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资源开发与海南海洋经济发展
南海稳定对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影响

南海稳定对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影响作者:李晓欢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在报告中指出南海海底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后,南海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南海周边国家与我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归属上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并呈复杂化趋势。
海南地处我国最南端,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南海的稳定息息相关。
南海的稳定将有利于海南大力发展海南海洋旅游业、海南渔业、海南交通运输业。
关键词:南海问题海南海洋经济一、引言南海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自古以来是沟通中西方国家的主要交通航道,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近年来,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越来越多,美国的强势介入也加剧了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当前,世界已出现了蓝色经济浪潮,海洋经济一直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
海南省作为海洋大省,海上资源十分丰富,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属于海南管辖范围。
海南海洋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南海的持续稳定,而南海的稳定又与南海问题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关于南海问题,其由来已久。
南海,也称为南中国海,由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组成,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和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周边国家对此基本无异议,都默认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
但自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在报告中指出南海海底蕴藏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后,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属于中国这一事实悄然发生了变化并依托各自的地理优势陆续侵占我国南沙群岛多个岛屿礁滩,南海问题由此产生。
南海四大岛屿中,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由我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我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是南海四大岛屿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同时也是受侵占最多的群岛和南海问题的主要焦点。
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选择

有力推动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捕捞-精养-深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针对海南地区渔业技术水平落后、渔业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应以持续科技创新为杠杆,不断增强海洋渔业的产业竞争力。通过远洋船舶技术改造、实施海上信息化等多种形式,刺激外海和远洋捕捞业,以维持和箱养殖业和热带海水养殖苗种培育业,基于产业集群式和产业链式模式布局,提升海产品精加工和深加工行业的集约化水平。通过多种举措,强化海南省渔业的行业竞争优势,实现海洋渔业由偏重捕捞+养殖的单一模式,转型为集成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增值环节的价值链式发展。
创新性地发展海洋旅游业。借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东风,充分利用南海海域热带海岛资源,发展“海岛+海滨”复合旅游模式,不断丰富和创新国际旅游岛的内涵与外延,把海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海滨”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更为关键的是,开发南海海域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也间接维护我国的南海海洋权益。
海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

海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海南地区位于中国南海之中,是中国最大的岛屿省份。
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包括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
首先,海南地区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它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南岛被誉为“绿色宝岛”,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
这些资源为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可能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因此,海南地区需要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次,海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它可以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重要贸易和交流枢纽。
然而,海南地区在发展对外开放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由于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海南地区的对外交流和贸易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网络的改善是海南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此外,海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海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温暖的气候,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海南地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例如,过度依赖旅游业可能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化和资源浪费。
因此,海南地区需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海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也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海南地区的居民多以渔民和农民为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与海洋和农业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海南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海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综上所述,海南地区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然而,海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多元化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因此,海南地区需要在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南海稳定对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影响

南海稳定对海南发展海洋经济的影响李晓欢 三亚学院财经学院摘 要: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在报告中指出南海海底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后,南海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
南海周边国家与我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归属上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并呈复杂化趋势。
海南地处我国最南端,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海南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南海的稳定息息相关。
南海的稳定将有利于海南大力发展海南海洋旅游业、海南渔业、海南交通运输业。
关键词:南海问题 海南 海洋经济一、引言南海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自古以来是沟通中西方国家的主要交通航道,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近年来,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越来越多,美国的强势介入也加剧了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当前,世界已出现了蓝色经济浪潮,海洋经济一直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
海南省作为海洋大省,海上资源十分丰富,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属于海南管辖范围。
海南海洋经济强省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南海的持续稳定,而南海的稳定又与南海问题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关于南海问题,其由来已久。
南海,也称为南中国海,由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组成,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和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周边国家对此基本无异议,都默认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
但自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在报告中指出南海海底蕴藏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后,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属于中国这一事实悄然发生了变化并依托各自的地理优势陆续侵占我国南沙群岛多个岛屿礁滩,南海问题由此产生。
南海四大岛屿中,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由我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我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是南海四大岛屿中位置最南、岛礁最多、散布最广的群岛,同时也是受侵占最多的群岛和南海问题的主要焦点。
目前,在南沙群岛诸岛屿中,除了我国占领并控制的9个岛屿外(其中8个由中国控制,太平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非法占领我国南海岛屿达44个,其中,越南29个,是侵占的最多的国家,其次是菲律宾8个,然后是马来西亚5个,文莱2个。
第二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第二产业发展的优势(一)海南作为祖国最南端的岛屿省份,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管辖面积,占到全国海域范围的2/3,从地理和海洋面积来说,都可以视作国家海洋强国的前沿阵地,但目前而言,海南在海洋经济的发展方面依然做的不够,亟待充分开放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
(二)南海的石油储量大约有230到300亿吨,相当于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此外,海南的天然气储量在全国也达到了第一位。
还有近几年在南海中沙、西沙海域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600到700亿吨。
因此,油气等能源资源是海南省建设海洋强省的第一大资源优势。
二、第二产业发展的不足海南省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发展滞后、比重过低。
海南的海洋产业里面,一次产业(渔业)、二次产业(工业)、三次产业(旅游服务业等)的比例大概是22:23:55,而整个国家的海洋产业中,这三大结构的比例约是5:47:48,也就是说海南省的海洋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太大,第二产业太小。
而要把海洋大省变成海洋强省,就是要把这个比例要调整过来,即把第一产业缩小,把第二产业拉大。
三、第二产业发展策略(一)鼓励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的发展。
所谓的海洋经济第二产业主要就是指以高附加值的石油化工、石油深加工高层次的加工为主导的临港产业。
(二)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
一定要从传统产业转变到新兴产业,要形成一个以油气、材料、旅游、渔业、环境保护等五大产业为主的战略型的海洋产业,不能局限于传统渔业。
海南的农业种植可以通过第二产业的环保性加工(主要是食品加工),走上市场化道路。
海南可以对外敞开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作业流程,让消费者看到海南的食品是绿色、健康、安全的。
总之,通过一产加二产,二产加三产,把更多的游客招揽进来。
(三)开发滨海旅游。
海洋、海岛是海南的最大特色,海南海水清澈,热带滨海风光诱人,发展海洋旅游潜力巨大,滨海旅游有望成为海南又一独具特色的海洋产业。
策划特色海洋旅游项目,建设国家级海洋公园和海洋主题公园,打造国际知名海洋旅游品牌,力争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洋旅游中心,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运动基地以及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

“蓝色经济”海南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现状及发展路径作者:刘郑伊来源:《养生大世界》2020年第11期海南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一)繁多的海洋生物与丰富的生物医药根据我国海洋科学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已在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
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
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有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有229种。
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南海中有记载的各类海洋生物超过3000种。
其中,鱼类资源1064种,有经济价值的40多种,约占全国150多种的26.7%;经济虾类17种,主要品种有斑节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红斑对虾、中国龙虾、墨吉对虾等。
海参类有梅花参、赤瓜参、白尼参、黑尼参和白参等。
爬行动物主要是海龟(西沙特产,可重达200多公斤)、玳瑁及海蛇。
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方面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医药资源,为众多医药产品的研发上市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基础;另一方面生物的多样性也保障了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丰富的贝类与明显的药用价值海南省的近海和外海贝类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达700多种,仅西沙群岛的贝类就有250种以上。
经济贝类150多种,主要品种有鲍鱼、文蛤、泥蚶、大珠母贝、珠母贝、马氏珠母贝、企鹅珠母贝等;价值较高的有鲍、牡蛎、珍珠贝、白蝶贝、大珠母贝、马蹄螺、夜光蝾螺、蝶螺、凤螺、虎斑宝贝等。
贝类资源既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滋阴清热、安神定志、止咳化痰、利尿通淋等,也具备较强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能够制作成优美的观赏艺术品、培育出南海珍珠。
(三)藻类资源分布广泛与医用价值巨大海南省近海和外海的主要经济藻类有162种,其中以麒麟菜、江蓠、马尾藻等10多种藻类的经济价值最高。
在西沙、中沙群岛珊瑚礁礁盘上生长的藻类约有400种,麒麟菜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麒麟菜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及西沙群岛等海域,仅西沙群岛每年的产量就高达300多吨。
中国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历史与现状

中国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历史与现状一、历史沿革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分布在辽阔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是我国南海诸岛的主要组成部分,习惯上合并称为西南中沙群岛。
西南中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事实证明,我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我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西南中沙群岛历来在我国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之下,1988年海南建省,即时,将这些岛礁及其海域划归海南省管辖。
(一)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这些岛屿礁滩据古藉记载,远在泰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
从此,我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东汉班固(公元32—92)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行海外各国的记载。
书中完整描述了自广东徐闻出发,经南海,历数国,远至今日印度东南部的康那弗伦和斯里兰卡等国的航行路线。
公元226年,三国时的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增多,特别是宋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以后,在南海的航行和生产更趋频繁。
当时对南海的航路以及岛屿的位置、名称等都已有较详细的考察和记载。
南宋周去非在《岭南代答》(1178年成书)中载:“…东大洋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此中的“长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诸岛。
长沙是以沙岛为主的珊瑚岛,石塘是以环礁为主的珊瑚礁。
赵汝适在多方调查询问并参考《岭南代答》的基础上撰写的《诸蕃志》(1225年成书)中指出:“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以琼为督府,今因之。
…至吉阳(今三亚市),乃海之极,亡复陆涂。
外有州,曰乌里,曰苏吉浪,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渺茫元际,天水一色”,这里不但指出了千里长沙、万里石床是我国的南海诸岛,而且也说明,早在唐代已经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岛的振州(宋时改为吉阳军)管辖。
新常态下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探寻

新常态下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探寻随着日益深入的海洋开发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等新常态的出现,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探寻适应新常态的新思路,是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加强海洋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海海域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海洋污染、资源开发等问题成为南海区域发展的瓶颈。
因此,加强海洋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应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机构和部门,实现全面的环境管理和治理。
其次,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力度,采取先进的环保技术手段,提高环保治理效率和质量。
由此推动海洋环保意识的普及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实现。
二、注重产业协调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中国的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产业协调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首先,应统筹海洋产业的布局,推动海洋产业间的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其次,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养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要大力推广和引进高端技术,提高企业前瞻性和创新能力。
由此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共赢发展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也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参与和合作。
因此,在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共赢发展。
首先,应积极发展和扩大国际市场,拓展南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区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其次,要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要探索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合作机制,加强海洋环保共同事业,促进生态保护和共同发展。
由此推动国际合作和共赢发展的实现。
四、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引导海洋经济发展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来指导和引导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南海——资源宝地(油气)
7
对外依存度:
新华网:我国原油消费和对外依存度 对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寻找可替代能源; 南海:潮汐能、风能等
2011年:55.11%(首超美国);
2017年:68%:
南海——资源宝地(油气):
可燃冰
8
643.5×1011 m3水合物
1 m3 水合物=164-180 m3甲烷
南海资源开发与海南海洋经济发展
林勇新
中国南海研究院 海口·2018年8月
1
报告内容
2
南海资源概况
中国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济发展政策概述 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前 景
南海简介:南中国海, 简称南海,亚洲三大边 缘海之一。南海北靠中 国广东、广西,东临菲 律宾群岛,南倚大巺他 群岛,西接中南半岛,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 包括北部湾和泰国湾。
19
适应新的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明确主体,强化政策传导性 政策引领方向更加聚焦
产学研聚焦到产业链
海洋产业发展重点紧密结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报告内容
20
南海资源概况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概述
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前 景
海南的海洋资源概况
21
受权管辖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从现在的世界能源分布格局,和以低碳为目标的未来能源发展上理解,南海都蕴藏着 丰富的资源,对于我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南海——资源宝地(生物资源)
10
南海主要物种和数量
1500
1500 鱼类 虾类 贝类 头足类
1000 200 500 20 50
0 鱼类 虾类 贝类 头足类
渔业资源 蕴藏量:约为1080万吨; 潜在可捕获量:约540-650万吨; 可持续捕获量:约200万吨; 合理捕捞:年产值可达1000多亿元,可提高海南经济近30%; 其他经济:观赏鱼类,旅游经济等
海岸线:长约1822.8公里,其中,自然岸线为 1226.5公里,人工岸线长度为596.3公里,大小海 湾68个。 港口: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亚港、清澜港 等。 群岛:中沙、南沙、西沙等。
南海概况
200万平 方公里
南海
南海——资源宝地
4
南海资源分布情况
南海——资源宝地(战略通道)
5
1、经过船只:超过 4.1万艘;
2、超级油轮:超过 50%;日本、韩国 和中国台湾,90% 以上的石油输入要 依赖南海这个航道; 经过南海航道运输 的液化天然气,占 世界总贸易额的2/3;
3、世界商队:超过 50%;中国50%以 上航线。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域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速10%;园区﹤50km2,30%,增速15%
“十三五”时期,设立10—20个示范区;﹤150km2,12%,增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16
定义:区域性海洋功能平台
海洋经济体 制机制创新
海洋产业 集聚
陆海统筹 发展
海洋生态 文明建设
海洋权益 保护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17
2012年,山东(青 岛)、浙江(宁 波)、福建(厦 门)、广东(深圳)
2016年10月, 天津滨海新区、 南通、舟山、 福州、厦门、 青岛、烟台、 湛江
2014年,江 苏、天津
2017年6月,秦皇 岛市、上海市浦东 新区、宁波市、威 海市、深圳市、北 海市、海口市
“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 创新发展示范区政策对比
南海及周边地区的航路分布(资料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南海——资源宝地(油气)
我国陆地海域油气含量(亿吨油当量)
1000 800 600 400 200 0 陆地 海域 456.26 994.03
陆地 海域
海洋局:南海拥有石 油367.8亿吨,天然 气10万亿立方米;有 “第二波斯湾”之称。 南海发现大面积可燃 冰富集区。对我国能 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 略意义。
18
类型 行政区域
十二五 省(计划单列市)
十三五 市(区)
重点领域 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 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 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 海水淡化 洋装备 支持重点 产学研用一体化 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孵 化集聚创新 3 3亿/每个城市
执行年限 财政支持
3或2 不等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政策调整原因
(1.06-1.16)×1016 m3天然气
(0.91-0.99)×1013吨油当量
注:按照热值计算1kg石油相当于1.17立方米天然气
数据来源:姚伯初 ,2001;刘锋,2009;罗敏,2013;
南海——资源宝地(油气):
能源替代对环境的影响
9
如果将各种能源划为标准煤进行计算,碳排放的计算公 式是: Ai=Bi*Ci 式中: Ai为能源i的碳排放量; Bi为能源i消费量,以标准煤计算; Ci为能源i碳排放系数; i 为能源种类。 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如下: 煤炭 0.7559 煤油 0.5714 焦炭 0.8550 柴油 0.5921 原油 0.5857 液化石油气 0.5042 燃料油 0.6185 天然气 0.4483 汽油 0.5538
南海——资源宝地(生物资源)
11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药源宝库。目前,从海洋 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已分离获得的新型化合 物10000多种(如特异性蛋白、脂类),其中一 半以上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凝血等 药理活性。同时,海洋生物中体内含有多种不 饱和脂肪酸(如鱼肝油)等物质,是人类体内 缺少但又必须的物质,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
13
气候谈判中的的碳排放博弈提供更多 的话语空间; 有助于我国建立自己的碳交易体制。
报告内容
14
南海资源概况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概述 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前 景
中国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概念
15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
2010,山东、浙江、广东和福建、天津; 《山东半岛蓝色
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广东 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和《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 区发展规划》《天津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
资料来源:管华诗,2000;黄美珍,2006
南海——资源宝地(生物资源): 水生植物的碳汇功能
12
海洋浮游植物固碳量:36.8×109t;与陆地相当
资料来源:宋金明,2008,2010
目前,我国大型海藻养殖:每年可固定 40 万-50 万 t 大气中的碳,
2020年可达93万t/年
南海——资源宝地(生物资源): 水生植物的碳汇功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