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论文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非任意性

义 来 表 述 语 言 符 号 构 成 的 两 个 方 面 。 对 在 大 多 数 次 都 是 约 定 俗 成 的 任 意 的 符 也 非 全 然 任 意 。 语 言符 号 的 形 式和 意 义 之 间的 关 系 的研 究 号 , 因此 , 在次 和 它 所 表 示 的 意 义之 间没 有 2. 语言 符 号 的任 意性 与非 任 意性 的关 系 4 中 , 言 符 号 的 形 式 和 意 义 关 系 之 间 的 关 基 本 的 关 联( 韵 斐 , 9 7 。 们 可 以 从 三 语 张 l 8 )我 通 过 上 述 分 析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 言 符 语 系 的 任 意 性 论 断 很 长 时 间 占据 权 威 地 位 。 个 方 面做 进 一 步 的 说 明 : 一 , 共 时 性 来 号 的 任 意 性 与 非 任 意 性 并 不 矛 盾 , 了 少 第 从 除 自从 索 绪 尔的 Ⅸ 通语 言 学 教程 》 1 1 年 看 , 一 词 在 不 同时 代 有 不 同 的 意 义 。 普 于 96 同 第 数 拟 声 词 和 感 叹 词 的非 任 意 性 以 外 , 他 其 出版 以 来 , 所 提 出 的 语 言 符 号 的 任 意 性 二 , 泛 时 性 来 看 , 同 的 语 言对 同一 概 念 他 从 不 原则对后人的影响级大 。 日本 符 号 学 家 池 有 不 同 的 词 来 表 示 。 上嘉 彦 也认 为 : 符 号 在 本 质上 ‘ “ 任意 的 ’ ” 。 1 2 3句 子 的 任 意性 .. 而 近 2 多 年 来 , 于 语 言 符 号 的 任 意 性 和 0 对 句 子 的 任 意 性 体 现 在 句 子 结 构 尤其 是 的 隐 喻 性 语 言符 号 的非 任 意 性 都是 建立 在 基 本 词 汇 的 任 意 性 的基 础 上 的 。 意 性 是 任 对一种语 言中的基本语 汇起源的任意性 , 而 非 任 意性 是 指 由基 本 语 汇 引 申出来 的 词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者:李坤嶽高丹丹来源:《神州》2012年第31期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思想,也是他符号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更是对他思想全面把握的的关键。
本文从语言符号以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两个方面简要评介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更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看作头等重要的原则,认为“这个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它的后果是不胜枚举的”本文根据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的一些理论,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语言符号符号,源于古希腊语semenion,但当时指病痛。
通过符号(即病症)可以推出病因。
早在古希腊时期已有语言符号思想。
对符号问题的研究最早始于哲学领域,如柏拉图《克拉底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工具轮》等都曾论及符号问题。
亚里士多德之后,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以及怀疑论者都在各自的学科中,对符号问题做过大量的描述性研究。
罗马时期,奥古斯丁在符号方面的研究对后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他认为“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这个东西加之于感觉而产生的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符号意为记号、标记。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指出,“且汉字所以独用象形,不用和音者,虑亦有故。
原其名言符号,皆以一音成立,故音同义殊者众”。
由此可见,符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语言符号思想也早已出现,对以后的语言符号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斯对符号做出了界定,他提出了符号三种理论,他认为“符号是对个人来说在某个方面或在某种能力上代表某物的某个东西”符号用于代表某个东西(意指对象),没有意指对象,符号即失去存在的意义。
论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

论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
文 史 纵横
论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
石修 堂 杨 瑛
( 凯里 学院 外 国语 学院
浅谈对语言的任意性的认识

浅谈我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首先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
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
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

浅议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201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马真真摘要: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就像是一张纸的正反面,任何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独立存在,而语言符号的这两面并不是指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也就是说,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这就否定了前人把语词符号的性质归结为一种分类命名集的观点,即否定了先前的学者把符号问题和语言问题等同于命名问题的认识,索绪尔从概念和音响形象这两种心理的东西中提炼出两个更为抽象、更具有系统特性的成分—“所指”和“能指”。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任意性广义上是包括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两点的,但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能指和所指一旦相结合起来指称事物,对使用它的成员就具有了强制性,任意性和强制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相联系的,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关键词:能指所指任意性强制性正文:“所指”和“能指”这两个词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用得非常普遍,我们在读《教程》中遇到“所指”和“能指”二词时要明确索绪尔指的是抽象化、心理化了的概念和音响形象,而不是单纯的事物和名称。
关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问题,古希腊即有“按规定”和“按本质”的争论(只不过当时争论的是“词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实问题的本质和焦点都是一样的)。
1、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任意性(1)、从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上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语言用不同的名称去指称就是最好的例证,比如,“书”,英语中称之为book,汉语中称之为shū,日语中称之为ほん,我们看不出“书”的本质即“装订成册的著作”与哪个声音形象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与book有联系,与shū有联系,还是与ほん有联系,还是与其他某种语言里的名称有联系?我们完全看不出。
这足以证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本质的,而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社会共同约定俗成的,索绪尔又把这种任意性称之为不可论证性。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终稿]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7ffc74af45b307e8719768.png)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终稿] 浅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班级:09汉语言文学3班姓名:刘芸学号:SY090134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进行思维的工具。
同时,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也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符号,就是指标记事物的记号,人类用来交际的语言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整个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
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声音是它的物质形式。
符号的的一个特点是,它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思的结合,也就是声音和意义的相互对应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早期人类在使用最初的语言进行交流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如何让记事变得简单明了。
因此,早期语言通常都是运用最简捷直白的形式来表达,从而在短时间内能够流通于生活群体内,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语言表达法。
由此看来,语言的形成便成为了一个契约,语言遵守的是人们的约定,其本身并不具有自然的规律。
同时,文字的产生晚于语言,而这里讨论的语言是语音与文字的统一体,与单纯的说话不同。
那么,在语言,即“说话”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之后,文字才人为地进入了整个的语言体系。
也就是说,文字是赋予语音之上的。
那么在语音早已定型的状态下,文字的形式必然不可能跟语音有任何实际的内在自然联造字”,所以,人的主观能系。
语言体系的形成,其中其最大作用的就是人的“动性在这之中达到了最大的发挥,这种作用即为语言的“约定俗成”。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

摘要:本文回顾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后,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双重性质。
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既不能彼此孤立也不能互相否定。
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矛盾的关系,才推动语言符号丰富多彩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语言符号无限制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引起争议。
柏拉图明确反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他指出:“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给事物命名是不正确的”。
但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明确提出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索绪尔在这一点上,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使得所有研究从柏拉图的影响中摆脱出来,而自成体系。
他认为在语言系统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无可辩驳的,他的任意性原则,对第二十世纪语言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1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组成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1]比如,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主人公对情人说:“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他还注意到这项原则的普遍性,认为“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2]。
索绪尔进一步指出,“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3]。
1.2 任意性的相对性虽然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他指出,“只有一部分符号具有绝对任意性;其他符号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没有被取消,只是程度不同。
”[4]。
索绪尔还从词汇和语法的不同侧面证明符号的相对论。
浅析文学作品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浅析文学作品中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者:李文静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理解,结合文学语言自身的特点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从语言的语音层面和结构层两方面出发分析指出文学作品中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联结是任意的、非理据性的。
关键词:文学作品;任意性;语言符号;能指;所指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69-01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
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首先表现在下面4个方面:1.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汉语中的人、树、路、妻子、月亮,汉语的读音是ren、shu、lu,英语的读音是person、tree、road。
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
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
4.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
为什么说文学语言的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结可以是任意的、无理据性的呢?因为文学语言和我们日常言语以及科技文献、法律等用语有着根本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摘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思想,也是他符号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创建结构主义的理论支柱,更是对他思想全面把握的的关键。
本文从语言符号以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两个方面简要评介了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更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看作头等重要的原则,认为“这个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它的后果是不胜枚举的”本文根据索绪尔对语言符号的一些理论,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语言符号
符号,源于古希腊语semenion,但当时指病痛。
通过符号(即病症)可以推出病因。
早在古希腊时期已有语言符号思想。
对符号问题的研究最早始于哲学领域,如柏拉图《克拉底篇》,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工具轮》等都曾论及符号问题。
亚里士多德之后,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以及怀疑论者都在各自的学科中,对符号问题做过大量的描述性研究。
罗马时期,奥古斯丁在符
号方面的研究对后人的影响非常重要。
他认为“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这个东西加之于感觉而产生的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
在现代汉语中,符号意为记号、标记。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指出,“且汉字所以独用象形,不用和音者,虑亦有故。
原其名言符号,皆以一音成立,故音同义殊者众”。
由此可见,符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语言符号思想也早已出现,对以后的语言符号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斯对符号做出了界定,他提出了符号三种理论,他认为“符号是对个人来说在某个方面或在某种能力上代表某物的某个东西”符号用于代表某个东西(意指对象),没有意指对象,符号即失去存在的意义。
另外,符号长生意义不能离开符号使用者有意识的指称和解释。
因此,符号不是一个有待贴到现成对象上的已经定型的标签更不自动代表一个食物,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人们的认知活动来完成。
所以说只有通过人的某些认知意识活动,符号才能呗赋予一定的意义,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包涵以下的内容: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符号的两个因素是音响形象(能指)和概念(所指);语言符号的两个要素都是心理的。
符号的施指和所指的结合,与语音实体和心理实体所固有的性质、特点无关,也就是说,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根本是任意的。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在这个系统里,符号的两个部分是心理的。
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但在
日常使用上,这个术语一般只指音响形象。
”
之所以任意性原则呗索绪尔称为“第一原则”,是因为他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视为全部语言事实的基本原则。
符号的任意性有其重要的地位,整个语言形式的大夏是建立在任意性这一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想连结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
任意性是指能指对它所表示的概念来说,是自由选择,但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它还受到社会的制约,还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得到固定。
如果有人用新的能指来表示新的所指,或用原有的能指表示新的所指,或用新的能指表示原有的所指,这都需要语言大众的认可,并在使用过程中得到进步的确认。
索绪尔不仅高度强调任意性原则的重要性,他还明确指出这一原则作为语言学第一原则,是“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是头等重要的”。
他还注意到这项原则的普遍性,认为“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
”例如,古代的时候,百姓和大臣们三跪九叩拜见他们的皇帝,这是依据前人的规矩定下来的。
强制的使用礼
节符号正是这种规矩,并不是符号的内在价值。
这就解释了语言学成为整个符号学中的典范。
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能指与所指联系的任意性是索绪尔语言符号思想的基础。
任意性原则实质指的是语言现象的社会归约性、惯例性、强调任意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发掘支配语言的底层系统和惯例体系,即“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不同符号的不同意义的。
”语言的声音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符号是用以表示者和被表示者的结合。
索绪尔把用以表示者称为施指把被表示者称为所指。
他的所指是概念性的,或者干脆就是概念。
索绪尔还为任意性这个术语加上了一个重要的注解:任意性不是说能指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而是指对于不可论证的,即对于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
他又进一步指出,“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
”这就是说,尽管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它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并经过时间的检验而得到固定,这种任意的关系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随心所欲自行决定的。
此外,有些人认为能指的选择并不都是任意的,比如拟声词和感叹词,感叹词比较接近拟声词因此同样受到质疑,但是这些并不是重要的。
综上所述,语言符号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并且普遍存在。
索绪尔的绝对任意性指能值与所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联系。
但他也承认,“语言的机构可以从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角度来看”,“符号可能是相对地可以论证的”。
但是语言符号的第一原则就是语言符
号是任意的,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参考文献
[1]翟丽霞,张彩霞.皮尔斯的语言符号意指观[j].外语学刊,2006(5).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李坤嶽,女,1987年9月6日,籍贯:辽宁省绥中县,学位:渤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应用研究)。
高丹丹,女,1989年2月5日,籍贯:辽宁省朝阳县,学位:渤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