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总结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总结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总结

论著·临床论坛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多为高处坠落伤所致,其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75%,98%闭合性骨折,7%~15%双侧骨折[1-3]。发生在关节内的骨折一般都比较复杂,与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多变,使得其治疗难度大,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留下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手段和骨科手术技术也有了重大的进步,目前,对于跟骨骨折的治疗,最主要的手段是切开复位内固定[4-5],但术后患者切口不愈合、感染、皮缘坏死等成为常见并发症。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64例(76足),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采取有效复位联合植骨内固定,目的是避免这类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4例(76足),男39例,女25例;年龄19~66岁,平均40.3岁;其中双侧跟骨骨折12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6例,交通伤21例,其他伤7例。其中伴有脊柱、骨盆等多发骨折9例,合并同侧距骨、舟骨等相邻部位骨折或脱位4例。术前常规进行踝关节正侧位以及跟骨轴位X 线检查,跟骨CT 平扫加三维重建。76足骨折根据Sanders 分型:Ⅱ型39足,Ⅲ型24足,Ⅳ型13足。手术资料:①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给予严格卧床、石膏托制动、抬高患肢等治疗,同时应用冷敷、脱水药物等减轻局部肿胀。伤后6~14d 肿胀基本消退,皮肤皱纹试验(+),根据患者骨折类型、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全身状况制定手术方案:常规足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者为伤后7~21d,平均约14d;微创切开复位或撬拨复位者,手术时间可相对提前,平均约10d。②手术方法:a.常规足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足外侧“L”形切口,纵形切口在跟腱和腓骨中间,横行切口为足背侧和跖侧皮肤交界处,减少软组织的游离,直接切至骨面,勿用电刀,3枚克氏针打入距骨辅助显露,掀开外侧壁显露塌陷之距下关节,撬拨关节面塌陷骨片使之复位,恢复Gissane 角;跟骨结节处横穿1枚斯氏针向下牵引,恢复Bohler 角,沿跟骨轴向穿1枚斯氏针撬拨,恢复跟骨高度,并直接打入距骨内,复位并横向挤压跟骨外侧壁恢复跟骨宽度。若骨缺损范围>2cm,不能支撑关节面的碎骨块,则予以自体或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植入。选择合适大小钢板贴附于跟骨外侧壁,前方螺钉需打入载距突内以提高稳定性,若无法做到,则需将钢板向前置于骰骨上保证稳定性。若骨折粉碎严重、骨质疏松明显,则采用锁定钢板固定。b.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关节外骨折或骨折累及距下关节面但没有移位的患者,在骨折部位采用微创小切口局部切开,辅以克氏针固定牵拉骨折块,C 型臂X 线机下按压跟骨内、外侧,

使其骨折块复位,行螺钉内固定。c.钢

针撬拨复位固定:对于距下关节面骨折

块移位程度轻,尤其是舌状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较重或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我们采用经皮斯氏针撬拨复位。在C 型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总结

纪强陈志红李晓苏季俊庄文华

215300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5.26.25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收治跟骨骨折患者64例(76足),采用手术治疗,记录术

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6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6足,均为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晚期距下关节

创伤性关节炎5足,经治疗2足缓解不影响生活,3足疼痛存在。优44足,良22足,差10足,优良率87%。结论:对

于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制定周密的术前计划,术中采取有效复位联合植骨内固定,可以减少切

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关键词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并发症;预防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calcaneal fracture operation

Ji Qiang,Chen Zhihong,Li Xiaosu,Ji Jun,Zhuang Wenhua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 City 2153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wound complications after calcaneal fracture operation.

Methods:64cases(76feet)of calcaneal fracture patient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treated by operation.We record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follow-up time was 3to 26months.After operation,6cases had early complications,6foot were skin

necrosis,after changing fresh dressing for a wound,the wound was healed.5feet were late subtalar joint traumatic arthritis,after

treatment,the 2feet were relieved without affecting the life,the pain of 3feet was still there.44feet were excellent,22feet were

good,10feet were poor,the excellent rate was 87%.Conclusion:For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proper operation time,

careful preoperative planning,effective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nd bone graft surgery in operation can reduce

complications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The curative effect was satisfactory.

Key words Calcaneal fracture;Operation incision;Complications;Prevention

41

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4 16:53:34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d17198194.html,/kcms/detail/11.5189.R.20150914.1653.050.html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第31卷第26期臂X

线机透视下于跟骨结节外侧钻入1~2枚斯氏针至距下关节移位、塌陷或翻转的骨块,患足呈跖屈位,膝关节呈屈曲位,恢复跟骨体的宽度,C 型臂X 线机下将斯氏针向前推进,用力向上撬拨骨折块,使塌陷的骨折块上抬,尽可能恢复Bohler 角、Gissane 角,恢复正常距下关节面,继续将斯氏针插入,进入距骨,将斯氏针针尾折弯、外露。根据骨折移位情况,选择性在跟骨表面做小切口,钝性分离至跟骨骨面,旋入2~3枚加压螺钉,以恢复跟骨宽度、防止载距突塌陷及斯氏针滑脱,石膏托外固定踝关节于轻度跖屈位。③术后处理:患肢抬高,术后48h 内拔出引流橡皮片,3d 后将患肢抬高,2~3周后拆线。用克氏针及螺钉固定的患者,则需要加管型石膏外固定6周。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8~10周部分负重,12周完全负重行走。结果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早期并发症6足,均为皮缘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晚期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5足,经治疗2足缓解不影响生活,3足疼痛存在。按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优44足,良22足,差10足,优良率87%(66/76)。讨论对于发生跟骨骨折的患者,大部分是由于从高处跌落导致足跟遭受强力撞击而引起,此种情况下由于受力较重,并且来源于多个方向,容易导致粉碎性或关节内骨折。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有多种跟骨骨折分型系统,但从本质上仍可将其分为关节内和关节外骨折2型。关节外骨折极少涉及跟骨前凸部,多发生于跟骨结节区。Essex-Lopresti 分型是最早出现的分型系统,将跟骨骨折分为舌瓣样骨折和关节压缩型骨折2型,一直沿用至今。而其他一些分型系统一直存在争议。Sanders 系统主要根据跟骨的冠状面CT 扫描图像进行预后分型,仅适用于涉及跟骨后关节面的骨折[6]。但Sanders 分型的预后价值要优于其他系统。事实上,尚无一个分型系统适用于全部跟骨骨折病例,毕竟跟骨骨折可能涉及前、中、后3个关节面和跟骨体部的三维形态的改变,需要考虑关节内或关节外的骨折情况,及Bohler角和Gissene角的改变等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7]。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最主要的目标是恢复整个关节的形态。需要注意在跟骨结节与整个关节和内、外侧皮质之间存在一定的扭转。若未能恢复这一相对位置,即使在术中解剖复位距下关节,仍无法使其运动恢复正常。因此,在过去多年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理念在于,在处理跟骨骨折时,必须完全恢复跟骨的三维解剖,仅仅恢复跟骨后关节面、高度、长度或轴线的其

中之一或部分并不足够,因为任何关节的关节面移位幅度>2mm 时,将使残留软骨承受过高的负荷,从而导致继发性骨关节炎。跟骨的解剖异常同样会影响对足外侧柱的支持,降低其对体重的调节功能,同时还影响到步态中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杠杆作用。进而,跟骨三维解剖形态的改变会导致后、内和前侧关节面的方向,并使患足在不平整表面的行走和震荡吸收功能受损[8]。正常步态中的跟骨外倾有助于保持足部的稳定,而骨折后出现的内翻畸形则可导致距骨远端的半脱位和足跟脂肪垫的单侧化,从而使胫后肌腱负荷过重,极大降低其在步态循环中的推离效应。足跟宽度增加将对外踝造成阻挡,同时增加鞋的磨损,所以恢复足跟的宽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足跟高度的恢复也是不容忽视的,足跟高度丢失(马蹄足畸形)可改变距骨的倾斜角度,造成踝关节撞击。关节外跟骨骨折内翻畸形愈合,通过开放手术进行矫形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开放矫形是否适用于关节内骨折病例,目前尚不清楚。无论如何,精确矫正任何残留畸形均是手术治疗的一大挑战。面对跟骨骨折病例时,软组织的保护和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所采用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材料均对此有所考虑。同时,一系列微创(LIS)的、关节镜辅助的美容术式也应运而生。虽然采用上述术式或技术有可能降低软组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跟骨骨折病例中,皮肤损伤的风险将持续存在。

但是,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在治疗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并发症,一旦出现则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医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躯体和精神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准备,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加强术前和术后的护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Sehepers Heetveld MJ,Mulder PG.Clinical

outcome scoring of intraai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J].J Foot Ankle Surg,2008,47:

213-218.

[2]张英泽.骨盆骨折救治的几点建议[J].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1):1183-1184.[3]Berber O,Amis AA,Day AC.Biomechanical testing of a concept of posterior pelvic recon-struction in mtationally and vertically unsta-

ble fractures[J].Bone Joint Surg Br,2011,93(2):237-244.

[4]胡林,孙刚,胡阳.跟骨关节内骨折钛板内固定

治疗32例[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4):341.

[5]汤杰,蔡海康,张银网,等.切开复位内固定

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6):692.

[6]Sanders R,Fortin P,DiPasquale T,et al.Oper-ative treatment in 120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Results using a prog-no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classific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90):87-95.

[7]Berberian W,Stud A,Karanfilian B,et al.Dis-

placement of the sustentacular fragment in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Am,2013,95(11):995.[8]Veltrnan E S,Doomberg J N,Stufkens S A,et al.Long term outcomes of 1730ealcaneal fractures:systematic renew of the literature [J].J Foot Ankle Surg,2013,52(4):486.们应用的以上两组抗生素组成的方案在井冈山共识中得到推荐,而且两种方案根除率差异不大,但高于传统的四联疗法,疗效稳定,廉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0.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S].2012.

(上接第40页)42

普外科医生上半年工作总结

普外科医生上半年工作总结 普外科医生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的理论武装自己,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自己,紧密围绕医院积极的正确领 导,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时时争做优秀党员 我在院党总支的领导下,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和政策,以一名共产 党员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党小组组织各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同时做为一名 党小组长,我认真的组织组员参加组织活动并做好记录。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 展观》的系列理论,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善服 务态度,营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 开展自身思想品德建设,以“八不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查,在医院领导的正 确领导下,在科室主任的英明决策下,努力在工作中做到科学发展,时时争取做 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二、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认真钻研,完成了医院和自己既定的目标 我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了普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我在各种手 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 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 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在工作中,我 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从不旷工,反而是多次加班工作,目前在同科医生中, 欠休假是最多。每个月的门诊病人及门诊收入,在同级医生中也是名列前茅。我 不计较个人得失,拒收病员钱物,多次收到就诊病员的感谢信。 三、继续加强学习,从多种途径丰富和培养自己 我一开始工作,就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再次温习大学书本,一方面 从其他途径去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我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 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作学习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 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参加了科室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同时今年参加了腹腔镜培训班活动并取得了腹腔镜中级技术合格证。也参加了省卫生 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的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我健全了自己理论 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四、振奋精神,进入状态,积极投入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迎接复评 上半年我们迎来卫生部等级医院复评,这是对我们的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和考核。 上级部门定期的严格考核,本身就是我们进入到三级医院行列的成果之一,只有 不断的严格要求,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同时今年卫生部也要求我们医疗机构做 到“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我把复评和万里行活动当作是对工作的促进,珍惜这 次机会,重新温习标准和学习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活动标准,再一次把各项工作系 统地检查一遍,该弥补的要尽早进行,需完善的决不遗漏。作为一名医务人员,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手术并发症是患者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或情况,如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败血症、休克/心脏骤停、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急性溃疡、手术后出血或血肿、手术后伤口裂开等。一般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为某些手术特有的并发症,如胃手术后的倾倒综合征、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等;另一类则为多数手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所以,对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⑴术后出血预防措施:①手术时严格止血。关腹前确认无活动性出血点;②术中渗血较多时,必要时术后应用止血药物;③凝血机制异常者,可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⑵切口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②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严格止血,避免渗血、血肿;③加强术前、术后的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增强抗感染能力;④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预防应用广谱抗生素;⑥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注意手卫生,更换敷料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⑶切口裂开的预防措施:①术前、术后积极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特别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②术后再突然增加腹压时,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和胃肠胀气等情况发生时,注意按压切口,防止张力增大后切口裂开;③防止切口的局部张力过大,切口血肿和感染;④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 ⑷肺不张预防措施:保持顺畅的呼吸运动:①术前锻炼深呼吸;②有吸烟嗜好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以减少气道内分泌物;③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的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④全麻手术结束前充分吸取气管内分泌物,术后取头侧位平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⑤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体味排痰或给予药物化痰,以利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⑥胸、腹带包扎松紧合适,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绑扎;⑦注意口腔卫生;⑧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 ⑷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术后指导患者尽量自主排尿,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在1500m l/天以上。正确预防和治疗尿潴留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关键。 ⑸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预防措施:①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②高位病人,下肢用弹性绷带或穿弹性袜以促进血液回流;③避免久坐;

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总结

西电集团医院泌尿外科手术质量与安全分析 手术质量与安全在医疗质量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手术质量与安全体现了科室手术质量的水平,也体现了手术医师的技术。同时手术质量与安全与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关系重大,因此要不断提高及改进手术质量,保证手术安全,从而不断提到医疗质量。 一.科室重点手术数据统计基本情况 我科今年一、二季度实施的重点手术中,我们分别对手术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包括了:手术例数、死亡例数、术后感染例数、术后并发症例数、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统计如下表 2015年我科一二季度的总共施行重点手术例84,其中死亡例数为0例,术后感染3例,术后并发症3例,非计划再次手术1例。

二. 手术质量与安全指标趋势分析 (一)手术后并发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我院1-2季度重点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数据统计是3例,占前三位的是:术后感染;术后出血。以下是手术后并发症例数统计图及趋势图: 图表三 从以上手术并发症病例占重点手术比例的趋势图看,我院重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变化趋势呈下降后上升趋势,第二季度比例较低,第三季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以上变化趋势,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控制第四季度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尽可能接近一二季度或能有所下降。 (三)手术后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 我们分别对在1--3季度中占手术后并发症前三位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术口裂开及其他原因进行了统计,如下图:

图表四 从以上统计图可以看出,手术后并发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术后感染造成,三个季度中术后感染比例都大于40%;术后出血在三个季度中比例从15%增加到21%之间波动,出现上升趋势;而切口裂开是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应积极寻找术后感染的原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的发生,控制并发症上升趋势,提高手术质量。 1.手术后感染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根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及手术感染比例,作出了三个季度手术感染例数变化趋势图:

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例心脏外科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1例(11.1%)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三重酸碱失衡死亡,其余8例的并发症均治愈。结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时防范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并发症治愈率及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9 patients with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4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9 patients occurred with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1 case (11.1%)was dead due to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and three triple acid-base imbalance.The other 8 case were s cured. Conclusion 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improving heart function,maintaining balance of water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timely preventing and tak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malignant arrhythmia and other complications)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Key words] Cardiac surgery;Complication;Nursing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及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的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伴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风险依然存在。据统计,目前心脏瓣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率为6.1 %,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2.0%,呼吸衰竭组住院死亡率为17.6%[1]。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34.4%,发生并发症例次42例次,早期手术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6.3%[2]。本研究对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早期并发症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36~69岁,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例;心胸比率为0.48~0.60;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心脏黏液瘤摘除术2例,心脏脂肪瘤摘除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体外循环时间为95~223(127.9±41.3,中位数115.5)min;心肌阻断时间为36~169(81.8±40.4,中位数80.5)min。本组5例瓣膜置换术均采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综述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综述 【摘要】: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且大部分为关节内骨折。跟骨为人体负重骨,手术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案。跟骨骨折有明显规律,本文从跟骨解剖特点、手术复位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评价,在跟骨骨折治疗中,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把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本文还全面综述了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时根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并发症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累及距下关节的骨折占全部跟骨骨折的83%,以青壮年伤者最为多见[1]。多年来对其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较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但在手术治疗后有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距下关节炎等并发症。有文献报道高达30%~50%[2]。因此,对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和对策的探讨十分重要。 跟骨骨折的解剖学特点:跟骨为最大的附骨,呈不规则长方体,其上有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关节,后关节面最大,为主要承重区及活动区。前方有以关节面与骰骨相关节。临床解剖观察发现,关节面下部软骨下骨质比较致密,特别是跟骨后关节及Gissane角部,跟底远端关节部;另外,跟骨结节部骨质也比较致密,因为共为负重区,生物力学也决定了它有较高的强度。梅焗等[3]对30例成人跟骨样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跟骨骨小梁分布特点为跟骨内、后、上部致密,外、前、下部稀疏。同时发现载距突部骨质、内侧骨皮质均较厚且较致密,这使得跟骨结节及载距突成为跟骨骨折内固定可靠的固定点,而跟骨体部及外侧部成为跟骨骨折塌陷最为常见的区域。梅焗等[4]在另一篇研究中发现,这些结构周围有着坚强的肌腱、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当跟骨骨折时,这些结构限制了载距突的移位,使得它保持正常的解剖部位,这也为其外侧关节面塌陷移位的骨折块解剖复位提供可靠的参考点。 跟骨骨折多数是由距骨在跟骨上直接的垂直暴力造成的,包含有剪切力及压缩力,前者造成纵行的骨折线,由上方斜向内下方,纵贯或斜贯后关节面或嵌于跟骰关节。手术中发现最多的骨折位于后关节面下部,即跟骨突部,骨折线呈纵行走向,有1~2条骨折线甚至更多。压缩力在Gissane角产生一种“楔形挤压”作用[5],导致后关节面骨折处再次骨折,使得跟骨骨折进一步复杂化。这种情形常产生四大骨折块:跟骨前部,载距突,跟骨后关节面部(跟骨丘部)几跟骨结节;各部又可细分为细小的骨折。 1.临床观察资料: 有报道统计,校伯平等[6]对189例跟骨骨折手术记录资料进行分析:①跟骨骨折最多的部位位于跟骨后关节面下部,即跟骨突部,骨折线程纵行走向,有1~2条骨折线甚至更多。骨折面呈矢状位,内侧的载距突位置因有其坚强的韧带附着及屈趾长肌腱的固定而几乎没有移位,而其外侧的骨折块往往塌陷进入跟骨体内,关节面向前并向下翻转90°左右,外侧壁向外侧膨出,大部分病例均涉及;②其次70.8%位于Gissane角部,此部使跟骨横断或斜行骨折,使跟骨成前后两大块,Gissane角变大或变小;③再次是跟骨结节部,使跟骨

有关普外科的年度工作总结3篇

有关普外科的年度工作总结3篇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很多人都需要进行年终总结,你也不例外,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年终总结吧。但是拿起笔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写什么,下面是关于普外科的年度工作总结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普外科的年度工作总结篇1 展望即将到来的20____年,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对我们医院及外科来说,依然是需要稳定、巩固、发展和壮大的关键一年,我们既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和困难,但更充满了热情和信心。具体到外科,我们认为有以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努力: (一)、进一步强化经营意识。具体措施是要进一步降低用药成本比例,拓展服务范围,向服务要效益,向新技术要效益,向医疗挖潜要效益。外科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也是一个高风险的战场。我们殷切希望在医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外科明年能够搬进新楼,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加强与交警、公安和保险部门的合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来我们科室调查、协调工作时,我们要接待热情,服务耐心,照顾周到。 (三)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对交

通创伤病人及时和我院警医联系小组人员沟通,积极、主动寻找“三无”病人家属,尽力防止病人擅自出院造成欠费。 (四)进一步加强与我院市场部的合作,提高社会影响力。与医院领导协商,适当降低社会病人住院期间的费用,努力拓展病人来源渠道,提高外科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五)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新病人入院后,科室以名片形式将主管医师、主管护士、科主任、护士长的姓名及联系电话告诉病人或其家属,以便交流联系。 (六)加强人文关怀,确保医疗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要求医生护士少坐办公室,多深入病房,多向病人及家属询问意见和要求,将可能发生的磨檫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在内部提出要有“随时准备与每一个病人对簿公堂”的风险意识,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贯彻始终,把医疗护理规章制度、法规条例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七)强化学习氛围,提高业务水平。科内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无止境,服务无边,关键是要用心,用真情,下功夫,作好脚下的每一件事,作好每一件事的每一个环节。鼓励每一位职工继续深造,如果医院和科室条件许可,建议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基本素质好的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八)讲究奉献,提高效率。我科危重病人多,工作无节奏,经常加班、加点,我们科室人员经常要一个人干两个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选取本院132例骨科手术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三组患者并发症不同方法确诊及治疗,临床症状组死亡率45.45%,明显高于实验室检查组的4.55%及影像学检查组的11.36%,且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存在高血压、心脏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结论:骨科患者受接受手术治疗,脂肪栓塞出现再施行治疗的预后效果较好,并发症也较少;治疗时首先考虑对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的治疗,也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标签:骨科手术;并发症;防治原则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脂肪栓塞综合征和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1]。脂肪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医生往往易忽视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诊断并作进一步治疗,将会引起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严重者最终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2]。本文选取了70例施行骨科手术患者,旨在探究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132例,其中男60例,女72例,年龄22~72岁。术前检查出患者既往病史:高血压患者5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7.88%;心脏病患者4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0.30%;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2 2.7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7.58%;糖尿病患者6例,占总患者比例的4.55%;其他病史患者4例,占总患者比例的 3.03%。 1.2 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资料,记录下有关心脏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分析这些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关系。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每组44例。 1.3 治疗过程对于轻度骨折患者,由于外伤后的疼痛与紧张感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患者会因此出现疼痛现象,可先采取阵痛、镇静的方法缓解患者痛感,如心率快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不快,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心脏病患者骨科术后行PCEA镇痛,疼痛缓解留置引流管平均 2.2(2~3)d。因术后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少数患者会因血栓脱落死于肺栓塞,对于该部分患者可遵循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使用小剂量抗凝剂,与此同时加强心功能检测。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患者骨科术后并发症一般多见于呼吸

跟骨骨折护理

跟骨骨折护理 一、疾病概述:跟骨为足的主要承重骨,是足纵弓的后侧支撑点,它与距骨协同承担足负重量的一半以上,跟骨的形态和位置对维持足的纵弓和负重,有极其重要意义。跟骨可分为体部及跟结节;跟结节为跟腱附着点,有强大的蹠屈作用。跟骨体的上部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应关节面相对应,构成跟距关节。使足有内翻、外翻、内收,外展的活动。以适应往高低不平道路上行走。在跟骨的前内缘有载距突为支撑距骨体和颈的一部分,又为坚强的跟舟韧带附着部,支持距骨头承担体重,跟骨前端与骰骨构成跟骰关节。 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40°左右的跟骨结节角为跟距关系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跟骨骨折时,此角常变小,甚至呈负角,如不矫正,将降低腓肠肌的收缩力,而影响足的功能。 跟骨骨折为足部常见骨折,多发于成年男性。多为间接暴力引起,由高处坠下足跟着地,为跟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由于坠地时,足常不能平衡着地,可导致不同部位的骨折。如由高坠地,身体重力沿胫骨(经)距骨向下传导至跟骨,则跟骨可被垂直压缩或劈裂骨折。如由高坠下足踝外翻足跟着地时,则可引起跟骨结节纵形骨折;内翻足跟着地时,可引起跟骨载距突骨折;若由高坠下足蹠屈着地时,可引起跟骨结节的横形撕脱;足的强力扭旋,可引起跟骨的前突部骨折。 二、临床表现

1.伤后足跟部疼痛,不能站立和负重。 2.足跟横径增宽,可有内翻或外翻畸形。并有程度不等的肿胀和瘀血斑。 3.可有前足增长和足纵弓低平,多有外踝下膨出,甚至足呈舟状畸形。 4.足跟两侧挤压和足跟底部按压及沿跟骨纵轴扣压均有明显疼痛。 5.踝关节背伸、蹠屈及内翻外翻活动,均有明显受限。 6.由高处坠下足跟着地或继而臀部着地时,除引起跟骨骨折外,尚可合并腰椎压缩骨折,甚至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应注意全面检查,以免漏诊。 三、护理要点 1.近跟距关节面的跟骨体部骨折,复位需配合跟骨牵引,应注意牵引的位置,重心、患者的体位等。 2.穿针外固定或内固定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针眼,伤口的渗液渗血情况。如发现渗出不止者,将患足抬高,报告医生给予止血等处理。保持针眼伤口干燥,预防感染。 3.跟骨反弹器固定,应注意针锁有无松动,以防滑脱。 四局部护理 1.病人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静脉血回流,减轻局部肿胀或疼痛。限制患肢活动,必要时用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可解除疼痛,避免患肢畸形及病理性骨折。由于骨组织感染后可发生骨质疏松和破坏,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因此在搬动患肢时避免患处产生

普外科工作总结

托县医院普外科 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在忙忙碌碌和不知不觉中走过,一年来,在院班子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我科同志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本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年来,无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多项工作受到医院的好评,当然也存在不足,在此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下总结,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工作。 一、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认真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严于律己。进行经常性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廉政警示教育。加强行风建设,贯彻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体系。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树立廉洁行医、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科同志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按时召开科务会,强化职工民主参与科室管理工作。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降低医疗费用,减少病人经济负担,合理用药是每一位医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加强科室管理,使病人切实得到实惠,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 2、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做到这一点,

要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上下功夫,诚恳认真的工作方式、细致耐心的思想交流,与病人交朋友,用病人的口为我们做正面宣传。采取病人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与出院病人进行沟通,使慕名而来的病人逐渐增加。在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要加强对科室成员的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面向社会、面向患者,主动找市场、找病人的新观念。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科室的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激发科室成员积极向上的精神,增强科室的凝聚力。培育科室精神、树立医务工作者整体形象,即服务一流,技术精湛,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白衣天使形象。 3、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切实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合理用药不仅表现在对症用药,还表现在药物的合理应用方面。不仅要加强对药品各种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毒副作用的学习,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在不影响病人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精打细算,用最少的费用进行最好的医疗服务,这也是我们普外科努力的方向。耐心细致的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让病人明明白白看病,明明白白花费。 4、积极响应自治区倡导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贫困村老百姓义诊、体检等,积极派医生下乡,支援农村医疗工作。圆满完成8.26沉船事件的抢救工作及打捞任务。 5、以全体科务会的形式,加强科室管理,用各种制度来管理科室,加强三级查房制度的落实,所有制度的落实均记录在案。完善了医患沟通、抗生素知情同意等告知制度。 二、业务方面

屈光手术常见并发症处理措施教学总结

屈光手术常见并发症 处理措施

屈光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一、术中并发症 1. 角膜帽缘撕裂或切口处角膜上皮破损 可因角膜帽厚度过薄、角膜切口过小、患者眼球突然转动或器械操作不细致等原因造成。 处理:(1)轻度的切口边缘撕裂:将其平整对合,不需要特殊处理,较明显者需将裂开处严密闭合,避免术后角膜上皮植入。必要时术毕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2)若发生角膜上皮破损,术毕将上皮平复,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避免角膜上皮植入。 2. 角膜基质透镜分离困难 可能由于激光能量异常、出现黑区或角膜组织结构异常等原因,造成角膜帽下方(透镜上表面)或透镜下表面分离困难。处理方法:(1)调整分离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轻轻分离。(2)使用特殊的分离器械,小心分离。(3)若预计分离困难,且无法找到正常组织结构时,建议暂放弃手术。 3. 负压脱失 由于角膜表面液体过多、患者固视不良或眼睛突然转动、结膜嵌入负压锥镜与角膜间隙等原因,造成在飞秒激光扫描过程中负压脱失,使激光扫描自行终止。处理方法:(1)激光进行微透镜底部切割进程<10%时负压丢失,可以重新开始扫描。此时机器会自动弹出是否进行快速重启的选择菜单,选择继续,原始治疗方案不做任何修改。(2)若激光微透镜底部切割进程>10%且接近中轴区时负压丢失,建议暂终止SMILE,改为FS-LASIK 或择期行SMILE。(3)若已完成透镜底部切割进程,在侧切透镜时负压丢失,可以从侧切重新开始继续激光扫描(注意对位)或可将透镜侧切直径缩小0.2~0.4mm。(4)若已完成透镜底部切割进程且侧切完成,在角膜帽扫描时负压脱失,可不改变原始治疗参数,重新制作帽,但此时一定要注意中心对位。(5)当扫描周切口时负压丢失,可不改变原始治疗参数,重新扫描周切口或机械切开。注意重新吸引时尽量与原中心对位。 4.角膜基质透镜撕裂或组织残留

医院普外科的工作总结

医院普外科的工作总结 20**年是深入贯彻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一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和护理部的关心支持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普外科全体护理人员圆满完成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等各项任务并取得一定成绩。回顾过去一年,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治疗班护士等各尽其职,按其分工落实到人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早2班护士核对医嘱并在输液卡上签字 (3)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4)坚持2人核对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普外护理常规及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一级护理巡视单等.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本班工作在本班完成不得交给下一班 完成责任包干制.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搞好院内感染及垃圾分类工作并做 好定期细菌监测合格率100%.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要求说普通话. 2.狠抓"三基"及专科技能的培训及急救知识的培训,定期检查 及考核,人人过关.过关率100%. 3.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最佳护士。建立出院病人随访登记本及健康教育宣传单受到出院病人的好评.收到病人感谢信...封?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7198194.html, 骨科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龙章黎品基陈炎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16期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方法:选取本院132例骨科手术患 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三组患者并发症不同方法确诊及治疗,临床症状组死亡率45.45%,明显高于实验室检查组的4.55%及影像学检查组的11.36%,且前者与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骨科手术;并发症;防治原则 在骨科临床工作中,脂肪栓塞综合征和静脉血栓栓塞(VTE)是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1]。脂肪栓塞的栓子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医生往往易忽视这两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诊断并作进一步治疗,将会引起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损伤,严重者最终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2]。本文选取了70例施行骨科手术患者,旨在探究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原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132例,其中男60例,女72例,年龄22~72岁。术前检查出患者既往病史:高血压患者5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7.88%;心脏病患者4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30.30%;脑血管疾病患者3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2 2.73%;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例,占总患者比例的7.58%;糖尿病患者6例,占总患者比例的4.55%;其他病史患者4例,占总患者比例的 3.03%。 1.2 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资料,记录下有关心脏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类患者,分析这些患者中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情的关系。并发症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并发症和相关治疗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临床症状组、实验室检查组与影像学检查组,每组44例。 1.3 治疗过程对于轻度骨折患者,由于外伤后的疼痛与紧张感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患者会因此出现疼痛现象,可先采取阵痛、镇静的方法缓解患者痛感,如心率快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不快,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心脏病患者骨科术后行PCEA镇痛,疼痛缓解留置引流管平均 2.2(2~3)d。因术后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少数患者会因血栓脱落死于肺栓塞,对于该部分患者可遵循患者及其家属意见使用小剂量抗凝剂,与此同时加强心功能检测。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患者骨科术后并发症一般多见于呼吸循环治疗外,重点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3],还需追加肺栓塞的治疗,在有症状的30 min 内进行气管插管,必须建立人工呼吸道并给予有效的胸外按压,对其进行了气管插管同时给予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第章 第一节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常规 (外科围手术期) 【护理评估】 (一)术后出血 伤口敷料被血液渗透时应及时打开检查伤口,若血液持续涌出,或在摘除部分缝线后看到出血点,可明确诊断为出血;若术后病人早期出现低血容性休克的各种表现或有大量呕血、黑便;或引流管中不断有大量血性液体流出,CVP低于5cmH2O,尿量少于25ml/h,特别在输给足够液体和血液后,休克征象或实验室指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或曾一度好转后又恶化都提示有术后出血。 (二)切口感染 病人主诉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伴体温升高、脉博加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波动感等典型体征。 (三)切口裂开 多发生于腹部及邻近关节处。腹部切口裂开常发生于手术后一周左右,病人在突然增加腹压,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呕吐时,自觉切口剧痛和松开感 (四)尿路感染 分上尿路和下尿路。前者主要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以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胃寒、发热、肾区疼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段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细菌。急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一般无全身症状;尿常规检查有较多红细胞和脓细胞。 (五)肺不张 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胸部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有局限性湿啰音、呼吸音减弱、消失或为管样呼吸音,常位于后肺底部。 (六)深静脉血栓形成 主诉小腹轻度疼痛和压痛或腹股沟区疼痛和压痛,体检示患肢凹陷性水肿,腓肠肌挤压试验或足背屈曲试验阳性。 【护理措施】 (一)术中出血较多者,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凝血机制异常者,可在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确诊为出血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 通知医生,完善术前准备,再次手术止血。 (二)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更换法律时严格执行无菌制度,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若切 口已出现早期感染症状时,采取有限措施加以控制,如勤换敷料、局部理疗、有 效应用抗生素等;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引流,争取二期愈合。必要时可拆除 部分缝线或置引流管引流脓液,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三)手术前加强营养支持;对切口完全裂开者,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 禁食、胃肠减压;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块覆盖切口,并用腹带包扎;通知医生,护送病人入手术室重新缝合处理。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 成腹腔内感染。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探讨

跟骨骨折并发症的预防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研究我科于2006年8月至2009年收治的跟骨骨折病例27例,其中2O例26足采用手治疗,并随 访8~24个月,观察其有无并发症发生,分析治疗过程各因素对并发症发生率的 影响。结果骨折7-14周愈合,平均11.4周。表浅感染1足,皮瓣坏死2足,距 下关节间隙欠清2足。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局部皮瓣坏死、伤口延迟愈合、疼痛、 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9.2%(5/26)。结论术前确定骨折类型,确定具体治 疗方法,选择恰当手术时机,精细化手术技巧和内固定技术,可有效预防跟骨骨 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跟骨骨折并发症预防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65%,占全身骨折的2%[1-3],骨折大部分涉及距下关节,其致残率较高,并 发症较多。如何有效避免并发症一直争论很大,若处置不当易造成跟骨疼痛、创 伤性关节炎、扁平足、行走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治疗远期效果。近年来,跟 骨骨折治疗进展较大,预防并发症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本科于2006年8月至2009年收治的涉及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病例27例,本科对其中20例26足跟骨骨 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经3~24个月随访,并发症预防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26足)跟骨骨折,男13例(18足),女7例(8足);年龄18~62岁,平均33岁。损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6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其余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胸腰椎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本组术前均 行跟骨正、侧位及轴位X线摄片;9例行跟骨CT扫描。本文Sanders分型:Ⅱ型 7足,Ⅲ型14足,Ⅳ型5足。 1.2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作传统经典外侧L形切口。锐刀切开直至骨膜,注意保护 腓肠皮神经及腓肠肌腱,以3枚克氏针“不接触”牵开技术[4]牵开皮瓣,显露距跟、 跟骰关节、跟骨外侧壁及后关节面,骨膜剥离器撬起塌陷的关节面骨折块,恢复 跟骨前中后关节面,同时恢复Bo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C臂透视关节 面复位情况,根据骨折选用重建钢板、Y型或T型等跟骨钢板及螺钉固定,中间 孔螺钉固定到载距突上。C臂透视复位,钢板和螺钉情况满意后,检查距下关节 活动。对残留的较大骨缺损腔用自体骨植骨。术毕放置引流,严密缝合切口。 1.3术后处理 术后切口加压包扎,抬高患足3~5d,根据引流量24~48h内拔除橡皮片,若 引流量较大则可适当延长时间。对于缝合张力大、局部肿胀明显者加用20%甘露 醇静点3~5d,q12h。术后3d逐渐开始足趾及踝关节的主、被动功能锻炼。术后 4周开始练习不负重行走,术后2~3个月根据X线片情况逐渐进行负重行走。 2 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表浅感染1足,皮瓣坏死2足,经伤口换药及有效抗生素治疗伤口愈合,术后距 下关节间隙欠清2足,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可能。本组术后并发症主要 为局部皮瓣坏死、伤口延迟愈合、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现象,无腓肠外侧皮神经 损伤、血管损伤及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发生率为19.2%(5/26)。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跟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跟骨骨折(修订) (草案)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跟骨骨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跟骨骨折calcaneus fracture 凡发生于跟骨的骨折均称为跟骨骨折。 3 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有明确的足跟部外伤史,特别是高处坠落史。 3.1.2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是足跟部疼痛、活动受限。查体可见局部肿胀,压痛,皮下瘀斑,足弓变浅或消失,足跟增宽,呈外翻畸形。合并脊柱骨折时则有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合并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可出现足部剧烈疼痛,皮肤感觉障碍和张力异常增高等表现[1,2]。 3.1.3影像检查 X线片检查:应拍摄跟骨前后位片、侧位片和轴位片,用于判断跟骨骨折类型、关节面塌陷情况以及测量B?hler角(25~40°)、Gissane角(平均120~145°)和跟骨的高度、宽度、外翻的角度等。对合并伤患者还应拍摄相应部位的X线片[3]。 CT检查:应包括横轴面及冠状面、矢状面扫描,用于判断跟骨骨折的部位、移位和塌陷程度,特别是后关节面骨折情况。CT图像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跟骨骨折的细节[4]。 3.2分型 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有两种,一是基于X线片检查的Essex-Lopresti分型法,分为舌型骨折和关节塌陷型骨折,又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不同亚型[5]。 二是基于CT检查的Sanders分型法,它根据冠状位和轴位CT图像中后关节面骨折的情况,将跟骨关节内骨折划分为四大类型和不同的亚型: I型,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无论后关节面骨折线有多少; Ⅱ型,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移位≥2mm,根据原发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ⅡA、ⅡB和ⅡC; Ⅲ型,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骨折线,为三部分移位骨折,又分为ⅢA、ⅢB及ⅢC三个亚型,各亚型均有一中央凹陷骨折线; Ⅳ型,跟骨后关节面为四部分及以上的移位骨折,包括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X线片和CT检查结果可做出明确诊断。 成人跟骨骨折诊断明确,但需注意与病理骨折等相鉴别。 4辨证 本辨证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在《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8]的基础上结合前期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完善。 跟骨骨折的辨证论治规律以三期辨证为主,气滞血瘀证、瘀血内阻证、气血亏虚证、肝

普外科2014年全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普外科2014年全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今年在院党委、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在普外科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在等级医院评审、医疗、科研和教学、医德医风建设、综合目标管理、护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院党委、领导班子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科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走科室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医院三甲评审标准为指南,以三甲医院普外科标准为规划目标,充分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在保证完成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完成三级医院普外科工作的各项要求,完成了科室必备的档案文件、培训考核计划及内容,重点落实科室骨干培训及工作落实,广泛发动全科室医务人员参与,进行任务分解、做到责任落实,严格实行问责制和奖惩制。尤其是注重科室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力争做到了PDCA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良性循环。 二、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工作中明确各级医务人员职责,在科室中认真学习《核心制度》,将核心制度落到实处,并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科室的主要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的环节管理,尤其是加强《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死亡病历讨论记录本》、《医疗质量与安全记录本》等的管理,重点注重危重病人的医疗救治,及时讨论病情,加强科室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落实,提高了医疗质量。通过组织学习文明服务医德规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科医护人员能按《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医院工作人员守则》约束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任何以医谋私,收受贿赂的不良行为,无任何违纪现象发生。 三、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平时注重提高医疗技

2017年手术并发症分析

2017年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分析 一、现状调查: 2017年神经外科共完成手术543台(包括清创缝合术),其中择期手术89台,占 16.39%,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占8.99%。 8 例并发症分别为: 并发症8例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 1.肺炎 原因:发生肺部感染的3例患者一位系脑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加之前期意识模糊、咳嗽困难,导致肺部感染;一位时肺叶切除术者,创伤大,术后疼痛导致咳嗽咳痰能力差,加之术前呼吸功能训练不到位;一位系颅骨修补术患者,此患者术前基础情况较差,家属检查行颅骨修补术,导致术后恢复缓慢,咳嗽咳痰能力差。 整改措施:围手术期加强宣教,指导正确咳嗽咳痰,指导家属正确翻身拍背,规范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手术技能培训,缩短手术时间。 2.切口感染 原因:手术创伤大,手术操作时间过长,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手卫生落实不到位;术后切口观察处理不到位。 整改措施:加强围手术的健康宣教工作;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遵循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缝合技术;出现发热症状时注意查找原因,及时拆线引流;重视支持治疗。 3.生理/代谢紊乱 原因分析:我科择期手术均为较大型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恢复缓慢,易出现内环境紊乱,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特别是食道癌术中,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主

管医生管理病人不细致,未规范营养支持。 整改措施:加强三基学习,加强围手术的健康宣教工作,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提高手术技能,规范危重病人的综合治疗。 4.脑梗塞 原因分析:此患者发生梗塞原因,考虑:1)术中因牵拉而损伤,小脑后下动脉变异情况较多,部分小脑后下动脉极为细小,术中有可能因认识不清而损伤;2)术后脑血管痉挛导致梗塞,小脑后下动脉细小且迂曲,易因术中骚扰而发生痉挛梗塞。 整改措施:无论何种手术,术中对重要组织的保护均是第一位的,一定要注意牵拉对重要血管、神经、脑组织的影响。精细操作需使用显微镜的一定使用显微镜以减少手术误伤。 5. 吻合口瘘 原因分析:吻合口瘘是食道癌手术常见并发症,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发生瘘的原因考虑:食道松解不充分,吻合处张力过大;吻合技术欠佳,导致吻合瑕疵;进食不当;剧烈咳嗽;患者营养状况差,吻合口愈合困难。 整改措施:对食道癌患者术前纠正营养不良贫血,术中注意保持良好的血运,及吻合口缝合细致、无张力,是预防木后吻合口痿的关键。 综上所诉,出现手术并发症有医源性的因素,我们只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