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充满激情的教师

充满激情的教师

充满激情的教师教师,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

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学生成长。

而那些充满激情的教师更是如火如荼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用他们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梦想。

一、引言激情是教师工作的灵魂,是点亮学生心灵的火焰。

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关心学生的成长,用心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

下面我就来分享几个充满激情的教师的故事。

二、故事一:用热情点燃学生的梦想李老师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他充满激情地走进教室,每节课都给学生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

他不仅授课生动有趣,还组织了一些文学社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有一次,李老师鼓励学生们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并且亲自带领他们进行写作指导。

最终,他的学生们以优异的成绩获奖,激励了更多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李老师的热情和努力,点燃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也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梦想。

三、故事二:以身作则教育激情王老师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他对物理学科充满热爱和激情。

他经常利用实验和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给学生们展示物理实验的奇妙之处。

王老师还经常参加物理学术研讨会,不断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教学技巧。

他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他的努力和激情,学生们对物理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很多学生选择了物理学作为自己的大学专业。

四、故事三:关爱每一个学生刘老师是一名小学班主任,他对每个学生都关怀备至,并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他们。

每天上学之前,他都和学生们一起做早操,带领他们唱歌、念诗。

他还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郊游、春游等,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团结。

刘老师用真心和耐心倾听学生的烦恼和困惑,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他的热情和关怀,让学生们在一个温暖的环境中成长,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五、结语充满激情的教师是学生生命中的太阳,他们以自己的热情点燃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他们用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成长,为他们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础。

做有激情的语文教师

做有激情的语文教师

做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发表时间:2019-01-08T16:08:31.8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6期作者:解竹艳[导读] 教师,须激情似火。

语文教师更应如此。

因为语文是情感的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北庄小学266520教师,须激情似火。

语文教师更应如此。

因为语文是情感的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

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一篇散文,一首古诗,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

有人批评说,教师的激情是一种造作,我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

如,即使你有很多不愉快的事,那么,你面对学生,也不能把你内心的伤感留给学生,虚伪的有时也是善良的。

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伟大思想家黑格尔曾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的伟大事物都是靠激情来成就的。

”激情是扬帆的风。

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充满美丽的人生,取决于崇高而奔放的激情,强烈而持久的激情。

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

可以说没有丰富感情的人是当不好教师的,尤其是当不好语文教师。

激情是人们对客观实物的一种特殊感受的反应形式。

一个语文教师,要讲好感情丰富的课,应以正在燃烧的激情走进课堂,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地感染学生。

我清楚地记得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入情”。

刘勰在这里说明“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

文章是激情铸成的,是心灵深处的产物。

读一篇好文章同样需要心灵内的激情去拥抱它。

只有读者和作者心灵产生共鸣,要么在课堂上嘴角聚成了那么满足的喜悦的一个微笑,要么欢喜地要发狂。

以情激情,以情施情

以情激情,以情施情

以情激情,以情施情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

情感是语文教学氛围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情,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语文的情感之火,挖掘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激情导入,引发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的心灵。

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

”课堂上,教师真挚的情感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感动着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产生心灵上的感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就会怀着一种兴奋和强烈自我表现参与教学活动。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

”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激起学生渴望学习的情感。

如:《向命运挑战》一课的导入:“今天我有幸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因为身体原因他不能来到我们中间,但我给大家带来他的一张生活照片,(出示照片)他就是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一个科学巨人,一个智者,一个神话……虽然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但他也是一位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士。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点燃生命之火,向命运挑战的,同时也希望这节课能成为同学们挑战的起点。

”教师富有挑战性的导入语言,激励着学生抓住切入点,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点燃了情感的火花。

激情的导入,要求教师必须有感情,要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研究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自己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和作者产生同感,以教师独特的激情,去感染学生。

二、媒体展示,触发情感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场合产生的。

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课的第一重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因此,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再现文中描写的情景,或渲染情境,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感情,使学生触景生情,以情激趣,融入到画的情境中去,进入到文字描写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充分体验到情感之美。

孙双金的语文课堂特点

孙双金的语文课堂特点

孙双金的语文课堂特点一、充满激情,活力满满。

孙双金老师那课堂啊,就跟点燃了一把火似的,激情四溢。

他一走上讲台,那眼睛就亮得像灯泡,声音洪亮得能把教室的屋顶都掀翻啦。

不管是讲解课文里那些深奥的知识,还是跟同学们互动交流,他总是活力满满,感觉有用不完的劲儿。

这种激情特别能感染我们,让我们原本可能有点犯困或者走神的心思,一下子就被拉回到课堂上,跟着他的节奏走。

二、注重情感体验,以情动人。

在他的课堂上,情感那可是重头戏。

他不会干巴巴地照着课本念,而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课文的情境里。

比如说讲一些描写亲情的文章时,他自己先被那份情感打动,然后通过他的声音、表情、动作,把这份情感传递给我们。

我们听着听着,也不由自主地被带入到那个情境中,好像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种以情动人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

三、巧妙引导,激发思考。

孙双金老师可不会直接把答案喂给我们,他总是通过巧妙的问题来引导我们自己思考。

比如说在分析课文的时候,他会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有时候我们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但他不会急着否定谁,而是耐心地听我们说完,然后再一点点引导我们去分析,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找到正确的方向。

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也让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再依赖老师直接告诉我们答案。

四、互动多样,课堂气氛活跃。

他的课堂那叫一个热闹,互动形式可多啦。

有时候是小组讨论,让我们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课文里的某个问题,然后再派代表发言。

有时候是角色扮演,把课文里的情节演出来,大家都争着抢着要扮演角色,那场面别提多有趣了。

还有问答环节,他会突然抛出一个问题,让我们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还能得到小奖励呢。

这些多样的互动形式,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不再觉得上课是件枯燥的事儿。

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上好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

上好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

上好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要建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语文课。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堂语文课激情四射。

标签:激情;魅力;兴趣;和谐课堂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个观点的提出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从过去的“灌输式”向富有激情,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转变。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一堂语文课充满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创设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与课本产生共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创设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妙语创设这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是最简单便捷的方法,教师不需要在课前进行太繁琐的准备即可进行。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是一段简单的语言叙述,也可以是一个讲述一个故事,教师以充实的感情、形象的语言、动作感染学生,达到设境创情。

2、多媒体运用创设这种方法教师要在课前做一定的准备,但其所达到的效果往往要比第一种方法所起效果要强很多。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象或声音导入,以使学生快速的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班级里能够亲眼看见过草原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多,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草原的录象再配上有关草原的歌曲,比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使学生初步领略到草原风光,从而激发学生随着作者、随着教师一起去草原感受一番。

3、用游戏、趣味体育等形式创设情境一堂语文上下来,学生总是死板地坐在那儿,腰板挺着直直的,头抬的高高的,那不是在上课,是在训练士兵。

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设计一些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游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激情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激情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激情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同课异构”听课心得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智力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营造的“激情课堂”就是星星之火,能让学生这一片干枯的急需迸发求知热情的草原,呈现燎原之势。

我深深懂得,激情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因激情而魅力四射语文是一门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修养的学科,也是各学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

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激情。

有了激情,教师的语言、动作、体态就特别能表情达意,传情传神;有了激情,教师的思维将更敏捷,思路将更清晰,思想将更活跃,感情将更丰富;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课堂就充满了活力;有了激情,新课程理念活了,钻研教材活了,运用教具活了,采用方法活了,各个环节活了,课堂就充满了灵性;有了激情,听说读写的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组织,综合实践的安排,都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有了激情,就让教师有了魅力四射的形象、内蕴、人格、技巧等,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课堂就有了魔力。

《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的“培养人文性”“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等等,就会自然而然地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进行,学生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感染、熏陶、内化、提高,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二、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好奇易动的特征,鲜活灵动的个性,自然决定了他们涌动的激情。

而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般都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唤醒和激励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挥洒自如地创设一个又一个巧妙的情境,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

学生的激情一旦被点燃,他们在课堂上精神会更振奋,情绪会更高涨,注意力会更集中,发言会更踊跃,思维会更活跃,观念会更异彩纷呈,作业会更一丝不苟,教学效果自然会更佳。

如何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如何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新 课 程 需 要 教 师做 什 么
自新课改开展 以来 ,各种名 目的课改活动此起 彼伏 , 稍加 留意你就会 发现 , 现在的语 文老 师越来越 怕“ 讲” 。能少讲就少讲 , 能不讲 的就尽量不讲 , 尽量 让学生去讲 ,让学生去演义 ,尽可能地让 学生 多活 动。 之所 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 是因为许 多老师认为新 课程要求 我们要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那教师就必 须要做到能少讲 的要少讲 , 最好不讲 。 于是课 堂上就 出现学生 自顾 自读 , 这被我们冠 以“ 自读 自悟 。 ” 无节 制地使用课件 , 被说成是学会利用多媒体等等 , 教师 想尽一切办法使课堂变得热闹 ,只注重形 式而忽略 了课 的教 学实 效 。 新课 程难道要求不让教师“ 讲” 了吗?其实不是 这样的 , 新课程并不排斥教师的讲 , 问题是 老师该如 何“ 讲” 。 我 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 : “ 讲是有必要 的, 问 题是你如何看待讲 和怎样讲 。” 教材无非就是例子 , 我们就是要靠这个 例子使学生学会举 一反 三 ,练成 阅读和熟练作 文的能力 。 因此我们要朝着学生能“ 反 三” 这 个 教 育 目标 进 行 “ 讲” , 启 发学生能动性 , 引导 他们 自己学会 探究 。 鉴于此 , 新课程并不反对教师的 讲, 而是主张精讲 , 要有利 于培养学生 的主动 性 、 创 造性 。 从传统到现代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 向另一 个极端。 要 以教育 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 , 仔 细地研究“ 讲” 。 正确把握讲 的作 用。 学生精彩的见解 加上教师精到的点评 ,就可 以把学生 的思维引向深 入, 学 生的探究加上老师的启发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 以 , 我们不能当讲不讲 , 该 挖 掘 的不 去 挖 掘 ,如此 教 学 既 缺 乏 广 度 同 时 也 缺乏 深 度 , 同样 也 不 利 于学 生 的全 面 发 展 ,思 学 生 所 未 思, 想 学生所未想是老师授课必不可少的。

教育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教育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教育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教育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种。

当教师投入激情,以热情引导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将焕发出勃勃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下面将从培养教师激情、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激发学习热情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教师激情教育工作者要成为一位激情满满的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是教师投入激情的基础。

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把热情注入到每堂课之中。

其次,教师要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提升。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教师要热衷于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讨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们一同分享教学经验,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通过与同行的互动,教师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到更多的教学启示。

教师要有求知的心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一旦教师燃起了自己的激情,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实例以及多媒体素材等,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满足。

最后,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积极互动,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用激情点燃语文课堂
摘要: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那么,如何做一个激情飞扬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做到:博览群书,学识“激”情;精神饱满,状态“激”情;精彩设计,导入激情;抑扬顿挫,语言“激”情;融入角色,表演“激”情;方法灵活,变化“激”情。

关键词:激情;学识;状态;语言;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33-01
最近,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主题是“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学生把“有激情”放在了第一位,这让我陷入了沉思。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

”那么,什么是激情?我认为,激情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表层的张扬。

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更是一种全方位展现崇高无上的师德情操,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稳定乐观的心理品质,渊博扎实的学识修养的窗口。

那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激情飞扬的语文教师呢?
1博览群书,学识“激”情
爱好古今中外名著,具备渊博扎实学识,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激情飞扬的土壤。

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文化积累,教学中才可能由“面”及“点”,对教学文本作出深入透彻的感悟和解读。

很难
想象,一个学识贫乏的语文教师,能有什么激情。

在教学中,他既不能深入浅出,更不能举一反三,当然就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

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顿即变成死水一潭,枯燥无味,令人生厌。

2精神饱满,状态“激”情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情飞扬的保证。

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一个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听到上课铃声,一拿起教案本,一推开教室门,就应当情绪饱满,精神焕发,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努力营造“激情课堂”氛围,“用激情点燃激情”,以自己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魅力,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悟,享受美的熏陶。

3精彩设计,导入激情
要想让学生带着激情去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满含深情的导入语,不失为一种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位老师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七颗钻石》一文前,没有按照教学的一般顺序先介绍作者,而是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充满深情厚爱的故事。

幸福的三口之家在缆车欣赏峡谷美景,缆车突然离开缆索,急速地坠落,就在缆车坠地前的一刹那,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两岁的孩子。

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洁。

父母的爱使潘子洁奇迹般地获得了重生。

爱到底有多神奇,又有多广博呢!让我们
走进托尔斯泰的童话作品《七颗钻石》,在文中去品尝汩汩流淌的”爱”的清泉,去感受这种神奇和广博的爱吧。

教者充满深情的讲述,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从他们专注的神态中可以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在分析文本之前已经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自然而然地有了和文本主题相接近的情感体验。

4抑扬顿挫,语言“激”情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

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

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魏巍小学的老师蔡芸芝是“温柔和美丽的人”,“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使学生“直到现在”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背诵她教的诗。

韩麦尔先生在敌军占领祖国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使平时淘气的小弗郎士也终生难忘。

5融入角色,演绎“激”情
一个有激情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

教学中,能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肢体语言,将文本中作者的喜怒哀乐,
恰如其分地传递出来。

一个有激情的语文教师,要时而是狂放孤傲的李白,时而是婉约凄伤的李清照,时而是悲愤犀利的鲁迅。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有时娓娓道来,犹如涓涓细流;有时激情澎湃,犹如滚滚长江。

有时旁征博引,犹如渊博的智者;有时主观描绘,犹如善感的诗人。

从某个角度讲,这时的语文教师就完全是一个天才的艺术表演家,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教师的这种极富魅力的激情表演,才可能“征服”学生,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愉悦,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插上快乐的翅膀。

6方法灵活,变化“激”情
结合学习的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每节课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而且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

如教古诗《孔雀东南飞》,就可以用音乐教学法导入,播放屠洪刚先生演唱的《孔雀东南飞》,先给课堂营造一种悲伤哀怨的氛围,由此,学生就极易进入状态,教师的教学激情当然便能飞扬起来。

教汪曾琪老先生的《胡同文化》,就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视听结合,既让学生看到北京的老胡同图片,又让学生欣赏到京味十足的歌曲《北京的胡同》,从而了解胡同的历史,理解胡同的命运。

师生的激情,也便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得以唤醒。

为了每一次走出课堂,我们自己都幸福的期待着下一堂课的早
早来临,为了学生每一堂课结束时,都能幸福的期盼着我们的“请听下回分解”,语文教师们,让我们诗意地教语文,做一个激情飞扬的语文教师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