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县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

江西省南昌县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
江西省南昌县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

对江西省南昌县农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恰同学少年实践队

盛蕾涂崔徐丹丹邵静王君于茜

2007年6月,北京的世纪坛展览馆一如既往的人声鼎沸,然而这回吸引大家眼球的,既不是恢宏灿烂的印加文明,也不是艰深奇幻的印象主义,在这里,琴声袅袅,余音绕梁,古琴正诉说着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阿诗玛也在尽情地载歌载舞,讲述出当年月光下一片动人心弦的爱情史诗。这些逐渐要退出生活舞台的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悠久文化的传统手工技艺和民间艺术的展出,从文化的视角和遗产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唤起人们久远的记忆,再一次提醒了我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业品和文化场所”。具体包括:“(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古代的农民在农闲时的创造,不论是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抑或是缤纷多彩的戏曲弹唱,不管是刀枪棍棒展现的熠熠神采,还是笔墨纸砚洋溢的韵韵古风,无一不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现如今,又是怎样的一种什么状况呢?

199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决议,自2001年起在各成员国申报基础上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每两年一次,每次每个成员国可有一个项目入选。自此,中国各地掀起了一阵“非遗”热。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受重视的程度正在逐渐增强,然而由于我国对其的保护政策颁布较晚,它们依然以很快的速度逐年消失。江西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大省,迄今已有19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尤其江西农村历史悠久,是众多种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如金星砚的制作方法,赣南采茶戏,婺源三雕等。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的生活正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那么作为众多精神遗产的创造者,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是否依旧在他们的生活中代代相传;跨向新时代的脚步,是否正在悄悄地遗失掉中国最远古的根?

带着沉重的行囊和青春的意气,我们,天津大学大学生赴江西南昌县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走向南昌县的莲塘镇,走进那些幽静古朴的小小村庄。

一、深入基层,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的保护情况

火车行驶到南昌市时,我们已经颠簸得疲惫不堪,低价火车上的卫生环境更让我们体会到了“风尘”仆仆的含义。然而一下火车,阳光照耀下的南昌刹那间令我们为之一振。这个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这个令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心怀崇敬的红色地区,高楼林立,俨然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不过这里离我们的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换乘长途汽车,继续我们的征程。

为了解现在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基层的保护情况,我们以江西省南昌县岚湖村为中心,对其及其周围的竹林涂村、南山李村、后田刘家村、流芳杨村进行了调查寻访。

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岚湖村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介绍了岚湖村村民的一些习俗。我们了解到由于该自然村坐落在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一条支流——青岚湖的旁边,文化大革命之后,70年代末,土地和湖泊资源均为公用,每年都会开展比较大型的捕鱼活动和龙舟比赛,村民对此的反响十分良好,每当这些活动开展的时候,青岚湖周围

热闹非凡,选手们也都跃跃欲试。然而,到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土地分田到户,河塘责任承包,再加上资金不足,逐渐地,这些为村民所热衷的民俗活动就消失不见了。万村长还反映到,到现在村民们对他们的捕鱼活动和龙舟比赛仍然充满怀念,这些年老一辈的村民还会不时地主动询问和提议再次开展这些民俗活动,村委会也曾努力使传统重现,但都未能成功,甚为遗憾。

离开村委会,我们便找到了一些当地的农民一起聊天。通过对当地十几户村民的寻访,我们了解到,在节庆方面,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几个大型节日,到现在村里仍旧每年都过,但是,近年来,过节的气氛明显是越来越淡了。很多村民都反映:现在年轻人很多都进城工作了,城里工作忙,加上家里条件差,很少有人回家过节;就算回来,也住不了几天。留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过节的事宜也都是老人们张罗,小辈们对节日期间的风俗细节知道得少之又少。这样下去,恐怕以后我们的这些传统节日会不断的简单化,甚至会慢慢的消失掉。一位在田里耕作的大婶跟我们介绍,小时候,家里过年,年前都要把窗户纸换成新的。那时候的窗户是木格子,做成很规则的图案,再蒙上窗户纸,上面贴上剪纸的窗花,门楣上还要贴上五颜六色得剪纸,贴上年画、春联、吊钱,年味十足。后来,窗户换成玻璃的了,慢慢的,窗花就不贴了,春联年画也成了机器印刷的了。人们花在过年上的心思少了,年味也淡了。我们从随后走访的其他村庄中了解到的情况也十分相似。对此,我们寻访的很多老人和村干部都对此表示忧心。

不过,令我们稍有欣慰的是,除了那几个传统节日外,在这些村庄,还有一个节日他们每年必过,那就是平安节。最初的平安节是为纪念祖先而设立的,据竹林涂村村长介绍,平安节是南昌县当地的一个特色节日。在该县,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自己的平安节,不过节日的日期不尽相同。在该节日期间,游子回乡,举村欢腾。白天家家户户精心张罗,团圆宴席热闹非凡。晚上男女老少载歌载舞,火树银花璀璨耀眼。

此外,据我们了解,现在在这些村子里,会藤编和刺绣等比较通俗的手工技艺的人也相当少,更别提什么特色的手工技艺。更重要的是,现在村民的日常娱乐十分地匮乏,对于老人们和妇女来说,平日里的闲暇时光都只能用聊天打发,而年轻一些的男村民则越来越热衷于扑克,麻将和牌九等带赌博性质的消遣。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村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和中华传统民俗的传承,而且还会给我们的社会风气带来隐忧。

另外,在我们采访的村民中,有一位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当我们问及小学里有没有民俗方面的教育,她的回答“学校里连英语老师都请不起,哪里有闲钱余力为学生们进行什么民俗教育”令我们咋舌。当地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认识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而对民俗等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俗文化传承的重担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出的青少年肩上,前景堪忧。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当地保护民俗文化的一个亮点,一个备受当地村民喜爱的地方剧种——采茶戏。从九十年代开始,每逢过年过节,村大队便会出钱请县采茶剧团前来演出,最热闹的是平安节的演出,自节前三天至节后三天,长达一个礼拜,欢乐的气氛非常浓,全村男女老少都很喜欢。我们采访到的很多村民都表示,如果像采茶戏文艺机构能够在村里多组织一些宣传演出活动,他们是非常乐意参加的,如果能组织一些技艺上的免费培训,他们也非常愿意费时费力地学习。

与村民们的交谈的结果,令我们欣慰的较少,令人忧心的太多,不为我们所乐见。江西农村的民俗文化保护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对当地村民的爱好的调查,我们认为在保护发展民俗文化的道路上,如果以点带面,以扶植发展村民喜闻乐见的,保护发展较好的部分民俗文化如地方戏曲采茶戏等带动其他传统文化的发展,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此,我们特意走进了南昌县采茶剧剧团及县文化局。

二、进入采茶剧团及县文化局,了解地方剧团的发展情况与政府对“非遗”的保护

采茶戏最早是由茶农们在田间耕作时哼唱的小曲演变而来,起源于清代中叶,嘉庆年间江西信丰人谢肇桢的《南安吟:采茶歌》中有相关记载,其中“出看采茶也入魔”句,更是具体形象描绘了当时的观看盛况。南昌采茶戏发脉于载歌载舞的采茶灯,由两个旦角和一个丑角扮唱《十二月采茶歌》及各种民间小调。后来,采茶灯的节目有了故事和人物,被为“茶灯戏”、“灯戏”,也称“三角班”,发展到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的“半班”阶段,剧目也有“老十三本”大戏了。

采茶戏植根于本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载歌载舞、活泼生动、幽默诙谐、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特色,亦是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采茶戏逐步走向了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专门出演采茶戏的剧团,而剧团也就成为了演员们成长的摇篮。

在岚湖村村长的介绍下,我们联系到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南昌县采茶剧剧团,剧团领导和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据“老牌”演员李老师介绍,南昌县采茶剧团成立于1959年11月,在当时还只是一些采茶戏剧爱好者的结社,随着演出的增多,人们对剧团的关注与喜爱也与日俱增,渐渐地,剧团规模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增强。每逢节庆,剧团都会受邀进入乡村演出。九十年代的时候,受新生文化的影响,戏剧演出市场越来越狭窄。再加上演员青黄不接,演出设备简陋,缺乏办公排练场所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剧团的发展,剧团曾一度陷入面临解散的困境。在严峻的形势下,政府给予了经济和政策支持,剧团进行体制改革,还实行了团长聘任制,并在全县公开选拔团长。在剧团和政府共同的努力下,剧团走出了困境,得到了新的发展。现如今剧团拥有近50名演职员工,其中有25人是专业文艺院校毕业的,还有20名演员有中高级职称。

当我们问及剧团的具体情况时李老师介绍说,剧团现在可以演出几十部剧目,演出大多数在农村,有时也和其他剧团交流演出。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村子就会要邀请剧团下乡演出,有婚嫁喜事的时候也是这样,村民非常喜爱,每次演出的时候场面都很火爆。剧团在多年的演出中也积累了不少的支持者,名角们有了自己的“粉丝团”,比如有个年仅17岁的小女孩一直坚持给自己的偶像——团里的著名演员魏小妹写信。2001年,剧团与江西省文艺学校联合开办了一所五年制戏曲表演专业中专班,学校招收了30名年轻演员,最后留下了14名。戏曲班一共开了三届,剧团年轻演员大多是戏曲班的毕业生。为了争取更广大的观众,剧团想出了创新的良策,把采茶戏与小品、歌舞相结合,受到广泛的欢迎。

不过李老师也介绍说,剧团的发展仍有许多值得担忧的地方。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喜欢现代的媒体主流文艺方式,喜爱采茶戏这样的传统剧种的人越来越少了。剧团曾花费120多万元把演出中最受观众欢迎的20部经典剧目排成了VCD光碟,其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戏曲表演专业中专班开了三届后就停办了,原因一方面是生源不足,另一方面是演员人数几乎饱和,再多培养也无法安排工作。团长也告诉我们,要发展剧团,资金永远是个大问题,虽然上级政府也会有一定的专款扶持本土文化艺术事业,但对发展一个剧团来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剧团必须自己谋求生存道路。现在他们剧团正准备尝试采取企业化路线来解决资金、人手等问题,甚至运用企业营销的方式培养、发展观众市场,使剧团的道路越走越宽。

我们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当地还有一些规模不如南昌县采茶剧剧团的小采茶戏剧团。相比之下,南昌县采茶剧剧团所拥有的优势它们不一定拥有;而南昌县采茶剧剧团所面临的问题它们也同样面临甚至更加严重。即使当地政府和各剧团都付出了多方面的努力,采茶戏的观众仍逐渐减少。采茶戏剧团为了争取观众,不得不采用在采茶戏中添加小品、歌舞相等元素的方式,这就背离了采茶戏的传统,使传统民俗文化元素逐渐被现代流行文化元素所取代。甚至有个别传统剧目被改的面目全非,还有一些彻底失去了继承人。也有一些专业人员尝试采用创作新的采茶戏剧本的方式,如南昌县采茶剧剧团创作了新剧目“红丝错”,不过因为尚未公演,效果不得而知。

为进一步了解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方面的响应和实施情况,我们走进了南昌县文化广播局,局里的赖主任得知我们的来意后,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在国家号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这几年里,南昌县文化部门特意组建了“申遗”小组,对当地一些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表明,当地即将失传或已经失传的民俗文化。现在他们县有一个传统婚庆仪式——轿祭已经上报申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措施方面,赖主任的回答却让我们甚为失望。对于那些即将失传或已经失传的民俗文化,文化局的工作也只能做到将包含那些文化踪迹的文献资料等收录起来,而在采取具体措施以挽救它们,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文化局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

仅仅依靠政府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政府的财力尚不能支持。中国自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后,开展非遗的保护工作已有数年,但各种民俗技艺还在飞快地流失,各种故事传说还在悄悄地淡为人们所淡忘,与此不无关联。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民间自发的努力非常重要。不过民间自发的保护往往和金钱结合起来,也对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负面影响。许多传统艺术为迎合现代社会,竞相在传统中掺杂现代时尚的元素;有些民族为招揽游客每天都过同一个本民族的特色节日,这些看似是在保护遗产,实则是将其本质歪曲,起到了毁灭作用。

结合我们在岚湖村对村民精神生活匮乏和村民对采茶戏的喜爱的了解,我们认为如果政府加大力度鼓励像采茶剧团这样的团体以农村作为演出基地,走进这些民俗艺术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地区,市场就不会越来越狭窄,同时,村民农闲时的精神生活质量也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其他类似民俗文化的保护也可采取此类方法。这样才会有助于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目的——保护“人”的精神!

三、发放问卷,在普通民众中调查和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为广泛地调查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普通民众的了解和重视情况,我们在莲塘镇各大商店广场和集市发放了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13-60岁人群,即理应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较深刻认识并身体力行的人群,因此调查结果估计比平均分配年龄段的调查更为乐观。在这一年龄段的调查也可反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前景。

在考察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了解情况一题中,43.1%的被调查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认识,但只是大概知道其种类,重视并有深刻认识的人很少,甚至还有29.4%的人完全不知道。因此即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经提到了政府工作日程多年,我们的教育、宣传力度亟待加强。

江西是一个拥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丽省份,景德镇陶瓷等享誉国内外。在问及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只有66%的被调查者回答正确。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了解,可想而知他们对我们祖国的优秀遗产更是知之甚少。没有了解何谈起保护,这道题的回答情况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值得忧虑。

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众多方式中媒体宣传占了一半以上。媒体宣传是众多宣传方式中宣传面最广,最廉价的一种方式。调查结果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效果,这种方式值得推广。其次是学校。学校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青少年,是最易于充分培养的未来人才,而由于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师资缺乏(如岚湖村小学),或者有些学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对学生的培养相当单一。因此若想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学生保护遗产的意识,首先要加强校方的素质教育意识,尤其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重视起来。通过政府部门组织活动了解的人极少,然而事实上,政府并非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工作,只是似乎对“申遗”工作更为热衷。昆曲、古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长调民歌四项已经入选联合国,各省市每年都会向国家递送一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向上申请是一回事,向下调动人民又是另一回事,民俗文化来源于民间,归根结底还是要调动起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才能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因此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政府的工作有待加强。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民俗文化需要保护,但也有3.92%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

认为需要保护的被调查者可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瑰宝,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起到了丰富生活的作用。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相对较

少,说明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够。

认为不需要保护民俗的被调查者提供的原因有不吸引人和形式复杂两个。民俗文化的现状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的文化氛围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众多的传统文化确实有时难以让人接受。

用媒体传播依然是首要吸引人们注意的方式,这体现了媒体在社会文化传播上的重要性,也说明传媒界的专家们尤其要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此外,除了贴近生活、高覆盖度的媒体传播,开办展示活动也相当受人欢迎。北京、沈阳等地都曾多次专门开展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引起巨大的社会效应。建议有些地区如不能进行大规模地展示,可以利用博物馆或者文化广场等场所进行分批分类展示。有些资源可以巡回展示,重复利用,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请明星加入一项表现了现代人的追星热,但民俗文化不是商品可以请明星作代言,而电视上一些明星打着弘扬民俗文化的名义在自己的作品里胡乱添加传统元素,这对他们粉丝的产生了不好的导向。还有被调查者提到了提供培训,在人们都在疯狂学外语的时代下,愿意开办民俗文化方面的学习班的机构越来越少了,这也导致了民俗文化疏远人们的现象。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对于一些民俗文化,长辈热衷而晚辈不热衷。某些传统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文化,应该在这方面加以革新,但必须在不丢弃原有内涵的同时有所创新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某些民俗技艺有必要开展专业规范的学习班,如近年来有些高校开办了书法研究生班,这种系统性的学习不但有助于提高学员在其专业方面的水平,也能同时学习到相关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样的学员毕业之后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更有可能融会贯通,不至于顾此失彼,适得其反。如果热衷民俗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技艺就会失去继承人,出现断代的现象。保护的工程已经刻不容缓。

至于为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减少,经济效益少和宣传不到位固然是重要原因,然而最大的原因竟不在于此,而是从业者不受人尊重!在很多人心里,成功的概念就在于挣大钱,如果你是一个房地产商或者某机关的头目,就会成为大家事业有成的榜样,而你若是一个剪纸高手或者擅长表演某种地方戏,倒是经常会因“不务正业”而受鄙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归根结底是保护继承人,现在国家千辛万苦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去寻找某些民俗文化的继承人,给与他们种种的福利待遇,但与此同时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尽快消除人们心目中的偏见。从业人员如果在社会地位上受到打击,就很难在事业上有所发展了。

尾声——

有喜有忧,忧大于喜,这就是我们江西之行的总体感觉。多数群众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赞成让我们欣喜,而民俗文化的严重流失和保护措施的匮乏更让我们忧心。

生活中的日用品是很容易被更加方便的物品所替代,传统也是会被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多元化的文化所冲击而离我们渐行渐远,甚至在不经意间已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个文明交融化的时代,西方文化、日韩文化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这个即将进入工业化的时代,方便的工业生活用品、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生活模式。过去生活中的那些印记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圈子,回头凝望,只剩下不多的地方,不多的艺人还在延续昨天的记忆和传统的印记。

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还或多或少的保留着很多传统的记忆,但同时我们也是责任重大的,许多民俗文化成为了遗产,需要被我们发现、保留,并一代代继承下去。

留住传统、传承文化,就是保住了一个民族的根,传递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尽管它们已去生活化,但是,我们不该抛弃!要坚持不懈地探索生存之路来延续我们的遗产。

我们更要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精神,是灵魂。“一脉文心传万代,千户不绝是真魂。”据报道,扬州的一位老漆器传承人为了创作作品《江天一览》,历尽艰辛,甚至险些摔下悬崖。我们这些晚辈,如果多一些人有这样的精神,何愁中华文明不绵延万代,何愁我们的精神家园不长城永固?

——而我们,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盼望能够为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增一块小小的砖,添一片薄薄的瓦,献上我们由衷的祝福: 愿祖先留下的遗产代代相续,薪火永传!

附录一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问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生活中的民俗习惯,包括口头传说、表演艺术、节庆和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飞快的速度消失,现今国家已逐步建立起相关保护制度。江西省已有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一批国家一级名录。为了解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参与!

1、您的年龄段()

A、12岁以下

B、13—30

C、31—60

D、61岁以上

2、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

A、没听说过这个词

B、大概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

C、了解其文化内涵(如渊源、形式等)

D、有一定保护意识

E、在如何保护它的问题上有一定的想法

3、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A、全丰花灯,傩舞,采茶戏

B、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金星砚的制作技艺,宜黄戏

C、婺源三雕,歙砚制作技艺,永新盾牌舞

D、昆曲,泥人张,兴国山歌

4、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A、学校

B、参加社会上相关培训机构

C、媒体宣传

D、世代相传

E、政府相关部门在距驻地附近组织过此类活动其他____________

5、您认为这些民俗是否需要保护()

A、需要保护

B、不需要保护

(选A请答第6题,选B请答第7题)

6、(可多选)您认为需要保护的原因是()

A、它们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

B、他们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C、他们即将消失,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对它们进行保护

D、保护它们可维护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E、保护它们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其他____________

7、(可多选)您认为不需要保护的原因是()

A、内容形式单调不吸引人

B、形式繁琐复杂,不利于普及传播

C、内容形式陈旧,不符合时代文化发展要求

D、生活水平不够高,无暇顾及

其他____________

8、您认为民俗文化以何种形式出现会引起您的关注()

A、邀请明星加入

B、利用电视等媒体传播

C、提供系统化培训

D、举办展览或开办其他展示性的活动其他____________

9、在民俗方面,下列选项符合您的情况的是()

A、晚辈比长辈更热衷

B、长辈和晚辈都热衷

C、长辈比较热衷,晚辈不热衷

D、长辈和晚辈都不热衷

10、您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越来越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人们对它们不感兴趣

B、它们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少

C、宣传不到位,不知师从何处

D、某些民俗技艺在社会上得不到尊重

谢谢合作!

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实践队

2007年7月

附录二

调查问卷答案分布

选项

A B C D E 其它

题号

1 5 29 14 3

2 15 22 8 4 2

3 9 5 3 33

4 12 2 27 3 3 5

5 49 2

6 36 39 1

7 25 4 1

7 1 1 0 0 0

8 7 27 6 24 2

9 4 12 30 5

10 6 15 13 18 1

环境情况调查报告3篇精选

环境情况调查报告3篇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环境情况调查报告3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面是由笔者为大家整理的环境调查报告, 大家参考。 这几天, 我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我根据珠海周围的环境特点和所发现的问题, 上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 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汽。这些污染源排放出来的什么污染物呢?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 懂得了许多有关空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是超过一定的标准, 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 说明空气良好, 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 为一级优, 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 小于100, 表明空气质量一般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为二级良好, 符合城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防治大气污染, 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 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2017市农村贫困人口况调研报告

2017市农村贫困人口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现象却依然存在,进一步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深入了解我市农村贫困人口情况及存在问题,市政协法制委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民政局、统计局、扶贫办,在王世英副主席的带领下,赴定边、靖边、吴堡、xx县等几个县区,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及政府扶贫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个,省级贫困县1个,其中7个县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吕梁山片区,另外定边、靖边被列入省级白于山区片区县。陕西省的扶贫开发标准提高到2500元后,全市有贫困人口88.02万人,经过两年的扶持,截止XX年底,全市仍有贫困人口71.9万人。据调查数据统计,XX年我市农业总产值只有69.06亿元,仅占全市总产值的2.5%,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381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2%左右,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生产条件较差的农村常住人口中,贫困人口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约占63%,家庭经营性收入约占23%。收入低而不稳,极易返贫,此外,诸如孩子上学、婚嫁,大灾、大病等情况,返贫问题非常突出。 XX年-XX年,全市扶贫开发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45亿元,较上一个五年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3.54亿元增长7倍多。其中、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1.7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市级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36亿元,增长近9倍。XX年以来,启动实施大规模移民搬迁工程。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移民搬迁共投入省市财政扶贫资金14.2亿元。实施搬迁项目84个,搬迁24881户、101977人。全市共投放扶贫贴息小额到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沙妈祖信俗 粤与闽连疆,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地。自宋代始,妈祖信仰就开始随闽人入粤。广东沿海及海岛陆续兴建了天后宫或妈祖神祠,祭祀妈祖。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间,民众到天后宫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形成了以南沙妈祖祭祀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圈,集中反映了妈祖文化在广东的传播。南沙妈祖信俗是在福建妈祖信俗的基础上融合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包括搭炷夜香、祭祀仪式、乐舞、演粤剧、妈祖巡游等内容。南沙妈祖信俗是当地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沟通闽台粤港澳妈祖信众的重要桥梁。 黄阁麒麟舞

黄阁麒麟舞是来自民间的纯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中山市黄圃横档村。据史料记载,黄圃的麒麟舞始于明代,正宗的麒麟舞套路是由已故老艺人蒋润峰传授的。 “麒麟”造型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做成龙头、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做工精细,生动传神;舞动时是一头麒麟独舞,由两个舞者分别舞动头、尾,按特定的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伴奏音乐则采用节奏起伏的锣鼓吹打乐,以展现麒麟舞的生动、活泼。 象牙雕刻

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远在秦汉时期,广州牙雕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广州牙雕的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了历史高峰。刀法见棱见角,品种齐全,华丽美观,豪华名贵,以其镂空、透深的技法,在全国牙雕工艺中独树一帜。广州牙雕手工技艺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 灰塑

广州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价值。做工方面,广州灰塑精致细腻,色彩艳丽。用材方面,灰塑艺人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广州炎热而潮湿的气候的雕塑材料石灰。它耐酸、耐碱、还耐温。制作流程方面,广州灰塑必须到待雕塑建筑的现场,于常温下制作,不需烧制。制作过程中,在景物之中或每组图案之间,巧妙地留出装饰性通风孔,从而减轻台风对脊饰的猛烈冲击。最值一提的是,灰塑学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师,独立施工。 核雕(广州榄雕)

房屋安全鉴定报告样本20140612New

附件2: 工程名称GCMC 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报告书 报告编号BGBH 鉴定单位(盖章) 日期:年月日

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报告 BGBH 房屋名称:JZW_MC报告编号:

目录 一、项目概况 .....................………………..(页码) 二、检测方案……………………………………………… (页码) 三、鉴定依据 .............................…….….(页码) 四、房屋现状调查及结构检测.......... ......……...(页码) 五、技术分析 ............................…….…..(页码) 六、鉴定结论 .............................…….. (页码) 七、处理要求及建议……………………………………… (页码) (仅供参考) 附件一、房屋建筑和结构图……..…...……….……….……(页码) 附件二、房屋现状照片及现场检测照片...……...….…....(页码) 附件三、检测报告………………………………….…..…... (页码) 附件四、主体结构复核计算书……………………………… . (页码) 附件五、房屋现状照片及现场检测照片...……...….…....(页码)

附件六、地基补充勘察报告或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页码) 附件七、建筑物整体倾斜观测报告...……...….…....... (页码) 一、项目概况 二、检测方案(仅供参考) (一)检测方案: 2005年6月业主委托我公司对该房屋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接受委托后,我公司派出了以两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位结构工程师为主的检查勘察队伍于2005年6月30日对建筑物进行现场勘查、收集资料等。 根据《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J 144-90及《建筑结构检测技术

2017年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2017年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环境需要我们全部人一起来保护,增强环保意识,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这几天,我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我根据珠海周围的环境特点和所发现的问题,上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汽。这些污染源排放出来的什么污染物呢?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懂得了许多有关空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是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说明空气良好,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为一级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表明空气质量一般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为二级良好,符合城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应该怎么办呢?我建议: (1)搞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可以搞无土栽培。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着,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2)解决燃料问题,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组织宣传活动,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组织同学利用双休日到街道、市场、广场捡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今天的我们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保护和改善周围的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环保的有心人,注意节约资源,回收废品,多参加环保活动,多植树,多种花,做一个名符其实的环保小卫士吧! 更多* 2016环境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课题编号: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冲击,青少年似乎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家乡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传统和美德,对历史课堂失去信心甚至讨厌历史课堂。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情况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我们周围的学生对对家乡文化资源的认知和参与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塑造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学生明确“家乡处处有历史,身边事实有历史”。 一、调研对象及调研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问卷在高一级80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60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39份。二、调查情况数据统计: 本次的问卷统计: 1.对鄜州文化了解程度和认为有没有必要时,有83%学生认为了解很少和不知道是否要学习家乡文化,13%只了解一般。 2、有81%的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不满意,77%不知道家乡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7%对家乡文化的未来不好说。 3、87%的学生对家乡的文化遗址很少了解。 4、9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97%的学生认为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对历史课的学习。更加热爱家乡。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大家对富县乡土文化资源还是不了解的,像秦直道,直落战役,开元寺塔,富县熏画,黑陶等文化的了解人15 %左右。 四、本次调查结果呈现的特点: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1、对学生而言,对我们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及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不多。 2、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有着较高的认知、认同和参与度,但更多的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比了解。但在价值和情感上,更多的学生还是略倾向于乡土文化资源。 五、发现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对富县传统乡土文化资源缺乏了解。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儿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儿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儿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惜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乂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 “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其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一、内容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现状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文化遗产日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2005年8月16日正式宣布采用金沙“太 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中英文文字采用“中国文化遗产”, “China Cultural Heritage”。 中国文化遗产歌曲《寻找与守望》 《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保护文化遗产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国“文化遗产日”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选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而是确定在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这样做旨在使这个“文化遗产日”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 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山东枣庄举办。 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在济南举办。以“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主题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民俗学研究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齐如林1 ,张宪昌 2 (11聊城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聊城 252059;21聊城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模式;视听复合;互动;人文环境中图分类号:K 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1-0062-06 我们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经过了20世纪,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媒介迭加过程,来到了21世 纪的网络传播时代。新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旋律构思五彩缤纷的时代,又是一个文化传播高度民主化与自由化的时代,文化传播的一切都带有合理性和可能性。因此,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所有环节上,挑战与机遇,竞争与发展,碰撞与包含,理解和宽容,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且应积极面对及利用的现实。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演变 人类历史上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到 文字,从广播到电影、电视,再到网络的发展历程。先秦时代,对话是人们生活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时期,各种非物质文化的表现是非常活跃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化以及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其他口头传承艺术,自此开始世代传承下来。中世纪开始,人类进入了以书写、文本为标志的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时代。书写这种传播方式虽然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得以记载和保存,但它却丧失了口语传播的当下性、即时性和现场感,与音乐、节奏、庆典和宴饮等一系列的超 语言因素剥离开来,同时也抛弃了非物质文化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泯灭了其中双向、互动的对话精神。 20世纪,人类进入到以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为标志的电子传播时代。“收音机的对象 是世界,而不是个人。”[1] 于是,个人性的传播完全被公共性的传播所取代,因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时代。在此,人的感官“延伸”,使听广播的听众和看电视或电影的观众在声音和图像面前完全沦为一个失去了言说权和书写权的被动“受众”,一个无法参与的、剩余的“他者”。可见,大众传播离口语传播的那种当下性、实时性和即时性越来越远,使直接参与的对话愈发变得不可能,因而沦为纯粹的“独白”。 从上述意义来说,文字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的出现,对非物质文化传播尤其对口头传承艺术是一场“灭顶之灾”。大众传播所带来的全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负载着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传承使命的艺人日益减少乃至死亡,民族“文化记忆”出现中断的概率大为增加。 进入20世纪末,出现互联网这种所谓的“第四媒 介”,人类进入到波斯特所谓的“第二媒介时代”。 [2] 收稿日期:2007-11-14 作者简介:齐汝林(1981-  ),男,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民俗学硕士,聊城大学学报编辑,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张宪昌(1956-  ),男,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民俗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俗学。2 6第4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82008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10

环境污染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我们周围环境的调查资料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有很大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生活垃圾处理不好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人的健康;污水会影响生活水,直接侵害人体。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

(公元前202年),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2000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

关于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新的时期贫困产生的原因,为下一步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驻村以来,对应家坞村部分贫困住户进 行了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 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一、被调查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在扶贫调查收取的17户资料中,人均收入少于1500元(浙江省20xx年的贫困标准)的绝对贫困户占有12户。12户贫困户共有人 口34人,劳力9人,外出打工5人,人均收入502.5元,其中劳务 收入123.2元,占24.5%,种植业收入254.6元,占50.5%,养殖 业收入87.8元,占17.4%,其它38.4元,占7.6%。人均拥有耕 地0.89亩,人均占有林地0.64亩,人均拥有口粮239.5公斤。住 土草房2户,占16.7%,住土瓦房5户,占41.7%,住砖瓦房及板房2户,占16.7%,住危房1户,住楼房1户,无房户1户。 二,贫困原因分析 从收入支出角度来说,贫困是收入少,而正常必需的支出相对收入又较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导致不能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对贫困 原因调查主要采取对农户个别访谈和通过村两干部座谈的方式进行,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调查农民的贫困原因的。根据整调查情况, 贫困原因有: 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12个 贫困户中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有2户,占16.7%,小学文 化程度的有5户,占41.7%,初中文化程度的3户,占25%,高中 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户,占16.7%,高中与初中文化程度之和只占41.7%,比例非常少。家庭主要劳力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户家庭,人均收入为532.94元,而家庭主要劳力是文盲和初识的2户家

最新赣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含国家级)

赣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90项,其中10项为国家级(加★)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 民间音乐(共计2项) 3Ⅱ-1★兴国山歌赣州市兴国县 4Ⅱ-2★于都唢呐《公婆吹》赣州市于都县 传统戏剧(共计2项) 19Ⅳ-6★赣南采茶戏赣州市 20Ⅳ-7宁都中村傩戏赣州市宁都县 曲艺(共计1项) 23Ⅴ-3★于都古文赣州市于都县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项) 39Ⅷ-8会昌滕器制作技艺赣州市会昌县 民俗(共计4项) 56Ⅸ-6赣南客家民俗赣州市 57Ⅸ-7★赣南客家围屋习俗赣州市龙南县 58Ⅸ-8上犹客家门匾习俗赣州市上犹县 60Ⅸ-10★石城灯会赣州市石城县

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 民间音乐(共计1项) 7 Ⅱ-4 南乡大堂音乐赣州市安远县 民间舞蹈(共计5项) 14 Ⅲ-1 银坑甑笊舞赣州市于都县 20 Ⅲ-7 瑞狮赣州市定南县 21 Ⅲ-8 ★古陂“席狮”“梨狮”赣州市信丰县 26 Ⅲ-13 章贡区民间高跷赣州市章贡区 33 Ⅲ-20 花棍舞赣州全南县 传统戏剧(共计3项) 38 Ⅳ-4 宁都采茶戏赣州市宁都县 43 Ⅳ-9 ★东河戏赣州市赣县 47 Ⅳ-13 手端木偶戏赣州市信丰县 曲艺(共计1项) 54 Ⅴ-3 宁都鼓子曲赣州市宁都县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3项) 70 Ⅷ-10 石城砚制作技艺赣州市石城县 78 Ⅷ-18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技艺赣州市瑞金市80 Ⅷ-20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赣州瑞金市 传统医药(共计1项) 86 Ⅸ-2 挑积赣州市寻乌县 民俗(共计4项)

88 Ⅹ-1 三僚堪舆文化赣州市兴国县 95 Ⅹ-8 石上曾坊桥帮灯赣州市宁都县 97 Ⅹ-10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赣州市宁都县 98 Ⅹ-11 香火龙赣州市龙南县 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9项) 传统音乐(共计1项) 26 Ⅱ-6 崇义竹洞畲族山歌赣州市崇义县 传统舞蹈(共计6项) 45 Ⅲ-12 崇义告圣赣州市崇义县 46 Ⅲ-13 上犹九狮拜象赣州市上犹县 47 Ⅲ-14 大余南安罗汉舞赣州市大余县 48 Ⅲ-15 于都茶篮灯赣州市于都县 49 Ⅲ-16 安远瑞龙赣州市安远县 50 Ⅲ-17 全南车马灯赣州市全南县 传统戏剧(共计2项) 78 Ⅳ-6 安远九龙山采茶戏赣州市安远县 79 Ⅳ-7 兴国提线木偶赣州市兴国县 曲艺(共计1项) 88 Ⅴ-5 南康古文赣州市南康市 传统美术(共计2项) 98 Ⅶ-3 章贡客家竹雕赣州市章贡区 99 Ⅶ-4 大余核微雕技艺赣州市大余县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教学内容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当今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体废 弃物超过30亿吨,废水6000 —7000亿吨,排放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亿吨。因环境污染造成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成千上万的疾病和死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每年废水排放量360亿吨,导致地表 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据调查523条河流中有436条受到污染;在47个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层次污染的有43个;在2亿城市居民中仅有1/2能获得安全的饮水,而农村中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饮水。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粉尘约2000万吨,二氧化碳1500万吨,氮氧化物400多万吨,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此外我国每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达7 亿吨,占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此次调查,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几点对策,撰写此篇调查报告。

、调查途径 (一)公众方面的调查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如;90%的公众对于“迅速增加的汽车 所排放出的烟尘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对意见,62% 的公众认为 “农业烧荒”会引起大气污染。当时当环境保护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冲 突的时候,公众的分歧就显示的比较明显了。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人们在认识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众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但在使用上却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应为这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据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个人的参与行为还比较积极,但对于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却并不多。如看到他人浪费水时不到5%的公众会加以制止,而对于乱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人就更加的少还只有2.5%。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公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又一次体现出来了。 此外就城市垃圾一事来说据了解,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 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 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 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这个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6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3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5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商都网文化频道时间:2009-11-18 11:23:21 Tag:核心提示: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的姓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古县衙文化、唐宋文化、汉文化等影响深远。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24.3万,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10位。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我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摸清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状况,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文化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增长的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文化资源情况 (一)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存及保护类资源情况。全市有历史遗址279个,墓葬129个,石窟、石刻60个;陵园12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2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百多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织机洞洞穴遗址、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新砦遗址、古城寨、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大师姑遗址、郑州商代遗址、小双桥遗址、郑韩故城、韩王陵、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打虎台汉墓、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嵩岳寺塔、

关于贫困家庭调查的实践报告

关于贫困家庭调查的实践报告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布置下,我利用暑假时间在XX省XXXX县进行了一次以陕西贫困农村致贫原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这次活动从7月15日至8月15日,历时1个月。在这次为期1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自己所居住的农村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将此次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和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贫富差距扩大,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我国城乡差距拉大,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在农村发展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至今仍存在贫困县及贫困家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处理好农村的发展问题,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年生活水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

通过开展这次对关于贫困农村致贫原因调查的社会实践,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生活现状,增强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调查中总结农村致贫原因,探求农村脱贫致富的方法与对策。 三.调查时间与方式 此次关于贫困农村致贫原因的社会实践从7月15日至8月150,历时一个月。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以座谈的形式向调查对象询问家庭基本情况及对农村脱贫致富的看法和建议。 四.农村致贫原因调查结果 (-)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很多农民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较低,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观念保守,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接受先进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较差,不能及时有效的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是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标志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隐含“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

分类:一、【民间文学】 曹雪芹传说: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 在世界上产生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孟姜女传说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 孟姜女传说(4张) 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