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教案教学提纲
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学标准(男)编写:颜万龙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民间舞蹈以传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为主心,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间风情,教学方法和表演技能。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民间舞并立志投身于舞蹈教育的信念与能力,是中国民间舞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训练能掌握一定的民间舞,主要是藏族舞蹈、羌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和汉族舞蹈的舞蹈风格及组合表演。
能做到动作准确、连贯、优美。
三、教学内容结构:一年级第一学期:藏族民间舞第二学期:藏族民间舞和汉族民间舞二年级第一学期:羌族民间舞第二学期:羌族民间舞和蒙古族民间舞三年级第一学期::藏族民间舞和羌族民间舞第二学期:藏族民间舞、羌族民间舞汉族民间舞、蒙古族民间舞期未:汇报所学舞蹈组合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1.要树立中国民间舞特有的学风:“情动于中,身心交融,自娱应变,表现灵活”;2.编排组合的方法应依据不同班级灵活掌握,以便不同基础的学生更好接受规范的要求;3.集体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原则;4.课堂示范要准确,语言要规范清晰5.授课程序:(1)单一开法儿(体态、动律、步伐、道具)(2)单一元素训练(3)复合性组合(4)综合性组合6.每学期的教学要求:前半学期:初步建立支配身体的舞蹈意识,打下外部动作与内在节奏协调的基础,营造积极投入,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后半学期:在初步掌握支配身体能力的基础上,巩固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意识,要培养在表现中区分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心态的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节奏变化中轻、重、缓、急的变化规律。
不断后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加强民间舞性格化的表现意识要求,提高身体部位的灵活性。
期未:组织汇报课(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简表五、教学实施(一)教材:四个民族中以藏族舞、羌族舞为主,(蒙古族舞、汉族舞作为拓展)。
幼师教学民族舞蹈教案设计

幼师教学民族舞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在舞蹈表演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适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曲目,如《茉莉花》、《草原小调》等。
2. 教授基本的民族舞蹈动作,如手臂的舞蹈动作、身体的转动和起伏、脚步的舞蹈步伐等。
3. 介绍民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幼儿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
4. 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和排练,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舞蹈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1. 初步了解民族舞蹈。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激发他们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2. 学习民族舞蹈动作。
教师向幼儿展示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臂的舞蹈动作、身体的转动和起伏、脚步的舞蹈步伐等,并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 学习民族舞蹈曲目。
选择适合幼儿的民族舞蹈曲目,如《茉莉花》、《草原小调》等,让幼儿通过音乐感知民族舞蹈的韵律和节奏。
4. 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和排练。
让幼儿分组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和排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舞蹈技巧。
5. 民族舞蹈的展示和分享。
组织幼儿进行民族舞蹈的展示和分享,让他们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所学的民族舞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舞蹈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
教师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模仿和学习民族舞蹈的动作和表现方式。
2. 游戏教学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族舞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观摩学习法。
通过观摩民族舞蹈表演和视频资料,让幼儿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对他们的舞蹈动作和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民族舞蹈身体训练教案

民族舞蹈身体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民族舞蹈的身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民族舞蹈的身体训练和舞蹈技巧的提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内容。
1.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身体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表现。
4.舞蹈情感的表达和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观看一些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让学生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如舞蹈的动作、服饰、音乐等方面的特点。
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民族舞蹈的看法和感受。
2.身体训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热身运动,进行一些基本的拉伸和放松动作,使身体得到充分的准备。
(2)基本舞蹈动作的练习,如站姿、步伐、转身、跳跃等基本动作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
(3)舞蹈姿势的练习,通过一些特定的舞蹈姿势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舞蹈动作的练习和表现。
(1)学习具体的舞蹈动作,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逐步学习具体的舞蹈动作,如手臂的动作、腿部的动作等。
(2)舞蹈动作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逐步提高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美感。
(3)舞蹈动作的表现,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动作的表现,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表演能力。
4.舞蹈情感的表达和舞台表现力的培养。
(1)理解舞蹈的情感表达,通过一些具体的舞蹈作品,让学生理解舞蹈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2)舞蹈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进行舞蹈情感的表达,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3)团队合作的训练,通过一些团体舞蹈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和技巧。
羌舞教案

古羌舞风教案5•12汶川大地震虽然使四川羌族文化生态区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只要还有羌族文化传承人的存在,全国唯一的羌族“原生型”民间舞蹈文化就会在“复制性”的家园(重建后的自然牛活环境)中“原汁原味”地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因为羌族是一个原始文化痕迹留存相对完整并仪靠口传身授的民族,所以羌族的民间舞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原生“体态符号”的形态。
一、羌族民间祭祀舞蹈“布兹拉”(一)“布兹拉”与“释比”的古老传说1.“布兹拉”(羊皮鼓舞)的来历“布兹拉”(羊皮鼓舞)为羌族南部方言的民间祭祀舞蹈(被列入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羌族自然崇拜的祭祀活动中主要舞蹈形式,又称“莫恩纳莎”或“尔波毕毕喜”(即羌语南北方言对“羊皮鼓舞”的称谓),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等地。
羌族以口传身授的独特方式记录自己南古以来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而传播者正是自己民间的艺术家释比。
他们演唱的释比经典《羌戈大战》中的南迁、《木姐珠与斗安珠》中的天婚之缘、《赤吉格朴》中祖先与英雄神的崇拜及《苦涅巴》中天人合一的理念都有关于午皮鼓的渊源之说唱,如“……天神阿巴木比塔,千秋神鼓自古传……神鼓传下有三种。
白鼓用来还天愿,黄鼓用来驱凶邪,黑鼓用来保平安。
”在演唱中释比们还必须手持羊皮鼓的法器道具并奉金丝猴为“猴头祖师”向舞蹈,据说与其古老的传说有关:“释比的祖师去西天取经,归途中,因躺在岩上睡觉,经书被一只白羊吃了。
醒来不见经书,气得大哭。
这时来了一只金丝猴教他:‘把吃了经书的白公羊买下,用它的皮制成鼓,做法事时只要一敲羊皮鼓,就能回忆起全部经书'祖师依言而行,从此羊皮鼓就成了释比作法事时不可或缺少的法器。
”而另一则传说,“羊皮鼓由阿爸木拉从天上带下凡来时,原为两面,因下凡时在山上睡着了,一觉睡了很多年,待他醒来,放在地上的鼓,因着地一面已经朽坏而成了单面鼓。
”传说反映了羊皮鼓、羊皮鼓舞和原始自然崇拜活动的密切联系。
新民族民间舞蹈教案

新民族民间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培养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2.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舞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新民族民间舞蹈的视频,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基本动作的学习。
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新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舞蹈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老师向学生示范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如转身、跳跃、手臂动作等,让学生模仿跟随。
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舞蹈组合,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表演。
3.舞蹈技巧的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舞蹈动作后,老师可以针对一些舞蹈技巧进行训练,如舞蹈的节奏感、舞蹈的表现力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4.舞蹈的表演和创作。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技巧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舞蹈的表演和创作。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编排自己的舞蹈动作和组合,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5.舞蹈的欣赏和评价。
在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舞蹈的欣赏和评价。
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舞蹈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能力。
6.总结。
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舞蹈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教学道具,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舞蹈道具,如彩带、舞蹈鞋等,让学生在舞蹈中有更多的表现空间。
3.音乐设备,用于播放舞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舞蹈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民族舞蹈的热爱和热情。
羌族舞蹈活动方案策划

羌族舞蹈活动方案策划羌族舞蹈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与目标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羌族舞蹈作为羌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通过开展羌族舞蹈活动,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也可以提高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本方案旨在通过策划一场具有羌族特色的舞蹈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并参与羌族舞蹈,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活动目标:1. 传承和弘扬羌族舞蹈文化,提高公众对羌族文化的认知度;2. 培养和推广羌族舞蹈艺术,提高舞者的艺术水平;3. 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彼此的友谊和理解。
二、活动策划和流程1.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XX年XX月XX日活动地点:XX市XX广场2. 活动策划:a. 舞蹈演出:邀请羌族舞蹈团队进行现场表演,展示羌族舞蹈的优美和独特。
演出内容可以包括传统舞蹈、现代创作、羌族歌舞剧等形式,以多样化的演出形式吸引观众的兴趣。
b. 舞蹈比赛:举行羌族舞蹈比赛,鼓励广大舞者参与其中,展现个人才艺。
比赛设置不同年龄组别,设置专业组和业余组,吸引更多羌族舞蹈爱好者参加。
评委来自专业舞蹈团体和文化艺术界,根据舞者的技巧、表演力和舞蹈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c. 学习交流:邀请羌族舞蹈专家或教师进行舞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倡学生和舞者之间的互动与学习。
通过专业的指导,提高舞者的技艺水平和艺术修养。
d. 羌族文化展览:在活动现场设置羌族文化展览区,展示羌族传统服饰、音乐乐器、绘画艺术等羌族文化艺术品。
提供介绍材料和参观解说,增加观众对羌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e. 主题讲座:邀请羌族文化专家进行主题讲座,介绍羌族历史和文化,解读羌族舞蹈的含义和演变过程。
通过讲座,提高观众对于羌族舞蹈的认识和理解。
f. 文艺扶贫:通过本次活动,组织购买羌族手工艺品,并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将部分收入返还给当地贫困地区,支持当地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初中民间舞舞蹈教案

初中民间舞舞蹈教案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元素和动作特点,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2. 通过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
2. 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节奏和舞步。
3. 民族民间舞蹈的排练和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感知和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的把握,舞蹈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拉伸、摆动、旋转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舞蹈学习的效率。
2.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步伐、手势、身姿等,并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观摩、交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 组合教学(10分钟)根据基本动作,教授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如蒙族舞蹈、藏族舞蹈等,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4. 排练与表演(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排练,最后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舞蹈水平。
同时,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
2. 学生在舞蹈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六、教学资源1. 舞蹈教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程。
2. 音乐素材:民族民间舞蹈音乐。
3. 舞蹈道具:如扇子、花环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结合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4. 引导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羌族舞蹈知识点总结

羌族舞蹈知识点总结一、羌族舞蹈的起源和发展羌族舞蹈起源于古代的娱乐活动,主要是在民间的一些庆典节日、农耕祭祀、婚俗等民间仪式中才有舞蹈的表现。
在羌族舞蹈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影响和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
二、羌族舞蹈的表现形式1. 舞蹈音乐羌族舞蹈的音乐以锣鼓和竹笛为主要的伴奏乐器,锣鼓有强烈的节奏感,竹笛则有清脆悠扬的音色。
在羌族舞蹈表演中,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和基础,通过节奏和旋律的起伏变化来引导舞者完成各种舞蹈动作。
2. 舞蹈动作羌族舞蹈的动作舞者主要以手部和腰部的动作为主,比较灵活婉转,起伏多变;同时还有跳跃、转身和整体的队形变化等舞蹈动作,丰富的动作变化和舞姿表现可以展现出羌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3. 舞蹈服饰羌族舞蹈的服饰主要是以民族特色的服装为主,服饰多为彩色的刺绣布料为主,搭配着饰以银质吊坠的头饰、项链、手链等,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4. 舞蹈题材羌族舞蹈的题材多样,有农耕劳作、生活民俗、英雄传说、神话故事等。
不同的舞蹈题材也体现了羌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三、羌族舞蹈的民族特色羌族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融合,以及服饰、道具等的整体呈现,能够充分展现出羌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情感。
2. 舞蹈动作细腻婉转,独具特色,能够充分展现出羌族舞蹈的独特魅力。
3. 舞蹈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羌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能够充分展现出羌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文化传承。
四、羌族舞蹈的文化价值羌族舞蹈作为羌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传承:羌族舞蹈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羌族文化传统的载体之一,有利于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
2. 文化交流:羌族舞蹈能够在与其它民族舞蹈的交流中,促进羌族文化和其它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3. 文化交融:羌族舞蹈能够在与现代文化的交流中,促进羌族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融,有利于羌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它的舞蹈特点是和民俗结合的,一般没有乐器伴奏。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过羌族舞蹈吗?看过羌族舞蹈吗?
答:………
○○○○○○
○○○○○○
Δ
了解羌舞的来源,知道其特点。
新课
内容
新课
内容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羌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准备动作:脚位自然位,身体直立,上身微微向后靠,双手下垂。
2、示范。
1、集体完成
2、互相监督
3、优秀生示范
1、知道动律要求。
2、注意协调
28min
1、讲解动作。
2、示范。
1、集体完成
2、互相监督
3、优秀生示范
1、知道动律要求。
2、注意协调
巩固
练习
6min
1、回忆刚刚的基本组合。
1、完整练习
1、口令指挥
2、纠正动作
集体完成
解决学生不懂的地方。
教学素材
钢琴、伴奏老师、腰带。
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3 min
1、教学常规
(1)整队、集合
(2)师生问好
(3)清点人数
(4)宣布上课内容
(5)安排见习生
1、口令指挥
2、语言清晰
3、声音洪亮
1、明确课的内容、目标
2、见习生协助老师完成规定的要求
○○○○○○
○○○○○○
Δ
要求:队列整齐,精神饱满,见习生必须随堂听课并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1、双手插腰,准备原地的摆肩练习,重拍在右肩上,用肩带动身体,身前后摆动,左肩随动,脚和手一样,同时进行。
2、筛胯:手在胸的前方半握拳,重拍在右,用胯带动,左右筛动。
3、小腿划圈,小腿要灵活,向内侧划圈,动作要快。
4绕胯用跨带动身体。顶胯到左边,从左划到后,再到又,然后划一个完整的圈,幅度要大。
1、讲述动作。
羌族舞蹈教案
羌族舞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羌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动律。
2、探索羌族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3、掌握羌族舞蹈的特点,用其学习的动作创作小组合。
教学内容
羌族舞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羌族舞蹈的基本体态与动律。
教学重点
1、把握羌族舞蹈的动作、节奏、风格。
2、要求同手同脚要协调,重拍永远在右边。
教学方法
指导法、示范法、讲授法、反复练习法
课后分析
1、今天课上所教的内容不知同学们掌握了多少?
2、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看到每个同学的规范程度,所以可能还有许多同学不协调、不规范。
3、严格要求同学的动作规范性。
4、通过一些音乐,视频,表演来带动同学们的舞蹈兴趣,对舞蹈动律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