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计量型统计过程控制

5-2 计量型统计过程控制
5-2 计量型统计过程控制

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w 本手册所描述操纵图的选用程序 否 是 是 是是 是

注:本图假设测量系统差不多过 是 是 是 否否

评价同时是适用的 第Ⅰ章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操纵概述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我们必须查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中意作为企业的要紧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差不多的统计方法。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治理人员。关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差不多方法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差不多方法。附录H 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差不多方法(例如:检查清单、 流程图、是

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操纵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差不多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操纵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操纵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专门及一般缘故,并介绍了操纵图,那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特不有效的工具。第Ⅱ章描述了构 造和使用计量型数据操纵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 X —R , - X —s 图,中位数图以及X —MR(单值及移动极差)图。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操纵图:p 图、np 图及u 图。第Ⅳ 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操纵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讲明: 1.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当—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专门容易的。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差不多概念适用于任何领域,能够 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差错率)、总销售额、白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治理(运送时刻)。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鼓舞读者参考附录H

SPC统计过程控制实施规范2019

★★★ 质量管理实践 五大工具实施系列之 SPC统计过程控制实施规范 2019-12-23 编制: 周小东 本规范符合最新IATF16949 2016标准要求; 本规范引导企业如何正确实施SPC统计过程控制分析作业。

1.目的 通过实施统计过程控制,评估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供方产品、过程能力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便及时采取对策预防质量不良的发生,同时寻找改进的机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本公司所有的零部件产品的所有过程。 3.术语与定义 3.1工序能力:指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下在加工精度方面的实际 能力,过程能力体现了过程稳定地实现加工质量的范围。 3.2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指工序的分布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 变化。 3.3 工序加工能力:指工序质量特性的分散(或波动)有多大。 3.4 工序能力指数:即(CP&CPK),产品的公差与工序能力的比较指标值, 它表示该工序能力对产品设计质量要求的保证程度。 3.5 CMK:Machine Capability Index的缩写,称为设备能力指数。 3.6 PPK:Process Performance Index的缩写,过程性能指数。 3.7 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过程能力指数(调 整修正工序能力指数)。 3.8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 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4.引用标准条款

03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职责 4 程序 5 相关文件 6 使用表格 修订历史 版本修订内容修订日期修订者批准者 发文范围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供销部技质部生产部财务部办公室 受控 印章 编制审核批准收文 部门日期日期日期

文件编号QP/03 生效日期2012年3月01日 1. 目的 使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产生、收集、汇总的各种数据与资料能运用统计技术作分析,以掌握质量体系运行现状,了解过程能力及变化的趋势,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解决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进料、制造、成品检验的抽样计划确定,过程监控时控制图的使用,制造能力统计及问题统计分析,公司重大决策时的依据提供。 3. 职责 3.1 技质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归口管理工作并提供指导。 3.2 各部门负责统计技术应用的数据提供,统计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实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统计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 4. 程序 4.1 基础培训 在统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技质部组织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统计技术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意义的培训和指导,以帮助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了解诸如变差、受控(稳定)、过程能力等概念,掌握必需的统计技术应用方法,进而使用并发挥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4.2 方法确定 4.2.1常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为: 1)抽样计划:应用于大批量、破坏性、高成本的产品检验中,常依据GB2828标准。 2)调查表:常用于对顾客意见及满意程度的征询活动。 3)排列图:针对各类不合格及顾客投诉进行分类排列,找出主要问题或原因。 4)因果分析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柱形图:常用于对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的统计和对合格供方供货(服务提供)业绩的统计。 6)控制图: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

QP2001 ISO9000全套质量体系文件2020年,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目的 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以利于及早发现问题,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质量问题的重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有关阶段。 3 定义 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4职责 4.1技术课负责统计技术的选定和对统计技术应用的结果组织分析,并实施对统计技术应用的 监督管理。 4.2 管理部负责统计技术运用知识的培训组织工作. 4.3各部门针对职能和特点负责统计技术的实施。 5工作程序 5.1常用统计工具的应用 5.1.1常用统计方法:检查图、因果分析图、对策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5.1.2这七种工具的用途如下: 1.检查表:在现场,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 格。 2.因果分析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以便对主要作用的因素实行控制。 3.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4.对策表:常与因果分析图一起使用,针对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质量问题的解决。 5.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 证质量的程度。

6.控制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用于预防 不良品的产生。 7.散布图(相关图):将两个相关变量数据,用点子画在坐标图上,来观察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帮助我们判断各种因素是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5.2统计技术的应用 5.2.1本公司统计技术(包括统计抽样技术,分析评定技术,实验分析技术,风险分析技术)优先用 于现场质量控制,工艺,检验,质量成本分析等领域,对大批量,连续生产过程进行监控,达到评价过程的稳定性或决定是否对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5.2.2在产品风险估计和试验以及工艺策划和分析评定方面,适用时可采用对产品进行FMEA 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5.2.3在外购件和最终检验分析评定方面,可采用对外购件成品进行统计抽样技术(GB2828要 求C=0),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并采用排列图发现主要缺陷内容。 5.2.4在现场的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方面,可采用统计抽样技术(GB2828 C=0)对产品进行检 验,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采用SPC控制图(X-R图/P图)并进行Cmk/Cpk/Ppk测定,对产品缺陷采用缺陷收集卡收集并用排列图进行分析,用因果图查找原因。 5.2.5在质量成本分析、顾客满意度调查,用波动趋势图来体现质量成本状况、顾客满意度. 5.3统计方法的实施 5.3.1对应用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按照YC/QP-18.01《培训控制程序》进行统计方法的专业技 术培训,使员工了解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能在岗位上会收集数据,绘制图表和计算. 5.3.2统计技术分析结果将用于质量的策划和作为制定质量改进计划的依据,在新产品设计策 划时,按产品先期质量策划中确定的统计技术使用并列入控制计划。 5.3.3统计技术操作人员应及时收集必要的数据,根据有关的统计技术按作业指导书中规定方 法和周期作出相关统计图表并进行分析评审,对于进行FMEA分析能力测定时须由技术课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小组,统计技术操作操作人员须确保所采集数据准确/可靠。 5.3.4采用统计技术的有关图表,应及时交付技术课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要求归 档保存。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统计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定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控制过程特性,确保产品质量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策划、过程特性、产品特殊特性及持续改进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 参考文件 《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 4 名词和定义 4.1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制造控制方法,是将制造中的控制项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数据,通过过程能力的分析与过程标准化,发掘过程中的异常,并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的方法。 4.2 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4.3 过程变差:由于普通和特殊两种原因造成的变差,本变差可用样本标准差S 来估计。 4.4 过程固有变差:仅由于普通原因产生的那部分过程变差。该变差可以从控制图上通过R/d2 来估计。 4.5 过程能力:仅适用于统计稳定的过程,是过程固有变差的6σ范围,式中σ通常由R/d2(σR/d2)计算而得。 4.6 Cp:能力指数 4.7 Pp:性能指数 4.8 Cpu:上限能力指数 4.9 Cpl:下限能力指数 4.10 C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能力指数,定义为Cpu和Cpl的最小 值。 4.11 Ppk:这是考虑到过程中心的性能指数。 4.12 Ca:偏移度

4.13 UCL:(Upper Control limit)上控制限 LCL:(Lower Control limit)下控制限 5 权责 5.1 制定责任 5.2 实施责任 5.2.1 质量管理处负责指导、监督各部门统计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5.2.2 技术部 5.2.2.1 负责研究初始过程能力并提出改进措施。 5.2.2.2 负责针对质量月报中提到的过程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5.2.2.3 负责对现场过程控制中过程特性和产品特性变差较大的利用控制图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5.3品保部质检处 5.3.1 负责制定和修正控制用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 5.3.2 负责收集生产各处室完成的控制用控制图,并对实际的过程能力进行计算,将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报到质量月报中。 5.4 生产各处室负责按照控制计划的要求对需用控制图进行控制的项目,在控制用控制图上进行过程监控。 5.5 由CFT小组每天对控制图进行监控,对工艺技术人员不能解决的异常问题及时分析对策。 6 内容及要求 6.1确定需求 6.1.1统计过程控制用于研究工序能力、监控工艺状况、评估测量系统。 6.1.2技术部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时要确定每一过程适用的统计技术,并纳入控制计划。 6.1.3技术部在新产品差异性分析以后,对差异方面的产品特性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程序 1目的 为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准确判定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的波动情况,提高有关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确保产品在形成过程中满足控制和验证的需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有关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过程对各项统计技术的选择和应用。 3 引用标准和文件 a 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第三版 b GB/LB01.01-2001《质量手册》第二版 4职责 4.1 品保部是应用统计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统计技术的应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4.2 办公室负责统计技术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应用统计技术的人员都了解有关如变差、过程能力、能力指数等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会正确的应用。 4.3 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统计技术应用需求计划的申报和统计技术的具体应用。 5 管理程序 结合我公司实际,在质量先期策划中确定统计技术工具,并在控

制计划中标注,有关部门按其应用主要采用统计技术的老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 5.2 统计技术应用范围:对确定过程、控制过程和验证过程能力的部门开展统计技术。 5.3 统计技术的控制要求 为准确地应用统计技术,确保应用效果,应按下述步骤选用适用的统计技术。 5.3.1 确定需求,编制计划。 5.3.1.1有关部门根据应用统计技术的实际需要提出年度采用统计技术的需求计划,报品保部。 5.3.1.2品保部会同技术部对各应用统计技术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并编制出全年统计技术应用计划,上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发给提出部门实施。 5.3.1.3品保部组织评审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5.3.1.4新产品开发先期质量策划阶段,技术部需选择适当的统计技术工具,并纳入控制计划和检验指导文件及作业指导文件中,具体实施按《SPC的实施程序》执行。 5.3.2 组织实施,分类指导。 5.3.2.1批准后的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由统计技术应用部门负责人提出该计划在本部门的应用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5.3.2.2办公室要根据有关部门需求和培训计划对确定采用统计技术的人员进行具体方法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有关的管理、执行和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

5.3.1.4 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对于X 图, 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至少为子组均值( X ) 最大值与最小值差的2倍。 对于R 图, 刻度值应从最低值为0开始到最大值之间的差值为初始阶段所遇到的最大极差( R) 的2倍。 5.3.1.5 将均值X 和极差R 画到控制图上。 5.3.2 计算控制限 5.3.2.1 计算平均极差( R ) 及过程平均值( X ) K R R R R K 21 K X X X X K 21 K 为子组的数量 5.3.2.2 计算控制限 UCL R =D 4R UCL X =X +A 2R LCL R =D 3R LCL X =X -A 2R 式中之D 4、 D 3及A 2为常数, 见 。 5.3.2.3 画控制线 在平均值( X ) 和极差图( R) 中用水平虚线将各自的控制限画上去, 在初始研究阶段, 这些控制限叫试验控制限。 5.4 过程控制解释 5.4.1 分析极差图( R 图) 上的数据点 a 、 超出控制限的点——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何一个控制限, 是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证据。因为在只存在普通原因引起变差的情况下, 超出控制限的点会很少, 我们便假设该超出的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因此, 任何超出控制限的点是立即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特殊原因点的信号。 超出极差上控制限的点一般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 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 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已经增大( 即变坏) , 这种增大能够发生在某个 时间点上, 也可能是整个趋势的一部分; 测量系统变化( 例如, 不同 的检验员或量具) ; 测量系统没有适当的分辨力。 有一点位于控制限之下( 对于样本容量大于等于7的情况) , 说明存在下列情况的一种或几 种: 控制限或描点错误; 分布的宽度变小( 即变好) 测量系统已改变( 包括数据编辑或变换) b 、 链—有下列现象之一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这种趋势: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文件

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1.目的 选择使用适当的统计技术,为市场调研、工程设计与施工、投资分析等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2.适用围 适用于公司地产口各部门所采用的统计技术的控制。 3.引用文件 3.1 GFP5-2《工作文件控制程序》 4.定义 无。 5职责 5.1各部门各岗位工程师(主办)负责提出本岗位使用的统计技术。 5.2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确定本部门中使用的统计技术,负责组织对本部门使用统计技术人员的必要的培训。 5.3总师室负责人负责将各部门使用的统计技术汇总,并进行评估; 6.资格或培训 审批及使用统计技术的人员必须接受过统计技术方面的培训或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7.程序 7.1各部门各岗位工程师(主办)将根据工作需要使用的统计技术填写《统计技术方法与实例》(见GFP20-1-F1),报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师室审批。

7.2总师室负责人将审批通过后的各部门使用的统计技术汇总记录在《统计技术一览表》(见GFP20-1-F2)上。 7.3总师室负责人每年至少对各部门使用统计技术的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填写在《统计技术评估表》(见 GFP20-1-F3)上,交主管副总经理审批。 7.4常用统计技术如有变更,须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总师室负责人审批。 7.5新确定的统计技术或变更后的统计技术,由各部门负责人填写《统计技术方法与实例》后,按7.1和7.2规定执行。 7.6各部门所收集的统计信息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在作实际统计分析时,要写清统计数据来源。 8.记录 8.1《统计技术一览表》、《统计技术方法与实例》、《统计技术评估表》由总师室兼职资料员永久保存并更新。 9.附件 9.1 GFP20-1-F1《统计技术方法与实例》 9.2 GFP20-1-F2《统计技术一览表》 9.3 GFP20-1-F3《统计技术评估表》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文件

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1.目得 为收集与分析适当得数据,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得适宜性与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得目得,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局输电、变电、配电生产得全过程及其相关环节得数据分析。 3、职责 3、1管理副局长或生产副局长(总工程师)负责有关数据分析方法及实施方案得审批。 3、2计划发展部负责有关生产经营方面如可控成本、线损、电价等数据得收集、分析与控制。 3、3生产技术部负责与电能质量有关得数据如:设备完好率、设备可靠性、缺陷、电压、谐波源得监测等数据得收集、分析与控制。 3、4 安全监察部负责安全方面有关数据得收集、分析与控制。 3、5市场营销部负责客户投诉情况、客户满意率调查、电费回收、电价等方面数据得收集与分析控制。 3、6物资公司负责收集供方得信息等(包括:价格变动、新技术/新材料得应用、供方提供合格品得能力等); 3、7局办公室负责人大政协提案处理、政策法规信息与技术标准类数据得收集。 3、8其它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有关数据得收集、整理与分析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 4、1数据包括: 与供电、变电、输电过程及供电服务过程有关得电能质量、服务质量与质量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得数据,包括监视与测量得结果等。 4、2数据得来源 4、2、1外部来源 a 政策、法规、标准等; b 上级部门检查得结果、外审信息; c 电能供应及服务过程新技术、新装备、新知识发展方向; d 相关方(如客户、上级领导、供方等)反馈意见如安全检查、行风评议结果及客户投诉等; e 各相关部门在与用户沟通时,应对了解得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涉及其它部门得重大信息报主管领导,由主管领导安排分析处理。 4、2、2内部来源 a 日常工作,如:不合格物资得返工返修;目标完成情况;日常得监督检查;;质量、安全指标完成情况,电能、供电服务质量得监视与测量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及体系正常运行得其它记录; b 存在、潜在得不合格,如:质量、安全问题统计分析结果,纠正与预防措施处理结果等; c 紧急信息,如:突发事故等; d 其它信息,如职工建议等。 4、2、3数据可采用已有得记录、书面活动、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声像设备、通讯等方式。 4、3数据得确定与收集 4、3、1数据得确定数据来源于监视与测量活动,产品实现过程与与客户、供方有关得过程、

spc(第二版)

本手册所描述控制图的选用程序 第Ⅰ章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管理人员。对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基本方法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基本方法。附录H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基本方法(例如:检查清单、流程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控制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基本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控制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特殊及普通原因,并介绍了控制图,这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非常有效的工具。第Ⅱ章描述了构造和使用计量型 数据控制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 X—R, - X—s图,中位数图以及X—MR(单值及移动 极差)图。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控制图:p图、np图及u 图。第Ⅳ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控制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说明: 1.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当—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很容易的。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基本概念适用于任何领域,可以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差错率)、总销售额、浪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管理(运送时间)。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鼓励读者参考附录H中的参考文献应用于行政管理及服务中; 3.SPC代表统计过程控制,不幸的是在北美统计方法常用于零件而不是过程。应用统计技术来控制输出(例如零件)应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当产生输出的过程成为我们努力的重点,这些方法才能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发挥作用; 4.尽管本书的每一点是通过已完成的例子来说明,要真正理解这些知识需要进一步与过程控制实际相联系。研究读者自己的工作场所或相似部门中的实际例子是对本书的重要补充。然而,现有的过程信息不能代替实际工作经验; 5.本书可看成应用统计方法的第一步。它提供从经验中得到的法则,这些法则在许多

IATF16949与五大质量工具(APQP-PPAP-FMEA-SPC-MSA)运用

IATF16949与五大质量工具(APQP-PPAP-FMEA-SPC-MSA)运用 简介:众所周知,AITF16949的五大工具类课程,即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第四版2006)、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第二版2008)、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第四版2008)、测量系统分析(MSA第四版2010)、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二版2005)是IATF所推荐的配套工具类手册。... 广州开课;课程时长:2天;详细会务信息请登陆森涛培训网查看 适合对象: 管理者代表、质量部经理、其它与体系工作相关的人员及有志从事体系工作的人员;供应方与分承包方、品质主管、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工程师、设计部主管、工程部主管、品质管理人员、采购主管、生产主管等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众所周知,AITF16949的五大工具类课程,即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第四版2006)、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APQP第二版2008)、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第四版2008)、测量系统分析(MSA第四版2010)、统计过程控制(SPC第二版2005)是IATF所推荐的配套工具类手册。为了在中国推广和借鉴国际汽车工业质量管理先进经验,促进和提高中国汽车行业整体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水平,应广大学员的要求,本公司结合汽车行业多年工作的经验,特推出最新版五大核心工具培训课程,该培训班均由具有丰富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经验的高级咨询师授课,将结合深入浅出的案例阐述工具类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并有针对性的解答学员的疑难问题,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课程收益】 1、理解APQP的目的、原理、过程和方法;掌握APQP的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开展项目管理,具备担任新产品开发项目组长的能力;明了APQP、项目管理和状态报告的关系,以确保新产品的准时投产;具备应用APQP方法对现有产品和过程实施过程评估的能力,以实现产品和过程的标准化和持续改进。 2、理解PPAP过程和PPAP提交的差别;掌握需要和不需要提交的原则;明确每个提交项目的接受准则;了解主要顾客PPAP的特殊要求;通过案例和练习,获得第一手的PPAP范例和实际经验;具备组织试生产,成功完成PPAP提交的能力。了解掌握PPAP第四版的主要更新及改动。 3、掌握FMEA之根本精神和用意,了解可靠性工程是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可以加以规划和改善的,并运用实例,使学员有学以致用的机会,亲自直接领略FMEA之好处,并符合当代质量系统如 AITF16949/QS9000等。 4、理解SPC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了解过程变差及其评价方法,开展过程能力的评估;掌握基础的统计概念和SPC的基本步骤;建立均值、极差图和均值、标准差图,并能对控制图作解释。

统计技术及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

1.目的 规定了公司内、外部信息收集、分析的方法及责任,有利于使公司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和形势,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职能部门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管理。 3.定义 3.1 统计技术------用于提示产品/工作质量形成的规律的统计方法. 4.职责 4.1 公司品管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2 各部门负责将与本部门业务、职能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 5.程序内容 5.1 统计技术管理 5.1.1 常用统计技术工具 常用的统计技术有:SPC控制图(Xbay-R、X-MR等)、MSA、CP、FMEA、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统计表、甘特图、折线图、柱状图、网络图等等。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统计工具。但应予以规定且核准,工作中即按规定实施。 5.1.1.1柱状图:应用于某一段时间内,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性在同一要求下所处的状态对比。 5.1.1.2 统计表:需要迅速取得或整理数据而设计的只需作简单检查便可搜集信息的表格。 5.1.1.3 排列图:通过分类排列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抓住关键。 5.1.1.4 因果图:针对质量问题,引用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5.1.1.5 控制图:在过程控制中对产品质量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差进行监控的图表。 5.1.1.6 直方图:用于分析工艺过程的状态,看工序是否稳定,如不稳定,推断总体质量及掌握工序能力保证质量的程度。 5.1.1.7 折线图:针对某一特性,进行汇总并规律统计,查看其趋势图形,以了解其实际状况。 5.1.1.8 FMEA: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失效分析。 5.1.1.9 MSA:应用于对测量系统能力的分析。 5.1.1.10 CP:应用于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的质量控制计划。 5.1.1.11 甘特图:用于项目工作的进度日程计划安排。 5.1.2 统计技术应用领域 5.1.2.1各部门通过对公司一级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以验证各相关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 5.1.2.2在对有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时,各相关部门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技术。 5.1.4 统计技术的培训

24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规定了本公司对统计技术的使用进行控制的要求,充分掌握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预防及消除不良发生,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提高公司信誉。 2. 范围 适用丁本公司产品质量形成的各阶段统计技术的应用。 3. 术语 3.1统计技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和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 4. 职责 4.1技术部:负责在先期产品质量策划中确定各阶段选用的统计方法,并纳入控制计划。 4.2质量部:负责对选定统计技术的推广应用。 4.3使用部门:依据本程序文件或控制计划,正确地使用统计方法。 5. 工作程序 5.1统计方法在质量形成各阶段的应用。 5.1.1在先期产品质量策划过程中,技术部必须确定产品和过程中重要、关键的质量特性所 采用的控制方法,在控制计划中予以规定。 5.1.2过程开发阶段可以采用: 过程FMEA初期过程能力(PPK、MS/M产品或过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5.1.3在外购的原材料及零配件的检验分析可以适当选用下列方法: 抽样检验和试验方法、缺陷分析柏拉图、交货质量推移图、交货交期推移图。 5.1.4工序改进和过程控制阶段可以适当选用下歹0方法: XbarR控制图、过程FMEA量具R&R、过程能力(CPK)、因果图等。产品过程中的质量由相关人员按(计划)规定的质量特性值及统计方法进行质量趋势的判别与分析。 5.1.5产品最终质量检验时,成品质量检验人员和审核人员采用抽检方法,对产品最终质量进行检验和分析评定。 5.1.6初期过程能力(PPK要求达到M 1.67,若无法达到需参考《PPA吁册》实施处理。 5.1.7在工艺验证和过程审核中,工艺验证人员和过程审核人员采用Ppk、Cp Cpk测算方法,对工序能力进行评估。 5.1.8在计量器具的检定过程中,根据控制计划的要求,计量器具的校准人员针对重要的计量器具按照《测量系统分析标准书》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SPC管理手册

本手册所描述控制图的选用程序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控制概述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我们必须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基本的统计方法。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管理人员。对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基本方法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基本方法。附录H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基本方法(例如:检查清单、流程图、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控制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基本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

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控制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特殊及普通原因,并介绍了控制图,这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非常有效的工具。 第Ⅱ章描述了构造和使用计量型数据控制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 X—R, - X —s图,中位数图以及X—MR(单值及移动极差)图。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控制图:p图、np图及u 图。第Ⅳ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控制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说明: 1.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当—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很容易的。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基本概念适用于任何领域,可以 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差错率)、总销售额、浪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管理(运送时间)。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鼓励读者参考附录H中的参考文献应用于行政管理及服务中; 3.SPC代表统计过程控制,不幸的是在北美统计方法常用于零件而不是过程。应用统计技术来控制输出(例如零件)应仅仅是第一步。只有当产生输出的过程成为我们努力的重点,这些方法才能在改进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发挥作用; 4.尽管本书的每一点是通过已完成的例子来说明,要真正理解这些知识需要进一步与过程控制实际相联系。研究读者自己的工作场所或相似部门中的实际例子是对本书的重要补充。然而,现有的过程信息不能代替实际工作经验; 5.本书可看成应用统计方法的第一步。它提供从经验中得到的法则,这些法则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然而,还是存在不能盲目使用这些法则的例外。本手册不能满足初学者对统计方法和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的需要,我们鼓励读者寻求正规的统计学教育。在读者的过程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已经比本手册所述的内容更先进的地方我们也鼓励读者向具有一定的统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人员请教。以便了解其它技术; 6.测量系统对合适的数据分析来说很重要,并且在收集过程数据之前就应

统计技术应用管理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管理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旨在利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分析验证过程(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以便掌握问题,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或改善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统计活动 3 引用文件 《统计过程控制》 《顾客满意度管理程序》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 《顾客抱怨处理程序》 《质量记录管理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 术语和定义 无 5 职责 各相关单位对本单位适用的统计活动和结果负责。 6 工作流程和内容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1 品质保证部负责公司统计技术的应用工作,负责公司年度统计技术应用计划的制定。 2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每年初向人力资源部

提出培训需求,人力资源部根据需要安排如基础统计概念知识(变差、控制<稳定性>、能力和过度调整等)培训,以推广统计技术的应用。 3.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过程中,项目组应根据顾客要求的或过程控制需要的统计技术/方法来确定每一过程(工序)适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并将其列入控制计划中。 4.进货检验的统计技术进货检验人员应根据《检验控制程序》制定AC=0随机抽样检验方案,对购进器材进行检验,判定检验批的合格与否。 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说明使用表单 5.生产过程中各工序抽样检验的统计方法 品质保证部根据每日各工序抽样检验的数据,按月利用排列图或因果图进行排列图统计

分析并将分析的结论提供有关部门。 6.零件检验的统计技术 各检验员应根据《检验控制程序》制定AQL C=0随机抽样检验方案,对提交零件进行检验,需要用X-R控制图进行控制的,应做X-R控制图。 7.成品最终检验的统计技术 品质保证部根据《检验控制程序》制定AQL C=0随机抽样检验方案,对提交成品进行检验,判定检验批的合格与否。 8.顾客抱怨(投诉)和顾客退货的统计技术 顾客抱怨(投诉)和顾客退货的数据由品质保证部进行汇总,利用排列图或因果图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顾客抱怨(投诉)和顾客退货的主要原因,通知有关方面进行整改或作进一步分析。 9.顾客满意度的统计技术顾客满意度的变动趋势由分析因果图统计分析排列图统计分析因果图统计分析排列图统计

TS16949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统计技术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以及产品特性所需的统计技术 , 并通过运用及时掌握质量变化缺陷 , 以便于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2 适用范围 进货、过程、成品检验的抽样计划 , 控制图的应用 , 过程能力调查研究及问题统计之分析。 3 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负责统计技术使用的策划和归口管理。 3.2 各相关部门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统计技术可用于以下质量活动 z 一一开发和实验活动; 一一对外购件的控制; 一一产品的最终检验; 一一产品失效的分析定。 4.2 可供选用的统计工具有: 一一排列图; 一一直方图; 一一FMEA;

一一系统优化; ——缺陷收集卡; 一一质量控制图; 一一相关法; 一一分层法 : 一一失效树分析。 4.3 培训 行政部应针对上述统计方法的内容 , 有目的组织有关该技术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 使之了解统计技术的基本概念 , 如变差、控制 ( 稳定性 ) 能力和过度调整等。 4.4 统计技术运用 4.4.1 技术质量部根据实际需要 , 组织相关部门确定应采用的统计技术 , 必须包括在控制计划中 , 由使用部门实施。 4.4.2 各责任部门按统计项目定期收集数据 , 进行统计分析 , 并将统计技术应用结果传递给技术质量部。 4.4.3 对各类统计分析发现的异常问题 , 由技术质量部组织各责任部门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办理。 4.4.4 各部门应根据以下控制项目和控制特性 , 选择适当统计方法 , 其运用范围如下表:

4.5统计技术的应用成果评定 技术质量部每年对每项统计技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价 , 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a) 统计技术的应用方法和过程; b) 统计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应达到的目标。 5 相关文件 ( 无) 6 质量记录 6.1 DXC/QR 7.8-01 X-R图

最新-QP-133 SPC作业控制程序

-Q P-133S P C作业控 制程序 SPC作业程序 文件号:-QP-1X 版本号:B/0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记录

1. 目的 为防止不良品发生,加强过程控制,以及满足顾客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顾客有指定须实施SPC之过程。 3. 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关键产品/过程特性进行识别、定义、文件化。 3.2品质部负责关键产品/过程特性进行识别、SPC的实施、分析及研究。 3.3生产部门负责负责过程能力不足改善。 4.程序 4.1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为了贯彻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和监察,从而保证产品与服务满足要求的均匀性,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去诊断分析及解决工序中的变化(variation)。 4.2 控制图(Control Chart):是进行工序控制的重要工具,是测试物件特征量值的图形表征,方法是将指示品质情况的统计指标,在图上用点表示出来,并在图中画出品质管制界限以作比较,如果图上显示的点不正常,则认为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4.3 CPK:过程能力指数通常定义为CPU或CPL中的最小值。 4.4 CPU:过程能力指数上限。

4.5 CPL:过程能力指数下限。 4.6 新产品开发初期过程能力分析。 4.6.1 新产品开发件用户要求实施SPC时,由技术部提出关键产品/过程特性,标示在相关文件中。 4.6.2 品保部安排人员根据相关文件实施过程能力分析。 4.6.3 品保部对过程能力PPK不足1.67项目, 通过下发《YX-QR-QP-16-001制程异常通知单》,要求相关单位改善。 4.6.4 相关单位改善过程能力不足项目。 4.7. 量产过程能力分析 4.7.1 由品保部关键产品/过程特性进行识别、及选定适合之管制图。 4.7.2 品保部门根据关键产品/过程特性实施过程能力分析。 4.7.3 品保部门对过程能力CPK不足1.33项目,通过下发《YX-QR-QP-16-001制程异常通知单》,要求相关单位改善。 5.3.4相关单位改善过程能力不足项目。 5.4SPC作业及判定具体依据《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2005年7月第二版)。 5.5管制特性及符号:▽倒三角符号。 5.相关文件 5.1 《统计过程控制(SPC)参考手册》(2005年7月第二版) 6. 记录表格 6.1 YX-QP-1X-001 Xbar-R管制图 6.2 YX-QP-1X-001P(不良率)-管制图 6.3 YX-QP-1X-001C(缺陷图)-管制图 6.3 YX-QR-QP-16-001制程异常通知单 附件一:控制图计算公式

TS16949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统计技术应用控制程序 1 目的 确保统计技术能被正确、有效地应用、为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提供帮助。 2 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统计技术应用控制。 3 基本职责 3.1品质部门负责对作业人员统计技术的培训和指导监察统计技术的实施。 3.2相关部门负责统计技术的应用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统计技术的确定 品质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事业制造部门、生产技术部门)根据制品的特性来确定统计技术的使用围,一般考虑: 4.1.1影响制品的主要质量问题; 4.1.2《控制计划》(FM-2-0203-01)等列出的产品关键特性; 4.1.3顾客的要求,包括后续顾客和最终顾客; 4.1.4必须便于操作者在现场使用; 4.1.5统计技术确定后规定在《控制计划》上。 统计技术确定流程: 是

是 4.2 统计技术的种类 4.2.1 计量型 4.2.1.1 定义:在概率统计理论中也称连续型随机変量,它是可以在数轴上连续取値的数据。 4.2.1.2 种类: a) Х-MR 管理图 c) (X-bar)-R 管理图 d) 检查表 e) 折线图 4.2.2计数型 4.2.2.1 定义:在概率统计理论中也称离散型随机变量,它一般只在有限个数値上取値, 在质量控制中最常用的计数型数据是只取两个数値中的一个,如0、1、合格、不合格、通过、不通过等。 4.2.2.2 种类

a)不合格品率P图 b)np图及u图、cu图(该3种图本公司暂不使用) 4.2.2.3 适用围 用来测量在一批检验项目中不合格品项目的百分数。 4.2.3统计技术确定后,品质部门必须负责対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完全掌握 使用方法并正确实施。 4.2.4其它本工场使用的统计技术参照《统计技术表》(附录一)。 4.3统计技术的应用 4.3.1统计技术确认后,由作业员收集数据并记录在《作业指导书》(XI-0902-01-XXX) 中规定的统计记录用的记录表格上。 4.3.2作业员计算各相关的数据。 4.3.3统计点出现异常时,作业员须将异常情况报告制造组的工长进行现场分析,分析 结果记录在相应的统计技术表上。 4.3.4当制造部门无法单独解决异常时,制造组的组长将情况连络品质技术部门,由品 质技术部门组织各部门协同处理。 4.4计量型统计技术的应用指南 4.4.1数据的收集 4.1.1.1选择子组容量、频率、子组数。 a)合理的子组的确定将决定控制图的效果,在控制图中,子组的容量是恒定的,在过 程研究初期,n取4~5,通常取2~5件连续生产的制品; b)每隔一定的周期(如15min或每班两次)抽取子组初期研究中,通常是连续进行分 组或在很短时间间隔抽取子组,対处于稳定状态的过程,抽取子组的周期可以延 长,对正常生产进行监控的子组频次可以是每班两次,每小时1次等; c)足量的子组数可以确保发现变差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一次过程研究的子组数 等于一月的日期数,或包含的单値数大或等于1OO。 4.4.1.2建立控制图并记录原始数据。 4.4.1.3计算毎个子组的均値(X-bar)和极差(R) X1+X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