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1(本科)

汉语修辞学1(本科)
汉语修辞学1(本科)

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册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阿勒泰广播电视大学

《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修辞

2.修辞学

3.同义词

4.反义词

5.骈立四字格

二、简答

1.修辞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成语活用?有哪两种形式?

3.词语的变异有哪几种类型?

4.朱自清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内容是关于回忆父亲的,为什么题目用了《背影》?

三、应用分析

1.下面例句中“摸”和“捏”两个动词在意义上有何区别?如果互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

他们把方志敏全身都摸遍了,从衣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外,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找到。

2.分析下列各句应在括号里选择哪一个词语。(在选择的词语下面画——)

(1)现在我正(着手、动笔、开始)写一部军事小说,力争明年脱稿。

(2)他浑身被这帮匪徒打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体无完肤、皮开肉绽)。

(3)有些人为了出国,不惜拜倒在“洋大人”脚下,这种行径,为每一个稍有民族自尊心的人所(不屑、不堪、不齿、不满)。

(4)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至头。至近处看,有的(笔直、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躲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充满活力、生意盎然),别有(一番、一般)神彩。

3.改正下列句子中用得不当的词语。

(1)这些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短期内可能得益于一时,从长远来看是极其不利的,必将自食苦果。

(2)不同的药物用的时间不同,有的宜于吃饭之前,有的宜于吃饭之后,而镇静剂之类药物最好在睡觉时服用。

第二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对偶

2.排比

3.叠用

4.设问

5.反诘

二、简答

1.整句有几种表现形式?

2.什么是否定句?什么是双重否定句?

3.设问句和反问句同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

三、应用分析

1.将下面的长句化为短句

(1)这种小麦具有抗风力强、耐干旱、能适应多种气候、生长期短、产量高等许多优点。

(2)张小玲是我初中时期的,后来一块儿在内蒙插队,现在又在一个公司工作的同学。

(3)我们班上新来了一位面貌清秀、眼光和善、身材瘦长、衣着大方的女同学。

2.修改下列句子

(1)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

(2)我国红十字会决定向日本地震区送一批救灾物资。

(3)为了向残疾儿童奉献一片爱心,参加义卖的人蜂拥而至。

3.比较句子

比较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比较好?

(1)A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B 他被一位女教师抚着他的肩,慈爱地轻婉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2)A 百万大军渡长江

B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第三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比拟

2.夸张

3.婉言

4.双关

5.反语

二、简答

1.明喻、暗喻和借喻之间有什么不同?

2.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有什么不同?

3.常见的借代方式有哪几种?

三、应用分析

1.指出下列语句在语音形式上的特点。

(1)顿时,湖水如万马奔腾,倾泻直下,发出一阵阵轰鸣,掀起一团团水雾。

(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果。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

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着这个过程。

2.普通话的几个调类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请注明下列诗句中各字的平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长征》)

3.借代和借喻都是本体事物不出现的修辞手法,但有区别。请指出下列各句采用的是借喻,还是借代?

(1)只有“金皇帝”(公鸡)像个卫士似的,来来回回踱着方步。

(2)哥哥让我端端正正地举着“大晴蜓”(风筝),他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

(3)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4.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

(1)伯父意味深长地赞叹:“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2)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

(3)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豫剧《七品芝麻官》)

(4)这个冬天总是下雨,淅淅沥沥的,到处都湿漉漉,这又湿又冷的冬天似乎把什么都冻住了,连爱情也冻住了。

(5)一道艳丽的彩虹,趁人不留意的时候,悄悄地显现出来了。

.

汉语修辞学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34 1. “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 。 A. 明喻 B. 暗喻 C. 表比较 D. 表不确定 满分:2 分 2. “他的眼光iE 像一把刀,刺得老王缩小了一半。”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 A. 夸张 B. 比拟 C. 借代 D. 反语 满分:2 分 3. “姑娘忍不住咬了一下嘴唇,把一个苦笑吞了下去。”使用了拟物手法。 A. 比喻 B. 拟物 C. 夸张 D. 对偶 满分:2 分

4.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这是什么句式? A. 长句 B. 短句 C. 整句 D. 散句 满分:2 分 5. 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 《论语》 B. 《孟子》 C. 《易经》 D. 《老子》 满分:2 分 6.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是形容词活用,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游目骋怀的气度。( ) A. 形容词活用 B. 动词活用 C. 名词虚指 D. 数词泛用 满分:2 分 7. 属于事务语体的是( ) A. 广告 B. 新闻

C. 论文 D. 诗歌 满分:2 分 8. 我和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什么句式? A. 顺装句 B. 倒装句 C. 长句 D. 短句 满分:2 分 9. 下列句子中代词的运用,恰当的是( ) A.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B.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我。” C. 弟弟发来短信说:“他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D. 弟弟发来短信说,我在学校很好,不用惦记他。 满分:2 分 10. “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 A. 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 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 .把人拟作物 D. 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满分:2 分 11. 《修辞学发凡》一书把修辞格分为____. A. 二十种 B. 三十种

2014华师在线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Word版

1.第1题 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比奈—西蒙”量表是在()年由比奈和助手西蒙设计出来的。 A.1905 B.1916 C.1908 D.1911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4题 自我认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形式。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机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5题 刚从暗处走到亮处,两眼什么也看不到,经过几秒钟后才恢复正常。这属于()。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补偿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6题 一个支配型的男子往往会娶一个被动型的女子,这是人际吸引中哪种因素的作用?() A.接近性 B.相似性 C.互补性 D.能力及特长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7题 热恋中的男女往往看不到对方的缺点,这是下列哪种效应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8题 下列哪种效应属于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标签作用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9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10题 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称为(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运动知觉

汉语修辞学复习题 - 副本 (2)

一、填空题 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3、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4、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5、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 6、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 7、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 8、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9、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 10、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11、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12、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13、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打比方”。 14、反问句又叫反诘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1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16、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直率明确,否定句的语气比较委婉灵活。 1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1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 19、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20. 宋代陈骙的《文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 22. 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创立了我国第一个科学而完备的修辞学体系。 23. 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科学。 24.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时代、题旨情景、对象、场合、时间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25. 长句化短的方法主要有:抽出修饰语、运用叠用句、合叙改分述。 26. 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和知识素养。 27. “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议对》。 28. 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 惟陈言之务去”,即强调词语的新鲜活泼,这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之一。 29. 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30. 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31. 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2. 成语活用的修辞作用有:意蕴深厚、文字精炼、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鲜别致、。 33. 对偶从意义看,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 34. 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是双音节化。 35.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语音段落是“七音节”式。 36. 四句一组的诗,第一句、第四句一韵,第二句、第三句一韵,中间两句被其他两句所环抱,这种押韵方式叫抱韵。 37.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句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句式。 38. 大体上说来,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 39. 韵文中的韵类似音乐中的再现,同一类的乐音在句中重复,可使语流具有一种回环美;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40. 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41. 把物当作人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某种物当作其他物来描述的修辞格叫拟物。

“现代汉语修辞学”试卷(A)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5小题,30分) 1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3.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适逢其会.(时机)言必信,行必果.(有结果) B.独当.(掌管)一面举措失当.(适合) C.革故鼎.(更新)新投机倒.(转换)把 D.洞.(透彻)若观火铤.(快走的样子)而走险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狂风一起,飞.砂走石。 ②一片树叶在水面上漂.着。 ③这篇文章语言晦涩,理论肤浅 ..,不值一读。 ④深山有猛虎出没 ..。 ⑤他是共产党人肝胆相照 ....的朋友。 ⑥进攻的时候,首先要炸掉敌人修在桥头的堡垒 ..。 ⑦这部书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 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①②⑥④⑦③⑤ C.②⑥①④③⑤⑦ D.②④①③⑥⑤⑦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线是: ①鲸和海豚的四脚也逐渐成鳍状。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③《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为目的开办学校及其他教 育机构。 A.退化原形营利 B.退化原型营利 C.蜕化原型盈利 D.蜕化原形盈利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 ....,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 也趋之若鹜 ....。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7.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I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引人。 8.对下列语句中的修辞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一篇新闻的正题是“先‘拾柴’后‘烧火’”(副题是“某集团军新班子通过调查研究取得工作主动权”)——正题综合运用了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寓意深远。 B.“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艾青《吹号角》)——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太阳跳出地平线时给人的那种震惊感、辉煌感表现得动人可感。 C.在我们走向胜利的路上,不仅荆棘丛生,而且路旁随时有扒手在窥视着,想乘我们不备,窥取我们奋斗的果实而去。——其中一连串的比喻都是借喻。 D.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丑恶的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其中的“笔”“鬼脸”“高等的画家”用的是借代修辞。 9.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

第23卷第1期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OURNAL OF BIJIE TEACHERS CO LLEGE 2005年3月 作者简介:王希杰(1940 ),男,汉,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修辞学。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 王希杰 (江苏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 南京 220003) 摘 要: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 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关键词:辞格;辞格学;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哲学辞格学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96(2005)01-0001-07 The Research of Twentieth C entury C hinese Figure of Speech W ANG Xi-jie (Chinese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20003China) Abstract :The figure of speech is the core of rhetoric.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ese rhetoric has made the great achieve ment of the research to figure of speech,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The new century figure research should go for ward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figure herita ge of twentieth century.Rhetonic has three types:Figure rhetoric,Cultural rhetoric and Philosophical rhetoric. Key words :Figure of Speech;Study of Figure;Figure Rhetoric;Cultural Rhetoric;Philosophical Rhetoric 引言 二十世纪已经成为历史。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所走过的历程是值得思索一番的。或者说,它已经成了我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它是辞格学说进一步发展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环节。 在西方修辞学史中,公元1世纪古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就已经提出了14种修辞格。此后,修辞格一直是修辞学中的重要的、主要的组成部分。甚至修辞格研究被等同于全部修辞学研究。但是修辞格当然并不是修辞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的确是修辞学的最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修辞格就没有、就不能叫做修辞学,尽管只讲修辞格也可以叫做修辞学。修辞格不等于修辞学,这是唐钺在 修辞格 中就开宗明义说过了的。 把修辞格当作修辞学的中心的组成部分,这不但是修辞学的传统,也是深入人心的一种观念。 甚至把修辞格同修辞学等同起来,直到现在也还是被广泛承认的。今天台湾修辞著作大都只讨论修辞格,例如沈谦的 修辞学 和黄丽贞的 修辞学 等,就是一个证明。 七十年代末,修辞学中出现过 冲破辞格中心论 的思潮,但是修辞格研究依然是八九十年代修辞学中最活跃最有成绩的一个部门,也是新世纪里首先应当认真反思的对象。 一、 修辞格 的名称 辞格现象,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对辞格的考察,比起辞格的出现当然要晚得多。但是中国修辞学中,很早就开始了修辞格的研究,对比喻等辞格的研究早在先秦就开始了。但是 修辞格 (辞格)这一名称的出现,却是很晚的事情。 辞格 (修辞格)是修辞学中的一个术语。顾名思义它是修辞活动中的一种格式,一种有效地 1

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作业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表现出( )的特点。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快不慢 D.时快时慢 您的答案:A 2.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您的答案:C 3.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您的答案:C 4.下列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A.强化法 B.行为塑造法 C. 暗示法 D.代币奖励法 您的答案:C 5.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弗洛伊德 B.华生 C.马斯洛 D.罗杰斯 您的答案:D 6.()是指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 A.教具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您的答案:B

7.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特征的知觉称为( )。 A.时间知觉 B.空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运动知觉 您的答案:B 8.下列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您的答案:A 9.智力多元论是()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瑟斯顿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您的答案:D 10.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A.概括性和形象性 B.集中性和指向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准备性和敏捷性 您的答案:C 11.下面选项中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A.理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梦 您的答案:D 12.“一目十行”反映的是注意的哪个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您的答案:A 13.第20题 ()是个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和选择性,是

《汉语修辞学》第二章学习辅导.

《汉语修辞学》第二章学习辅导 一、词语锤炼的重要性 词语修辞是修辞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修辞学从筛选、锤炼的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必然会涉及到从声音、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对词语加以安排、润色,必然会涉及到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词语(如同义词、同音词、反义词、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词等,利用词汇的规律准确地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一定的用法。如果词语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语言交际。例如某中学的化学试题是要求判断正误:“倍比定律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明的。”命题教师拟定的答案是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但不少学生坚持这个判断是错误的观点。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这些学生的观点有道理:“发明”与“发现”不同,因为“发明”是指研究创造出指某种新产品或新方法,它反映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例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发现”则是指通过探索找到前人未知、但它本身却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或规律,这它反映的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可见,词语的选择在语言的使用中非常重要。 关于词语的锤炼,教材重点讲授了“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第一节、“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几种方法”(第二节、“成语和成语的活用”(第三节三个问题。 二、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关于词语的锤炼,教材提出了四个要求:一、准确朴实;二、简洁有力;三、新鲜活泼;四、生动形象。我们可以把这四点要求分为两个层级,后两个方面是对词语锤炼的更积极的层级要求。 (一准确朴实

所谓“准确朴实”,就是用得合适,具体表现为:其一、准确地反映人和事物的特点。其二、突出主题或重点。其三、适合交际语境,用得得体。其四、突出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褒义表示人们对人或事物的肯定、赞扬、喜爱等感情,贬义则表示人们对人或事物的否定、贬斥、憎恶等感情。中性词虽无褒贬色彩,但它与可以通过与褒贬色彩相对而获得修辞自效果。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词语的锤炼主要是对同义词语的选择。同义词语用得好,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二简洁有力 简洁有力就是用少量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内容,达到以少驭多、言简意赅的目的。“简洁有力”,并不是机械地排斥对词句的修饰,而是要注意避免干巴巴的堆砌。只要与题旨情境相适应,适当地选用一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词语,更有助于增强文章的丰富性。 总之,“简洁”是就语言手段和意义的联系而言的,使用语言时并不一定需要堆砌许多词藻,简洁的语言运用得好,同样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题旨情境来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三新鲜活泼 所谓“新鲜活泼”就是要注意选用能反映事物的突出特征、能一下就抓住读者和听者的词语。要使语言新鲜活泼,就要在词语的锤炼上下功夫。 (四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是使用语言时取得交际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即语言要具体形象,描写事物则使之活灵活现,色彩分明;模拟声音则真切可感,悦耳动听,以期收到绘声绘色的效果。如果是抒发感情,则要力求将爱憎、悲喜、激昂、柔婉、庄重、诙谐等感情溢于言表,打动读者和听众。

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

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汉语修辞学平时作业(1) 一、填空 1.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是儒家学派的始创者,他主张,强调语言要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 3.“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 4.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史上可以称作时期,它对后代修辞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开创、引导的作用。 5.西晋陆机的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着。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 6.唐代刘知几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着作,史学书中谈论修辞的地方很多。 7.宋代陈騤的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着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8.1932年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9.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该书紧密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字工作者的欢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10.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11.研究这种提高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是。 12.语言包括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3.语言表达应该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但有时出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人们也突破的制约,构成超越常规的用法,因而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 14.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作用。 15.语言环境包括、、、、和话语的具体环境。 16.修辞并不只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中择优选取其中的一种,而是一种的活动。 17.任何修辞活动,任何修辞手段的运用,都是和作为修辞主体——作者的分不开的。 18.作者的修养包括:、、。 二、选择题

《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及答案 100分

《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及答案100分 1.第1题 使人们在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方面表现出个体差异的性格特征是 A.认知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A.法约尔 B.韦伯 C.泰勒 D.勒温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阿Q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属于下列哪种自卫方式 A.反向行为 B.升华 C.压抑 D.合理化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下列智商公式中哪种是正确的 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MA+CA)*50%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有形的欲望和无形的欲望,是按照欲望的()来分类的 A.时效 B.属性 C.弹性 D.个体需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称为 A.期望 B.挫折 C.公平 D.强化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下述公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A.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 B.领导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C.领导有效性=f(领导作风、成熟度、环境) D.领导有效性=f(领导效率、被领导者成熟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激励的程序共有四步(1)利益兼顾(2)情况分析(3)目标协调(4)了解需要,以下排序正确的是() A.(4)(2)(3)(1) B.(2)(3)(1)(4) C.(3)(4)(1)(2) D.(4)(2)(1)(3)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理智、意志、情绪三种心理机能中哪一种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类型的方法被称为 A.内外倾向型

最新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汉语修辞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主张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2、在我国修辞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先秦两汉时期) 3、“修‘和”辞“的连用,最早见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易》) 4、西晋陆机的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文赋》) 5、唐代刘知几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史学书中谈论修辞的地方很多。(《史通》) 6、宋代陈騤的是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著作,它的出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文则》) 7、1932年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修辞学发凡》) 8、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该书紧密联系语言运用的实际,因而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字工作者的欢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语法修辞讲话》) 9、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作用。(制约) 10、语言环境包括、、、、和话语的具体环境。(社会时代。题旨情境。对象。场合。时间) 三、应用分析 1、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标题(揭露生产厂家在“生产日期”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的两种说法加以评析。 (1)喝“明天”的牛奶吃“明天”的面包 生产日期,你和谁逗着玩 (2)厂家弄虚作假今天出厂的牛奶、面包上竟然标上明天的日期 答:(1)的说法比较委婉,比较活泼,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的说法比较直白,直率地指出厂家弄虚作假的行为。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请举例说明。

答: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不像选择题那样,只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中择优取其中的一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某些有关概念、思想的表述,不一定能找到常用的恰当词语,这时往往需要采用新鲜的说法。 词语运用的创造性有的还表现在巧妙灵活上,仿照现成词语临时新造一个词语就是如此。 在句子的表达上,句式的选择是和内容、创意紧密地联系着的。 在句式的表达上,还可以采用某种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手段,提高表达的效果。 修辞活动的创造性方法多种多样,常给人以丰富多采,美不胜收之感,上面所说仅仅是其中几种情况。(举例略) 2、为什么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 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注重交际效果。具体地说,修辞的基本原则可 以概括为以下三条。 第一,修辞要切合题旨,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为特定的思想内容服务。 修辞不能不顾思想内容的需要,专门挑选华丽的词藻,或尽量多地堆砌一些修辞格,千方百计地把词句打扮得“美丽”“漂亮”,弄得个浓妆艳抹,忸怩作态,哗众取宠,其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修辞不是可以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技巧,它是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各种修辞手段的运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服从表达思想内容为先决条件的。词语、句子、辞格本身是没有好坏、美丑之分的,用得不恰当,就是不好的、不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内容决定了修辞形式。 当然这不是说语言运用不需要修辞、润色和加工,更不是提倡满篇“大白话”、语言无味、不要文采,而是说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应和切合表达内容的需要,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思想内容这一根本,做到“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二,修辞要切合语体的需要,同一定的语体相适应。语体是由交际需要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语言特点的风格类型,不同的交际需要形成不同的语体,如口语语体、书面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各种语体都有自己典型的、公认的表达手段和方式,一定的语体要求一定的词语、句式、辞格、语言手段等与之相适应,这些表达手段和方式对于其他语体往往是相排斥的。例如公文语体排斥文艺语体中的夸张、双关等辞格,文艺语体排斥政论语体中结构复杂的长句,也排斥科技语体中的科技术语等。语体对语言材料的选择、修辞方式的选用等都具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2018年电大汉语修辞学期末考试资料附全部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修辞是依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 2.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3.成语的修辞作用是意蕴深厚、文字精练、生动具体、风趣诙谐、新颖别致。 4.我曾看过一幅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一句使用了引用、对偶和顶真的修辞格。 5.叠用的修辞特点是整齐一致、集中突出和清晰醒目。 1.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陈道望著的《修辞学发凡》。 3.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双声,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在音韵学中称为叠韵。 4.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 词语的数量多, 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5.从内容着眼,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运用了对偶(正对)和比喻辞格。 7.“不占不贪,理得心安”中的“理得心安”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中的易序。 1.先秦两汉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4.“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5.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精心挑选、修饰点染、巧妙配合。 6.现代汉语中,声调分为四类,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7.“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语音段落是“ 2+2+2+1 ”式。 8.运用比喻的要求是贴切、新颖、巧妙。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3. 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语法修辞讲话》。4.“推敲”这一典故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中。 5.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7.“灵车队,万众心相随。哭别总理心欲碎,八亿神州泪纷飞。”这段解说词的押韵方式是排韵。 8.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类型。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陈骙著的《文则》。 2.在撰文时对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 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和生 动形象。 3. 押韵是韵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 征。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句运用了设问和拟人辞格。 5.“他写的字看上去龙飞凤舞的”中的 “龙飞凤舞”的用法属于成语活用方式 中的易色。 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孔子修 辞学说的重要内容。他的论述在中国修 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 则》。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书面语句:指主要以文字形式出现的 句子,广泛用于各种语体。 2.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 后一字运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以便 使得音调和谐优美。 3.对偶: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 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 两个句子或词组。 4.回文:回文是利用词语相同或基本相 同而顺序不同的语句,来表现两种事物 之间的关系。 5.修辞格:修辞格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 交际过程中,在本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 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形成的格式 化的方法、手段。 1. 修辞: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 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的一种活动。 1.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 效果规律的科学。 2.散句:散句是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 不齐的句子。 3.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就是否定句 中先后运用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为双重否 定句。 4.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 对描述的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 夸大或缩小。 5.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 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 递下接。 2.别指:成语原形指的是某一事物,变 体借用来改指某一事物,这种成语活用 的方式叫别指。 3.排比: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 关,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词组,可 以说它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4.交韵:四句一组的诗,第一、第三句 一韵,第二、第四句一韵,这种押韵方 式叫交韵。 5.仿词: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成分, 使之成为一个临时性的新词语,这种修 辞方法叫仿词。 1.语境:即语言环境。宏观的语境指特 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微观的语境指语 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即说话写文章时特 定的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以 及一定的题旨。 2.易色: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 一样,这种成语活用的方式叫易色。 3.叠用:叠用是一些基本结构相同,并 有意识的叠用某个或某些词语的句子, 词组。 4.四字格: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四 字格,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 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2.整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 整齐的句子。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单句中的某个(些) 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某个(些)分句颠倒 了通常的顺序,这样的句子称作倒装句。 4.双关:双关就是借助于语境的特定条 件,故意让语句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意思, 实际上说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即所谓言 在此而意在彼。后一个意思往往是主要 的。 5.拈连:拈连就是两个事物连着说时, 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顺势拈过来, 连用于本来不适用于该词语的后一事 物。 三、判断题(下列各个说法,正确的画 “√”号,错误的画“×”号,每小题1 分,共5分) 1.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的出版 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2.“春雪舞津城”中的“舞”用的不好, 应改为“落”。(ⅹ) 3.副词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但表示 情态的副词一般修饰的是单音节动词或 形容词。(ⅹ) 4.“解放军把土匪打得夹着尾巴逃跑 了.”一句使用了比喻辞格。 (ⅹ) 5.“阴谋鬼计”“计日程功”“情不自尽” “坐无虚席”四个成语都有错别字。 (ⅹ) 1.“老气横秋”“老牛破车”“老弱残兵” 都是成 语.(√) 2.“津城如画,游人如潮”是对偶句中 的正 对.(√) 3.“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春天最美 丽”“让我们拥抱春天吧”这里用的都 是拟人辞格.(ⅹ) 4.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最后 一字运用的韵母相同的字,以便使得音 调和谐优美.(ⅹ) 5.“我们写文章切忌不要胡编乱造”,这 句话说的对.(ⅹ)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晋陆机的《文赋》把文章分为( D、 十种)文体。 2.解放后,我国第一部论述修辞的专著 是(B、《语法修辞讲话》)。 3.《易?乾卦?文言》中提出了“修辞立

汉语修辞学的历史发展

汉语修辞学的历史发展 ①从古代到近代,研究汉语修辞的都忽略了口头语言和俗文学里的修辞现象,研究对象都是书面上的诗赋词章史传典籍中的“雅言”。两部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公元6世纪初年,南朝齐末梁初,共10卷,50篇。第6~8卷的15篇讲风格和技法,其中包括如现在所说的辞格。以下两卷10篇讲对辞章的鉴别,其中《时序》篇提出了辞章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巨著。它是先秦以来探讨辞章之学的总结,开此后1000多年研究辞章之学的先河。 陈騤的《文则》成书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它把比喻细分为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10类,是古代修辞学著作中讲比喻讲得最为详备的。它讲到用语要注意搭配得当,避免语病,以至讲到语助词的修辞表达效果。有人认为《文则》是历史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修辞学专著。 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始,经宋、元、明、清四代,陆续出现了一大批诗话、词话、文话一类的著作和论述文章作法的著作,虽然其中有很多芜杂庸劣之作,但是也有不少精到的见解,特别是在修辞技法方面。 ②20世纪初叶,“五四”运动前后,汉语修辞学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进或参考了欧洲和日本的修辞学,开始建立了系统的汉语修辞学学科,并且在有的高等学校开设了修辞学课程;二是逐渐有了专以现代白话文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从20~30年代,陆续出现一批修辞学专著。可举以下3种为代表:唐钺《修辞格》(1923)。主要参考了欧洲传统修辞学,专讲修辞格。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这部书参考日本修辞学较多,但是有自己的创见。它继承并发扬了《文则》和元代王若虚《滹南遗老集》中指瑕、正误的传统,把修辞区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它继承古代著作中讲比喻、夸饰、偶俪等修辞技法的传统,参考东西方修辞格的讲法,条分缕析,列为38格;这些,对此后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有很大影响。 汪震《国语修辞学》(1935),全讲白话文。这个出发点和当时国语运动的历史形势是合拍的。 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修辞学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1951年发表了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这里的修辞,比较侧重《修辞学发凡》所说的消极修辞,结合着语法来讲述。《语法修辞讲话》在序言里明白指出,这书以“匡谬正俗”为主要任务。 50年代,参考苏联的学术发展的比较多。当时苏联修辞学界有一种区分语言修辞和艺术修辞的主张。鉴于中国古代修辞学中就有讲句法、字法的传统,而在汉语里语法与修辞的关系又很密切,因而也有人作了参考所谓语言修辞的主张,把用词、造句的某些内容从积极的表达效果方面纳入修辞学里讲述的尝试。 60年代,语言学界在《中国语文》上发起了关于修辞学研究的讨论。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新的尝试和设想。 1979年,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出版。这是又一部试图把语法和修辞融汇探讨的著作。 80年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重新蓬勃开展起来了。许多年轻一代的学者正分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着新的探索。汉语修辞技法,特别是修辞格;对近代汉语修辞以及修辞专书的研究;有的着重对现代和当代作家作品的修辞的研究;实用修辞学,或者称之为文章学;功能修辞学;话语语言学,等等。成熟还需要时间。不过形势已使人们预感到,一种或几种新的汉语修辞学体系正在孕育形成之中,一些新的领域正在开拓之中。

福师《心理学》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V 1. 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满分:2 分 2. 不属于严重程度上由低到高几类心理健康问题范畴的是( )。 A. 心理困扰 B. 心理障碍 C. 心理疾病 D. 心理异常 满分:2 分 3. 加涅提出了( )模式。 A. 积累学习 B. 发现学习 C. 观察学习 D. 接受学习 满分:2 分 4.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 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A. 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 缺乏良好的情感 C. 道德意志薄弱 D. 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满分:2 分 5.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

A. 正迁移和负迁移 B.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满分:2 分 6.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同化说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满分:2 分 7.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满分:2 分 8.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 构造一种完形 B.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 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 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满分:2 分 9.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 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 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心理学作业答案

[0496]《小学心理学》 第五批 [论述题] 分析判断对错,简要说明理由: 1、性格有好坏之分,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2、教师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能够激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学生的学习困难往往是由于其智力差、比较笨引起的。 5、学生对知识的概况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6、组织策略就是要求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概况、整理。 参考答案: 1题答案:正确。性格有好坏之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2题答案:不对。教师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还有学习的主动性问题。 3题答案:正确。这个是心理学实验证明的。 4题答案,不对。有的学生学习困难不是智力造成的,而是其他原因。 5题答案。正确。贾德的理论证明正确。 6题答案:正确。组织策略就是对学习的东西进行整理加工,进行梳理。 第四次 [论述题] 1、训练小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方法有哪些?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4、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5、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 6、什么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基本成分?

参考答案: 1题答案:元认知既是一种描述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有哪些),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在问题解决中怎么使用元认知策略)和条件性知识(元认知策略有什么作用和在哪种情境下使用)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生的元认知特点,对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具体方法主要有:(1)言语引导法。指通过认知主体或他人的言语,对问题情境的特征及问题解决过程逐步描述,以促进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调节。一是通过认知主体的口语报告描述"我已经知道什么?要做什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为什么?”等,使其明确认知任务,不断反馈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效性。二是借助成人言语的提示,如"下一步你该做什么?为什么?”"这种方法你可行吗?”诱导认知主体阐述和理清自己的思维过程,达到对问题解决的监控过程。小学生由于元认知水平较低,更需要成人的言语引导,才能逐步培养其元认知策略。 (2)提问单方法。长期对小学生的言语引导训练,容易导致他们对成人的过于依赖,造成思维惰性。研究发现,将成人引导的言语用"提问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依据提问单,逐步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能克服上述问题。 (3)对比体验法。指将小学生的言语引导或提问单情况下的问题解决过程,和独立尝试错误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对比,将"新手”和"专家”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对比;将常规思维和反思性思维解决问题进行对比,以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 2题答案:(1)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序列性。(3)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性。 3题答案:(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生物前提。首先,遗传素质虽不能决定心理发展的水平与方向,但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其次,遗传素质影响儿童情绪、性格、气质及个性的发展。(2)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其一,环境和教育使儿童遗传所获得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可能性,它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与最终达到的水平。其二,环境和教育造成儿童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3)社会实践活动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4题答案:(1)科学编排和呈现教材。要注意教材的有序性、概括性和实用性。(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概括水平。基础知识,即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是知识结构中的"骨干”,是联系知识的中心,具有普遍意义。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多,越有可能产生广泛的迁移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帮助他们理解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复习和练习,以达到熟练记忆和运用的目的。(3)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所谓注重知识的综合贯通是指要促进知识的融合运用。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课堂知识迁移到各种学习情境之中,如把数学课同实地勘测、生活费计算结合起来,把音乐、体育、美术的学习同合唱团、乐队、美术队、运动队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等。知识综合贯通的结果,有利于小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