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X线影像诊断PPT

合集下载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61
62
3
4
颈椎解剖特点
颈椎除具有上述的一个半关节外, 还有钩椎关节。在胎儿期并无钩椎关节存 在,它是在出生后适应颈椎活动才逐渐形 成的。钩椎关节也不是完整的滑膜关节也 只能称为半个关节。钩椎关节处于椎体后 外部,与椎动脉、椎静脉、脊神经根都很 邻近,故当钩椎关节增生肥大时,易出现 脊神经根、椎动脉压迫刺激症状 。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59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60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46
某些X线征象的诊断意义
双边双突征我们认为它的诊断重要 性是有限的。双边征要受到椎体后缘 形状的影响,椎体后缘凸出、平直及 内凹者,在旋转与不旋转的情况下都 可出现不同的边缘形态。
47
某些X线征象的诊断意义
双突征也会受到解剖变异的影响。在 正常人群中,两侧关节突倾斜度不同者 并不少见,这些变异无疑会产生双突征。 此外:投照位置不标准,双侧关节突不 能重合在一起,也会出现双突征。所以, 只有在病变区出现双突,而其上及下方 颈椎段皆无此现象以及在正位片上有脊 椎旋转现象时才能认为是真正的双突征, 才有诊断意义。
9
10
11
正常寰、枢椎
12
正常颈椎
13
正常颈椎
14
正常胸椎
15
正常胸椎
16

后纵韧带骨化的护理PPT课件

后纵韧带骨化的护理PPT课件

03
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如瘦肉、鱼、鸡蛋等
04
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减少这 些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
运动指导
01
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 跑步等
03
适当进行腰部肌肉锻炼, 如游泳、瑜伽等
05
定期进行腰部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02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x
01
02
03
04
1
定义和病因
1
定义: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脊柱疾 病,指后纵韧带发生钙化或骨化, 导致脊柱活动受限。
2
病因:后纵韧带骨化可能与外伤、 退行性改变、遗传因素、内分泌紊 乱等因素有关。
症状和诊断
01
症状:颈部疼 痛、僵硬、活 动受限
02
诊断:X光片、 CT扫描、 MRI检查
03
鉴别诊断:颈 椎病、颈椎间 盘突出症、颈 椎肿瘤
06
定期复查,监测病 情变化
康复护理
保持正确的坐 姿和站姿,避 免长时间保持
一个姿势
加强腰部肌肉 锻炼,增强腰
部稳定性
避免剧烈运动 和重体力劳动, 防止病情加重
定期进行复查, 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调整护
理方案
3
饮食指导

01
增加钙摄入: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 牛奶、豆类、绿叶蔬菜等
02
维生素D补充: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 D的合成,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
04
佩戴腰部护具,以减轻 腰部压力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 护患关系, 倾听患者的 心声,给予 关心和支持
向患者解释 病情,消除 疑虑,增强 战胜疾病的

颈椎X线诊断参考PPT

颈椎X线诊断参考PPT
颈项韧带钙化部位常提示相应节段的病变存在,并常在相 应节段还会发现其他异常X线征象的存在。
21
5.间指观察椎间隙变化。椎间隙是椎间盘所在位置,因此,椎间隙变 化也反映了椎间盘的变化。在30岁之后,人体椎间盘逐渐退变、脱水、 变窄。因此,X线平片上显示的椎间隙变窄就反映了该间隙的椎间盘 的退变。颈椎的退变最早发生在C 5、C6椎间盘上,因此, C 5、C6 椎间隙也最早发现变窄的征象。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吸收时,均可出 现椎间隙变窄。先天性变异时,可见椎体分节不全,出现融椎征象, 椎间隙完全或部分消失征象。颈椎骨性椎体为前低后高,而椎间盘则 为前高后低,因此,颈椎的生理性前凸,是由椎间盘的前高后低所形 成的。髓核突出,不仅在X线平片上可见椎间隙变窄,并且在正位片 上可见左、右间隙不等宽,髓核突出侧增宽;在侧位片上可见髓核突 出节段的椎间隙后部增宽(厚)。脊椎肿瘤及脊椎结核在X片上均可见 到病损部位的框体被破坏影像,但肿瘤仍可见到大致正常的椎间隙, 而结核病人的椎间隙也受到浸润破坏,间隙变窄不整,甚至消失。在 正常情况下,C2、3,C3、4和C4、5间隙大致相等,椎间隙前部为 3.8mm±0.5mm,后缘间隙为1.9mm±0.28mm。C5、6间隙较上为 宽,而C6、7间隙最宽,但C7、T1间隙又较窄。
33
34
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 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
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 为该椎体倾斜度。
35
颈椎X线诊断
36
颈椎X线诊断
环枢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上部颈椎为寰椎 和枢椎。
寰椎与枕骨相关 节为寰枕关节, 是颅脑与全身衔 接的枢纽。
2
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2
颈髓肿瘤:可见各个年龄组,颈段硬膜下脊髓外肿 瘤的特点:慢性进行性的双侧上下肢瘫痪,亦可伴 有手部及躯干部疼痛。大多是转移瘤,伴有剧烈的 颈部疼痛,在X线片及CT均显示骨质破坏。
3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40岁左右突然发病, 病情进展且迅速,以肌无力为主要症状,呈 进展性,一般无感觉障碍,肌萎缩以手内肌 明显,并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出现肩部和颈部 肌肉萎缩。
3
手术方式的选择?
8.推荐阅读
讨论要点
阅读 文献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关键词
病例分析
1
2
诊断
依据
2
主要症状: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上肢疼痛或四肢 无力、麻木、运动不灵活,手不能做精细动作,步 态不稳 阳性体征:查体可发现躯干和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 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3
4
X 线片:颈椎椎体后缘异常的高密度条状骨化影。 根据骨化灶的形态和范围,分为连续型、分节型、 混合型、局限型 MRI:骨化的后纵韧带呈低信号,可见硬脊膜 外脂肪减少及硬脊膜受压。诊断不及 CT ,但 可反映脊髓受压后的信号变化。
关键词
5.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处理 方案
保守 治疗
持续头颅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制动、口服 消炎止痛药物、活血化瘀中药、局部外用药、 理疗。颈椎间歇性牵引与推拿,慎用!
适应 症
对于症状轻微或症状明显但经休 息能缓解以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 疾病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
治疗措施
手术 治疗
手术指征:症状严重。椎管管径小于12mm;进行性加重,保守治疗无效;影 像学较重,颈椎管极度狭窄,轻微外伤可能有损伤(预防性手术) 适用于节段型或短节段连续型OPLL。一般对于骨化早超过3个 节段以上,厚度大于5mm这,不宜采用前路手术。 适用于混合型OPLL伴有巨大椎间盘突出或显著增厚的局限性 骨化块者,以最大限度解除脊髓压迫。先后路,后前路。

颈椎病X线诊断ppt课件

颈椎病X线诊断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47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急、慢性损伤,椎间盘 退化变性,椎体不稳,小关节错位等的基础上,机体受风寒侵袭、 感冒、疲劳、睡眠姿势不当或枕高不适宜,使颈椎过伸或过屈, 颈项部某些肌肉、韧带、神经受到牵张或压迫所致。 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30-40 岁女性多见。
颈椎病的X线诊断
精选课件PPT
1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约为 3.8%-17.6%,男女之比约为6:1。 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1992年,青岛)确定的颈椎病定 义为: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 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 表现。 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
精选课件PPT
12
钩突邻近结构
精选课件PPT
13
精选课件PPT
14
颈椎病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及各种简要 对比
1. 平片为首选,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可作出诊 断。显示全面、直观,价格低廉 2. MRI可观察间盘、脊髓和蛛网膜下腔、椎管 内、骨结构及软组织改变 3. 部分病人椎体骨质增生与韧带钙化鉴别不及 CT甚至不及平片
精选课件PPT
15
精选课件PPT
16
1. CT的MPR重建可在骨性椎管、钩椎关节等 方面弥补平片的不足 2. 在显示间盘、脊髓、神经根/鞘和蛛网膜下 腔、及软组织改变方面不及MRI 3. 如不做三维重组,单纯CT轴面图像许多征 象的显示方面不及平片
4. MRI及 CT费用较高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诊断与治疗PPT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诊断与治疗PPT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影像学检查:X光片、CT扫描、 MRI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 等
临床症状:疼痛、活动受限、神经 压迫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 查等
临床表现:疼痛、活动受限、神经 压迫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 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 查显示胸椎后纵韧带骨化

康复训练:进 行适当的康复 训练,如颈椎 牵引、颈椎操 等,以改善颈
椎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坐姿、 站姿,避免长时 间低头、弯腰等 不良姿势,以减
轻颈椎负担
手术目的:解除压迫,恢复神 经功能
手术方式:后路椎管减压术
手术风险:神经损伤、感染、 出血等
术后康复:物理治疗、药物治 疗、功能锻炼等
维生素D:如维生素D3、阿法 骨化醇等,用于促进钙吸收,
预防骨质疏松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 低头、弯腰等不良姿势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避免外伤,防止外伤导致胸椎后纵 韧带骨化症的发生
长期伏案工作者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人群 老年人
骨质疏松症患者
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 焦虑
疼痛缓解: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方法对疼痛的缓解效果
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康复训 练等方法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活动受限改善:手术治疗、康复训 练等方法对活动受限的改善效果
生活质量提高:综合治疗方法对患 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
促进患者恢复:康复护理可以帮助 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最新PPT课件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最新PPT课件

现,至80年代初已有多篇论文报道,表明此种病
患在国内亦较多见。但OPLL在欧美等国家则较少
发现。
2
流行病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率地区不同差异甚大。日本公共卫生部的一个 专门机构,除对本国以外,曾先后对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菲 律宾、朝鲜、美国、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调查,显示: 在日本,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率约为1.5%-2.0%;东亚各国各地区的颈 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病率与日本的发病率相似;而在中国,其发生率仅 在0.6%左右,不及日本人的一半;白种人发病率更低,仅0.16%。依 性别而论 ,OPLL患者男多于女,二者之比约为4:1。发现年龄多在中年 以后,以50-55岁居多,约占90%左右。
MRI OPLL在MRI图像上为低信号区.而不象CT 可直接观察到骨化灶的高密度影。T2加权{采脊髓
信号增强则提示损害.因此MRI船清晰显示OPLL压迫损害脊髓的形志和程度=MRI虽为无创检查, 但竹格昂贵 周方等 认为 、1RI结台CT检查是目前确定韧带骨化范围、程度、部位及了解脊 髓受压程度的最佳方法。
体间植骨融合。 4.2 前路颈椎间盘及后骨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适用于脊髓压迫症状单纯由非
骨化区的颈椎病所致,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尚未引起脊髓压迫时。 4.3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对广泛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者、颈椎退变性椎管狭窄者、各
节段颈椎后骨赘者,均可采用椎板切除减压术,减压彻底,近期疗效好,但数月 后软组织瘢痕形成并发生挛缩,部分患者可形成瘢痕性椎管狭窄而重新压迫脊髓 ,故远期疗效不够理想 。 4.4 椎管扩大成形术可采用单开门式或双开门式椎管成形术,既可达到扩大椎管的 目的,也可防止大量瘢痕组织进入扩大后的椎管重新压迫脊髓,手术操作也比椎 板切除术容易。 4.5 颈前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飘浮手术 由于后纵韧带骨化块可与硬脊膜粘连,或 硬膜本身也发生骨化,手术切除骨化块十分困难,此时只将骨化块与周围组织松 解、游离,使其变为漂浮状并向前移位而不勉强切除,以防加重脊髓损害而又能 达到减压的目的,同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纵韧带骨化块漂浮手术难度较大 ,仅在骨化块局限而其矢状径较大时采用。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PPT课件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PPT课件
10
后纵韧带 骨化症X线 表现为椎 体后缘致 密骨化影。 骨化影边 缘光滑整 齐,长度、 厚度不一, 骨化影与 椎体间有 一线条状 透亮间隙。
11
根据OPLL在脊椎侧位X线片的形态特征分为4种类型:
①分节型(segmental type)骨化灶在每个椎体后面,呈单节型, 上下不连接,骨化片和椎体间有间隙。
4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分清楚。但研究发现与以下因素 有关。 1. 遗传因素
核苷酸焦磷酸酶(NAPP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Mssamichi等认为人类NPPS基因型 的突变可能对OPLL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TGF-β1、TGF3、COL6A1基因多态性改 变也是OPLL发生的高危因素。
此外,OPLL人群中具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糖尿病可能是 OPLL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
3. 骨形成及骨吸收紊乱 研究发现,OPLL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系统的或者局部的多方面因素影响了与骨
代谢相关激素、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布,从而破坏了骨软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出 现后纵韧带的异位骨化。
2. 饮食习惯及糖代谢异常 研究发现那些习惯高盐饮食和低动物蛋白摄入的人群发生OPLL的风险明显高。
Kazushi等对1998~2001年间发生在日本北海道的69名OPLL患者和138名正常人的饮食 习惯进行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偏爱泡菜等腌制食物和主食为大米的 人群发生OPLL的风险明显高于偏向食用鸡肉和豆制品人群。
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理改变
后纵韧带骨化在沿着纵轴方向生长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也同时扩大,形成 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使椎管容积变小、椎管狭窄,造成脊髓、神经根受压, 脊髓被挤压呈月牙形状, 并被推向椎管后壁,骨化块的后壁呈波浪状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饮食习惯及糖代谢异常 研究发现那些习惯高盐饮食和低动物蛋白摄入的人群发生OPLL的风险明显高。
Kazushi等对1998~2001年间发生在日本北海道的69名OPLL患者和138名正常人的饮食 习惯进行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偏爱泡菜等腌制食物和主食为大米的 人群发生OPLL的风险明显高于偏向食用鸡肉和豆制品人群。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X线影像学诊断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X线平片常规拍脊椎侧位X 线平片。
有学者报道常规颈椎X线平片诊断颈椎OPLL的检出 率为68%,其中上颈椎阳性率100%,下颈椎由于肩部阴影 重叠,阳性率低。多数学者认为脊椎侧位平片或矢状位断 层片可作为初次筛选手段而简单、经济,但X线平片对
早期或轻度的OPLL的观察并不理想。
为了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可采用普通X线摄片和断层片来测量 椎管的狭窄率。
狭窄率是侧位片中骨化块最大前后径与同一平面椎管矢状径 之比。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X线影像诊断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后纵韧带骨化是一种起源于后 纵韧带组织的异位骨化性病变,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系因颈椎 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压迫脊髓 和神经根,从而产生四肢及躯干 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括 约肌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的疾 患。
早在1938年即有一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报道,Key首先报道了 此脊柱韧带骨化现象,并称之为“韧带骨化性脊柱炎”。但并未引 起大家的注意。直到1960年,日本学者Tsukimoto尸解时发现颈椎后 纵韧带骨化导致了脊髓压迫症,此例报道之后,Suzuki(1961)、 Koizum(1962)、Yokoi(1963)、Kambara(1964)等才相继做了 报道。因当时仅在日本人中发现,故被称为“日本人病”。经寺山 等学者(1964)建议,才被正式命名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为 人们所广泛接受,成为一种独立的临床性疾病。我国自1980年董方 春等首次报道。中国人中颈椎OPLL每年患病率为7.7/10万,其中老年 人和男性发病率较高。
后纵韧带 骨化症X线 表现为 体后缘致 密骨化影。 骨化影边 缘光滑整 齐,长度、 厚度不一, 骨化影与 椎体间有 一线条状 透亮间隙。
根据OPLL在脊椎侧位X线片的形态特征分为4种类型:
①分节型(segmental type)骨化灶在每个椎体后面,呈单节型, 上下不连接,骨化片和椎体间有间隙。
②连续型(。ontinuous type)骨化灶呈带状或条索状跨越2个 以上节段,骨化侵及后纵韧带的浅层和椎体后缘存在间隙。
③混合型(mixed type)兼有分节型和连续型两种骨化灶。
④局限型(eireumseribed type) 骨化灶局限于紧贴椎间盘后 缘的深层韧带,形成局部块 状隆凸的孤立性骨化灶。
由于骨化块不断增大,脊髓受压发生严重变形,神经组织充血水肿,脊髓 前角细胞数量减少,形态缩小。脊髓臼质有广泛的脱髓鞘变。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与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 相似,起病50-60岁,随着骨化加重,患者主要表现为脊髓压迫 症状,部分也有神经根受压症状。颈部局部表现有酸痛,后伸 受限。脊髓压迫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痉挛性四肢瘫,上肢是一侧 或双侧的肌力减退,麻木,无力,灵活性减退,握力减弱,大 小鱼际肌肉萎缩;下肢表现为行走无力,麻木,痉挛步态,行 走不稳,似踩棉花,四肢腱反射亢进;其他可出现大小便困难 ,便秘,小便失禁。
4. 种族、地域、性别因素 白种人发病率明显低于黄种人,从地域分布上看,OPLL在亚洲大陆多见,非
洲地区、欧美国家发病率低,在欧洲和美洲的发病率大概在0.01%~1.7%,占脊 髓型颈椎病患者的26%。在亚洲、日本更为常见,其发病率可达1.9%~4.3%, 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首要病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发病率也较高。
此外,OPLL人群中具有糖尿病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糖尿病可能是 OPLL发生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
3. 骨形成及骨吸收紊乱 研究发现,OPLL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系统的或者局部的多方面因素影响了与骨
代谢相关激素、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布,从而破坏了骨软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出 现后纵韧带的异位骨化。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研究发现与以下因素 有关。 1. 遗传因素
核苷酸焦磷酸酶(NAPP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Mssamichi等认为人类NPPS基因型 的突变可能对OPLL的发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TGF-β1、TGF3、COL6A1基因多态性改 变也是OPLL发生的高危因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
5. 椎间盘退变 由于椎间盘退变后椎体间失稳,牵拉附着于椎体上的纤维环或周围韧带,引
起骨膜下出血,血肿渗入后纵韧带下钙化或骨化则形成OPLL。
6. 机械刺激 颈椎的前屈、后伸及侧屈活动及髓核组织的突出直接导致患者颈椎间盘应力
分布异常、后纵韧带张力增高,这种对于后纵韧带的机械刺激直接促进后纵韧带 骨化进程的加快。
颈椎后纵韧带位于椎管内, 紧贴椎体的后面自第二颈椎延伸 骶骨。韧带上宽下窄,在胸椎比 颈、腰椎为厚。在椎间盘平面以 及椎体的上下缘,韧带同骨紧密 接触,在椎体的中间部分,韧带 同骨之间有椎体基底静脉丛所分 隔。后纵韧带比前纵韧带致密、 牢固,通常分为深、浅两层,浅 层连续分布3个或4个椎节,深层 仅处于相邻两椎体之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理改变
后纵韧带骨化在沿着纵轴方向生长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也同时扩大,形成 椎管内的占位性病变,使椎管容积变小、椎管狭窄,造成脊髓、神经根受压, 脊髓被挤压呈月牙形状, 并被推向椎管后壁,骨化块的后壁呈波浪状改变。
骨化块主要由板层骨构成,由椎体后缘至板层骨之间依次为纤维组织、纤 维软骨、钙化软骨。骨化灶与硬脊膜粘连,随着压迫程度的增加,硬脊膜变薄 甚至消失,有时硬脊膜也 发生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