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分析:

☆(1)什么是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

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等)

政治: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

致的思想,改编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

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一定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

而进行的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

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

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

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指与特指

思想政治教育的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关系

A、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

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

富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

B、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

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

“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

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研究课题,目的是在于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

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

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A、研究领域: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B、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的原

因: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依据;

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这一矛盾是

思想政

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

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D、研究对象的确定(两个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2、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E、两大规律的关系:

“两个规律”是紧密联系的,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把握,是对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把握的前提和基础,两者内在统一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

学的研究对象。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思想与行为(起点范畴)

☆(1)思想、行为的概念: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

行为是指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2)思想的表现形式:思想认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意识(人的动机、理想、心理品质)

☆(3)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

(4)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条件:

外部条件: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后效影响

内部条件:动机、态度

2、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中心范畴)

(1)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含义:

教育主体: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

教育客体: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

(2)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的作用:

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双向互动过程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A、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

B、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既是主体,也是客体:一

方面,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双向交流的特点

决定教育者在施教的同时亦要向教育对象学习,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完善自己;受教育者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受教育者在受到教育影响

时是客体,但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得到消化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

用,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3、教育和管理(中介范畴)

(1)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

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

们的自觉性。

(2)管理的观念: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

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主要

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

(3)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A、性质不同、功能各异;

B、二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政

治教育

离不开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4、内化与外化(结果范畴)

☆(1)内化、外化的概念:

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2)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内化与外化既前后相继,又相互包含。

5、个人与社会(终点范畴)

(1)个人、社会的概念: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一共同物

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

活共同体。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相辅相成)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总

是人的

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就不复存在。

(3)启示: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不仅要看到个人和个人的行为,而且要看到社会及个人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4、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建设经验: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博采众长相结合;

(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

(3)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

(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

5、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2)观察法;(3)实验法;(4)社会调查法;(5)总结经验法;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要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包括四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理论基石;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最根本的性质和崇高理想;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宗旨;

(4)坚持与时俱进——这是最根本的理论品质;

B、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

会主义三个方面。

C、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体系相区别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党性)、实践性、科学性——这是马克思

最根本的特征。

第二层次: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这是第一层次特征的

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D、本质规定性、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三者的关系:

总体上说,三者是相辅相成而又内在统一的

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

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基本特征是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

E、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第一,必须完整、准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四,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1)关于社会发展总趋势

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回答: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这对矛盾的运动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

替;其中其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共产主义必将取代

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埋葬者,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从总体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内容及其效

果的衡量标准。

2、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1)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2)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

式,其中以生产方式为主要内容。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既

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科学和哲学等理论学

说,又包括人们日常活动与交往中直接形成的社会心理。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同步,即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

会存在并阻碍其发展,有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存的发展的趋

势并指导其发展;

(2)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历史上有些经济较为落

后的国家,往往在思想领域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

(3)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4)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5)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既被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

定,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应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

地位作用,防止和克服“无用论”或“万能论”两种错误倾向。

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3)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因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

利益的。

(4)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又要反对“迷失方向的经济学

家和技术专家”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1)两种矛盾: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

(2)解决方法: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内部矛盾则使用民主集中制的方

法,靠讨论、批评、说服教育解决。

☆5、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

质属性。

(2)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1)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

(2)社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解决人的片面发展,就是要铲除其发展

的根源:

消灭私有制;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生产劳动和教育相结合。

☆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思想

(1)灌输理论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

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

(2)灌输的原因(为什么要灌输)

(1)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和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

(2)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学说,应该灌输给无产阶

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1)群众观点的内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向人民群众学习;(3)全心全

意为人

民服务;(4)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5)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

致;(6)既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

(2)群众路线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精神文明的内涵: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它是我们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法原则、目的

任务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内容和重要保

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基本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根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4)精神文明的建设方针: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根本指针,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四个方面的重要

工作,即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

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5)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10、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

(1)党的地位和作用:

(2)党的建设的理论:

(3)党的建设的目标: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真正的优势;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更好的生存的过程中所发挥的

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意义世界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A、它有助于人的物质生活的顺利进行

B、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2)具体体现:

第一,引导政治方向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从目标导向、政策导向、舆论导向

三方面进行。

第二,约束规范行为

第三,激发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手段:民主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奖

惩激励

第四,塑造个人人格

3、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受功能

(1)含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受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满足、快

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1、政治功能(三大表现)

1、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

2、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

3、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经济功能(三大表现)

1、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可靠保证

2、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3、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3、文化功能(三大表现)

1、文化传播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创造功能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根本目的(远期目的)

1、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具体目的(近期目标)

多元性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

(2)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已经内在地包含着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

展需求的内容;

教育对象的思想层次不同,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性(4)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

(1)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2)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动力

(3)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提供了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确立依据

1、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2、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

求和根本条件;

☆(3)“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4、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

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素养

3、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2突出主旋律教育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1)环境对人的影响

1、古今中外对此问题的看法

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A、人与环境是互相创造的

B、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辨证统一于实践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1、广泛性

2、动态性

3、特定性

4、可创性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1、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2、内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一

定教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思想政治教育

对象发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

3、外部环境: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产

生影响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内部环境:包括时间环境、空间环境、语言环境、观念环境、人格环境、

人际环境;

5、外部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同

辈群体环境、大众传媒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

境等)

2、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总和)和经济生活条件(总是与一

定的分配方式相联系);

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是否公开、公正、公平,是影响人们思

想行为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敏感的经济因素

(2)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核心: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现实的政治状况。

政治环境决定人们思想品德发展的方向

1、当前我国政治环境的特点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B、腐败现象严重

C、政治价值取向多元化

3、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如下特征:

1、属人性

2、社会性

3、创造性

4、时代性

5、复杂性

(2)我国文化环境的大转型

1、文化形态从一元到多元

A、官方主导文化(主旋律文化)

B、大众文化

C、学术界的精英文化

2、社会审美风尚的大变革

A、世俗化

B、娱乐化

C、消费性

4、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众传媒指多种形式的大众传播手段,

可分为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

大众传媒环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导向性等特征。

(1)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2、形成舆论环境,从而对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要影响。(2)成为大众传媒的三个要件:

1、能大量复制

2、能大量发行

3、拥有大量读者群。

(3)大众传媒的四项内容

1、新闻

2、宣传

3、教育

4、娱乐

(4)大众传媒的四项功能

1、监视环境

2、协调社会各部分

3、传递社会遗产

4、提供娱乐

5、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的含义: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

☆家庭环境:主要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

2、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影响特别突出,有如下特点:

1、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

2、具有渗透性。

3、具有针对性。

3、学校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文化、劳动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观点、社会规范,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

的机构。

4、学校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如下特点:

1、全面性

2、阶级性

3、渗透性

4、导向性

5、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的影响

社会组织:为执行某种社会职能、追求特定工作目标而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如政府机关、企业、学校、商店等

6、社会组织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如下方面:

1、组织的效益

2、组织的风气

3、组织领导的形象

4、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7、社区环境的影响

社区的定义: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并在生活上互相关联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社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如下方面:

1、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程度

2、社区风气

3、道德规范

4、人际交往

8、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

同辈群体的含义: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

比较密切的群体。

同辈群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如下方面:

1、自由性;

2、渗透性;

3、独特性

6、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1、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1)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

(2)良好的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3)良好的环境具有约束作用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1)优化经济环境

1、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生产力。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3、理顺分配关系,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

(2)优化政治环境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机构改革

4、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道德建设

5、维护安定团结

(3)优化文化环境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造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

3、优化亚文化环境

4、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

(4)优化社会舆论环境

舆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发挥着强化或削弱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

育的一种“场”和“势”。

1、党和政府要有效控制大众传媒,加强正面宣传。

2、要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

3、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

4、加强媒体自律。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

(1)思想品德及其结构

☆(1)思想品德的含义

是人们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2)思想品德结构

1、思想品德结构(以世界观为核心)包括心理子系统(认识、意志、

情感、信念)、思想子系统(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

价值观)和行为子系统(仅指品德行为)。

2、含义: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3、构成要素:1)心理:心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发端、动力和条件

2)思想: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社会内容和方向

3)行为:行为是思想品德的客观内容、根本标志和直接任务

(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

(1)外部制约过程

1、宏观社会环境

2、微观社会环境

3、宏观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

政治环境直接影响和规范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

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微观环境也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有着持久而全面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影响都是通过实践这一中介而实现的。

☆(2)知(思想品德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基础和前提

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关系及关于这种关系的理论、原则、

规范的理解和认识

☆(3)情(思想品德情感):情感起着催化、强化的作用。

人们在现实的思想道德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态度。

☆(4)意(思想品德意志):意志是体现品德意识、调节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

人们在实践理想、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的克服困难和排除障碍的能力

☆(5)信(思想品德信念):信念是深刻的认识、强烈的情感、顽强的意志的有机统一,具有综合性、持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信念在思想品德中居于主导地位,是驱动和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

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

☆(6)行(思想品德行为):行为是个体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是衡量个体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

人们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信念的支配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

思想道德义务的实际行动。

☆(7)知、情、意、信、行的关系(图一)

(3)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1)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

(2)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

1、主体内在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2、一定社会要求与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运动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及基本环节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

☆(1)定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对其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其产

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它是一个活动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运行、发展的流程。

2、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3、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2)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比较

1、概念不同

2、所属的范畴不同(一个属教育活动的范畴,一个属品德发展的范畴)

3、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

育是影响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2)思想品德的教育影响因素与环境影响因素

1、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区分二者的根本标志

2、教育影响是正式的、可控的,总体来讲是积极的;环境影响是自发的、盲

目的,其作用是复杂的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即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2)受教育者:即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

对象。

(3)教育介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

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各种方式与手段。

(4)三者的关系: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整个教育过程就是不断解

决三者之间矛盾的无限循环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1)制订方案

1、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2、确定目标

3、拟订方案

4、优选方案

(2)实施方案

(3)信息反馈,评估控制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

(1)计划性与正面性(与一般的社会环境相比)

(2)复杂性和社会性(与智育、体育、美育相比)

(3)引导性和长期性(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相比)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1)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3)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5)受教育者内在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即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者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

(1)阶级性;(2)主导性;(3)客体性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

(1)教育职能

(1)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2)传授思想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

(3)促使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发挥

(4)引导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2) 管理职能

(1)确定目标计划

(2)进行制度管理

(3)协调教育活动的各种因素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1)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特殊性

(1)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对象是能动的有个性的人(对象)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属于难以计量的精神生产活动(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劳动工具是以个人的个性品质为主的(手段)

(4)思想政治教育者取得理想劳动成果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成果)☆4、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要素质

(1)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核心,它主要包括政治信念、

政治立场、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等。

(2)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它主要包括思想

观念思维方式、思想作风三个方面。

(3)道德素质

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道德素质的主要要求是:

第一、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

第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第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五、清正廉洁、艰苦奋斗

(4)知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宽广的文化知识。

(5)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结构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主要包括调查观察

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决策计划能力、宣传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

调控能力、激励能力和运用新科技能力等。

(6)生理、心理素质

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修课。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综合状况,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要兼备

真诚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广泛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素质。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征

(1)广泛性;(2)层次性;(3)可塑性;(4)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

2、科学地认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

(1)历史分析法;(2)动态分析法;(3)立体分析法;

(4)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1、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2、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

3、少数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4、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1、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现代化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

2、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

(1)生理特点:身高、体重、体型、机能、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2)心理特点:个性、治理、情感、性心理

3、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联系:

既相互规定和相互依存,又变化不居、相互转化

2、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区别

1、角色不同

2、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不同

3、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3、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

1、平等(人格的平等,即要尊重学生)

2、理解

3、共享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述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要素

五个方面: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

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相关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目的性原则

(五)重点要素原则

3、世界观教育

(1)世界观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这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

们对世界本质、人与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价

值等一系列观点的总和。

(2)世界观的作用:世界观决定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立身处世的基本

态度,决定着人生观、道德观的基本取向。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第一,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

又通过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表现出来

三大规律是指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范畴是指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

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第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公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

真理的客观性与真理的辩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4)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彻底贯彻

(1)生产劳动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社会结构

(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3)群众史观

(4)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

4、政治观教育

☆1、基本国情教育

(1)什么是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是指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的客观实际情况,即那些对社会和

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发展因素和限制因素,

它常常决定着该国长远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大致轮廓。

(2)基本国情教育的意义

第一,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

第二,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现代化事

业,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第三,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认清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认清

我们的生存环境,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第四,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

关系,合理安排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3)怎样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直面现实,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广泛的基本国情教育,引导人们从基本

国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帮助人们解决深层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提

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2、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坚持改革开放

(4)正确把握“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5、爱国主义教育

(1)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是长期生活在一定疆域里的人民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祖

国的一种深厚情感。

(2)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

(1)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是一致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

(2)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国际主义教育。

6、形势政策教育

(1)形势、政策的含义

形势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态势;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制定的行动准则;

(2)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内容

5、人生观教育

(1)理想教育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有实现可能的人生奋斗目标

(2)理想的特征

1)层次性;2)社会性与阶级性;3)互感性;4)发展性;

(3)理想教育的内容

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思想教育;

(2)人生价值观教育

(1)人生观要回答的三大问题:

第一,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追求理想

第二,人生态度(人该怎样活着?)——乐观积极

第三,人生价值(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追问意义、价值

价值的涵义: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价值三要素:1)主体(其需要、偏好);2)对象(其属性);3)(主体的)

评价与体验

价值的本质:1)主体-对象关系;2)主体的评价

(3)人生价值

1、指人的实践活动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2、人生价值的表现形态:

3、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人扮演着主客体双重身份,即表现为满足社会和他

人需要而存在的客体身份和表现为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而存在的

主体身份。人的这两种身份有机地统一于人生价值关系之中,因而使得

人生价值亦相应地表现出两种形态: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的客观性

(2)人生价值的社会性

(3)人生价值的创造性

4、人生价值评价的唯一客观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5、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2、提高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3)成才教育

(4)艰苦奋斗教育

6、法制观教育

1、社会主义民主教育

帮助人们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教育人们知法、守法、护法

3、遵守纪律的教育

教育人们自觉遵守各项纪律

7、道德观教育

主要是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化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观念,发展道德判断,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人们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

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

社会公德: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公共生活准则。

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人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家庭美德: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家庭美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共产主义道德:从无产阶级完整利益中引申出来并适应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形态的、以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集体主义为其根本原则

的道德体系。

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内容: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个人品德:一定的社会道德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

个人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爱国明礼、正直善良、刻苦勤奋、自强自立、

克己奉公、见义勇为、公道正派、勇于担当、团结互助……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

(1)定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指人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

(2)确立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体现

(2)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认识的产物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意义

(1)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质

(2)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3)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

(4)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的基本特点

1、辨证性

2、整体性

3、层次性

4、动态性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1)方向原则

(1)含义:方向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2)意义:第一,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持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

第二,坚持方向原则才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第三,坚持方向原则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求的根本要求;

(3)要求

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第二,提高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原则的自觉性;

第三,贯彻方向原则须讲求科学性;

☆(2)求实原则

(1)含义:求实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现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2)要求:(1)强烈的求实精神;(2)切实将理论联系与实际结合起来;(3)注意方法;

(3)民主原则(疏导原则)

(1)含义:民主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主人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

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2)意义: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

第二,坚持民主原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

第三,坚持民主原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所决定的;

(3)要求:第一,正确理解民主原则;

第二,认识到民主原则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

(4)渗透原则(隐性教育原则)

(1)含义: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等各方面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工作的实际进行(2)意义:第一,坚持渗透原则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第二,坚持渗透原则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

(3)要求:(1)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强化结合经济业务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的渗透意识,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以及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以对人们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影响;

(2)要加强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

成合力;

(3)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经济、业务等工作的方方面面;

(5)层次原则

(1)含义: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及

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2)意义:第一,区分层次是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征所决定的;

第二,区分层次是克服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刀切”“一

锅煮”等弊端的迫切要求;

第三,区分层次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要求;

(3)要求:第一,要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准确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

第二,要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

第三,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适宜的氛围,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考试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填空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心概念 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7. 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 28. 有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其他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30.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2. 以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为划分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3. 以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4. 宏观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35. 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36.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 37.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 38. 思想政治教育所说的研究对象,广义角度研究是指一切人。 39. 青少年和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40.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 42. 按教育对象的范围,可将目标分为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4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1. 2. 3. 4. 5. 6.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思想政治教育。(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极为丰富。) 7. 行为支配思想。(错误: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的绝大的多数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8. 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不一定反映人的思想。(错误。人的行为反映人的思想。) 9. 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10. 主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错误。客体因素) 11. 客体因素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错误。主体因素) 12. 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型的有控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篇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 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专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 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 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三、简答题 1、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 2、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 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 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与教 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 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 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 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四、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 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 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 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第一章绪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等于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宽广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泛义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则是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1)特殊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2)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2、对象的确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实践性(来源实践,用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综合性(多角度分析,应用各种学科)。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参与和非参与),实验法(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社会调查法(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总结经验法。 2、意义: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哲学的指导(基础),政治经济学的指导(物质利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方向);(2)坚持列宁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必须灌输的原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结合经济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宣传鼓动工作;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B、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C、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D、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亲自抓思想问题,加强领导; E、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 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政教育目的的功能: 1.为思政教育指明方向 2.为思政活动提供动力 3.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 思政教育目的根本任务:用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有新人是根本任务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部分约8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部分约20% (四)题型结构 解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共40%。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共6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试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考察、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过程及其规律、对象、目的和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环境、评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与培养等方面。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绪论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学科建设进程;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 3.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行为科学的关系。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要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的理论依据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 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 4内化和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对立性表现在:①两者处于思教过程的不同阶段②作用不同,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③成果不同④所用方式方法不同。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实践活动,带有强制性。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2奖励与惩罚关系;①批判往往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批判过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②过多的批判指责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③单一的使用批判惩处办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罚主义,如果将批判变成发泄个人的工具批判将失去任何效力。 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带明显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 2实践性,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3综合性,研究中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做综合考察,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 借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教建设, 1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坚持本质规定性(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与时俱进);坚持基本原理(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道大题(共计9个小题),满分150分; 2.本卷属试题卷,答题另有答题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该试题卷上或草纸上均无效。要注意试卷清洁,不要在试卷上涂划; 3.必须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题,其它均无效。 ﹡﹡﹡﹡﹡﹡﹡﹡﹡﹡﹡﹡﹡﹡﹡﹡﹡﹡﹡﹡﹡﹡﹡﹡﹡﹡﹡﹡﹡﹡﹡﹡﹡﹡﹡﹡﹡﹡ 一、简答题:(1-6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含义及特点。(10分) 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10分) 3.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0分) 4.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10分) 5.文化载体的内涵和特征。(10分) 6.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表现。(10分) 二、论述题:(1-3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1.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30分) 2.联系当前实际,谈谈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四有”新人的内在精神素质?(30分) 3.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坚持激励原则?(30分) 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内化与外化 2.思想品德结构 3.理想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 5.实地调查评估法 二、简答 1.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关系。

3.联系实际,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 4.评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无用论”和“万能论”。 5.结合我国实际,阐述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论述 列举并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宜君,详细阐述至少三个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正确处理价值一元与多元的关系。 2009年浙江理工大学考研真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第一章练习题一、辨析题 1.思想政治教育等于思想工作加上政治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是同一概念 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活动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二、简答题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 3.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6.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7.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8.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9.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三、分析题:试分析以下这段话的含义,并谈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其中的道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人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第二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人们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列宁当时所讲的“灌输”的条件已经改变,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再需要灌输。 2.灌输与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对立的 3.因为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无用的。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4.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6.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三、分析题 1.试分析“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含义,并分析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最后,分工立即给我们提供了第一个例证,说明只要人们还处在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已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第三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所以我们不能借鉴剥削阶级的教育资源。2.前苏联东欧国家已经解体,所以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能借鉴。二、简答题 1.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2.对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应做怎样的“古为今用”的思考?3.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4.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应做怎样的“洋为中用”的思考?5.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是什么?6.我党各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志性文件有哪些?三、分析题孔子:“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试分析孔子的思想体现了古代道德教育的什么特点?四、论述题1.试述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2.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第四章练习题一、辨析题1.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一切事业的核心2.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促进物质生产力的展3.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生产力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二、简答题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论断的含义2.简述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邱伟光 张耀灿)新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框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四个概念的辨析。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区别:含义不同,可得不是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政治工作,同样,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 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密切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性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区别:前者的含义要宽一些,后者的含义要窄一些,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联系:前者包含后者,后者体现前者。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01年简述题1、99年简述题1 简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活动,剥削阶级社会也有思想政治教育,任何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成员,从而巩固其统治;第二,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上其他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是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服务的,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有泛指和特指,泛指人类所有阶级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我们用特指的概念。2、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与区别(09年简答题1) 1)区别第一,含义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其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2)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基础和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学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其建设和发展也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伟大纲领性文件是毛泽 1957 年2 月发表东于的()重要讲话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反对党八股》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 案:D 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 A情感 B 意志 C思想 D行为答案:C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 确 定目标,制定计划B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C信息反馈 D评估控制答案:B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 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答案:D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A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答案:A 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 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答案:A 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 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 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答案:D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A《古田会议决议》B《论持久战》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答案: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答案:A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 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答案:D 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A人的全面发展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类解放 D共产主义 答案: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A个人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泛爱主义 答案:C 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是()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答案:D 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 )特点(A权威性 B计划性 C全面性 D自由性 答案:D 共产主义人生观与剥削阶级人生观的根本区别在于()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结局 D人生意义答案:A 确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A人的本质的学说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C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D 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答案:C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创者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答案:A 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是()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序论一,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分析。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 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 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怎样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是指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两者的区别是明确的,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有效的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只有在科学地促进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1]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首次使用“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是同志。 A、马克思 B、刘少奇 C、列宁 D、毛泽东()2、直到以来,我党基本上只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提法。 A、11届3中全会 B、11届6中全会 C、12届3中全会 D、12届6中全会 ()3、1986年9月,党的12届6中全会通过了。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关于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4、“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一论断是在 提出来的。 A、1924年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 B、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 C、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 D、1981年6月11届6中全会上 ()5、“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这些群众评价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的话,概括地说明了我们某些干部没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什么原则?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身教与言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 C、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为主()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要以表扬为主的原因,下述哪点不正确? A、人们的积极性是主导,因此要以表扬为主 B、表扬是直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一种形式,因此要以表扬为主 C、表扬是被表扬者某种美的表现 D、表扬为主能发挥、肯定长处和优点,有助于避开短处和缺点,避免因开展批评影响团结,引起矛盾冲突 ()7、下列对疏导方针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它强调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时,不能强制压服,只能启发人的自我教育 B、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择善而行,有的放矢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序论 一,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分析。 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怎样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是指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 两者的区别是明确的,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科学的规范的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一概念: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主要特点:(1)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在社会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反映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站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的基础上的,具有相应的科学性。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学说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受到实践的检验校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完善。 (3)独立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独立性表现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具有整体统一性;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本学科的系统理论(目的、原则、教育方法等)。综合性表现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必须和多个变量进行综合考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借鉴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是指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则是教育的对象,是客体。两者的界限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