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及我国的选择
关于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及业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及业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朱俊
【期刊名称】《新金融》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盈利模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文针对国内证券公司盈利缺乏持续性且波动大,盈利模式不稳定的问题,分析证券公司内部业务结构与外部商务结构的错配情况,对证券公司各项主要业务提出了多项管理措施建议,以弱化盈利的周期性,构建更稳定的盈利模式.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朱俊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兼议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 [J], 樊巍;朱欢
2.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兼议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 [J], 樊巍;朱欢
3.资产证券化对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型的影响 [J], 常睿
4.资产证券化对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型的影响 [J], 常睿
5.探究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及业务管理措施 [J], 叶文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_美证券公司业务结构的实证比较

股市众议园摘要:本文对国内证券公司业务结构与美国证券业进行了实证比较。
结果表明,国内证券公司规模小,盈利能力差,业务结构单一,过分依靠传统的经纪业务。
这就造成了国内证券业盈利能力取决于二级市场的好坏,系统风险过大,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本文的实证结果为监管部门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实证证据。
关键词: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实证分析Abstract:Thispapercomparestheoperationstruc-tureofdomesticsecuritiesindustrywiththatofAmer-icansecuritiesindustry.Theempiricalresultsshowthatdomesticfirmshavesmallsize,poorearningsandsimpleoperationstructurewhichheavilydependontraditionalbrokerageservice.Thus,theearningpowerreliesonthestatusofsecondarymarket,andthehighsystematicriskimpedestheindustrydevelopment.Theseresultsprovideregulatorevidenceforfuturepolicymaking.Keywords:Securitiesfirms;operationstructure;em-piricalanalysis长达4年的熊市曾使中国证券业到了历史低谷,2005年全行业的亏损面一度达到了3/4,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证券公司传统靠天吃饭的经营模式。
2006年和2007年无疑是中国证券业成立以来业绩最好的时期,上证综合指数从2006年年初的1161.06到2007年底的5261.56,增长了353%,与此相伴的是,证券公司的利润以数十倍的速度增长。
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研究

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研究
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交易及投
资业务获得利润。
1.交易业务
证券公司通过为客户提供证券买卖、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服
务来获得佣金收入。
其中,证券交易买卖业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约70%左右。
2.投资业务
证券公司通过自营投资和为客户提供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
产品的投资管理来获得投资收益。
其中,自营投资主要是通过交易
股票、债券等证券来实现收益,而为客户管理投资资产的业务则是
通过管理费和绩效费来获得收益。
3.其他业务
证券公司还可以通过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资产证券化等
方式获得一定的收益。
其中,投行业务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服务,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为富裕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是将机构持有的资产通过证券化方式融资。
总体来说,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
续性。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证券公司的盈利模
式也将会不断完善和拓展。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中美比较的视角,深入探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私募股权投资在融资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首先回顾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为后续的中美比较提供基础。
随后,将重点分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投资结构、资金来源等方面,并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进行对比,以揭示两国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异同点。
在比较分析中,本文将关注两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政策环境、监管制度、市场成熟度以及投资者结构等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活动。
还将探讨中美两国私募股权投资在投资策略、风险控制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两国私募股权市场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在总结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推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融资效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环境分析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融资环境近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两国在私募股权投资融资环境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与美国相比,其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能力。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成熟,私募股权市场的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从资金来源来看,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主要依赖于个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而美国的私募股权市场则更加多元化,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大学捐赠基金等。
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结构为美国的私募股权市场提供了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最新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作者xxxx------------------------------------------日期xxxx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导读:: 准则体系于2007 年 1 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ﻪ上市企业盈利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论文关键词:ﻪﻭ上市公司, 盈利模式,研究现状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
ﻪﻭ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 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
ﻪﻭ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 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1。
ﻭ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2.ﻪﻭ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ﻪ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ﻪﻭ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ﻪ因此, 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
ﻪﻭ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2 / 8ﻪ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ﻭ一、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通过对 CNKI 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
ﻪﻭ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 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 733 篇上市公司,其中期刊论文 622篇,博士论文0篇, 硕士论文95 篇,会议论文16 篇。
在检索结果里, 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 3 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中美债券市场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南 、 .2 1 年第 4 荔 01 云 期
效 率 , 高 市 场 流 动 性 , 进 市 场 价 格 发 现 和 稳 定 市 场 运 提 促
行 。 20 自 0 1年 中 国人 民银 行 确 定 银 行 间 债 券 市 场做 市 商
场 发展 与货 币政 策 传 导机 制建 立的 关 系研 究 》
( YJ 0 9 O 2号 ) KT 2 0 一 0
( ) 券 市 场 交 易 制 度— — 做 市 商 制度 的 比较 一 债
市 场 微 观结 构 理论 认 为 ,交 易 制 度 的选 择 对 债 券 市
收稿 日期 :01 — 2 2 2 0 1— 6
二、 中美 两 国 债 券 市 场 制 度 的 国 际 比较
中央 国债 登 记 公 司 的 数 据 显 示 ,0 9年 中 国 债 券 市 场 发 20 行 量 、 易 量 分 别 为 8 3万 亿 元 、2 . 亿 元 , 末 托 交 . 7 15 9万 年 管 量 达 到 1. 亿 元 ,分 别 较 19 7 7万 9 7年 增 长 了 2 倍 、 l 2 7
充 分 、 券 市场 监 管 权 力 分 割 、 息披 露 制度 执 行 不 力 、 用评 级 体 系建 设 滞 后 等 问题 。 通 过 完善 做 市商 准入 与 考 评 债 信 信 体 系、 塑 债 券 市场 监 管体 系 、 全 信 息披 露 法律 法规 等 措 施 , 有 效 破 除 我 国债 券 市 场发 展 的 制 度 性 障 碍 , 进 其 重 健 能 促
一
、
引 言
倍 和 3 倍 。截至 2 1 3 0 0年 1 0月末 ,市场发行量达到 82 . 万亿元 , 比增长 2 %; 同 5 托管量达 2 .万亿元 , 比增长 05 同
中国与外国证券市场的差距和发展策略

财 经 i 21 云
随着银行 问机 构迅速扩容 。效率方面的损失将随之增加。为找到
合适的对手方 ,询价谈判模式要求投入 更多的人 力 相应增加 了
间接交易成本 。在无法找到对手方时 .不能达 成交易的成本就更 加可观 。此外 . 鉴于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资金供给方面 占有绝对
二级市 场的依赖 性 . 一旦市 场行情低迷 , 或佣金 制度市场 化 . 券
商 的整体经营状 况就面 临较大影 响 。从资 本规模和 竞争实 力对 本 身去监管 。 比来 看 ,我们 都和外 国成熟 的证券机 构有很 大的 差距 。
3 信息披露 制度 的比较
() 3 增强会计 师的独 立性 。 在上 市公 司 中设 立由独 立董事 组 成 的审计 委 员会 .聘请会计 师事 务所 出具真 实的 审计 报 告。
周 晓 雷 : 外 回 购 的 对 比 分析 当代经济科 学, 中
王
2 0 ( :0 8 00 ¨ 8~ 4
[] 4凌 花
上海 与外 国证 券机 构相 比 ,存在 着明显 的不 足 ,主要表现 在资金规 玮 : 国 回购 交易 的风 险监控 与 防 范 我
金 融 ,2 0 (2 :4 5 04 7) 3 ~3
模普 遍较 小 、业务 结构 雷同 ,主要集 中在经 济,投 行 、自营这
《 商场现 代化 20 年 8月 ( 06 中旬刊 )总 第 4 6 7 期
维普资讯
财经i 仑坛
三个领域 :内部 管理 机 制落 后 、经营 无特 色 .创新能 力不 足 :
优势 ( 占交易量的 6 % 左右 ) O 。银行间回购市场 。被视为一个典
型的寡头垄断市场。在这个市场上 .虽然各国有独 资商业银行彼 此之间存在制约机制 . 但询价方式却使这些寡头更容易达成共谋。
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及借鉴

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及借鉴作者:徐桂亭来源:《人间》2016年第30期摘要:1602年,世界上成立了最早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因此,在欧洲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从成立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程。
由于西方发达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制度,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很多制度都是来源借鉴了西方的证券市场。
我国证券公司发展模式单一,而相比而言,国外的市场证券发展的较为成熟。
因此,国外证券公司的创新经营模式对于我国券商而言具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在美国,独立的证券公司数量很少,而且由银行的不同部门来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相关业务。
所以,本文有针对性选择有代表性市场——美国证券市场来进行研究分析,以期探讨该国证券市场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可借鉴之处①。
关键词: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借鉴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90 -02一、美国证券公司业务模式(一)美国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及特征。
美国投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相比较而言,美国投资银行的起步比较晚。
但是,美国投资银行却保持着的发展,在世界投资银行领域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在美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初期,美国证券行业的佣金也是处于高额垄断利润的地位。
由于各证券公司高额经纪利润,当时各券商收入主要来自经纪业务。
1973年,美国证券行业的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56%。
1975年5月,因为国会对《证券交易法》进行修订,要求放弃传统佣金的模式,美国证券行业开始了佣金自由化。
1975年,美国证券行业的佣金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46%。
到1979年,就降低到34%、1989 年的18%、2009 年的17%,到2015年券商的佣金收入比重为18%左右。
而佣金的降低使得美国证券行业着手于业务的转型,为客户提供更加系统完善的服务,不断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发展其他业务,来弥补经纪业务利润的下滑,以提升综合实力,实现盈利②。
(二)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经营模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及我国的选择作者:贝政新徐辑磊来源:《北方论丛》2016年第04期[摘要]对当前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比较显示,美国投资银行盈利模式具有国际化、多元化和重视增值服务的特点,以及一度过大使用杠杆带来大危机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漏洞;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对二级市场行情依赖度过高、国际竞争力较弱的特点,同时我国证券公司所面临的投融资环境也相对较差。
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发展路径在于,转型途中追求差异化、特色化和国际化,并在创新中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关键词]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4-0144-05一、引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证券公司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阶段,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服务中介,其如何实现盈利模式的创新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世纪后半叶,美国引领了全球的金融创新,“华尔街”成为了金融创新和现代金融的代名词。
历经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后,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投资银行仍旧保持着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其盈利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对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发展具有较深的借鉴意义。
国外较早对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与风险进行了研究。
Eugene Nelson white发现,在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Act,1933)之前美国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支机构数量出现快速增长,这种过快的扩张对体系和投资银行盈利形成了危害。
查尔斯H.弗格森指出,2008年的次贷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归因于信息不对称等之下监管层有意纵容了投资银行行业整体与公司个体的资本杠杆过度加大,监管层和主流金融机构的“监守自盗”导致了系统性风险。
后危机时代,许多学者持续关注着美国投资银行的重建。
David P.Stowell对2007-2009年全球危机之后,投资银行等机构的动态发展进行了总结,指出补偿机制、财富管理服务方式和风险管理的改进,以及资本补足是2009年以后,美国投资银行再次兴起的关键;还指出,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上,每次产业重新焕发生机都是直接来自于新产品和服务催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研究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
吴志峰比较了中美证券公司,指出改进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必须提高其资金能力、研究能力、投资管理能力、销售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给原有的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李迅雷、李明亮指出,我国证券公司在功能综合化和资源配置能力上与国际一流投资银行还存在差距,应利用并购基金发展并购业务,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强化财富中介功能,发展做市商业务实现投资银行市场组织和流动性提供的功能。
国内外学者许多研究关注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问题、特征与优势比较,并指出了国内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发展的方向,但多数研究都未充分重视我国现有资本市场上融资者和投资者方面存在特殊国情,此外,对不同时期监管风险的差异比较也缺少关注。
二、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一)美国投资银行盈利模式的演变美国投资银行在全球金融界的影响力,决定其盈利模式演变与创新变革历程,成为被研究学习的国际范例,无论它曾经的成功,还是2008年的坎坷,其发展过程有着很多值得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可借鉴之处。
现代美国投资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在创新中形成。
虽然美国证券市场历史要晚于欧洲,但美国证券市场在二战前后出现了超越式发展,并在此后,一直成为金融创新历程上的领路者。
自1970年以来,美国证券行业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一是1970-1975年期间迎来了机构大发展的时代,投资银行积极建立营销体系、加强研究、加大流动性服务、重视大宗交易、充实资本金。
二是1975-1987年期间,进入面对创新的时代,形成储架发行制度下的闪电销售和交易能力、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推出的储架发行制度,大幅提高了承销保荐业务与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效率,促使全球的优质企业开始积极尝试前往美国华尔街寻求上市融资。
三是1987-1999年期间的业务综合化和多元化发展,在欧洲全能银行混业经营的多元协同发展的竞争优势之下,美国投资银行开始向混业方向靠近,经过多次努力,1999年美国终于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混业经营不再受到限制,此后,美国投资银行开始金融集团化经营,混业经营的优势开始显现,多元化的经营手段,使其不断渗透各种金融服务领域。
四是1999-2008年期间的快速扩张与过渡繁荣,混业经营、全球化和创新提速的趋势之下,美国投资银行快速扩张,自营头寸业务的资本杠杠不断加大使得风险不断累积,过度创新和杠杠的过度使用,导致泡沫在2007年开始出现破灭。
2008年危机前夕,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平均杠杆在30倍以上,远高于商业银行的lO倍。
监管环境过松,以及金融创新过度等导致次贷危机出现,危机发生后美国投资银行开始收缩过于宽泛的经营范围,缩小纯资本投资业务的杠杆和规模,业务经营适度回归中介本源。
五是2008年至今的灾后重建与动态监管的完善,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来自过度膨胀的抵押贷款债券(MBS)——一种高风险的资产证券化产物,而次级债的根源则应归咎于投资银行业过度的创新,以及步伐稍有落后的风险控制和监管,从监管层的事后反省来看,美国最先引爆的次贷危机,其原因来自于政府监管过程中出现了“监守自盗”行为。
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监管层有意纵容了投资银行行业与个体资本杠杆的过度加大,导致系统性风险出现,惨痛经验值得深思和借鉴。
经历大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的监管更加注重动态监管,更加关注市场的最新变化。
当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倡导积极创新的执法方式,通过不断创造和使用新的工具和技术,保持政策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适用性,不断部署新的市场发展促进与管理策略,以保护投资者,保持市场安全,确保监管在对象发生变化后及时应对,以始终保持政策有效。
在上述发展过程中,美国投资银行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20世纪70年代,美国投资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证券佣金收入,而包含了并购服务、债务资本市场与股权资本服务在内的证券承销及其他业务的占比较小,这说明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投资银行的盈利模式也相对单一,其盈利的核心在于规模扩张,市场竞争在于通道业务的跑马圈地。
20世纪80年代,美国投资银行经过了证券行业大创新,资产证券化业务大爆发之后,其主要收入开始从佣金收入向证券及其他收入转移,这表明其盈利模式开始从单一的通道业务为主向综合金融服务开始过渡。
经过了10多年的创新发展,即1999年《金融现代化法案》通过前后的数年间,美国投资银行的证券及其他收入的占比已经超过半壁江山。
2007年,证券及其他收入的占比已经高达67%,而佣金收入则降至12%,这表明美国投资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和经营重心已经完全转移至现代金融综合服务领域。
上述演变可以看出,美国投资银行盈利模式发展的动力在于业务创新与经营模式的变革,来自于监管层的制度革新,以及机构层面的主动求变和内部管理与激励的创新进步。
此外,在创新过程中,管理层对市场信息的管理和对杠杆风险的控制,以及证券公司内控管理的完善和治理机构的改进等,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控制而言意义重大。
(二)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演变在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受益于监管层的改革完善和证券行业的发展,国内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也历经多次脱胎换骨式的转型升级。
1992年以前,我国证券公司及其盈利模式处于初生阶段,证券公司整体处于散乱生长的状态。
1992-2007年,我国证券公司快速成长,经纪、承销、投资三大收入逐步成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支柱。
1992-2007年间,受益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证券公司队伍开始快速成长壮大,基金、债券、期货等市场也出现不同程度快速发展,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总体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普遍得到了壮大,证券行业快速成长。
2007年,我国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人的占比约50%,而承销保荐收入和投资收入合计近40%,经纪、承销、投资三大收入几乎构成了其收入全部来源。
2008年至今,证券公司创新业务快速发展,收入来源明显多元化。
2008年以后,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拓展、经营管理和业务模式开始国际化、多元化,证券行业转向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人关键阶段,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并购等财务顾问服务收入的占比开始大增,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三)当前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1.美国投资银行盈利模式的特点及外部环境目前,美国投资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之后,存在着显著的国际化、多元化和中介增值服务占比较大的特征。
首先,美国投资银行存在着显著的国际化特征,2014年度,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全球地域分布为,美国本土约46%,英国约6%,不含英国的欧洲地区为约18%,日本约4%,金砖四国约9%,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合计约8%,其他地区约8%。
其次,美国投资银行收入来源明显多元化,并购、综合信用、债务资本市场服务、股权资本市场服务出现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业务品种和收入来源并未单纯依赖某一板块。
最后,美国投资银行的收入来源中,并购融资与财务顾问的占比非常高,2008年和2014年的并购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5%和31%,均为当期第一大收入来源,而该业务往往可以为投融资者带来巨大的财富增值效应,这表明美国投资银行的中介增值服务的占比较大。
美国投资银行盈利模式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离不开其面临的较好的外部环境。
一方面,美国的投资者结构相对合理,2000末,美国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持有资产市值为80971亿元,占比为46.1%,而机构投资者持有资产市值为94778亿元,占比为53.9%;2014年末,个人投资者持有资产市值为133 652亿元,占比为36.7%,机构投资者持有资产市值为230916亿元,占比为63.3%(数据来源:美国证券业协会)。
近十多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持有资产的市场占比越来越大,个人投资者持有资产的市场占比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美国投资银行所服务的融资者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地域分布上全球化特征明显,二是美国本土融资者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
美国投资银行所服务的融资者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全球化特征,美国投资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融资者遍布全球,2014年业务收入54%来自除美国本土以外地区。
美国本土融资者多为非公有制企业,美国国有企业的生产总值仅占美国GDP的5%左右,多数融资者为民营企业或公众型企业。
2.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集中在国内,国际业务的占比较小,而且经纪业务收入的占比仍旧过高,高附加值的增值中介服务收入占比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