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化学课堂动起来
培养学生兴趣,释放初中化学课堂活力

培养学生兴趣,释放初中化学课堂活力初中化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的重要环节。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进一步释放课堂活力。
下面我将从增加实验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增加趣味化学活动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兴趣,释放初中化学课堂的活力。
增加实验内容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比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验操作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能力。
可以在化学课堂中增加一些常见或有趣的实验,例如电解水制氢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化学反应的奇妙之处。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增加课堂活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电脑软件、视频等,展示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和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通过播放化学反应的视频,展示反应物如何转化为产物,图像直观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配合互动课件、动画等教学辅助工具,将抽象的化学概念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增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趣味化学活动是释放初中化学课堂活力的另一种方式。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趣味化学实验或化学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竞赛,鼓励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设计一些化学游戏,如化学填字游戏、化学知识问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这些趣味化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化学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化学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而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呢?在本文中,我将分享几个方法。
首先,化学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运用一些化学实验或者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理解化学原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化学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究型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
这样一来,学生需要动脑筋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也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化学老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和赞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者做出优秀的表现时,老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回报。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另外,化学老师在备课和讲授课堂时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相联系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讲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药物的制备、食物的加工等。
通过将抽象的学科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最后,化学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考。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彼此之间的学术竞争和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化学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鼓励赞扬、生活实例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化学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动”起来

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动”起来“转变教育思想,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应有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
基于这个指导思想,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实践工作,教师应该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
一、动眼让学生动眼,就是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辨别。
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化学观察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透过实验的现象,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观看录像、投影、多媒体、挂图等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
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环节,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既要看得细,又要看得准,善于捕捉重点,并能由观察的结果推出结论。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实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即从观察物质、观察实验装置、观察实验操作和观察化学反应等多方面展开观察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维,最终获得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理性化学认识。
比如以下三个化学实验:(1)向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2)向纯碱中加入稀盐酸;(3)向小苏打中加入稀盐酸。
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好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结论。
二、动手让学生动手,就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发展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验证所学知识,充分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因而,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便成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另外,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也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选择、装配、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及化学试剂,选择、组织和完成实验操作,控制实验条件,实现化学变化过程以及进行各种预处理、后处理的过程等。
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一改以往那种“以讲代做”或“只做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做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从而激起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
化学新课程要让学生“动”起来

化学新课程要让学生“动”起来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
”由此可见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与旧教材相比,初三化学新课程更注重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加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近几年国家对我校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逐渐改善,化学实验仪器、药品较为充足,这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那么,我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
让学生积极动手探究实验,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呢?结合我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多动手。
“动”点一:认真落实活动与探究实验活动与探究实验属于开放式的学生实验,它涉及探究实验的各个环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实验。
这种探究实验既满足了课堂教学的要求,又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也逐渐将全体学生引导到了尝试创新的境地。
如二氧化碳的制取探究,具有不需加热且安全性好的特点,实验前我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品种多样的仪器和药品,如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酒精灯、试管、锥形瓶、广口瓶、平底烧瓶、注射器、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烧杯、集气瓶、水槽、导管,等等。
实验前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连接实验装置,并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器材设计一些新颖的装置展示给大家看。
通过实验有的学生认识到稀硫酸与石灰石不能持续反应,有的学生认识到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过决不便于收集时,我因势利导,向他们介绍长颈漏斗与分液漏斗的区别,学生茅塞顿开,便自如地操作起来。
这样,本实验的意义更丰富,学生的收益也更多。
“动”点二:鼓励学生操作演示实验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
教学中我发现,每当遇到演示实验时学生总是很感兴趣,甚至站起来看。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学科。
然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化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此,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一、建立实践学习环境学习化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实践。
学生往往对于实验感兴趣,因为实验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化学的奥妙。
建立实践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机会去进行实验操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二、关联化学与实际生活化学知识通常被认为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不大。
因此,关联化学与实际生活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来讲解化学概念,让学生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可以以食物、饮料、药品等为例,解释其中的化学成分和反应原理,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来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三、培养探索精神与好奇心化学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探索的领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是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去进行实验和研究,让他们主动去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竞赛和研究项目,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并将学习转化为实际应用。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动画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和研究,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五、设立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动力。
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初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挑战。
教师工作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工作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认识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师工作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一、优化教学内容,让化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化学知识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我将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在讲解酸碱反应时,通过实验演示白醋与小苏打的反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酸碱中和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一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互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
因此,我将采用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物质分类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行收集身边的物质,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依据。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将充分利用学校实验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培养学生兴趣,释放初中化学课堂活力

培养学生兴趣,释放初中化学课堂活力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并释放课堂活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且更有动力去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释放初中化学课堂的活力。
第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装饰课堂、设置实验台或进行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建议教师采用一些互动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等,让学生更加融入到课堂中来。
第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实例或故事来解释化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或科学家来进行报告或讲座,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除了教科书以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的学习资源,例如科普读物、科学杂志、在线视频等。
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机会,丰富他们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化学实践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第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化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判断的学科,有时候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且能够坚持下去。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化学知识竞赛或科学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释放初中化学课堂的活力,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兴趣,释放初中化学课堂活力

培养学生兴趣,释放初中化学课堂活力初中化学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化学课堂缺乏兴趣和活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趣味化学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课堂中化学知识的真实应用和实验现象,这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教授酸碱中和反应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这将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引入有趣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以增加课堂的活力。
通过使用化学题材的动画片、游戏和模型等教学工具,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企业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科技展览等科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组织化学和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之间的合作研究项目,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针对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从而增加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释放初中化学课堂的活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趣味化学实验、引入有趣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开展化学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个性化教育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够使初中化学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和深入学习化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在化学课堂动起来
江苏省邳州八义集中学王慧丽
传统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学过程以注入式为主,以教师为主,教师或一讲到底,滔滔不绝,或一问到底,或以问代讲,有时甚至自问自答。
这样,
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都在教师的语言轨道上运行,成为“听客”和“看客”,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于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失落,积极性下降,到最后
教师授课,学生唯命是从,更谈不上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
近年来,为了提高
升学率、考高分,学生普遍处于苦学状态。
这种苦学状态能否改变?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普遍厌学到乐学愿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人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
主动参与,
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化学课堂动起来?我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要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动起来。
即:让
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
让学生动起来的关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课型特征,选择动点,设计动法,把知识点合理地处理成
通过主体活动能够解决的问题。
同时,要做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统而不死、围
绕重点、一气呵成。
如:《金属钠的性质与作用》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前预习:上课前两天,发下教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
在教学案上设置预
习题:A.钠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
B.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钠的结构如何?
C.钠有哪些用途?钠的工业制法是什么?
2.导入新课:教师做滴水点酒精灯实验,导入: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我却用水
点着了火,这是因为我事先在酒精灯的灯芯里放了一小块钠,这都是钠的功劳。
那么钠有哪些性质呢?我们用实验探究一下。
3实验探究:全体学生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实验探究1】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
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实验探究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对其加热,观察实验现
象
【实验探究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置在石棉网上,对其加热至熔化,迅速将一瓶
氯气倒扣在钠上,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4】(分组实验)向一只盛有水的大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4交流点拨:
【由上述实验后,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师适时点拨归纳】:
1.钠的物理性质;
2. 钠的化学性质;3.钠的结构;4.钠的存在及保存;5钠的工业制法和用途.
5检测评价:
由学生独立完成下列习题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同桌同学交换评价,分组讨论答案,然后统计全班通过率。
(1).下列液体可以用来保存金属钠的是()
(d>1g/cm3)
A.水
B.浓NaOH溶液
C.煤油
l
4
(2).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钠有强还原性(3).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很软,具有银白色光泽
B.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C.比水轻,比煤油重,熔点低于100℃
(4).金属钠着火时,能用来灭火的是()
A.水 B.湿抹布盖灭 C.干沙 D.泡沫灭火剂
6拓展提高:在上述基础上提出思考题:
a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掌握了湿法炼铜技术,其原理就是用铁与硫酸铜反应置换
出铜。
活泼金属能够把不活泼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果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作用结果会如何呢?请你预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现象又如何?
b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d=0.88g/cm3,不溶于水,也不与钠反应)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烧杯中,预计观察到的现象。
7课堂小结:可让多个学生回答:“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会了那些化学知识
和学习方法,还存在哪些学习上的困惑。
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那些建议。
”这样
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既轻松地掌握了化学
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总结归纳、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学到良好的学
习方法,也增强了师生间的感情。
这样,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绝大部分内容和时间的支配都交给了学生。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材料上,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
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双向反馈的沟通,并能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处理好突发性的问题。
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同时也给各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这样,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效果相当好。
当然,每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老师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但都要
紧紧围绕着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的教学设计都是合理的教学设计,都能让学生动起来。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或擅长
歌唱,或擅长绘画,或擅长表演,或思维敏捷,,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
学生的潜质,让他们在课堂展现他们自己的风采,学生就会通过师生间积极的动,体验到参与教学的快乐、感受着成功的愉悦。
我们在让学生“动”起来的同时,
也为学生搭建起了一方发展自我的舞台。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了每一个同学的特
长,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而且也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综上所述,让学生动起来,既不是摆花架子,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多发言,他
所采用的一切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动起来,绝非是用强制的手段使他们动起来,而是通过教师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使他们自发地动起来。
教师主导作用的最大发挥是创造性地创设学生生动活泼的主体活动,其操作的关键是学生主体活动的创设,标志是主体活动是否生动活泼。
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动脑筋,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可见,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
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
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相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真正“动”起来。