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南海探明大型深水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

合集下载

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1、我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一类的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海洋开发是海洋及其周围环境(大气、海岸、海底等)的资源开发和空间利用活动的总称。

人类通过海洋开发,把海洋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际价值,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根据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性质,海洋开发活动分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海洋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等类型。

中国海油6月2日上午发布消息,随着最后一条12英寸海底管线终止封头入海,我国最大水深海底管线铺设项目——陵水17-2气田海底管线铺设工作首阶段作业顺利完工,这也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能力获重大突破。

距海南岛150公里的陵水17-2气田是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这次铺管作业水深1542米,创造了我国海底管线铺设水深的新纪录。

据介绍,海底管线是海上油气输送的“大动脉”,被喻为海洋油气生产系统的“生命线”。

海管铺设施工作业难度大,对焊接工艺和装备能力等要求极高。

同时,随着水深增加和海床不稳定、岩石强度低等因素影响,海底管线铺设技术难度呈倍数增长。

近年来,深水海域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域,海管铺设是检验一个国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能力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次铺设海管的陵水17-2气田是我国近年重要的油气发现之一,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方,海管铺设项目预计于2020年底前全部完工。

在1500米的深海,低温、相当于约400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和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对海底输送油气管道有着严苛质量要求。

4日,湖南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宣布,经过“背靠背试验”等严苛程序,权威机构认定国产新型深海油气管研制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在海洋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摆脱了进口依赖。

据了解,位于南海中我国海上首个自营深水大气田——“陵水17-2”气田开发正稳步推进。

琼东南盆地陵水17-2深水气田开发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工程地质特性

琼东南盆地陵水17-2深水气田开发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工程地质特性

琼东南盆地陵水17-2深水气田开发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工程地质特性朱友生,王艳秋,冯湘子,王大伟,王 姝Surface sediments and their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area of deepwater gas field LS17-2ZHU Yousheng, WANG Yanqiu, FENG Xiangzi, WANG Dawei, and WANG Shu在线阅读 View online: https:///10.16562/ki.0256-1492.2020120601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Articles you may be interested in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评价与来源分析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Laizhou Bay and their sources and pollution assessment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41(6): 67南海南部浅表层柱状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对甲烷渗漏活动的指示Pore water geochemistry of shallow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ethane seepage activities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41(5): 112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性及其资源量评价方法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gas hydrate reservoir and its resource evaluation methods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41(5): 44新西兰Hikurangi俯冲带沉积物成岩作用示踪研究:来自孔隙流体Sr同位素证据A tracing study of sediment diagenesis in the Hikurangi subduction zone, New Zealand: Evidence from Sr isotope of pore fluid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41(6): 115基于ERT技术的含水合物沉积物可视化探测模拟实验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visual detection of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based on ERT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41(6): 206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SH-CL38站位的粒度特征及沉积记录Sediment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e SH-CL38 in the Shenhu area o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 41(5): 90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得更多资讯信息朱友生,王艳秋,冯湘子,等. 琼东南盆地陵水17-2深水气田开发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工程地质特性[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2,42(1): 45-56.ZHU Yousheng ,WANG Yanqiu ,FENG Xiangzi ,et al. Surface sediments and their geo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area of deepwater gas field LS17-2[J]. 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 ,2022,42(1):45-56.琼东南盆地陵水17-2深水气田开发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工程地质特性朱友生1,王艳秋1,冯湘子1,王大伟2,3,王姝11.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4592.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三亚 572000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 519080摘要:陵水17-2气田位于中国南海琼东南盆地,是中国海油自营勘探发现的第一个深水高产气田,探明储量规模超千亿立方米。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史和规模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史和规模

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史和规模摘要:简述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程,从三个方面比较清晰地介绍了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规模。

关键词:中国天然气工业历史规模一、发展历史公元前 250年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兴修水利、钻凿盐井。

而后在临邛(今邛崃)的盐井中发现了天然气。

当时称之为“火井”。

从公元前200年起,在邛崃境内就开始用气熬盐。

1041年在北宋仁宗庆历、皇祜年间(1041~1053年),中国的钻井工艺技术有一次大的革新,出现了“卓筒井”。

这是从大口径的浅井向小口径的深井发展的标志。

当时在世界上,中国的钻井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促进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并传到西方各国。

当时,火井正式列入国家税课,天然气业开始从盐业中独立出来。

1600年公元16世纪中国四川自流井盐田的天然气投入开发利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发的气田。

1815年嘉庆二十年(1815年)自流井构造的井已钻穿侏罗纪地层,达到三叠纪的顶部。

在此之前,桂炶(盐)井的井深已达797.8米。

道光十五年(1835年),燊海(盐)井的井深达到1001.4米,采盐的同时,获得天然气。

据《川鹾概略》记载,这样的井需钻三年。

1990年四川北半环输气管线正式投产。

管长297.8公里,管径720毫米。

台湾岛成为太平洋地区第三个LNG进口者。

从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运进20年合同的第一批LNG1994年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研究已完成。

初步评价中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8.04万亿立方米。

建成崖城13—1气田到香港海底输气管线,全长787公里,直径711毫米,管道埋于水深109米。

设计能力为29亿立方米/年。

建造成本11.3亿美元。

1996年海南岛发现东方气田,含气面积229.6平方公里,预计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

1997年从陕西省靖边到北京管线建成。

全长860公里,管径660毫米。

1998年塔里木盆地发现克拉-2气田,预计探明储量2500亿立方米以上。

3. 【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适应性评估卷

3. 【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适应性评估卷
海底地形图
一二
第三章适应性评估卷
10. 读材料可知,“深海一号”大气田,主要位于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A)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海底地形图
一二
第三章适应性评估卷
11. 2023年 10月2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 “海经”系统,即将完成水深达3 000米深海区的勘探作业,这是我国 自主装备首次进行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促使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 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该进步主要得益于( B ) A. 国外技术援助 B. 我国科技进步 C. 板块运动使海水变浅 D. 以上都有
一二
第三章适应性评估卷
3. 福格先生的环游路线中经过( A ) A. 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的分界线 B. 白令海峡—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 C. 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D. 土耳其海峡—亚洲、欧洲的分界线 费雷亚斯·福格八十天游地球路线图 解析:读图可知,福格先生的环游路线中经过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是亚 洲、非洲的分界线。福格先生没有经过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土耳其 海峡。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适应性评估卷
第三章适应性评估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一部引人入胜
的科幻小说。小说叙述了19世纪英国人费雷亚斯·福格先生因和朋友 打赌,在八十天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据此完 成1~3题。
费雷亚斯·福格八十天游地球路线图
大洋中脊分布示意图
一二
第三章适应性评估卷
材料三 地热能是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资源。因为这种能量来自地 球内部的熔岩,所以地壳活跃的地区更容易开发和利用。
一二

渤中19-6千亿方气田的发现记

渤中19-6千亿方气田的发现记

渤中19-6千亿⽅⽓⽥的发现记中国海油2⽉25⽇对外宣布,位于我国渤海海域的渤中19-6⽓⽥,测试获得优质⾼产油⽓流,确定天然⽓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000亿⽴⽅⽶。

渤中19-6圈闭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渤中凹陷西南部,平均⽔深约22⽶。

据相关资料,2014-2016 年,中海油开展渤中凹陷天然⽓勘探攻关研究,通过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地震资料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厘定地层层位,经过科研⼈员反复论证,终于发现渤中19-6⼤型太古界低潜⼭圈闭群。

针对深层太古宇潜⼭设计了⼀⼝深井 BZ19-6-1 井,该井于 2016 年 12⽉钻探,在孔店组砂砾岩发现⽓层 242.8⽶、太古宇潜⼭揭⽰⽓层 106⽶。

2017 年 8 ⽉,继续部署评价井BZ19-6-2井,在太古宇潜⼭发现⽓层 270⽶,中途测试获得⽇产⽓18.4万⽴⽅⽶、⽇产油 168⽴⽅⽶,揭开了渤中 19-6 潜⼭天然⽓勘探的序幕。

随后的 BZ19-6-2Sa 井、BZ19-6-3 井、BZ19-6-4井、BZ19-6-7 井在砂砾岩和太古宇潜⼭中分别获得巨厚⽓层,并测试获得⾼产,最⾼⽇产达 600⽴⽅⽶油当量以上(天然⽓超 30万⽴⽅⽶/⽇,凝析油超 300⽴⽅⽶/⽇)。

⽬前,渤中19-6⽓⽥的第12⼝评价井已钻到了4700多⽶。

据中国海油渤中19-6探井项⽬经理刘宝⽣介绍,此前完成的11⼝探井均发现有油⽓,⽓层厚度均超过百⽶。

渤中 19-6⽓⽥测试⽓油⽐介于 951~1658⽅/⽅,凝析油含量⾼达742.8克/⽅,属于特⾼含凝析油凝析⽓藏。

渤中 19-6 ⽓⽥天然⽓以烷烃⽓为主,其中甲烷含量介于 70.85%~78.27%,C1/C1+介于 0.84~0.86,属于湿⽓;⼆氧化碳含量介于6.88%~16.27%,含(9.24~36.63)×10-6不等的硫化氢。

凝析油密度介于0.7914~0.8089(20℃),黏度1.244~3.438m Pa·s,含蜡量 9.70%~18.26%,胶质 + 沥青质0.170%~1.700%,凝固点12~23℃,含硫量低于 0.025%。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用科技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用科技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用科技打造核心竞争力这五年,在中国海油跨越式发展的背后,始终有股强大的力量作支撑——科技。

荣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我国第一个深水大型气田群荔湾3-1,铺上巴西奥运会场馆的“中海油36-1”沥青……这里有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大国重器”、赢得世界声誉的“世纪工程”、打响中国海油品牌的名优产品。

“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习近平总书记将科技提到新高度。

科技成了撬动地球的那根杠杆。

五年来,中国海油不畏低油价寒冬,紧贴生产经营实际,懂得、舍得在科技上投入,科技与研发五年累计投入超330亿元;科技进步打赢低成本“保卫战”,桶油主要成本降至2016年的34.67美元。

这五年,是中国海油科技攻坚砥砺前行的五年,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与大型深水工程装备等取得重大突破;是中国海油出色承担国家级重大选题的五年,全力奋进、助力海洋强国建设;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五年,构建起更完备、稳定、有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持续耕耘,收获颇丰。

2012年至2016年,中国海油获授权专利总数达3977件。

一系列科技成就支撑中国海油由近海走向深水,从引进消化吸收成长为自主研发,打造了一批彰显公司实力的装备、产品与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重大成果。

技术攻坚强基油气主业过去五年,中国海油在高温高压、稠油、低孔低渗油气藏等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领域潜心尽力、重点攻关,为做强油气主业夯实根基,为公司长远发展磨砺以须。

不懈攻关下,中国海油基本形成了中国近海大中型油气田成藏理论、海上高温高压天然气藏评价等技术体系,成为海洋油气开发的“专业户”、“先锋队”。

在理论和技术支持下,油气发现花开四海。

2015年6月25日,我国首个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1一期投产。

该气田所处莺歌海盆地,是世界三大高温高压地区之一。

本着精耕“蓝色国土”的精神,中国海油创新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研究,在钻井、工程等方面研发出配套技术,终于攻克高温高压这一世界级难题。

我国油气勘探十大重要发现

我国油气勘探十大重要发现

2019年6月2日至4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上,公布了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十大重大发现。

这十项重大发现对于我国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中海油渤中19-6发现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整装凝析气田和高产天然气2019年2月,中海油宣布在渤海湾发现千亿方大型天然气田。

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发现实现了几代人在渤海湾地区寻找天然气的梦想,更让人们相信,在渤海湾的深层,渤中19-6并不是一个“独生子”,还会有进一步的发现。

2中石油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高探1井获高产油气流,陆上深层碎屑岩获战略突破高探1井的重大突破,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证实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冲断带油气富集,勘探潜力很大。

3塔里木盆地风险探井中秋1井取得重大突破中秋1井是中国石油2017年在塔里木盆地部署的一口风险探井。

中秋1井的战略突破是塔里木盆地继克拉2、克深2之后又一大发现。

这一重大突破,发现了秋里塔格新的含气构造带,打开了一个新的油气富集区带,为“西气东送”开辟了新的气源区。

4中石化塔里木盆地特超深层发现顺北整装油气田,丰富了海相碳酸盐岩领域塔里木盆地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断溶体油气田的突破,是油气重大理论技术创新,开辟了超深层油气勘探战略新领域,对全球超深层油气勘探都具有重大意义。

展现了顺北过渡带2万平方千米整体含油气的格局,有望建成年100万吨产能阵地。

5中石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发现10亿吨级玛湖砾岩特大油田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发现的重量级砾岩油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砾岩油田,相当于中国拥有了第二个克拉玛依油田。

展现了该地区多层系立体勘探潜力,有望形成又一个勘探大场面。

6中石油四川盆地发现永探1井,开辟火山岩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我国在松辽深层、准噶尔等盆地陆续发现了火山岩油气田,是一个重大勘探新领域。

近期中石油永探1井在火山岩获得高产工业性气流,在四川盆地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火山岩天然气方向,有望成为四川盆地新的增储天然气上产领域。

探底深海——陵水 17-2 气田开发始末

探底深海——陵水 17-2 气田开发始末

如今,深水海域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

数据显示,中国油气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南海,其中70%蕴藏在深海。

琼东南盆地是跨越浅水区和深水区的大型沉积盆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康世恩同志就提出,要在南海寻找万亿大气区。

2013年,我国终于在陵水凹陷发现储量规模超千亿立方米的陵水17-2大气田。

海上找气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一个深海高产大气田1977年底,原地矿部联合石油部等部门,打算组织一次南沙勘查。

海洋调查船、测量船以及测量仪器准备齐全,正要出发,一封上级信件疾驰而至。

内容是,南沙即使有资源,我们也开采不了,建议不要去了。

40多年后的今天,看到陵水17-2气田在南海成功扎根,当时的项目主持者之一、后任国土资源部海洋办公室副主任的萧汉强感慨万千。

他说,这是几代人的梦想。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创下三项“第一”,从中外合作到自主开发,从首阶海底管线铺设到实现作业水深1542米,陵水17-2气田见证了我国深海找气的峥嵘岁月。

一路曲折一路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油海钩沉OIL HISTROY综合报道/见习记者 孟媛——陵水17-2气田开发始末探底深海陵水17-2气田是我国自营深水勘探的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

目前,南海西部海域作为中国近海主要天然气产区,拥有崖城、东方两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和一条长达778公里的输气管道。

伴随着陵水17-2大型气田的开发,中国海油将建设一条连接华南、东西相通的海上天然气输送大动脉,将已探明的崖城、东方、陵水、乐东等海上气田串联,经济有效动用地下资源,再由近及远向南海中南部推进,最大限度开发南海天然气资源,逐步建成“南海大气区”,这将充分满足华南和港澳地区的天然气需求。

随着最后一条12英寸的海底管线在南海西部海域入海,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海底管线铺设项目,首阶段作业于6月2日顺利完工,作业水深1542米,创造了我国海底管线铺设水深新纪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在南海探明大型深水气田储量超千亿立方米
军事要闻京华时报[微博]2015-02-08 08:03
资料图:981平台此前赴南海探油收集相关数据,数据经过大量分析后才能判定
是否有油气田
陵水17-2位置示意图
京华时报讯中海油昨天宣布,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北部深水区发现的首个自营深水气田“陵水17-2”号,已通过国土部门评审办公室专家组审核,探明储量规模超千亿立方米,定为大型气田。

与此同时,在南海开发油气田所面临的高温、高压和深水这三大世界级难题也被攻克。

此次发现的陵水17-2气田距海南岛150公里,其构造位于南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陵水凹陷,平均作业水深1500米,为超深水气田。

位于南海西北部的莺琼盆地是典型的高温高压盆地,盆地3000米中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之前我国没有在海上成功开发高温高压天然气的经验。

为攻克高温高压气田的开发难题,科研人员创新了高温高压天然气成藏理论,在高温高压地层压力预监测、钻前预测和钻后评价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中海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局长谢玉洪之前对新华社称,陵水17-2测试日产天然气相当于9400桶油当量。

“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创造了中海油自营气井测试日产量最高纪录。


这也是“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投用以来,首次在深水领域获得的重要发现。

“海洋石油981”是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深水钻井平台,其中许多设计都是按南海海况“量身定做”,于2012年5月9日在南海海域正式开钻。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极其丰富,70%蕴藏于深海,但深海勘探难度极大。

此次陵水17-2气田的发现,不仅证明了我国南海深海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也意味着我国已基本具备深水油气开发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