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志异》看中国鬼怪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中的鬼魂民俗探析

《聊斋志异》中的鬼魂民俗探析
,
,
《 公 孙 九 娘 》 中有 一 段 两 鬼 联姻 和 人 鬼 联姻 的 故事



,
即 不 幸 失足 落 水,女 子 急将 婴儿抛 到岸 上
,

早天 的朱 某 和 莱 阳生 的甥 女 拜托 莱 阳生 替他 们 主 婚 的 公孙 九 娘 也 和 莱 阳生 完婚
,
,
而 早天
渔翁 心 中不 忍 本 想 出手 相 助 但 一 想 是 自 己 朋 友在 找 替 身
, ,
,
又想

钟敬文 主 编 之 《 民俗 学概 论 》 所指

,
民俗 即 民 间风俗
,
,
报 答丁 公 帆风顺

,
情 急之 下
,
,
虽 死 而 不 自知
灵 魂追 随 丁 公 同 去
,
一 个 国 家 或 民族 中 广 大 民众 所 创 造
,

享 用 和 生 活 的 民俗文
叶生 用 毕 生 积 累教 授 丁 公子 读书做 文 章
一 些 离 奇 事件 在 口 耳 相 传 的过 程 中一 而
,
,
《 王 六 郎》 讲述 的 是 一 个落 水 鬼
感渔翁 每 晚都 向河 中
,
再再 而 三地 被 渲染 附会 光 去 审视 它 二
、 ,
就 变 得 真实 起来

我 们 以科 学 的眼
,
于是 与 渔 夫成 莫逆 之交

,
每 天 与之共饮
, ,
公给 予 他 多方 帮助

; 鬼文化
;
民俗
[ 文献 标 识 码 」 :A
2 1 3 厌2 0 1 6 )

最新 《聊斋志异》中男性鬼怪形象的特征分析-精品

最新 《聊斋志异》中男性鬼怪形象的特征分析-精品

《聊斋志异》中男性鬼怪形象的特征分析《聊斋志异》是由蒲松龄所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其中女性鬼怪形象丰富多彩,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学术研究,似乎都习惯把注意力投注在这些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身上,而男性鬼怪形象则被忽略。

本论文主要针对《聊斋志异》中的男性鬼怪形象进行深入研究。

由于《聊斋志异》中出现的男性非人形象复杂多变,出现了一些难以界定类型的角色,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论文所研究的男性鬼怪形象是指具有明确男性性别特征,以人类形态(包括幻化成人类和鬼魂形态,非纯物态)出现过并进行了具体活动,展现出鲜明性格特点的鬼、魂、精、怪,神、仙和具有特异功能的人类等形象不计入研究范围。

以此为标准,《聊斋志异》中出现男鬼的有74篇,男怪的有39篇,其中男性狐怪25篇,其他男性精怪14篇。

一.男性鬼魂形象(一)鬼性的升华与堕落1.高尚品格的代言鬼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都有着不好的形象,他们恐怖凶残,吓人害人。

但在《聊斋志异》中却有着不少品格高尚、善良无私的男鬼,他们虽然身为鬼魂,却心持感恩,不泯人性,帮助人类。

《水莽草》中的祝生因被水鬼所骗成为水莽鬼。

水莽鬼不能轮回转世,需要找到另外的替死鬼才能去投生。

然而祝生却坚持不犯下害人的罪孽,并赶走其他想要害人的水鬼,守护地方民众的平安。

他的善良行为最终感动了上天,由鬼变神。

《王兰》中的王兰被鬼差误勾而死,成为野鬼存于人间,却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伤害他人,反而利用自己作鬼的神通四处游历,治病救人。

最后被天帝封为神官。

《珠儿》中的珠儿本是被妖僧驱使害人的小鬼,被李化收留之后心怀感恩之情,如同亲生儿子般侍奉守护李化家人。

这些男鬼都是因他人之错而被迫成鬼,但却坚守自己品行的善良高尚,最终也获得了好的结局。

2.真挚友情的见证从常理上看,鬼与人阴阳有别,不能够交往生活更不可能成为朋友。

但《聊斋志异》中有一类男鬼,他们在与人类的交往中缔结出真挚动人的友情,成为终身知己。

《王六郎》中的王六郎是个水鬼,他因感谢捕鱼人许某的祭酒之恩而为他捕鱼,两人每夜畅饮,遂成知己。

聊斋志异妖魔鬼怪奇幻离奇的民间传说

聊斋志异妖魔鬼怪奇幻离奇的民间传说

聊斋志异妖魔鬼怪奇幻离奇的民间传说聊斋志异——妖魔鬼怪:奇幻离奇的民间传说中国的民间传说自古以来就丰富多彩,其中涌现出许多魑魅魍魉的妖魔鬼怪。

这些传说既承载着人们对于未知力量的恐惧和好奇,也折射出古人对于道德和信仰的关注。

在中国文化中,最著名的民间传说系列之一就是《聊斋志异》。

本文将以《聊斋志异》为线索,为您带来一系列奇幻离奇的民间传说。

一、失魂的花仙在《聊斋志异》中,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讲述了一个幽美却又恐怖的花仙。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的半夜七会,她为寻找自己失散的魂魄,在世人不知觉的时刻出现在花坛之中。

她低垂的花瓣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引诱着路过的行人。

不幸的人一旦沉溺于这股香气之中,便会被花仙控制住,将其魂魄抽取出来。

二、善良的癞蛤蟆精传说中,有一只善良的癞蛤蟆精。

它昼伏夜出,化身美丽少女,游走于人间。

每当看到有人因疾病而苦恼时,它会主动出现并解救病人。

据说,曾一位因重病而行将就木的大夫,被癞蛤蟆精治好了病。

此后,这位大夫下定决心研究医学,多年后成为一代名医。

癞蛤蟆精的善举流传至今,被世人深深铭记。

三、阴阳山上的鬼物阴阳山被认为是妖怪聚集之地,也是一些神秘力量的来源。

曾有一位年轻勇士前往阴阳山挑战妖魔。

他与鬼物激战数日,终于将其全部除尽。

之后,勇士却在山上突然消失了。

有人说,他在与鬼物的大战中被其中一只最强大的鬼物劫持,成为它的奴仆。

这个故事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传奇。

四、拜山的樵夫传说中,有一个山林深处的小村庄,每年春季,有一群樵夫会齐聚于此,向神秘的山林岗拜祈福。

据说,只要能在这一天进入这片山林并拜在岗前,就能得到上天的祝福。

而如果拜的越虔诚,祝福将会越加丰富。

因此,这个小村庄的居民都会全家出动,一同前往岗拜求祝福。

五、山神的婚礼许多山上的神灵喜欢化身为美丽的男女,下凡与凡间之人结合。

人们相信,在山神举办的婚礼上能够获得神仙的保佑。

而且据说,这样的婚姻会给梦中的新郎或新娘带来好运,让他们在事业和婚姻中都能幸福美满。

汉语言文学论文 《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审美意趣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论文 《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审美意趣的发展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审美意趣的发展院系名称:网络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6年02月22日《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审美意趣的发展【摘要】在中国鬼狐这一意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几乎再也找不出一种事物能够像它们一样被赋予如此奇妙而意味深刻的含义了!它们从最初的图腾崇拜发展到现在的妖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更是赋予了其无法超越的美好形象:它们是兼具人的形、情、义的鬼狐,它们是神秘而可爱的异类,同时它们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寄托美好愿望和摆脱现实黑暗的理想王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其形象演变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人们审美意趣的发展演变。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鬼狐;形象;发展The Aesthetic Interest Development of Ghost and FoxesImage in "Liao Zhai Zhi Yi"【Abstract】In the Chinese Ghost Fox this image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 the attention, the same as they have been given such a wonderful and profound meaning mean almost could not find a thing! They totem worship from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to the goblins now has gone through a long process, Pu Songling's "Strange" is given that it can not go beyond the beautiful image: they are both shaped, love, defined ghost fox, they are mysterious and lovely heterogeneous, they also give people a sustenance of good wishes and get rid of the dark reality of the ideal kingdom, more importantly, its image evolution allows us to feel deeply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esthetic charm.【Key words】liao zhai zhi yi ;pu song-ling ;the ghost and fox;image ;development引言千百年来,鬼狐传说一直深受人们的青睐和追捧,不管是文人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钟情于这一话题。

《聊斋志异》背后的民间文化解读

《聊斋志异》背后的民间文化解读

《聊斋志异》背后的民间文化解读《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创作的一部奇幻小说集。

这部作品以描写人与妖魔之间的故事为主,融入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解读《聊斋志异》背后的民间文化。

一、妖魔与人的界限模糊在《聊斋志异》中,妖魔与人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确。

不少故事中,妖魔会化身为人形与人类交往,引发各种纠葛。

这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中对妖魔的认识。

在民间传说中,妖魔可以具有人类的外貌和情感,有时甚至比人类更聪明。

这种模糊的界限让人们感到神秘与好奇,也引发了人类对自身身份与妖魔之间关系的思考。

二、妖魔与艺术的融会贯通《聊斋志异》中的妖魔形象十分丰富多样,包括美丽的女鬼、凶恶的妖精等。

这些妖魔形象展示了民间文化中对各种妖魔的想象和创作。

同时,这些妖魔形象也给当时的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妖魔常常是重要的意象之一,艺术家通过绘制妖魔形象来表达人与神秘世界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繁衍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艺术。

三、道德与善恶的辨析《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往往有明确的善恶对立。

虽然妖魔形象各异,但他们往往偏向邪恶,追求对人类的侵害。

而人类形象则通常表现出高尚的品德和仁爱之心。

这种对善恶的辨析道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对人性善恶的理解。

人们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仁爱之道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社会道德伦理观念。

四、通灵与超自然力量的体验在《聊斋志异》中,超自然力量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人物可以驱使鬼神、展现不可思议的能力,有时候还能预知未来。

这种超自然力量的呈现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化中对通灵与超能力的追求。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存在对超越现实世界的向往,相信通过一些方法,可以窥探到超自然的秘密。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古代小说,《聊斋志异》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元素。

它不仅在妖魔与人的关系上模糊界限,还与艺术相互融合。

通过道德与善恶的辨析以及对通灵与超自然力量的体验,这部作品传达了中国古代民众对人性、道德和超自然力量的理解。

《聊斋志异》的民间传说与现代影响

《聊斋志异》的民间传说与现代影响

《聊斋志异》的民间传说与现代影响《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也是民间故事和传说的重要源泉之一。

本文将探讨《聊斋志异》对中国民间传说的影响以及其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一、《聊斋志异》对中国民间传说的影响1. 影响范围《聊斋志异》是一部流传于中国民间的短篇小说集,其中许多故事描写了各种神怪的存在与活动。

它对中国民间传说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 神怪形象作为一部以神怪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塑造了许多独特的神怪形象。

例如,《聊斋志异》中的“狐仙”、“鬼怪”等形象成为了中国民间传说中常见的角色。

3. 传统信仰《聊斋志异》中描绘的神怪活动与中国传统的信仰体系相契合,深受民间信仰的影响。

这些故事引发了人们对神怪存在和超自然现象的思考,进而形成了一些民间信仰和仪式。

二、《聊斋志异》与现代文化的关系1. 文化传承《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现代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影响了现代文学作品中神怪元素的运用。

2. 文艺创作《聊斋志异》中的故事不仅在文学上获得了成功,也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

这些创作不仅延续了《聊斋志异》的影响,也加深了民众对其中民间传说的认知和理解。

3. 文化影响《聊斋志异》所描绘的超自然现象与神怪故事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念。

它塑造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幻想世界,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民众对超自然现象的研究与追求。

总结:《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对中国民间传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在现代文化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塑造了独特的神怪形象,影响了中国传统信仰与文化传承,并在现代文艺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仍然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聊斋志异论文

聊斋志异论文

聊斋志异论文
聊斋志异是一部明代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论文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可以从文学角度分析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蒲松龄运用了丰富的幻想想象和神话传说元素,构建出一个虚实交错、玄奇异彩的世界。

可以分析其中故事的情节设计、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探讨蒲松龄的艺术手法。

其次,可以从文化角度考察聊斋志异在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下的意义。

可以分析其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人文思潮、价值观念等,揭示出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和示意。

此外,聊斋志异中多以鬼怪的形象出现,也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作品。

可以分析其中对恐惧、妖魅等情感的描写,以及故事中涉及的人际关系、欲望冲突等方面,了解蒲松龄对于人性的思考。

还可以从女性主题角度考察聊斋志异。

可以分析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了解当时的婚姻制度、家族观念对女性的影响,以及作品中所探讨的性别问题。

综上所述,聊斋志异是一部兼具文学、文化、心理学和性别学等多重视角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的论文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聊斋志异》中的男性鬼怪形象看其创作背景

从《聊斋志异》中的男性鬼怪形象看其创作背景
满。 二 、科 举 考 试 中 的买 上 告 下
第 ,即使是后 来 的科举制 也只是 相对公正 客观 。 斋志 异》 中
多 次 有 主 人 公 因 为 在 阴 司 担 任 官 吏 的熟 人 或 朋 友 而 侥 幸 还 阳或 者 免 于 死 亡 ,虽 然 这 时 的 官 吏 看 似 处 于 正 面 形 象 ,但 是 有 人 受 益 就
马 阿 谀 奉 承 的跟 随 者 。 官 员 以 各
象 、故事情节 、文化 与艺术 、俚 曲 、 比较 等 方 面 ,而 对 于 形 象 中
的 男 性 鬼 怪 群 体 则 不 太 重 视 。 实
际 上 ,这 些 男 性 鬼 怪 形 象 的 塑 造
在 小 说 中 有 着 独 特 而 不 可 或 缺 的
数 家之 产 ” ,更 有 甚 者 “ 忧 闷 欲 死” 。 这 篇 故 事 应 使 所 有 的 官 吏
的故 事 ,对 清 朝 腐 朽 的 捐 纳 制 度
进 行了辛辣 的讽刺 和批判 。 《 考 敝 司》 中秀 才 直 言 “ 若 丰 于 贿
者 , 可 赎 也 ,然 而 我 贫 。 ” 偏 偏
包括最高统治者警醒 。 诚然 , 斋 志 异》 中 还 有 许 多 正 面 的 官 员 , 值 得 研 究 的

官场 里 的 丑态 毕 露
中 国古 代 女 子 不 得 为 官 ,所
在 封 建 社 会 的 中 国 ,人 们 更
以官场是 男性 占有 绝对 主宰权 的
世 界 ,纵 观 斋 志 异 》 全 书 的 男 性 鬼 怪 ,本 身 就 是 官 员 或 者 与 官 员 有 交 集 的形 象 非 常 多 。然 而 作 为 一 本 志 怪 小 说 ,蒲 松 龄 更 多 地 描 写 了各 式 各 样 的 冥 官 。 这 些 冥 官 ,有 清 正 廉 直 的 ,亦 有 欺 压 民众 的 , 同现实 世 界完 全相 同。 蒲松龄在 ( ( 夜 叉 国》 一 篇 中 ,借 用 商 人 之 口对 “ 官”做 了小 说 传 达 的 作 者 的 创 作 思 想 ,窥 探 到 小 说 创 作 的 独 特 现 实 背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聊斋志异》看中国鬼怪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1)
10-0060-01
摘要:中国的鬼怪文化源远流长,《聊斋志异》多次被拍为不同
版本的影视作品,更是家喻户晓。本文试从《聊斋志异》这部作品
来分析中国的鬼怪形象,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鬼怪文化的魅力
之所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聊斋志异》 鬼怪形象
蒲松龄,字留仙,明末清初人,他的《聊斋志异》故事是那种
想象瑰丽、优美空幻而悲哀深婉;《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令人
难忘的人物形象,人物大多飘逸柔丽、风韵淡远而意象空灵,像《小
谢》、《聂小倩》、《连锁》、《公孙九娘》等,里面的鬼写得都美,都
可爱。小谢勤奋好学而活泼可爱,小倩奇行独立而忠贞可爱,九娘
香草沉罗、血满胸臆但仍然秀洁可爱。中国的鬼怪外貌美、心灵美、
双美于前。九娘是“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小倩是“彷
佛艳绝”、“娇丽尤绝”;还有《粉蝶》的“秋水澄澄,意态媚绝”
等等,真是琳琅满目,叫人目不暇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英国
人翟丽斯(h·a·giles)翻译“莲香”的时候,用
aperfecthelenforbeauty(其美,如海伦再世),让奥林匹斯山上
的诸神都会妒忌震怒,而希腊和特洛伊也许会为此重新开战。这样
的鬼诉之于男人的感觉,除了“横波一顾,生觉神魂都迷,忽颠倒
不能自主”乃至“指扶软腻,使人骨节欲酥”等等之外,男士们还
能够有什么其他最佳选择呢?
这些鬼虽是异化的产品,却又都是男士的或诤友或爱人甚至是
两者得兼。所以,小倩会义不容辞、以身相许说:“以公子光明磊
落,为天人所钦嘱,实欲依赞三数年,借博封诰,以光泉壤。”中
国鬼如此外貌心灵俱美,恐怕人人都会像《小谢》里的陶生一样发
出感慨:“相对丽质,宁独无情?”
中国鬼还有另一大特点,就是空灵。虽然一方面也会同爱人生
儿育女,本质上却又若即若离、若隐若现,来无影去无踪。像《连
锁》,先是听见有人吟诗,然后“方坐,忽见丽者自外来”,怎么来
法则不得而知。去则像九娘,终于“烟然灭亦”。妙在她们本身就
像一首诗:“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幽情苦绪何人见,
翠袖单寒月上时”,吟诗的声音当然更须要是凄婉欲绝。即使男欢
女爱,把握之间,也让对方觉得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而更使人感
到爱人无价、爱恋倍增。这一份空灵隐绰和飘渺如梦,是影子、是
幻觉、是气。这一切特征当然来源于中国人对“鬼神”更深层次上
的看法。《易·系辞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
情状。”郑玄注:“游魂谓之鬼。”朱熹也说:“鬼神只是气”。
中国鬼还非常通灵知趣,所谓“慧而解意”,“秀外慧中,令人
爱而忘死”!小倩“慨然华装出,一堂尽‘目台’,反不疑其鬼,疑
为仙”。连锁还是鬼时,常常同自己心爱的人“与谈诗文,慧黠可
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俄而就让自己心爱的人“以手探胸,
则鸡头之肉,依然处子”。一旦复活后就完全成为了真人。
《聊斋志异》中的不少作品借着花妖狐魅的故事,创造了许多
善良可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表现了作
者的道德理想与审美理想。在这里,蒲松龄创造着正面的形象,叙
写着喜剧色彩的故事,表达着自己心中最温柔的感触。众所周知,
蒲松龄过了大半生的家庭教师生活。这使他基本上衣食无忧,又使
他可以拥有一定的空闲时间,更重要的是,多了一种独身在外寂寞
苦闷的情绪。这些客观的环境因素,再加上知识分子特有的多愁善
感,以及蒲氏对神异世界所特有的浓烈兴趣,自然使得他将丰富的
幻想当作了自己排遣寂寞无聊的渠道,并在创作时有意无意中流露
了自己的一些心理渴求和精神寄托。《聊斋志异志异》中许多名篇
的主人公都是困顿场屋的书生,遇上的都是美丽温柔而又善解人意
的花妖狐魅。请看:
孔生雪笠,圣裔也,为人蕴藉,工诗……寓菩陀寺,佣为寺僧
抄录。(《娇娜》)
桑生名晓,字子明,沂州人。少孤,馆于红花埠。(《莲香》)
尚生泰山人,独居清斋。(《胡四姐》)
这一个个清苦而孤寂的书生,与蒲松龄自己是何等地相似,他
们的身上都折射着蒲松龄影子。不管他们是孔生,桑生,尚生,其
实骨子里都是蒲生,而他们日后的奇遇和时来运转,分明是寄托了
蒲松龄内心的理想。而帮助他们摆脱困境的那些善良多情的异类女
子,娇娜也好,莲香也好,可以说都是他为自己设计的。从这些故
事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善良纯真的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是作
者那份本真的理想让他不断地提起笔来,把这些美妙的感情付诸纸
上,为自己书写一丝憧憬,寄托一丝抚慰。这也正反映出中国哲学
思想的功利性,一种入世又出世的统一性。
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制造出的各种精神产品,它们都有一个共
同特点。用钱钟书的话来说就是“让想象有事可做”。中国文化是
一种召人参与的文化,是一种感情移入的文化。中国鬼怪故事中剪
不断的人鬼情、隔世情缘,就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人文寄托。
这也正像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儒家强调人和自然地和谐统
一,正像李白所说的“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以《搜
神记》、唐人小说、《太平广记》为坚实基础的中国鬼怪哲学,到《聊
斋志异》而发扬光大。
其实,鬼神文学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追寻,是对人类世界的一
种诠释。中国的鬼文化就是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对
神异世界的审美应该有一个理想化的阶段:人们带着一种浪漫的情
怀,一种温柔的感情,用理想化的目光来塑造出一个个梦境般美妙
的乐园。这个层面会带给人强烈的审美激动,会留下悠长的美感回
味。
参考文献:
[1]朱一玄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2]刘上生.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3. [3] 叶朗.中国小说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4]林辰.神怪小说史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5]黄盛华, 周启云. 鬼文化[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