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度蛋黄卵磷脂提取技术研究

高纯度蛋黄卵磷脂提取技术研究
高纯度蛋黄卵磷脂提取技术研究

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

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 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学号:2010001220班级:生研1004班姓名:刘珊珊 摘要:从虎杖等植物中提取的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保护肝脏、保护心血管等功能,鉴于白藜芦醇的多种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白藜芦醇的提取方法,其中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及微波辅助萃取法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综合比较,找出了最佳优化条件。 关键词:白藜芦醇;提取;正交实验 1.1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 白藜芦醇分子式是C14H12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8.25,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1,2—二苯乙烯,是一种蒽醌萜类化合物,熔点为256~257℃。它主要存在于葡萄、虎杖、花生、朝鲜槐等植物中,尤其在种皮中含量较高[1]。白藜芦醇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其存在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顺式-白藜芦醇、反式-白藜芦醇、反式-白藜芦醇糖苷及顺式-白藜芦醇糖苷,但只有反式异构体具有生物活性[2]。 图1反式白藜芦醇的结构式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结和血管舒张,保持血液畅通,可预防癌症的发生及发展,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脂的防治作用。抑制肿瘤的作用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用于治疗乳腺癌等疾病。它既是肿瘤疾病的化学预防剂,也是对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20世纪9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白藜芦醇的研究不断深入,并揭示其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非正常凝

聚,预防心肌硬塞、脑栓塞,对缺氧心脏有保护作用,对烧伤或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心输出量下降有效恢复,并能够扩张动脉血管及改善微循环。 1.2白藜芦醇的提取方法 1.2.1溶剂提取法 溶剂法是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提取方法。常用溶剂主要有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溶剂法对设备要求简单,产品得率较高,但缺点是成本高,杂质含量也高。常见报道的溶剂法有三种:浸提法、渗漉法、回流法[3]。浸提法对温度要求不高,但费时较长,效率不高;渗漉法由于保持一定的浓度差,所以提取率较高,浸液杂质较少,但费时较长,溶剂用量大,操作麻烦;回流法较前两种方法效率高,速度快,但容易对受热敏感的原料造成破坏,因此根据不同的原料应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 1.2.2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 白藜芦醇具有弱酸性,在碱性条件下酚羟基可以被转变成盐而使水溶性显著增加。碱提取法的原理是利用白藜芦醇这一性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和某些无机碱、碱性盐形成酚盐而从体系里溶解出来;再通过调节溶液pH值的方法使之沉淀而得以分离,从而富集提取白藜芦醇。常用的碱性溶液为NaOH、KOH、Na2CO3、NaHCO3 。 1.2.3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有许多优点,如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需求温度低等。超声波提取是一种物理破碎过程,对媒质主要产生独特的机械振动作用和空化作用,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白藜芦醇,有利于保持较高的白藜芦醇的相对含量[4]。 超声波提取的工艺流程:样品处理→加入适量的提取试剂→热水浸提→超声波提取→离心分离样液→浓缩过滤→固相萃取,富集白藜芦醇→提取物样品[5]。 1.2.4酶解法 近年来文献对白藜芦醇的提取工艺报道较多,但白藜芦醇的提取率和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较低,生产成本高。如果直接提取,白藜芦醇苷不易转化为白藜芦醇;其次白藜芦醇包裹在细胞壁内,若直接用有机溶剂提取,白藜芦醇难以溶出,酶解作用可以使细胞壁疏松、破裂,减小传质阻力,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从而

蛋黄卵磷脂

蛋黄卵磷脂 Danhuangluanlinzhi Egg Yolk Lecithin [93685-90-6] 本品系从鸡蛋黄提取精制而得的磷脂混合物。含氮(N)应为1.75%~1.95%,含磷(P)应为3.5%~4.1%,含磷脂酰胆碱(PC)应大于72.0%,含磷脂酰乙醇胺(PE)应不得过10.0%。 【来源与制法】本品系以蛋黄粉为原料,经丙酮处理、脱油、脱水,再用无水乙醇提取精制而得。 【性状】本品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蜡状固体,具有轻微的特臭,触摸时有轻微滑腻感。 本品在乙醇、乙醚、氯仿或石油醚(沸程40~60 C)中溶解,在丙酮和水中几乎不溶。 皂化值应为195~212(附录Ⅶ H)。 碘值应为65~73(附录Ⅶ H)。 过氧化值取本品2.0g,精密称定,置250ml碘瓶中,依法进行检测(附录Ⅶ H),应不得过3.0。 【鉴别】(1)取本品0.1g,置坩埚中,加碳酸钠-碳酸钾(2:1)3g,混匀,微火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取鉴别(1)项下遗留的残渣约100mg,缓缓灼烧至炭化物全部消失,冷却,加水30ml,微热使残渣溶解,滤过,滤液至试管中,滴加硫酸至无气泡产生,再加硫酸4滴,加钼酸钾少许,加热,应呈黄绿色。 【检查】游离脂肪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棕榈酸0.512g,至50ml量瓶中,用正庚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至50ml量瓶中,用正庚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g,精密称定,至25ml量瓶中,用异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ml,分别置20ml具塞试管中,

卵磷脂的提取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生化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鸡蛋中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 姓名 学号 所属系 专业年级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电子邮箱 年月 摘要 卵磷脂是甘油、胆碱、磷酸、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一种磷脂类物质,

它是构成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等生物膜的本成份、研究发现卵磷脂具延缓衰老、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动、增强记忆力,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出现脂肪肝、降低血清胆固醇等方面的作用。被英国科学家喻为“健脑的黄金、养心的极品”。在西方国家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卵磷脂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其中以蛋黄中含量最为丰富。 卵磷脂按照其纯度的高低,一般分为PC50、PC 60 、PC 70、PC80、PC 90、PC95等产品形式。最高可以提纯到98%,因为其纯度越高,氧化性能越强,故提纯到98%的卵磷脂需要做氢化处理。然后保存。未经过氢化处理的卵磷脂,一般要求在充氮的密封容器中。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利用95%乙醇在蛋黄溶液里进行浸提取,再加入乙醚过滤,加入一定量的丙酮在旋转干燥仪器中把乙醇蒸发出来,取溶胶性的物质,加入丙酮冲洗除杂,冲洗多次取得粗品,让后再加入无水乙醇溶解,加入金属沉淀剂进行精提取,取出少量精品,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分别用钼酸铵,斐林试剂,滤纸,氢氧化钠,对卵磷脂进行定性检测 关键词:蛋黄卵磷脂;提取;纯化;鉴定。

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 卵磷脂(lecithin) 是一种含磷的类脂类生理活性物质, 同时又是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 [1~2], 化学名称为磷脂酰胆碱,它是构成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等生物膜的基本成份,空间结构的卵磷脂分子是由一个极性的“头部”(甘油和胆碱磷酸脂部分) 和两条非极性的“尾巴”(两个依附于甘油主框架上的脂肪酸) 组成, 它是典型的两性电解质 [3]主要集中在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肝、肾、生殖腺等重要器官内) ,是人体必需的胆碱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4] 纯净的卵磷脂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由于制取或精制方法、储存条件不同而呈现淡黄色至棕色。 目前, 我国已经有10余家企业生产大豆卵磷脂, 而且均是小规模的生 产装置, 还未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 技术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 生产蛋黄卵磷脂的厂家则更少。国内的卵磷脂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因此大部分卵磷脂特别是高纯度卵磷脂仍然依靠进口。动物性原料中蛋黄 含卵磷脂最多, 达干物质总重的8%~10%。 一.实验目的意义: 1.1掌握卵磷脂的提取方法及其鉴定方法,对卵磷脂进行定性 检测,了解卵磷脂的性质, 1.2掌握离心干燥技术,熟练应用提纯技术 1.3 掌握抽滤等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1卵磷脂在脑、神经组织、肝、肾上腺和红细胞中含量较多。卵磷脂易溶于乙醇、乙醚等脂溶剂,可利用此溶剂提取。由于卵磷脂不溶于丙酮,可以用丙酮多次冲洗除去一部分杂质,金属离子复合沉淀法进行精提纯,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

葡萄籽中白藜芦醇提取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葡萄籽中白藜芦醇提取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黄德成 李 华 王 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杨凌,712100) 摘 要 介绍了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及其提取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作出简要总结,为葡萄籽功能性食品中白藜芦醇的检测提供参考。关键词 葡萄籽,白藜芦醇,理化性质,提取,检测 第一作者:硕士(李华教授为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6-08-14 白藜芦醇(resveratrol ),化学名称为3,5,4′2三羟 基21,22二苯乙烯(trans 23,5,4′2trihydroxy 2stilbene ),是一种含有茂类结构的多酚化合物;少量以游离态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葡萄、虎杖和花生等天然植物或果实当中,到目前为止至少己在21科、31属的72种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1]。多年来人们对白藜芦醇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癌、抗菌、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诱变等作用[2]。在日本,已将含白藜芦醇植物提取物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在我国,也有将白藜芦醇提取物制成降脂、美容、减肥和抗癌天然保健食品及胶囊[3]。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白藜芦醇的检测还没有统一的方法标准[4],本文从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提取和检测方法3个方面作出简要综述,为葡萄籽功能性食品中白藜芦醇检测提供参考。 1 白藜芦醇的理化性质 白藜芦醇为无色针状结晶,分子式为C 14H 12O 3,相对分子质量228125,其结构式有顺、反2种,并各自可以与葡萄糖结合形成顺、反式白藜芦醇苷(其结构见图1),白藜芦醇常与葡萄糖结合以糖苷的形式存在;白藜芦醇熔点256~257℃,261℃升华,易溶于乙醚、甲醇、乙醇、丙醇等。在366nm 的紫外光照射下能产生荧光,并能和三氯化铁2铁氰化钾起显色反应[5]。其反式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强于顺式异构体,在紫外光照射下反式白藜芦醇能够转化为其顺式异构体。纯白藜芦醇对光不稳定,在完全避光条件下,反式白藜芦醇可在乙醇中稳定数月,仅在高p H (≥10)下稳定性差一些;顺式白藜芦醇在避光条件下只有中性p H 下较稳定。反式与顺式白藜芦醇在紫外光(UV )210nm 处有强吸收,其第二吸收峰分别在305~330nm 和280~295nm 。在乙醇中,反式在308nm 的摩尔吸收系数为30000,顺式于288nm 的摩 尔吸收系数为12600[6] 。 R =H.trans resveratrol R =H.cis resveratrol R =G lu.trans piceid R =G lu.cis piceid 图1 白藜芦醇及其苷的化学结构 2 白藜芦醇的提取 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葡萄皮、葡萄籽和虎杖等 植物为原料提取白藜芦醇。先将原料粉碎,采用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进行提取,经过滤后将滤液浓缩,即得白藜芦醇粗品。有机溶剂提取方法主要分为回流法、浸渍法、索氏法、超声波法等。211 回流法 加热回流提取白藜芦醇的溶剂主要有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对提取液萃取分离的萃取剂有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等。朱鸿津[7]利用加热回流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方法是称取虎杖粉末(过40目筛)50g ,用体积分数95%乙醇水浴回流提取3次,第1次用4倍质量乙醇回流提3h ,第2、3次分别用3倍质量乙醇回流提取各1h ,合并提取液,冷却,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白藜芦醇粗品溶液。回流法有着提取率较高,成本低的优点;然而由于提取时间较长,导致白藜芦醇的氧化,使检测结果失真。212 浸渍法姚宝书[8]等人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考察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适的浸提条件:提取时间40min ,温度 综述与专题评论 2006年第32卷第10期(总第226期) 113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实验目的] 1.了解从动物中提取有效物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更好的理解和利用相似相容原理。 3.熟悉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操作。 4.掌握薄层液相色谱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仪器与试剂] 烧杯、量筒、三口瓶(100mL)、圆底烧瓶(100mL)、烧杯、分液漏斗、旋转蒸发仪、水浴锅、分液漏斗。 氯仿、无水乙醇、乙醚、三乙胺、氯化钠溶液(10%)、无水MgSO4、丙酮、GF254硅胶板。 [实验原理] 实验采用混合溶液萃取法。薄层色谱法又称薄板色谱法。薄板色谱法按其固定相性质和分离机理可分为:吸附薄层法,分配薄层法,离子交换薄层法及尺寸排阻薄层法等。薄层色谱法基本原理实质是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 [实验步骤] 1.蛋黄卵磷脂的提取 取新鲜的熟鸡蛋一个,完整的取出蛋黄,置于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100mL三口瓶中,加入20mL混合溶剂(氯仿:乙醇=1:3),控制反应温度为35—40℃,搅拌30min。抽滤,滤饼在同样条件下再提取一次。滤液转入分液漏斗中,以5mL氯仿清洗抽滤瓶后一并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40mL 10%氯化钠溶液。分出氯仿层,用无水MgSO4干燥。干燥后的氯仿层减压蒸馏近干,加入10mL丙酮,搅拌,冰水冷却后分离沉淀物。用可能少的乙醚溶解沉淀物,转入烧杯,用1mL乙醚清洗烧瓶后也转入烧杯。在搅拌下缓慢加入10mL丙酮,冰水冷却后除去溶剂,将产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白色或浅黄色蜡状卵磷脂产品,计算产率。 2.薄层色谱法(TLC)定性检测 点样:取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吸取配置好的2%的卵磷脂氯仿溶液,点在薄层板上,点的直径一般为2-3cm,样品点在离薄层一端为1cm左右的起始线上,离板边约有1cm的距离。 展开:点样完毕,待溶剂挥干后,用氯仿、乙醇、三乙胺与水(体积比=1:1:1:0.3)的混合溶剂中进行展开,其方法是将薄层板斜放在盛有展开剂的层析槽内,薄板与展开剂液面成15°左右的夹角,点有样品的一端浸入溶剂中,深达0.5cm左右、切勿使溶剂浸没原点,盖好层析槽盖,当溶剂前沿达板的另一端1cm左右时,即可去除薄层板,标出溶剂前沿位置。 显色:取出薄层板,立即喷洒重铬酸钾显色剂(0.6%的重铬酸钾的55%的硫酸),120℃烘干10min使其显色,观察到红色斑点,计算R f值。 [要点与注意事项] 1.卵磷脂提取是应注意提取温度,卵磷脂中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易氧化,使颜色变深,故需严格控制提取温度在45℃以下。 2.使用丙酮、乙醚,室内应严禁避免明火,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薄层色谱法定性检测时要注意展开剂的极性,要小心仔细配置。 [思考题] 1.单一溶剂在蛋黄卵磷脂提取中的缺陷是什么? 答:如果只用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对脂质溶解能力差;单一的非极性溶液乙烷乙醚、氯仿

卵磷脂的提取

卵磷脂的提取 一、实验原理 卵磷脂为两性分子,既具有脂溶性,又具有亲水性,其等电点为6.7。纯净的卵磷脂为淡黄色,液态,有清淡柔和的风味和香味。卵磷脂溶于乙醇、甲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中,也能溶于水中成为胶体状态,但不溶于丙酮,且不同的磷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可用这些有机溶剂来提取分离卵磷脂。 卵磷脂的提取方法有有机溶剂法;无机盐复合沉淀法;乙酸乙酯纯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色谱法和酶法等。 有机溶剂法:根据蛋黄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该方法提取卵磷脂具有分离效率高,生产周期短,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但所得卵磷脂纯度不高。 本实验采取有机溶剂法对卵磷脂进行粗提取,再进一步纯化。 二、试验材料的依据 三、操作步骤 1、原蛋液处理 原料蛋去壳,蛋内容物搅拌、过滤,取培养皿称量原蛋液2g于50~55℃的真空干燥器中烘干,磨成粉末。 2、原料粉浸泡 用乙醇和甲醇1:1的混合液浸泡,混合液的用量为原料粉的2倍,浸泡时醇液以高出粉面30~35cm为原则: 先将混合醇液倒入烧杯中,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原料粉,持续搅拌到醇浸液为金黄色,用倾泻法(即将沉淀上澄清液沿玻棒小心倾入漏斗,尽可能使沉淀留在杯中。少量是为防止洗涤后溶液太多,多次是为是清洗的更干净)吸取金黄色醇浸液,沉淀物倒入细纱布中,压出余下的浸泡液,移至前浸液中。 3、蒸馏浓缩 甲醇的沸点为66.78℃,乙醇的沸点为78.4℃,故将醇浸液加热至78~80℃时醇变成气体,由分馏柱进入冷凝管;再变成液体而积存于接受瓶中。当蒸馏出2/3的醇液时,便可升高蒸馏温度达80~85℃,继续蒸馏至烧瓶中残液已呈浊厚油状物,而冷凝管中已不再滴下回收醇液时,即可停止蒸馏,准备进行沉淀净化。 沉淀净化是用丙酮进行。方法是将平底(或圆底)大烧杯中残余的油状物倒出,加入油状物2倍量的丙酮,以便净化沉淀。加丙酮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待其沉淀分层。 将上层浑浊的丙酮洗液倾出,加入同量的丙酮搅拌洗净,放入已干燥、称重且标记了的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10min,这样重复两三次。 4、干燥 取离心管中的沉淀物进行真空干燥,箱内温度应保持在25~30℃。干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卵磷脂的干湿程度,既得粗卵磷脂。 5、纯化

天然产物提取的资料(整合版)

第一、二章 1.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的特点:多学科性、多层次多方位性、复杂性。 2天然产物提取过程的选择:细胞破碎、初步纯化、高度纯化、成品加工。 3天然产物提取利用建议:1)要注意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用途多功能性,进行综合利用2)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生产高技术天然产物产品3处理好利用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矛盾,使其处于良性循环状态4)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4破坏细胞膜和壁的方法:风干法、加热干燥法、机械法、非机械法。 5原料的前处理:除杂、干燥、粉碎、发酵、脱脂、水解。 7提取法原理:提取又称浸出、固液萃取,是应用有机或无机溶剂将固体原料中的可溶性组分溶解,使其进入液相,再将不溶性固体和溶液分开的操作。渗透溶解分配扩散 萃取法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无不相容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微波提取的原理和特点:由于物质分子偶极振动同微波振动具有相似的频率,在快速振动的微波磁场中,被辐射的极性物质分子吸收电磁能,以高速振动而产生热能。 特点:投资少、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重现性好、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耗量少、不产生噪声、不产生污染。 超声波提取的特点:1提取时不需要加热,2提取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3溶剂用量少,节约溶剂4提取时一个物理过程,不影响大多数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理活性5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有利于进一步精制。提取原理: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 8结晶的方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法等电点结晶法利用温差结晶法 9为什么多孔性固体物质具有吸附能力? 这是因为固体表面分子所处的状态与固体内部分子或原子所处的状态不同。固体内部分子受到邻近四周分子的作用力是对称的,作用力总和为零,所以分子处于平衡状态,但在界面上的分子同时受到不相等的两相等的两相分子的作用力,因此界面分子所受力是不对称的作用力不为零,合力方向指向固体内部,所以处于表面层的固相分子始终受到一种里的作用。 10吸附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交换吸附 第三章 1.固体可分为多孔和非多孔性物质 3.吸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物之间作用力是分子间引力),化学吸附(通过生成化学键来吸附),交换吸附(也叫极性吸附,通过带相反电荷离子的交换来吸附) 5.吸附分离:利用适当吸附剂在一定条件下,使提取液中有效成分被吸附然后再用适当洗脱剂将其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6.吸附等温线:在等温情况下,吸附剂的吸附量与吸附物质的压力(或浓度)的关系曲线(图及类型见书79) 8.膜的性能:通常指膜的物化稳定性(膜的抗氧化、抗水解性能,膜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和膜的分离透过性(反渗透膜,超过滤膜,微孔过滤)。 9.膜过滤设备要求:具有尽可能大的有效过滤面积;为膜提供可靠的支撑装置;提供引出滤过液的路径;尽可能清除或减弱浓差极化现象。 11.分子蒸馏原理:依据液体分子受热会从液面逸出,不同种类分子逸出后在气相中其运动平均自由程不同这一性质实现。其特点是:操作温度低、无需沸腾,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 12.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即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超临界温度和压力,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做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成分以达到分离和纯化目的。最常用CO2,原因:临界温接近室温,临界压力处于中等,无毒无味不腐蚀价格便宜。 14.色谱: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化性质差异,基于被分离物质分子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别进行分离。 15.层析法分类:吸附层析,分配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等。常用吸附剂:氧化铝,硅胶,活性炭,聚酰胺。 16.分配系数:当一种溶质分布在两互不相溶熔剂中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之比。

蛋黄卵磷脂的分离提纯及鉴定研究

蛋黄卵磷脂的分离提纯及鉴定研究 高兆建,甄宗圆,贺稚非,李绶章,李洪军,祝荣 (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6) 摘要 主要阐述了分离提纯高纯度蛋黄卵磷脂的常用方法及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适合于大量制备和实验室少量制备的溶剂分离技术、无机盐复合沉淀法、半透膜分离法、柱层析法、乙酰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等进行了探讨;同时也简要概述了分析、鉴定卵磷脂的高效液相色谱、薄层层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 关键词 卵磷脂 蛋黄 分离提纯 鉴定 卵磷脂(lecithin)是一种含磷的类脂类生理活性物质,同时又是一种天然表面活性剂[1~2],化学名称为磷脂酰胆碱。常态下,它呈淡黄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粘稠状,等电点p H值是617。卵磷脂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在植物性原料中,大豆含量较高;动物性原料中蛋黄含卵磷脂最多,达干物质总重的8%~10%。 空间结构的卵磷脂分子是由一个极性的“头部”(甘油和胆碱磷酸脂部分)和两条非极性的“尾巴”(两个依附于甘油主框架上的脂肪酸)组成,它是典型的两性电解质[3]。极性部分磷酸上的H+和胆碱上的OH—均可解离,呈两性,所以磷酸、胆碱和不解离的甘油具有亲水性;而非极性部分具有亲油性,故卵磷脂是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乳化性能。同时,它是构成人体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所有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肉质网膜等生物膜的基础构成物质,还主要集中在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肝、肾、生殖腺等重要器官内),也是人体必需的胆碱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3]。因此,卵磷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纺织等诸多领域。在食品工业中,它可作为乳化剂、抗氧化剂、润饰剂、软化剂、分散剂、脱模剂等。在医药方面,治疗动脉粥状硬化、脂肪肝、神经衰弱、营养不良及静脉注射脂肪乳的乳化剂和胆固醇结石的预防药物。 近年来,世界卵磷脂发展迅速,年产量达到150Kt。美国中央黄豆公司、ADM公司、Riceland 公司、德国Lucas Mayer公司等生产的数10种卵磷脂几乎囊括了世界市场。目前,我国已经有10余家企业生产大豆卵磷脂,而且均是小规模的生产装置,还未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5],生产蛋黄卵磷脂的厂家则更少。国内的卵磷脂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大部分卵磷脂特别是高纯度卵磷脂仍然依靠进口。 1 卵磷脂的分离提纯 111 溶剂分离技术 溶剂分离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分离提纯卵磷脂的方法。它是根据蛋黄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的。分离时,所用溶剂一般为c1---c4的低级醇、正己烷、石油醚、乙醚、氯仿、丙酮等。卵磷脂在低级醇中溶解度较大,脑磷脂和鞘磷脂在低级醇中溶解度较小,但卵磷脂不溶解于丙酮。调整溶剂的p H值,温度,浓度,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利用此性质将蛋黄粉和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一起搅拌,调整p H值,静置,离心,沉淀部分为蛋白质,上清液则为中性脂肪和卵磷脂的混合物。将此溶液进行减压浓缩,去除溶剂。由于卵磷脂不溶于丙酮而中性脂肪易溶,再用丙酮对混合溶液进行萃取,即可分离出卵磷脂。此种方法是先去除蛋白质后,然后分离卵磷脂和中性脂肪,也可以先去除蛋黄油,再分离卵磷脂和蛋白质。具体做法是[6]:精确称取20g蛋黄粉,加入石油醚30ml 升溶解,再加入0~5℃的丙酮到500ml,然后分装到10个50ml离心管中,冰槽中放置15min,用3000rpm的离心机离心10min。将上清液加丙酮同上处理。最后95%的乙醇和沉淀物混合搅拌,静置,取上清液,利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即可得到 51 2003年第4期总第264期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期末复习重点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期末复习重点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运用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组成生物的化学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的过程。 第二章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的要求 1.提取:(浸出、固液萃取)根据各种有效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作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浸提是通过溶剂与原料接触,互相渗透、溶解、分配以及扩散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而完成。 浸出溶剂的选择:溶剂可分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 一些常见溶剂的 亲脂性的强弱顺序如下:石油醚>苯>氯仿>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 提取设备:操作方式:间歇式、半连续式、连续式 溶剂和固体原料接触的方式:多级接触和微分接触。 选择设备:固体原料的形状、颗粒的大小、物理性质、处理难易等。 2 萃取法(液-液萃取):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可用于从溶液中提取、分离、浓缩有效成分或除去杂质。萃取时,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萃取法的操作温度低,适于对热不稳定成分的分离; 3.微波提取法:利用微波能进行物质萃取的一种新技术; 微波提取的原理和特点:介于300MHz-30GHz(波长在1cm-1m,介于红外和无线电波之间)之间的电磁波提取过程中,微波加热导致植物细胞内的极性物质吸收微波能,产生热量,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 特点:投资少、设备简单、应用范围广、无污染等 微波提取的装置和条件:装置包括:微波炉装置和提取容器:提取效益:微波提取频率、和时间 4.超声波提取:利用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 )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生物有效分成的方法。提取原理(1)机械效应:a.辐射压强对物料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使细胞组织变形、植物蛋白质变性;b.产生摩擦力,使生物分子解聚,使细胞壁上的有效成分更快地溶解于溶剂中 (2) 空化效应:介质内部溶解了一些微气泡,这些气泡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值时,气泡由于定向扩散而增大,形成共振腔,然后突然闭合。产生的高压,形成微激波,可造成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破裂,且在瞬间完成,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3) 热效应:声能不断被介质的质点吸收,介质将所吸收能量的全部或大部分转变成热能,从而导致介质本身和药材组织温度的升高,增大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加快有效成分的溶解速度。由于内部温度的升高

大豆卵磷脂和蛋黄卵磷脂的区别

大豆卵磷脂和蛋黄卵磷脂的区别 目前市上销售的卵磷脂产品,大多是大豆卵磷脂,其生物特性和蛋黄卵磷脂基本相似,但却又 存在较大的差异。每颗黄豆大约含 1.3%?2.1%的卵磷脂,900千克黄豆只能提取 2.3千克的颗粒卵 磷脂。如果每天需要摄取7.5克大豆磷脂,就得吃14?15千克黄豆。而蛋黄卵磷脂的含量较高,一只鲜蛋的蛋黄中约含10%卵磷脂。二者的比较如下:由大豆萃取出来的磷脂含有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酸(pa)等;而蛋黄萃取出来的磷脂的主要成分为pc和pe。比较蛋黄卵磷脂与大豆卵磷脂可发现,蛋黄卵磷脂的pc含量较高,由于pc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重要来源,蛋黄卵磷脂防治老年性痴呆较好。 蛋黄卵磷脂可将胆固醇乳化为极细的颗粒,这种微细的乳化胆固醇颗粒可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 用,而不会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加,毋庸置疑,蛋黄卵磷脂是目前同类产品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卵 磷脂功能的主要成分-磷脂酰胆碱(胆碱的有机形式),在蛋黄卵磷脂中的含量比大豆卵磷脂高3倍,同时由于蛋黄卵磷脂的产品纯度高,氧化稳定性较大豆卵磷脂好。 卵磷脂应用于巧克力的生产之中,主要用来作为减粘剂、乳化剂及增湿剂。在巧克力生产中, 因可可脂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油,就很难均匀地分布于巧克力糖中,添加0.5?1 %的卵磷脂,可可 脂便能完全溶解并均匀地分布于糖中,同时粘度降低50%以上。为加工过程提供了方便。使巧克力 吃起来爽口不粘牙,并可保持一定的表面光泽。据国内糖果厂生产实践证明:生产巧克力添加0.3 % 的卵磷脂,可节约可可脂,还能起到防止“发白”的现象。 目前,市场所售速溶奶粉,是一种大颗位乳粉,分散度和冲调能力虽优于普通奶粉,但在30 C时其分散度仅为37%左右,其冲调性能也下降。而附聚了0.2%卵磷脂的奶粉?溶解能力显著憎加, 分散反达到97%.目前国内一些大的奶粉厂家在奶粉中都添加了0.2%?0.5%左右卵磷脂,用常温 水即可冲调饮用。

蛋黄卵磷脂提取工艺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6606589.html, 蛋黄卵磷脂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李欣刘欣 来源:《现代食品·下》2017年第06期 摘要:本实验以新鲜鸡蛋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蛋黄卵磷脂提取量的影响,探讨丙酮(脱脂)—乙醇(萃取)联合提取法提取蛋黄卵磷脂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提取温度20 ℃、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为92%、料液比为1∶12时,卵磷脂提取量为101.9 mg/g。 关键词:蛋黄卵磷脂;提取工艺;乙醇 Abstract: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extraction time,ethanol concentration and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lecithin on the extraction of egg yolk lecithin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and L9 (34)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effects of acetone (degreasing)- ethanol (Extraction) combined extraction method to extract egg yolk lecith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time was 60℃, the extraction time was 60 min,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 was 92% and the ratio of material to liquid was 1∶12. The lecithin extraction rate was 101.9 mg / g. Key words:Egg yolk lecithin; Extraction process; Ethanol 中图分类号:TQ645.96 鸡蛋黄中含有33%左右的脂类物质,包括占蛋黄总重10%以上的磷脂质,目前国内保健 品市场大豆磷脂也占有重要地位,蛋黄中卵磷脂含量高,对人体有益的磷脂酞胆碱含量远远高于大豆磷脂[1-3]。 卵磷脂溶于乙醇、甲醇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呈透明溶液,也能溶于水中成为胶体状态,但不溶于丙酮。卵磷脂是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在医药保健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4]。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新鲜鸡蛋(由市场采购)。 1.2 实验试剂 无水乙醇;95%乙醇;乙醚;丙酮,均为分析纯。

蛋黄卵磷脂综述 李娜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年产1亿粒蛋黄卵磷脂软胶囊车间工艺设计 姓名:李娜 学号:10131040220 专业:化学制药 班级:20102 指导教师:向珍.李再新 四川理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二O一四年三月

年产1亿粒蛋黄卵磷脂软胶囊车间工艺设计 李娜 (四川理工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自贡643000) 摘要:卵磷脂是一种在动植物中分布很广的磷脂,是天然的乳化剂和营养补品,已被营养学家单独列出,成为继蛋白质、维生素之后的第三营养素。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关于卵磷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都针对于大豆卵磷脂。蛋黄卵磷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含量高,且蛋黄卵磷脂具有优于大豆卵磷脂的一些特性,因此关于蛋黄卵磷脂的功能特性以及应用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蛋黄卵磷脂的基础性质,功能作用,检测方法,应用研究现状以及今后发展前景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蛋黄卵磷脂,基础性质,功能作用,应用 1. 前言 卵磷脂的英文名lecithin,来自于希腊语lakithos,意为蛋黄。1850年,Gobley 从蛋黄中分离出含磷脂肪物,被命名为Lecithin。Lecithin是一个多义词,其广义是磷脂类俗称,又是大豆磷脂俗称,即卵磷脂(Lecithin)是一种从植物或动物中通过物理加工方法提取出来的磷脂混合物,一般用卵磷脂来统称这种混合物。该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hos-photidylcholine,简称PC)、肌醇磷脂(磷脂酰肌醇,phos-photidylinositol,简称PI)、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hos-photidyIethanolamine,简称PE)、磷脂酸(PA)、丝氨酸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hosphotidylserine,简称PS) 以及神经磷脂(sphingolipids)等;狭义的卵磷脂系指胆碱磷酸甘油酯或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其三甘油酯分子上的磷酸与胆碱结合。由于磷脂酸和胆碱在卵磷脂分子中的位置不同,而有δ- 型与β- 型2种构型。δ- 型为天然卵磷脂结构形式,β- 型可能是在提取过程中发生变位的结果[1]。 卵磷脂是极性脂(磷脂、糖脂)、非极性脂(甘油三酸酯、固醇、游离脂肪酸)以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卵磷脂(磷脂酰胆碱)水解后可以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有α和β两种异构体,由于来源不同,分子中脂肪酸成分也不同[2]。大豆磷脂、蛋黄磷脂、动物脑磷脂等所含脂肪酸主要包括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等,不饱和程度低。 2. 基础性质 精制蛋黄卵磷脂总磷质量分数为 3.5%~4.2%, 总氮质量分数为 1.6%~2.0%(以无水物计)。呈白色至桔黄色粉末或团块, 有微弱的特异气味, 味淡。易溶于氯仿, 可溶于乙醚、乙醇、正己烷, 不溶于丙酮、水。卵磷脂是吸水性很强的蜡状固体, 由于分子中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 在储放过程中易受光线、空气及温度的影响而变质, 产生能溶血的有毒物质。因此制出时为白色, 放置一段时间后变为黄色, 久置变成棕褐色。因此, 需在低温干燥下保存,不能放置在阳光直射、潮湿、高温处, 以免吸潮、氧化、分解变质。卵磷脂在2l ℃以下密闭储存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从鲜鸡蛋中提取卵磷脂的方法与原理。 ?卵磷脂鉴定的方法与原理。 ?加深了解磷脂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二、实验内容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称为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由神经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sphingolipid)。其结构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hydrophilic head)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hydrophobic tail)。在生物膜中磷脂的亲水头位于膜表面,而疏水尾位于膜内侧。磷脂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磷脂依照氨基醇的不同可分:(1)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分布:植物主要有大豆等,动物主要有脑、精液、肾上腺、红细胞,蛋卵黄(8-10%)。其主要作用是控制肝脂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参与血液凝结;(3)、磷脂酰丝氨酸(PS);(4)、磷脂酰肌醇(PI);(5)、磷脂酰甘油(PG);(6)、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蛋黄磷脂属动物胚胎磷脂,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许多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卵磷脂也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蛋黄卵磷脂可将胆固醇乳化为极细的颗粒,这种微细的乳化胆固醇颗粒可透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而不会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加。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原理一:卵磷脂是生物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大豆等植物组织以及动物的肝、脑、脾、心、卵等组织中,尤其在蛋黄中含量较多(10%左右)。卵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利用此性质可将其与中性脂肪分离开;卵磷脂能溶于乙醇而脑磷脂不溶,利用此性质又可将卵磷脂和脑磷脂分离。 原理二: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甘油与硫酸氢钾共热,可生成具有特殊臭味的丙烯醛;磷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磷钼酸沉淀;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这样通过对分解产物的检验可以对卵磷脂进行鉴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复习提纲

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适当的方法将不同组分分开的过程。 2、超临界流体: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3、临界温度:指高于此温度时,该物质处于无论多高压力下均不能被液化时的最高温度。、 4、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5、吸附作用:物质从流体相浓缩到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 6、吸附剂: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微粒称为吸附剂。 7、溶质:提取原料的可溶性组分称为溶质。 8、吸着:当吸附与吸收两种作用同时存在时就称为吸着。 9、载体:固体原料中的不溶性组分称为载体。 10、精油:也称为“芳香油” ,是存在于植物体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且具有一定香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 11、生物碱: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们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成盐。 12、盐析:溶质都可以通过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而沉淀析出,这一过程称为盐析。、盐析: 13、萃取: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操作。(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纯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14、吸附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流体与固体吸附剂接触时,流体中的吸附物质即被吸附剂吸附,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吸附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达到一定值,称为吸附平衡。 15、分配系数:在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质在吸附剂中的浓度与溶液中的浓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16、固定相:是色谱分离过程中的一个固定的介质 17、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或超临界流体等都称为流动相。 18、黄酮:泛指具有二个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的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 19、多糖: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聚合而成,通常由几百甚至上千个单糖分子 20、分子蒸馏:指在高真空条件下,蒸发面和冷凝面的间距小于或者等于被分离物料蒸汽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由蒸发面逸出的分子,既不与残余空气中的分子碰撞,自身也不相互碰撞,而是毫无阻碍的到达凝集在冷凝面上,从而实现液—液分离的技术 21、天然产物提取工艺:利用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组成生物的化学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纯化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根据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可以分为单萜、倍半萜、半萜、二萜、三萜、四萜和和多聚萜。 2、破坏细胞膜和壁的方法有风干发加热干燥法机械法和非机械方法等。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过程有渗透、溶解、分配和扩散 4、常用于结晶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异丙醇醋酸和吡啶等 5、常用的色谱分析法有吸附层析法、分配层析法等。 6、吸附色谱法中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聚酰胺和活性炭等

卵磷脂的提取及其乳化特性实验

卵磷脂的提取及其乳化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卵磷脂的提取方法。 了解卵磷脂的乳化特性性质。 二、实验原理 在卵黄中约含有10%的卵磷脂。纯卵磷脂是白色块状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二硫化碳中,不溶于丙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与中性脂肪分离。 卵磷脂的胆碱基是亲脂基团,具有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相(油相和水相)中的一相分散在另一相中的作用,使之成稳定的乳浊液,因此,卵磷脂是一种天然的乳化剂。冰淇淋是一种常见的W/O型乳液,要使其形成,必须得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卵磷脂作为一种天然乳化剂,可以用在冰淇淋制作中促进乳液的生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鸡蛋6个,白砂糖,淡奶油250mL、高纯度白酒60mL、食用油、平底锅或电饭煲,碗 四、实验步骤 (1)卵磷脂的提取 选新鲜鸡蛋一个,轻轻在鸡蛋小头击破一个小孔,让蛋清从小孔中流出,取出蛋黄置白瓷碗中,搅碎。在搅拌下加入50°C白酒60mL,保温提取3-5min,冷却过滤,将滤液置于铁盆中,水浴蒸干,残留物为卵磷脂。对提取的卵磷脂进行感官评价,记录色泽、气味并拍照保存。 (2)乳化试验 取两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约10毫升水,一杯中加入卵磷脂,并使之均匀分散在水中,再加入5滴食用油;另一杯中仅滴入5滴食用油,强烈摇动两个玻璃杯,静置后观察比较两玻璃杯内容物的乳化状态,记录结果。

(3)蛋黄冰淇淋的制作 取白砂糖50g、淡奶油250毫升、鸡蛋黄5个。 首先白砂糖磨碎变细砂糖,和鸡蛋黄-起搅拌均匀小火加热至白砂糖融化(不粘锅),鸡蛋黄变发。倒出,不断沿同一方向搅拌,直至打发。 淡奶油打发,将打发好的鸡蛋黄慢慢加入打发好的淡奶油中,边加边搅拌,最后倒入容器中装好,冰箱中冷冻5小时。 对制作好的蛋黄冰淇淋进行感官评价并记录。 五、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1)卵磷脂的提取 (2)乳化实验 附上照片 刚开始加入少量乳化的卵磷脂时,四周会产生一些小小的气泡,慢慢变得浑浊;随着加入乳化的卵磷脂的量增加变得更加浑浊 (3)蛋黄冰淇淋制作

蛋黄卵磷脂

蛋黄卵磷脂 N)应为蛋黄卵磷脂本品系从鸡蛋黄提取精制而得的磷脂混合物。含氮( 1.75% ? 1.95%,含磷(P)应为3.5%?4.1%,含磷脂酰胆碱(PC)应大于7 2.0%, 含磷脂酰乙醇胺(PE应不得过10.0%。本品系以蛋黄粉为原料,经丙酮处理、脱油、脱水,再用无水乙醇提取精制而得。本品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或蜡状固体,具有轻微的特臭,触摸时有轻微滑腻感。本品在乙醇、乙醚、氯仿或石油醚(沸程40?60(C)中溶解,在丙酮和水中几乎不溶。皂化值应为195 —212 (附录TO H)。 中文名称】蛋黄卵磷脂英文名称】Danhuangluanlinzhi 英文别名】Egg Yolk Lecithin CAS】[93685-90-6] 卵磷脂是人体细胞的重要营养源,是构成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属于高级神经营养素。卵磷脂在人体中占体重的1%左右,但在大脑中却占到脑重量的30%;而在脑细胞中占到 70-80%。 卵磷脂集中存在于脑、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及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使人体细胞膜的基本组成部分。细胞膜是细胞的卫士,它决定了细胞之间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因此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为“第三营养素”。 人的一生各个阶段都不能缺乏卵磷脂:--青少年缺乏卵磷脂,大脑及智力发育迟缓;--成年人缺乏卵磷脂,大脑疲劳,反应迟钝、头昏头痛、记忆减退;孕妇缺乏卵磷脂,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甚至异常;--中老年人缺乏卵磷脂,易患老年痴呆、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 显然,卵磷脂具有多项生理调节功能,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智力、 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尤其是卵磷脂中所含的磷脂酰胆碱是神经 “信号”的传递介质。神经系统缺乏这一重要“介质”,人体将大幅度降低思维和神经传导的敏捷性。正如美国唐诺.布朗博士所说:“没有哪一种营养素像卵磷脂一样能在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