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 第1章-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地下水环境 第1章-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地下水环境 第1章-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第二章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1 地下水的赋存

?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空隙中的水。

? 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层的空隙。岩层的空隙不仅是地下水的储存处,也是地下水运动的通道。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及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的特点。 1.1 岩土的空隙性

岩石的空隙特征千差万别,按成因可分为三类:松散岩层的孔隙;非溶性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易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1.松散岩层的孔隙

松散的岩土(如土壤、砂、卵石等)是由大小不等的碎屑颗粒组成的。

常见粒级的划分:粒径> 2 ㎜为砾(砾状结构);2 - 0.06 ㎜为砂(砂状结构);0.06-0.004 ㎜为粉砂(粉砂结构);<0.004 ㎜ 为粘土。

图中给出几种典型的孔隙类型,(a)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b) 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c) 分选不良、含泥、砂的砾石;(d) 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e)具有结构性空隙(由于粘粒表面常常带有电荷,在颗粒接触时便连接成颗粒结合体而形成结构孔隙)的粘土;(f)经过压缩的粘土。 在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普遍存在着空隙,空隙相互连通,呈小孔状,故称作孔隙。孔隙体积的多少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n 是指某一体积岩土V (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V n 所占的比例,可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即 %100?=V

V n n ● 孔隙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 颗粒排列方式:最疏松排列方式是当其呈立方体形态排列时〔见图中(a )〕,最紧密排列方式是呈四面体排列时〔见图中(b )〕,自然界中松散岩土的孔隙度大多介于此两者之间,但粘性土的孔隙度往往超过上述理论最大值,这是由于粘粒表面常常带有电荷,在颗粒接触时便连接成颗粒结合体而形成结构孔隙。

? 颗粒分选程度:颗粒分选性愈差,大小愈悬殊,孔隙度愈小。这是因为大颗粒所形成的孔隙往往被小颗粒所充填,从而大大降低了孔隙度。

? 颗粒的形状及胶结程度:岩石颗粒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通常排列就愈松散,孔隙度也愈大。岩石的孔隙被胶结物充填,致使孔隙减少,孔隙度降低。

注意:颗粒的大小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 松散岩土的其它几个指标: )cm /g (V w γ)cm /g (V

m ρV V e g s d s

v 33======岩土的体积干土的重量干容重岩土的体积干土的质量干密度固体颗粒体积孔隙体积孔隙比

孔隙比和孔隙度一样,也是反映岩土密实程度的指标之一。干密度通常用于填方工程(土坝、

路基、地基)的控制压实质量的指标,干密度大,表明土体压实程度大,质量好。

在水文地质领域,多采用干容重这个指标。干容重越大,岩土越密实,则孔隙度越小。

2.非溶性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固结的坚硬岩石,一般不存在或只保留少量的颗粒间的孔隙,而主要发育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后形成的裂缝状空隙,称为裂隙。

裂隙按其成因分为三种类型: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 成岩裂隙: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内部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原生裂隙,如沉积岩在固结过程中脱水收缩所形成的裂隙,以及岩浆(侵入)岩冷却凝固时产生的裂隙均为成岩裂隙。典型的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 构造裂隙 :指岩石在后期构造运动过程中受力而产生的,如构造节理、断层和褶皱产生的裂隙等。

? 风化裂隙 :是在各种物理、化学与生物因素作用下,岩石遭受破坏而产生的裂隙,主要分布在地表附近,如花岗岩风化裂隙。 ? 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之比值。%100?=V V K f

f

? 裂隙的特点:分布不均匀。

3.可溶性坚硬岩石(盐岩、石膏、石灰岩)中的溶隙

? 溶隙是可溶性岩石(如盐岩NaCl 、石膏CaSO4·2H2O 、石灰岩等)在含侵蚀性地表水或地下水的长期溶蚀作用下形成的溶孔,溶穴和溶洞等。可溶性岩石中最典型、分布最广的是石灰岩,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当水中游离CO 2含量高于与重碳酸根平衡所需量时,可溶解碳酸钙,从而形成溶隙。

? 溶隙的特点——规模极不均匀,可从数毫米的溶孔到数十米、上百米的溶洞。

? 岩溶率:溶隙体积与包含溶隙在内的岩石体积之比值。%100?=V

V K T T 溶蚀带与未溶蚀带的岩溶率相差极大。因此,在岩溶发育地区,往往即使在相距极其近的两处,其岩溶率可相差极大。例如在同一岩性成分的可溶性岩层中,溶蚀带的岩溶率可达百分之几十,而其附近未溶蚀地段的岩溶率则可接近于零。

1.2 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

岩土空隙中的水按形态分为三类:

? 液态水

? 气态水——系指以水蒸气状态存在于非饱和含水岩土空隙中的水,即水汽;其特点:

? 可随空气移动;

? 可自身从绝对湿度(水气压)大向绝对湿度小的地方迁移;

? 在一定温、压条件下可与液态水相互转化,保持动平衡。

? 固态水? 冰;当岩土温度低于0°C 时,岩土空隙中的液态水即冻结为固态水,此时赋存地下水的岩土称为冻土。

液态水根据水分子受力状况,分为结合水、重力水和毛细水:

在松散岩土颗粒表面均带有负电荷,水分子又是偶极体,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由于静电引力作用,固相表面便可吸附水分子。

结合水:受到固相表面的吸引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称之。

离固相表面越近的水分子,受到的静电引力越大,随着距离增大,吸引力渐渐减弱。最接近固相表面的结合水叫强结合水(吸着水),其外层称弱结合水(薄膜水)。如图

?强结合水(吸着水)的特点:

?所受引力相当于10000个大气压,水分子排列紧密而规则;

?不溶解盐类,不能被植物吸收,不能自由运动,但可转化为气态水而移动。

?弱结合水(薄膜水)的特点:

?受固相表面引力较弱,水分子排列不如强结合水规则和紧密;

?溶解盐类的能力较低,其外层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饱和时在外力作用下可运动。

粘性土中,强结合水占48%,弱结合水占48%。

砂性土中,强结合水占0.5%,弱结合水占0.2%。

可见,粘土空隙基本上由结合水充满,因此粘土在自身重力下不能给出水;但在一定的水头差作用下,可以透水。

重力水:能在重力影响下发生运动的自由水称为重力水。它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地下水的形式,如:入渗水向下的运动,饱和带中的地下水的运动,并传递静水压力,地下径流、泉水和井中的地下水等都是重力水。

毛细水(毛管水)

?概念1:松散岩土中细小孔隙彼此连通可构成毛细管,在毛细力作用下,地下水沿细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这种既受重力又受毛细力作用的水即为毛细水。

?概念2:在毛管作用下土壤中能保持的水分,即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排除的水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为毛细水。

?毛细水存在于地下水面以上的包气带中

?毛细水特点:毛细上升高度与空隙大小有关;能被植物吸收;

?是地下水蒸发转化为大气水的重要一环。毛细水在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大气水相互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形成情况不同,毛细水有三种形式:

支持毛细水;悬着毛细水;孔角毛细水

支持毛细水:在毛细力作用下,水从地下水面沿细小岩土空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通常称为上升毛管水。因有地下水面支持,故也称为支持毛细水。支持毛细水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通常是愈靠近地下水面,含水率愈大。

悬着毛细水:在不受地下水补给时,地表上层土壤由于降雨或灌水,借助毛管作用所能保持的地表入渗水分,称之。悬着毛细水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愈靠近地表含水率愈大,悬着毛细水所达到的深度,随地表水补给量的增加而加大。

孔角毛细水:包气带中,在土壤颗粒接触间隙,由于构成毛细管而形成弯液面,从而使水分得以滞留在孔隙角落上,称之为孔角毛细水。孔角毛细水不易运动,污染后难治理。

1.3 岩土的水理(水文地质)性质

岩土的水理性质即岩土与水分的储存、运移有关的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

岩土空隙的大小和多少与水分的存在形式及储存和运移性能密切相关。在一个足够大的空隙中,从空隙壁面向外,依次分布着强结合水、弱结合水和重力水。空隙愈大,重力水占的比例愈大;反之,结合水占的比例就愈大。细微的空隙,如其直径小于结合水厚度的两倍,空隙中便全部充满结合水,而不存在重力水。因此,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土,其容纳、保持、释出及透过水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容水性

?岩土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为容水性。度量容水性的指标为容水度

?容水度:岩土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最大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岩土完全饱水时的含水率称为饱和含水率。

?容水度在数值上一般等于孔隙度,但膨胀土例外(充水后体积扩大,其容水度可大于

孔隙度)。

?饱和度指含水体积与岩土空隙体积之比,≤1

?饱和差指饱和含水率与实际含水率之差,≥0

持水性

?含水岩土在重力释水后,依靠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力和毛细力,仍能在空隙中保持住一定水量的能力,称为持水性。度量持水性的指标为持水度

?持水度:为饱水岩土经重力排水(2~3d) 后,岩土孔隙中尚能保持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此时的岩土含水率也称为田间持水率。

?田间持水率是个固定的数值吗?

给水性

?含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释出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之。度量给水性的指标为给水度

?给水度: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所释出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重要参数

?计算: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率

透水性

?岩土允许水体透过的性能称为透水性

?影响因素:岩土空隙的大小、数量及连通性

?度量岩土透水性的指标是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重要参数(k=v/J)

?渗透系数愈大,表明岩土的透水性愈强;反之,则愈弱。

§2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含水层:指能够透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给出也不能透水的岩层。可含或不含水;相对。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所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

?根据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含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2.1 包气带水(含上层滞水)

?包气带(非饱和带)和饱水带:在距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处,存在着饱水的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以上至地表面之间,岩土空隙没有被液态水所充满,包含有与大气相连通的气体,称该地带为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下的岩土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既有结合水,也有重力水,该地带称为饱水带。见图

?包气带又可细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如图

?包气带水泛指储存在包气带中的水,包括通称为土壤水的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气态水和过路的重力渗入水,以及由特定条件所形成的属于重力水状态的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在包气带中,当存在局部隔水层时,其上部可积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之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接近地表,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可受当地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并以蒸发的形式排泄。在雨季可获得补给并储存一定的水量;而在旱季则逐渐消失,甚至干涸,

其动态变化显著。且由于自地表至上层滞水的补给途径很短,极易受污染。

2.2 潜水

?在饱水带中,由于含水层所受隔水层限制的状况不同,又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潜水是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要素:潜水面(潜水的自由水面),潜水埋深(潜水面至地表的铅直距离),潜水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

?潜水的主要特征: 具有自由水面; 直接接受降雨和地表水补给;●埋藏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动态不稳定(水位、水量受气候条件和河流水文状况的影响,水质受地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3 承压水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静水压力的重力水。

?承压水要素隔水顶、底板,含水层厚度,承压水头(压力水头),承压水位(测压水位)?承压水的主要特征

?具有承压性,水承受的压力越大,承压水头就越大

承压性是承压水的一个重要特征。图2-12表示一个基岩向斜盆地,由于隔水顶板的存在,含水层分布范围内能明显区分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三部分。含水层从出露位置较高的补给区获得补给,向另一侧排泄区排泄,当进入中间承压区时,由于受到隔水顶板的限制,含水层充满水,水自身承受压力,并以一定压力作用于隔水顶板,压力越高,揭穿顶板后水位上升越高,即承压水头越大。

?补给区较远,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资源不易补充和恢复

?动态较稳定

承压水由于受到连续分布的隔水层的限制,它与大气水、地表水的联系较弱,主要通过含水层出露地表的补给区(该处的水实际上已转化为潜水)获得补给,并通过范围有限的排泄区进行径流排泄。当顶、底板为半隔水层时,它还可通过半隔水层从上部或下部含水层获得补给(称越流补给),或向上、下部含水层排泄(称越流排泄)。

由于受隔水层的限制,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动对承压水的影响较小,使得承压水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因此形成承压水动态较稳定的特征,使承压水资源不如潜水资源那样容易补充和恢复。

?不易受污染,但一旦污染则不易自净

由于承压水埋藏深度较大,且上部有隔水层的阻隔,故不易受地表水及大气降水的污染。但由于承压水参与水循环较弱,如一旦污染则不易自净

?承压水的分布范围可区分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

§3 不同含水介质中的地下水

?含水介质——赋存地下水的岩土

?含水介质内部的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

?含水介质中的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3.1 孔隙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松散的沉积物中。由于不同沉积环境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沉积物(如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等),其地貌形态、地质结构、沉积颗粒粒度及分选性等均各具特点,使赋存其中的孔隙水的分布及与外界的联系程度也不同。

3.1.1 洪积物中的地下水

?洪积物由山区集中的洪流流出山口堆积而形成,广泛分布于山间盆地和山前平原地带

?地貌特点呈现以山口为顶点的扇形或锥形,称为洪积扇或洪积锥,多个扇连接成洪积群

?根据洪积扇组成物质的差异,可将洪积扇分为三带:

1.砂砾石带:位于洪积扇上部(图中a区),此带地形坡度陡,沉积物多为砾石、卵石、漂砾等,不显层理。此带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含水层厚度大,透水性强,潜水埋藏较深,故也称为潜水深埋带。由于径流条件好,水交替强烈,蒸发作用微弱,溶滤强烈,水的含盐量低(<1g/l),因此又称盐分溶滤带。

2.粗细沉积交错过渡带:位于洪积扇的中下部(图中b区),此带地形变缓,水动力条件渐弱,沉积颗粒逐渐变细,由砂砾、砂过渡为亚砂土、亚粘土,并在垂直方向上出现连续的粘土夹层。潜水径流不畅,往往形成壅水,地下水位上升,潜水面接近地表,故也称为潜水溢出带。由于出现了连续的粘土夹层,故地下水既有上部潜水层,也有下部承压水层。同时,由于径流途径加长,蒸发增强,水分含盐量增加,故又称为盐分过路带。现代洪积扇的前缘即止于此带。

3.粘性细土带:位于洪积扇下部(图中c区),即扇的边缘没入平原的部分,沉积物颗粒更细,并有淤泥质沉积,深部承压水的承压水头也增高,可形成大面积的自流水区。由于地形更为平坦,地下水径流条件很差,蒸发强烈,因此潜水埋深又进一步变大,含盐量也相应增大,在干旱区因此常发生土壤盐渍化,故又称为潜水下沉带或盐分堆积带。

总的分布规律

从山前→平原

地形坡度陡→缓

岩性粗→细

透水性强→弱

含水量多→少

潜水埋深大→小

水化学类型HCO3型→SO4和Cl型

3.1.2 冲积物中的地下水

?冲积物是由经常性的河流水流而形成的沉积物,磨圆度和分选性较好。一般沿河流纵向呈条带状分布。

?现代河流沉积中的地下水,与河水联系密切;故河道中的地下水,一般与河水无直接联系?河流上、中、下游各部位,由于各自的地形地貌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不同,形成的沉积物特征也不同

1.河流上游沉积物的特征

?河流具侵蚀和堆积双重作用。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堆积作用形成松散河流沉积物。

?在地壳上升和下降运动影响下,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不断交替进行,形成沿河谷两岸的第四纪松散河流沉积物——河漫滩和河流阶地,山间河谷的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就埋藏在河漫滩和河流阶地中。

?河漫滩,见图

?河流阶地,见图

2.河流上游沉积物及水的特征

?水动力条件强,沉积物多为粗卵砾、砂砾石的阶地,赋存潜水

?地势高,以下蚀为主,含水层分布范围小,但透水强,富水好

?河流下蚀,河床切割阶地含水层,平水期潜水补给河水,洪水期河水补给潜水

?河流上游沉积物中的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一级阶地中

3.河流中下游沉积物及水的特征

?地形坡度变缓,河流流速减小,携带河砂的能力下降,沉积物堆积,使河床变浅。

?汛期洪水泛滥,溢出河床,河速减小,便在河床两侧堆积所谓“自然堤”,随着河床不断淤积,自然堤不断抬高,久之便形成所谓“地上河”;遇大洪,河流决堤改道,原河道沉积物便成为故河道。

?古河床和故河道砂层构成良好透水含水层,不仅接受降水补给,更能获得河流补给,水量丰富;河床潜水埋藏较深,蒸发少,溶滤作用为主,水质较好,是理想的供水含水层。

?下游平原河流,在沉积和淤积作用下,河床和自然堤不断加高,洪水泛滥,冲毁自然堤,河流改道。新河道又重复淤积、改道过程,如此继续不断,形成了许多砂层故河道,以降雨补给为主,水量丰,水质良好,是仅次于河床沉积的重要含水层。

?平原地区一般是沉降带,形成的冲积物较厚,且平原河流由于侧蚀作用而经常改道,便在粘性土中形成一系列舌状砂粒河床沉积,即古河道沉积,常构成平原深部的舌带状承压含水层。各舌状砂带之间通过隔水性较差的部位(如半隔水层)相互保持着一定的水力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可将这些分散分布的舌状含水层看作一个统一的含水层系统。

?地上河往往构成分水岭,故河道与现代河道间,形成河间洼地,岩性细,潜水埋藏浅,径流弱,蒸发大,——易发生土壤盐渍化。

3.1.3 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静水沉积,沉积物特点:分选良好,层理细密,自岸边向湖心由粗变细

?含水部位:沿湖岸的砂堤(砂砾和砂)中埋藏潜水;在河流入口的三角洲沉积物中,富含潜水和浅层承压水

?补给:与湖水有水力联系含水层,可获得湖水补给;对湖泊已消失的湖积物,降水是主要补给源。

3.1.4 滨海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海洋是一个巨大而宁静的水体,在河流流入海洋处河水受阻,流速变缓,形成散流,其所携带的沉积物也依次沉积下来。并随着流速由河口向滨海深处降低,沉积物也逐渐变细,形成与洪积扇相似的三角洲沉积。

?滨海三角洲属海相陆相交错沉积,沉积机理类似于洪积扇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和粉细砂,富水性差,受海水影响,含盐量高,一般不能用于供水;

?滨海区深层可有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承压水。但在开发此承压水时需预防海水入侵和地面沉降问题。

3.1.5 黄土中的地下水

?黄土

?分布: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地

?成因:属风、洪、冲、湖积等多种成因的沉积物

?特点:厚度大,以粉土为主,垂直裂隙发育,伴有孔洞、根孔、虫孔等,无连续隔水

层,垂直方向的渗透能力远大于水平方向

?黄土中地下水的特点:

?地下水缺乏:因地区特点,降雨少,补给条件差;

?地下水含盐量高:因黄土中含可溶盐较多,加之降水稀少,淋滤作用差,故。。。.

3.1.6 冰川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冰川是陆地上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是固体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淡水77%),是水圈的重

要组成部分,广布于高纬地区和中低纬度的高山。

?冰运物冰川在运动时,其内部所含的大小石块随之一起被迁移,被搬迁的物质主要来自冰川在雪原刨蚀地面所形成的产物,以及冰川在流动途中刨蚀冰床两侧和底部的产物落在其上的碎屑物质。这些被搬迁的物质大小混杂,分选性极差,既有直径几米、几十米的漂砾,也有细小的粘土颗粒。所有这些正在被冰川搬迁的物质及污水统称为冰运物。

?冰川沉积物当冰川流动到达雪线以下地区,随温度升高而融化,后堆积形成冰矶物,大小混杂,分选极差,融化的冰水重新搬运和分选冰矶物,形成冰水沉积,当融冰水由于不同的地形地貌而汇成洪流、河流或湖泊时,这些冰矶物则可相应形成洪积物、冲积物及湖积物中的含水层。如我国整个松嫩平原,普遍分布有第四纪早期的冰水砂砾沉积,其中含有丰富的、水质良好的地下水。

?冰川水资源冰川沉积物中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量丰富。冰川如同固体水库,起多年调节作用,融化的冰水可缓和河流水量的多年变化,是干旱区河流的重要补给源(如新疆,占全疆河流年径流量的6%)

3.2 裂隙水

?赋存在坚硬基岩裂隙中的水称为裂隙水

?裂隙水的特征:裂隙发育不均,含水量差异大;运动状况复杂,导水性随裂隙发育方向性具各向异性;流动速度不大,多呈层流态,但在个别大裂隙中,在一定水力梯度下,也可呈紊流状态。

?按赋存地下水的裂隙成因,裂隙水可分为三类: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3.2.1 风化裂隙水

?风化裂隙形成:长期暴露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风化应力作用下,导致其结构、构造、成分发生变化,并逐渐疏松破碎,从而在岩石中形成裂隙,称风化裂隙。

?风化裂隙特点:发育密集均匀,有一定张开性,随深度减弱,似壳状,下部母岩隔水。

?裂隙水特点:

?为埋藏较浅的潜水,成层分布,水力联系好,具统一地下水面;

?水质好,易开采;

?风化壳厚度有限(几米至几十米),水量不大;

?分布受气候、岩性、地形等因素影响:

?干燥温差大地区,宜形成大而开的裂隙,水量大;

?湿热气候区以化学风化为主,沉淀物易填充裂隙,富水差;

?多矿物的粗粒结晶岩,热胀冷缩不一,裂隙发育,水量大;

?山区,剥蚀强,壳发育不完全,坡度大,不利汇水,水少;

?低缓区,剥蚀弱,利于壳保存,有利汇水地,含水层规模大

3.2.2 成岩裂隙水

?成岩裂隙形成:成岩过程中受内部应力而产生的原生裂隙(如沉积岩固结脱水收缩所形成的裂隙,岩浆岩冷却凝固时产生的裂隙)

?裂隙水特点:

?玄武岩发育柱状节理及层面节理,均匀密集,张开连通性好,形成储水丰富的潜水,

成层分布,范围广,可作大中型水源

?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形成成岩裂隙,岩体边缘富水,但规模有限,水量小

?岩脉起阻水作用,在地下水来水方向一侧的透水岩层中,特别是接触带处,地下水富

3.2.3 构造裂隙水

?构造裂隙:受地应力作用而产生,发育和分布复杂,受岩性(塑性、脆性,颗粒大小)和构

造应力(张应力、压扭剪应力)控制

?裂隙水特点:

?塑性岩石(如泥岩、页岩等)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易形成闭合细微裂隙而成隔水层;脆

性岩石(如块状石灰岩)受力呈弹性变形,以拉断破坏为主,形成张开裂隙,导水性

好,易构成含水层。

?受张应力易形成张性导水裂隙,受剪应力则形成闭合裂隙

?岩层中应力集中部位(如背斜轴部、向斜缓倾翼、断裂带附近),裂隙常较发育,富水

性好

?导水断层可同时起储水空间、集水廊道、导水通道的作用

?构造裂隙水较其它裂隙水分布广泛,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富集。

3.3 岩溶水

3.3.1 岩溶(喀斯特)现象

?岩溶是可溶性(碳酸盐类为主)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及地下各种地质现象的综合

?典型的岩溶形态:

?地表:溶沟,溶槽,溶牙,石林,落水洞,溶蚀漏斗等

?地下:溶孔,溶蚀裂隙,溶洞,管道等

?岩溶发育的必备条件:可溶的透水岩层;侵蚀性的水流(水中侵蚀性CO2含量越多,溶解能力越强);溶解反应:CaCO3+H2O+CO2Ca2++2HCO3-

?岩溶发育的其他影响因素:水循环交替作用的强弱也影响岩溶发育的程度;气候、地形、植被等条件也对岩溶的发育有很大影响(南方气温高,雨量充沛,有利于溶解作用进行,地表和地下各种岩溶形态均十分发育);地形往往决定水流趋向,从而决定了岩溶发育的方向;另外,利于汇集降水的地方,岩溶也比较发育

?岩溶区地表特征:缺乏完整的地表水系;地表水通过垂直吸水通道,潜入地下形成伏流。

3.3.2 岩溶水

?储存并运动于溶蚀洞隙中的地下水称岩溶水。

?岩溶水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溶蚀其周围的介质,不断改变自身的储存条件和运动条件。

岩溶水特征

?分布——(趋于)不均匀

?补给——迅速(雨过不见水,地表水缺乏)

?排泄——集中(地下河、泉或泉群,流量达数十数百m3/s )

?运动复杂(流态可以呈层流或紊流;岩溶水可以是潜水、承压水,甚至地下河;同一水体可呈现不同水位)

?动态变化明显(水位、水量变幅大,对降水反应明显,且无滞后)

?水质好,易污染

§4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1.温度:与本地地温相应,随不同常温地带而异

?据温度可分为:过冷水(<0C)、冷水(0-20C)、温水(20-42C)、热水(42-100C)、过热水(>100C)

2.颜色:一般无色,当富集某种离子或物质时,可呈显各种颜色

3.透明度:取决于固体与胶体悬浮物含量,含量越多,水越不透明

4.嗅(气味):通常无气味,当含某种离子或气体时才有。气味强弱随温度升高而增强,40C

左右温度时,气味最显著。

5.味:取决于化学成分,纯水无味,溶解有盐类和气体时产生味感。含氯化钠-咸;含硫酸钠-涩;含硫酸镁-苦;含碳酸-清凉可口

6.比重:淡水为1;溶解盐分越多,比重越大,可达1.2-1.3

7.导电性:离子含量越多,离子价越高,水的导电性越强

8.放射性:一般极微弱(取决于所含放射性元素数量)。

思考题: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地下水环境 第1章-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第二章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1 地下水的赋存 ?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层空隙中的水。 ? 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岩层的空隙。岩层的空隙不仅是地下水的储存处,也是地下水运动的通道。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及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的特点。 1.1 岩土的空隙性 岩石的空隙特征千差万别,按成因可分为三类:松散岩层的孔隙;非溶性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易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1.松散岩层的孔隙 松散的岩土(如土壤、砂、卵石等)是由大小不等的碎屑颗粒组成的。 常见粒级的划分:粒径> 2 ㎜为砾(砾状结构);2 - 0.06 ㎜为砂(砂状结构);0.06-0.004 ㎜为粉砂(粉砂结构);<0.004 ㎜ 为粘土。 图中给出几种典型的孔隙类型,(a)分选良好、排列疏松的砂;(b) 分选良好、排列紧密的砂;(c) 分选不良、含泥、砂的砾石;(d) 经过部分胶结的砂岩;(e)具有结构性空隙(由于粘粒表面常常带有电荷,在颗粒接触时便连接成颗粒结合体而形成结构孔隙)的粘土;(f)经过压缩的粘土。 在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普遍存在着空隙,空隙相互连通,呈小孔状,故称作孔隙。孔隙体积的多少用孔隙度表示。孔隙度n 是指某一体积岩土V (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V n 所占的比例,可以百分数或小数表示,即 %100?=V V n n ● 孔隙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 颗粒排列方式:最疏松排列方式是当其呈立方体形态排列时〔见图中(a )〕,最紧密排列方式是呈四面体排列时〔见图中(b )〕,自然界中松散岩土的孔隙度大多介于此两者之间,但粘性土的孔隙度往往超过上述理论最大值,这是由于粘粒表面常常带有电荷,在颗粒接触时便连接成颗粒结合体而形成结构孔隙。 ? 颗粒分选程度:颗粒分选性愈差,大小愈悬殊,孔隙度愈小。这是因为大颗粒所形成的孔隙往往被小颗粒所充填,从而大大降低了孔隙度。 ? 颗粒的形状及胶结程度:岩石颗粒形状愈不规则,棱角愈明显,通常排列就愈松散,孔隙度也愈大。岩石的孔隙被胶结物充填,致使孔隙减少,孔隙度降低。 注意:颗粒的大小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 松散岩土的其它几个指标: )cm /g (V w γ)cm /g (V m ρV V e g s d s v 33======岩土的体积干土的重量干容重岩土的体积干土的质量干密度固体颗粒体积孔隙体积孔隙比 孔隙比和孔隙度一样,也是反映岩土密实程度的指标之一。干密度通常用于填方工程(土坝、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学术 报告总结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于 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得到了全国广大水文 地质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与 支持,与会代表262人,是近年来水工环地质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学 术性会议。会议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 它既是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近十年来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领域取得 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为明年在我国召开的第 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 会的一次预演。 一、会议规模宏大,论文内容丰富,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会共收到论文全文和摘要 275篇:其中关于区域地下水资源评 价及特征分析的44篇;地热资源分布和勘探开发的 14篇;模型研究 的9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的 9篇;同位素研究的4篇;矿区水文 地质勘查研究的4篇;技术方法方面的 3篇,其它均为专题论述和探 讨的文章。大会特邀学术报告 4篇,大会学术报告8篇,分组学术报 告57篇。这些成果都是近十年来在各个领域探索实践的结晶, 会议论 文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大量的是应用方面的勘查研究。历 史上类似的学术会议1987年在杭州开过一次,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2000年在巴西里约召开的第 31届国际地质大 会、2004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 32届国际地质大会,都不同程度地反 映过我国水文地质的勘查研究成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为中小型的 和专题的会议,2004年先后召开过海岸带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 (天津)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OO 五年十二月七段永侯 海口 2005年12月6?10日在海

会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与可持续利用(西安)会议。所以说, 这次会议及明年将召开的第34 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结果集中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大成果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认识和掌握水资源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根据2000?2002年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m,约占全国水资源量的1/3,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多年平均为3527亿m。地下水供水份额约占全 国供水量的18?19%,这一点和美国有点相似,美国地下淡水占全部淡水的22%,但它提供了62%的饮用水,大约50%的美国人口和97%的农村人口以地下水供水作为其主要的饮用水源。当我国1995年完成了全国范围的1 : 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700多个县市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30 多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数千个城镇和工矿供水水源地勘查及50 多年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之后,水文地质工作如何部署,是摆在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北方11 个平原和盆地、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四川盆地红层地区进行区域水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同时启动了严重缺水地区抗旱打井示范工作,以解决群众饮水的燃眉之急。这次学术研讨会全面反映了近几年取得的显着成效,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工作部署是合理的,是贯彻“两个更加”和“以人为本,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 三、大会特邀报告和大会学术报告,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水文地质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袁道先先生的《中国岩溶动力系统与碳循环》是与国际接轨的项目,是IGCP 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驱动岩溶形成、调节大气温室气体、缓解环境酸化、驱动元素迁移、影响生命、形成有用矿产和纪录环境变化的岩溶动力系统功能划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王广才教授介绍了“十一五”水工环地质优先资助领域,为我们申报立项指出了方向。按照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水文地质处文冬光处长介绍了近期地质大调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07应化本2班宋波71013015 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生态恢复防治措施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虽明确了水利部是国务院负责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职能部门,但因部门间的职责不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此外,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污染状况主要表现在: (1)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水污染主要是氮、磷指标超标,表现为:①除了工业无机物质污染外,农业有机物质污染日益加剧,污染水体中Cd、Hg、Cr、As、Pb等工业重金属浓度参考]2[微乎其微,而氮、磷浓度超标,形成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3[。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摘要: 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一、水污染的定义 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

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 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农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故毒性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农药无毒或基本无毒,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可能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有的对生殖和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第14章确保公共环境安全的技术措施

第十四章确保公共环境安全(地面、地下建(构)物, 地下管线,公共道路)的技术措施 1.周边道路建(构)筑物、管线概况和调查 积玉桥站位于和平大道,车站两侧先后建成的和正在建设中的楼盘有:蓝湾俊园、玉桥新都、锦江国际、凤凰城等高档住宅小区,其余未开发地块也正在拆迁中。站址东北侧为武汉供电局武昌分局,东南侧为玉桥新都,西北侧为临街有八层和十一层建筑的住宅区,西南侧为规划公交用地,现状为临街2~4层砖混结构商铺。周边生活区较多。 本站站址地下管线也较多,施工期间需改移或悬吊。车站施工前需再次核实地面、地下既有管线等情况,加强对管线的监测及保护。管线迁改数量表如表14-1: 表14-1 管线迁改数量表 2.施工对建(构)筑物的保护方案和措施 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两方面:降低地下水引起的周边环境效应、支护结构发生变形和位移引起的环境效应。采取的措施主要如下:(1)科学地制定考虑时空效应的开挖和支撑的施工方案,能可靠、合理地利用土体本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潜力,达到控制坑周地层位移

以及保护环境的目的。 (2)优化降水施工方案,降水井全部设置在基坑内,减小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开挖施工方案做好配套降水运行方案,避免局部过度降水造成不均匀沉降,同时尽量避免间隙和反复抽水。当水位观察井的水位达到设计控制值时,调整设备使抽水量和抽吸真空度降低,达到控制坑外降水曲面的目的。 (3)确保围护结构施工质量,避免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涌水、流砂现象,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应急材料的储备,做到及时堵漏。 (4)实施信息化施工,做好周边建筑的沉降及裂缝观测,加强围护结构桩顶的位移监测。 (5)在井点降水前,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周边,布置注浆孔,控制注浆压力。 (6)为防止围护结构的位移造成人防结构的破坏,特采取措施对变形传递过程进行控制:地下墙后循踪补偿注浆: 利用围护结构变形和建筑物位置处相应变形的时间差,在基坑变形传递到建筑物之前将由于围护结构的变形造成的土体损失通过注浆补充进去,从而有效地减小周围地层位移,达到保护地铁车站深基坑近旁建筑物的目的。注浆在支撑架好的几个小时后进行,注浆深度的设计要根据支撑的位置确定,在对应支撑的上面和上一道支撑的下面,注浆压力一般取0.1-0.2Mpa,注浆量要根据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引起的土体损失确定,并考虑到浆液向周围的渗透和土体压密造成的体积减少量。 对于地下构筑物的保护,我们还应该做到: (1)进场后立即组织型钢,按设计要求对施工区域内的人防结构进行支撑防护。 (2)基坑开挖前,在人防结构内设置监控量测测点,作到信息化施工,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3)制定专项目措施防止基坑开挖对地下构筑物的影响。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专业:行政管理(自考本科学段) 学生姓名:杨清玲 准考证号:040414100685 指导教师:岳经纶 完成时间2016年09 月07 日

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从古至今,城市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不仅是人口聚居地,也是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但是,城市环境污染却越来越困扰着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计划,良好的环境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力求得出能够有效防治水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水质污染;原因分析;城市化;

目录前言…… 一、深圳市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深圳市水环境地理位置 (二)深圳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严重匮乏 2.水源水质状况 二、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小河径流小,自然净化能力低。 (二)规划建设局部与河流协调不足 (三)跨界河治理不同步 (四)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 (五)长期排污致底泥污染引发内源污染 (六)环保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薄弱。 (七)城市企业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 三、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提高人们防治城市污染的环保意识。 (二)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废水排放监控

(三)综合整治河流水环境 (四)强化污染源整治,降低流域污染负荷。 (五)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前言 对人们来说,水是一切生命的来源,是人们生存下去必备的基本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环境的危害已经越来越严重,因为工业化城镇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开始出现十分严重的水污染。所以,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水资源,培养居民的净水观念。 一、深圳市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深圳市水环境地理位置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 深圳市河流受地质构造控制,以海岸山脉和羊台山为主要分水岭,其地形地貌的特点决定了河流水系的分布和走向,小河沟数目多、分布广、干流短是深圳市水系的一个特点,整体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系、东江中下游水系和粤东沿海水系三个水系。 珠江三角洲水系:西部和西南地区诸河流,流入珠江口伶仃洋,主要河流有深圳河、大沙河、西乡河和茅洲河。

第十四章 地下水与环境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第一节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性 支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是超级复杂系统,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除了少数例外(如地震、火山),它的变化从人类角度来看是相当缓慢的。 一、整体性 生态环境具有整体性,组成它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改变其中任一部分,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链式连锁反应。人们在某一方面采取的行动,可能在完全意想不到的方面得到反响。人们所采取的从局部来看合理的行动,有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后果。 例如,为了利用能源燃烧矿物燃料,导致大气CO2浓度上升,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会意想不到地影响到地下水——滨海地带海水入侵淡地下水,滨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沼泽化与盐渍化等。 二、滞后性 相对于人类的不利干扰,生态环境的退化往往具有滞后性。 例如,燃烧矿物燃料引起温室效应是在上百年内积累并于近年被发现的。又如,地下水的污染往往难以及时觉察,一旦发现,污染已成事实,治理相当困难。 三、不可逆性 生态环境的退化具有不可逆性。外界的干扰较小时,依靠其内在调节机制,环境系统仍能保持稳定;但当外界的干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生态环境系统的退化将不可逆转或难以逆转的。 例如,过量开采孔隙承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即使地下水位复原,由于粘性土释水造成的那部分地面沉降将是永久性的。 四、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性与复杂性 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退化的滞后性与不可逆性,决定了生态环境问题格外敏感与复杂。 因此,人们在采取任何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行动之前,必须三思而后行。 生态环境在现代之所以成为严重的问题,这与人类不能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关。人类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与大自然是互相依赖的,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但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人们就会产生疾病甚至死亡。据最精确的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亿人患上经水传染的疾病,其中大约1000万人死于非命——每三年的死亡人口相当于一个加拿大的人口。 我国水资源概况:我国大小河川总长42万公里,湖泊7.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人均2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水国之一。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我国污水、废水排放量每天约为1×108m3之多。水污染现状更是触目惊心,一项调查表明,全国目前已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7亿元。 城市水污染水现状 水源污染源于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水利部水资源司和国家环保局的调查表明,1988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340亿吨,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滦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接纳了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70%。昔日清澈见底的大运河,碧波疏影的秦淮河,许多河段现已变成浊流泛臭的“黑水河”。俗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城市废水污染了江河,也危及城市自身。全国目前有381座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以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为例,该市每天排出五百万吨污水(不包括电厂冷却水),其中工业污水占80%.由于这些废水、污水基本上未得到处理即流入苏州河,致使苏州河早已成为污水河。专家们指出,照此下去,不久黄浦江也将成为污染江。 农村水污染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过去,我们一直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从而致使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而水污染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呈现出迅速恶化趋势,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关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我们以河北省为例,就对河北省20个自然行政村的调查来看:在生活用水方面,除了与中心城市相邻的极少数村外,90%的村子无集中处理生活用水的公共设施,35%的村子还无实现集中供水。这一突出问题,在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也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并且,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这些都将对水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并且,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类的污染面明显扩大。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的调查,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孵化场往往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关键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在建设中的意义 储存在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由于岩层的过滤和地表岩土的保护作用,地下水在水质和卫生条件方面都较地表水优越,因此地下水是工农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华北、西北相对干旱的地区,地表水相对稀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就颇为重要。此外,地下水是一种天然的矿产资源;地下矿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地下热水也是一项重要能源,观测地下水还可以预报地震,分析地下水还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因此,地下水在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地下水同时又具有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管涌、滑坡等特殊地貌或灾害的主要营力,也会危及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不能不对其有害因素予以密切关注和了解,进行有效的防治,还要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地下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和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有的甚至不能再恢复,因此要十分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 2.1建设工程的大范围开采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和开采地下水,所以水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人为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改变,使其他层面的水会流入含水层,一部分浸入含水层的水质量比较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引水工程中,过滤网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生锈,而且引水工程输水管里面会析出一定的化学物质,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含水层水动力要是发生变化,地下水溶解物质化学平衡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全新的水化学环境,而且在含水层产生全新的物理化学反应。一些含有金属矿氧化物也会进入水中,在降落漏斗部分,氧化效果会提升,借助硫化物的氧化会将金属转化成易溶状态,迁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进而流入含水层,地下水可溶性固体的高度也会显著提升。 2.2农业活动 2.2.1农业活动致使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体现就是地下水和一些废弃物溶混进而使地下水水质降低。其中就是

地下水与环境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污染:在人为影响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或生物特性发出不利于人类生活或生产的变化,称为地下水污染。 2.土攘次生盐渍化:由于过量补充水分,使土壤层中地下水位升高,毛细水带达到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表土壤不断积盐逐渐变为盐渍土的现象。 3.土攘次生沼泽化:由于过量补充地下水,使其水位升至地表附近的现象。 4.地面沉降:松散沉积物区,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其水头降低,致使松散沉积物受压而产生的一种损失高程的地面变形现象。 5.地面塌陷:由于采矿或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造成缓慢和连续的地面下沉现象。二、填空 1.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过量补充地下水以及污染物进入地下水。 2.在干旱、半干旱平原盆地中,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会使蒸发浓缩作用加强,引起土壤盐渍化及地下水咸化。 3.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以及农用肥料与农药。 三、判断题 1.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之一。(√) 2.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造成储存资源减少,地下水的调节能力变弱。(√) 3.地下水位下降是造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 4.过量补充地下水,可引起土壤的次生沼泽化。(√) 5.长期利用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 6.废气以气体形式排入大气,对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7.废渣以固体形式堆放在地面上,对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8.当地下水位埋深较深时,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如果灌溉水下渗不到潜水面,那么污灌对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 四、简答题 1.与地表水污染相比,地下水污染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