似于君臣,心为君,肺为臣,以肺气辅佐血液运行。肾主藏静,主骨生髓,关系人的生长发育;肾同时主水、纳气,藏有的元阴与元阳为人生长发育的根本。 五脏具体描述 (一)心 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之间靠左,脊柱之前。样子像朝下的荷花花苞,外面包裹有心包。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即心主神志,心主血脉。五行中属火,在五脏阴阳中为阳中之阳,主宰人的生命。与小肠相表里。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指心气调节推动血液于脉中循环,环绕周身流动。心脉直接相连、互通,为 一密闭体系。在心、脉、血这一循环体系中心为主导。若心脏停止,则生命终止。心火旺,则面红舌赤,舌尖深红而起刺;心气虚,则血脉虚,脉象无力;心脉塞,则面舌均较暗,可见紫青。 2.心主神志,指心主神明,即心藏神。广义之神指心主宰人的一切生理活动,狭义之神指 心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人的所有器官均在心的控制下彼此协调,以完成整体的生命活动。但需明确,心主神志,其实为大脑的生理功能,为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心主神志正常,则精神十足,反应迅捷;反之则精神萎靡,思维迟缓。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互相影响。 3.心与其他事物的关联 (1)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情绪中的喜相关。喜一般认为是良性的,因此喜有益与心。但若喜乐过度则会损伤心神。 (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前半句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后半句指心的盛衰可由面部观察而得知。 (3)心在窍为舌。指观察舌的表现,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状态。 (4)心在液为汗。指心和汗液有关联。通过主血脉和藏神的基础,司汗液生成与排泄,以调节人内外环境平衡。 个人理解:喜可以理解为激动,血液循环会加速,对心脏的负担就会加大,故欢喜过度易伤心。面部为血脉易体现之处,所以可以观察心的状态。舌为面部血管集中之处,易观察到血的状态进而看心。汗为血液的衍生物,亦可以观察心。 (二)肺 肺位于胸腔之内,横隔之上,分左二右三两肺五叶,是人体中位置最高的脏腑,因又称华盖。其性娇嫩,易染病,又称“娇脏”。肺为魄之处,气之主,五行属金。与大肠相表里。

钙与人体健康

Foshan University 营养学课题综述(论文) 钙与人体健康 学院:理学院 专业:化学()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摘要 本文阐述了钙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的关系,人体缺钙会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人体的健康,除正常膳食补钙外,人应该适当选择补钙制剂及其用量,以达到补钙最优效果。 关键词:钙人体健康缺钙膳食补钙补钙剂

目录 1 引言 (1) 2 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2.1 骨骼与牙齿 (1) 2.2 酶的活性 (1) 2.3神经肌肉功能 (1) 2.4细胞膜 (1) 2.5心血管系统 (1) 3缺钙引发症状 (2) 3.1骨质疏松 (2) 3.2手足抽搦 (2) 3.3骨骼、牙齿发育障碍 (2) 3.4出血及血压升高 (2) 3.5各类疾病 (2) 4补钙途径 (2) 4.1膳食补钙 (2) 4.2钙强化食品与补充剂 (3) 参考文献 (3)

钙与人体健康 1 引言 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本[1],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金属元素。成人人体内的钙含量约为1000-1200g,占体重的1.5%-2%,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之外的1%的钙,有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与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外液、软组织和血液中。这些钙在人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与骨钙保持动态平衡。 2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骨骼与牙齿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基本构成部分。人体内99%的钙沉积在这些钙化的硬组织中,使骨骼具有特定的硬度、强度及机械性能,对机体起着支持、运动和保护作用。骨钙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不断被释放入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中的钙也不断沉积于成骨细胞中,如此反复使骨骼不断更新。骨骼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2]。此外钙对牙齿的构建与起着重要作用。 2.2酶的活性 钙能够直接调节参与细胞代谢的酶的活性,还能激活多种酶,比如腺苷酸环化酶、淀粉酶、鸟苷酸环化酶、淀粉酶及钙调蛋白等[3]。钙离子在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完成的。 2.3神经肌肉功能 钙对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主要是它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钙作为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之间的祸联因子,始终控制着肌肉收缩的起动和舒张的终止。肌肉的收缩强度与钙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是密切相关的,严重缺钙时,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就会升高,随后出现部分肌细胞收缩。因此,钙离子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避免引起抽搐[4]。 2.4细胞膜 钙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还控制了膜的通透性。在红细胞、肝、心肌与神经等细胞膜上,都存在钙的结合部位,钙与其表面的阴离子结合,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它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物质渗出,控制水肿等。 2.5心血管系统 钙参与心肌跨膜动作电位变化及心肌的收缩与舒张过程[5]。钙是心肌收缩的触发物质,心

浅谈钙离子生理学功能

浅谈Ca2+生理学功能 摘要Ca2+是组成原生质的重要元素之一,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也参与动物机体各项生理活动,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神经及大脑思维活动,甚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续衰老等都离不开它,因此有人说“钙是生命之本”。 关键词钙离子骨骼肌肉收缩凝血过程神经传导 在动物生命物质中,碳、氨、氢和氧参与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钙、磷、镁主要以难溶无机化合物存在于骨骼中;另外,钠、氯、钾、钙、镁等分别以游离水合阳离子和阴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发挥电化学和信使功能。其中,Ca2+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钙参与肌肉收缩、血液凝固、许多酶的活化、神经冲动的传递、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等[1]。 经过简单的生理学课程学习和资料查询,我将Ca2+的生理学功能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参与肌肉收缩;参与凝血过程;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其他方面。 1、骨骼组成 钙磷占据了体内总矿物质的70%,约99%的钙和80%~85%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骨骼在运动系统中起杠杆作用,构成生物体的坚固支架。骨组织含有无机盐、有机质和水。其中无机盐占45%,骨无机盐不仅能增强骨的机械力,同时具有维持机体所有组织的化学平衡作用。在无机质中磷酸钙、碳酸钙、氟化钙等含钙化合物占2/3,决定了骨的坚固性,在维持体型、保护脏器和支持体重方面有重要作用。钙是整个生命期骨塑建和重建过程中骨质形成期所必需的元素,支持骨器官的发育和形成[2]。 在畜牧业生产中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是钙和磷,它们是骨骼的主要矿物质成分,相互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一种缺乏或过量,将会干扰动物对另一种的吸收和利用。在各种动物钙绝对缺乏比较少见,而磷过多引起的钙相对缺乏较为常见,钙的缺乏可导致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质疏松和纤维性骨营养不良,但一般不会引起佝偻病和成骨软化[1]。在家禽的饲养中,钙缺乏会使体质衰弱,增重缓慢,饲料利用率和繁殖率下降,肉、蛋产量降低。对人类来说,小儿缺钙易造成软骨病、佝偻病、龋齿等疾病,而老年人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或是骨折。 2、肌肉收缩 肌纤维组成肌组织,具有收缩功能。生物体运动、消化、心脏跳动等都离不开肌肉收缩,而Ca2+在肌纤维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一)人腦 乃是控制身體的中心,接受關於環境及人體的內部功能持續而大量的感覺訊息。它處理此種訊息並且與儲存的資料比較,同時決定某些動作是否需要適應環境或調節身體內部的一些功能。腦亦被視為身體的資料儲藏室,同時是意識和情感的主要部位。 活生生的腦乃是一個柔軟、容易壓縮的灰白組織的質塊,表面有明顯摺曲。鮮紅的動脈以及紫色的靜脈通過此種有溝的質塊。腦與它的血管完全被包覆在稱為腦膜的三層膜裡面。最外層形成一層堅韌、保護性的外套。腦的重量約為1.3公斤,包含數目非常多的神經細胞以及有支持作用的膠細胞。 大腦被分為4葉-----額、、頂、枕葉,與顱骨的骨頭相對應。有些腦葉被深溝所分開,稱之為裂或溝。而小腦掌控一些無意識及自動的功能,譬如平衡,以及控制和協調身體隨意的運動。血管連接著心臟,不停地來回輸送血液到全身各個部分。用過的血液從身體回到心臟再喞送到肺臟,在肺臟與氧氣結合,然後回到心臟,再輸送到全身。 (二)胃 是一個中空的肌肉性囊袋,是消化道中最重要的部分。食物從食道進入之後,然後會從胃轉入十二指腸(小腸的第一部分)。胃有二個主要的功能:首先是將所吃的食物加以處理,並暫時貯存起來。以及胃會慢慢地將處理過的食物送入小腸。如果胃沒有貯存食物之功能,那我們可能必須經常的進食。 胃可貯存食物並將其轉變為小份子,以便小腸內的酵素可對其作用。伴隨著此分解作用的是機械性的攪拌作用,其可利於食物和胃壁細胞產生之胃液均勻混合。這種胃液含有消化酵素和胃酸,胃酸可促進酵素作用並分解一些食物,而胃泌素則可增加胃肌肉的活動性刺激胃酸分泌。胃壁由肌肉層構成,以使其攪拌及混合食物。這些肌肉可使胃擴張及收縮。位可收縮到只剩50cc的容量,但又可迅速擴張至1500cc的容量。當吞嚥食物時,胃便由休息狀態中待命。這種放鬆狀態是由腦部的吞嚥中心所控制。強而有力的食道收縮迫使食物走向食道出口,亦既胃及食道接合處,此處可打開以便食物進入胃。食物在位中開始進行初步的消化,而其產物則會被迫推向十二指腸入口處之強勁肌肉環(稱為幽們括約肌)。當胃的內容物被轉變為食糜進入十二指腸。在食物之黏稠度足夠時,可使幽門括約肌打開,相反地如果一個時團碰到幽門則會刺激幽門則會刺激幽門括約肌收縮而關閉。這種反應可防止較大塊的食團進入小腸,而這些食團便會在送回胃中在接受胃酸及機械性消化作用,以便於分解為更小的食糜。 (三)肺部 是指兩個圓椎狀的器官位於胸腔內中心縱膈腔的兩側,主私人體與外界空氣進行氣體交換。肺是由海綿樣組織所構成,上面綴著無數個稱為肺泡的小氣囊。這個組織填滿了位於分枝成樹枝狀網路的呼吸道和血管之間的空隙。肺的底面坐落在橫膈膜之上,這是一片向上拱入胸腔的肌肉,把胸腔和腹腔完全隔開。肺的上尖處一直延伸到頸部,約比鎖骨高3~4公分。整個肺部都包圍在肋骨骨架之內。 (四)肝 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佔成人体重的五份一。分二葉:右葉比左葉大六倍。此葉從肝靜脈及肝動脈取到雙倍的血液功應。繫於肝下端的表面,有膽囊。 除了熱量與蛋白質外,維生素A,B群,C,E都是特別需要注意的營養素。它們除了有利於

钙与疾病的关系

钙与疾病得关系 只有细胞内外得含钙比例保持在1:10000时,人体细胞才能正确地发挥功能。这个比例一旦发生失调,细胞就无法进行正常得工作。 细胞内钙含量增加,如果发生在脑部,会引起脑细胞病变,而发生老年痴呆症;如果发生在血管,则会引起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癌症。一般结石病,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都就是“钙逆论”得后果。40% 得人患有高血压,都就是由于缺钙引起得。据不完全统计,人类50多种疾病可能与缺钙有关。 骨质增生 长期缺钙,而引发骨钙大量溶解到血液,部分钙杂质沉积在局部关节部位,导致骨质增生,使椎间隙变窄,引发椎突出关节及椎板重叠,软骨磨损。 肩周炎 发生低血钙时,钙质从骨骼中释出,进入平滑肌细胞时,造成平滑肌收缩或痉挛,产生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踊齿 钙就是构成牙釉质与牙骨质得主要成分,蘭齿会造成牙齿硬组织脱钙,软组织崩解,形成舗洞而感染牙髓,人体缺钙就会加快这一过程。 糖尿病 人体严重缺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与相对不足,从而加重糖尿病病情。持续性高血糖会造成排尿增多,使大量钙质随尿排出,引起血钙降低,进而加速骨钙析出,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得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患者得60%左右,钙缺乏就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肥胖症 内分泌紊乱造成得低血钙就是肥胖症发生得因素之一。低血钙易刺激下丘脑调节摄食活动得神经核,使人总有饥饿感,引发进食过多,导致肥胖症。

动脉粥样硬化 自骨骼中游离出来得钙离子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得发生。另外,高血压,高脂血症也会引起钙离子进入细胞增多,引起细胞坏死血小板及巨嗜细胞集中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内胆固醇增加,增加钙盐沉积。 高血压 钙摄取量与高血压发病呈反比关系。钙缺乏会促进血压得升高,钙调节激素直接控制血清钙得水平,同时间接地起着血压调节作用。缺钙可使机体血压升高,而高钙饮食能起到降压得作用。 心脏病 钙除了通过降低血压来保护心脏外,还可以帮助降低血中胆固醇,特别就是降低危害最大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达到保护心脏得作用。 脑血栓与脑栓塞 人体缺钙可加速骨钙析出,而引发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脑血管堵塞,形成血栓, 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从而产生局部脑组织功能缺失。粥样硬化溃疡斑脱落后,进入脑动脉或颈动脉,会引起脑部血流阻塞,而发生脑栓塞,加速脑组织坏死。 老年痴呆症 当人体缺钙或患骨质疏松时,甲状旁腺素分泌量增加,会杀死脑神经细胞,而导致痴呆症。 癲痫病 低血钙就是诱发癫痫病得原因之一。钾有调节神经兴奋性得作用,低血钙可引起细胞内得钾大量外流,造成钾泵功能紊乱,使神经兴奋增高,而出现癫痫症。 神经衰弱 钙可缓解神经衰弱。钙能帮助神经得“镇静”,解除失眠,调节心跳节律。缺钙时,人体得神经调节功能下降,当遇到紧张,劳累,疾病,创伤等应激时,不能维持正常得神经兴奋与抑制能力,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消化道溃疡 胆汁反流会使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影响机体对钙得有效吸收,引起钙代谢紊乱,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促进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增加,从而导致消化道溃疡发生。

常用溶剂对人体危害

、石油醚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急性毒性:LD5040mg/kg(小鼠静脉);LC5034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二、正已烷 正己烷虽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机体,但职业中毒仅见于经呼吸道吸收者。正已烷吸收入血有剂量-反应关系。大鼠暴露于浓度1800、3600、10800 和3600Omg/m3,6h后血**已烷半减期为1~2h;人接触360mg/m3,安静下4h血半减期为1.5h;生理负荷3h后,半减期为2h。人按触正已烷313.2~439.2mg/m3及其他溶剂,测定呼出气,平均吸收27.8%±5.3%,呼吸道存留5.6%±5.7%。 2.分布 正已烷在体内分布与器官的脂肪含量有关,主要分布于脂肪含量高的器官,如脑、肾、肝、脾、睾丸等。 3.转化 正已烷的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细胞色素C直接参与其氧化代谢。代谢产物有2-已醇、3-已醇、2-已酮(甲基正丁基甲酮)、2,5-已二酮等。 【毒性】 正已烷属低毒类,但其毒性较新已烷大,且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并有蓄积作用。毒作用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作用,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l.急性毒性 正已烷小鼠吸入LC为120~15Og/m3(2h),麻醉浓度为100g/m3 (lh)。大鼠经口LD50为24~29ml/kg。兔涂皮2~5ml/kg(4h),引起共济失调与躁动。人吸入单纯正已烷180Omg/m3,3~5min无刺激;2880mg/m3,l5min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5040~720Omg/m3,lOmin,有恶心、头痛、眼及咽刺激;1800Omg/m3,lOmin,出现眩晕、轻度麻醉。经口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刺激症状及急性支气管炎,摄入50g可致死。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 正已烷慢性毒作用主要为多发性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大鼠每日大入2.76g/m3,143天,仅有夜间活动减少,但体重、血象、血清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处死后组织学检查见网状内皮系统有轻度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性,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18000mg/m3,每周16h,共4周,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下降,肌力降低。小鼠吸入360mg/m3,每周6天,经1年,未引起神经病;9OOmg/m3,引起轻度神经病; 180Omg/m3,出现步态不稳、肌萎缩。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正已烷的工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病,特点是隐匿性和进展缓慢。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围神经病;较重者出现运动型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正已烷可刺激皮肤,引起潮红、水肿、水疱、皮肤粗糙。正已烷无致癌活性。也未见致畸报告。 1.急性中毒

钙的生理作用和血钙离子浓度的维持

钙在细胞内、外的分布相差较大,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约为1~3毫摩尔/升,而细胞内胞浆钙离子的浓度约为0.1毫摩尔/升。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清总钙量相当恒定,为2.25~2.75毫摩尔/升,儿童稍高,常外于上限。其中大多数钙以骨盐形式存在于骨骼里。骨骼中钙的含量约占人体总钙量的99%,仅有1%左右分布于各种软组织中,在细胞外液(其中血液占细胞外液的20%,软组织的细胞间液占细胞外液的80%)中的钙含量仅占体内总钙量的0.1%,约1克左右钙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 钙离子是机体的必需元素,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对维持细胞各种代谢过程极为重要。 它维持了神经、肌肉、骨骼、凝血机制、肾和呼吸功能,并在神经介质和激素的释放、氨基酸的摄取和结合、维生素的吸收等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细胞的纤毛运动、阿米巴运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分裂、受精等作用也有着密切关系。图中概括了细胞中钙离子与身体功能的关系。 血钙离子浓度是通过神经调节及体液调节保持稳定,通过骨钙,与血钙间的转化保持平衡, 正常情况下,钙在各组织的代谢过程中,主要受副甲养腺激素的调节,还受到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男女性腺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影响。钙的平衡就是这些激素作用于钙代谢的结果。钙代谢的变化也能影响激素的活动变化,钙代谢的最终目的就是使血钙和骨钙保持稳定和平衡。骨钙一般相对稳定,而血钙的波动较大因此,钙的调节实际上就是血钙浓度的调节,钙的调节机能就是使血钙保持平衡。钙的调节机能有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肾脏是血钙调节的重要器官。当胃肠道吸收大量的钙时,血钙浓度可暂时升高。这时肾的过滤钙就增加,肾脏对钙的吸收减少,尿钙明显增加。然后血钙又逐渐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