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伤亡事故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伤亡事故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伤亡事故处理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伤亡事故处理

一、事故处理原则

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乘客伤亡事故,按照“先抢救伤者,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营,后处理事故”的原则处置。

坚持就近处理的原则。事故发生时,由值班站长、行车调度指定人员担任现场临时应急处理负责人。

地铁运营中发生乘客伤亡事故,公司相关部门应当保护现场,维持秩序,严格执行本办法有关规定。

二、具体划分办法

1、公司承担全部责任的事故

公司对由于自身过失造成乘客伤亡的事故承担损害赔偿。

2、施工承包商、承租商铺单位负责的事故

因地铁范围内施工承包商、承租商铺单位过失造成的乘客伤亡,由施工承包商、承租商铺单位负责处理并承担赔偿,必要时公司予以协助、配合处理。3、乘客本人负责的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乘客伤亡事故者,由当事人本人负责,由此造成地铁运营损失以及伤害他人的,视情节轻重移交有关单位追究肇事者相应的责任:(1)拦车、扒车、追车;拉、别、踢、挤靠安全门或车门;强行上下车。

(2)在未开放或非售票的站、场乘车;无票乘车或未通过闸机乘车(按规定可免票者除外)。

(3)在站内或车内追逐打闹、打架斗殴。

(4)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进站乘车。

(5)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安全装置。

(6)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按钮、开关装置。

(7)擅自进入轨道、隧道和其它有警示标志的区域。

(8)攀爬、跨越或钻越围墙、栏杆、闸机。

(9)违反《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的其它情况。

4、公司无需负责的事故

因不可抗力而引发事故,造成乘客伤亡的,公司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事故报告

1、车站、司机报告措施

车站、司机在发生乘客伤亡或接到乘客伤亡报告时,应立即报告行车调度,并通知轨道公安部门赶赴事故现场协助处理,视具体情况报 120 急救中心。2、在岗或非在岗地铁员工报告措施

其他在岗或非在岗地铁员工在发生乘客伤亡事故时,应立即通知车站、列车司机等。

3、行车调度报告措施

行车调度在接到乘客伤亡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公司相关部门通报。出现较大乘客伤亡事故时公司安全监察部和领导负责向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和领导报告。出现重、特大事故时,由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领导报市应急指挥中心及市委、市政府。

4、发生乘客伤亡事故时报告内容

发生乘客伤亡事故时,应报告如下内容:

(1)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地点(区间、百米标或站名等)、上/下行、列车车次;

(2)事故伤亡人数、姓名、性别、受伤情况、所采取的抢救措施、送往的医院、陪同人姓名、部门、职务(工种)等;

(3)报告人姓名、所在部门(工种);

(4)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若情况紧急可先报告上述部分内容,受理报告部门的人员,应详细记录、迅速上报

四、事故的现场处理

1、事故处理流程

发生乘客伤亡事故后车站人员初步判断属地铁责任的,车站应立即通知运营事业部安全负责人,由其向保险公司报案,并通知保险经纪公司和公司安全监察部。保险公司相关人员接到报案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处理,运营事业部相关人员配合处理。

2、车站发生乘客伤亡事故时处理方法

(1)值班站长的处理方法

值班站长担任临时应急处理负责人,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安排员工赶赴现场,与轨道公安共同疏散围观群众,保护事故现场,并寻找目击证人,做好证人陈述和有关照片的采集。

值班站长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做好标志和记录。对伤者进行必要的处理,配合 120 急救人员,通知伤者家属陪同伤者前往医院。无法联系到伤者家属的,必要时,安排车站员工陪同伤者前往医院。

(2)出现乘客死亡情况的处理方法

出现乘客死亡情况时,车站人员须听从轨道公安的指挥,在公安人员到达以前,站务人员应对现场做好保护、劝留证人.

(3)轨道公安现场处置程序:

视情指派相关警力立即赶赴现场,划定警戒区域,保护现场,寻找相关证人和物证、书证,防止证据灭失,进行现场踏勘等工作;

迅速对受伤人员采取临时救治措施,并根据需要立即通知120 急救中心进行抢救;

将伤亡人员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单位,并做好善后工作;

根据需要准备新闻口径,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

现场勘验;

调查通报。

(4)乘客伤亡事故应填表

车站人员在乘客伤亡事故发生后,应适时填写《乘客伤亡事故报告单》。3、区间列车上发生乘客伤亡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列车驾驶员应立即报告行车调度,按行车调度指定的受理车站,及时将受伤乘客送车站处理,车站不得拒绝受理,并按车站乘客伤亡事故流程处理。

列车上因斗殴等治安或刑事案件所致的乘客伤亡事故,列车驾驶员应立即报告行车调度,行车调度通知就近站轨道公安处理。

4、发生的乘客伤亡事故涉及刑事案件时的处理方法

发生的乘客伤亡事故涉及刑事案件时,站务人员应积极协助公安人员缉捕涉案嫌疑人员。在对伤亡事故进行上报和处理的同时,尽可能快速通知伤亡者家属或单位。

五、事故调查

1、处理流程

发生乘客伤亡事故后有关部门和个人应予以协助配合。具体处理流程详见乘客伤亡事故调查、结案处理流程图。

2、乘客伤亡事故调查所取证的内容

(1)由车站人员填写的《乘客伤亡事故报告单》

(2)由乘客(代写则需乘客签章或按手印)填写的《乘客伤亡事故乘客陈述书》(3)由见证人填写的《乘客伤亡事故旁证陈述书》

(4)事故发生过程的照片、监控录像、录音等资料。

(5)伤残、死亡证明、收入证明、误工证明、被抚养人证明、财产损失证明、交通费用发票、住宿费发票、医疗诊断、医疗费用清单等理赔所需材料。

3、乘客伤亡事故处理

(1)乘客伤亡事故处理中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填写有关材料,并逐级完成审批工作。

(2)乘客治疗全部结束后,由车站、客运中心、运营事业部、安全监察部与乘客签订《乘客伤亡事故处理协议书》。

(3)凡属于地铁责任造成的乘客伤亡,其医疗费用、丧葬费等费用,超过保险公司赔付金额的部分由公司负责赔偿。

(4)凡属非地铁原因造成的乘客伤亡,以及利用地铁自杀者,伤者的医疗费、死者的丧葬费用等,由伤亡者本人、家属、法定监护人或其所在单位负责,公司不承担任何费用。治安、刑事案件,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5)无人认领的尸体,按轨道公安机关的要求进行处理。对暂时不明身份的伤者,抢救费用暂时由公司垫付。

(6)乘客伤亡治疗费用以外的其他补偿费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7)在乘客伤亡事故处理过程中,如出现事故被上诉到法院的,由总公司指定部门进行应诉。

(8)待乘客伤亡事故处理结束后由车站填写《乘客伤亡处理单》经逐级审核后在安全监察部和运营事业部备案。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第三阶段导学资料 第8章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法与规章制度 重点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562-2008/IEC及GB/T 50438-2007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 (4)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 (5)IRIS-- International Railway Industry Standard。 难点知识: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法与规章制度。 法制建设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依据。它明确了各级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职能、权限和义务;协调安全管理工作中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之间的关系;规范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作用建立安全管理的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原建设部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并于2005年3月1日经第53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发布,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规定了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应当进行工程初验;初验合格的,可以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并具备基本运营条件的,可以进行试运营。旨在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正常、安全运营,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保障乘客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者的合法权益。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大运量的城市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本办法所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指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常安全运营而设置的轨道、隧道、高架道路(含桥梁)、车站(含出入口、通道)、通风亭、车辆、车站设施、车辆段、机电设备、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等设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原因及预防 一.重大交通事故类型 1)铁路重大事故 列车事故 火灾事故

恐怖袭击 自然灾害 2)城市轨道重大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水灾事故多数是由于系统内部水管爆裂、地下结构破坏渗水等造成的水淹事故。 从发生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来看,主要是上述5大类的事故和灾害,另外还发生过人员踩踏事故、重大停电事故等其他类型的重大运营事故,但发生的次数很少。 二.重大交通事故成因 从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来看,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车辆、

线路、设备以及环境等因素。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地铁乘客、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在 场人员所涉及的因素。主要有恐怖袭击、工作人员的不当 操作、乘客的不安全及不当行为。 车辆因素 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线路因素 线路设计和施工缺陷,如道岔伤损、枕轨伤损、道床 伤损、接触网伤损、钢轨断裂等均可能导致列车脱轨。 设备因素 一是由于设备自身故障;另外由于运营管理不善引 发的系统故障。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的故障是 由运营管理不善而引起的。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和系统内部环境。自然环境因素是引发城市轨道交通重大运营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部分以及敞开段部分,往往在运营中受制于自然环境条件,还存在轨道周边外界异物侵限的危险。内部环境主要是由设备用房等场所的常年阴暗潮湿环境和虫鼠害等,极易造成关键设施设备的故障,以及站厅内商业区域的可燃物易造成火灾 三.重大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1)各类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分布: 火灾事故发生比例最高,占到近一半的比例。火灾事故、列车事故、恐怖袭击这三种事故类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中的主要重大事故,占总事故数的85%。 (2)各类交通事故发生时间分布 从世界范围发生事故的趋势来看,近年来,火灾发生的 周期较早期在逐渐缩短,发生频率在大幅加快;针对城市轨 道交通的恐怖袭击事件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绝大多数都 集中在近10余年中,而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还将成为恐怖分 子袭击的一大目标。 (3)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多样性 从发生的原因来看,事故致因呈现多样化。社会、自然和系统状态等运营管理所难以实施控制的环境因素,设施设备等系统自身因素,人为蓄意破坏行为、乘客不安全行为、工作人员不规范行为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重大运营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原因及预防 一.重大交通事故类型 1)铁路重大事故列车事故 $1国円外拉市軌道空通重大列车事数一庞袅 鼻牝时啊1'1 Att/A ]^5刘啊碳也Ju k ^.E5CB帕耳\ 1^1- 04 II h吨竝人我J*1 A mr os- “门刑约化佛*死nA布悯frA [诃 4 03n本西3人我44 K 冲艸06 £国側ftt9A 1999- 0?:卩叫険刿'1 l£.lr ffilU 】圳xi- u){- 13 :I跚挥仍侥Ji 2WIM- 01- 11J H 木f. V叮1好S3 A fi hi k 2JJH- III- 25■ “ test H怖52 A 2O&3- 10 ■ i' ■■-?■■车腳?frl A 20W- IL- 2 ⑺-M RT咀耳fllioA 如仍-0L- 17峑IE/?:ft MO ftA 3005- C4H朮fijtfeft W幻人点456A 那07 2广讯廿巳他沖审■ir i.i^.'s \ f 41 A,ft 47 A 2006- 10- 17t J.?J-.'j^/t ■'■']■ LJC ft I A ..ft Bf A 躺J7- U.1- M训洞扣列轴一储址i人.费雾人 5DTW- Oft-吁「H-列q用词\.ft Jh K 如-IW- (19 I *轴fij勺Ml呻啓附四站可第害*早崗曲障匹鶴$ h 3O?- 10- 11总观巴券ffiJfi A 为4 1:- 22中個谓g车用沔邮怦运钓』h 火灾事故

恐怖袭击 33国外城市软道交通it 隠怖装击壽炸一览亲 实曲卫r AwOr 亡 HIT- lb M A^KXNrH 肮丸 14W-B- 20 FU 柬京 障 12 k WHijOVh 11*15- U7- 25 址Ik-券 口盟煤广爱:|| Hl>A ,ftllTA 曲6- M- II ■罗店灵 ft 4 A 血 1A 忡赂12- ?3 法H 巴靠 把』Anft St A 1 畑 01- <1| 别U 旭㈱ n 那轟击 ftU ?- II- 20 职时1即;;处 饰M 瓷ili 钏人 2D01- UI ".■■■.;'. ft ti A 则1 W 02 惭 40 ;rK Xidi- D2-輛 B f.毗林占 4[邛■片1U \ X1H- 08 - 31 跖卸. 址 M AM ID < JI415- U7- <1? 曲射莒li ft 56人加紬 300?- Qf- 11 印豪童买 自然灾害 忙、地: ^at&W 12 捌童人2轩W 宋 肩山EIIH 瑞九柑H 配决 1^11- I.U 'J :'1 t- f 林 A A n-换 规L-第 人为“n a 」.. ]齡2_ 4)1 如P 丸強瓠軋 1.. <■ ■X -! WT5- 07 瓦直牡L?! R?fi- 10 hi 索犬事桂姜 人方地火 Si7k- Id rtm 怦乂 J ; -i .:. 2: 01 壬營山 V 舟制: ]*?y- ot I.IG M 戟 l^W 04 略ua 規申 书他起吠 l??4i 01 ?1 ? ffcft 2昇鴉聲起戎 mu-im i :l':fll?? K .\火认 ]Wft| - 4M> 幢M 爭更u 柳 也声k i 1*M2- U3 ijk :严抄 IA .1 屯 jk m2- M ]*j|2- Dh '.'■金玳 IL?>11 席训- 1?8J- (XI- a 6 1. -', L. H UH 甬'. 1?时 m 您曲九足园 电揖脛火 ]*?5 IMi 应■址朮 i?n- ii- it 範国艳負 |W| I-. 1、* 世 ft *1 -k 】韬2 Oft 1BO 们呻 - i;< ->L .'. 14^4- 14- 03 MLHX 细 AX 2PI)| 忻 ?"厭山Jffri ; -k u” U 帥E 牌 mn M * JbULM- Of- 1 1 an sikn *出乜舉 加很列仙石.t 爲77 I I -■ : 4 I.刃 .7 1列$戟説丄人址广 H 屯 A.'; 4 I '■■■'. iStA 瓦I 丸-也m k \ HS \ J -^. i n. i j . 塑i A ** 5? A-fj JL* fv ?E 7扎 1:11 y it \ 4?* 4此叫 I W+il 1 MTt-ft 15 K IE J A^ft 1A i<*?. 1 %丹.札:* K 1), * A p i ■ k . I I m ”: \ & JH A fl u A < 8MA.? 1?A K 剁人 协聲A JE m A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办法

编号:SY-AQ-07866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办法 Measures for safety supervis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办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围绕运营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行车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人力资源安全培训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对乘客行使安全管理职能;搜集、积累、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信息资料;接受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按要求向其提交安全工作报告及其他与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文件,协助其做好重大事故处理和调查工作;加强与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确保部门间的协作达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公安、消防和医疗部门:负责各自职能范围内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打击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和乘客为目标或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为主要场所的治安犯罪、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以及救治各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另外,消防部门还对运营企业实施消防监管。

1规划建设企业: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贯彻有关安全规定;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部门提交工程图纸或报告施工中有关安全设施的进展和完成情况。设备生产和进出口企业:按照有关安全要求组织产品的生产和进口;将产品送检或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2建立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建议 2.1完善法制法规建设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安全法规尚属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均没有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规定。立法空白导致通过行政手段来建立和运作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与法建手段相比,行政手段虽然同样具有强制性,但在稳定性和明晰性方面却相去甚远,这将给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隐患。在全国性法律法规立法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首先推动地方立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做出规定,如《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2.2完善安全监管机构设置我国对轨道交通行使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往往机构规模小、专业人员缺乏、兼职情况多,难以有效行使安全监管职能。目前应在已具有轨道交通设施的城市试点建立由安全管理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乘客和运营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基本原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统筹协作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职责】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运营安全前期防控 第五条【规划衔接】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

规划应当征求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意见。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运营安全保障等因素,对线网架构、换乘枢纽规划、线路建设时序、线网综合应急指挥系统等提出意见。 第六条【安全专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编制运营安全专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应当征求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意见。 第七条【配套设施】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当统筹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防范、消防、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无障碍交通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划设计相关设施。相关设施的布局、规模等应当与需求相适应,并与车站统一规划、同期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第八条【设施设备选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车辆、信号、自动售检票等设施设备选型应当统筹考虑与线网中其他线路设施设备的相互兼容和统一,以降低安全风险,确保运营可靠,提高运营效率效益。 第九条【运营单位条件】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健全的行车管理、客运管理、设施设备管理、

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春季期末考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试题和答案精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测试题 本试题共六个大题,总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个题合计10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 1.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2.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救援体系的应急机制之一“属地为主”是强调“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3.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仅包括企业的员工。() 4.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输送给列车的是交流电。() 6. 列车司机除熟练掌握列车驾驶知识外,还应经消防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应履行其职责。() 7.需要在轨行区内进行的抢修作业和可能侵入轨行区抢修作业,必须在周末进行。() 8.城市轨道交通发生火灾比地面建筑物中发生火灾更具有危险性。() 9. 安全标志的作用是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以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但不能代替安全操作规章和安全防护措施。() 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操作设备。()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4个题合计28分;把唯一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规定,()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安全管理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第一 C.预防为主 D.服从领导

2.在车站、车辆基地内所有与行车、调车作业有关的危机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事件属于()。 A .行车事故 B.客运事故 C.自然灾害事故 D.人为事故 3.安全标志是用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由图形符号、()、几何边框和或文字构成。 A.安全色 B.红色 C.背景色 D.对比色 4.施工计划按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临时补修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A.日计划 B.年计划 C.日补充计划 D.补充计划 5.关于施工批准权限,若是在车辆段内且影响了正线的施工,不仅要找车辆段调度,还要找()批准。 A.车站 B.车辆段调度 C.站长 D.行车调度 6.抢修工作执行部门原则上在工程车到达后()分钟内完成装载设备、物品等工作,并安排跟车人员上车。 A.8 B.15 C.10 D.5 7.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给水排水系统事故(故障)的原则是()。 A.先通后复 B.先修后通 C.先停运等待修复 D.灵活维修方式 8.下列()不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环境控制的内容。 A.车站通风控制 B.车站排洪控制 C.车站噪声控制 D.车站排烟控制 9.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人是有特殊作用的,下列()不是人的特殊作用。 A.人的主导性 B.人的主观能动性 C.人的自觉性 D.人的创造性 10.发生火灾时,用标准用语进行广播宣传和疏散引导,稳定乘客情绪,引导乘客使用车内灭火器灭火和进行紧急疏散的是()。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试题及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试题使用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试题范围:全册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版次:第2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在生产活动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而客观存在的可能对系统造成损失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 A.安全 B.危险 C. 隐患 D.事故 2、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质量落实、时间落实,按期整改完成。 A.设备落实 B.经费落实 C.数量落实 D.环境落实 3、行车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部分。 A.核心 B.重要 C.主要 D.次要 4、线路改道时,不得连续松开()以上轨枕螺旋。 根根 C. 3根根 5、城市轨道交通()在发生火灾、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是进行应急处理、抢险救灾和反恐的主要手段。 A.消防系统 B.供电系统 C.环控系统 D.通信系统 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法人代表每月至少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A.两次 B. 一次 C.三次 D.四次 7、()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A.分级响应 B.属地为主 C.统一指挥 D.公众动员 8、安全生产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 A.国家政府规章 B. 机构规章 C.经济规章 D.地方政府规章 9、地铁运营系统基础安全评价总分是(),表示可接受。

~95 ~90 C.80~95 ~85 10、()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是行车的基础。它的作用是引导机车车辆运行,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载荷,并把它传给路基。 A.线路 B.钢轨 C.轨枕 D.道岔 二、多项选择题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着名的戴明管理思想,即“戴明模式”或称为PDCA模型为基础。一个组织的活动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实现,通过此类方式可有效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 A.计划 B.行动 C.控制 D.检查 E.改进 2、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预警由高到低可分为红色、()、蓝色四个级别。 A.绿色 B. 橙色 C.紫色 D. 黄色 E.黑色 3、城市轨道交通排水系统包括()。 A. 水龙头 B. 废水系统 C. 污水系统 D.雨水系统 E. 防灾报警 4、目前应急管理体系、机构设置,主要有()。 A.层级型 B.联动型 C.专职型 D.综合型 E.简单型 5、下列()属于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 A.定期对土建工程进行维护、检查,并及时维修更新 B.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检查 C.检查和维修记录应当保存至土建工程使用期限到期 D.确保运营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E.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设置报警、灭火、逃生、紧急疏散等器材和设备 6、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式主要有:()。 A.经常性安全检查 B.不定期安全检查 C.专业性安全检查 D.群众性安全检查 E.定期安全检查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1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若干因素分析 1.1城市轨道交通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中旅客运输的主要载体,其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里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重点分析容易引发的几方面安全问题。 (1)列车开行密度大,导致列车相撞等运行事故的发生机率增大。 (2)车站及列车内旅客密度大,旅客流通量大容易形成安全问题 旅客车内人身安全问题。列车内过度拥挤,导致旅客容易与列车车体等接触过多容易引发烫伤、触电等问题。旅客人数过多导致上下车过程中非常拥挤,容易发生旅客被踩伤及挤伤的问题。旅客密度大导致车内空气流通差,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生理功能较弱的旅客发生窒息等生理问题,同时也引发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扩散。旅客密度大直接导致治安问题的出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列车内借拥挤的环境实施偷盗的现象较为严重。大量的旅客容易成为恐怖份子袭击的目标。自杀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心理学分析自杀者往往喜欢选择人员较多的地点进行自杀,近年来城市轨道内自杀事件频繁发生。 (3)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特别的地理位置及封闭性的特点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地铁顶棚及轻轨高架桥比一般运输形式的基础设施更容易受到破坏,并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更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恶劣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较为严重,如发生大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状况将产生地铁排水问题,轻轨防风、防滑、排水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封闭性的特点加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也会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 1.2 从人、车辆、线路以及法律等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安全问题 (1)人的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要以人为本,轨道安全管理也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乘客的因素,保障广大乘客的安全。由于乘客的素质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没有遵守乘车规则造成的,所以应加强对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由于乘客拥挤造成对轨道交通安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疏忽引发事故的比例也较大,而且后果严重。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与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关系。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 (2)车辆因素 车厢虽然使用的是耐燃材料,但在燃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毒气体。因此车辆所使用的阻燃材料是否合格、安全装置是否充足有效,对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车辆是否符合运行要求、车辆技术状况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的运行安全。 (3)线路因素 轨道交通是一个封闭式的交通系统,线路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故的产生与线路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如地面轨道交通平面交叉口的密度较大、区间隧道内的照明条件差、缺少信号标志等都会影响交通安全。 (4)法律因素 在我国现有的轨道交通政策法规中,对安全管理虽有原则的、定性的要求,但缺少具体的管理条文及定量的衡量标准,也缺少有关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政策。 2 加强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和手段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的快速交通工具,安全状况是其管理水平和各种质量的综合反映。“安全第一”是乘客的根本需求和首要标准。轨道交通的安全包括消防安全、行车安全、综合治理安全等诸多方面。除了一些突发性事故外,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有前兆的。为了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从以下各方面着手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2)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规划教材。共分为4个单元,l8个工作任务。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理论体系;站务工作常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行车工作中重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恶劣天气与自然灾害等综合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此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与方法,对于学生步入社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 1.能说明突发事件的定义、分类、分级和特征; 2.学会编制应急预案; 3.熟练掌握车站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流程; 4.掌握行车突发事件的以及处理原则及方法; 5.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自然灾害及恶劣天气下的应急处理方法。 三、参考学时 单元顺序及名称总课时授课技能训练 单元1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概述? 单元1.1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概述? 单元1.2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 单元1.3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 单元1.4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演练? 实训1.1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 实训1.2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方案?7 3 1 1 1 4 2 2 单元2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单元2.1 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与客运组织措施? 单元2.2屏蔽门系统故障应急处理? 单元2.3车站客伤事故的处理? 单元2.4车站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 单元2.5大客流应急处理? 单元2.6城市轨道交通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理? 单元2.7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 实训2.1屏蔽门故障应急处理演练? 实训2.2乘客受伤(急病)救助演练? 实训2.3 车站发生群伤或群体性恐慌事件应急处理演练? 实训2.4车站接到炸弹恐吓电话事件应急处理演练? 27 13 1 2 2 2 2 2 2 14 2 2 2 2 2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阶段事故案例统计、汇编_2019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统计及分析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快报信息系统统计,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试运营及正式运营过程中坍塌事故所占比例较大,往往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严重,必须重点防。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不仅涉及到人、车辆、轨道、列车运行相关设备(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主要因素,还受到社会、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将按照通过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回顾一下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的事故。见下表。 典型事故统计 1、近二十年国外地铁运营事故统计情况: (1) 火灾事故 1971 年12 月加拿大蒙特尔火车与隧道端头相撞引起电路短路,造成座椅起火,36 辆车被毁,司机死亡。 1972 年10 月德国东柏林车站和4 辆车被毁。 1973 年3 月法国巴黎人为纵火,车辆被毁,2 人死亡。 1975 年7 月美国波士顿隧道照明线路被拉断,引发大火。 1976 年5 月葡萄牙里斯本火车头牵引失败,引发火灾,毁车4 辆。 1976 年10 月加拿大多伦多人为纵火,4 辆车被毁。 1977 年3 月法国巴黎天花板坠落引发火灾。 1978 年10 月德国科隆丢弃的未熄灭烟头引起火灾,8 人伤。 1979 年1 月美国旧金山电路短路引发大火,1 人死亡,56 人伤。 1979 年3 月法国巴黎车厢电路短路引发大火,26 人伤。 1979 年9 月美国费城变压器火灾引起爆炸,178 人伤。 1979 年9 月美国纽约烟头引燃油箱,2 辆车燃烧,4 名乘客受伤。 1980 年4 月德国汉堡车箱座位着火,2 辆车被毁,4 人伤。 1980 年6 月英国伦敦烟头引发大火,1 人死亡。 1980~1981 年美国纽约共发生8 次火灾,50 人重伤,53 人死亡。 1981 年6 月俄罗斯莫斯科电路引起火灾,7 人死亡。 1981 年9 月德国波恩操作失误火灾,无人员伤亡,但车辆报废。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试题及答案

城 市轨道交通 运营安全》试 题 出版 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指在生产活动中, 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 识和技术力量的 限制,或者由于 认 识上的局限,而客观存在的可能对系 统造成损失 的不安全行为或 不安全状态。 A. 安全 B.危险 C.隐患 D.事 故 2、 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 ”,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 、 ( )、质量落实、时间 落实,按期整改完成。 A.设备落实 B.经费落实 C.数量落实 D.环境落实 3、 行车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 )部分。 A.核心 B.重要 C.主要 D.次要 4、线路改道时,不得连续松开( )以上轨枕螺旋。 A.5 根 B.4 根 C.3 根 D.2 根 5、 城市轨道交通( )在发生火灾、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 是进行应急处理 、抢险救灾和反恐的主要手段。 A.消防系统 B.供电系统 C.环控系统 D.通信系统 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法人代表每月至少召开( )消防安 全工作会议。 7、( )是应急活动的最基本 原则。 A.分级响应 B.属地为主 C.统一指挥 D.公众动员 8、安全生产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 )。 A.85 ?95 B.8 0 ?90 C.8 0 ?95 D.75 ?85 使用 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试题范围:全册 版次:第2版 A.两次 B. 一次 C.三次 D.四次 A.国家政府规章 B.机构规章 C.经济规章 D.地方政府规章 9、地铁运营系统基础安全评价总分是( ),表示可接受。

10、()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是行车的基础。 它的作用是引导机车车辆运行,直接承受由车轮传来的载荷,并把它传给路基。 A.线路 B.钢轨 C.轨枕 D.道岔 二、多项选择题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著名的戴明管理思想,即“戴明模式” 或称为PDCA 模型为基础。一个组织的活动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来实现,通过此类方式可有效改善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 A.计划 B.行动 C.控制 D.检查 E.改进 2、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预警由高到低可分为红色、()、蓝色四个级别。 A.绿色 B.橙色 C.紫色 D.黄色 E.黑色 3、城市轨道交通排水系统包括()。 A. 水龙头 B. 废水系统 C. 污水系统 D .雨水系统 E. 防灾报警 4、目前应急管理体系、机构设置,主要有()。 A.层级型 B.联动型 C.专职型 D.综合型 E.简单型 5、下列()属于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 A.定期对土建工程进行维护、检查,并及时维修更新 B.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检查 C.检查和维修记录应当保存至土建工程使用期限到期 D.确保运营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E.在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内,设置报警、灭火、逃生、紧急疏散等器材和设备 6、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式主要有:()。 A.经常性安全检查 B.不定期安全检查 C.专业性安全检查 D.群众性安全检查 E.定期安全检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

一、安全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评价项目权重 车辆系统0.1 供电系统0.15 消防系统与管理评价指标0.1 机电设备评价指标0.1 通信设备评价指标0.1 信号设备评价指标0.15 土建评价指标0.1 其他评价指标0.2 评价项目(权重)一级分项(权重)二级分项(权重) 车辆系统评价指标(0.1) 车辆(0.8) 车辆安全性能(0.5) 安全防护设施(0.4) 车辆可靠性(0.1)维修体系(0.2) 维修制度(0.5) 维修人员(0.5) 供电系统评价指标(0.15) 主变电站(0.25) 主变电站设备(0.5) 主变电站安全防护设施(0.4) 运作与维护(0.1) 牵引变电站 (0.25) 牵引变电站设备(0.5) 牵引变电站安全防护设施(0.4) 运作与维护(0.1) 降压变电站 (0.25) 降压变电站设备(0.5) 降压变电站安全防护设施(0.4) 运作与维护(0.1) 接触网(0.15) 设备情况(0.8) 运作与维护(0.2) 电力电缆(0.1) 设备情况(0.8) 运作与维护(0.2) 消防系统与管理消防设备(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及联动控制(0.6)

评价指标(0.1) 气体灭火系统(0.1) 消防水系统(0.1)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0.1) 灭火器(0.1) 消防管理(0.3) 车站消防管理(0.4) 人员与设备(0.5) 建筑与附属设施防火(0.1) 机电设备评价指标(0.1) 自动扶梯、电梯 与自动人行道 (0.1) 自动扶梯、电梯与自动人行道设备(0.8) 安全防护标识(0.1) 管理与维护(0.1) 屏蔽门系统与 (0.25) 屏蔽门系统设备(0.8) 安全防护标识(0.1) 管理与维护(0.1) 给排水设备 (0.25) 给水系统(0.45) 排水系统(0.45) 管理与维护(0.1) 通风和空调设备 (0.1) 通风和空调设备(0.9) 管理与维护(0.1) 风亭(0.3) 设备(0.9) 管理与维护(0.1) 通信设备评价指标(0.1) 通信设备(0.9) 通信系统技术(0.15) 传输系统(0.15) 公务电话系统(0.15) 专用电话系统(0.15) 无线通信系统(0.15) 图像信息系统(0.1) 广播系统(0.05) 通信电源(0.05) 通信系统接地(0.05)维修体系(0.1) 管理与维护(0.7) 维修配件(0.3)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预案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预案 培训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员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有较全面的认识。要求学员掌握设备故障类、治安消防类、客流突变类、反恐类等各种突发事件的控制中心的应急处置程序;熟悉应急处置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信息报告的规定;达到熟练运用各种行车调整手段及时处置相关突发事件的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挥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系统,既牵涉到城轨运营公司中的列车、线路、信号、供电、调度指挥、客运服务、设备维护等各个部门,也与天气、乘客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在这个系统中的任何环节发生故障或事故,都会给运营指挥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对于城轨运营公司职工来说,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是其核心的职业能力,需要认真学习、反复演练和牢固掌握。本章中将按设备故障类、治安消防类、客流突变类、反恐类和其他类等五种类别,对不同种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法进行阐述。 第一节应急处置的基本措施 一、应急处置工作的基本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相关

部门应按照“安全第一,兼顾效率;统一领导、逐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基本原则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在发生设备故障或出现事故、事件时,列车调度员应按“先通后复”的原则进行处理。必要时,可组织小交路运行、越站、关站、封锁区域等调整方案。如设备故障、事故、事件伴有火情或出现危及员工、乘客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各级调度应遵循“先救人,救人与处理事故同步进行”的原则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处置中的信息报告和通知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及时准确的信息报告和通知对救援抢险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应急处置前期,列车调度员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报告OCC值班主任、综合调度。在应急处置中期,列车调度员应根据突发事件处置进展情况,进行信息续报。在应急处置后期,应急处置结束,列车调度员应通报预案终止信息,进行故障影响统计与通报。 三、应急处置基本流程 (一)前期处置 1.信息接报 相关调度员在发现突发事件、事故时,立即报告当值值班主任、检调、综合调度。 2.行车调整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危害与防范(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危害与防范 1.前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压力日趋加大,一些特大型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的矛盾非常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缓解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近年来全球地铁事故不断发生,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地铁也先后发生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运营中存在的安全影响因素,对于防止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运营的安全状况,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建设施工到正式运营的各个环节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要想确保地铁建设与运营安全,就必须使参建与运营管理的每一个单位和个人都建立“大安全”概念,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技术、管理手段,依靠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从每一环节入手,把风险降低至可控制程度。通过对各种安全影响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时规避了地铁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了地铁建设与运营的安全。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轨道交通安全因素从整体上来看分为建设期间安全影响因素和运营期间安全影响因素两大类,建设期间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建设期间地铁车站、地铁区间、周围环境等影响因素;而运营期间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为事件、火灾、运营故障等影响因素。

与一般地面工程相比,地铁建设项目有几个特点:一是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一般有百余公里至数百公里。二是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有高新技术领域。三是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四是投资大,每公里造价达3~6亿元,线网建设则需要数百亿元。五是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的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项目管理涉及的管理要素繁杂。六是项目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技术风险大。地铁与地下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建设中的技术方案和机械设备、以及周边环境(包括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土木工程中最具有挑战性。 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在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对潜在技术风险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以及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在上海、北京以及新加坡和发达国家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地铁工程安全事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地铁设计、建设、管理以及安全防范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2.1.1 地铁车站建设安全影响因素 地铁车站施工安全主要存在以下影响因素:不良地质条件;围护结构施工质量存在隐患;地基加固失效;降水方案不合理;支撑体系失稳;承压水突涌及坑底隆起;基坑坍塌;主体结构楼板浇筑时失稳;主体结构混凝土开裂;主体结构防水层质量失效;车站整体上浮等。

(完整版)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 摘要:行车事故的发生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严重的交通堵塞。本文首先 通过论述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的概念和分类入手进行详细描述。然后对我国行车事故案 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车事故紧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行车事故 的发生概率,保证乘客的行车安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管理、预案 轨道交通,作为目前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在世界各大城市发挥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轨道交通的安全广受社会热议,目前,无论是我国国内城市,亦或是国外,均发生过不少次数的轨道交通行车事故。因此,分析轨道交通事故的成因、 研究针对轨道交通事故的对策、制定事故发生以后的应急处理预案,对预防和减少轨道交 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的降低轨道交通事故的 危害具有重大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事故的概念及分类 (一)行车事故概况 事故是指意外的灾祸和损害。凡在行车作业中,由于行车作业有关人员违章作业、人 为差错、技术设备故障或其他内外部因素,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影响正常行车或危 机行车安全的事故均构成行车事故。 1.行车事故分类 (1)按照行车事故的内容,行车事故分为列车事故和调车事故两类。 (2)按照行车事故的责任承担,行车事故分为我方责任事故、双方责任事故和无责任事故三类。我方责任事故和双方责任事故均属行车责任事故。 (3)按照行车事故责任的承担比重,行车责任事故还可进一步分为全部责任事故、主要责任事故、次要责任事故和一定责任事故四类。 (4)按照行车事故的性质、损失以及对正线列车运行的影响程度,行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五类。 二、重大行车事故案例分析 (一)成因分析 轨道交通的安全不仅涉及车辆、轨道、站台、人员等硬件设施,同时涉及运行系统等 软件设施,因此,地铁的行车事故成因杂而繁多。针对目前为止的多起国内外轨道交通事 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行车事故原因主要是:人员问题、车辆自身问题、 轨道及硬件问题、运行系统问题。 1.乘客的不慎和故意跳入轨道之中 长期以来,因人员跳人轨道,造成列车延误的事件屡次发生,短的一两分钟,长则三五分钟。而列车只要一旦受到影响,不能正点行驶,势必影响全局,就需全线进行调整。2010 年上海1 号线上海南站与锦江乐园站间,有一男士在地铁1 号线锦江乐园站与上海南站站区间被撞身亡。事故发生后,为保障地铁正常运行,地铁方及时与轨道公安分局取得联系, 并迅速采取措施抓紧处理。故在早高峰来临前,使1 号线恢复了正常运营,没有发生大面积延误。 2.工作人员的操作和处理不当所致 2013 年2 月17 日,北京房山线2119 次FS015 车因司机的处理不当,未能及时采取正确处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典型的地铁事故分析,找出了常见地铁事故的原因。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中旅客运输的主要载体,其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安全事故仍有发生。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建设已经进入高潮期,城市轨道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总结出在遇到地铁挤压踩踏、地铁火灾、地铁追尾等一系列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案,以及乘客要如何自救等知识。 关键词:城市轨道事故案例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引言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密度越来越大,使得交通拥堵成为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综合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以不断修建公路作为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科学合理,不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而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方式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相比,具有载客量大、运营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的特点,既能节约城市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又能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因此,在轨道交通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各大城市解决道路拥堵问题、提升发展空间的首选方案。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大铁道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平时的需求,但高峰时期仍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运量不足。城轨发展方兴未艾,距离成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还有相当远的距离。长远来看,现有铁路提速、新建重要线路和增加列车频度将成为大铁道发展的主趋势。而交通对于城市中心功能区的制约,对城市整体经济的影响将促使城规更快发展。 2013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0.3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519公里。路网密度107.4公里/万平方公里,增加5.7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复线里程4.83万公里,增加4538公里,复线率46.8%,提高2.0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5.58万公里,增加4782公里,电化率54.1%,提高1.8个百分点。全国有18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比上年末增加2个。轨道交通运营线路81条,运营线路总长度2408公里,增加12条、350公里,其中地铁、轻轨线路分别为67条、2050公里和9条、290公里。拥有轨道交通车站1549个,增加174个,其中换乘站134个,增加18个;运营车辆14366辆、34415标台,分别增长13.9%和12.2%,其中,地铁车辆12971辆,轻轨车辆1253辆,分别增长15.6%和0.5%。2013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8%,旅客周转量10595.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0%。全国铁路运输货物39.7亿吨,比上年增长1.6%,完成货物周转量29173.9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旅客运量109.19亿人,运营里程2.74亿列公里,分别增长25.1%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