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常规检测质量保证
急诊检验制度与范围

急诊检验制度与范围急诊检验制度与范围涉及医疗机构中急诊科室的检验项目、检验流程、仪器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急诊检验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以便医生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决策。
本文将从急诊检验制度的内容和范围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急诊检验制度的内容:1.检验项目:急诊科室常规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等,此外还包括特殊检验项目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血气分析等。
2.检验流程:急诊患者到达急诊科后,首先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急诊检验申请。
随后,将标本送往化验室进行检测,化验室根据检验项目的紧急程度和病情重要性进行优先处理并及时报告结果。
3.仪器设备:急诊科室应配备急诊专用的检验仪器设备,如离心机、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快速、精准和可靠的特点,保证急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人员配置:急诊科室需要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包括医学检验师、技术员和临床医生等。
这些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急诊检验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检验仪器设备,并及时解读和报告检验结果。
5.质量控制:急诊检验制度还应包括对检验质量的控制机制,如定期开展质控评估、参加外部质控活动、纠错措施等,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急诊检验的范围:急诊检验的范围较广,包括了常规检验项目和特殊检验项目。
常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1.血常规: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等情况。
2.尿常规:包括尿液比重、pH值、尿微量白蛋白等,可用于筛查泌尿系统和肾脏病变。
3.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各种疾病情况。
4.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等,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
5.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特殊检验项目主要包括:1.血气分析:用于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和氧合状态。
医学检验相关知识试题及答案

医学检验相关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医学检验的基本类型?A. 生物化学检验B. 微生物学检验C. 影像学检验D. 免疫学检验答案:C2. 以下哪个不属于医学检验的分析前阶段?A. 标本采集B. 标本运送C. 标本处理D. 实验室检测答案:D3. 以下哪种标本采集方法适用于血液常规检验?A. 静脉血B. 动脉血C. 毛细血管血D. 以上都对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尿液常规检验的项目?A. 尿蛋白B. 尿糖C. 尿酮体D. 尿淀粉酶答案:D5. 以下哪个不属于血清酶检验?A. 肝功能酶B. 心肌酶C. 胰腺酶D. 尿淀粉酶答案:D6. 以下哪个不是免疫学检验的方法?A. ELISAB. 免疫荧光C. Western blotD. PCR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A. 细菌培养B. 病毒分离C. 真菌培养D.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A. 实验室室内质控B. 实验室室间质控C. 检验人员培训D. 检验仪器维修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医学检验报告单的必备内容?A. 检验项目名称B. 检验结果C. 检验方法D. 检验费用答案:D10. 以下哪个不是医学检验的发展趋势?A. 自动化B. 精确化C. 快速化D. 手动化答案:D二、填空题1. 医学检验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基本类型。
答案: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2. 医学检验的分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分析前阶段、分析阶段、分析后阶段3. 血液常规检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指标。
答案: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4. 尿液常规检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指标。
答案: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红细胞5. 肝功能检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指标。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探讨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探讨发表时间:2015-07-24T11:07:47.69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刘丹[导读] 分析探讨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
刘丹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管理局军川农场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244【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测中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之间进行检查的28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尿液分析仪对其尿液样本进行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分析对比两项的检测结果差异。
结果: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均呈现阴性的患者为253 例(90.36%),两项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患者有27 例(9.64%)。
结论:尿沉渣和尿常规检查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两种检测方法单独应用均不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使用尿常规进行样本检测,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样本采用药沉渣显微镜的检测方式,以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尿沉渣检测;尿常规检测;临床诊断;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8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497-01尿液检验是非常基础的检测方式之一,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亚硝酸盐等其他指标【1】,对于医生的临床诊断重要意义。
在传统中多使用尿沉渣显微镜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其操作较为繁琐、检测时间长。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尿液分析仪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检测中,能够快速方便的但对患者尿液的检查,但是其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准确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2】本文选择280例患者的尿液样本实施尿沉渣显微镜检测和尿液分析仪的常规监测,分析对比两种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之间进行检查的28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尿液分析仪对其尿液样本进行常规检查和尿沉渣检查,其中有男性患者155 例、女性患者125 例,年龄在4-8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8.3)岁。
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

尿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程序1.目的规范尿常规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尿液常规检测标本的采集。
3.职责3.1临床护士或检验科后勤组人员负责标本的运送。
3.3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接收和处理,负责指导临床各科室和患者如何正确采集标本。
4.程序4.1 标本收集的容器与尿量4.1.1 容器a. 容器只限一次性使用,清洁干净,不含干扰物质。
b. 容器至少可容纳50ml尿量,开口应大于4cm,底部宽,防止尿液溅出。
c. 容器应方便运输,便于保存。
d. 对于儿科患者,特别是新生儿,可使用小型、特殊的容器。
4.1.2 尿量:10-12ml,不少于10ml4.2尿液标本种类4.2.1 首次晨尿标本收集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液,适合于尿液常规检查,特别是尿液蛋白、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检查。
4.2.2 随即尿随机留取任何时间的尿液标本,不受条件限制,容易获得。
但受饮水、饮食和收集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适用于门诊、急症病人的过筛检查。
4.2.3 空腹尿进餐前的尿液,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尿糖的检查。
4.2.4 餐后尿进餐后2小时收集的尿液,适用于病理性蛋白尿、糖尿检查。
4.2.5 3小时尿收集上午3小时的尿液标本。
适用于病人每小时或每分钟细胞排泄率。
4.2.6 12小时尿病人晚上8点排空膀胱的尿液,于容器中加入约10ml甲醛作为防腐剂,再收集以后12小时内所有尿液标本。
适用于Addis计数,现已少用,建议使用3小时尿标本。
4.2.7 24小时尿标本病人早晨8点排空膀胱尿液,再收集以后24小时内所有尿液标本。
适用于体内代谢产物的定量测定。
4.3 标本收集方法4.3.1 尿液自然排尿法采用中段尿法,即尿流开始小部分弃之,收集中段尿。
注意防止尿道口分泌物的污染。
4.3.2 膀胱导管或穿刺法对于自然排尿困难的病人或为了避免女性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可采用膀胱导管。
为了获得单次尿标本,在耻骨弓上穿刺膀胱收集尿液。
检验科急诊检验制度(四篇)

检验科急诊检验制度一、基本原则1.急诊检验处于医疗第一线,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
2.急诊检验____小时运行,检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4.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
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
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____告时间,以备查询。
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急诊检验人员,从事急诊检验工作。
6.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的要求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急诊检验单,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急送化验室,也可用电话或传呼告知急诊检验值班人员。
2.急诊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____分钟内将标本采集完毕。
血常规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人,由检验人员到床边采集。
静脉血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
粪便、尿液等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急诊检验室。
3.急诊检验值班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4.急诊检验值班人员将急诊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送检医师,或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
三、急诊检验的范围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四、急诊检验项目1.血液常规检验,凝血检查项目、疟原虫等;2.尿液常规检验;3.大便常规检验;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等测定);6.胃液分析;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8.其它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篇一:检验科制度-质量控制制度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1.在科主任及质控小组负责人的领导下,各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试验中的每一环节,减少误差;各实验室每天应认真作好室内质控,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
2.质控制标定:每一个批号的质控物要求第一天连续测定20次,计算出均值,标准差。
3.每天仪器开机后,先随机做一份质控物,观察仪器各项参数是否在2SD以内,符合要求,可以继续做病人标本,不符合要求,则查找原因。
4.定期对仪器及定量容器进行校正;按规定适时更换标准曲线(如:换新试剂,应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5.如果超过正负2SD,有失控,就必须查找原因,并打失控报告,纠正后由组长签字,并交主任审查。
6.室内质控图的制作:将每天的测定结果输入计算机,制作室内质控图。
7.免疫室检测各型肝炎,应有阴、阳性对照及临界血清质控,并用即刻法绘制质控图,其他血清学试验均应做阴、阳性对照。
细菌室新配制的培养基有无菌试验及已知菌株试验,每周做标准菌株药敏质控。
实验室必须认真按规定作好市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如实回报各项结果。
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形成质评分析报告提交质控组。
篇二: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制度一、必须把检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普及提高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理论知识,使之成为每个检验人员的自觉行动。
同时,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ISO 17025)》的要求,全面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二、建立和健全科、室(组)二级技术质量管理组织,适当安排兼职人员负责检验科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管理内容包括:制订目标、计划、指标、方法、措施,实施检查、总结、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定期向上级报告。
三、各专业实验室要制订质量控制制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做到日有操作记录,月有小结、分析,年有总结。
检验科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

检验科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一、病人准备1、血液检查前的准备:1.1住院病人静脉血标本原则上应清晨空腹抽取。
1。
2门诊病人应避免疾走、跑步等剧烈运动,并应静坐半小时以上后再采集标本.1.3采血前一天忌用烟、酒、茶、咖啡,并应尽可能避免服用任何药物,不能停用的药物应予以注明,如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及其它影响代谢或干扰测试反应的药物,以便解释结果时参考。
1.4血清脂质或脂蛋白测定应在空腹12~14小时采集血液标本.1。
5为提高对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敏感性,测定早餐后2小时血糖优于空腹血糖。
糖尿病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价,有时须分别测定空腹和餐后血糖.2、尿液检查前的准备2。
1病人在做尿液检查前,应做到如:清洁标本采集部位、明确标记;避免月经、阴道分泌物、粪便清洁剂等各种物质的污染;使用合格容器,细菌培养的标本,应使用消毒培养瓶或无菌、有盖的容器.2.2清洁尿:包括中段尿、导尿标本或耻骨上穿刺尿。
3、粪便检查前的准备3。
1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
细菌学检查,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3.2一般采集指头大小(约3—5g)的新鲜粪便,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
细菌学检验时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无菌容器内。
3。
3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素食3d后留取标本,禁服VitC及铁剂等药品。
4、有些特殊试验,如外周血微丝蚴检查等,请咨询相关技术人员。
5、所有检查均通知病人并获得病人或家属同意。
二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一) 血液标本的种类和用途1、静脉采血静脉血是最常用的血液标本,用于绝大多数临床化学、免疫学和血清学、全血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形态学、血液寄生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等。
2、毛细血管采血毛细血管采血可满足用血量不足200ul的检验,如血型、全血细胞计数(预稀释法)等。
3、动脉采血用于血气分析等.(二)采血器材1、真空采血装置真空管采血简便、快速、省力,可连续多管采血,免去用注射器的抽吸和转注步骤,可避免或减轻机械性溶血;无血液污染,保持手、工作台面和申请单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对工作人员和患者有保护作用;抗凝剂和血液比例固定,有利于保证检验质量。
临床微生物学尿培养操作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尿培养操作规范临床微生物学尿培养操作规范一、前言尿培养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之一,是对尿液中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的常规检测方法。
正确使用和掌握尿培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还可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最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规范尿培养技术操作步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电热培养箱、高速冷冻离心机、平板计数仪试剂:马来酸钠-10%氯己定液(药理试剂厂)、甲酸双硫磺玫瑰素(药理试剂厂)、紫罗兰素(药理试剂厂)、尿淀粉酶试纸(岛津)、理化试剂。
三、样本采集1.尽量在早晨首次排尿后采集尿液,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2.先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再在外阴部进行局部清洁消毒。
3.使用无菌尿采集器,避免手直接接触采集容器。
4.采集尽量多的尿样(10-15ml),尽量在采集后30分钟内送检到检验中心。
四、实验操作1.尿样检测前要进行初步检查,确认样本是否过量、污染、外观是否清澈和pH 值是否大于7。
2.将10μl或1毫升尿样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中,用病原菌常见的三个品种的琼脂培养基,即血琼脂培养基、巴斯德-柯莫鲁琼脂培养基和香草琼脂培养基进行接种。
3.将接种好的琼脂培养基静置于37℃恒温箱中,并定期巡查。
4.在接种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培养基无菌,培养条件一致。
5.进行培养后,根据培养的时间和菌落形态特征,鉴别出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
6.使用生化方法对特定细菌进行进一步鉴定。
7.仪器法进行微生物药敏实验,选择适当抗生素治疗染菌的感染。
五、操作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保证安全,严禁直接接触有害物质,避免直接与琼脂培养基接触,避免手套过度受污染。
2.尽量避免病原菌的污染和受到外来物质的干扰,在完成培养基的接种之后,要在无菌条件下避免接触。
3.在接种之时,尽量进行无菌操作,并严格控制培养条件,避免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4.对细胞菌落有任何疑问,应及时拍照记录,并联系负责人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