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质量的概念
烟叶质量与分级理念

问题及对策
深化技术锤炼是基础 烟农培训指导是重点 自身职业操守是关键
• The End
烟叶部位特征
表1
部位 脉相
不同部位烟叶特征
叶形 叶 面 身份 颜色 叶位
脉槽深,主脉较粗到 稍皱折 粗、较显露至突起, 较窄,叶尖 至较平 适中至厚, 上部(T) 支脉突出,脉色深 部较锐 坦 油分多 色深 16-22
适中,较显露到微露、 宽至较宽, 较平坦 稍薄至适中、 中部(M) 主支脉夹角大 叶尖部较钝 至褶皱 厚度均匀 色中 7-15
部位、成熟度、颜色、 初分级 油分、身份、组织结构、 光泽、长度、杂色、残 伤
标准:外观质量 内在质量 物理特性
成品 分级
标准:外观质量 内在质量 物理特性 化学质量
工业 配方
成 品
部位、颜色、油分、身份、 长度。。。;香气量、香 气质,劲头。。;燃烧性、 弹性、填充。。。 部位、颜色、油分、身份、 长度。。。;香气量、香 气质,劲头。。;燃烧性、 弹性、填充。。。;糖氮 碱氯化学协调。
卷制能力
烟叶物理特性
燃烧性
吸湿性
填充性
弹性
单面积重
含梗率
抗张强度
烟叶化学成分
烟叶化学成分
生物碱
C10H14N2
(Nicotine)
烟叶化学成分
糖 蛋白质 水解、氧化 香气前体
碳水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酶
有机酸
酚类
香气前体
色素
石油醚提取物
矿物质
燃灰白如雪?
氮、钙、镁、钾、氯
烟叶分级因素
标准:外观质量
叶短小、较 平坦、 薄至稍薄、 较细、平滑、脉槽浅、 宽圆至卵圆、 附有泥 结构疏松、 下部(D) 叶基平、色浅 叶尖钝 沙 油分少 色淡 1-6
烟草烟叶质量标准

烟草烟叶质量标准烟草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对烟叶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为了保证烟叶的质量,制定烟草烟叶质量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烟草烟叶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标准的内容以及标准的重要性。
一、烟草烟叶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烟草烟叶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家和行业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标准的范围和目的在制定烟草烟叶质量标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标准适用的范围和目的。
烟叶质量标准一般包括烟叶的外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方面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规范烟叶质量,提高烟草产品的品质。
2. 收集研究资料制定烟草烟叶质量标准之前,需要收集并研究相关的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国内外烟叶质量标准的制定经验、烟叶产业的发展现状、烟叶质量与烟草产品品质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可以为烟草烟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制定标准的技术要求在制定烟草烟叶质量标准时,需要确定不同烟叶等级的技术要求。
这些技术要求可以包括烟叶的外观要求(如烟叶的颜色、形态、含尘量等)、化学成分要求(如烟碱含量、烟酸含量等)、物理性质要求(如水分含量、焦油含量等)等。
通过制定具体可量化的技术要求,可以对烟叶质量进行准确评估。
4. 验证标准的可行性在制定烟草烟叶质量标准之后,需要进行实地验证。
这可以通过抽样调查、实验室测试等方式进行。
验证的目的是确认所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可行,并对标准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
二、烟草烟叶质量标准的内容烟草烟叶质量标准的内容包括烟叶的外观要求、化学成分要求、物理性质要求以及检测方法。
以下是烟草烟叶质量标准的一些常见要求:1. 外观要求烟叶的外观要求通常包括颜色、形态、含尘量等。
颜色是判断烟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烟叶等级的颜色要求也不同。
形态用于描述烟叶的形状和结构特征,如叶面平整度、叶脉清晰度等。
含尘量是指烟叶中杂质的含量,高含尘量会影响烟叶的品质。
2. 化学成分要求化学成分要求主要包括烟碱含量、烟酸含量等。
质量检验基础与烟叶知识

第二节 抽 样
(四)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即按照某一标准将总体单位分成“群”或“组”,从中抽选“
群”或“组”,然后把被抽出的“群”或“组”所包含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 样本,被抽出的“群”或“组”的所有单位都是样本单位,最后利用所抽“ 群”或“组”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
抽取“群”或“组”可以采用随机方式或分类方式,也可以采用等距方 式来确定;而“群”或“组”内的调查则采用普查的方式进行。
第二节 抽 样
一、基本概念 (一)抽样
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所有最基本单位中,按 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和方法,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 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和方法。 (二)抽样检验
抽样检验指从批量为N 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其中的一部分单位产品组 成样本,然后对样本中的所有单位产品按产品质量特性逐个进行检验,根据 样本的检验结果判断产品批合格与否的过程。
人员签名,便于质量追溯,明确质量责任。
第一节 质量检验
(五)比较和判定 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
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 (六)确认和处置
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对产品(单件 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作出处置。
第一节 质量检验
3.广义的预防作用 实际上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进货检验,对中间产品转序或入库前的检验,
既起把关作用,又起预防作用。 前过程(工序)的把关,对后过程(工序)就是预防,特别是应用现代数
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找到或发现质量变异的特征和规律。利 用这些特征和规律就能改善质量状况,预防不稳定生产状态的出现。
第三节 烟叶原料
烟叶分级精编版

第一章概述一、烟叶分级的重要性: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经济效益:大田烟叶素质各异,调制后质量也不相同,如果优劣混杂,使用价值必然降低,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原烟经过多次加工,科学配方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风格不同的卷烟。
科学配方是在烟叶分级的基础上完成的。
如高档烤烟型卷烟以中部叶为主。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不同质量的烟叶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通过烟叶分级可以使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得到正确贯彻。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优质优价政策有利于调动烟农生产优质烟叶的积极性,增加烟农的经济收入,同时分级和价格也为烟农指明了烟叶生产的方向。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部门可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6、合理分级,有利于做好对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低质量烟叶及烟叶副产品合理的开发利用二、国标的组成1、文字标准: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
C1F:中部叶、橘黄、成熟、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份多、色度浓、长度45cm、残伤≤10 %2、实物标准:实物标样3、名词术语:标准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术语4、分组:13组=8主组(上部柠檬黄、上部橘黄、上部红棕、中部柠檬黄、中部橘黄、下部柠檬黄、下部橘黄、晚熟叶)+5个副组(中下部杂色、上部杂色、光滑叶、青黄色、微带青)5、分组因素及档次: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身份(中等、稍厚、厚、稍薄、薄)、油份(多、有、稍有、少)、色度(浓、强、中、弱、淡)6、验收规格:水分、纯度允差、砂土率、扎把等7、检验方法:抽取比例、水分、砂土率等有标准的检验方法8、烟叶的包装、运输、保管三、国标的作用1、质量导向作用2、对烟草农业生产定向栽培的引导作用3、对卷烟质量的规范作用4、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作用5、连接国际市场的纽带作用四、中国烟叶分级标准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烤烟国家标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烤烟分级标准放松执行,烟厂生产被迫掺用烟头、烟秸皮、烟权、荷叶,甚至树叶都掺人卷烟中。
烟叶栽培知识

一、名词解释1、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2、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 leaf area index 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为植物群落叶面积大小指标的无名数。
3、烤烟产量4、烟叶品质 (tobacco quality)调制后烟叶使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内在质量。
外观质量指烟叶质量的外表反映,是划分烟叶商品等级的主要依据。
烤烟的基本颜色是黄色,以均匀金黄,正黄最好,淡黄,米黄次之。
带青的黄色烟质不佳。
化学成分:烟叶和烟气中有5289种成分,存在于烟叶中有2549种。
烟气中有3875种,烟叶和烟气中成分相同的有1135处。
即烟叶中45%的成分可以在烟气中找到,主要有蛋白质、尼古丁、氨基酸、叶绿素、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树脂、芳香油和无机矿物质等。
内在质量:表现在烟叶的燃烧性及所产生的烟气质量。
燃烧性取决于烟叶的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及燃烧区内空气流通程度。
包括阴燃保火力、燃烧速度、燃烧完全性、燃烧均匀性、燃烧后的灰色及密结性六个方面。
烟气质量包括香气、吃味、刺激性和生理强度等。
中国烤烟的香气分为清香型、浓香型、中间香型三种类型。
晒晾烟的香气比较复杂,分为雪茄型、香料型、半香料型、似烤烟型四种。
吃味是指味觉器官的感觉。
烟叶的吃味分为甜、苦、酸三类。
生理强度,烟气吸入人体后引起的生理效应强弱,也叫劲头。
尼古丁含量多、劲头大,含量少、劲头小。
5、外观质量烟叶外观质量是指人们感官可以感触和识别的烟叶外部特征,即人们常说的手摸、眼观、思想感。
尽管发达国家在烟叶挑选上已经使用了电子分色仪,但是要最终判定烟叶的等级质量,当今世界各产烟国还是以感官和经验来识别和判定烟叶的等级质量。
经常使用的烟叶外部特征有部位、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油分、身份、长度、残伤和破损等。
6、成熟度指田间鲜烟叶的成熟程度。
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

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作者:杨红柯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0期摘要烟叶质量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指标,是烟叶产业发展的基础,烟叶等级质量直接影响卷烟制品的质量。
本文立足重庆彭水烟区烟叶生产实际,着重分析了当前影响烟叶等级质量的系列因素,并从生产管理角度提出了改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烟叶;等级质量;影响因素;提升措施中图分类号 F326.12;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046-02烟叶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其等级质量是烟草行业的生命线。
烟叶等级质量状况和工业可用性最终体现在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需求及利用价值上,直接影响卷烟质量及品牌发展,影响着整个烟草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010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了“全面推进‘卷烟上水平’,努力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提高为重点骨干品牌提供优质烟叶的保障能力,成为关系行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同时,重点骨干品牌的快速发展,也对烟叶等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全国行业严控规模成为了大势所趋,烟叶种植面积逐年缩减,保证烟区规模减量但烟农不减收入对烟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提升烟叶质量,尤其烟叶等级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重庆市最大的烟叶产区,彭水烟区近年来的烟叶等级质量总体趋好,但因为地域广、产量大,再加上生产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影响,烟叶等级质量与预期目标仍有差距,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计划资源,全力提升烟叶等级质量,加强烟叶质量管理,抓住行业“生命线”——等级质量,成为了今后彭水烟区烟叶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影响烟叶质量的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稳步推进,烟叶生产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烟叶质量总体相对稳定,但卷烟企业对烟叶质量和等级纯度满意度的要求却逐年提高。
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部分,烟叶生产对种植规模、投入能力、管理水平、技术队伍和烟农素质等因素的要求更高,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迟缓,当前烟叶总体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烟叶质量感官评吸及烟叶评级

烟叶质量感官评吸及烟叶评级摘要: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烟叶质量感官评吸及烟叶评级。
关键词:烟叶;质量感官评吸;烟叶评级烟草感官评价是衡量烟叶内在品质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感官评价标准主要用于评价“卷烟”和“烟叶”。
“卷烟”的评价一般适用于成品卷烟,而“烟叶”评价一般侧重于单料烟、叶组配方等。
一、烟叶评级概述烟叶评级是运用视觉、触觉等感觉经验和感官分析技术鉴定烟叶原料品质。
从烟叶评级方面分析,烟叶评级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流程多且复杂,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征、安全性、可用性、评吸质量等。
我国烟叶评级以外观、评吸质量为主,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为辅。
烟叶评级特征是判断批量烟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评级人员需通过个人感官对烟叶进行综合性评价,通过触觉、视觉、嗅觉等感觉经验、直觉思维判断。
烟叶评级作为烟叶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也是当今烟草业常见评级方法,对我国烟草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烟叶评价的相关标准指标演变1、《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标准演变。
国家烟草实施的行业标准《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定方法》YC/T138,本标准技术内容与国家标准GB 5606.4《卷烟感官技术要求》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主要为评吸员提供“定量描述检验”、“标度检验”、“三点检验”、“A-非A检验”和“成对比较检验”等不同感官评吸方法,以实现评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标准提出了单料烟评吸指标要求。
《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YC/T138是最早引入单料烟评吸的行业标准,被工业企业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单料烟、叶组配方评价等,本标准分为11个评价指标,包括燃烧性和灰色两项外观指标,一项工业使用价值指标,以及香型、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刺激性、劲头、余味8项感官评价指标。
2、《烟草在制品感官评价方法》标准演变。
2011年12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行业标准YC/415《烟草在制品感官评定方法》,该标准于2012年1月实施,是适用于烟草和烟草制品的行业标准。
烟叶质量的评价分析

烟叶质量的评价分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发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帮助。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农作物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之一,烟草的发展一直是我国农业行业的关注重点。
烟草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我国经济作物的发展过程中,烟草的质量问题一直是我国农业行业关注的焦点。
烟草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烟叶质量决定的。
目前我国烟草行业正在进行相应的整合重组,这样的改变就会对我国的整个烟草行业布局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的适应我国烟草行业的整合要求,文章主要针对烟叶质量的相关评价进行阐述以及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我国烟叶的质量评定,同时也为我国烟草经济作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创新贡献力量。
标签:烟叶;化学成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质量提升在我國的农作物当中,烟草的经济价值非常的高,因此在我国的农业领域,烟草的经济地位也非常的高。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烟草行业中,卷烟企业需求的烟草大多数需要从外国进口,在同等级烟草质量的前提下,我国的烟草公司通常会选择进口烟叶。
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烟叶治疗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已经在建立健全烟叶质量的相关评价标准以及体系。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当中,烟草行业的科技发展战略已经被列入我国攻坚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国目前在烟草行业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和分析烟叶的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要规范烟叶的评判标准。
通常意义上来讲,烟叶的质量主要指的是烟叶的可用性以及烟叶的合意性。
烟叶的质量主要就是衡量烟叶对于整个烟草行业的经济价值。
烟叶的质量评价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烟叶在烟草行业的利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当前我国有非常多的烟叶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的评定标准有四个,首先是烟叶的质量评价;其次是烟叶的化学成分评价,再次是烟叶的烟气品质相关评价,最后是烟叶的外观评价。
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
1 我国烟草行业中烟叶的质量评价内容在烟叶质量评定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烟叶的物理特性以及化学特性的方法来进行烟叶质量的好坏判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叶质量的概念2006-12-29烟叶质量是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概念,它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由四个基本质量方面组成,即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化学成分、物理特性。
(1)外观质量:烟叶外观质量即烟叶外在的特征特性,是指人们感官可以作出判断的质量方面。
目前以眼观、手摸、鼻闻等方法对烟叶部位、颜色、叶片结构、身份、色度、宽度、长度、残伤破损等外在质量因素进行感官判定,这些因素与烟叶质量都有密切关系。
(2)内在质量:烟叶的内在质量(烟质)是指烟支或烟丝通过燃烧所产生的特征特性,衡量烟质的因素主要包括香气和吃味两个方面,目前,评吸是鉴定内在质量的重要手段。
(3)化学成分: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淀粉等,这些化学成分含量的协调性与烟叶质量关系密切,目前普遍认为优质烤烟化学成分为总糖18~22%、还原糖14~18%、烟碱1.5~3.5%、总氮1.4~2.7%、蛋白质6~9%。
(4)物理特性:烟叶的物理特性是指影响烟叶质量以及工艺加工的一些物理方面的特性。
主要包括燃烧性、填充性、吸湿性、弹性、单位面积重量、含梗率以及抗破碎能力、导电性等。
这些物理特性直接影响着卷烟制造过程及产品风格、成本及其他经济指标。
烟叶质量的概念具有时间性、对应性和区域性,也就是说,烟叶质量的概念是不断变化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烟制品的改善,烟叶质量的内涵也随之变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用途都会造成人们对质量概念认识的不同。
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烟叶质量以“黄、鲜、净”为主调。
近年来,随着吸烟与健康讨论的深入,卷烟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外出口贸易的增多,人们对烟叶质量认识则以“色、香、味”为主调。
并逐渐接近国际优质烟质量标准。
强调生产颜色橘黄、成熟度好、结构疏松的烟叶,而且也开始重视烟叶在工业上的“可用性”。
可用性是对烟叶质量概念进一步的全面评价,通常认为,可用性最好的烟叶是成熟度好、烟碱中等、香气好的烟叶。
烟叶的内在品质更新日期:2003年5月4日烟叶内在质量有两种判定方法,一是通过评吸,即通过吸食者对烟叶吸燃所形成烟气的综合评价来判断;二是通过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分析检测来判断。
两种判断方法相互认证,相互补充。
而评吸则是人们对烟叶内在质量的直接感受。
本文仅就评吸的一些主要指标因素作一介绍,同时介绍它们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
1.香气由烟草直接散发出来的或烟草燃烧时产生的令人愉快的气味,称为烟草的香气。
香气既有香气质的优劣之分,又有香气量的多少之别。
香气质好,但香气量不足,吸食者感觉香气淡,这样的烟叶质量不能说好。
相反,香气量足,但香气质差,同样不会产生令人愉快的气味,烟叶的质量也不是很好。
(1)烟草香气类型烟草的香气类型大致可分为烤烟香、白肋烟香、雪茄烟香、晒烟香和香料烟香5种。
同一香气类型,根据香气质和香气量还可以细分。
如烤烟香还可分为清香型、中间香型和浓香型三类。
(2)影响烟草香气的化学成分形成烟叶香气的化学物质含量都比较少,但组分却非常复杂,并且烟叶本身的香气与燃烧后产生的香气并非完全一致,有些闻起来不香的烟叶燃烧后却能产生令人满意的香气。
概括起来讲,影响烟叶香气的化学成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烟叶本身含有香味的物质,如挥发性的醇类、醛类、酮类、低级脂肪酸类及其脂类。
这些物质大都存在于挥发性的芳香油中。
另一类是在烟叶中并没有气味,而是烟叶燃烧时热裂解或氧化能够产生香气的大分子物质,如胡萝卜素、树脂等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烟草的香气成分的种类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各种香味成分在不同类型烟草中的含量比例却不相同。
因此,可以说,所谓烤烟香、白肋烟香、香料烟香等香型上的差别除了香气物质种类差异外,大部分是由香气物质含量不同而造成的。
可见,提高香气物质含量对提高烟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3)提高烟叶香气的主要生产措施1)选择适当的品种由于遗传差异,不同品种之间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存在明显差异。
如红花大金元、中烟9203、云烟85、翠碧1号等品种生产的烟叶是清香型的;NC89、NC82、中烟90等品种生产的烟叶是近中间香型的,而K326、K346、K394等品种生产的烟叶则是浓香型的。
所以在烟草种植时,应根据烟叶质量的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2)增施微肥和有机肥大量的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增施微量元素和有机肥对提高烟叶品质,尤其对提高烟叶香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在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少或缺素症状较重的丘岭烟区,更应重视这方面的技术。
3)掌握好成熟采收未成熟的烟叶表面的油分少,烤后烟叶无光泽,本身含有的香气物质就少。
因此,成熟度是影响烟叶香气量的关键因素。
在采收时,烟叶必须达到充分成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等级、高香气量的烟叶。
4)低温烘烤对烤烟,烘烤技术也是对烟叶香气有影响的。
由于香气物质大部分是易挥发物质,温度越高,这些致香物质挥发得就越多越快。
因此在烘烤后期,应适当降低干筋温度,以免挥发过多的香气物质,使烟叶的香气量减少,香气质变差。
2.吃味吃味是反应在吸烟者口腔内的对烟味的感觉。
吃味好的烟叶,烟气表现为强度适中,入喉和顺,刺激性小,不苦不辣,余味干净。
(1)影响烟叶吃味的主要化学成分1)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主要是在烘烤调制过程中,烟叶中的淀粉分解而产生的。
这两种物质是影响烟叶吃味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
糖分在烟支燃烧时产生的是酸性物质。
在一定范围内,糖含量高,烟叶品质就好,但是糖含量过高,对烟叶吃味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般烤烟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在20%左右,水溶性总糖含量在22%左右较为适宜。
2)含氮化合物烟叶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指蛋白质、烟碱和可溶性氮化合物。
这些物质在烟支燃烧时产生的是碱性物质。
如果氮化合物含量过高,烟叶燃烧产生的烟气则辛辣、味苦、刺激性强烈;如果烟叶氮化合物含量过少,烟气则平淡无味。
(2)如何改善烟叶吃味综上所述,要获得吃味较好的烟叶,水溶性总糖和总氮化合物的比例必须协调,即达到烟气的酸碱平衡。
一般烤烟的总糖与总氮比值以10为宜,清香型烟叶的总糖与总氮比值略大一些,浓香型烟叶的总糖与总氮比值略小一些。
当然,影响烟叶吃味的化学成分还很多,如柠檬酸、苹果酸、木质素等等,在此不一一叙述。
要达到烟叶化学成分的酸碱比例协调,生产中关键是掌握施氮量。
对不同品种,要选择不同的供氮水平,做到合理施肥,这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措施。
其次,适当控制调制烘烤的变黄时间,可使烟叶中的淀粉分解完全,并能调节烟叶糖分含量。
3.劲头劲头是指烟气对吸烟者产生的生理刺激的大小。
影响烟气劲头大小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烟碱(尼古丁)。
烟碱是一种生理刺激物,吸入人体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人兴奋。
烟碱含量高,这种刺激就强,吸烟者感觉烟气的劲头就大。
反之,烟碱含量少,这种刺激就小,吸烟者感觉烟气的劲头就小。
一般晒晾烟的烟碱含量高,劲头大,烤烟的烟碱含量适中,劲头也就适中,而香料烟的烟碱含量少,劲头小。
控制氮肥用量,同样能控制烟叶烟碱含量的多少,即控制了烟叶燃烧时烟气劲头的大小。
4.杂气杂气是指烟叶燃烧时产生的令吸烟者感到不愉快的气味。
杂气主要有青杂气、地方性杂气和枯焦气等。
(1)青杂气青杂气主要是因为采收的烟叶未充分成熟或烘烤调制时定色过早,使烤后烟叶叶绿素含量过高所致。
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提高烟叶成熟度的重要性。
(2)地方性杂气所谓烟叶的地方性杂气是由于某地的土壤、生态环境和长期形成的栽培调制技术影响而产生的一类杂气。
这类杂气只能靠改变品种和栽培技术规范化来部分消除,而不能完全消除。
(3)枯焦气枯焦气是由于烟叶受营养不良或病害影响在田间不可能正常生理成熟或在烘烤时发生糊片等原因造成的。
这类杂气与青杂气一样,均是技术不当所致。
因此,掌握规范的技术,对降低烟叶杂气是非常重要的。
5.燃烧性烟叶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并不是直接供人们食用(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有嚼烟习惯),而主要是通过燃烧产生烟气供人们吸食。
因此,燃烧性能好坏,对烟叶质量关系很大。
燃烧性不好,产生不了令人愉快的烟气。
影响烟叶燃烧性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钾和氯两种。
钾能够提高烟叶燃烧性,因此,在种烟时应尽量施足钾肥,并提高钾肥利用率,进而提高烟叶钾含量。
氯则是降低烟叶燃烧性的成分,烟叶氯含量超过1%,烟叶燃烧性就较差,烟灰呈灰黑色。
如果烟叶氯含量超过2%,就会黑灰熄火,无法燃吸。
因此应注意降低烟叶氯含量。
烟叶中的氯主要来自于土壤、肥料和灌溉水。
盐碱地氯含量过高,不适宜种植烟叶。
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肥料也不允许用于烟草种植。
土杂肥中氯含量较高,种植烟草时也应少用,而应用饼肥作为有机养分来源。
地下水氯的含量较高,浇灌时应尽量用河水和水库水等地表水,而少用地下水。
采取了上述措施,就能提高烟叶燃烧性,使烟叶能充分燃烧,使吸食者获得满意的香吃味感觉,并有利于吸烟者健康。
影响烟叶品质的因素还很多,对烟叶品质的评价指标也还有不少。
由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仅对与烟叶生产技术有关的一些内容加以阐述,以期烟叶生产者能了解生产技术与烟叶品质的关系,从生产技术上解决提高烟叶质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