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雨》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雷雨》艺术特色及特点

《雷雨》艺术特色及特点

《雷雨》艺术特点1、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构成强烈的人物性格冲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周朴园与侍萍相见的重场戏中,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自己的人物是多么熟悉。

他仅以三言二语就使人物活生生地站立起来。

同时,也表现了曹禺特别注重于描绘人物内心微妙的感情波动,善于以最准确,最形象的言语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

侍萍已经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周朴园却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谁。

第一层的几句责问,还只是封建家长惯使的威风;第二层的查询旧事,则持续着三十年来怀念亡妻的“多情”,此刻的语言舒缓、顺畅、夹带着“沉思”“眷念”;发展到第三层,侍萍微露端睨,他急切地要探问真情,但事关“大人物”的身份地位,因此用语必然吞吞吐吐、假假真真,以遮掩自己的隐恶。

随着侍萍一步步揭出真相,周朴园一步步陷于被动,两个人物内心交锋越来越紧张,戏剧冲突也随之激化起来。

侍萍沉重的叙述,三十年前的悲惨景象再现了,周朴园再也维持不住道貌岸然的面孔,只能“汗涔涔”地说出了一个“哦”字。

当侍萍问到:“老爷,你想见一见她吗?”二个急忙的“不,不,”吐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最后,弄清侍萍就站在面前,他徐徐立起:“你,你,你是……”这是他很怕承认又无法否认的本能反映,一声低而拖长的“你是……”展现了周朴园此刻剧烈的心理活动。

他在迅速思考着侍萍的存在对自己的利害关系,这中间经历了一段不很短的思想路程。

在一个刹那的停顿之后,他脱口而出的话是:“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那套多情、怀恋再也装不出来了。

刹那的停顿,反映出对于经常思念的少女,已经被折磨成连他都认不出的贫苦老妇人而感到的幻灭;两句质问,则深入地揭露了他自私、冷酷的阶级本性。

这一段对话,精炼而又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内心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细致入微地揭示了人物深藏在心底的心理活动。

2、人物对话中潜台词含义丰富巴金曾说过:“《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雷雨》的可读性固然由于其构思精妙,情节曲折、戏剧冲突尖锐、鲜明等诸种因素,而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对话中潜台词具有极其丰富的含义。

《雷雨》语言艺术特色

《雷雨》语言艺术特色

《雷雨》的语言艺术特色那可真是绝啦!
咱先说说这台词里的潜台词,就像周朴园和鲁侍萍多年后重逢那一段。

周朴园问鲁侍萍“你——你贵姓?”这简单几个字,背后的心思可复杂着呢。

他心里估计在打鼓,又有点不敢相信,想确认又怕真的是当年的旧人,这短短一句话就像一颗小石子,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千层浪。

再看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鲁大海那叫一个直爽火爆,一张嘴就是“哼,你们这些资本家的走狗!”把他对资本家的愤怒和自己的刚硬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繁漪呢,她的话总是带着一种压抑又不甘的情绪,像“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里喊出来的,透着她在封建家庭里的挣扎与反抗。

还有那语言里的戏剧性冲突。

周萍在面对四凤和繁漪时,左右为难的那些话,一会儿哄这个,一会儿又安抚那个,前言不搭后语的,把那种混乱又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全都搅和在一块儿,就像一场精彩的闹剧,让观众看得心里一惊一乍的,可又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

总之啊,《雷雨》的语言就像一把神奇的魔法棒,把人物都变得鲜活立体,把故事里的爱恨情仇、矛盾纠葛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这就是它独特的语言魅力,让人看了就忘不了,真不愧是经典之作呀!。

浅析《雷雨》台词的双关艺术

浅析《雷雨》台词的双关艺术

浅析《雷雨》台词的双关艺术【摘要】本文主要浅析了《雷雨》中台词的双关艺术。

在介绍了双关艺术的概念,并为后续内容做了铺垫。

接着在分别从《雷雨》中双关艺术的运用、戏剧人物台词的双关艺术、情感表达与双关艺术的结合、双关艺术对台词解读的影响以及双关台词在《雷雨》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最后在对双关艺术在《雷雨》中的独特价值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双关艺术在这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雷雨》中双关台词的魅力所在,以及其在戏剧表现和情感传达中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雷雨》、台词、双关艺术、运用、戏剧人物、情感表达、台词解读、影响、作用、独特价值。

1. 引言1.1 介绍《雷雨》台词的双关艺术《雷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话剧作品,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双关艺术。

双关艺术是指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使得一个词语或短语具有多重的意义或暗示,使得台词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

在《雷雨》中,这种双关艺术的运用尤为突出,不仅能够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同时也为角色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对《雷雨》中的双关艺术进行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台词中巧妙地融入了各种象征和隐喻,使得角色之间的对话更加细腻和微妙。

这种双关艺术不仅增加了戏剧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台词更加生动和富有力量。

在剧中,每一个台词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通过仔细品味和理解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雷雨》中的双关艺术不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思想的传达和情感的抒发。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讨《雷雨》中双关艺术的具体运用和意义。

2. 正文2.1 《雷雨》中的双关艺术运用《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其中双关艺术的运用是其台词中的重要特点之一。

双关艺术在《雷雨》中被巧妙地运用,使得台词更加富有内涵和趣味性。

在《雷雨》中,双关艺术常常体现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中。

比如在剧中,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间的对话中经常出现双关的概念,他们之间的争执和对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意见不合,还暗含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反讽。

《雷雨》语言艺术琐谈

《雷雨》语言艺术琐谈
。 。
所以
,
隐 藏 着她 的 内 心 秘 密
:

当 她 和 周 萍单 独 相
,
处时
一句 了
,
,
她 的 语 言 却 表 现 了 她 真实 的 性格
那是 违 背 我 的 本 性的


她 与 周 萍 谈 到周 朴 园 时 说
,

可是 人 家说 一 句
我要 听

,
她 提醒 他


小心
这样
,
小 心 ! 你 不 要 把 一 个失 望 的 女 人 逼 得 太 狠


;
要 富 于 格 言式 的 优 雅
。 一
;
:
描 写 情人

得 用 任 何人 听 了 都 大 为 感 动 的 热
,

② 我 国 古 代剧 论 中 也 很 重 视 这 一 点
,
李渔 说

极粗 极 俗 之 语

未 尝 不 入 填词
,
但 宜从 脚
色 起见
如 在 花面 口 中
,
则 惟恐 不 粗不 俗 古人 云
研究

雷雨
的 语言 艺 术
,
不 仅 可 以 深 刻 理 解 其 中人 物性格 和 主 题 思 想
,
有 助 于 提 高 当 代 话 剧 创 作 的 语 言 艺 术水 平
鲜 明 的 个 性化
优 秀 的 戏剧 语 言
,
一 定是 个 性化 的 语 言
,
,
因 为 剧 中人 物 性 格的 创 造
。 。
,
主 要 依赖 于 人 物 的 语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

论《雷雨》的艺术特色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架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相映成辉 (1)(一)艺术构架精巧 (1)(二)矛盾冲突激烈 (2)二、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和复杂鲜明的形象塑造水乳交融 (3)(一)语言艺术成就 (3)(二)人物形象塑造 (4)参考文献 (6)论《雷雨》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的标志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创作的一系列剧作,这些作品是迄今为止中国戏剧艺术无法逾越的巅峰。

而《雷雨》是曹禺的首部戏剧作品。

创作背景是1923年到1925年前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作品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也是他敏锐地提出中国现实社会严重问题的一个最初尝试。

自1934年问世后,就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爱。

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对《雷雨》的戏剧艺术进行了初浅的分析:第一是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架,第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第三是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第四是复杂鲜明的形象塑造,四个角度来解析这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雷雨》艺术构架矛盾冲突语言艺术形象塑造一、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架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相映成辉(一)艺术构架精巧1、《雷雨》的结构精巧的令人惊叹。

作者在写作时,非常巧妙地体现了戏剧的特点:时间、地点、情节三要素完整一致,人物安排、场景变换、戏剧情节的展开都集中在一定的场面和场景中。

这部剧作在两个场景,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向读者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和关于人世间爱情、亲情的苦辣酸甜,线索分明,结构严谨,爆发力非常大,很多人读了《雷雨》后,都深深的为剧情的跌宕起伏所折服,为人物角色最终悲哀凄凉的结果所叹息。

2、完美的开头、序幕和结尾在剧作的开头和序幕里,作者细致交代了人物关系,为剧情的发展做层层铺垫,承接上下。

在戏剧的结尾,歌声响起,充实了整个戏剧,人物的一个个死去,《雷雨》达到了最顶端,同时艺术也达到了所要表现的价值。

《雷雨》语言艺术微探

《雷雨》语言艺术微探

《雷雨》语言艺术微探曹禺先生是我国具有世界阻碍的剧作家,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专门深的造诣。

研究曹剧艺术的文章许多,大都从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考察。

作家认为专门重要的、在写作时要字斟句酌的语言,却不在评论家的视野之内,只依稀可见零星的探讨,即便如此,一样也是从文学观赏的角度来作批判式的审美分析,而这种分析总让人觉得飘忽如蜻蜓点水,关于作品的明白得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遣词造句等语言学的角度对文本作微观的剖析,把握作家语言的运用技巧,包括曹禺自觉的理念化的艺术见解以及在创作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语言艺术直觉。

针对过去批判家对曹剧语言的动作性、个性化的宏观掠影,本文将从《雷雨》着手来微观考察作家如何适应创作的需要而使种种语言修辞手段获得物质的表现,从而揭示作品的语言艺术。

一剧作家戏剧才能的一个最差不多的特点,就在于善于发觉现实生活中的戏剧性,善于把生活现象戏剧化,表达在语言上,确实是要使对话具有动作性──要在对话中表现矛盾冲突,让对话推动事件进展,并刻画人物性格。

一方面,它既要能表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动、目的意向,又能引起强烈的外部形体动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对方,促使对方产生相应的语言和动作,如此,对话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剧情不断进展。

《雷雨》语言的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对话具有强烈的动作性。

剧中的台词,差不多上从行动着的人物的嘴里说出来的,差不多上基于行动和斗争的需要,应对他们所面临的迫切情势──或者为了进攻,或者为了防备才说出这些话来的。

因而这些话充分反映了人物在矛盾冲突中进行斗争的猛烈情绪,具有扣人心弦的魅力。

作品中实现语言动作性的方法专门多,表现在:1、选择引导性的句型:也确实是上一句话,上一个动作能引导、激发下一句话、下一个动作的产生,使动作之间彼此连接、促进,推动剧情进展。

《雷雨》中有许多地点就常常采纳引导性最强的疑问句、祈使句来与陈述句搭配使用,组织一个个戏剧场面,表现人物间的矛盾冲突。

谈谈《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谈谈《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谈谈《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

我想,戏剧的定义,把文学与美术等诸类艺术并列一起却又放在首位,其实并非从广义的思维语言的角度解释戏剧,而是单单抽其以完成塑造人物形象、构建矛盾冲突之任务为主体的剧本创作而言;在搬上舞台或银幕之前,戏剧可以说是绝对优势的文学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戏剧特别是以对话为主要特质的话剧语言,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

在此谈谈《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第一、高度个性化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

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

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

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

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鲁大海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
曹禺《雷雨》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节紧凑,语言简洁精炼,篇幅短小精悍。

曹禺用短小的对白,将情节推向高潮,将登场人物的性格与关系概括精准,穿插着描绘自然景物,使情节更为紧凑,吸引读者。

2. 对话语言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感和可信度。

曹禺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呈现出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并将这些表达与情节紧密结合。

3. 表现手法多样,既有言语交流,也有心理描写和音效描写。

曹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大量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人物内心和行动的情感冲突,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效果。

4. 语言幽默,有时带有讽刺性,点出人性弱点。

曹禺的语言富有幽默感,有时候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此来掩饰或升华人物的弱点,或者揭示人类的普遍弱点。

5. 语言中透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强调人们的无奈和命运。

曹禺的语言常常显露出深深的悲凉感,生动地显示出人在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无奈和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雷雨》的语言艺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雷雨》的语言艺术论文作者:张明准考证号:230311100007作者单位:指导教师: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1月内容摘要:曹禺的剧作《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

作者通过调动多重语言技法,利用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资产阶级专政,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在这里,作者通过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又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细致的所思所想和曲折的情感意志,而大量的潜台词的巧妙运用则加深了人物语言的内涵,更加引人入胜。

比喻、象征、含蓄、对比等语言技法的综合运用,不合适宜的省略和停顿,都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渲染了舞台气氛。

浅谈《雷雨》的语言艺术话剧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这个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并把《雷雨》定为中学与大学的必修课,《雷雨》剧作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

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愤懑和对受侮辱迫害的善良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自然趋势。

纵观《雷雨》全篇和其对社会的影响,剧作《雷雨》是成功的。

其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必然因素,我认为是其语言的艺术性。

高尔基曾经说过:“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

”“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

①曹禺大师用其超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调动多重语言技巧,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对走向没落和死亡的资产阶级专政,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在此,仅就《雷雨》中众多的典型而有诗意的人物语言的艺术特征,浅析一二。

首先,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情感,不同形象。

在《雷雨》第三幕中,繁漪和周萍有这样一句对白:繁:……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冲儿。

十几年来像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

你突然从家乡出来,是你,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

是你引诱我的!繁:这不是原谅不原谅的问题,我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又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枯死,慢慢地渴死,让你说,我该怎么办?通过这段对白,将繁漪在封建制度重压下无力反抗的悲哀与无助和被软禁在周公馆十几年来寂寞枯燥的生活,以及知道周萍要离开她后的愤怒,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而对周朴园的形象塑造主要是通过周朴园与两位女性的关系,特别是他与繁漪的关系来表现的。

例如:朴:(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朴:(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朴:(指萍)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朴:(高声)跪下!(萍望着繁漪和冲,繁漪泪流满面,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1通过这段对白,不难看出周朴园与繁漪表面上是夫妻,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一种“主仆”关系。

他对繁漪也没有真正的爱,而只是为了维持他作为封建家长的尊严,要繁漪“为孩子们做一个服从的榜样”。

他强迫繁漪喝药,并不是为了给繁漪治病,只是为了使自己的意志得到贯彻。

而对于鲁侍萍,他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

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过生日,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动用时的样子。

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个生活细节都没有忘记。

这就说明周朴园曾真心爱过侍萍。

这些都通过周朴园同四凤和鲁侍萍的对白一一表现出来。

在此不再举例说明。

而下面这段对白: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鲁:(悲愤地)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这又是周朴园本能的阶级意识的流露,是他内心紧张、恐惧的表现。

他是以剥削阶级的庸俗卑劣的心理来看待鲁妈出现在他面前的。

这和他开始时的托物寄情,怀念故人的感情相对照,似乎判若两人。

但这种相矛盾、相对立的感情是周朴园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的真情流露,是他在撕下“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专横、暴戾、刚愎自用、冷酷无情、虚假伪善的真实面貌的一种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将维护周朴园的阶级地位、身份等问题统一在一起了,从而为观众塑造了一个自私、虚伪、毫无人情可言的资本家的形象。

剧中作者不仅集中地刻画了周朴园的形象,而且对于其他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是成功的,比如鲁妈经过痛苦磨砺而养成的劳动人民的不畏权势,以及还不可能摆脱宿命论思想的性格;周萍的苍白而卑弱的性格以及四凤的单纯善良而又热情的性格,这些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都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展现出来。

刚才这段对白就是对鲁侍萍人物性格的一次写真。

它将鲁侍萍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当他深刻地认识到周朴园自私虚伪的本质后,一瞬间又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又坚强的本质,从而体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以及对不公命运的抗争。

剧中的八个人物被作者以各自不同的个性化语言巧妙地编织在一张悲剧的罗网之中,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其次,曹禺大师以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雷雨》剧作诗的大厦。

语言的抒情性是《雷雨》中人物语言的又一显著特征。

一、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细致的所思所感和曲折的情感意志。

这是《雷雨》中人物语言描写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雷雨》的第二幕中,繁漪有一段著名的独白,那简直就是一首注满愤懑与渴望的抒情诗:“热极了,闷极了,这里真是再也不能住的。

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

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

哼,什么我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这段独白实际上是一首诗,写出了繁漪被周朴园软禁在这个仿佛是与世隔绝的周公馆里整整十八年的寂寞枯燥的生活和在“宇宙残酷的井里”拼死攀援的艰辛与焦灼、压抑与烦闷。

沉重窒息的空气,闷得她透不过气来,封建社会的权势,周朴园的绝对独裁,使得繁漪的生存理想与现实相悖,她已不存在什么希望,只安安静静地等待死亡到来,于是繁漪敢爱敢恨、炽烈、阴鸷的性格就突出表现出来,真实地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二、具有丰富的潜台词。

我们知道,剧作《雷雨》是用一天的时间来描述发生在周家三十年来的恩恩怨怨。

因此,作者在戏剧中运用了大量的潜台词。

这样既减少了语言的浪费,又加深了人物语言的内涵,并更能深入地窥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在下面的这段对白中,鲁侍萍就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周: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亲戚?②周:恩,我们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哦,那用不着了。

③周:怎么?鲁: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这样,在她说话的同时,另一层隐含的意思也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

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站在你面前。

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而在鲁侍萍同周萍的一段独白中,通过潜台词的巧妙运用,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出当时鲁侍萍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激烈的思想斗争。

鲁:(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你是谁?鲁: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看到儿子被打时的愤恨,面对亲生的儿子有心相认却又不能的痛苦,以及对周朴园和周萍的失望、悲哀都尽在其中,可谓百感交集。

这些潜台词的巧妙运用,渲染了舞台的气氛,加深了人物语言的内涵,从而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别林斯基说:“戏剧应是“最高一类的诗”。

②曹禺以其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剧作诗的大厦。

在《雷雨》中一些语言技法如比喻、象征、含蓄、对比等的综合运用,使他的戏剧语言具有了很强的抒情性。

繁:……(揩眼泪,哀痛地)我忍了多少年了,我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了,……这里,繁漪将周公馆比喻成了监狱,将周朴园比喻成了阎王,既生动,又形象。

这是对繁漪在嫁到周家十多年来所受的压抑和压迫之深,和她不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的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

繁: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着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风暴“是一个进退维谷的女人烈性品格的写照,也是对既将发生在家庭中的”战争“的暗示。

四、应当注意的是,《雷雨》戏剧语言的这种表意效果,很多时候还得力于省略,停顿等方法的采用。

在戏剧作品中,省略和停顿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有着最独特的诗情韵律节奏。

在这里作者的具体做法是将省略,停顿安置在整个戏剧动作的进展过程中,使之成为人物心理动作线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他们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最激动,最紧张的一瞬,加强渲染的力度,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艺术作用。

《雷雨》中的两个细节值得一提。

一是周朴园让周萍、周冲跪下“请”繁漪吃药“繁漪(望着萍,不等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在喝!(拿碗,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峻历的眼和苦恼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可以说,繁漪此刻是百感交集,她憎恶周朴园的专横、冷酷和虚伪,把免于“吃药”的希望寄托在身边那个令她倾注了热忱的男人周萍身上;然而,这个懦弱的男人给予她的却是难堪的失望,而两人的情爱关系又使她不忍委屈于他,于是只好在“我喝,我在喝”的急促语音伴随下将所有的懊恼连同那苦药咽了下去。

饱含情感色彩的一声“哦……”多少悲苦和哀怨都不言而明。

二是周萍的羞愤自杀。

枪声传来,随之是一个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静场。

周朴园所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的可怕预感被繁漪一声“啊”证实了。

望着倒在血泊中的情人,繁漪没来得及判明他的死活,一阵疑惑地狂喊:“他……他……”要说的话虽没有说出来,但其意不言而明。

这声枪响破灭了一切的幻想。

这一摊血染没了所有情怨……她的一番“困兽之斗”可以到此结束了。

可见,这里停顿和省略是何等的精妙,正如曹禺所言:“节制或沉静,在舞台上更是为人所欣赏。

”③因为它富有诗美。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作者大胆地吸取了外国优秀剧作的丰富经验,成功地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暴发力大的一部现实主义优秀剧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